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8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04 17:08:56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800字怎么写

这个题目给高中生写,有点难! 对于高中来说,因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甚至还有战后国际关系。。。。如果老师让你把国际关系全部论述一遍,那你就要写上万字了,更难的是很难把握一个写作的尺度,你会写散,或者写的论述不充分,没有具体的内容。如果想写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除非是写本书。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这样一篇论文,那是一个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写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我建议(老师也可能是这样要求的)就某一个方面去写关于国际关系,说白了,也就是老师总唠叨的 要以小见大的思路去写,你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来表达,现在的,或以后的国际关系。这可以写现在的经济状况了:把中国的现在的经济状况(这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数字可以做市场调查或从网上找(容易找的))也国外的经济进行比较,也可以写国外的生活状况。再把这样的经济差异,引申到一种国际关系上面。这样就好把握写作尺度了。 同样可以一写军事。简单的就从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国的大使馆被炸。再往前 还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等。就军事和国防同样也可以论述关于国际关系。 文化方面,就更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只要记住,不要想法各个方面都写到文章里,这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杂乱,或啰嗦。只要能切实的写一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写好国际关系。 我现在给你个例文,这是一部分作为参考,希望借鉴不要copy。题目是《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虽然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仍不是世界文化强国。主要因为一是硬实力支撑不够,二是价值观认同还需培育,三是进入国际体系时日尚短,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能力还较弱。但我也不同意那种认为中国处于文化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下的判断,因为弱势文化仍可有所作为,强势文化也不是无所不能。在其他国际领域内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在文化领域内更不是零和游戏。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赶超机会,也给弱势文化提供了强身机遇。 一、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当代,指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期。为什么恰恰在这一时期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被人忽视到举足轻重了呢?因为这一时期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首先,冷战结束,美苏两个阵营间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终结,原先被掩盖或压抑着的许多矛盾冲破了“潘多拉的盒子”。在1990年以后的世界冲突中,绝大部分涉及种族冲突、民族分离、宗教战争等等。为了理解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一步认识人们的身份认同、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已有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解释远不足以解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迅速深化,使文化相互激荡的可能性剧增。文化互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产生出某种结果,例如在人权这一观点极为分歧的问题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人权的重要性,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把生存权、发展权纳入人权范围。这就要求进一步开展国际文化研究。 最后,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要求新的国际关系能够协调解决,这就必须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想、原则和规范,达成新的共识。它呼唤国际文化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毒品、艾滋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皆非一国国力所能解决。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概括现代人类的成就,恐怕就是科技进步。它源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对科技的崇拜也会形成科技迷信,束缚人类的发展。种种悖论在挑战人类,固守传统的观念将无以回应。它要求国际问题研究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便形成指引人类前进的新思维和新价值。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其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我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长期传承保持。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和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即便变化也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也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然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赞成“现代化即西化”的命题,愈益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结合。它们也对西方国家试图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一切表示抗争。因此,虽然由于现代化在各国都有进展,可以见到一种世界性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滥觞,然而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世界文化”还不可能产生。“国际文化”的概念反映了各国不同文化互相激荡的现实。 世界经济理论的兴起并不能取代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文化研究当然也并不能代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点,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现象。然而,这三个向度又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国际事务整体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为了能对国际事务进程有总体把握,只有进行文化的研究。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设法解释世界,组织起来,处理各种事务,改善和美化生活,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具有广泛包容性,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要超越时事描述和阐释的层次,必定要通过文化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理论思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研究也必须突破国界,回答当今世界产生的问题,从而进入新的境界。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个题目你写起来有点难度,要你大谈大国关系,评论国际格局未免有空谈之嫌。但是你可以结合高中的历史学,把角度选定在“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演变”这个角度来写,运用你所学的历史史实来填充,应该不难。我先把这一文章的主要内容罗列如下:一、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这段时间两者间的关系非常的深厚、亲密。原因是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任务。你可以用以下内容来论述(1、第三世界的定义、范围及性质。2、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史实。如: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3、中国和第三世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如: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国际关系新准则。4、中国援助第三世界的史实。如:援非洲的医疗队,坦赞铁路的建设等,5、第三世界抬着中国进入联合国)二、1978——2002年时间段这段时间中国的外交重心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原因是改革开放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发展经济,这些只有发达国家才具备这种条件,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最有价值的事物上来,自然这段时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有所降温,重要性也在下降。三、2002年至今中国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原因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现在急需寻找商品输出和原材料进口地和战略后方,像石油、铁矿石等都成为中国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2006年中国与55个非洲国家首脑在北京开展合作峰会即为证明,中国还极为重视与第三世界的产油国之间的关系建设。结论: 任何外交政策的调整都来源于国家的需要,都符合与服务于国家的利益,这正符合政治学上所说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这一论断。好了,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这篇论文。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800字怎么写的

因为你是高中生,所以我想你们老师的初衷应该是写历史课近现代"世界史"部分和政治中国际关系一章我建议你以时间为顺序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取代英国<同上>,二战后欧洲的崛起,日本的强大<他们的具体表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削弱<原因和表现>,最后是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历史政治中都有阐述,着重写一下,然后再加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际关系学蔡拓 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5年6月第1版 Norman Angell The Great Illusion 1909 Barry Buzan Regions and Powers 2003 Hedley Bull Anarchical Society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Twenty Years Crisis Robert Cooper The Post-Modern State 格劳秀斯 The laws of war and peace 托马斯·霍布斯 利维坦 Mary Kaldor New Wars 伊曼努尔·康德 Perpetual Peace Andrew Linklater Men and citizen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马基维利 君主论 Joseph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Affairs Ltd 2004 让·雅各·卢梭 社会契约论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Francisco de Vitoria De jure belli Hispanorum in barbaros 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979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新课标高中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800字开头怎么写

你的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国际关系学蔡拓 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5年6月第1版 Norman Angell The Great Illusion 1909 Barry Buzan Regions and Powers 2003 Hedley Bull Anarchical Society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Twenty Years Crisis Robert Cooper The Post-Modern State 格劳秀斯 The laws of war and peace 托马斯·霍布斯 利维坦 Mary Kaldor New Wars 伊曼努尔·康德 Perpetual Peace Andrew Linklater Men and citizen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马基维利 君主论 Joseph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Affairs Ltd 2004 让·雅各·卢梭 社会契约论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Francisco de Vitoria De jure belli Hispanorum in barbaros 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979

这个题目给高中生写,有点难! 对于高中来说,因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甚至还有战后国际关系。。。。如果老师让你把国际关系全部论述一遍,那你就要写上万字了,更难的是很难把握一个写作的尺度,你会写散,或者写的论述不充分,没有具体的内容。如果想写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除非是写本书。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这样一篇论文,那是一个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写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我建议(老师也可能是这样要求的)就某一个方面去写关于国际关系,说白了,也就是老师总唠叨的 要以小见大的思路去写,你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来表达,现在的,或以后的国际关系。这可以写现在的经济状况了:把中国的现在的经济状况(这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数字可以做市场调查或从网上找(容易找的))也国外的经济进行比较,也可以写国外的生活状况。再把这样的经济差异,引申到一种国际关系上面。这样就好把握写作尺度了。 同样可以一写军事。简单的就从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国的大使馆被炸。再往前 还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等。就军事和国防同样也可以论述关于国际关系。 文化方面,就更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只要记住,不要想法各个方面都写到文章里,这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杂乱,或啰嗦。只要能切实的写一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写好国际关系。 我现在给你个例文,这是一部分作为参考,希望借鉴不要copy。题目是《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虽然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仍不是世界文化强国。主要因为一是硬实力支撑不够,二是价值观认同还需培育,三是进入国际体系时日尚短,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能力还较弱。但我也不同意那种认为中国处于文化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下的判断,因为弱势文化仍可有所作为,强势文化也不是无所不能。在其他国际领域内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在文化领域内更不是零和游戏。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赶超机会,也给弱势文化提供了强身机遇。 一、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当代,指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期。为什么恰恰在这一时期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被人忽视到举足轻重了呢?因为这一时期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首先,冷战结束,美苏两个阵营间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终结,原先被掩盖或压抑着的许多矛盾冲破了“潘多拉的盒子”。在1990年以后的世界冲突中,绝大部分涉及种族冲突、民族分离、宗教战争等等。为了理解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一步认识人们的身份认同、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已有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解释远不足以解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迅速深化,使文化相互激荡的可能性剧增。文化互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产生出某种结果,例如在人权这一观点极为分歧的问题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人权的重要性,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把生存权、发展权纳入人权范围。这就要求进一步开展国际文化研究。 最后,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要求新的国际关系能够协调解决,这就必须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想、原则和规范,达成新的共识。它呼唤国际文化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毒品、艾滋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皆非一国国力所能解决。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概括现代人类的成就,恐怕就是科技进步。它源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对科技的崇拜也会形成科技迷信,束缚人类的发展。种种悖论在挑战人类,固守传统的观念将无以回应。它要求国际问题研究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便形成指引人类前进的新思维和新价值。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其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我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长期传承保持。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和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即便变化也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也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然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赞成“现代化即西化”的命题,愈益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结合。它们也对西方国家试图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一切表示抗争。因此,虽然由于现代化在各国都有进展,可以见到一种世界性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滥觞,然而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世界文化”还不可能产生。“国际文化”的概念反映了各国不同文化互相激荡的现实。 世界经济理论的兴起并不能取代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文化研究当然也并不能代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点,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现象。然而,这三个向度又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国际事务整体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为了能对国际事务进程有总体把握,只有进行文化的研究。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设法解释世界,组织起来,处理各种事务,改善和美化生活,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具有广泛包容性,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要超越时事描述和阐释的层次,必定要通过文化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理论思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研究也必须突破国界,回答当今世界产生的问题,从而进入新的境界。

因为你是高中生,所以我想你们老师的初衷应该是写历史课近现代"世界史"部分和政治中国际关系一章我建议你以时间为顺序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取代英国<同上>,二战后欧洲的崛起,日本的强大<他们的具体表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削弱<原因和表现>,最后是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历史政治中都有阐述,着重写一下,然后再加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800字怎么写标题

国际关系学蔡拓 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5年6月第1版 Norman Angell The Great Illusion 1909 Barry Buzan Regions and Powers 2003 Hedley Bull Anarchical Society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Twenty Years Crisis Robert Cooper The Post-Modern State 格劳秀斯 The laws of war and peace 托马斯·霍布斯 利维坦 Mary Kaldor New Wars 伊曼努尔·康德 Perpetual Peace Andrew Linklater Men and citizen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马基维利 君主论 Joseph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Affairs Ltd 2004 让·雅各·卢梭 社会契约论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Francisco de Vitoria De jure belli Hispanorum in barbaros 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979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因为你是高中生,所以我想你们老师的初衷应该是写历史课近现代"世界史"部分和政治中国际关系一章我建议你以时间为顺序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取代英国<同上>,二战后欧洲的崛起,日本的强大<他们的具体表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削弱<原因和表现>,最后是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历史政治中都有阐述,着重写一下,然后再加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于国际关系的议论文800字

一战后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凡尔赛-华盛顿国际体系维持世界和平 (战争国宰割战败国)的世界体系可是在战后的几时年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被宰割的国家有的快速发展 所以想要打破这个世界体系 当然了战胜国要拼命维护这个体系 所以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二战之后苏联成长成了超级大国 美国为了对抗它 实行马歇尔计划 在经济上援助欧洲 控制欧洲 组织北约 对抗苏联 苏联也建立的华约组织 组织社会主义国家对抗北约 两级格局形成 然后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 苏联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 形成现在的一超多强局面 超`美国 强`日本 俄罗斯 中国 欧盟

雪灾让我们学会居安思危    无论你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总会感受到气候变化的诡谲莫测,如同最近这场袭击了中国南方的雪灾一样,大自然以声东击西的方式寻找我们的软肋下手。气候变化不仅是我们在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面对的问题,更是我们今天早上醒来就要面对的问题。   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发出这样的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潘基文的文的警告有些危言耸听,让我们想起电影《后天》里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将高楼大厦吞没的恐怖镜头。   好莱坞的科幻片向来都是以危言耸听来吸引眼球的,但潘基文却不是杞人忧天。当大自然的脾气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时,当最先进的仪器、最有经验的科学家也很难估计灾难会以什么形式发生时,危言很可能就是忠告。   没有人事先估计到印度洋大海啸的发生,也没有人估计到卡特里娜飓风的巨大危害,很多人也没有想到,今年的暴风雪会出现在中国的南方而不是北方,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交通、供电问题。对于人类生存了几千年的这个地球,我们知道得还太少。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防灾能力、预警系统十分先进,但面对卡特里娜飓风依然是手足无措,几天之间,一座城市竟被海水淹没,上千人死亡;地处北欧的瑞典原本以暴风雪为家常便饭,又有着世界一流的应对机制,但前年的一场暴风雪,却造成了大面积停电,座机、手机全部失灵,40多万户居民陷入黑暗之中。而就在我们应对南方的雪灾时,欧洲多国暴雪成灾,美国中部地区遭到狂风和冰雹的突然袭击,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当地大部分电力设施受损,居民无法取暖,没有照明用电。在中东,许多国家遭遇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大雪。雪灾也让各国措手不及,即使有抗雪经验的国家也不例外。这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仍十分有限。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依然是个小学生,还需要交很多学费。   学者们喜欢使用“不确定性”这个词来描述未来的国际关系,其实,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来自于生态。自然灾害就像一个躲在黑暗中的敌手,用狡黠的目光寻找着复仇的机会,它对人类的出手已经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富有野性。它并不会格外关照中国人,而且它不早不晚,偏偏是在中国的现代化刚刚起步,也正是最需要稳定的时候,猖狂地活动了起来。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想,2050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现在起到那时,还有40多年时间,这无疑是生态危机愈加严重的时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违反常态的自然灾害,并由此引发许多我们可能会意想不到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充满艰难曲折的过程,会有很多来自环境、生态、社会发展等诸方面的新问题、新考验和新挑战,这场大雪灾又给我们上了一堂居安思危之课。   危言有时会令人恐惧,但它也会让那些富有智慧、奋发向上的人具有一种忧患意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往往是在其变化之后,而不是在变化之前,甚至不是伴随其产生的,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最有可能把握未来的变化,才可能在遭遇灾害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高盛公司的风险分析师李兹伯格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一直试图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是,风险管理不能完全依靠历史,你必须对前所未有的事件做出假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我们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我们只能把困难和问题预计得更充分一些,做最坏的打算,制定最详细的预案,以更多的努力来改善生态环境,以更多的努力为应对自然灾害踏踏实实地做好准备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此议论纷纷。在此,我就“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这个总命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一些思考:——  ——怎样看中国的发展,——  ——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  ——怎样看中国崛起与中欧关系。  (一)  第一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远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的发展中国家。  什么叫“大规模发展难题”呢?  这可以用两道最简单的数学题来说明。一道乘法题,一道除法题。  乘法题是:无论看似多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难点,只要乘以13亿(我这里指的是中国的人口),那就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甚至可能是超大规模的问题。  而除法题是:无论绝对数量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相当低的、甚至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了。  当然,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中国活跃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愈益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中国人的劳动力、创新力、购买力,中国的凝聚力和增长动力,以及由此而给世界带来的增长动力,又是联系于13亿的另一道数学题。  总之,中国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从领导层到全体人民,一个共同的雄心壮志。  单单这件事,就够我们从现在算起的两到三代中国人,很忙很忙的了!  (二)  第二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  这里根本之点是在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和平崛起新道路。  关于这条道路,我首先要强调一点: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这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战略抉择。  这个抉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当时,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中国领导人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把全部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又一次历史性战略抉择。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同反全球化两股潮流的对抗,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领导人果断地确定了进一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趋利避害”的战略方针,又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水平。  关于这条道路,其次我要强调一点: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像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起来,不应当也不可能设想依赖任何别的国家,而必须也只能把事情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就是说,更加充分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并以此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来解决我们的“超大规模发展难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关于这条道路,我还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条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坚持不争霸的道路。  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还要强调指出:义无返顾地坚持和发展这条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就是21世纪中国人的使命。  (三)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欧洲意味着什么?这是我要谈的第三个方面。  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这样说主要有三点依据:首先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欧洲和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付出过沉重的血的代价,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贵。欧洲正在走向联合和统一,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中国希望,和平崛起的统一的新欧洲,特别是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  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我们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三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  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中欧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欧盟国家对华投资也不断扩大,中欧贸易发展迅速,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与合作的潜力已成为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石。  中欧之间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无论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是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不仅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将交相辉映,共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新课标高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