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4-07-04 07:07:46

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

艺术所完成的在本质上也就是这可见的世界自身所完成的,不过更集中、更完备、而具有预定的目的和深刻的用心罢了。因此,在不折不扣的意义上说,艺术可以称为人生的花朵。〔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德〕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真正的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英〕科林任德:《艺术原理》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法〕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德〕歌德:《论德国建筑》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和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而且完全按照艺术自己的种种路线向前发展。〔英〕王尔德:《谎言的衰朽》艺术是我们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用有形的图画来显示无形的梦想。我们用玻璃镜子照自己的脸,我们用艺术作品照自己的灵魂。〔英〕萧伯纳:《萧伯纳文集》艺术诞生于悲苦。〔西班牙〕毕加索艺术,也是趣味。〔法〕罗丹:《思想者》艺术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感,或者说是用形象来思维。〔俄〕别林斯基:《艺术的概念》艺术在自己的形象中把生活的本质的表现中的经验性的偶然因素消除掉,从而赋予这些表现以较之其在现实中高得多的完整性与完满性。〔苏〕波斯彼洛夫:《论美和艺术》艺术在本质上就是高尚的,因此艺术家不必为一个鄙陋的或者普通的题材而忧心忡仲。不,只要掌握了它,艺术就会使题材得到升华。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那大胆地认识这种无上权力的最伟大的艺术家。〔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艺术不是生活的复制、模仿,也不是生活的膺品,而是把读者、听众、观众吸引到认识生活的复杂艺术过程中来。〔苏〕查希里扬在艺术里感动的应该只是本身真实的情致。〔德〕黑格尔:《美学》艺术的产生并不是纯粹为了艺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发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在艺术方面,假如说我们的作家从古典传统的力量中汲取了完美的形式和清晰的思想,那么,这些优点是经过了重大的牺牲才获得的。〔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文集》艺术是一个和谐的,经过扩大的回声。正当现实生活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才达到完全明确而丰满的境界。〔法〕丹纳:《艺术哲学》自然界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法〕丹纳:《艺术哲学》在一切谎言中,艺术是最真实的。〔法〕福楼拜:《书信》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种类的艺术才能臻于最完美的境界。〔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艺术不是技艺,而是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的传达。〔俄〕托尔斯泰:《艺术论》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若是生活丧失意义,镜子的把戏也就不会使人喜欢了。〔俄〕托尔斯泰:《艺术论》艺术有制定权——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德〕歌德:《为艺术出版物所做的注解》艺术是从自然走向无穷的一步。〔黎〕纪伯伦:《沙与沫》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德〕歌德:《歌德谈话录》在远离穷人的时候,艺术变得贫弱了。〔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艺术是最伟大的,它无论用何种方式,将难以计数的伟大观念送入观众心底。〔英〕罗斯金:《现代画家》各种艺术经常互相影响,彼此交流,或者由于自然演化而越出自己的范畴,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法〕罗曼?罗兰:《音乐在通史上的地位》艺术是人与人相乘的大自然。〔英〕弗?培根:《艺术创作工程》艺术是人类的天性。〔英〕伯克:《老辉格党人向新辉格党人的呼吁》艺术乃德行的宝库。〔法〕巴尔扎克:《卡迪兴妃的秘密》艺术就是感情。〔法〕罗丹:《罗丹艺术论》艺术,也是趣味。〔法〕罗丹:《罗丹艺术论》最高的艺术,名副其实的艺术,决不受一朝一夕的规则限制;它是一颗向无垠的太空飞射出去的彗星。〔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是人类反映在自然界的影子。〔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法〕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所谓艺术就是塑造大自然的人性,也就是塑造自然、现实,纯真的人性。〔荷〕梵高:《书简集》艺术不是映在气质中的一片世界,而是映在意识中的一片气质。〔德〕摩根史顿:《随笔》只有当人民之中的某一个人在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要求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别人时,才产生全民的艺术。〔俄〕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艺术不是技艺,而是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的传达。〔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艺术是生活的点缀,是引向生命的一种诱惑。〔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传》艺术是人的威力的最高表现,它只给予极少数佼佼者。〔俄〕列夫?托尔斯泰:《阿尔贝特》艺术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惩罚。〔苏〕邦达列夫:《选择》艺术从来就是现实的修饰语。〔苏〕尤?邦达列夫:《人生舞台》秉性是上天的启示,艺术是人类的启示。〔美〕朗费罗:《海贝隆》艺术是一种创造。〔印度〕泰戈尔:《家庭与世界》始终一贯于品尝有妙味的人生——这种心境便是艺术。〔日〕岛村抱月:《乱云集》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不是充饥的面包,不是育婴的摇篮,更不是吓麻雀的稻草人,而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中〕王朝闻:《钟馗不丑》艺术是向未来流动的思想。〔中〕林海鑫:《未来的预言者》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善良、纯真和美好。〔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艺术之绝顶是看不见艺术。〔古罗马〕昆体良:《演说术原理》艺术作品中令我们赞叹的鬼斧神工可遇不可求。〔英〕哈代:《托马斯?哈代的早期生活》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和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而且完全按照艺术自己的种种路线向前发展。〔英〕王尔德:《谎言的衰朽》爱情的果实很快就消失,艺术的果实是不朽的。〔法〕巴尔扎克:《玄妙的杰作》最高的艺术是要把观念纳入形象。一个字应包含无数的思想,一个画面要概括整套的哲理。〔法〕巴尔扎克:《幻灭》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法〕罗丹:《罗丹艺术论》在一切谎言中,艺术是最真实的。〔法〕福楼拜:《书信》倘使艺术真有什么疆界的话,倒不在于种族而在于阶级。〔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犹如生活,是发掘不尽的。〔法〕罗曼?罗兰:《音乐在通史上的地位》所谓千古不朽的艺术作品,特点就在不论时尚怎么改变,它总是有办法满足任何时尚中的任何人。〔法〕纪德:《文化的拥护》没有一种艺术可以不为别人或没有别人参加创造的。〔法〕萨特:《为何写作》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德〕歌德:《论德国建筑》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加真实的假象。〔德〕歌德:《诗与真》当艺术穿着破旧衣衫时,最容易使人认出它是艺术。〔德〕尼采:《人性,大人性了》艺术是人类进步的要伴之一。人,透过语言做思想上的交流,透过艺术的形象与未来的任何人做心灵的交流。〔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艺术是永恒的,而生命却短促。如果来得及把理解的东西完成百分之一就好了,但结果只是万分之一。〔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文学书简》艺术堕落是文明社会衰微的最确实无疑的标志。〔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作品研究》区分真正的艺术与虚假的艺术的肯定无疑的标志,是艺术的感染力。〔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艺术始于自我的表现,且终于自我的表现。〔日〕夏目漱石:《美展与艺术》艺术如果没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引起人们感情深处共鸣的内在感染力,它也就没有生命了。〔中〕靳凡:《公开的情书》世界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不可能守中立。〔中〕丁玲:《丁玲集外文选》文品总是人品的表现。〔中〕柯灵:《柯灵散文选》有生命的艺术常常是野生的,而不是温室里的。〔中〕田汉:《田汉文集》艺术同政治有时是朋友,有时是敌人。〔中〕田汉:《田汉文集》凡是属于应时的,或者说,属于时事性的东西,常常是不持久的。〔中〕艾青:《艾青选集》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艺术与科学的价值,在于对万众的利益做全无私欲的奉献与服务。〔英〕罗斯金:《艺术的本质》艺术是最伟大的,它无论用何种方式,将难以计数的伟大观念送入观众心底。〔英〕罗斯金:《现代画家》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法〕罗丹:《罗丹艺术论》艺术之高尚,远胜人生。〔法〕福楼拜:《书简》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法〕波德莱尔:《论泰奥菲尔?戈蒂耶》伟大的艺术品不像生活那样令人失望,它们并不像生活那样总是在一开始就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德〕黑格尔:《美学?全书序论》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德〕歌德:《歌德谈话录》艺术——艺术才是至上之物!它伟大到使人有活下去的意志,它是生命伟大的诱惑,生命强烈的刺激。〔德〕尼采:《权力意志》艺术像一架显微镜,艺术家用它揭示自己心灵的秘密,向所有的人显示出人们共有的秘密。〔俄〕托尔斯泰:《创作过程》替富人提供娱乐为目的的艺术,简直比娼妓还不如。〔俄〕列夫?托尔斯泰:《阅读之钥》当艺术不再是全体人民的艺术并且变成富人的少数阶层的艺术的时候;它便不再是一项必要的、重要的事业,而变成了空洞的娱乐。〔俄〕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光。〔中〕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中〕茅盾:《茅盾选集》文艺不单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把锤头。〔中〕李广田:《李广田文集》艺术是要人静观领略,不生欲心的。〔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能把人类的灵魂提升至崇高的境界。如说尘间有天堂,这天堂只有艺术家才能给予我们。〔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在远离穷人的时候,艺术变得贫弱了。〔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大自然创造了花卉,把它们编成花环的是艺术。〔德〕歌德:《诗集》艺术作品的源泉是想象的自由活动,而想象就连在随意创造形象时也比自然较自由。〔德〕黑格尔:《美学?全书序论》一切艺术都是开在枝叶繁茂的知识之树上的鲜艳的花朵……〔匈〕李斯特:《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一般说来,生活就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俄〕屠格涅夫:《屠格涅夫全集?序言》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若是生活丧失意义,镜子的把戏也就不会使人喜欢了。〔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真正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那些想表达日积月累的内心要求,正像对母亲来说,怀胎的原因是爱情一样。伪造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利欲,正像卖淫一样。〔俄〕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种类的艺术才能臻于最完美的境界。〔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从仇恨中萌生的。〔美〕欧文?斯通:《梵高传》一切美好的艺术都是来自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任何外表虚饰。〔美〕邓肯:《邓肯自传》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中〕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真感是一切艺术的渊源。〔中〕廖静文:《徐悲鸿一生》没有生活经验就没有艺术创造。〔中〕王朝闻:《一以当十?心中有数》艺术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但生活不等于艺术。〔中〕欧阳予倩:《一得余抄》艺术的使命不是临摹大自然,而是表达它!你不是一个恶劣的临摹者,而是一个诗人。〔法〕巴尔扎克:《玄妙的杰作》各种艺术经常互相影响,彼此交流,或者由于自然演化而越出自己的范畴,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法〕罗曼?罗兰:《音乐在通史上的地位》人不应想把大自然已经完满造成的东西再制造一次。〔法〕勃拉克:《勃拉克的札记》天真纯朴地接触自然,那是多么困难呀!人们须能像初生小儿那样看世界。〔法〕塞尚:《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原始的艺术从精神出来,利用着自然。所谓精致化了的艺术是从感官的诸感觉出来,服务于自然。〔法〕高更:《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艺术和科学,跟一切伟大而美好的事物一样,都属于整个世界。〔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德〕歌德:《歌德谈话录》靠单纯的摹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像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德〕黑格尔:《美学》艺术不重视那可见的,而是创造可见的。〔德〕克莱:《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艺术是从自然走向无穷的一步。〔黎〕纪伯伦:《沙与沫》艺术家的任务不是要使人们为虚构的人物的行为而感动或愤怒。〔意〕西?柴伐梯尼:《对电影艺术的几点看法》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实际上是一个寡头,他代表着整个世纪,而且几乎总是成为法律。〔法〕巴尔扎克:《十三人故事》一个大艺术家等于一个国王,比国王还强;首先是他更快乐;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的过活;其次他能支配一个幻想世界。〔法〕巴尔扎克:《搅水女人》即使是在感到最大幸福和最大不幸的时刻,我们都需要艺术家。〔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人间有了艺术家的创作而不枯燥、不寂寞,并能藉艺术对心灵的净化而免于形体的恣纵,欲的横流。〔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艺术家与上帝最为接近,他能给世界增加新的内容。〔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艺本家是一种例外,他的闲散是一种劳动,他的劳动是一种闲散。〔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选》真正的艺术家决不顾虑作品的前途。〔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长时期的被人误解以后,看惯了人类无可救药的愚蠢,会变得心胸开朗。〔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家即附加于自然的人——附加于自然、现实、真实的人。〔荷〕梵?高:《书简集》艺术有制定权——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德〕歌德:《为艺术出版物所作的注解》为了影响别人,艺术家理应是个探索者,他的作品便是探索。〔俄〕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无论艺术家描写的是什么人:圣人、强盗、皇帝、仆人,我们寻找的、看见的只是艺术家本人的灵魂。〔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论文集》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像孩儿,能够轻易达到物的内在音乐。〔俄〕康定斯基:《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是自然的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印度〕泰戈尔:《飞鸟集》艺术的修炼必须付出终生的时光。〔日〕横山大观:《书简集》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也有纯真孩子一样的童心和快乐。〔中〕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一切有志于艺术的人必须完全献身于它,并在其中得到补偿。〔英〕狄更斯:《狄更斯传》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法〕雨果:《雨果论文学》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法〕罗丹:《罗丹艺术论》好似伟大的创造家一样,作品推进作家;艺术家走在思想家之前。〔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凡是大艺术家在深入海底的旅行中带回来的果实,群众必须过了相当的时间才能领会。〔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大艺术家就是那些将个人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人们。〔法〕莫泊桑:《〈皮埃尔与让〉前言》没有持久的、艰苦的工作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的。〔俄〕屠格涅夫:《阿霞》受苦和牺牲永远是思想家和艺术家的命运。〔俄〕列夫?托尔斯泰:《何谓艺术》艺术家是一个创造出一位艺术家的人。〔美〕哈罗德?罗森堡:《发现今天》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中〕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三》软弱的人也许品行端方,但他永远成不了艺术家。〔英〕布莱克:《为雷诺〈演说集〉所作的注解》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法〕罗丹:《罗丹艺术论》一个艺术家应当把他的才气抓在手里,不能随便挥霍。〔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男子只要有人奉承,使他的骄傲与欲望获得满足,就极容易上当;而富于幻想的艺术家更容易。〔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家必须怀着冷淡的情绪工作——过分强烈的兴趣会污染他的作品。〔美〕梭罗:《日记》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德〕歌德:《歌德谈话录》在生意经上,欺有时候会得手,但是在艺术上,诚实不但是上策,也是唯一的策略。〔英〕毛姆:《刀锋》要是你对美没有共呜,随时随地遇见美却并不爱它,那么,就是在你的艺术里,美自然也不会来的了。〔俄〕屠格涅夫:《前夜》搞艺术的人非常需要一句半句的夸奖来鼓励他们前进。〔英〕托马斯?哈代:《贝妲的婚姻》艺术是立足于一种宗教感上的。它有着既深且固的虔诚。正因为这样,艺术才乐于跟宗教携手而行。〔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法〕罗丹:《罗丹艺术论》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法〕巴尔扎克:《幻灭》只有表现出艺术家的痛苦的作品才算得上是真实、深刻哟。〔美〕欧文?斯通:《梵高传》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从仇恨中萌生的。〔美〕欧文?斯通:《梵高传》如果说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那么,剽窃就是最狂热的崇拜。〔美〕欧文?斯通:《心灵的激情》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一个艺术家要抓住一幕戏,或者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人的全部特点时,总是竭力去发现那些意义深长的细节。〔英〕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我最喜欢的作家必须让我能找到我的世界。〔德〕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特殊的、孤独的人,而是当作一个和一切人一样的人。〔苏〕康?巴乌斯托夫斯墓:《金蔷薇》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艺术中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苏〕巴鲁兹金:《自然而然》艺术是永恒的,而生命却短促。如果来得及把理解的东西完成百分之一就好了,但结果只是万分之一。〔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文学书简》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是自然的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印度〕秦戈尔:《飞鸟集》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德〕歌德:《歌德谈话录》诗意的秘密,就是由逝去已久的“过往”和永远存在、永远向人类心灵倾诉的大自然(大自然是“过往”的证人)两者之间的微妙联系。〔俄〕柯罗连科:《盲音乐家》真正的诗是诗人的心灵;真正的船是造船者。〔美〕爱默森:《爱默森文选》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在有美和生命的地方,也就有诗。〔俄〕屠格涅夫:《罗亭》一个大艺术家等于一个国王,比国王还强;先是他更快乐,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过活;其次他能支配一个幻想世界。〔法〕巴尔扎克:《搅水女人》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它的时代的本质铸造成的。艺术家并不是独自一人创造作品。他在作品中记录他的同伴们,整整一辈人所痛苦、热爱和梦想的一切。〔法〕罗曼?罗兰:《母与子》一个民族的永存就表现在这个民族天才人物的作品上。〔法〕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艺术和科学,跟一切伟大而美好的事物一样,都属于整个世界。〔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族。爱美就是要求光明。〔法〕雨果:《悲惨世界》只有能尊敬人民所尊敬的对象的诗人,人民才把他当作自己的诗人。〔俄〕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骛。〔德〕歌德:《歌德谈话录》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德〕歌德:《歌德谈话录》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是把自己个人的想象强加给全人类的人。〔法〕莫泊桑:《皮埃尔与让?序》艺术上敏感的人面向梦的现实。他聚精会神于梦,因为他要根据梦的景象来解释生活的意义,他为了生活而演习梦的过程。〔德〕尼采:《悲剧的诞生》艺术之所以不朽和珍贵,仅仅由于艺术家的热爱。〔俄〕列宾:《抚今追昔》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实际上是一个寡头,他代表着整个世纪,而且几乎总是成为法律。〔法〕巴尔扎克:《十三人的故事》

《战争与和平》《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忏悔录》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复活》《童年》《少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不能沉默》《论饥荒》《哈泽—穆拉特》《致沙皇及其助手们》《昨天的故事》《少年》《青年》《四个发展时期》但没有写成 《袭击》《伐林》《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一个地主的早晨》《家庭幸福》《哥萨克》《两个骠骑兵》《阿尔别特》《三死》《田园诗》但没有写成《吉洪和玛兰尼娅》但没有写成 《波里库什卡》《启蒙读本》《一个受传染的家庭》《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伪息券》《民间故事》。《教条神学研究》《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天国在您心中》《当代的奴隶制》《论饥荒》《可怕的问题》《饥荒抑或不是饥荒》《论俄国的社会运动》《深重的罪孽》《致农民的论土地的信》《关于莫斯科的调查》《唯一的手段》《论俄国革命的意义》《究竟该怎么办?》《莫泊桑文集序》《什么是艺术?》。《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论文查不到哦...

介绍哲人托尔斯泰作者:李大钊托尔斯泰者,近代之伟人也,举世倾仰之理想人物也。彼生于专制国中,以热烈之赤诚,唱导博爱主义,传布博爱之福音于天下,扶弱摧强,知劳动之所以为神圣。身为贵族,而甘于菲食敝衣,与农民为伍,自挥额上之汗,以从事劳作,此其德行之美为何如耶?氏之言曰:人之性质,本由灵性与兽性相合而成,然皆为兽性所蔽,故灵性失其光明,徒求满其物欲。人之往往自蹈于可怖之罪恶中、忧闷中,而沉于暗惨之坟墓者,以此矣。人若了悟,当弃可卑之物欲,使兽性服从灵性,离自己之利害,增进他人之安宁幸福,人始得入于灵界,享永远美丽之心灵的生活。夫人之真相为无限发现之爱,爱者实崇高无对之理,体既通于神明,先天内容之动机,天真自然之情也。即一切道德之渊源,自他融合之,胸中之光明也。沮碍此爱发现之物及物欲之满足,皆为罪恶博爱之牺牲者,即死于肉而生于灵者。故人当有不惮为博爱而死之觉悟也。嗟呼!托氏生平著作,充栋汗牛,一经杀青,传译殆遍,自谓倾终身之生活于墨汁瓶中,此其抱负可谓豪矣!为文字字皆含血泪,为人道驰驱,为同胞奋斗,为农民呼吁,彼其眼中无权威,无富贵,无俄罗斯之皇帝,而欲以豼貅之威屈之,千万之富动之,使之稍变其主义,彼惟悍然答曰:“否”而已。托氏人格之崇高,气魄之雄厚,足为兹世青年之泰斗,暇当布其全传,摭其学说,以饷吾最亲爱纯洁之学子。兹先以数语,介绍于此云。1916年8月20日俄罗斯在文学史上有三位姓托尔斯泰的作家,我们介绍的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出身名门望族,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生于1828年,逝世于1910年,享年82岁。有90卷文集出版。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创作从写自己开始,到写自己而终了。他出生在离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地主庄园里。庄园400多公顷,属于家族的庄园有1700公顷,有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等,苹果园就有40公顷。他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由于家资丰厚,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从生活到读书都照管,童年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后来他读了法国卢梭的著作,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开始思考俄罗斯社会问题,逐步观察到当时封建社会的愚昧和不公正。青年时代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一年后又转学法律,他通过自学攻读博士学位。早慧的托尔斯泰很早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1854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童年》,写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俄国家庭教师的管教下的生活,写小孩子的心理变化;写家庭教师的愁眉苦脸,无可奈何被父亲辞退;写父亲对人的不尊重等。后来又发表了《少年》、《青年》,成为他自传题材的三部曲。1847年他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想了一个改革庄园的计划,他到了庄园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村子,给贫苦的农民送茅草、修房子,农奴表示不理解,更重要的是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使得这位年轻伯爵的幻想成为泡影。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参加了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其间他写了多篇战地通讯,他写了贵族军官们的腐败,冒领战功,写了贫苦出身的士兵克尽职守、保卫国家。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他进一步看清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反动,而且为他后来创作《战争与和平》,生动真实地描写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同时他开创了对战争场面中军官与战士辩证发展心理过程描写的先河,后被西方作家所采用。为了寻求俄国社会的出路,他曾两度出国考察。先到法国,看到法国发明了用于杀人的机器,他不敢恭维这种杀人文明。他又离开法国到了瑞士,看到一些有钱的人如何虐待一位流浪艺人,后来托尔斯泰以同情心请这位艺人去饭馆吃饭,因为这位艺人落破而受到冷落,他回到家在夜里写小说,破口大骂这个西欧社会。他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谛,他从小所感受到的,一直在思考的,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他们的隔阂与矛盾,农民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这也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映。作家从根本上讲:一个是民主思想,一个是民族思想,这也是解开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两把钥匙。俄罗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只有1100多年的历史,相当于我国的唐代,而十九世纪为民主、民族而奋斗的历史使其大放异采,作家始终站在时代思想的前列。托尔斯泰在他的庄园办起了学校,对农民的儿子进行普及教育,担任地主与农民的和平调节人与陪审员,以期维护农民利益。同时他对哲学、宗教、思想道德进了广泛的研究。他的前半生追求民主、民族,对西方社会大失所望,后来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斗士。他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上层社会享受的,而广大的农民享受不到,他保留着一种农村的纯朴思想。托尔斯泰晚年追求生活平民化,宣布放弃遗产,最后弃家出走,以实现平民化的夙愿,结果得了肺炎,死于阿斯塔堡火车站。他一生不满俄罗斯社会阶级之间的鸿沟和沙皇封建农奴制的残暴统治。他以1812年抗击拿破仑侵略,由俄军统帅库图佐夫打败拿破仑为历史背景,创作了宏篇巨作《战争与和平》,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巨著反映了俄罗斯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社会历史面貌。托尔斯泰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产了广泛的影响,不但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敬仰。他也受到了沙皇当局的迫害,1910年俄国教会最高当局宣布托尔斯泰为“邪教徒和叛教者”并开除他的教籍,他并不屈服仍然为正义而斗争。托尔斯泰揭露沙俄统治阶级的罪恶,但他不允许以暴抗恶,主张人人自尊,道德自我完善,提倡基督教博爱。列宁对他这一点很不赞成,可是列宁给予托尔斯泰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认为他的创作标志着“全人类的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托尔斯泰以文学家的天才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景。罗曼罗兰认为《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它再现了整整一个时代,历史的事实与艺术的虚构融合得是那么完美。他善于洞察挖掘人的内心奥秘,寻求最大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复活》更是写出了精神的人的复活,人性的复活!而我感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做体现出的这种精神救赎的人性复活,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所普遍缺乏的。托尔斯泰说:“艺术家越是从心灵深处汲取感情,感情越恳切真挚,它就越独特。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作家们是何等的重要!托尔斯泰还说过一句很重的话,“哗众取宠,玩弄小聪明取悦读者的作家,是文学罪犯。”我们今天很多读者已经不怎么读名著了,而更愿意接受被媒体炒做起来的这种作品。若从托尔斯泰说的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这样的作家的作品,无宁是纵容犯罪。最后还是套用托翁的话:我们只有返回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精神本性,才能够足够强大,不容易被其他人和环境做熏染裹挟,接受错误的生命观而不能自拔。

有关托尔斯泰的论文文献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写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每个不平凡的人,都有非凡的人生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不幸,表面看来代表了俄国妇女传统的命运,代表了俄国世世代代沿袭的道路,但我们看到的安娜毕竟是19世纪70年代的俄罗斯女性了,她不甘在禁锢中叹息,要追求不受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所束缚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幸福生活,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理想和要求,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对虚伪的封建贵族思想的挑战,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一,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的。丁玲与她的《沙菲女士日记》则是中国当时社会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解放的一个转折性的标志。莎菲“是一个时代的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绝叫者,又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8】。这两部作品诞生在不同的时间与背景,由不同性别的作者创作而成,但都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两部作品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不同的条件,觉醒程度的深浅都不一样。东方女性意识的觉醒或多或少都是受到西方的女权运动、女性文学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要比东方的要早和彻底。参考文献:【1】、尼娜·珀利堪·斯特劳斯著,宋庆文等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女性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王 宇. 《90年代性别差异性文化想象的尴尬及其原因》[J].文艺评论, 2002年【3】、唐仁君. 《知识妇女寻求解放的冲突与互补—丁玲冰心早期小说比较》[J].中国现代文学丛刊, 1994年【4】、(日本)中岛碧著.《丁铃论》[M].《丁玲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5】、钱谷融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钱谷融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7】、茅盾著 女作家丁玲[C].丁玲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8】、茅盾著. 女作家丁玲[C].丁玲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阅读文献:【1】、林树明著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P17、【2】、罗婷等著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3】、张永泉著 《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4】、董炳月. 男权与丁玲早期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4):23一25.【5】、智量译 列夫·托尔斯泰著 《安娜·卡列尼娜》[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版【6】、曹辉《列夫·托尔斯泰的妇女观—从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作者的妇女观》2007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7】、郭和英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透析安娜悲剧及对现代女性启示》

康托尔的集合论相关论文范文

百度百科上有

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数学危机,与其说是“数学的危机”,不如说是“数学哲学的危机”.下面我给你分享三次数学危机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的产生与消除,针对它们的本质浅谈自己的认识,实际导致这三次危机原因在与人的认识。第一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万物皆数的误解,随着无理数的发现,把第一次数学危机度过了。第二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无穷小的误解,微积分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算和证的结合。是通过无穷趋近而确定某一结果。罗素悖论的发现,给数学界以极大的震动,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为了探求其根源和解决难题的途径,在数学界逻辑界进行了不懈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推动了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

关键词:危机;万物皆数;无穷小;分析方法;集合

一、前言

数学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完善的一门学科,但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却经历了三次危机,人们为了使数学向前发展,从而引入一些新的东西使问题化解,在第一次危机中导致无理数的产生;第二次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无穷小量的刻画问题,最后是柯西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次危机发生在19世纪末,罗素悖论的产生引起数学界的轩然大波,最后是将集合论建立在一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来缓解数学危机。本文回顾了数学上三次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并给出了自己对这三次危机的看法,最后得出确定性丧失的结论。

二、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那时的数学正值昌盛,忒被是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氏学派对数的认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万物旨数”。所谓数就是指整数,他们确定数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揭示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真理,信条是: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即世界上只存在整数与分数,除此之外他们不认识也不承认别的数。在那个时期。上述思想是绝对权威、是“真理”。但是不久人们发现即使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不是可比数。这样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是不成立的,绝对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证明单位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不是整数分数,按照他们的观点,这种长度不是数!另一方面,他们不承认自己的观点有问题,这就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这是第一次数学危机。

三、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其实我翻了一下有关数学史的资料,阿基米德的逼近法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无限小分析的基本要素,直到很多年后。牛顿和莱布尼兹开辟了新的天地――微积分。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Weistrass创立了极限理论,加上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建立,从而把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

四、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1.悖论的产生及意义

(1)什么是悖论

悖论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多想一想”。这个次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知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原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他们震撼了逻辑学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2)悖论产生的意义

疏忽学悖论是在数学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才出现的。它是对数学学科理论体系可能存在的内在矛盾的揭示。虽然暂时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对正常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它对于揭露原有理论体系中的逻辑矛盾,对于揭露原有理论的缺陷或局限性,对于这一步深入理解,任何和评价原有科学理念,对于原有的科学概念或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和促进科学管理的产生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与解决

(1)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在1902年,罗素悖论的产生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号称天衣无缝,绝对正确的数学出现了自相矛盾。

罗素在该悖论中所定义的集合R,被几乎所有集合论研究者都认为是在朴素集合论中可以合法存在的集合。事实虽是这样但原因却又是什么呢?这是由于R是集合,若R含有自身作为元素,就有R R,那么从集合的角度就有RR。一个集合真包含它自己,这样的集合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既要R有异于R的元素,又要R与R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集合都必须遵循R R的基本原则,否则就是不合法的集合。这样看来,罗素悖论中所定义的一切R R的集合,就应该是一切合法集合的集合,也就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这就是同类事物包含所有的同类事物,必会引出最大的这类事物。归根结底,R也就是包含一切集合的“最大的集合”了。因此可以明确了,实质上,罗素悖论就是一个以否定形式陈述的最大集合悖论。

(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解决

罗素的悖论产生后,数学家们就开始为这场危机寻找解决的办法,其中之一是把集合论建立在一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首先进行这个工作的是德国数学家策梅罗,他提出七条公理,建立了一种不会产生悖论的集合论,又经过德国的另一位数学家弗芝克尔的改进,形成了一个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即所谓zF公理系统),这场数学危机到此缓和下来。

现在,我们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知道集合论主要分为Cantor集合论和Axiomatic集合论,集合是先定义了全集I,空集,在经过一系列一元和二元运算而得来的。而在七条公理上建立起来的集合论系统避开了罗素悖论,使现代数学得以发展。

三次数学危机是我们数学史发展中的一个奠基,他为我们日后更详细、深入的研究数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我想以后也许会有第四次数学危机,但数学家也会把它化解掉,只有出现危机,才能使我们的数学研究达到更高的境界。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知识发展水到渠成。所以特别希望在教学中能不时渗透数学史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史,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

一、集合论的诞生

一般认为,集合论诞生于1873年底。1873年11月29日,康托尔(,1845-1918)在给戴德金(JuliusWilhelmRichardDedekind,1831—1916)的信中提问“正整数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能否一一对应起来?”这是一个导致集合论产生的大问题。几天后,康托尔用反证法证明了此问题的否定性结果,“实数是不可数集”,并将这一结果以标题为《关于全体实代数数集合的一个性质》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克莱尔数学杂志》上,这是“关于无穷集合论的第一篇革命性论文”,在其系列论文中,他首次定义了集合、无穷集合、导集、序数、集合运算等,康托尔的这篇文章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

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础

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史上最具革命性和创造性的理论,他处理了数学上最棘手的对象——无穷集合,让无数因“无穷”而困扰许久的数学家们在这种神奇的数学世界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它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了代数、拓扑和分析等许多数学分支,甚至渗透到物理学等其他自然学科,为这些学科提供了奠基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没有集合论的观点,很难对现代数学获得一个深刻的理解。

集合论诞生的前后20年里,经历千辛万苦,但最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到了20世纪初,集合论已经得到数学家们的普遍赞同,大家一致认为,一切数学成果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简言之,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就连集合论诞生之初强烈反对的著名数学家庞加莱(JulesHenriPoincaré,1854-1912)也兴高采烈地在1900年的第二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布:“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然而,好景不长,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如果是这样,则意味着数学大厦的基础出现了漏洞,对数学界来说,这将是多么可怕啊!

三、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悖论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

1903年,英国数学家罗素在《数学原理》一书上给出一个悖论,很清楚地表现出集合论的矛盾,从而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导致了数学危机的产生,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

罗素构造了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即不包含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R,现在问R是否属于R?如果R属于R,则R满足R的定义,因此R不属于自身,即R不属于R。另一方面,如果R不属于R,则R不满足R的定义,因此R应属于自身,即R属于R,这样,不论任何情况都存在矛盾,这就是有名的罗素悖论(也称理发师悖论)。

罗素悖论不仅动摇了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也波及到了逻辑领域,德国的著名逻辑学家弗里兹在他的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完稿而即将付印时,收到了罗素关于这一悖论的信,他立刻发现,自己忙了很久得出的一系列结果却被这条悖论搅得一团糟,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这样,罗素悖论就影响到了一向被认为极为严谨的两门学科——数学和逻辑学。

四、消除悖论,化解危机

罗素悖论的存在,明确地表示集合论的某些地方是有毛病的,由于20世纪的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上的,因此,许多数学家开始致力于消除矛盾,化解危机。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

在20世纪初,大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1908年由数学家策梅洛(Zermelo,ErnstFriedrichFerdinand,1871~1953)提出的公理化集合论,把原来直观的集合概念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上,对集合加以充分的限制以消除所知道的矛盾,从而避免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公理化集合。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此之前,危机的制造者罗素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层次的理论以解决这个矛盾,又称分支类型化。不过这个层次理论十分复杂,而策梅洛则把这个方法加以简化,提出了“决定性公理(外延公理)、初等集合公理、分离公理组、幂集合公理、并集合公理、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通过引进这七条公理限制排除了一些不适当的集合,从而消除了罗素悖论产生的条件。后来,策梅洛的公理系统又经其他人,特别是弗兰克尔()和斯科伦()的修正和补充,成为现代标准的“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简称ZF系统)”,这样,数学又回到严谨和无矛盾的领域,而且更促使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基础数学》迅速发展。

五、危机的启示

从康托尔集合论的提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数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密不可分,也和数学家们的艰辛努力密不可分。从危机的产生到解决,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发展跟提出问题和面对困难是离不开的,期间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坚持,终会走向成功。

矛盾的消除,危机的化解,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变化,甚至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动力的基本原理。正如数学家克莱因(FelixChristianKlein1849-1925)在《数学——确定性丧失》中说:“与未来的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将取代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虽然这次悖论已经找到解释,危机也已化解,但是更多的还是未知,因为只要仔细分析,矛盾又将会被认识更为深刻的研究者发现,这种发现不应该被认为是‘危机’,而应该感到,下一个突破的机会来到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2.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数学科学的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下是我搜集的一篇关于三次数学危机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从我国数学的发展看三次数学危机。

1 引言

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比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等。但是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乃至存在与构造,逻辑与直观,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计算等等。在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而在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产生数学危机。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

2 三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古希腊,源于毕达哥拉斯的以数为基础的宇宙模型和数是可公度的信条。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数构成的,并以数为基础,构造了宇宙模型[1].在毕达哥拉斯看来,数就是整数或整数之比。但这一信条后来遇到了困难。因为有些数是不可公度的。这一矛盾,导致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信条的破产,并进一步导致了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基础的宇宙模型的破产。这在当时产生的震动太大了,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17、18世纪关于微积分发生的激烈的争论,被称为第二次数学危机[2].在17世纪晚期,形成了微积分学。牛顿和莱布尼茨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奠基者。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成微积分,有明确的计算步骤,微分法和积分法互为逆运算[3].由于新诞生的微积分方法中隐含着逻辑推理上的严重缺陷,导致了无穷小悖论[4].当时牛顿等人不能自圆其说,而且,其后一百年间的数学家也未能有力的回答贝克莱的质问,由此而引起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造成第二次数学危机.

19世纪末分析严格化的最高成就--集合论,似乎给数学家们带来了一劳永逸摆脱基础危机的希望。庞加莱甚至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大会上宣称:现在我们可以说,完全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5]但就在第二年,一场摇撼整个数学大厦基础的暴风雨来临了,英国数学家罗素以一个简单明了的集合论悖论打破了人们的上述希望,引起了关于数学基础的新争论。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着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

它和其它一些集合论悖论一样,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并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3 从我国数学的发展看三次数学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数学科学的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结果,

数学论文《从我国数学的发展看三次数学危机。中国科学院于1950年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正式成立。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数学系,《数学学报》和《数学通报》复刊。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受到很大冲击,积极的一面是明确了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奋斗目标,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线性规划得到大力推广并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图上作业法,运筹学由此在我国发展起来。在发展我国高科技过程中,例如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我们不能不承认,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影晌正在与日俱增。许多学科都在悄悄地经历着一场数学化的进程。现在,已经没有哪个领域能够抵御得住数学方法的渗透。因此,对于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加以普及,使得数学和数学家的工作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应有的积极影响,这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课题。

4 总结

综上所述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第一次数学危机中产生的欧几里德几何对树立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数学危机使古希腊数学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古希腊的数学基础转向几何。第二次数学危机中波尔查诺给出了连续性的正确定义;阿贝尔指出要严格限制滥用级数展开及求和;柯西指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是变量,并且定义了导数和积分;狄利克雷给出了函数的现代定义;美国数理逻辑学家罗宾逊又利用无穷小量引进超实数的概念,建立了非标准分析,同样也能精确的描述微积分,解决无穷小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建立了实数理论,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极限的基本定理,使数学分析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而且还产生了公理化方法论和数理逻辑等一批新颖学科。我国以至世界各国的数学发展也都依赖于三次数学危机中产生的数学的新内容。整个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着.现代数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光远.现代化知识文库:二十世纪数学史话[M].知识出版社,

[3]袁小明.数学史话[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于寅.近代数学基础[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说到论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一些论文,很多时候论文的撰写是不容易的,写一份论文要参考很多的文献,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作为工科类大学公共课的一种,高等数学在学生思维训练上的培养、训练数学思维等上发挥着重要的做用。进入新世纪后素质教育思想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以现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和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数老师以课后实验着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使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学观念陈旧化

就当前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数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过于重视,一切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门充满活力并让人感到新奇的学科,由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在工作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把问题解决,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二) 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学方法的优秀与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高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的顺次进行,也就意味着老师“由定义到定理”、“由习题到练习”,这种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以及使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赛事活动以及教研活动,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培养踏实的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者培训班,但是由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程无法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载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则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课的性质,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广的影响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得以还原,更让学生在日常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简化、抽象、翻译部分现实世界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数学的语言以及工具,把内在的联系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数学建模之后,需要检验现实的信息,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客观的辩证的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建模思想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 一) 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数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之余,还要和建模思想结合在一起,让解题难度更容易,还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为了让学生对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彻,老师还应该结合实例开展教学。

( 二) 讲解习题的时候使用数学模型的方式

课本例题使用建模思想进行解决,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很好的讲述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使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学习的内容之后,充分的利用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 三)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而言,在竞赛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广泛的宣传,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对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促使学生对高数知识更充分的理解,学习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当前,在高等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凤艳,杨永艳.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 02) : 119 -120.

〔2〕 李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改革,2012 ( 04) : 177 -178,189.

〔3〕 杨四香.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 30) : 89,95.

〔4〕 刘合财.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J〕. 贵阳学院学报,2013 ( 03) : 63 -65.

浅谈高中数学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结合数学史,举办文化讲座

数学史教育对于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因为数学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讲座中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相关人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中每一步艰辛的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和正直诚实的品质、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向学生介绍“数学历史上三次危机”、“百牛定理”的来历、“哥德巴赫猜想与进展”、“数学悖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杨辉三角及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概率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史等;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大奖、数学界的名题,如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华罗庚数学奖、波利亚数学奖、高斯数学奖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激励学生个人的发展愿望、此外,介绍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无理数的产生引起的争论及代价、无穷小量是零非零的争论、康托尔集合论的论争等等,启发学生体会到,坚持学术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二、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引人入胜,能激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不失时机地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教育;在新课引入中,可以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展和完善过程,数学名人趣闻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提供一些历史的、现实的真实“问题”引入新课,一个精彩的引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弹性,使数学成为一门不再是枯燥呆板,而是生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讲欧拉公式时,介绍欧拉传奇的一生,欧拉解决该问题时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其双目失明后的贡献,用数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讲解析几何时介绍“笛卡尔和费马”两位数学家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感受数学名人的执着信念,汲取宝贵的数学精神;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介绍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杨乐、陈省身、丘成桐等中国近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和数学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家艰辛劳动的同时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例解数学问题

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某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才能使数学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创设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列举其在贷款购房中的应用;从“条形码”、“指纹”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抽象的映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映射,钥匙对应锁、学号对应学生等;在讲概率时,列举其在彩票方面的应用等;在讲“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在讲“双曲线方程”时,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双曲线型冷却塔、北京市修建的双曲线型通道和法国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让学生体验双曲线方程的应用价值;另外,分期付款问题、数学成绩与近视眼镜片度数的关系、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收益更高、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合其他学科,共享文化精华

科技发展迎来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实现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共享、可以通过以人物为线索、以数学题材为线索、以史料书籍为线索、以数学符号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线索等多种途径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可以将封闭的教材内容开放化,把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分解成若干“小板块”,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将书本知识拓宽到书外,与其他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当老师讲些“活数学”或者把数学与哲学、美学、经济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相联系时,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例如,讲“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等;讲解三角函数内容时,可以介绍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说明对航海、历法推算以及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的作用;讲反证法时,向学生详细讲述伽利略是如何更正延续了18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的错误断言;在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时,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讲三视图的概念时,可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联系;在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可与成语相联系(“守株待兔、滴水成冰、飞来横祸”是随机事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黑白分明、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水中捞月、海枯石烂、画饼充饥”是不可能事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五、结合课外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数学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课堂时间进行数学文化教学是不足够的,课外活动也要凸显数学文化、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渠道了解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以某种形式拓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举办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再通过撰写读后感、数学作文并组织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书籍类有美国数学家西奥妮帕帕斯写的《数学的奇妙》,陈诗谷、葛孟曾著的《数学大师启示录》,李心灿等著的《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张景中院士著的《数学家的眼光》《新概念几何》《漫话数学》《数学与哲学》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都是传播数学文化,教学展现数学魅力的好书、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就某块内容或专题提供一些参考文献或选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因特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成才过程、对数学的贡献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后分发给学生交流,体会数学文化、例如就“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这一专题,由“直观———验证———猜想———证明———应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追随着大数学家欧拉的足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掌握关于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来龙去脉,了解欧拉传奇的一生,还可以体会发现的艰辛,学习治学的态度,掌握研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长了数学文化知识,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数学充满智慧与生命、

六、结合教学评价,纳入数学考试

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已经进一步改进,更大程度上体现数学文化内容,实验教材在每一章节或模块的始尾都有数学文化方面的介绍,但还都是阅读材料,教师认为学生能看明白,而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在教学中,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对此部分内容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平时注重的是对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呈现重数学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要让师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应该以评价的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高考的试题之中,常规的考试中适当涉及常识性的数学文化内容、这样,高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会自觉地将数学文化的内容尽可能与高中各模块的内容相结合,逐步地、系统地进行数学文化的传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还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传播,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即科学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应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这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再次,提升数学文化品位,在整合资源和优化课堂与活动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适而巧妙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让学生不但是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伏尔泰老实人的论文研究

我们就应该开放自己的思想,不要被一些思想所禁锢住了,那样的人不是老实人,只是一些固执的人。

其实就是告诉大家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去主动的,只有主动才能够获得幸福,才能够掌握一些机会。

世界是一个零和博弈人是一种古怪的动物,他与朝三暮四的猴子恰恰相反:他们得了好处,常常并不在意,觉得理所当然(更不可能想到有人为此受了害处);而一旦他们受到伤害,他们的反应却异常强烈,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了人了,怨恨老天不公(同样他们也不会记起自己曾经得到的利益),于是才有了《老实人》中无数的“诅咒自己生命”的人。 其实,不应诅咒生命,而应当在生命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争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欺、互相倾轧,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也许有的人一时占了便宜,但等待他的将会是道德的惩罚。不仅如此,当人们把心思放在如何与人为敌的同时,自己的园地却早已荒芜。平心静气地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才是人类寻找幸福的出路,这也许正是伏尔泰要告诉我们的。否则,却只能应验了玛丁的断言:“人天生只有两条路,不是在忧急骚动中讨生活,便是在烦闷无聊中挨日子。” 耕耘是一种境界 伏尔泰所梦想的人的生命的最高境界——人“不能消灭宇宙的残酷,但能运用谨慎来保护其中的几个村落,使它们一时不致遭受虐害”。它与陶渊明桃花源的理想并不一样:陶渊明描写桃花源其旨在避世,而伏尔泰的黄金国则是享受生活;桃源中人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黄金国的臣民是自愿封闭以保证他们的“纯洁和快乐”;桃源之中物质说不上比外界发达,而黄金国中的任何一个人很轻易的就能富可敌国。追求快乐,前提是保持纯洁,而保持纯洁其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信仰!而一旦信仰缺失,再没有可以凭籍的理想和追求,保持纯洁被视为蠢蛋,与此同时,人们永远失去了本可以获得的无穷财富,也与快乐失之交臂。他们投机取巧,似乎每天都在追逐,却又不知所终;他们成了生活的奴隶,却依然乐此不疲。在伏尔泰眼中,黄金国外面的世界就是如此,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许还是一样! 从乐天旷达到悲天悯人黄金国诚然只是一种信仰罢,凡尘之中人们不免俗务缠身。伏尔泰用黄金国的理想来反击玛丁的悲观主义;又用现实世界的残酷来教训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乐天旷达和悲天悯人都不是真实的生活状态。从AIain的评说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概的答案:《老实人》的文笔颇像《天方夜谭》,“一是法国古典派作家,他把事情的结果加以证明加以演绎,一是东方的宿命论者,描写人生荒诞不经的形象;两者相遇,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和谐。”原文的诗意,大部分因为世间的疯狂与混乱由一种节奏来表现、统制之故。《老实人》是有两种性格的。但最终伏尔泰却把它们拢到了一起——“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害处:烦闷,纵欲,饥寒。”一向能够巧妙地证明天下事有果必有因,又证明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世界,并深信:“事无大小,皆系定数;万物既皆有归宿,此归宿自必为最完满的归宿。”的邦葛罗斯也不得不承认:“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都是非常危险的”,“上帝把人放进伊甸园事叫他当工人,要他工作的;足见人天生是不能清闲度日的。”而最具有戏剧性的就是老实人。他被男爵从宫堡中赶了出来时,依旧抱着邦葛罗斯教给他的对世界的天真,在颠沛流离中,他慢慢认识了军队、异教裁判所,巴拉圭的耶稣会教士;凶杀、窃盗、奸淫;认识了法国、英国、土耳其。直至他看出人是凶恶的动物,“天赋的权利就是教我们杀害同胞,全世界的人都是这么办的。”在小说的结尾,邦葛罗斯对老实人说的一段话意味深长:“在这个十全十美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互相关连的;你要不是为了爱居内贡小姐,被人踢着屁股从美丽的宫堡中赶出来,要不是受到异教裁判所的刑罚,要不是徒步跋涉美洲,要不是狠狠刺了男爵一剑,要不是把美好的黄金国的绵羊一齐丢掉,你就不能在这儿吃花生和糖渍佛手。”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老的教训:“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啊! 责任与性灵爱情几乎受到每一个小说家的青睐,成为小说永恒的主题。在《老实人》中伏尔泰更注重于思想的表达,对于爱情并没有作细致的描写,但从对老实人的爱情的极稀疏的几句叙述中也许就已经反映了人对于爱情和生活的真实态度。我以为,伏尔泰的爱情观就是在责任与性灵之间寻找均衡点,颇有点中庸的味道。

《老实人》是伏尔泰在66岁时创作的一部短篇哲理哲理性讽刺小说,也是伏尔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的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他为法国和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学方面包括戏剧,诗歌,小说等。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评价伏尔泰的《老实人》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伏尔泰在《老实人》中发现了一种讲故事的技巧,这种技巧后来成为喜剧电影屡试不爽的噱头:以无限的速度堆砌起来的一场场灾难,还有突然增强的节奏,含有一种无端发作的荒谬感。”

《老实人》在1759年出版发行时,伏尔泰并没有在书上刊印自己的名字。但该书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得到了读者的青睐和好评。但随后,因为一些原因,该书一度中止发行。

《老实人》留给读者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相反由于书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和其本身的文学性,《老实人》得以重新进入读者的视野,它的价值不断被评估,也得到了它应有的尊重。

此书的汉语翻译是“老实人”,《老实人》是由我国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傅雷先生翻译成中文的,在着手翻译时,傅雷先生在卷首对书名的翻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如(书名)改用意译,使作者原意更为显豁,并且更能传达原文的风趣。”根据傅雷先生的翻译原则,“老实人”的书名得以被人们熟知。

但在法语中,这个单词是“candide”,本身含有“耿直、纯真、老实”等意思。伏尔泰在开头第二段就交代了他选用这个单词的初衷,书中写道:“天生的性情最是和顺,看他相貌,就可知道他的心地。他颇识是非,头脑又简单不过。”

小说《老实人》的创作背景源自里斯本地震引发的一场讨论。1755年万圣节,里斯本发生了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大地震。伏尔泰在地震过后写了两首长诗《里斯本的灾难》和《自然法》,主要驳斥了乐观主义一派部分过于天真的观点。

莱布尼茨根据他的“前定和谐”学说提出了乐观主义,并发表了《神义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存的世界是上帝所能创造的最好世界,其中的一切存在物都严格按照某种严格规定的秩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充盈的巨大链条,并不存在真正的不完美,表面上的不完美都服务于整体的完美。

伏尔泰在《里斯本的灾难》中系统地驳斥了莱布尼茨的宇宙论,他阐释了自己对于存在巨链的理解:由于各种物种之间的差别迥异,那么宇宙间存在的那个巨链就不是一个连接所有存在物的规则的阶梯。倘若万物之间是杂乱无章的而并非规则地逐层排列,“前定和谐”就只是假想而无从谈及。

《老实人》便是在该背景环境下创作而生,该书充斥着更为具体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

“老实人”——甘迪德,甘迪德的母亲因为恋人的家谱只能追溯到七十一代(未能达到七十二代)而拒绝出嫁,从而导致“老实人”甘迪德成为孤儿。

甘迪德因为和男爵的女儿居内供小姐自由恋爱,被偏见极深的男爵拒绝了。此后,甘迪德不知该去往何处,他一度漫无目的,在辛酸与流离的生活中踽踽前行。

一天,春光明媚,甘迪德很想出去走走。于是,便信步前行,满以为随心所欲地徜徉在春光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漫无目的的散步给他带来了深刻教训,“老实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并被送到保加利亚前线。

甘迪德几度颠簸。后来他又在巴黎遇到巧言令色的人,身上仅有的盘缠也付诸东流。几经磨难后,甘迪德和居内贡女士结了婚,并和他们的同伴生活在一起。他们买下了一小块土地,各司其职,在土地上进行耕作。到此时,“老实人”甘迪德逐渐认识到: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

《老实人》通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这种手法不仅仅便于以第三者的口吻讲述故事, 还可以让读者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考量故事里所折射出的哲理, 继而可以在阅读中思考人生。

如果读者从小说的文学性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的话,就会发现这不仅不是小说本身的矛盾,还是绝妙的一笔,使作品达到了更好的讽刺效果,而且也是一种富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手法。

甘迪德经历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遭遇,终于对邦葛罗斯的的理念产生了怀疑。在伏尔泰设计的框架里,他并没有让老实人去打破“童话般幻想”。

经历了一次次人生际遇后,甘迪德从开始笃信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到后来摒弃他的思想中过于乐观的部分,但最终也未曾接受马丁的悲观主义思想。他依然相信乐观主义,但已然不是一个天真的乐观主义者,而变得更加务实,相信工作是一种人生出路。

这也不失为一种适中而不偏颇的人生态度,既不全然相信尽善尽美,亦不陷入人生悲苦凄惨的泥沼,而是用一种相信良善,怜悯悲苦,积极向上,用劳动创作未来的态度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作为一本短篇小说,伏尔泰的《老实人》是极具讽刺性的,带有黑色幽默味道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这是它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本哲理小说,《老实人》字里行间以辛辣笔调针砭时弊的文学性,都是让这本书能得到读者尊重,并不断被读者解读、思考,甚至于让它获得持续传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从“老实人”的种种际遇中,读者可以看出他行为的可笑,读者可以察觉“老实人”所处的的环境,读者也可以对“老实人”的人生足迹进行思考。

喀斯特研究杨明德论文选集

喀斯特石漠化并不是单纯的基岩裸露现象,在喀斯特脆弱环境的背景下,一旦发生就具有很强的生态—经济效应,影响着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和区域贫困(照片5-1)。

一、资源效应

石漠化是在人口爆炸的冲击下,喀斯特自然生态系统逆向变异演替的结果,随着石漠化程度和强度的扩大和加深,对自然资源供给能力造成极大的压力,破坏了大自然自身的资源“造血”功能,使资源存量锐减。

石漠化的主要特征就是表面的“荒漠化”景观,地表的绿色植物受破坏后逐步让位于裸露的基岩。植物的让位不单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由于喀斯特森林同时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和植物种源库,石漠化的进逼使整个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生物场稀落和凋零。

喀斯特流域由于具有地表和地下两系统的二元三维空间的形态地域结构,常有“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水资源弱势,地表系统蓄水保水能力较差。生态系统的蓄水保水功能是由地面植被和土壤共同作用而决定的。实验证明,在有林地区,日降雨量30mm无地面径流;日降雨量55~100mm,3天后才见细水流出。年降雨量1200mm时,有林地区的水分消失量仅50mm,而同样环境条件的无林地区可达600mm,一亩林地比无林地至少能多蓄水20m3。

良好的植被还具有增加水平降雨的功能,林区雨量较50km外的无林区多降雨50~250mm。这种现象随森林面积缩小而减少,随着森林的消失而消失(毛文永,1998)。在喀斯特地区植被的养水保水能力对其水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农业用水尤为重要。石漠化的出现使对生境要求苛刻的喀斯特植被不断逆向演替衰退,失去植被保护的耕地严重缺水,且植被破坏后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河流流量普遍减少。

石漠化不是天然形成的裸露岩石,它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水土流失和土地生产力的衰退丧失。在贵州喀斯特土地中,降水条件较好的坝子(包括宽浅洼地底部)之外的大部分土地,由于原本土地条件较差加上利用习惯和发展水平较低,土地的利用较为粗放,刀耕火种比较普遍,土地重用轻养,广种薄收是最基本的情况,土地肥力逐步流失,土地退化,石漠化现象出现。在石漠化发生的农村,由于石漠化土地极为贫瘠,农民往往通过单纯开垦更多荒地来提高粮食产量,但人均耕地面积的提高在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下并不能相应提高人均粮食,反而由于贵州省已无未开垦的低坡度可利用土地,后备土地资源几乎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只能意味着陡坡开垦程度的加深,其后果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的漫延。强烈的土壤侵蚀导致坡耕地遭受冲刷、洪水泛滥、农田被冲毁、池塘水库淤积、土壤养分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喀斯特地区表土被侵蚀掉后,所余底土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地生产力明显降低。陈旭晖(1997)据测定,黄壤旱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钾。而侵蚀后黄壤底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有效钾。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底土上种植的大豆,其产量仅为表土所种大豆产量的。底土上的蚕豆,其产量仅为表土蚕豆产量的。邓培雁(1999)的硕士论文研究,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贵州土壤侵蚀严重的现状,选择土壤侵蚀造成的N素、P素、K素及土壤滞留、雨季等实物损失作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从场内与场外两个方面估算出贵州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化结果,并把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值与经济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其结果指出1999年全省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万元,占GDP的。

因此,喀斯特石漠化造成“土地贫瘠—开荒开垦—土地退化—开荒开垦”的恶性循环,而石漠化土地资源的劣化又反作用于自然资源,启动了恶性循环的机制。目前,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迅速发展为贵州环境问题突出的一个方面,石漠化土地不断增多,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已达万km2,使原本缺少的土地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二、环境效应

石漠化发生的背景就是在喀斯特特殊的脆弱生态环境中。碳酸盐类岩石表面与上覆土层之间不存在过渡结构,接触面为界线分明的叠加关系,二者的相互依存性差。同时,土层下伏碳酸盐岩表面即是一化学侵蚀面,当降水渗透到岩石表面时,就会产生化学侵蚀作用。由于喀斯特地区物理侵蚀速率远大于其风化作用残留物生成速率,区域土粒是亏损的负增长,所以其束缚土层会被剥蚀殆尽,出现石漠化现象。因此,喀斯特环境提供了石漠化的特有地质背景。

喀斯特生态系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在正向演变的过程中会缓慢形成如贵州茂兰森林的良性生态环境,但它有着保土难成土更难的脆弱,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超过了适宜的土地承载能力,致使贵州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之间的关系失调,给本区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一旦轻度石漠化现象出现,喀斯特环境进入逆向演变的过程。事实证明喀斯特地区正向演变形成如贵州茂兰森林的形成需上百年的时间,而喀斯特地区由森林逆向演变为强度石漠化的顶级状态只需几十年甚至几年。由于喀斯特地区物理侵蚀速率远大于其风化作用残留物生成速率,区域土粒是亏损的负增长,再由强度石漠化向良性循环转换则极为困难。喀斯特环境的正向演替慢而逆向演替快。

石漠化会反作用于生态环境,使植被因失去生长的土壤进一步衰减,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壤在贵州湿润的气候条件和山势陡峭、起伏大的地表状况下更易于流失。贵州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流失全氮亿~亿kg,磷8400亿~亿kg,全钾亿~亿kg;仅土壤营养元素流失一项,每年流失达52亿~亿人民币。目前,喀斯特分布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万km2,平均土壤侵蚀强度3169t/a•km-2。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过程,加深了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随着森林资源的锐减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贵州的干旱、洪涝、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干旱、洪涝等。全省大致“三年一小旱、五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干旱在一年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30天,大旱年达60天以上,最长可达80~90天。贵州洪涝灾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全省各县(市)每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以黔西、黔西北及黔西南地区出现灾害最频繁,且较为严重。1996年7月上旬一场百年一遇的暴雨,全省59个县(市、区)受灾,死亡214人,重伤1380人,被水围困11万人,万人无家可归,倒塌民房万间,作物受灾36× 104km2,绝收5×104km2,直接经济损失46亿多元。1985年晴隆县一次暴雨造成6处山体滑坡,9496户严重受害,死亡44人,两座水库和一座电站被冲垮。同年7月1日水城县龙潭乡朱家寨村发生山体滑坡,冲垮房屋50多间,死亡30人。由于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不断降低。可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教训是深刻的。历史充分证明,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严酷的现实又唤醒我们保护森林植被,开展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已到不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喀斯特生态系统因其下伏母岩——碳酸盐类岩的常温下易溶蚀性造成多孔、易干旱的基本特性,其脆弱和容量特点类似于荒漠边缘(袁道先,1989)。就算在质量良好、没有污染、生态系统良性演化、受人类扰动轻微的喀斯特环境,它们的种群结构和生物量是简单与偏低的,反映出环境的严酷与脆弱(杨汉奎,1989;杨明德,1990)。例如,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绿色生物量(),远低于同生态位的非喀斯特森林,只相当于沙漠边缘(150t/hm2),环境容量低(杨汉奎,1994)。石漠化的发生引发了喀斯特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的脆弱性,加速了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其演变的顶极阶段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石漠化的环境负效应极为显著。

三、贫困效应

贵州山区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环境,贫困和落后仍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到1999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74万,人均收入400元(1997年标准)以下极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解决温饱问题难度大。贵州生存条件恶劣的喀斯特地区的贫困有其特殊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众多因素在历史演替过程中综合作用形成、加剧了绝对与相对贫困。不少山区是我省经济贫困集中的地区,大多数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喀斯特山区。这些落后山区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低,生态敏感度和脆弱度高。

贫困地区不单是经济上的贫困,实际上贫困的根源往往是人口素质的低下,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低下。在广大的贫困地区,贫困的首要表现就是远未温饱、收入微薄和只能进行维持性生产。为了生存,在行为上必然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如超低收入,不断增加人口,思变力弱,不知何以或无力改变贫困的命运,穷则思变,却又常常无可奈何;乱垦乱伐,广种薄收,“烧一山,种—坡,收—箩,煮一锅”是贫困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和坝子地区的精耕细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对于农民来说当然是迫不得已,但在效果上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导致进一步的贫困,从而也使得贵州的石漠化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为解决不断增长人口的温饱问题,人们的解决方法往往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单纯开荒开垦,粗放经营的落后生产下的结果是大自然的报复,石漠化的出现和面积的不断扩大造成可耕作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土地越来越瘠薄,肥力下降,保水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一些地方完全丧失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被迫迁移他乡。从某种意义上讲,石漠化和贫困是一对难分难舍的“孪生兄弟”。石漠化与贫困的直接受害者是人类,而人类也正是这一“难兄难弟”的缔造者,人口过度增长后过度砍伐与垦殖、人口素质低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贫困区域生产结构单一、社会文化落后、封闭性强、人才奇缺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而这又反过来不断加剧着贫困区域的进一步贫困,同时也加剧石漠化的日趋扩大。

石漠化在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加速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环境承载容量减少,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使当地群众逐步丧失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了一方人,严重的地区成为必须经过人口环境移民才能根本摆脱贫困的典型。例如,在喀斯特、石漠化比较显著的麻山、瑶山地区,山连着山都是石头、沟连着沟都是干河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坡,满山遍野的石旮旯,土地破碎到上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人们形容为“草帽地”、“簸箕地”,这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80%以上的农户住的是茅草房、叉叉房,缺盐少粮,一年四季甚至连煤油灯都点不起,这在“两山”地区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贫穷,在“两山”地区到处可以看到读不起书的失学儿童,不少10岁的孩子,竟从来没有见到过钱是什么样子。本该读书的年纪,却因交不起几块钱的学费而辍学了;本该握笔的手,却牵起了长长的牛绳。还有,在石漠化比较严重的花江大峡谷地区,高差显著、坡陡土薄、岩石裸露、干燥缺水,是著名的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随之形成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贵州86个县级单位中,有75个县(市)属于“喀斯特县”,这些喀斯特地区的人口密度为人/km2,其中41个县(市)的石漠化地区的人口密度为人/km2。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地特征,人口密度为100人/km2为门槛值,超过它就会出现不合理垦荒,出现水土流失,当达到150人/km2,就会出现石漠化,环境进入恶性循环(杨汉奎,1992)。贵州巨大的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对土地实行强度掠夺式生产,人地矛盾尖锐。在贵州喀斯特土地中,降水条件较好的坝子(包括宽浅洼地底部)之外的大部分土地,由于原本土地条件较差加上利用习惯和发展水平较低,土地的利用较为粗放,刀耕火种比较普遍,土地重用轻养,广种薄收是最基本的情况。石漠化现象出现,加快了土地退化,土地肥力逐步流失。

在石漠化发生的农村,由于石漠化土地极为贫瘠,农民往往通过单纯开垦更多荒地来提高粮食产量,但人均耕地面积的提高在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落后生产下并不能相应提高人均粮食,反而由于贵州省已无未开垦的低坡度可利用土地,后备土地资源几乎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只能意味着陡坡开垦程度的加深,其后果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的漫延。强烈的土壤侵蚀导致坡耕地遭受冲刷、洪水泛滥、农田被冲毁、池塘水库淤积、土壤养分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结果表明,表土被侵蚀掉后,所余底土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地生产力明显降低。

据清镇市红枫湖上游骆家桥和高山堡等9个村的调查,石漠化山地已占国土面积的,有林覆盖率仅占,生态形势十分严峻。乱砍滥伐、放火烧山、陡坡开荒、掠夺式的经营,有的地方时至今日仍未停止,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石漠化半石漠化速度加快。一些地方已失去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严峻的生态形势、贫困的根源。

贵州4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39个分布在石漠化地区,至今仍有上百万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中国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地方政府的一项历史责任。贵州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石漠化”。石漠化治理是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的重中之重工作。《中国21世纪议程》第8章“消除贫困”把西南喀斯特地区的脱贫列为近期重点的消除贫困项目,在贵州也就主要是石漠化地区的脱贫。无论是喀斯特区,还是我们现在按县级单位划分的高原区与峡谷区,石漠化与贫困的关系始终是可逆的。人类虽然是缔造者,但也是收获者。只有同时将石漠化与贫困的关系处理好,才有一个告别贫困的日子,迎来美好的明天。

对若干典型流域喀斯特峡谷系统的研究发现,喀斯特峡谷的发育一般经历了由简单(以地表河下切为主的峡谷)→复杂(地表、地下水网并存,地貌结构最复杂)→简单(有完整水动力剖面和溶洞层的峡谷)的演化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自的地貌结构,水动力剖面和地貌景观特征。

例如喀斯特峡谷变到复杂阶段时,三种营力作用组合对比强度和地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溶蚀作用、崩塌作用强化,而且峡谷出现多种形态类型并存,明流、暗流并存,伏流、天生桥、成层的层楼状溶洞、河下地下水凹槽等喀斯特峡谷特有的地貌标志出现,甚至伴随着特殊的干谷河道和天然堆石坝及与此相关的喀斯特变异沉积和顺河潜流型溶洞(杨明德,1993)等复杂地貌结构的景观特征,显然这些特征具有水文地貌上的成生联系。

在典型研究区的贵州乌江北源六冲河干流瓜仲河河段,可以说是这一复杂阶段的天然模型,在1987年考察后称之为“喀斯特峡谷的天然教科书”。瓜仲河峡谷由三部分组成,即位于上游的梯子崖伏流塌陷段,中游油菜河深切箱形谷段和下游以天窟、天生桥、溶洞伏流串连的“九洞天”段,三段全长6km,平均纵比降7‰,又恰位于六冲河中游及河谷地貌裂点上(图6-13)。

从图6-13各种地貌、水文现象互相配套和出现于特定的位置,就已清楚地反映了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成生关系。我们不妨从位置最低、时间最晚的大天桥古河道干谷分析开始。

大天桥以下段,因发育地下河及溶洞,并在大天桥下端右岸发生塌陷,使下游河水通过落水洞转入地下。但在洪水时流速很大的水流搬运来的泥沙及砾石因突然减速,快速堆积在落水洞前(因落水洞在洪水时排泄不畅),因属突然减速堆积,造成沙、砾石层无分选、无层次大小混杂,甚至产生有沙、泥包砾团块的“混杂堆积”,以后才有细的悬移质细粒(细沙、粉沙)沉积,这就造成了由喀斯特特殊水文过程形成的非正常性的变异沉积——“喀斯特混杂堆积”。在这一过程尚在继续时,天生桥与油菜河明流段间,又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塌陷,并形成一个天然堆石坝,拦截了直接通往天生桥的河水,坝上游也形成一个天然水库(壅塞湖),由于水位被抬高,产生水头差,加上峡谷岸坡已存在应力松弛带发育“喀斯特纵向径流带”(费英烈,1982),在水头差作用下,水流按最小阻力原理,寻求最短的水力途径排泄河水,这又使溶隙通道不断扩大,发育成与原河道平行的地下通道,成为排泄油菜河的径流新道,但早期会因新道过水断面有限,不能排泄全部洪水,因此常造成壅水,使洪水位上涨,并使河水越过天然堆石坝在老古道(油菜河至大天桥)排泄洪水,这就又造成了天然堆石坝上及油菜河箱形谷内堆石边滩(多为崩塌堆积)上沉积很厚的河漫滩相泥沙沉积,由于它受天然堆石坝高度的控制,所以漫滩相沉积高度远大于河流上、下游正常河漫滩堆积高度(约超高15~20m)。由于这种喀斯特混杂堆积和超常河漫滩堆积与喀斯特峡谷发育过程中的塌陷相关,具有地貌上相关沉积的成因指相意义,因此,称为“喀斯特变异沉积”(杨明德,1994)。

图6-13典型喀斯特峡谷地貌图(贵州六冲河九洞天段)

由于伏流强烈发育,“九洞天”段左侧的古干谷(古河道)也因其侧旁伏流的发育,而导致古河道上发生塌陷,形成伏流上的天窗、天生桥、溶洞,而天生桥只是伏流溶蚀塌陷所残留的洞顶基岩,也是由暗河转向地表河过程的地貌过渡阶段。所以油菜河箱状谷不仅是地下河廊道塌陷形成,而且天生桥的存在,也与油菜河的再次塌陷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喀斯特峡谷发育的复杂阶段,可以形成一种“裂点伏流塌陷型峡谷类型”(杨明德,1993),并表现出如下的演化模式:峡谷崩塌形成天然堆石坝,产生顺河伏流溶洞、坝前古河道(干谷)、坝上、坝后喀斯特变异沉积→伏流继续溶蚀下切,形成峡谷地下廊道,原河道脱离水流失能而逐渐被相对抬高,并发生渗漏型落水洞(溶洞、天窗、竖井)而向天窗、天生桥串连阶段演化→再塌陷箱状峡谷形成,明流峡谷出现。

这一演化过程不仅在梯子崖期出现过,还可能在更早的底纳寨期发生过,至于在六冲河上游赫章、卡上、三岔河天生桥段、猫跳河猫跳石段(四级电站)和乌江支流洪渡河上都能见到同一形成模式,这就表明,这种形成机理具有普遍的规律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