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王维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6-30 13:10:37

王维论文参考文献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论文

导语:本文运用文本细读法,结合所学的文学理论、文学史知识分析王维的诗歌作品及其深刻内涵,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禅意美以及在此基础上营造出来的意境美。以下是我整理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指出,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所创作的诗歌是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的映射,也是诗人超然人格和艺术修养的再现,诗中融入了诗人独特审美感受以及人生哲思。

【关键词】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

王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诗坛繁花似锦的时代。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便是其中最清新明媚的,听落花,品泉流,凝月光,诗中听声,诗中有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和美感。

一、诗中有画: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诗画风格的高度总结。王维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对于山水田园的描绘更加形象生动。对于诗的描写更是以一种“成竹在胸”的状态,写画出山水田园景物独有的特点。同时,对诗的描写运用绘画艺术,使诗中色彩、光影的调和更加独到。他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别具一格,对于景物的描写如同在我们的面前铺开了一副画卷,充满着诗情画意;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幅画卷并不只是平铺在那里,而是一幅幅有声画,带领我们身居其间。

王维的诗中有画体现在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描绘出对自然美的特殊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感知和意境想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诗中繁和简,形和意的完美结合,借助精心结构的画面,统筹布局,表现深长的意蕴,给人以美的体验与感受。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他《辋川集》中的一篇,主要写幽居竹林中的感受。画面由近景到远景,整首诗读来,如同一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充满层次感与画面感。让我们感悟到,诗人是以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心境抒发了心中的宁静淡然。

王维的诗中常常以光和影来表现景物的静态美,刻画细腻,善于捕捉画面瞬间的美,并用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光影明灭间展现出一幅幽静明丽的画面。自然景物总是带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人们也总能在自然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王维对于自然万物的特殊感受来源于他的细心观察以及静心体会,在光影交织之间捕捉事物独有的特点,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悠的意境。

这种画面在《山居秋暝》 中就有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寂的山林中,秋雨初晴,夜幕渐渐降临,带来阵阵凉意。月光皎洁从松隙间穿过,洒下清辉。清凌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声声喧响,那是洗衣姑娘结伴而归,莲叶从中,荷花忽而摇曳,那是渔舟在其间穿行。明月的清辉在林间随风荡漾,荷花也随着渔船的慢慢靠岸在水中摇曳。诗中色彩素雅,明丽洁净;境界空明澄澈,恬静优美,余韵无穷。

王维的诗中有画还体现在光与色的调和上,诗中色彩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意境。不同的色彩能够使人有不同的感受,所包含的情感也会不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采用多样化的色彩,将自然景物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以画家的眼光对色彩进行搭配和选取,色彩明丽,意境悠远。

如《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首诗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在初夏雨后,诗人远眺原野的景色,雨水洗刷空气中的尘埃,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空中也明净如水;原野格外的开阔。雨后的河水在晴日的映照下泛着粼粼波光,越加显得雨后的清新明媚。碧绿的山峰在山脊之后挺立,平日模糊不清的峰峦也在雨水的洗刷下变的清晰了许多。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像是新的一样,整首诗都散发出清新、明朗的气息,焕发出雨后原野的勃勃生机。

光和色的映照体现在色彩的选取和搭配上所形成的一种意境,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感觉。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光的联想,画面中不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各种色彩加上光的调和,展现出和谐、优美的画面。

二、动静结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意美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王维的诗中不仅充满画意,同时还蕴含着浓浓的诗意。一动一静间,他总能抓住刹那的动静,以特殊的视角细致的描绘出事物独有的特色。王维诗中的物像也是诗人心灵的外化,以外物的特点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极其真切形象,又充满诗意。他所描绘的美是可以捕捉,可以欣赏,可以感知的,而不是如空中楼阁,无法触摸,无法感受的。他对自然的感悟细致敏锐,创造出静逸明秀的诗境。

如《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在听到竹林的喧闹声之后,知道是有浣女归来;在看到莲叶浮动之后,知道是有渔船在临近岸边。用浣女的喧响声衬托竹林的宁静;用莲叶的浮动衬托荷塘寂静。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宁静但却生机盎然的画面,秋天夜晚的山村显得格外的清新宁静。夜色朦胧之际,少了白日喧闹与暖意,秋夜带来的宁静使人感到舒心。劳作一天的人们也在此时归家,寻找心灵的安慰。这首诗中自然美与心境美得以结合,创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美。

如《青溪》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声喧”和“色静”一动一静,使人读后就像是听到了溪水撞击乱石的声音,看到那苍翠的深深树林。声响与物像结合,使青溪更加宁静秀丽,让人忍不住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声音和物像的结合,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诗人以物的特质表达内心的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托物言志,用外物的特质与声响表达内心无法言说之感,具体形象,更加能够引起阅读者的共鸣,营造出声情并茂,引人联想的意境美。

三、空静灵动: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美

王维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中不乏有空静灵动的禅意美。他充满禅意的诗体现在运用禅的静默结合山水体验的独特审美,创造出一种不被打扰的宁静之美。他的禅意还体现在自然、真实的感悟,意蕴深长,读来让人心中释然,引人深思。

王维诗歌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同盛唐社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的。王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开元、天宝年代度过的。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认识对其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当时社会繁荣兴旺,文化空前发达,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空间。王维的人生际遇,也对其诗作有重大影响,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既在现实的世界中沉浮,也在田园山水间怡情。因此,他诗中所表现的情感便是世人对于自然、社会、乃至自我的认识。

正如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所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王维诗中的禅意也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自然的景物被他赋予了无限禅思。通过自然景物的衬托,营造出寂静幽深的禅意美。

王维诗中的禅思和他对禅理的参悟密不可分,诗人思想顿悟的过程就是禅悟的过程。诗人在描绘自己人生的经历时,通过环境的渲染,写出了参禅悟禅的整个过程,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空静灵动之美。

王维诗中的禅思是影响他诗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诗人心中豁达淡薄,更能够对自然的景物充满感情。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着富有哲理的思考,正是受到了空灵淡薄的佛学思想的熏陶。富有禅意的诗,气韵更加深远动人,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杨紫寅.王维田园诗英译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 华业.诗苑[M]. 中国长安出版社,.

[3] 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维是佛教徒,诗里带佛理的。孟浩然更有庄子般的文采。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如《汉江临泛》一首,从大处落笔,状写襄阳一带的壮丽山川,气势雄浑,意境空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成为千古名句。又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他的山水田园诗,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又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著名画手,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王维的诗在唐代自成一派,是田园山水诗派的高峰,影响久远。现在诗400余首,有集传世。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可资研究参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意思: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本太原祁人,后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佳节:美好的节日。

4、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茱萸(zhū yú):即草决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这首王维少年时期创作的抒情小诗,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写得非常朴素。但这首诗却有着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对作客他乡的人们。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参考文献:

王维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论文

导语:本文运用文本细读法,结合所学的文学理论、文学史知识分析王维的诗歌作品及其深刻内涵,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禅意美以及在此基础上营造出来的意境美。以下是我整理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指出,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所创作的诗歌是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的映射,也是诗人超然人格和艺术修养的再现,诗中融入了诗人独特审美感受以及人生哲思。

【关键词】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

王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诗坛繁花似锦的时代。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便是其中最清新明媚的,听落花,品泉流,凝月光,诗中听声,诗中有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和美感。

一、诗中有画: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诗画风格的高度总结。王维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对于山水田园的描绘更加形象生动。对于诗的描写更是以一种“成竹在胸”的状态,写画出山水田园景物独有的特点。同时,对诗的描写运用绘画艺术,使诗中色彩、光影的调和更加独到。他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别具一格,对于景物的描写如同在我们的面前铺开了一副画卷,充满着诗情画意;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幅画卷并不只是平铺在那里,而是一幅幅有声画,带领我们身居其间。

王维的诗中有画体现在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描绘出对自然美的特殊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感知和意境想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诗中繁和简,形和意的完美结合,借助精心结构的画面,统筹布局,表现深长的意蕴,给人以美的体验与感受。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他《辋川集》中的一篇,主要写幽居竹林中的感受。画面由近景到远景,整首诗读来,如同一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充满层次感与画面感。让我们感悟到,诗人是以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心境抒发了心中的宁静淡然。

王维的诗中常常以光和影来表现景物的静态美,刻画细腻,善于捕捉画面瞬间的美,并用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光影明灭间展现出一幅幽静明丽的画面。自然景物总是带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人们也总能在自然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王维对于自然万物的特殊感受来源于他的细心观察以及静心体会,在光影交织之间捕捉事物独有的特点,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悠的意境。

这种画面在《山居秋暝》 中就有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寂的山林中,秋雨初晴,夜幕渐渐降临,带来阵阵凉意。月光皎洁从松隙间穿过,洒下清辉。清凌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声声喧响,那是洗衣姑娘结伴而归,莲叶从中,荷花忽而摇曳,那是渔舟在其间穿行。明月的清辉在林间随风荡漾,荷花也随着渔船的慢慢靠岸在水中摇曳。诗中色彩素雅,明丽洁净;境界空明澄澈,恬静优美,余韵无穷。

王维的诗中有画还体现在光与色的调和上,诗中色彩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意境。不同的色彩能够使人有不同的感受,所包含的情感也会不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采用多样化的色彩,将自然景物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以画家的眼光对色彩进行搭配和选取,色彩明丽,意境悠远。

如《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首诗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在初夏雨后,诗人远眺原野的景色,雨水洗刷空气中的尘埃,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空中也明净如水;原野格外的开阔。雨后的河水在晴日的映照下泛着粼粼波光,越加显得雨后的清新明媚。碧绿的山峰在山脊之后挺立,平日模糊不清的峰峦也在雨水的洗刷下变的清晰了许多。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像是新的一样,整首诗都散发出清新、明朗的气息,焕发出雨后原野的勃勃生机。

光和色的映照体现在色彩的选取和搭配上所形成的一种意境,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感觉。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光的联想,画面中不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各种色彩加上光的调和,展现出和谐、优美的画面。

二、动静结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意美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王维的诗中不仅充满画意,同时还蕴含着浓浓的诗意。一动一静间,他总能抓住刹那的动静,以特殊的视角细致的描绘出事物独有的特色。王维诗中的物像也是诗人心灵的外化,以外物的特点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极其真切形象,又充满诗意。他所描绘的美是可以捕捉,可以欣赏,可以感知的,而不是如空中楼阁,无法触摸,无法感受的。他对自然的感悟细致敏锐,创造出静逸明秀的诗境。

如《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在听到竹林的喧闹声之后,知道是有浣女归来;在看到莲叶浮动之后,知道是有渔船在临近岸边。用浣女的喧响声衬托竹林的宁静;用莲叶的浮动衬托荷塘寂静。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宁静但却生机盎然的画面,秋天夜晚的山村显得格外的清新宁静。夜色朦胧之际,少了白日喧闹与暖意,秋夜带来的宁静使人感到舒心。劳作一天的人们也在此时归家,寻找心灵的安慰。这首诗中自然美与心境美得以结合,创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美。

如《青溪》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声喧”和“色静”一动一静,使人读后就像是听到了溪水撞击乱石的声音,看到那苍翠的深深树林。声响与物像结合,使青溪更加宁静秀丽,让人忍不住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声音和物像的结合,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诗人以物的特质表达内心的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托物言志,用外物的特质与声响表达内心无法言说之感,具体形象,更加能够引起阅读者的共鸣,营造出声情并茂,引人联想的意境美。

三、空静灵动: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美

王维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中不乏有空静灵动的禅意美。他充满禅意的诗体现在运用禅的静默结合山水体验的独特审美,创造出一种不被打扰的宁静之美。他的禅意还体现在自然、真实的感悟,意蕴深长,读来让人心中释然,引人深思。

王维诗歌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同盛唐社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的。王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开元、天宝年代度过的。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认识对其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当时社会繁荣兴旺,文化空前发达,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空间。王维的人生际遇,也对其诗作有重大影响,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既在现实的世界中沉浮,也在田园山水间怡情。因此,他诗中所表现的情感便是世人对于自然、社会、乃至自我的认识。

正如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所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王维诗中的禅意也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自然的景物被他赋予了无限禅思。通过自然景物的衬托,营造出寂静幽深的禅意美。

王维诗中的禅思和他对禅理的参悟密不可分,诗人思想顿悟的过程就是禅悟的过程。诗人在描绘自己人生的经历时,通过环境的渲染,写出了参禅悟禅的整个过程,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空静灵动之美。

王维诗中的禅思是影响他诗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诗人心中豁达淡薄,更能够对自然的景物充满感情。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着富有哲理的思考,正是受到了空灵淡薄的佛学思想的熏陶。富有禅意的诗,气韵更加深远动人,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杨紫寅.王维田园诗英译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 华业.诗苑[M]. 中国长安出版社,.

[3] 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很全面的了!!!可能很长,你看着摘抄吧!! 关于王维诗文的论文由于才力所限,一般人写诗往往不是驾驭意象,而是为意象所驾驭。也就是说诗歌的基调、意境被其中所用意象所左右。而一流的大诗人有驾驭一切意象的能力和气度,他们的诗作中有排云驭气亦有棋窗闲影,有怡红快绿亦有孤月寒星。故好诗中纵然意象纷繁,由于其强烈创作理念的贯穿、灵感的交融以及整体指向性的存在,看上去也会具有透明的质感,会使读者不自觉地把单个意象与诗歌的本体交相混融,进而忘记前者的存在。王维诗歌的天人合一的单纯,乃是众多复杂元素的复杂集合,由于这些元素都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所以王维诗歌在整体上得以呈现出宁静致远、清澈通透的意境。由于王维的禅悦诗给人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所以在大部分人眼里,王维永远是那个“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很容易就忘了“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壮阔,忘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的洒脱,忘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忘了“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幽思,忘了“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的清丽。王维的世界里有着很多殊异的景致,也许山泉和月光是其中千百年来公认为最美的,但也决不是全部。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王维诗歌内容、形式的多变。下面是对《全唐诗》中收录王维的387首诗歌中,意象以及用词的一些统计,可资佐证。先看颜色。在这些诗歌中,色泽明艳的“红”共用21次,“金”共用58次,“黄”共用30次;色泽明快素净的“白”共用94次;来自植物的“青”共用73次,“绿”共用22次; 而压抑的的“黑”只有4次,“灰”则根本没有。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王维喜欢明净的白色,这一点与同样以才力写诗的李白相类似。第二,王维的诗给人以幽静的印象,但他用夺目的“金”的次数也很多,鲜艳的红黄色亦不少。第三,王维诗歌中植物的颜色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青”较“绿”多,也许这可以视为一种明净光线的心理暗示(因为绿较青为深)。第四,王维对黑灰色避而不谈,这也可以视为一种暗示(王维鲜有社会批判性的诗作,他本人于政治在行动上也不像白居易、刘禹锡那样热心)。总的来说,王维诗歌中色彩比较丰富,似乎与我们平常的印象不太符合。这是因为王维诗歌的整体性很强,很多时候强烈的色差都被混融的意境所弥消,只是作为一种基础的美学元素存在,而由此生发出的美感,却始终单纯如一。再看王维诗中出现的意象。提到王维的诗,大家往往都会想起白云和明月,在这些诗中“云”出现了138次,“月”出现了55次,的确不少。植物里面,“竹”共出现了32次,“草”共出现了60次,而“花”则出现了83次。王维之诗给人以素雅之感,但是“花”的意象比“草”、“竹”的总和都多,可见王维的笔法与人们惯常中的印象有一定的相悖之处。这一点和上文中所说到的王维喜欢用鲜艳的颜色道理相同,都是用高妙的笔法点铁成金,使得艳丽夺目的事物在诗境中褪去繁华,生发出和谐静穆的诗意。王维早期诗歌中也颇有边塞题材的,但是王维似乎很讨厌兵器,竟没用一个“剑”字,用“刀”仅两处,有一次还是因为地名。另外,王维用“血”字也仅一次,更反映出了他的性格。但是不用兵器和血腥的字眼并不能说明王维诗中缺乏雄浑的意境,“云雷康屯难,江海遂飞沉”(《送韦大夫东京留守》),“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飘渺的云在王维手中,也可以变换出雄伟的形状。还有,“马”在王维的诗中出现了53次,且诗中之马多为诗人自己的坐骑,更多为奔驰之马,也可窥得诗人心胸。有很多诗人为了制造阳刚气息和雄浑意境,会自觉不自觉带有偏激的暴力倾向和血腥味道,这一点就算大诗人李白也不能免俗。但是王维诗歌中的雄浑是一种干净的雄浑,更多是年少的时的王维对人生的一种纯真的血性向往,看不见事实上的金戈铁马、血肉横飞,只有暮云千里、黄沙雪川的背景,只有金鼓狼烟、马嘶风啸的广角视听效果。另外从诗歌的形式变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得窥诗人的性格特点、思想特点。比如,上官仪的诗,《全唐诗》收录19首,其中只有一首杂言(还是以五言为主)、三首七言,剩下的全是五言,而且就在这些五言诗之中,其起兴的结构、情景的交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他注定只是一个小诗人。我们一想起王维,就会想起他的五律和五绝,但是仔细一想,这只是因为他的五言诗太过出色。而其实王维的七言诗同样有许多绝唱,《渭城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均是唐诗中第一等的名篇,绝不逊于专写七言诗的诗人。从来五言贵收,七言贵放,擅收者若放易笔力不济,擅放者若收易束手缚脚。而王维收则月隐星幽,放则春水纵流,潇洒天然之才,不逊太白,神工鬼斧之妙,不输老杜。而且,王维还有很多唐代所不多见的六言诗,如《田园乐七首》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之句,有宋词之韵,而高宋词之调。诗词之境殊而不同,唐人能词者,太白、香山、温八叉而已矣。王维虽无词作,但其六言诗中的浓浓词意,亦能说明王维情感、才华的丰富性。另外王维的四言诗也写得不错,这在唐朝诗人中极其少见。众所周知,由于少数民族入侵和大迁徙等原因,汉魏前的古音到隋唐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可以说四言诗仅余文字耳。同时,唐代文坛那种兴象玲珑的气象,使得绝大部分诗人也再没有心境去写气古形削的四言诗。王维的四言诗《酬诸公见过》,开头“嗟予未丧,哀此孤生。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以奉粢盛。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数句,颇有《诗经》的韵致,显示出王维的对于上古诗歌精神气质的通彻。而后面的“静观素鲔,俯映白沙。山鸟群飞,日隐轻霞。登车上马,倏忽云散。雀噪荒村,鸡鸣空馆”几句,又有绝句之空灵清丽。全诗淡淡而起,层层皴染,摇曳多姿而又自然天成,最后“还复幽独”的王维式结句又将全诗归于平静,数种意境被巧妙揉合在一起,显示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另外,王维的诗歌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将在后文中详加分析。总之,王维诗中的静谧之美乃是一种总体上的影像,若具体到细节上,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王维的诗其实也是包罗万象。三流诗人的诗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他的诗真正流传下来的,也就那么一两首;二流诗人的诗我们也能认出来,因为他们就会写几样东西,只会用刻意的意象来制造风格;一流大诗人的诗我们也能一望而知,但是我们也说不清为什么。他的风格是万千的意象从整体上透露给读者的,看似只恒河一粒沙,其实却有三千大千世界,英才天纵,不可捉摸。其实王维诗歌内容、形式的丰富性本来应该是显性存在,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的解读已经产生了思维惯性,致使显性存在被习惯思维屏蔽至视野之外,再加上历代文人的评论不断将其反复定义,最终使得显性存在成为了隐性存在,成为了被遗忘的丰富。而且,就算是在那些最为人称道的禅悦诗歌之中,其实也隐含着不为人知的密码,这些和上文那些被忽略掉的部分一起,构成了王维诗歌中的双重隐性存在。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审美意蕴 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成就最高,也备受后世批评家关注。他的山水诗不仅在形式层面上具有以画入诗、声色并出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动静互衬、平缓悠长的节律,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而且诗人复杂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心路历程更使其诗包蕴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潜藏着诗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因而王维诗也成了多维视角中的焦点。其诗歌言外之意丰富而不可凑泊,意义融化在形式之中,成为独具特色的“有意味的形式”,真正完成了一个诗人在困顿、挤压、变形的异化状态下精神之诗意地复归。王维诗作为情景交融的典型体现,其清远的诗境蕴涵恰恰能造成历时性审美心理的沟通,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及个体生命审美存在的方式对后人无疑有着恒久的魅力,充满无穷的生命哲思的启迪。可以说王维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诗歌而又不局限于诗歌,他对前贤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取精用宏的博大和技巧,他融儒、庄、禅而兼综化用的机智和圆通,他引画技和音乐入诗的自觉和创意,他变宗教精神为审美精神的艺术敏感,他师法自然也师法内心的创作自由,他超越仕隐二难困境而又仕隐两全的生存智慧,他亲和山水,寄情山水的审美人生形式,都给了我们十分有意义的启发。 我在这里借用心理美学的研究方法,从形式层面——表层次——深层次——隐层次四个层面按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对王维山水诗进行新的解读,对诗人为适应和改造自已的生存状态和追求审美理想而生发和表现出来的艺术创作作深层次的分析,以探求其诗歌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诗人山水诗歌的再认识而达到对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王维的再认识。 我的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大部分,共计四万八千字。其中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两个问题:“诗中有画”的审美表现;为什么说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反映了什么美学趣味和审美标准。第二章分析了诗人远离人间、回归自然的创作主题。第三章结合诗人生平和生存理念,为其山水诗分类,分析诗人复杂人生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及寄托在作品中的人格追求。第四章主要分析诗作中独特的生命精神,进一步解读“王维现象”的文化内涵,重新认识王维的现实意义。

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兼画家,是整个盛唐文化精神的凝聚,是盛唐的第一位大诗人。王维以他的山水田园诗独树一帜,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对后世诗人及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论述。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王维的生平及思想、王维的艺术成就以及王维山水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其中也有汲及王维山水田园诗语言特色的研究,本论文就这一论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以图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贡献。基于此目的,我对涉及本论题的前人关于王维诗歌创作的研究进行了阅读,就研究现状而言,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个方面:一 关于王维生平及思想的研究关于王维的生平有不少研究,如赵殿成笺注的《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介绍了王维的生平、生活背景,记录了王维四百二十一首诗歌;还有陈铁民著《王维年谱》(选自《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一文将诗人一生的行事作了详细的考述;陈铁民在《王维生平五事考辨》(同上)中确切地说了王维隐居、做官的时间及次数、地点;陈铁民还在《王维生年新探》(同上)中推定了王维生于701年。王维的思想比较复杂。他一生奉佛,尤其到后期,他对佛教的信仰更深了,《论王维的佛学信仰》(选自陈铁民《王维新论》)中提到王维大抵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汲取佛学思想的。他对奸臣专权的黑暗统治感到不满,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具有封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于是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正是这些使王维转向佛学。

王维是佛教徒,诗里带佛理的。孟浩然更有庄子般的文采。

王维诗中有画论文含参考文献

[目录] 一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二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成因 [原文]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后人称王右丞。他的诗清而弥腴,淡而自远,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园诗清逸明秀,意境深远。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主要特色一是“画意”,一是“禅意”。 “画意”即“诗中有画”,读王维的诗,头脑中能够闪现出一幅幅优美静谧的图画。这图画清丽、淡雅,虽着墨不多,却美丽而有韵味。王维诗歌的这一特色与他“好静、清新、恬适”的审美理想和高超深厚的艺术修养有关。王维创造山水田园诗的时候,能够把大自然的美丽和他自身和谐宁静的心境融合在一起并描述出来,使人感受一种自然的静态美。王维兼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他能够把画家的眼睛捕捉到的美景和音乐家的耳朵悉听到的优美旋律都融到他的诗中,使他的诗同时具有优美图画的静态美和音乐艺术的动感美。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蘅唐退士选编,吴兆基编译 《唐诗三百首》 长城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2] 朱起予 《王维隐逸趣尚论》 江海学刊 1990年第二期 [3] 吴绍礼 《王维田园诗新探》 人大复印资料 1995年7月刊 [4] 陈小玲 《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诗境说略》 黄冈师专学报 1995年2月刊 [5] 史少青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从〈辋川集〉看王维后期的人生观》 思茅师专学报 1993年2月刊 [6] 王 波 《试谈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意境的影响》 人大复印资料 1993年10月刊 [7]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003重印)

诗歌意境中看王维―――超然隐逸的写意大师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 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态炎凉,一生几度隐居,诗作笔峰更多地转向现实。加之王维崇尚佛学,广交僧侣,“隐逸”便经常成为其诗作的主旋律。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述王维:“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姊妹’那句话用得恰当了。” 凭借着对自然、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超强的表现力,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诗中有情 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在其诗作中,生活小品和赠别之作甚多,内容多述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关怀、慰勉之情,在数量上几乎与其山水田园诗平分秋色。而他写景之时,也往往是为了寓情。 在《淇上送赵仙舟》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相逢”二句,虽轻描淡写,却觉浓郁深情,扑面而至。接着诗人借“天寒”二句写景,铺开抒情之路,与结句遥相呼应,令送别后的怅惘往来于心而不释。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句,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曾被后人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劝君”二句,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体贴之意溢于言表,却又绵长含蓄。胡应麟评这两句诗说:“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又如《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此诗用口语化问答,却也言浅意深,余味不绝。朋友言称不得意,诗人坚决支持其归隐——“但去莫复问”,又借白云抚慰友人,表抒心声。所以钟惜评论此诗的末二句说:“感慨寄托,尽此十字,蕴藉不觉。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无心用世之人”。 王维写情之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藉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心的经典之作。在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先是用平直的话语写出了节日思亲的大众感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人顿觉“与我心有戚戚焉”,而后诗人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空转换犹如“蒙太奇”手法,“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王维写情,又多见隐喻比兴。上述数诗,已可略见其风。又如《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 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第一首写出了妻子对远在江南的丈夫的牵挂,第二首则从丈夫的角度着笔,却不直诉思念,而是向来自故乡的捎话人打听故乡的梅花是否已经开放,写法别致有趣,委婉含蓄。整篇尤以第三首中“心心”二句最见功力,借“春草阶生”将女子的愁心难展、情意缠绵刻画入骨,令人感慨叫绝。再如《西施咏》中“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等句,分明是借西施的“殊众”、“贵、贱”,隐喻怀才不遇的下层人士的不平与愤懑。故沈德潜评此诗说:“别寓兴意”。 王维歌咏从军、边塞等内容的诗篇,也同样善于写情。在这类诗作中,刻划出诸如将军、战士、豪侠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并通过写人,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如《观猎》通过日常的狩猎活动来刻划将军的精神面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中“回看”二句所显露的“毫端有风雨声” ,不啻是诗人凌云壮志的化身。 诗中有画 古语有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苏轼曾有一著名论断:“味摩诘之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谈王维的诗歌创作 肖旭 王维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就有才名,以天宝初年为界,王维的思想、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热衷政治、奋发有为的人,有比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的主要生活是啸傲山林和吃斋俸佛.天宝以后安史之乱前,他的生活热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还是有浓厚的兴趣,还能写出许多优美的诗来.安史之乱后的五年,他心灰意冷,再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了.王维既缺乏李白的叛逆精神,也缺乏杜甫的忧民的品格,又缺乏陶渊明那种崇高的生活理想,最后为了远祸全身,选择了隐逸的道路.他有田园,有俸禄,过着悠哉的享乐生活. 他的诗歌刨作也随着思想的变化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政治诗边塞诗,后期多作山水田园诗.通常看来,人们总是把王维看成田园山水诗人,实际上从上述讲到作品来看,王维的成就决不仅限于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有三十多首,而被称作边塞诗人的王昌龄还不过有二十几首边塞诗,应说王维是盛唐时期全面诗歌刨作的典型. 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类,政治感遇诗.王维早年写了一些政治诗,在诗中他抨击权贵,不满现实,揭露了在繁荣的外衣掩盖下日趋腐化的政治,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如《寓言》其一,讽刺贵族子弟的轩贵,不过是出身显贵,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并且抨击了他们“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的声色犬马的腐朽享乐生活.《偶然作》其五,则将“斗鸡者”,“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的骄奢生活,与儒生“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的情况加以对比,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和李白的诗有相同之处.李白在《古风》诗中揭露“斗鸡小儿”、“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抨击那些喧赫一时的人物“君不能狸膏金钜斗学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并且也与自己的“白手为儒身背青”进行了对比,只不过王维缺乏李白那种叛逆精神,所以诗写的一般化,显得温柔敦厚,缺乏力量. 第二类,边塞诗.这一类诗描写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战斗场面,赞扬了爱国将士的英雄杀敌气概,刻画了边塞的景物.有些虽写军中之事,但也概括表现了封建社会寒门知识分子的一般命运,寄托着一种普遍的怨愤与不平.他的《少年行》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意思是谁不知道边塞的艰苦,但是纵然死了,爱国的侠气是会流芳百世的.在《少年行》其三中,他还赞扬了少年英雄“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的毫无畏惧的情态.王维笔下的这些少年英雄充满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又有克敌制胜的武艺,与建安时期曹植笔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的少年英雄相似.在这些少年英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壮的英雄气概,表现了盛唐的精神. 除了这些表现积极向上的边塞诗外,王维还有些政治性很强的边塞诗,像著名的《陇头吟》、《老将行》,都是写宫中赏罚不明,为潦倒的老将鸣不平.《老将行》与《少年行》应联系起来谈,今日雄风犹存的老将,何曾没有英姿勃勃誓死如归的少年那股劲头?而今天这智勇双全的少年,安知明天成了不被人遗忘的老将?对比之中,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被作者揭示的十分深刻.另外,王维善于描绘边塞景物与风光.如《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久为传诵的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之为:“此等境界可为千古壮已.” 王维精通音乐,长于绘画,诗创上更显示出了全面的诗歌才能.在艺术上的多方面造诣,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盛唐之初就早已成名,反映着整个诗坛欣欣向荣的普遍发展,也正是在这普遍发展的基调上才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更为突出的诗人,正因为王维全面反映了盛唐时期生机盎然的气氛,我们才说他是盛唐时仅次于李、杜的作家.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诗评》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对王维评价虽有过矣,但仍可见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的地位. 王维的诗歌成就除表现政治、边塞诗之外,在山水田园诗上他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的山水诗代表作是《山居秋瞑》、《鸟鸣涧》;田园诗代表作是《新晴野望》.他的山水诗能揭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能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如《终南山》、《汉江临眺》.田园诗则反映了农村的幽闲情绪,他《辋川集》的—些小诗如《鹿柴》、《竹里馆》等,都刻画了—种空寂的境界,与作者佛家消极思想有关. 王维的诗富有诗情画意.早在唐天宝年间,殷瑶《河岳英灵集》即有“在泉为珠玮,着壁成绘”的赞誉.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诗与画作为艺术形式,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的.西晋时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第307页).他一语道出了诗与画的根本区别,“宣物”与“存形”.虽然诗画本质不同,但诗与画之间却有相通之处.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最早指出:“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拉奥孔》第216页),古希腊著名诗人贺拉斯也说过:“诗歌就象图画” (《诗学·诗艺》第156页).诗与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得到较好的处理.这一基本特征: 首先体现在对立统一上——诗、画之美. 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点线面、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也注意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构图,这些技巧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应用得十分成功.“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两句诗有点:日;有线:江与潮;又有面:天、地、湖.诗句应用多变的视角,把点线面糅合在一起.“日落江湖白”是由仰视到俯视,“潮来天地青”是由平视向仰视和俯视滑动.这样看去,景物层次分明,既渐渐近来,又层层推开;太阳是远景,江湖是中景,白色是中近景,潮是中远景,地是近景,天是近景,中景、远景兼而有之.这些横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宽广、深远.没有落日这个点,就看不见线条状的江和潮,也看不清天地这些面及面上之色,没有江这条线和湖这块面,泛光之白就无从着落,同样,没有潮这条线,天地这块面也不会因为空间被潮占有而暗淡下来呈现青色.对立的点线面结合得如此妥帖,读之宛如观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横卷,让人领悟到雄浑壮阔之美.“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hwhjhfjhskdhskjdhkjsahkasdsdsadasd

王尔德论文参考文献

风俗喜剧基本内容西方喜剧的一种。17世纪后兴盛于欧洲各国戏剧舞台。描绘并讽刺上流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谴责贪婪、虚伪、纵欲、诽谤、陷害等社会罪恶。在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情节中,探讨爱情、婚姻、教育及其他社会问题,包含着严肃的道德目的。代表剧作家有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哥尔斯密和谢立丹、西班牙的维加等。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以其深厚文学功力闻名于世,其四部风俗喜剧近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一直经久不衰。王尔德以其幽默滑稽的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更是引人深思。本论文将从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尔德的四部风俗喜剧,揭示其幽默语言的运行机制。本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王尔德生平和他的四部风俗喜剧、国内外研究动态、预设理论概述以及本论文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第二章主要从预设的触发语出发,从词汇、句法、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幽默的产生。第三章从幽默乖讹和四种预设机制入手,四种预设机制包括保存预设、撤销预设、矛盾预设和虚假预设,分析喜剧中幽默话语的运行过程。读者在理解喜剧幽默语言的过程中与自己预期的结果产生了差距;从而引发乖讹。通过乖讹的消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幽默话语的运行。第四章研究了幽默语言所带来的效果,王尔德通过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主题思想,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阐述了他对维多利亚时代与众不同的见解。第五章为结论。王尔德的风俗喜剧,使得沉寂的英国戏剧舞台重新恢复了生气,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王尔德通过其幽默的语言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生活上的空虚,精神上的困境。同时,王尔德也借助其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其美学理念,他依托这种美学理念,冲破了维多利亚时代沉闷的道德风气。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谎言的衰落》

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作家、诗人王尔德著。这是王尔德的重要著作,同《批评家即艺术家》等论文一起,收入他的论文总集《意想集》中。

王尔德在文中,通过万维恩之口宣传自己的“新美学”观点。其理论核心是对立美与真、艺术与生活,以美否定真,以艺术睥睨生活。他认为艺术是美而不真的“谎言”,艺术超越现时代,超越现存生活,超越道德,如果艺术失去这种超越,而拘泥于生活之中,那艺术也就开始了自己的衰落。针对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传统摹仿说,王尔德提出一个标新立异的观点:生活摹仿艺术。 “生活对艺术摹仿远远多过艺术对生活的摹仿。……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创造一个典型,而生活就试去摹仿它。……生活是艺术的最好的学生、艺术的唯一的学生。”王尔德授予艺术以至高无上的荣誉桂冠,从中可以看出他唯美主义艺术观所达到的无以复加程度。

同其他唯美主义者一样,王尔德极力推崇艺术的形式,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它是生命的奥秘。”艺术的目的就是为生活提供美的形式,并通过形式使生活获得活力;至于观赏者则“首先须拜倒在形式的脚下,这样,艺术的任何微妙才会对你公开。”

由于王尔德美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使他突出地强调艺术的主观想象,艺术家的个性表现,并进而完全否认现实主义的艺术价值,崇尚浪漫主义为其美学思想表现的理想模式。王尔德的唯美派批评是悬浮在空中的美学玄想,因而最后必然走入颓废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歧途。

王熙凤论文参考文献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金陵王家和贾、史、薛三家本是同等地位的大门阀,而且世代姻亲,互相支持。后来三家都逐渐衰落,独有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现实的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贾、薛两家都仰仗他。王熙凤出身于如此高贵又在当权的大家庭。她幼小时又曾穿着男装、当作男孩子教养,因此她比普通闺秀能更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生活,见闻丰富,多具有处人处事的才能。嫁到贾家作了孙少奶奶,既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被派充荣府管理家务。她能居于优越的地位,也由于她在统治阶层中确有出众的才能。周瑞家的曾对刘姥姥介绍说:“这位风姑娘虽小,行事却比别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一般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不过她呢!”贾珍说她:“从小儿顽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越发历练老成了。,’我们只看她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之丧,一开始就看定宁府的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是多么全面!又多么明敏!她对症施药,加以整顿: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凤姐虽然如此之忙,亦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人等,无不称赞……一切张罗招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俱不及凤姐举止大雅,言语典则;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旁若无人”。作者在这里解释出为什么贾府那么高贵庞大的家庭,执行内部统治的大权会落到一个孙媳妇辈的青年妇女身上。我们看了这一段记载,会感觉到那贾府上有了一个王熙凤,就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势。可是这才不过是凤姐发挥才智树立权威的开始。做贾府的当家媳妇是断乎不容易的。在那长辈、平辈、小辈、本家、亲戚和男女奴仆之间,彼此都有着极复杂的矛盾,若不具备独到的权术机变,一个孙媳妇辈的年轻女子是会被压得粉碎。可是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竟能够见风使船,多方应付。她的婆婆邢夫人要她去向贾母为贾赦讨鸳鸯做妾,她很巧妙地摆脱了。王夫人疑惑大观园中的绣春囊是她所有,她很委婉地洗刷了。王善保家的怂恿着王夫人搜检大观园,她心里觉得这是一种轻举妄动,也伤害了作为荣府当家奶奶的面子,她就自己站在侧面,消极参加,留给探春去给王善保家的以迎头痛击。凤姐生病,探春暂代家务,她很快地感觉到必会首先拿她“作法子”,同时也能识透探春的“新政”也必不会真正推行,于是就以退让迁就态度避免冲突。她看出贾母王夫人偏爱宝钗,就加倍铺张地为宝钗过生日;看出王夫人选定了袭人为宝玉的候补侍妾,就从各方面去优待袭人。李纨带领众姊妹声势浩大地找她加入诗社,她知道这不过是要她出钱,她就答应担任“监诗御史”职务,先出五十两银子,免得被人们看作是“大观园的反叛”。从农村来告帮的刘姥姥忽然为贾母所欣赏,她立刻发觉了这是老太太最妙的消遣品,就把这乡下老太婆当作“宝贝”看待了。作者对于这一位目光四射手腕灵活的少妇,随处都以极巧妙生动的手法加以刻画,使读者到处接触到她才智的锋芒和活跃的形象。-统治阶级权术家的特长之一是善于在诸般矛盾之中紧握住最有利于自己方面的一环。贾府的最高权威者是贾母。这老太太似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缺憾了,她不幻想得不到的要求,所不可少的只是要一切人来满足自己的晚年享受。凤姐就把如何经常为贾母制造热闹,博取欢心,当作自己的最重要的工作。在贾母宠爱支持之下,凤姐常把封建家庭的尊卑长幼等等体制,搅得稀烂,别人无可如何。凤姐不是丑角,但丑角这种姿态可以当作工具使用。她在贾母面前充分地发挥着诙谐的才能。贾母为了贾赦讨鸳鸯做妾而大生气,一家人都吓得战战兢兢,这时候是她显本事的机会了。她首先假意地反派了贾母的不是,她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把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如果我是男人,我也要她。这样逗得老太太发笑,然后打起牌来,又故意输钱,故意抵赖——……薛姨妈笑道:“果然凤姐儿小气,不过玩意儿罢了。”凤姐听说便拉着薛姨妈,回头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柜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玩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它呢。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王熙凤也深知她绝不能单单依靠满足贾母一人,就能在荣国府站得稳,作的通。她必须既有严酷地压制别人的威力,又要照顾各方,面面俱到,具有多种多样适应的方法。她除了弄机变权术,搞贪污克扣之外,这富有才智的少妇也是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兴趣。她对宝玉及众姊妹并不伤害,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还及时凑趣。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的时候,她也居然来上一句著名的“开篇”——“一夜北风紧”。她缺乏文化教养,不会吟诗联句,行酒令打灯谜等等,但心灵口利,谈笑风生,也博得老少尊卑的喜悦。丫环婆子哪个不怕她?可是一听到琏二奶奶要讲故事说笑话了,都挤得满满地来听。《红楼梦》作者写王熙凤的口才,也和写王熙凤的性格一样成为奇迹。她随时顺口而出的动人的说笑,使读者如闻纸上有声;而且,只有她这一个人才能说得出那些语言,她如果不说出那种语言时,书里的人物和我们读者都同样不满足。在原作者笔下,王熙凤的语言几乎时时刻刻和王熙凤同在的。偶然她因病或因故“缺席”,人们是感觉到多么寂寞呀!至于那些为自己的吹嘘或对别人的恶骂,口才又成为她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锋利武器。当她协理宁国府处境顺利之后,贾琏从南方回来了,夫妻见面——……凤姐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备了一杯水酒洗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贾琏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贾琏遂问别后家事,又谢凤姐操持辛苦。凤姐道:“我那里管得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针,我就认做棒槌。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过大事,胆子又小,大大略有些不自在,就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过几回,太大又不许,倒说我图受用,不肯学习。殊不知我捻着一把汗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妄行。……更可笑那府里蓉哥媳妇死了,珍大哥再三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做情允了,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人仰马翻,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还抱怨后悔呢。你明儿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了她?”谁都知道,这分明是故意撒谎,她偏说得那么美妙动听。可是她若一旦翻脸,就从那同一的口里喷出最粗野下流的声音。当她把尤二姐人了大观园之后,便去大闹宁国府,贾蓉跪在地下自己打嘴,宁府的下人们黑鸦鸦跪了一地,凤姐骂尤氏道——“……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住了?要不就是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为什么你不来告诉我去?……自古道‘妻贤夫少祸,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么敢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有才干,又没有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只就是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凤姐能对她的平辈妯娌尤氏这样借端讹诈,撒泼撒赖,当然更能对一般奴才使用非常残酷的压迫。作者曾借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作正面的暴露。他对尤二姐说:“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她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话虽说得明白,结果那兴儿自己毕竟也遭遇上了,尤二姐的事被凤姐发觉之后——……那兴儿……看见凤姐的气色及两边丫头们的光景,早唬软了,不觉跪下,只是磕头。凤姐道:“再有一字虚言,你先摸摸你脖子有几个脑袋瓜子?”……喝命“打嘴巴!”旺儿过来才欲打时,凤姐骂道:“什么糊涂忘八崽子,叫他自己打,用你打吗?……”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凤姐喝声“站住”!……兴儿见说出这件事来,越发作了慌。连忙把帽子抓下来,在砖地上咕咚咕咚碰的头山响;口里说道:“只求奶奶超生,奴才再不敢撒一个字儿的谎!”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提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没有几个人不会恨之如骨的。乍看王熙凤很能干,但她能干却只是为了谋个人私利。王熙凤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贾母面前得宠,于是在府里便有了势力,真是一人得势,万人不宁。把容宁二府搅得昏天黑地、家财丧尽,死得死,亡的亡,吃官司、惹人怨。有人说王熙凤很有才能,我想这是绝对不能否定,光说她能言善道的嘴,滴溜乱转的眼睛,机敏灵利的脑壳,还有做事决断的魄力,无人不夸无人不赞确有才能。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糊涂。王虽聪明备至,但有五错:一、不够大度。贾琏娶尤二姐,这在古代社会已经很正常,夫权难耐,人家尤二姐也没招你惹你,你敬我爱地过着就是了,何苦害死人命落下恶毒的把柄?人善人聚之,人恶人恨之,今天不算帐,明天挨着你,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一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熙凤聪明极致,为何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下棋只看一步或者几步,却看不到全局,算什么聪明呢?只能算是聪明的糊涂!一个人有点恶也罢了,别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好吧?这害人性命可不是闹着玩滴!人在进攻面前,还是要想到退路滴!一旦贾家失势你还是要偿命滴!二、不悟智慧,妄自弄权。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让她多置善业,多置地产,以备将来遇到后患。秦可卿可谓胸藏心机的才女,其死虽冤也是一生郁郁难以得志。读秦可卿交待王熙凤的一番话,可谓睿智才女,一双利眼,从贾家的兴看到衰,分析得淋漓尽致,真是兴亡有知。然而王却对智慧之言无动于衷,不仅没有谨记在心,相反却乘势弄权。结交私党,营私舞蔽,暗害他人。哪怕为了千两银子的微利,致使一对情人双双为亡命。三、两面三刀,暗藏杀机。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外表上一片热情内心里却暗藏杀机。如果王的能耐用在与坏人斗智斗勇,可谓足智多谋,可是装乖弄巧欺负老实人,可真是可鄙可卑。假言一片,真心全无,真是一片邪气!四、吃醋撒泼,连身边最疼爱的丫头都不放过。平儿那么好的丫头,竟然也被她吃醋打骂,闹得乌烟瘴气。试想,连身边最好,最得意的佣人都不能维护好,怎么能够聚拢人心为她护佑?王熙凤唯一积德行善的事就是善待了刘姥姥——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贾母,寻乐子,才落下了一点仁德。五、豪奢聚敛,挥霍无度。为了讨好贾母,王熙凤当权的时节挥尽了家财——当然贾家为元春省亲建大观园已经挥霍了不少财力,而王熙凤的变本加厉更加加剧了贾家败落和倒台。王熙凤私自弄权赚到的银两其实并没有保住多少,大部分被贾琏拿去挥霍。而她自己也是穷奢极欲,贪图享乐。王熙凤的吃用住都非常豪华,衣饰装束也是贾家最阔绰华丽的一员。更不用说在其它方面的花销了。王的狠毒在史学上文学上有了名,骂声高于赞声。所以王的下场和结局自然是“忽喇喇似大厦倾”。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读罢王熙凤,想起往日里的一位朋友,总是人前面后虚假一片,禁不住长叹!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何苦佯装,何苦人前背后两张面孔。朋友有误会也不怕,只要真人真面,坦率豁达,又有什么!窍喜群中不少朋友直臆胸腑,不掩不漏,反而添加几分可爱,不忍触其纯真之心,欲加珍爱!奉劝假象一片者,自尊自爱,少在好人面前装乖逞能,知过必改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