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三位的论文是

发布时间:2024-07-04 16:48:15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三位的是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扩展资料:SCI创立背景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影响因子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百度百科-SCI论文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7万件增长到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 58万件增长到5万件。5、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亿元,比上年增加0%。6、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7万件增长到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 58万件增长到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3万亿和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8亿元,工业总产值2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亿元,比上年增加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三位的是谁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7万件增长到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 58万件增长到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3万亿和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8亿元,工业总产值2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亿元,比上年增加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签订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中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1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35万次,较2016年统计时增加9%,排名比去年上升两位,超越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把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列为首要发展目标。其中,要求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现在,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过去10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40次,虽然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比上年度统计时的55次提高9%。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各学科论文在2007—2017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据介绍,我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1/4,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三位。其中,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份额为7%,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69976篇,仍居第一位。英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25880篇,居第二位。

这个可以去贴吧问问吧 那里人了解的比较多吧 应该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三位的论文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国际论文总量比上年减少近1%,而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在上年增长近32%的基础上,又增长6%,达到49678篇,稳居世界第八位。 国际上普遍以各国科技论文发表状况作为衡量科研活动的产出状况、科技实力和水平的标志之一。那么,中国的科技论文和发达国家又有哪些差距呢? 一是论文数量与先进国家相比相差较大。 2000年,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虽排在第8位,但与排在前3位的国家相比,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2%,日本的25%,英国的23%。我国国际论文总数仅占世界论文总数的55%。中国科技信息所副总工程师武夷山分析此种情况时认为,由于世界论文总数的基数较大,所以中国要想上一个百分点,难度就很大。我们增加,别人也会增加。 二是论文质量有待提高。据悉,1999年,我国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为99,国际平均被引用次数为27。中国科技信息所所长梁战平指出,2000年我国在《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的论文只有30%被引用。 三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较小。一种刊物中的论文平均被引用的次数被称为“影响因子”。1999年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为56种,影响因子最大的为839,而《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的最大影响因子为564。2000年我国论文的部分影响因子尚未统计完毕,专家估计与1999年差别不大。 作为我国科研主力军的大学,所发国际论文和国外大学相比,差距不小。2000年,位居《科学引文索引》我国大学论文榜首的北京大学共发论文1105篇,而哈佛大学则为8000多篇。1993年,我国首次对全世界大学发表论文情况进行排名,中国尚未有一所大学进入前200名;1998年进行的一次排名,我国清华大学未进入前100名,尚不及韩国汉城大学。 ■客观分析为何落后 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反映出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均为基础性研究,我们如果把握得好,不应和发达国家有如此大的差距。专家们普遍认为,影响中国高质量论文的产出有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为科研投入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财政投入不足。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科技信息所联合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仅占国民生产总值69%,而同期美国为77%,日本为89%,德国为32%,法国为20%。2000年,我国的这一比例虽达到1%,但与《科技进步法》确定的5%还有不小差距。 ————企业投入不足。在发达国家,企业科研投入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的企业则无长远规划,舍不得科研投入,导致产品研究、开发严重滞后,也影响了科研人员论文的质量。 ————科研设备跟不上。几乎所有接受笔者采访的专家们都认为,中国科研人员的科研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科研的需要,和国外的差距较大。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连续两年获《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我国农学类论文个人第1名。他坦言,像动物营养分析中最基本的消化代谢实验,在美国做一次需1万—2万美元。我国实验中的高压液像色谱,做一个样品需500元人民币,一般一次实验需100个样品。仅此一项,就需5万元人民币。他供职的中国农业大学,硬件条件比较好,而在一般的科研机构,对此是不敢问津的。捉襟见肘的科研经费,常常使科研工作者买了设备就无钱雇人员。 有关专家还分析了影响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客观原因,一是人才流失较严重;二是论文的深度、前瞻性不够;三是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和国际脱钩,不被国际学术界认可;四是部分科研单位和个人强调科技成果应用,忽视论文写作。 ■“十年磨一剑”不可偏颇 针对中国论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业内人士大声疾呼,中国论文应迎头赶上,否则会被经济大潮抛得更远。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中国科技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确实有差距,但我国在航天、核能等技术领域与国际水平比较接近,只要我们正视现实,努力追赶,就可以尽快缩小科技论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位教授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快高校对学生培养的步伐,可指导他们先发表一些相对简单的论文,以提高其科研能力,做好人才储备;二是要对青年人才进行严格训练,采取扶持措施,促使他们早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三是要从国外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先进技术设备;四是要提高研究的系统性、新颖性、创新性、前沿性。他说,“十年磨一剑”固然可以提高论文质量,但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的关系,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是耗不起这个时间的

第一,我国的顶尖科学家非常多,第二,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发现,第三,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第四,中国人最善于写论文,第五,论文水平很高。

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实力,说明我们国家论文还是很优秀的,人们发表的东西非常多,有很多的人才,科研水平有了进步。

等我们的综合国力和美国一样强大了,军力当然也会强的。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三位的是什么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A、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2、文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3、文命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邓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②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了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制定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提高了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实力。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B、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开发研制。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目的:打破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①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后来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在世纪之际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5、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实力,说明我们国家论文还是很优秀的,人们发表的东西非常多,有很多的人才,科研水平有了进步。

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人民的团结。)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③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同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7万件增长到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 58万件增长到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3万亿和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8亿元,工业总产值2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亿元,比上年增加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签订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中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回答者: 1459321272 | 一级 | 2010-12-20 18:32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回答者: 自行车好好 | 一级 | 2010-12-20 18:47 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人民的团结。)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③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同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三位的是哪个

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7万件增长到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 58万件增长到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3万亿和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8亿元,工业总产值2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亿元,比上年增加0%。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商店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意味着我们国家的论文是非常优秀的,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国家的文化水平很高。

意味着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那些理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