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首位的是

发布时间:2024-07-04 12:50:31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首位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跨越新世纪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一、奠定基础,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开始起步。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方针指引下,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打破封锁,发奋图强,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自强的灵魂。(一)科技体系初步布局新中国诞生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科技基础更是极为薄弱,亟待改善。1949年,以中国科学院成立为代表,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开始布局建立一批科学研究机构。1956年,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制定了国家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专题研究部署科技发展问题,拟定了多项当时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任务,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至“文革”以前,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从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五方面组成的科学技术体系。(二)拼搏精神影响深远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以钱学森、华罗庚、朱光亚等为代表的海外专家学者破除一切艰难险阻,怀抱对祖国的浓浓感情,纷纷归国效力,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成为了新中国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带领着全国科研人员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奇迹,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首创成果举国振奋这一时期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下,迅速涌现出了一批追赶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相继研制成功;1959年,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0年代初期,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砥砺前行,科技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文革”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发展陷入停滞。改革开放犹如一场及时雨,涤云荡雾,我国科技事业由乱到治,由衰到兴,迎来了新的春天。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使全国上下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此后一系列科技规划、计划相继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大幕开启,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一)科技规划相继出台改革开放后,为尽快改变科学技术落后状况,中央审时度势,对科技发展进行全面系统规划。1978年,国家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8个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1986-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首次强调了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促进了技术成果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上世纪80和90年代,国家又相继研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等,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方向。这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改革开放后直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驱动器。(二)重大计划顺利实施为保证各项科技规划落地生根,加强对科技活动的管理和引导,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计划。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集中解决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支撑)计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面向农村的星火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国家累计向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投入资金超过310亿元,科技攻关(支撑)计划投入近7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累计安排资金约350亿元。各项计划顺利实施,成为这一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签,也为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原有的科技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985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此后相继推出了科技拨款制度改革、科研机构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重大制度改革举措;制定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形成了科学基金制、科研课题制以及技术合同制等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创建了科技园区,开辟了技术市场,优化了科研资源布局,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加速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时至今日,科技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改革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四)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彰显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我国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的同时,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大幅提升。这一时期,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科技能力持续增强,重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以及系统成套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举国盛事,“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科技在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在应对和处置传染病疫情、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三、创新引领,迈向科技强国新征程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科技发展再次面临重大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实现了从过去的追踪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改进项目管理评价机制、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政策使科研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1],是1991年的2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经济实力跃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达19657亿元,是1991年的138倍,1992-2018年年均增长0%,远超同时期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更是屡创新高,2014年首次突破2%,2018年提升至18%,超过欧盟15国[3]平均水平。按汇率折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1981-2017年年均增长1%。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44万家和42万家,分别是2009年的3倍和5倍,减免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科学论文成果丰硕。2018年,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8万篇、6万篇和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大幅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8年我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专利发明量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3万件和8万件,分别是1991年的86倍和98倍。专利质量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7%,比1991年提高9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知识产权产出取得长足进步。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1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35万次,较2016年统计时增加9%,排名比去年上升两位,超越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把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列为首要发展目标。其中,要求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现在,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过去10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40次,虽然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比上年度统计时的55次提高9%。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各学科论文在2007—2017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据介绍,我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1/4,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三位。其中,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份额为7%,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69976篇,仍居第一位。英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25880篇,居第二位。

回答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1、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2、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3、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提问 材料1央视网消息: 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昨天(9日)在北京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 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15%,并在2019年,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强化原创导向。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 展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15 %。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年,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 第17位。一中国经济网2019年01-10 材料2 2018年4月16日晚,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 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 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2018年4月20日 ,中兴通讯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不能接 201 8年5月,中兴通讯公告称,受拒绝令影响,本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5月22日, 美国将取消中 兴通讯销售禁令,根据讨论的协议维持其业务。2018年6月7日,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与 中兴通讯已经达成协议,只要后者再次缴纳10亿美元罚金,并改组董事会,即可解除相关禁令。7月12日, 《美国之音》消息,美国商务部表示,美国已经与中国中兴公司签署协议,取消近三个月来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进行商 业往来的禁令,中兴公司将能够恢复运营,禁令将在中兴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之后解除。2018年7月14日, 中兴通讯宣布“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的标语。 要求综合这个 写出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 回答 亲稍等一下哦 1、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2、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3、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亲我认为这个是可以对上文进行解答 提问 下面还有个就是根据综合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攻略 回答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是一个战略性的支持,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必须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心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计划和促进创新的全球视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提问 这个呢 回答 亲稍等一下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终将打破旧的政治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达到平衡。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必备的条件是:/x09第一,在国际舞台上奉行自主外交并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国家,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体。/x09第二,具有对世界全局一定影响能力的政治实体;/x09第三,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政治单元。概括的说,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战后初期以稚尔塔体制为基础而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到九十年代初最终瓦解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向着多极化发展。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从国家利益考虑,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一意孤行。/x09第四,多极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超级大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是谋取世界霸权,而霸权主义严重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x09第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一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多样性的世界必然要求适合多样性文明发展的国际经济政治运行规则,从这一点上来讲,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将更能包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国家共存,这与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您只要复制上去 有点了 就有分 提问 还有一题 结合习近平的全球治理思想, 谈谈对中国当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看法。 回答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想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创造机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时,情况多么危急、压力多么巨大,现在我们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成为全球抗疫的典范,我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更快跃升。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坚定不移抓机遇、应变局,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增强机遇意识,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增强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 更多19条 

不创新,中国就永远是别人的加工厂,分的低廉的工资,会慢慢吞噬我们的精神,小可说利润少,大可说民族危险!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首位的是

技术在一些领域是比较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精湛。但是科学地位基本上是不被承认的。中国有科学吗?:)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跨越新世纪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一、奠定基础,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开始起步。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方针指引下,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打破封锁,发奋图强,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自强的灵魂。(一)科技体系初步布局新中国诞生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科技基础更是极为薄弱,亟待改善。1949年,以中国科学院成立为代表,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开始布局建立一批科学研究机构。1956年,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制定了国家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专题研究部署科技发展问题,拟定了多项当时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任务,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至“文革”以前,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从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五方面组成的科学技术体系。(二)拼搏精神影响深远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以钱学森、华罗庚、朱光亚等为代表的海外专家学者破除一切艰难险阻,怀抱对祖国的浓浓感情,纷纷归国效力,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成为了新中国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带领着全国科研人员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奇迹,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首创成果举国振奋这一时期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下,迅速涌现出了一批追赶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相继研制成功;1959年,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0年代初期,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砥砺前行,科技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文革”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发展陷入停滞。改革开放犹如一场及时雨,涤云荡雾,我国科技事业由乱到治,由衰到兴,迎来了新的春天。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使全国上下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此后一系列科技规划、计划相继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大幕开启,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一)科技规划相继出台改革开放后,为尽快改变科学技术落后状况,中央审时度势,对科技发展进行全面系统规划。1978年,国家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8个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1986-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首次强调了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促进了技术成果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上世纪80和90年代,国家又相继研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等,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方向。这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改革开放后直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驱动器。(二)重大计划顺利实施为保证各项科技规划落地生根,加强对科技活动的管理和引导,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计划。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集中解决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支撑)计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面向农村的星火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国家累计向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投入资金超过310亿元,科技攻关(支撑)计划投入近7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累计安排资金约350亿元。各项计划顺利实施,成为这一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签,也为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原有的科技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985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此后相继推出了科技拨款制度改革、科研机构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重大制度改革举措;制定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形成了科学基金制、科研课题制以及技术合同制等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创建了科技园区,开辟了技术市场,优化了科研资源布局,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加速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时至今日,科技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改革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四)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彰显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我国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的同时,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大幅提升。这一时期,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科技能力持续增强,重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以及系统成套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举国盛事,“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科技在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在应对和处置传染病疫情、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三、创新引领,迈向科技强国新征程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科技发展再次面临重大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实现了从过去的追踪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改进项目管理评价机制、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政策使科研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1],是1991年的2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经济实力跃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达19657亿元,是1991年的138倍,1992-2018年年均增长0%,远超同时期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更是屡创新高,2014年首次突破2%,2018年提升至18%,超过欧盟15国[3]平均水平。按汇率折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1981-2017年年均增长1%。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44万家和42万家,分别是2009年的3倍和5倍,减免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科学论文成果丰硕。2018年,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8万篇、6万篇和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大幅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8年我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专利发明量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3万件和8万件,分别是1991年的86倍和98倍。专利质量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7%,比1991年提高9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知识产权产出取得长足进步。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

在2005年的排行榜上,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方面排名靠前,名列全球33位,但是在公共机构质量和技术领域排名靠后,分别名列全球第56位和第(64)位,其综合全球竞争力排名全球第49位,较去年下降了3位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扩展资料:SCI创立背景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影响因子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百度百科-SCI论文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几位

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实力,说明我们国家论文还是很优秀的,人们发表的东西非常多,有很多的人才,科研水平有了进步。

已经排到了世界第2名。这样的成果也是相当的厉害了,而且现在我们国家和上年度相比,增加了很多的领域,相关的期刊也有了这个提升。

我觉得这一排名的意义就是我国的期刊研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代表着也非常的优秀的成果,中国的学者是很厉害的,教育成果也是非常的显著的,学生们都是很出众的。

第一,我国的顶尖科学家非常多,第二,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发现,第三,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第四,中国人最善于写论文,第五,论文水平很高。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一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技术在一些领域是比较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精湛。但是科学地位基本上是不被承认的。中国有科学吗?:)

回答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1、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2、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3、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提问 材料1央视网消息: 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昨天(9日)在北京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 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15%,并在2019年,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强化原创导向。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 展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15 %。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年,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 第17位。一中国经济网2019年01-10 材料2 2018年4月16日晚,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 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 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2018年4月20日 ,中兴通讯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不能接 201 8年5月,中兴通讯公告称,受拒绝令影响,本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5月22日, 美国将取消中 兴通讯销售禁令,根据讨论的协议维持其业务。2018年6月7日,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与 中兴通讯已经达成协议,只要后者再次缴纳10亿美元罚金,并改组董事会,即可解除相关禁令。7月12日, 《美国之音》消息,美国商务部表示,美国已经与中国中兴公司签署协议,取消近三个月来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进行商 业往来的禁令,中兴公司将能够恢复运营,禁令将在中兴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之后解除。2018年7月14日, 中兴通讯宣布“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的标语。 要求综合这个 写出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 回答 亲稍等一下哦 1、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2、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3、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亲我认为这个是可以对上文进行解答 提问 下面还有个就是根据综合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攻略 回答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是一个战略性的支持,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必须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心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计划和促进创新的全球视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提问 这个呢 回答 亲稍等一下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终将打破旧的政治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达到平衡。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必备的条件是:/x09第一,在国际舞台上奉行自主外交并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国家,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体。/x09第二,具有对世界全局一定影响能力的政治实体;/x09第三,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政治单元。概括的说,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战后初期以稚尔塔体制为基础而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到九十年代初最终瓦解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向着多极化发展。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从国家利益考虑,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一意孤行。/x09第四,多极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超级大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是谋取世界霸权,而霸权主义严重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x09第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一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多样性的世界必然要求适合多样性文明发展的国际经济政治运行规则,从这一点上来讲,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将更能包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国家共存,这与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您只要复制上去 有点了 就有分 提问 还有一题 结合习近平的全球治理思想, 谈谈对中国当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看法。 回答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想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创造机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时,情况多么危急、压力多么巨大,现在我们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成为全球抗疫的典范,我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更快跃升。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坚定不移抓机遇、应变局,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增强机遇意识,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增强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 更多19条 

在2005年的排行榜上,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方面排名靠前,名列全球33位,但是在公共机构质量和技术领域排名靠后,分别名列全球第56位和第(64)位,其综合全球竞争力排名全球第49位,较去年下降了3位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一

技术在一些领域是比较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精湛。但是科学地位基本上是不被承认的。中国有科学吗?:)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扩展资料:SCI创立背景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影响因子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百度百科-SCI论文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在2005年的排行榜上,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方面排名靠前,名列全球33位,但是在公共机构质量和技术领域排名靠后,分别名列全球第56位和第(64)位,其综合全球竞争力排名全球第49位,较去年下降了3位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1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35万次,较2016年统计时增加9%,排名比去年上升两位,超越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把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列为首要发展目标。其中,要求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现在,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过去10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40次,虽然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比上年度统计时的55次提高9%。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各学科论文在2007—2017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据介绍,我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1/4,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三位。其中,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份额为7%,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69976篇,仍居第一位。英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25880篇,居第二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