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4 09:20:3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正确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意识将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网络教育研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然而,诸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陷阱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引发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者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同时,网络还允许发表个人意见而忽视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化,虚拟的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缓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和平衡。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想。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由此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与周围同学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罪率上升。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使大学生难免其害。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犯罪”这个名词。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甚至纷纷效仿。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网络道德认识不高从而导致信念不坚定。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干扰就会改变甚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灭。 其次,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追逐私利和享乐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更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脱离了网络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各种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软件,从而腐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记忆,将网络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切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讲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思考,没有将各种观点进行比较,而是被动的接受,思想灌输并没有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成果。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因此建立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迫在眉睫。满意,……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道德一、网络道德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80%。二、网络道德现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某校在本校范围内作了一次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即使是在学校较受欢迎的BBS,也仅有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一看,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三、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在无序的网上世界提倡网络道德实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过自律来实现的。大学生如何做到上网自律呢?对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对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着好奇、试试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瘾,一上瘾就难以自拔。与其以后进“戒毒所”,不如一开始就抵制它。一个不懂得抵制的人,总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时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实现道德自律的。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网上聊天,可帮助我们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认为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那就错了。虚 拟的世界连着真实的世界,影响着每一个坐在电脑前面的人,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在生活中会处处(包括上网)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主持正义,反对邪恶。参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237名,80%以上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偶尔玩玩,未尝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几小时、十几小时搭进去,荒废学业,辜负了大好时光;严重者导致退学,这就因小失大,损失惨重了。我国领导人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对大学生来说,提倡网络道德,用道德来自律;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的是“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尽量抵制负面效应,以利大学生健康成长。

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我们的网络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议论文题目

好的,请查收,你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修改一下,谢谢。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正确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意识将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网络教育研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然而,诸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陷阱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引发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者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同时,网络还允许发表个人意见而忽视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化,虚拟的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缓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和平衡。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想。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由此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与周围同学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罪率上升。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使大学生难免其害。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犯罪”这个名词。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甚至纷纷效仿。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网络道德认识不高从而导致信念不坚定。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干扰就会改变甚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灭。 其次,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追逐私利和享乐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更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脱离了网络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各种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软件,从而腐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记忆,将网络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切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讲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思考,没有将各种观点进行比较,而是被动的接受,思想灌输并没有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成果。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因此建立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迫在眉睫。满意,……

论文摘要: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高知识、高技能的大学生已成为网上最为活跃的群体,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议论文高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第二重身份:网民。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拥有网民这一身份,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进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缺乏道德伦理的现状。譬如,网络谩骂、网络乱伦、网络人肉搜索、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行为,当前对于这些行为还没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目前网络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这种具有自律性的行为来约束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本文试图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即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与整体社会的道德氛围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的内外措施。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观 网络道德观不外是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即虚拟的社会空间里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是现实生活中道德观念在信息化时代的延生,是新时期所特有的道德观,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道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和平台;另一方面,在未成年人中也滋生了网络沉溺、访问不良信息、迷恋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特有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我们应该在教会学生学习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加强学生网络技术道德素养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道德素养培养的实施把信息道德融入任务设计中去。在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最常用的。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率。所以,一个好的任务能够起到良好作用:可以理顺教学,给学生以动力,能起到各种不同的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信息道德融入作品中去。学生的作品最能反映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因此,在学生作品中要渗透信息道德教育。教师在布置作品任务时,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由几个学生合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大作品”任务,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议论文题目新颖

道德,是一个多么令人熟悉,暖人心扉的词。乐于助人是每个人的基本道德,可如今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请看看以下两则新闻:(1)在某州某一个地方,在下午两点左右以为58岁的赵女士骑着电动车外出,在拐向金鸡胡路时被一辆公交车撞到。赵女士当场从电动车上跌落,倒向地面,左臂被压住不能动弹,身上脸上留血不止,事故发生后,公交车司机并没有下车查看情况,受到重创的赵女士独自在地上躺了一个多小时,在这期间,没有一个路人肯替她报警打120,连呼救也没人搭理,路人见了都纷纷远离,三点多钟时,赵女士的以为邻居往此经过,才帮赵女士报了警和打120。……(选取新闻报道)(2)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一大型五金城内,1名两岁小女孩被一辆白色面包车撞倒,见撞了人,小车停了约几秒钟,但最后还是继续从倒地的小女孩身上碾过并扬长而去,随后在此期间路过的18名路人竟都视而不见,匆匆而过,连一个小小的忙——就是报警都没有。在这18名路人中,还有一辆白色货车往此经过,也往小女孩身上碾过,这是多么荒谬而又令人心痛的事!只有在第19名路人——一个捡垃圾的阿姨往这里经过,发现了这个小女孩,把小女孩抱到路边,随后呼吁其他人。(选取新闻报道)看完这两则新闻报道,我的心一阵惊讶,到底是什么把人类的心变得如此冷漠无情了?我对于肇事司机的不闻不问和不负责任感到愤怒,对于路人的不伸援手的冷漠行为感到心寒。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连最基本的道德和人性都丧失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人类却表现得如此冷漠,如此的麻木不仁?我们从小就收到教育,看见别人有困难就要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做人要从学会道德做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那么又有多少人能懂得道德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那么我给一个最好的答案: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一种智慧。人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美好!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在我看来,人类对网络的认识可以说是人类对火的认识以来的第二次革命性的进步。网络时代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知识领域,人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在经济领域,网络使我们的产品和信息的交流变得没有了障碍,使交易变得更加轻松;在政治领域,使老百姓对政府的监督有了新的手段,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政府管理方式、民主运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青少年既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和受益群体,又是推动网络发展的巨大力量。据我们了解,我国青少年上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青少年上网人数很多,在我国2650万上网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85%以上,并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二是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前一段时间,我带队就青少年上网情况专程赴北方四省市调研,还特地暗访了这些地方的网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青少年上网存在着五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在网吧中十分普遍。第二、热衷于网上聊天,许多聊天室里的内容低级、庸俗。第三、沉溺于网络,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通宵达旦。在我们暗访的许多网吧里,几乎都能看到这样的广告--"通宵16至20元",而且提供一条龙服务。那些网吧的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四、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五、利用网络知识恣意妄为,缺乏社会责任感,破坏网络秩序。 对此,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应主动出击,在青少年中倡导《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就是要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网络生活环境的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新的领域。在全社会倡导《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我们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个重要举措。 针对青少年上网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研究国外的做法,会同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将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是推动我国网络建设的一件好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出台,对于促进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纯净、优良的网络空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靠网民自律。青少年作为网络主要使用群体,强化青少年上网的道德意识势在必行。针对我前面提到的我国青少年目前上网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我们对青少年上网提出了"五要""五不"的文明公约。一句话针对一个问题。公约内容明白晓畅,简洁凝练,非常适合青少年记忆。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倡导青少年知晓公约,信守公约,全社会也来用公约约束青少年。 共青团中央绐终把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前不久,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开展了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活动。之所以选择网吧做为工作的重点,是因为全国经过工商部门登记的网吧有七万多家,已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场所。我们希望通过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活动,树立一批规范经营、文明服务的网吧典型,引导网吧文明从业;协调有关部门运用法律、经济、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较大经营规模、管理规范的网吧,坚决取缔那些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非法网吧,推动网吧经营业主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这项活动已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型城市同时展开,并将长期开展下去。 现在,我们将结合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工作,开展一系列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活动。 开展公约网上发布大会,在学校、社区、网吧加强公约的宣传工作。我们设计了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题材的电脑背景桌面,并推荐给参与创建活动的网吧和电脑供应商,要求所有网吧将公约置于电脑桌面。把网吧对公约的宣传和贯彻情况作为参加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活动的必要依据。 网站是信息的源头,我们将协调提供网络服务的100家网站同时开展公约宣传周活动,集中对《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进行宣传发布,设计制作相关主页及链接,利用电子邮件、公益广告等形式发布公约,还要发起注册承诺公约活动,倡议遵守公约,并把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为青少年用户注册使用服务前必须接受的协议条款之一。通过这些举措,把网络建设成青少年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

我作文书上都有这作文 你就写你第一次接触网络撒

让奉献之树常青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议论文高中生

主运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青少年既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和受益群体,又是推动网络发展的巨大力量。据我们了解,我国青少年上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青少年上网人数很多,在我国2650万上网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85%以上,并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二是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前一段时间,我带队就青少年上网情况专程赴北方四省市调研,还特地暗访了这些地方的网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青少年上网存在着五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在网吧中十分普遍。第二、热衷于网上聊天,许多聊天室里的内容低级、庸俗。第三、沉溺于网络,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通宵达旦。在我们暗访的许多网吧里,几乎都能看到这样的广告--"通宵16至20元",而且提供一条龙服务。那些网吧的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四、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五、利用网络知识恣意妄为,缺乏社会责任感,破坏网络秩序。 对此,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应主动出击,在青少年中倡导《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就是要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网络生活环境的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新的领域。在全社会倡导《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我们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个重要举措。 针对青少年上网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研究国外的做法,会同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将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是推动我国网络建设的一件好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出台,对于促进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纯净、优良的网络空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靠网民自律。青少年作为网络主要使用群体,强化青少年上网的道德意识势在必行。针对我前面提到的我国青少年目前上网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我们对青少年上网提出了"五要""五不"的文明公约。一句话针对一个问题。公约内容明白晓畅,简洁凝练,非常适合青少年记忆。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宣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Internet安全问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方面的了解,2001年的爱虫病毒与2002年的Code red蠕虫在若干小时之内传染了几十万台主机,每次造成10亿美元左右的损失。有一份调查报告谈到,截止2002年10月,有88%的网站承认,它们中间有90%已经安装了防火墙和入侵监测等安全设备。但最后一年内有88%受到病毒传染,而有关网络的研究表明,Internet具有free scale的性质,其感染病毒的域值,几乎为零。所以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安全的“范式转换”,例如国外对现在的安全范式提出过两点看法:  1) 传统的安全范式对Internet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最麻烦的问题所在是“复杂性”。  2) 以往(例如欧洲)对于信息安全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防火墙、堵漏洞,但没有从整体性、协同方面构建一个信息安全的网络环境。可以说网络的安全问题是组织管理和决策。  如果对Internet(或万维网www)加以分析,WWW是计算机与网民构成的人 网相结合的系统,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分析,WWW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OCGS),这种系统是我国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炼出来的,但网络专家往往对此不容易接受。我们曾经专门写了一篇题为“Internet —— 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文章,将在《 中国科学 》上发表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不仅提出像WWW这样的开放复杂巨系统,而且於1992年提出处理OCGS的方法论,即与“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把各行各业的智慧、群体经验、古今中外的安全知识与高性能计算机、海量储存器、宽带网络和数据融合、挖掘、过滤等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处理复杂问题及系统风险(Systemicrisks)决策的平台。研讨厅体系的精要可概括如下:   电脑是人脑研制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两者应互相配合,以人为主,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作用。我国的一位哲学家熊十力曾经把人的智慧(Human mind,心智或称脑智)分为性智与量智两类;性智一个人把握全面、定性的预测、判断的能力,是通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而形成的;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所学的功课中,包括琴、棋、书、画,这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起着重要作用。  性智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结果,难以用电脑模拟,人们对艺术、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创造与鉴赏能力等都是形象思维的体现。心智的另一部分称为量智,量智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计算,通过科学的训练而形成的智慧。人们对理论的掌握与推导,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属于量智,是逻辑思维的体现。所以对青少年的培养来说,艺术与科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分析现在的电脑的体系结构,用电脑对量智进行模拟是有效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表明了用电脑对逻辑思维的模拟,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用现在的电脑模拟形象思维基本上是行不通的。电脑毕竟是人研制出来的,是死的不是活的,我们用不着一定要电脑做它做不到的事。总而言之,明智的方法是人脑与电脑相结合;性智由人来创造与实现,而与量智有关的事由电脑来实现,这是合理而又有实效的途径。从体系上讲,人作为系统中的成员,综合到整个系统中去,利用并发挥人类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把人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体系。   以“实践论”为指导,把认识从定性提高到定量  面对未知的问题,采用综合集成法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如下:首先由专家或专家群体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猜想,根据以往经验性认识提出意见,这种意见或见解属于“定性”性质;再利用精密科学中所用的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或计算机建模),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反复修改模型,达到从定性认识上升到总的定量的认识,这也可以说是专家们的大胆假设通过电脑包括信息网络加以细心求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各种数据库、知识库以及信息网络的支持,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体现。   以Internet为基础,体现民主集中制,寻求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解答  “综合集成研讨厅”可以看成是总体规划信息革命思维工作方法的核心。它实际上是将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之中,并以Internet为工具系统,寻求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解答。  一些从事网络安全的专家的看法归纳为:   Internet不是一般的系统,是开放,人在其中,与社会系统紧密耦合的复杂巨系统;   Internet是一个时时处处有人参预的、自适应的、不断演化的,不断涌现出新的整体特性的过程;   Internet的安全管理,不是一般管理手段的叠加和集成,而是综合集成(metasynthesis)。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强调人的关键作用,是人网结合、人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将逐渐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必须品。众多网民(上网的人)的行为必须有所规范,理所应当的必须遵循“网络道德原则”。下面引用北大出版《 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中,有关“网络行为规范”与“网络道德原则”的论点,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参考。  (一) 网络行为规范  到目前为止,在Internet上,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一种全球性的网络规范并没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区、各组织为了网络正常运作而制订的一些协会性、行业性计算机网络规范。这些规范由于考虑了一般道德要求在网络上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目前网络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很多规范具有普遍的“网络规范”的特征。而且,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网络规范中抽取共相同的、普遍的东西出来,最终上升为人类普遍的规范和准则。  国外研究者认为,每个网民必须认识到:一个网民在接近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地址、系统和人时,其行为最终是要负责任的。“Internet”或者“网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它更是一个由成千上万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网络“社会”,就像你驾车要达到某个目的地一样必须通过不同的交通路段,你在网络上实际也是在通过不同的网络“地段”,因此,参与到网络系统中的用户不仅应该意识到“交通”或网络规则,也应认识到其他网络参与者的存在,即最终要认识到网络网络行为无论如何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的。作为一个网络用户,你可以被允许接受其他网络或者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但你也要认识到每个网络或系统都有它自己的规则和程序,在一个网络或系统中被允许的行为在另一个网络或系统中也许是受控制,甚至是被禁止的。因此,遵守其他网络的规则和程序也是网络用户的责任,作为网络用户要记住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用户“能够”采取一种特殊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应该”采取那样的行为。  因此,既然网络行为和其他社会一样,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因而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范。这些规范涉及网络行为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规则和协议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Computer Ethics Institute)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十条戒律(The Ten Commandments),也可以说就是计算机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一个计算机用户在任何网络系统中都“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是从各种具体网络行为中概括出来的一般原则,它对网民要求的具体内容是:   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   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   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   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   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   不应使用或拷贝你没有付钱的软件;   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   不应盗用别人智力成果;   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   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再如,美国的计算机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它希望它的成员支持下列一般的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   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避免伤害他人;   要诚实可靠;   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   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   尊重知识产权;   尊重他人的隐私;   保守秘密。  国外有些机构还明确划定了那些被禁止的网络违规行为,即从反面界定了违反网络规范的行为类型,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the Network Ethics Stat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指出了六种不道德网络行为类型:   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   商业性地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   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   未经许可接近他人的文件;   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   伪造电子函件信息。  上面所列的“规范”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应该”和“可以”做的行为,二是“不应该”和“不可以”做的行为。事实上,无论第一类还是第二类,都与已经确立的基本“规范”相关,只有确立了基本规范,人们才能对究竟什么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为作出具体判断。(二) 网络道德原则  网络道德的三个斟酌原则是全民原则、兼容原则和互惠原则。  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内容包含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得损害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它还要求网络社会决策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不得以经济、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借口把网络仅仅建设成只满足社会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并使这部分人成为网络社会新的统治者和社会资源占有者。网络应该为一切愿意参与网络社会交往的成员提供平等交往的机会,它应该排除现有社会成员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为所有成员所拥有并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  全民原则包含下面两个基本道德原则:第一,平等原则。每个网络用户和网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从网络社会结构上讲,他们都被给予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即用户铭、网址和口令,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他都应该得到,而网络共同体的所有规范他都应该遵守并履行一个网络行为主体所应该履行的义务。第二,公正原则。网络对每一个用户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它不应该为某些人制订特别的规则并给予某些用户特殊的权利。作为网络用户,你既然与别人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就不要强求网络能够给你与别人不一样的待遇。  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认为,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们网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求消除网络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网络行为主体间的交往障碍  当我们今天面临网络社会,需要建立一个高速信息网时,兼容问题依然有其重要意义。“当世界各地正在研究环境与停车场的时候,新的竞争的种子也正在不断地播下。例如,Internet正逐渐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只有Windows在被清楚地证明为是连接人们与Internet之间的最佳途径后,才可能兴旺发达起来。所有的操作系统公司都在十万火急地寻找种种能令自己在支持Internet方面略占上风,具有竞争力的方法。”  兼容原则要求网络共同规范适用于一切网络功能和一切网络主体。网络的道德原则只有适用于全体网络用户并得到全体用户的认可,才能被确立为一种标准和准则。要避免网络道德的“沙文主义”和强权措施,谁都没有理由和“特权”硬把自己的行为方式确定为唯一道德的标准,只有公认的标准才是网络道德的标准。  兼容原则总的要求和目的是达到网络社会人们交往的无障碍化和信息交流的畅通性。如果在一个网络社会中,有些人因为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原因而无法与别人交流,有些人因为不具备某种语言和文化素养而不能与别人正常进行网络交往,有些人被排斥在网络系统的某个功能之外,这样的网络是不健全的。从道德原则上讲,这种系统和网络社会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排斥了一些参与社会正常交往的基本需要。因此,兼容不仅仅是技术的,也是道德的社会问题。  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表明,任何一个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她)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民们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信息交流和网络服务是双向的,网络主体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用户如果从网络和其他网络用户得到什么利益和便利,也应同时给予网络和对方什么利益和便利。  互惠原则集中体现了网络行为主体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从伦理学上讲,道德义务是“指人们应当履行的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道德责任。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人和人之间总得发生一定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就产生义务问题。”作为网络社会的成员,他必须承担社会赋予他的责任,他有义务为网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义务通过网络帮助别人,也有义务遵守网络的各种规范以推动网络社会的稳定有序的运行。这里,可以是人们对网络义务自学意识到后而自觉执行,也可以是意识不到而规范“要求”这么做,但无论怎样,义务总是存在的。当然,履行网络道德义务并不排斥行为主体享有各种网络权利,美国学者指出,“权利是对某种可达到的条件的要求,这种条件是个人及其社会为更好地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某种东西是生活中得好可得到且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得到它就是一个人的权利。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它生活得好是必须的、有价值的,都可以被看作一种权利。如果它不太容易得到,那么,社会就应该使其成为可得到的。”

出淤泥而不染,那就看自己的意志力了,没有啥事是别人逼你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