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及趋势论文题目推荐

发布时间:2024-07-07 14:58:13

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及趋势论文题目推荐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  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  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  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  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  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  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  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  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  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

看你的专业是什么了。例如: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通信技术前景分析,我国的通信带宽过窄,如何增加?通信营销策略。。。。太多了,主要还是看你的专业是什么。

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及趋势论文题目

作为依赖高端技术起家的新兴产业,IT业发展初期就笼罩着浓厚的技术特征。它的发源地中关村就是明证,最初的创业者往往也是科学工作者。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IT业已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面进行扩散,最终形成了一个发展最快、前景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全新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它的历史轨迹。  从产业走向战略  现在许多人已经把IT纳入产业范畴,并将它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分开,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归类于高科技。因为它不只是高科技,更是一个大众产业。如开办IT企业的创业人员已不全是科研人员,更多的是经营人才。如果更形象地形容IT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特点的话,那就是爆炸式成长——企业遍地开花,产品层出不穷,整个产业日新月异,产业的发展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但现在的IT已经不单单用产业可以涵盖它了。至少有不少人开始认识到,即使把IT归纳成产业范畴,也应该定位于战略性产业,因为IT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如此,IT在许多人眼中还被认为是战略性工具,或者战略性平台,因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太深远了。  目前IT的战略性地位已经成为国家决策,那就是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的基础就是IT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也只有IT发展了,信息化才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可以看出,IT曾经从科技分支演化成高新产业,再到战略性工具,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从边缘走向主流  IT从边缘走向主流,这可以从媒体的演变中得到证实。曾经何时,计算机方面的媒体一直被认为是专业性、小众媒体,但是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方面的媒体都成了大众化了。而且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媒体广告收入越来越多,从事IT媒体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大报也按捺不住,纷纷增开了IT产业版面。关于IT产业的话题,也几乎成了公众话题,那些IT企业的管理者几乎成了公众人物,甚至他们的隐私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些人物频频出现在各种报纸、媒体和网页上,也以“嘉宾”的身份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探讨各种各样的话题。  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还不仅体现在媒体上,更多的是经济实力——IT产业的增长速度每年高出GDP三倍以上,IT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IT产业至少给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份额中很明显有一块就来自IT产业,以至在每年的人大会议上,一些来自IT产业的人大代表特别风光,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不仅如此,由于IT的疯狂发展使不少相关产业也受惠多多,最为明显的是依赖IT的广告、公关和会展业。如果没有IT,它们将会如何?真的很难想象。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中关村,北京的房价肯定要比现在低很多。  主流的另一个反映是词汇的变化。近年来的新词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IT产业。IT这个词就是典型例子,试想在五年前,有几个人听说过IT,又有几个人在说IT呢?可现在,又有几个人不在说IT呢?HTML、光纤、3G、IP、蓝牙等非常专业技术词语频频出现在大众报纸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B2B、B2C、CRM、ERP等非常专业的企业管理和经济术语也频频冲击人们的视野。  从专家走向平民  从专家走向平民是IT成长和转换的一个特征。由于IT高度的技术化,在科技比较落后的国度,它一直给大众是高科技形象,因此从事研究和使用该产品的人员都被赋予专家色彩。十多年前,计算机是不能轻易触摸的。而如今,平民化打破了IT的高科技形象,促进了IT产业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开花、结果和生根。  IT的平民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使用者平民化;二是参与者平民化。现在为止,诸多市民都与IT打过交道,从身边的电脑、手机和家庭的宽带网,乃至到银行的存款和炒股票的工具,都是与IT息息相关。IT越来越像工业革命初期的电一样,构成我们人类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参与者平民化,这是IT的平民化一个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在中关村流传一个笑话,随便抓一个人问,他可能都与IT相关,不管他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学经济的可能在运作企业,学技术的可能在开发产品,刚毕业的中专生可能在站柜台卖IT产品,甚至连外来的低文化农民也在卖盗版光盘。  从进口走向出口  从进口走向出口是IT产业势力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初期的几乎完全的依赖国外产品,经过不断模仿开发和生产,与外国企业争夺国内市场,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出口IT产品了。特别是一些计算机配件,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相当高的市场份额,芯片和微电子等尖端领域,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自主开发和批量生产。  从进口到出口,这个变化说明了我国IT产业正在参与全球IT产业的循环,也说明了我国在IT产业发展中迅速引进技术、研究技术,已形成初步的自主式开发生产,同时,我国IT产业在国际布局中的崛起。  但是,我们在出口的同时,还在不断进口IT产品,一些顶级技术、更高价值的尖端性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从进口到出口,从模仿到自主开发,这个漫长的道路上,我们还在长征中。  从狂热走向理性  构架于IT技术上的网络经济在20世纪最后两年出现了过度繁荣,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的狂热。狂热主要表现在网络领域,由于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在网络上的持续疯狂,网络股在资本市场上的突出表现,使全球的IT产业受到深刻影响,一时间风险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大量的网络企业风起云涌,IT需求得到空前扩大,大量宣传和炒作此起彼伏。  但是由于缺乏企业利润作支撑,过度繁荣的网络经济必定不能得到长久支持,结果出现了急剧下滑,造成了不少网站经营困难,甚至萎缩和倒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狂热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损害还不深,而且IT企业正在走向理性,明白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利润,理性要基于对发展的清醒判断,也要基于自身实力。  从模仿走向竞争  中国的IT产业发展,必须以世界为坐标,以未来为方向。在这一方面,不论是过去的模仿和学习,还是今日与IT巨头的竞争都是必要的。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IT业巨头身上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是国外计算机一统天下,最多也是我国IT企业进行组装,到后来,一些企业模仿生产,与国外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到现在已经是国内计算机产品为主了。联想的机器不仅在国内市场占取很大份额,而且也开始了大批量出口国外。我国的IT产业在模仿中成长,在竞争中长大。  IT的未来会怎样  从IT的一路高歌行进的历史进程中,从不断演进和变换的人和事中,IT行业有哪些规律或轨迹可以探寻呢?  一、IT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激情创业、理性发展是IT企业的共有规则。二、IT是无情的。企业淘汰、产品淘汰和人物淘汰都是十分正常的,在这个大舞台,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情节,但IT不死,还在发展。三、IT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扶持。政府对本国的幼稚产业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特别对一个战略性产业来说,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影响。四、IT产业从萌芽到成长,乃至成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界和资本界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五、IT产业形态随时在变化,企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应该看到,产生在IT基础上的网络经济本身就在急剧地改变这个产业的特征。六、IT产业具有天然国际化特征,而且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十分注意国际上相关变化,为中国的IT的发展提供资本环境。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69亿户,普及率为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4%,意大利为65%,卢森堡为34%;当时,中国为09%。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GN演进发展的思路,拿出快速应对3G或3G演进发展业务及所谓全业务竞争的有效务实对策,并以市场需求驱动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开发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应用。一旦发放新牌照,市场格局必将重新划分,几大运营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必会因建设新网络而掀起新的投资高潮,设备制造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旦3G启动,整个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会高速旋转起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将由此实现第三次突破。  具体说来,3G将改变现有的运营市场布局,改变市场结构,促进中国通信产业发展。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角度看,3G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企业。从宏观层面上看,3G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3G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通信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力量,也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部分。3G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抓住3G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移动通信市场的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提升我国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G的来临,正是移动通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现在无法想像的科技产品会飞快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那时,手机不会再仅仅是你的个人通讯工具,相信它会成为你可靠的工作助手(上网、记事、制定工作计划、照相、录音、互动学习、电子商务、移动银行、)和有趣的娱乐伙伴(游戏、听MP3、音乐、看电影、体育赛事),而它的形状也会有各种各样(手表、头戴式、分离式、笔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要求,让我们共同期待移动通信创造的美好未来吧!

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及趋势论文选题

作为依赖高端技术起家的新兴产业,IT业发展初期就笼罩着浓厚的技术特征。它的发源地中关村就是明证,最初的创业者往往也是科学工作者。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IT业已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面进行扩散,最终形成了一个发展最快、前景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全新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它的历史轨迹。  从产业走向战略  现在许多人已经把IT纳入产业范畴,并将它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分开,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归类于高科技。因为它不只是高科技,更是一个大众产业。如开办IT企业的创业人员已不全是科研人员,更多的是经营人才。如果更形象地形容IT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特点的话,那就是爆炸式成长——企业遍地开花,产品层出不穷,整个产业日新月异,产业的发展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但现在的IT已经不单单用产业可以涵盖它了。至少有不少人开始认识到,即使把IT归纳成产业范畴,也应该定位于战略性产业,因为IT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如此,IT在许多人眼中还被认为是战略性工具,或者战略性平台,因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太深远了。  目前IT的战略性地位已经成为国家决策,那就是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的基础就是IT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也只有IT发展了,信息化才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可以看出,IT曾经从科技分支演化成高新产业,再到战略性工具,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从边缘走向主流  IT从边缘走向主流,这可以从媒体的演变中得到证实。曾经何时,计算机方面的媒体一直被认为是专业性、小众媒体,但是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方面的媒体都成了大众化了。而且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媒体广告收入越来越多,从事IT媒体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大报也按捺不住,纷纷增开了IT产业版面。关于IT产业的话题,也几乎成了公众话题,那些IT企业的管理者几乎成了公众人物,甚至他们的隐私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些人物频频出现在各种报纸、媒体和网页上,也以“嘉宾”的身份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探讨各种各样的话题。  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还不仅体现在媒体上,更多的是经济实力——IT产业的增长速度每年高出GDP三倍以上,IT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IT产业至少给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份额中很明显有一块就来自IT产业,以至在每年的人大会议上,一些来自IT产业的人大代表特别风光,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不仅如此,由于IT的疯狂发展使不少相关产业也受惠多多,最为明显的是依赖IT的广告、公关和会展业。如果没有IT,它们将会如何?真的很难想象。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中关村,北京的房价肯定要比现在低很多。  主流的另一个反映是词汇的变化。近年来的新词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IT产业。IT这个词就是典型例子,试想在五年前,有几个人听说过IT,又有几个人在说IT呢?可现在,又有几个人不在说IT呢?HTML、光纤、3G、IP、蓝牙等非常专业技术词语频频出现在大众报纸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B2B、B2C、CRM、ERP等非常专业的企业管理和经济术语也频频冲击人们的视野。  从专家走向平民  从专家走向平民是IT成长和转换的一个特征。由于IT高度的技术化,在科技比较落后的国度,它一直给大众是高科技形象,因此从事研究和使用该产品的人员都被赋予专家色彩。十多年前,计算机是不能轻易触摸的。而如今,平民化打破了IT的高科技形象,促进了IT产业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开花、结果和生根。  IT的平民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使用者平民化;二是参与者平民化。现在为止,诸多市民都与IT打过交道,从身边的电脑、手机和家庭的宽带网,乃至到银行的存款和炒股票的工具,都是与IT息息相关。IT越来越像工业革命初期的电一样,构成我们人类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参与者平民化,这是IT的平民化一个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在中关村流传一个笑话,随便抓一个人问,他可能都与IT相关,不管他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学经济的可能在运作企业,学技术的可能在开发产品,刚毕业的中专生可能在站柜台卖IT产品,甚至连外来的低文化农民也在卖盗版光盘。  从进口走向出口  从进口走向出口是IT产业势力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初期的几乎完全的依赖国外产品,经过不断模仿开发和生产,与外国企业争夺国内市场,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出口IT产品了。特别是一些计算机配件,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相当高的市场份额,芯片和微电子等尖端领域,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自主开发和批量生产。  从进口到出口,这个变化说明了我国IT产业正在参与全球IT产业的循环,也说明了我国在IT产业发展中迅速引进技术、研究技术,已形成初步的自主式开发生产,同时,我国IT产业在国际布局中的崛起。  但是,我们在出口的同时,还在不断进口IT产品,一些顶级技术、更高价值的尖端性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从进口到出口,从模仿到自主开发,这个漫长的道路上,我们还在长征中。  从狂热走向理性  构架于IT技术上的网络经济在20世纪最后两年出现了过度繁荣,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的狂热。狂热主要表现在网络领域,由于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在网络上的持续疯狂,网络股在资本市场上的突出表现,使全球的IT产业受到深刻影响,一时间风险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大量的网络企业风起云涌,IT需求得到空前扩大,大量宣传和炒作此起彼伏。  但是由于缺乏企业利润作支撑,过度繁荣的网络经济必定不能得到长久支持,结果出现了急剧下滑,造成了不少网站经营困难,甚至萎缩和倒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狂热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损害还不深,而且IT企业正在走向理性,明白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利润,理性要基于对发展的清醒判断,也要基于自身实力。  从模仿走向竞争  中国的IT产业发展,必须以世界为坐标,以未来为方向。在这一方面,不论是过去的模仿和学习,还是今日与IT巨头的竞争都是必要的。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IT业巨头身上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是国外计算机一统天下,最多也是我国IT企业进行组装,到后来,一些企业模仿生产,与国外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到现在已经是国内计算机产品为主了。联想的机器不仅在国内市场占取很大份额,而且也开始了大批量出口国外。我国的IT产业在模仿中成长,在竞争中长大。  IT的未来会怎样  从IT的一路高歌行进的历史进程中,从不断演进和变换的人和事中,IT行业有哪些规律或轨迹可以探寻呢?  一、IT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激情创业、理性发展是IT企业的共有规则。二、IT是无情的。企业淘汰、产品淘汰和人物淘汰都是十分正常的,在这个大舞台,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情节,但IT不死,还在发展。三、IT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扶持。政府对本国的幼稚产业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特别对一个战略性产业来说,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影响。四、IT产业从萌芽到成长,乃至成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界和资本界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五、IT产业形态随时在变化,企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应该看到,产生在IT基础上的网络经济本身就在急剧地改变这个产业的特征。六、IT产业具有天然国际化特征,而且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十分注意国际上相关变化,为中国的IT的发展提供资本环境。

邮件到达提示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S2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AODV协议的改进基于RFID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基于FPGA的情报板显示系统的实现Web服务器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基于VC语言的数字图像变换设计数字签名技术在移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研究基于WSN的矿井环境及人员监测控制中心系统研究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内嵌式车载卫星导航天线设计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卫星多媒体广播天线设计移动数字电视DVB-H信道编码调制的研究与设计TD-LTE系统中上行信道估计方法研究(2)基于Ad-Hoc的短距离无线网络研究基于IP网络的工业电视系统设计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的分析及RAKE接收机仿真实现TDS-OFDM技术在DMB-T系统中的应用DVB-T解调器同步模块的设计与仿真一种可调光LED台灯的设计某地区GSM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设计仓库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WCDMA系统的物理层技术研究基于无线技术的巷道车辆定位和调动系统研究基于Jsp的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组态软件的通信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搭建1000M光纤冗余自愈工业环网数字锁相环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及趋势论文1000字

什么是手机---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旧称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  手机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部分采用用触摸屏的手机减少了按键)。      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手机时代划分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        第二代手机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       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手机的主要品牌  诺基亚摩托罗拉  三星索爱HTC(多普达)LG华为中兴苹果小米i 手机的几大系统:  现行主流:苹果OS,安卓,WP,塞班(还有不少的人在用)  曾经的经典辉煌时代: 塞班分为,塞班4和塞班6其中4不属于智能系统。6属于智能系统。塞班6又分为一版,二版,三版。一代表机型有NG等;二版有:3230,7610,N70等等,三版:3250,n73,6120,E63,E5,E52,E等等横行天下。      Linux  见于摩托罗拉的手机,经典的如L7,刀锋系列(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美感),E2(周杰伦代言的第一款手机)       再往前》。。。。 曾经的NO1  palm。后背惠普收购,然后惨死在惠普手里面,至今被许多PALM铁粉们,耿耿于怀!!!(惠普收购后,该出了WEBOS系统)       windowsmobile,。微软的手机系统,当年(05年左右)多普达其实她就是现在的HTC只不过但是国内叫多普达也是一方巨擘!       黑莓, BLACKBERRY。这个手机风起云涌于911事件。机器硬朗商务风范浓厚。信号辐射比诺基亚低1/3!当年的经典机型也是雨后春笋。后来诺基亚由于触屏横空出世,打压之下也开始了狗屎的触屏之旅,像5230,5800等等系统分两个塞班3^  和塞班5版。  现在已经死尽。   如今,苹果,安卓主流,WP想分杯羹,三分天下。-----------------手打,请尊重劳动。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就产生了。1897年,M·G·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通信试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距离为18海里。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三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西德(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华盛顿也开始启用。之后,服务区域在美国逐渐扩大。到1985年3月已扩展到47个地区,约10万移动用户。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汽车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神户等地投入商用。西德于1984年完成C网,频段为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以后覆盖了全国,频段为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频段为450MHz。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要求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之外,还有几方面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首先,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电台被不断地推出。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随着用户数量增加,大区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饱和,这就必须探索新体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试验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所谓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可以说,蜂窝概念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进展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 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业务种类受限制以及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另外,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实际上,早在70年代末期,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就接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泛欧网GSM已于1991年7月开始投入商用,预计1995年将覆盖欧洲主要城市、机场和公路。可以说,在未来十多年内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将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及有可能成为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的主要系统。 与其它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样,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快趋势,目前,当数字蜂窝网刚刚进入实用阶段,正方兴未艾之时,关于未来移动通信的讨论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方案纷纷出台,其中最热门的是所谓个人移动通信网。关于这种系统的概念和结构,各家解释并未一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提供全球性优质服务,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务这一移动通信的最高目标。傅立叶变换最早是在19世纪由法国的数学家JB Fourier提出,他认为任何信号(例如声音,影像等)均可被分解为频率、振幅。由于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可以把图象或者信号在频域中进行处 理,从而达到简化处理过程、增强处理效 对电信发展贡献可想而知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3、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6-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1: CNPAC,9: CHINAPAC) 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阶段为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详情可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中国目前有十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互联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互联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200家左右。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正在建设的有:亚太2号海底光缆、中美海底光缆、亚欧海底光缆。1999年共有13条国内干线光缆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光缆总长100万公里。国内互联网骨干网络对原有信道全面扩容,中继电路以155M为主。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可达5G-40G。 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冷荣泉介绍,我国因特网骨干网从1996年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之前,多数采用64K至2M传输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从115M跳到了5G;从200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10G时代。 2002年1月11日,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该通道所构建的长途波分复用传输系统,采用了思科公司长途波分复用系统和系列高速互联网路由器。这一系统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的数据网已经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关于中国十大互联网简况 目前我国有10家网络运营商(即十大互联网络单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经营资格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十大互联网络单位分别是: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2)中国科技网(CSTNET)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已并入网通) (5)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6)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7)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9)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10)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其中非营利单位有四家: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和中国长城互联网。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都拥有独立的国际出口。调查显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总和已达到5724M(见下图,未包括中国长城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据),与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国大陆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国际出口带宽增加了2925M,增幅为105%。其中,与美国相连的有4023M(占3%),与日本相连的有314M,与韩国相连的有251M,与中国香港相连的有749M,与中国澳门相连的有14M,还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连。另外,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与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之间的连接带宽也达到3558M。我国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宽数,以及我国部分ISP与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连接带宽数和国际出口带宽情况请参考中国互联网联接带宽Flash图。 4、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 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三,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3个阶段。至今,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Internet正以当初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当今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源动力,并且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等的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综上所述,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互联网的业务经营模式和种类很多,但相对来说形成比较完整的业务价值链主要有以下几个:传统业务的接入服务,它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业务;网络游戏,由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游戏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一连串的服务商形成价值链。  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应该是非常严重的,黑客攻击行为、网上盗窃、网上欺诈、网络病毒这些问题非常多。网络运营商的经营已经形成了大家比较固定的观念,比较有保障。  网上行为也要逐步地进行规范。美国这种网上自由、无管理、无法律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深入全球的,大家曾认为互联网上的任何行为就不应该受到任何规范,不应该有管理。现在出现的问题使大家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确实需要对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网上行为同样应该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样应该受现实社会规则的约束,网上出现的网络滥用行为是利用了网上的优良特质,从业者、行业组织、政府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未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宽带业务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整个宽带的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网络的整体发展。互联网经营和生存的模式也将更加丰富。如今,大家在网上更多的是浏览信息、使用聊天工具、玩网络游戏,把互联网更多地当作自己的一个高级的信息技术玩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玩具能够变成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的工具。网络的应用也更加开放,有许多政府网站已经将其事务到网站上去,如征求意见、地方基层选举等,这些使网络的应用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希望网络信息要以人为本,互联网做为一个信息平台它的用户主流50%以上是30岁以下青少年,那么为青少年建设的网络应该是一个可信、健康的网络,它应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和助手。网络教育将是下一个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问题,网络搜索,大容量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网络资源信息开发等业务都将成为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问题。

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及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

第一章 引言1 研究背景2 研究现状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 原理部分第三章 自己的解决方案第四章 实验论证第五章 总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互联网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各种领域和互联网良好的进行融合,这一定会使得网络流量类型增多并且访问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让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应用还有使用者访问形式的巨大改变。处于“互联网+”背景中,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来使用者利用访问网络的最终目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东西而并非一些杂乱无章的事物,这个方向引领现代网络的变化。ICN能够很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大量信息互联还有使用者访问以及信息交互的要求。ICN将内容当做关键,依据姓名访问替代了之前依据地址访问的方式,依据内容名还有相关描述实施内容的检索,内容名能够直接体现出使用者的需要,能够让资源良好的进行开放和获得,以上的做法不单单能够让资源加快流动,还能够抬升资源的获得效率,处于ICN中,仅仅划分为两种,这两种分别是数据种还有兴趣种。客户发出兴趣种,通过这个兴趣种来体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供方也就是内容的制造方还有互联网内缓依据内容的名字,通过数据种给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东西。节点按照内容的名字,实施兴趣种还有数据种的转发,所以可以说,ICN属于一个客户驱动类型的副本缓存,其中所记录的多种副本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客户的需要就可以,不需要去考虑兴趣的出处,站在提供的角度,ICN是属于消费驱动中的一种,提供方仅仅需要了解客户感兴趣的内容名。客户进行内容的消费,提供方依据名字提供内容,这样消费和资源提供的模式达到“互联网+”发展思想。“互联网+”到迅速提升给互联网带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经济社会和互联网的亲密度越来越大,另外就是,在互联网性能还有互联网管控上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SDN的关键思想就是让互联网设施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连接,转发作用体现在交换设备上面,控制作用让负责互联网整体信息的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利用进行编程完成策略的个性化还有动态部署。所以在建立之后,SDN凭借着方便的网络架构和极强的网络兼容情况,不单单被研究领域所关注。并且获得互联网设备制造方的鼓励,逐渐的发展成互联网行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因为SND数据分解平面与控制平面,能够迅速解决普通网络路由判断的盲目情况。让控制的针对情况与控制效率增强,让网络良好的进行管理,让互联网利用的效率提升,SDN所具有的特征十分满足在提升“互联网+”的时候解决互联网管理混乱,还有增强网络效果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加速国际新一轮经济革命的时候,同样加速新一代的工业技术革命。如今的工业制造系统演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集成情况在增强,网络连接同样越来越强。工业和网络的连接,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心所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系统彼此的互相连接,完成互联网性、系统性还有完整性的提升,将之前传统的制造形式进行改变,提升管理的情况与制造的效率正是“互联网+”的最终目的。美国“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15”全部是加速工业技术改变、创造出来核心的竞争实力以及让每个国家迅速的进行提升的关键。互联网属于面向互联网由消费者行业逐渐的转向与制造行业的需要而逐渐诞生的。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互联网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各种领域和互联网良好的进行融合,这一定会使得网络流量类型增多并且访问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让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应用还有使用者访问形式的巨大改变。处于“互联网+”背景中,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来使用者利用访问网络的最终目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东西而并非一些杂乱无章的事物,这个方向引领现代网络的变化。ICN能够很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大量信息互联还有使用者访问以及信息交互的要求。ICN将内容当做关键,依据姓名访问替代了之前依据地址访问的方式,依据内容名还有相关描述实施内容的检索,内容名能够直接体现出使用者的需要,能够让资源良好的进行开放和获得,以上的做法不单单能够让资源加快流动,还能够抬升资源的获得效率,处于ICN中,仅仅划分为两种,这两种分别是数据种还有兴趣种。客户发出兴趣种,通过这个兴趣种来体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供方也就是内容的制造方还有互联网内缓依据内容的名字,通过数据种给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东西。节点按照内容的名字,实施兴趣种还有数据种的转发,所以可以说,ICN属于一个客户驱动类型的副本缓存,其中所记录的多种副本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客户的需要就可以,不需要去考虑兴趣的出处,站在提供的角度,ICN是属于消费驱动中的一种,提供方仅仅需要了解客户感兴趣的内容名。客户进行内容的消费,提供方依据名字提供内容,这样消费和资源提供的模式达到“互联网+”发展思想。“互联网+”到迅速提升给互联网带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经济社会和互联网的亲密度越来越大,另外就是,在互联网性能还有互联网管控上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SDN的关键思想就是让互联网设施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连接,转发作用体现在交换设备上面,控制作用让负责互联网整体信息的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利用进行编程完成策略的个性化还有动态部署。所以在建立之后,SDN凭借着方便的网络架构和极强的网络兼容情况,不单单被研究领域所关注。并且获得互联网设备制造方的鼓励,逐渐的发展成互联网行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因为SND数据分解平面与控制平面,能够迅速解决普通网络路由判断的盲目情况。让控制的针对情况与控制效率增强,让网络良好的进行管理,让互联网利用的效率提升,SDN所具有的特征十分满足在提升“互联网+”的时候解决互联网管理混乱,还有增强网络效果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加速国际新一轮经济革命的时候,同样加速新一代的工业技术革命。如今的工业制造系统演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集成情况在增强,网络连接同样越来越强。工业和网络的连接,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心所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系统彼此的互相连接,完成互联网性、系统性还有完整性的提升,将之前传统的制造形式进行改变,提升管理的情况与制造的效率正是“互联网+”的最终目的。美国“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15”全部是加速工业技术改变、创造出来核心的竞争实力以及让每个国家迅速的进行提升的关键。互联网属于面向互联网由消费者行业逐渐的转向与制造行业的需要而逐渐诞生的。

作为依赖高端技术起家的新兴产业,IT业发展初期就笼罩着浓厚的技术特征。它的发源地中关村就是明证,最初的创业者往往也是科学工作者。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IT业已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面进行扩散,最终形成了一个发展最快、前景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全新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它的历史轨迹。  从产业走向战略  现在许多人已经把IT纳入产业范畴,并将它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分开,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归类于高科技。因为它不只是高科技,更是一个大众产业。如开办IT企业的创业人员已不全是科研人员,更多的是经营人才。如果更形象地形容IT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特点的话,那就是爆炸式成长——企业遍地开花,产品层出不穷,整个产业日新月异,产业的发展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但现在的IT已经不单单用产业可以涵盖它了。至少有不少人开始认识到,即使把IT归纳成产业范畴,也应该定位于战略性产业,因为IT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如此,IT在许多人眼中还被认为是战略性工具,或者战略性平台,因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太深远了。  目前IT的战略性地位已经成为国家决策,那就是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的基础就是IT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也只有IT发展了,信息化才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可以看出,IT曾经从科技分支演化成高新产业,再到战略性工具,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从边缘走向主流  IT从边缘走向主流,这可以从媒体的演变中得到证实。曾经何时,计算机方面的媒体一直被认为是专业性、小众媒体,但是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方面的媒体都成了大众化了。而且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媒体广告收入越来越多,从事IT媒体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大报也按捺不住,纷纷增开了IT产业版面。关于IT产业的话题,也几乎成了公众话题,那些IT企业的管理者几乎成了公众人物,甚至他们的隐私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些人物频频出现在各种报纸、媒体和网页上,也以“嘉宾”的身份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探讨各种各样的话题。  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还不仅体现在媒体上,更多的是经济实力——IT产业的增长速度每年高出GDP三倍以上,IT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IT产业至少给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份额中很明显有一块就来自IT产业,以至在每年的人大会议上,一些来自IT产业的人大代表特别风光,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不仅如此,由于IT的疯狂发展使不少相关产业也受惠多多,最为明显的是依赖IT的广告、公关和会展业。如果没有IT,它们将会如何?真的很难想象。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中关村,北京的房价肯定要比现在低很多。  主流的另一个反映是词汇的变化。近年来的新词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IT产业。IT这个词就是典型例子,试想在五年前,有几个人听说过IT,又有几个人在说IT呢?可现在,又有几个人不在说IT呢?HTML、光纤、3G、IP、蓝牙等非常专业技术词语频频出现在大众报纸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B2B、B2C、CRM、ERP等非常专业的企业管理和经济术语也频频冲击人们的视野。  从专家走向平民  从专家走向平民是IT成长和转换的一个特征。由于IT高度的技术化,在科技比较落后的国度,它一直给大众是高科技形象,因此从事研究和使用该产品的人员都被赋予专家色彩。十多年前,计算机是不能轻易触摸的。而如今,平民化打破了IT的高科技形象,促进了IT产业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开花、结果和生根。  IT的平民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使用者平民化;二是参与者平民化。现在为止,诸多市民都与IT打过交道,从身边的电脑、手机和家庭的宽带网,乃至到银行的存款和炒股票的工具,都是与IT息息相关。IT越来越像工业革命初期的电一样,构成我们人类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参与者平民化,这是IT的平民化一个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在中关村流传一个笑话,随便抓一个人问,他可能都与IT相关,不管他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学经济的可能在运作企业,学技术的可能在开发产品,刚毕业的中专生可能在站柜台卖IT产品,甚至连外来的低文化农民也在卖盗版光盘。  从进口走向出口  从进口走向出口是IT产业势力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初期的几乎完全的依赖国外产品,经过不断模仿开发和生产,与外国企业争夺国内市场,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出口IT产品了。特别是一些计算机配件,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相当高的市场份额,芯片和微电子等尖端领域,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自主开发和批量生产。  从进口到出口,这个变化说明了我国IT产业正在参与全球IT产业的循环,也说明了我国在IT产业发展中迅速引进技术、研究技术,已形成初步的自主式开发生产,同时,我国IT产业在国际布局中的崛起。  但是,我们在出口的同时,还在不断进口IT产品,一些顶级技术、更高价值的尖端性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从进口到出口,从模仿到自主开发,这个漫长的道路上,我们还在长征中。  从狂热走向理性  构架于IT技术上的网络经济在20世纪最后两年出现了过度繁荣,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的狂热。狂热主要表现在网络领域,由于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在网络上的持续疯狂,网络股在资本市场上的突出表现,使全球的IT产业受到深刻影响,一时间风险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大量的网络企业风起云涌,IT需求得到空前扩大,大量宣传和炒作此起彼伏。  但是由于缺乏企业利润作支撑,过度繁荣的网络经济必定不能得到长久支持,结果出现了急剧下滑,造成了不少网站经营困难,甚至萎缩和倒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狂热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损害还不深,而且IT企业正在走向理性,明白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利润,理性要基于对发展的清醒判断,也要基于自身实力。  从模仿走向竞争  中国的IT产业发展,必须以世界为坐标,以未来为方向。在这一方面,不论是过去的模仿和学习,还是今日与IT巨头的竞争都是必要的。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IT业巨头身上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是国外计算机一统天下,最多也是我国IT企业进行组装,到后来,一些企业模仿生产,与国外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到现在已经是国内计算机产品为主了。联想的机器不仅在国内市场占取很大份额,而且也开始了大批量出口国外。我国的IT产业在模仿中成长,在竞争中长大。  IT的未来会怎样  从IT的一路高歌行进的历史进程中,从不断演进和变换的人和事中,IT行业有哪些规律或轨迹可以探寻呢?  一、IT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激情创业、理性发展是IT企业的共有规则。二、IT是无情的。企业淘汰、产品淘汰和人物淘汰都是十分正常的,在这个大舞台,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情节,但IT不死,还在发展。三、IT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扶持。政府对本国的幼稚产业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特别对一个战略性产业来说,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影响。四、IT产业从萌芽到成长,乃至成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界和资本界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五、IT产业形态随时在变化,企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应该看到,产生在IT基础上的网络经济本身就在急剧地改变这个产业的特征。六、IT产业具有天然国际化特征,而且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十分注意国际上相关变化,为中国的IT的发展提供资本环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