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桂林历史文化论文3000字数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03 20:36:03

桂林历史文化论文3000字数多少

桂林历史文化大事庞勋桂林起义 【庞勋桂林起义】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设立书院【设立书院】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马?抗元斗争【马?抗元斗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就藩桂林】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早年为明朝总兵毛文龙部校,后官至登州参将,不久叛明附清,自称都元帅。崇祯九年(1636)封恭顺王,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率兵自湖南攻入桂林。在桂林,杀害留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于叠彩山,还斩明王侯官属400余人,并于顺治八年(1651)在叠彩山下建定粤寺。顺治九年(1652),乘势挥兵西进,致使农民领袖李定国间道攻占了桂林。孔有德麾下将领李养性、孙龙、程希孔均战死,孔有德自知罪大恶极,令其妻妾举火焚室,自缢身亡,靖江王府亦化为灰烬。�太平军围攻桂林【太平军围攻桂林】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开馆讲学,提倡新学而招致毁谤,难以为继,恰逢桂林人龙泽厚由四川回桂,路过广州,因钦佩康的学问,力邀康到桂林讲学,以延揽维新人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康在龙泽厚的陪同下由梧州乘船到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宿、讲学,共40天。当时拜康门受业的,有王浚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瀚等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了《桂学答问》,主张孟、荀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著名的有在龙隐岩刊刻的《观元�党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刻的"康岩"、"素洞"等石刻,及《重居风洞》等诗12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康再次到桂林,仍在叠彩山景风阁居住、讲学达半年之久。此时康因在京"公车上书"提倡新学而名声大噪,地方绅士周璜、唐景崧、岑春煊均与他有来往,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创办《南风报》【创办《南风报》】1911年2月13日,《南风报》创刊。这是同盟会广西支部继《南报》后的又一份机关报。报社设在桂林福棠街2号,总主笔为赵正平,经理为梁史,雷沛鸿为撰述。该报每期发行2000余份,共出38期。第一期的封面为墨竹雄鸡,竹叶内隐藏有"民族主义"4字,并题有"雄鸡一声天下白"7字。《南风报》的内容有社论、纪事、译述、文艺、传记等。其宗旨为:宣传反清反帝,鼓吹革命;灌输世界知识,发扬军国精神。该报强调"民风"和革命舆论的重要性;有军事刊物的一些特点,如主张"军事救国"、"全国皆兵";每期均刊有"外患之部",揭露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蚕食。广西独立后停刊。�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为消除北伐后患,调动广东、云南、贵州、江西各省军队进入广西。1921年10月以临时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身份从广州乘坐军舰启程来桂,准备督师北伐。12月4日,抵达桂林,驻节靖江王府内,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亦设于此。孙中山除了主持北伐军事、整编军队外,还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行了会晤,增强了"以俄为师"的信心;着手货币改革,主张发行新货币;建议开采大圩附近的铁矿;修筑由桂林到全州的公路,并亲临主持破土典礼;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对驻军发表了"军人精神教育"的演讲。1922年2月3日,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发北伐总动员令。2月27日,在桂林大本营举行誓师典礼,准备大举入湘,进攻武汉。但由于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和陈炯明叛变,4月8日,孙中山被迫回师广东,北伐军大本营由桂林迁往广东韶关。�陆沈桂林之战【陆沈桂林之战】陆荣廷于1922年就任广西边防督办,1923年就任督理广西军务,拥兵3万,占据南宁和桂西南一带。1924年春,陆以"出巡"为名,带兵到桂林,秘密接受吴佩孚给的军械,企图重占全广西。沈鸿英曾作为陆的主要部将,在陆反攻粤军失败时逼陆下野,拥兵自重,占据柳州、平乐、八步一带,兵力2万左右。当陆率部出巡桂林时,沈表面上服从,将驻桂林的部队撤往平乐,但陆部刚进驻桂林,沈部就突然把桂林包围起来,将陆围困于城内,双方大动干戈,长达3个月之久。广西讨贼军总指挥李宗仁和定桂军总指挥黄绍?趁机攻占了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一带,加之赵恒惕陈兵黄沙河,威胁着双方,促使陆沈在谈判桌上互作让步:陆同意退出桂林,沈同意撤除桂林之围。陆退出桂林后,见大势已去,逃离广西。�西南剧展【西南剧展】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戏剧活动,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大会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新中国剧社具体筹备,欧阳予倩任筹委会主任,筹备委员有田汉、张家瑶、熊佛西、瞿白音、李文钊等35人,会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并邀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为大会名誉会长。参加剧展的团队来自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5省区共33个单位,其中话剧团队20个,平剧团队5个、桂剧团队3个,人数共895人,加上大会工作人员,与会者1000人以上。这次剧展共举办了三大中心活动:1�戏剧演出展览,主要有话剧、平剧、湘剧、楚剧、傀儡剧、徭人歌舞、皮影子戏、马戏等;2�戏剧工作者大会,内容有各团队工作报告、作品宣读、专家演讲、讨论提案等;3�戏剧资料展览,包括各团队的工作文献、创作经验、心得和著作,主要以文字、图片、模型等展出。最后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国旗献金大游行【国旗献金大游行】为支援、鼓舞在衡阳抗日作战的士兵,安定桂林的民心,保卫大西南,在桂林参加西南剧展尚未离桂的代表和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于1945年6月18日发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国旗献金大游行"。李济深亲自主持了游行。初阳画院的画家们高举着"保卫大西南"的标语和大幅漫画,为队伍开路,紧接着便是由李济深、龙积之、李任仁、柳亚子等人组成的乘坐宣传车的长老团,再接着是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和桂林培仁小学的几十名代表牵执着的一面大国旗,最后是留桂的戏剧工作者。游行队伍由艺术馆出发,途经桂西路、中南路、桂南路,再折回南环、东环、桂东路转中山北路、桂北路,又回到艺术馆。一路上,长老团不辞劳苦,向市民作宣传,文化人高呼口号,齐唱抗战歌曲,"一百万不多,一块钱不少"的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为配合这次游行活动,桂林各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社论和报道,各主要街头还设立了献金点。献金活动持续3天。结束后,成立了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工作队,由田汉、陈残云带队奔赴兴安、全州前线,继续开展"国旗献金大游行"。共募捐400万元,一部分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转给八路军、新四军,另一部分送湘桂前线慰劳军队。

7000左右,不希望是随便复制的话。给50分太少了。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可以帮助你,注,本人不是卖论文的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的桂林郡,秦始皇开凿灵渠之后,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三国时,吴在此设置始安郡。史书云:"自孙吴以后,湖、广之间,事变或生,未有不争始安者。"桂林也就由一个小城镇成为一个区域的行政中心及"用兵遣将之枢机"。到了唐代,桂林已成为"增崇气色,殿若长城"的雄伟城市。宋时,广南西路辖今之广西外还包括海南岛,其治所就设在桂林,可以想象桂林的特殊重要地位。明代,桂林是清江王府、广西三司和桂林府治所在地,永历皇帝两次驻跸桂林。至近代,孙中山曾驻节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1940年元月设桂林市,当时是广西省府所在地。桂林历来是桂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

桂林概述  桂林不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闻遐迩,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万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当步入文明社会后,秦始皇以一道灵渠把五岭化为坦途,中原文明沿漓江而下,与当地质朴的百越文化相融汇,创造了两千年与山水辉映的桂林历史文化。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建出桂林独特的文化旅游。  建议参考:-12-02/shtml  地理与历史  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09°45'-104°40',北纬24  °18'-25°41'。  2、行政区划: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城市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历史文化论文3000字数

桂林历史--遗 址发布:桂林台联国际旅行社 点击数:236 录入: admin ----------------------------------------------------------------------- 府学文庙遗址 位于市区解放西路桂林中学校园内。宋至清代府学文庙场设于为此。原建筑已毁, 仅在大成殿遗址周围遗存元、明、各朝巨型碑刻13方。其中有元代《静江路修学造乐》、明代《桂林府儒学考祀先贤记》、清代《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记》、《御制平定准葛尔告成太学碑文》等,是研究地方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珍贵资料。 白崇禧旧居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区榕湖饭店内。原名“桂庐”, 是一幢具有中西合壁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总面积872平方米。一层有房七间, 二层八间。旧居紧傍榕湖, 环境优美, 风光如画。门前一株古树, 是学府遗物。 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1891--1969)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风云人物。李宗仁故居坐落在古老而灵秀的临桂两江镇浪头村的天马山脚下,是二十年代随李宗仁由排长升为司令扩建而成,布局独特,构思巧妙,气势雄伟,既具雄踞一方的庄园气派,又富有桂北民居的建筑特色。 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风景秀丽地杉湖河畔,是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副总统之际建成,占地4321平方米,分布有主楼、副官楼、警卫室、附楼、花园等,是中西结合别墅式建筑。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期间曾在此多次召集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居正、阎锡山、李文范、陈济棠、朱家骅、白崇禧、黄旭初、程思远等举行重要会议。1966年3月16日,海外归来的李宗仁故地重游。 桂山书院遗址 桂山书院遗址 在市区叠彩山院于桂山(叠彩山)麓、定粤寺东。书院有头门、二门。有讲堂五间,圣人堂五间,东西学舍各十余间。学舍处还设有厢房,为孝廉院长和经古院长住所。 逍遥楼遗址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相传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因置于东城楼,故此楼称“逍遥楼”。宋崇宁元年(1102)。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对楼宇重加修建,并改名“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和更名缘由。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丹桂岩洞穴遗址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口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尻, 当中曾崐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 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开元寺遗址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 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 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 远在唐代, 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 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 唐天宝七年(748), 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 曾与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数十人, 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 寺已荒废成“停柩庄舍”了。今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毁或已改建作为他用。 将军桥遗址 位于市区南溪山公园内, 原名安溪桥, 架设于南溪河上。五代时楚王派指挥使秦彦晕镇守桂林, 屯兵于南溪山下白龙洞, 在安溪桥附近打败了南汉兵的进攻, 自此后, 更名为将军桥。这一带曾是后来太平军大败清军的战场, 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右膝中炮, 由于“伤势入骨, 热毒内逼”, 二十天后死在阳朔; 负隅顽抗的清军千总李朝登, 亦被击毙。桂林民间至今还广为流传太平军当年在将军桥一带英勇作战重创清军的传奇故事。原桥已不存在, 今在原址附近建有钢筋水泥桥。 甑皮岩洞穴遗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南郊独山西南麓, 距市中心约9公里。洞口向西南, 分主洞、矮洞和水洞, 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73年发掘后测定, 属新石器时代时期遗址, 距今7500至9000年之间。先是人类住穴, 后为葬穴。出土人类骨骼30余具, 较完整的14具, 多为罕见的曲肢蹲葬和二次葬, 死亡年龄一般40~50岁, 个别超过60岁。还发现有归婴合葬。出土陆栖动物和水生动物骨骼40余种, 被命名为“甑皮岩遗址动物群”, 其中脊椎动物5目12科25种, 有偶蹄目、食肉目、啮齿目、长鼻目、灵长目? 如水牛、猕猴、苏门羚等都属喜暖动物。 轿子岩洞穴遗址 位于桂林西郊甲山乡唐家村附近轿子山东南麓。洞朝东南,分主洞和支洞。因洞口伫一清代石桥,故名。1980年进行试掘,在厚约1米的褐灰色堆积中,发现螺蚌胶结土层,中有大量灰烬、砾石石器半成品、双孔蚌刀、骨锥和一具屈肢蹲葬人的骨骼。还发现大量动物如猪、鹿、牛、猕猴、竹鼠、豪猪以及水生动物龟、鱼等的牙齿或骨骼。是一处内涵比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栖霞寺遗址 位于市区七星公园内七星岩下。寺建于唐代。元至正十七年(1357)道士唐大淳重修为“全真观”。明万历年间为寿佛庵。清顺治八年(1651), 僧浑融在寿佛庵旧址上再创栖霞寺。浑融, 俗姓张, 湖南沅州(今湖南沅陵)人, 善诗文, 喜交游, 曾没明军刘起蛟部, 参加抗清, 失败后再为僧。清顺治十年(1653)以“言行狂肆”徘名入狱。出狱后居栖霞寺50余年。原寺规模宏大, 殿宇幽深, 有大雄宝殿、韦驮殿、阿难殿、环碧堂、静慧堂、准提阁、回廊等。后因年久失修, 渐至颓败, 今仅残存原 建一座头门。

桂林历史文化大事庞勋桂林起义 【庞勋桂林起义】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设立书院【设立书院】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马?抗元斗争【马?抗元斗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就藩桂林】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早年为明朝总兵毛文龙部校,后官至登州参将,不久叛明附清,自称都元帅。崇祯九年(1636)封恭顺王,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率兵自湖南攻入桂林。在桂林,杀害留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于叠彩山,还斩明王侯官属400余人,并于顺治八年(1651)在叠彩山下建定粤寺。顺治九年(1652),乘势挥兵西进,致使农民领袖李定国间道攻占了桂林。孔有德麾下将领李养性、孙龙、程希孔均战死,孔有德自知罪大恶极,令其妻妾举火焚室,自缢身亡,靖江王府亦化为灰烬。�太平军围攻桂林【太平军围攻桂林】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开馆讲学,提倡新学而招致毁谤,难以为继,恰逢桂林人龙泽厚由四川回桂,路过广州,因钦佩康的学问,力邀康到桂林讲学,以延揽维新人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康在龙泽厚的陪同下由梧州乘船到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宿、讲学,共40天。当时拜康门受业的,有王浚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瀚等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了《桂学答问》,主张孟、荀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著名的有在龙隐岩刊刻的《观元�党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刻的"康岩"、"素洞"等石刻,及《重居风洞》等诗12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康再次到桂林,仍在叠彩山景风阁居住、讲学达半年之久。此时康因在京"公车上书"提倡新学而名声大噪,地方绅士周璜、唐景崧、岑春煊均与他有来往,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创办《南风报》【创办《南风报》】1911年2月13日,《南风报》创刊。这是同盟会广西支部继《南报》后的又一份机关报。报社设在桂林福棠街2号,总主笔为赵正平,经理为梁史,雷沛鸿为撰述。该报每期发行2000余份,共出38期。第一期的封面为墨竹雄鸡,竹叶内隐藏有"民族主义"4字,并题有"雄鸡一声天下白"7字。《南风报》的内容有社论、纪事、译述、文艺、传记等。其宗旨为:宣传反清反帝,鼓吹革命;灌输世界知识,发扬军国精神。该报强调"民风"和革命舆论的重要性;有军事刊物的一些特点,如主张"军事救国"、"全国皆兵";每期均刊有"外患之部",揭露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蚕食。广西独立后停刊。�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为消除北伐后患,调动广东、云南、贵州、江西各省军队进入广西。1921年10月以临时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身份从广州乘坐军舰启程来桂,准备督师北伐。12月4日,抵达桂林,驻节靖江王府内,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亦设于此。孙中山除了主持北伐军事、整编军队外,还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行了会晤,增强了"以俄为师"的信心;着手货币改革,主张发行新货币;建议开采大圩附近的铁矿;修筑由桂林到全州的公路,并亲临主持破土典礼;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对驻军发表了"军人精神教育"的演讲。1922年2月3日,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发北伐总动员令。2月27日,在桂林大本营举行誓师典礼,准备大举入湘,进攻武汉。但由于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和陈炯明叛变,4月8日,孙中山被迫回师广东,北伐军大本营由桂林迁往广东韶关。�陆沈桂林之战【陆沈桂林之战】陆荣廷于1922年就任广西边防督办,1923年就任督理广西军务,拥兵3万,占据南宁和桂西南一带。1924年春,陆以"出巡"为名,带兵到桂林,秘密接受吴佩孚给的军械,企图重占全广西。沈鸿英曾作为陆的主要部将,在陆反攻粤军失败时逼陆下野,拥兵自重,占据柳州、平乐、八步一带,兵力2万左右。当陆率部出巡桂林时,沈表面上服从,将驻桂林的部队撤往平乐,但陆部刚进驻桂林,沈部就突然把桂林包围起来,将陆围困于城内,双方大动干戈,长达3个月之久。广西讨贼军总指挥李宗仁和定桂军总指挥黄绍?趁机攻占了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一带,加之赵恒惕陈兵黄沙河,威胁着双方,促使陆沈在谈判桌上互作让步:陆同意退出桂林,沈同意撤除桂林之围。陆退出桂林后,见大势已去,逃离广西。�西南剧展【西南剧展】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戏剧活动,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大会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新中国剧社具体筹备,欧阳予倩任筹委会主任,筹备委员有田汉、张家瑶、熊佛西、瞿白音、李文钊等35人,会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并邀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为大会名誉会长。参加剧展的团队来自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5省区共33个单位,其中话剧团队20个,平剧团队5个、桂剧团队3个,人数共895人,加上大会工作人员,与会者1000人以上。这次剧展共举办了三大中心活动:1�戏剧演出展览,主要有话剧、平剧、湘剧、楚剧、傀儡剧、徭人歌舞、皮影子戏、马戏等;2�戏剧工作者大会,内容有各团队工作报告、作品宣读、专家演讲、讨论提案等;3�戏剧资料展览,包括各团队的工作文献、创作经验、心得和著作,主要以文字、图片、模型等展出。最后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国旗献金大游行【国旗献金大游行】为支援、鼓舞在衡阳抗日作战的士兵,安定桂林的民心,保卫大西南,在桂林参加西南剧展尚未离桂的代表和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于1945年6月18日发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国旗献金大游行"。李济深亲自主持了游行。初阳画院的画家们高举着"保卫大西南"的标语和大幅漫画,为队伍开路,紧接着便是由李济深、龙积之、李任仁、柳亚子等人组成的乘坐宣传车的长老团,再接着是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和桂林培仁小学的几十名代表牵执着的一面大国旗,最后是留桂的戏剧工作者。游行队伍由艺术馆出发,途经桂西路、中南路、桂南路,再折回南环、东环、桂东路转中山北路、桂北路,又回到艺术馆。一路上,长老团不辞劳苦,向市民作宣传,文化人高呼口号,齐唱抗战歌曲,"一百万不多,一块钱不少"的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为配合这次游行活动,桂林各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社论和报道,各主要街头还设立了献金点。献金活动持续3天。结束后,成立了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工作队,由田汉、陈残云带队奔赴兴安、全州前线,继续开展"国旗献金大游行"。共募捐400万元,一部分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转给八路军、新四军,另一部分送湘桂前线慰劳军队。

我认为,这种要自由发挥,我给你材料,自己选一个吧,希望能够帮助你桂林历史文化大事庞勋桂林起义 【庞勋桂林起义】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设立书院【设立书院】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马?抗元斗争【马?抗元斗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就藩桂林】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早年为明朝总兵毛文龙部校,后官至登州参将,不久叛明附清,自称都元帅。崇祯九年(1636)封恭顺王,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率兵自湖南攻入桂林。在桂林,杀害留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于叠彩山,还斩明王侯官属400余人,并于顺治八年(1651)在叠彩山下建定粤寺。顺治九年(1652),乘势挥兵西进,致使农民领袖李定国间道攻占了桂林。孔有德麾下将领李养性、孙龙、程希孔均战死,孔有德自知罪大恶极,令其妻妾举火焚室,自缢身亡,靖江王府亦化为灰烬。�太平军围攻桂林【太平军围攻桂林】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开馆讲学,提倡新学而招致毁谤,难以为继,恰逢桂林人龙泽厚由四川回桂,路过广州,因钦佩康的学问,力邀康到桂林讲学,以延揽维新人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康在龙泽厚的陪同下由梧州乘船到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宿、讲学,共40天。当时拜康门受业的,有王浚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瀚等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了《桂学答问》,主张孟、荀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著名的有在龙隐岩刊刻的《观元�党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刻的"康岩"、"素洞"等石刻,及《重居风洞》等诗12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康再次到桂林,仍在叠彩山景风阁居住、讲学达半年之久。此时康因在京"公车上书"提倡新学而名声大噪,地方绅士周璜、唐景崧、岑春煊均与他有来往,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

桂林概述  桂林不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闻遐迩,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万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当步入文明社会后,秦始皇以一道灵渠把五岭化为坦途,中原文明沿漓江而下,与当地质朴的百越文化相融汇,创造了两千年与山水辉映的桂林历史文化。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建出桂林独特的文化旅游。  建议参考:-12-02/shtml  地理与历史  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09°45'-104°40',北纬24  °18'-25°41'。  2、行政区划: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城市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历史文化论文3000字

7000左右,不希望是随便复制的话。给50分太少了。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可以帮助你,注,本人不是卖论文的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的桂林郡,秦始皇开凿灵渠之后,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三国时,吴在此设置始安郡。史书云:"自孙吴以后,湖、广之间,事变或生,未有不争始安者。"桂林也就由一个小城镇成为一个区域的行政中心及"用兵遣将之枢机"。到了唐代,桂林已成为"增崇气色,殿若长城"的雄伟城市。宋时,广南西路辖今之广西外还包括海南岛,其治所就设在桂林,可以想象桂林的特殊重要地位。明代,桂林是清江王府、广西三司和桂林府治所在地,永历皇帝两次驻跸桂林。至近代,孙中山曾驻节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1940年元月设桂林市,当时是广西省府所在地。桂林历来是桂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

桂林历史--遗 址发布:桂林台联国际旅行社 点击数:236 录入: admin ----------------------------------------------------------------------- 府学文庙遗址 位于市区解放西路桂林中学校园内。宋至清代府学文庙场设于为此。原建筑已毁, 仅在大成殿遗址周围遗存元、明、各朝巨型碑刻13方。其中有元代《静江路修学造乐》、明代《桂林府儒学考祀先贤记》、清代《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记》、《御制平定准葛尔告成太学碑文》等,是研究地方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珍贵资料。 白崇禧旧居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区榕湖饭店内。原名“桂庐”, 是一幢具有中西合壁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总面积872平方米。一层有房七间, 二层八间。旧居紧傍榕湖, 环境优美, 风光如画。门前一株古树, 是学府遗物。 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1891--1969)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风云人物。李宗仁故居坐落在古老而灵秀的临桂两江镇浪头村的天马山脚下,是二十年代随李宗仁由排长升为司令扩建而成,布局独特,构思巧妙,气势雄伟,既具雄踞一方的庄园气派,又富有桂北民居的建筑特色。 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风景秀丽地杉湖河畔,是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副总统之际建成,占地4321平方米,分布有主楼、副官楼、警卫室、附楼、花园等,是中西结合别墅式建筑。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期间曾在此多次召集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居正、阎锡山、李文范、陈济棠、朱家骅、白崇禧、黄旭初、程思远等举行重要会议。1966年3月16日,海外归来的李宗仁故地重游。 桂山书院遗址 桂山书院遗址 在市区叠彩山院于桂山(叠彩山)麓、定粤寺东。书院有头门、二门。有讲堂五间,圣人堂五间,东西学舍各十余间。学舍处还设有厢房,为孝廉院长和经古院长住所。 逍遥楼遗址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相传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因置于东城楼,故此楼称“逍遥楼”。宋崇宁元年(1102)。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对楼宇重加修建,并改名“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和更名缘由。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丹桂岩洞穴遗址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口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尻, 当中曾崐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 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开元寺遗址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 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 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 远在唐代, 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 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 唐天宝七年(748), 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 曾与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数十人, 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 寺已荒废成“停柩庄舍”了。今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毁或已改建作为他用。 将军桥遗址 位于市区南溪山公园内, 原名安溪桥, 架设于南溪河上。五代时楚王派指挥使秦彦晕镇守桂林, 屯兵于南溪山下白龙洞, 在安溪桥附近打败了南汉兵的进攻, 自此后, 更名为将军桥。这一带曾是后来太平军大败清军的战场, 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右膝中炮, 由于“伤势入骨, 热毒内逼”, 二十天后死在阳朔; 负隅顽抗的清军千总李朝登, 亦被击毙。桂林民间至今还广为流传太平军当年在将军桥一带英勇作战重创清军的传奇故事。原桥已不存在, 今在原址附近建有钢筋水泥桥。 甑皮岩洞穴遗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南郊独山西南麓, 距市中心约9公里。洞口向西南, 分主洞、矮洞和水洞, 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73年发掘后测定, 属新石器时代时期遗址, 距今7500至9000年之间。先是人类住穴, 后为葬穴。出土人类骨骼30余具, 较完整的14具, 多为罕见的曲肢蹲葬和二次葬, 死亡年龄一般40~50岁, 个别超过60岁。还发现有归婴合葬。出土陆栖动物和水生动物骨骼40余种, 被命名为“甑皮岩遗址动物群”, 其中脊椎动物5目12科25种, 有偶蹄目、食肉目、啮齿目、长鼻目、灵长目? 如水牛、猕猴、苏门羚等都属喜暖动物。 轿子岩洞穴遗址 位于桂林西郊甲山乡唐家村附近轿子山东南麓。洞朝东南,分主洞和支洞。因洞口伫一清代石桥,故名。1980年进行试掘,在厚约1米的褐灰色堆积中,发现螺蚌胶结土层,中有大量灰烬、砾石石器半成品、双孔蚌刀、骨锥和一具屈肢蹲葬人的骨骼。还发现大量动物如猪、鹿、牛、猕猴、竹鼠、豪猪以及水生动物龟、鱼等的牙齿或骨骼。是一处内涵比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栖霞寺遗址 位于市区七星公园内七星岩下。寺建于唐代。元至正十七年(1357)道士唐大淳重修为“全真观”。明万历年间为寿佛庵。清顺治八年(1651), 僧浑融在寿佛庵旧址上再创栖霞寺。浑融, 俗姓张, 湖南沅州(今湖南沅陵)人, 善诗文, 喜交游, 曾没明军刘起蛟部, 参加抗清, 失败后再为僧。清顺治十年(1653)以“言行狂肆”徘名入狱。出狱后居栖霞寺50余年。原寺规模宏大, 殿宇幽深, 有大雄宝殿、韦驮殿、阿难殿、环碧堂、静慧堂、准提阁、回廊等。后因年久失修, 渐至颓败, 今仅残存原 建一座头门。

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桂林美丽的山水,记录和凝结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桂林,始于秦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朝,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至今,桂林一直是我国南方和广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  桂林的历史文化画卷光辉灿烂: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历史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秦代水利工程,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词为代表的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影响深远的抗战文化等,无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如今,桂林市国家、自治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46处。  历史上文人墨客赞美桂林山水的诗赋和佛像遍布石壁岩洞,摩崖数量之巨在我国长江以南首屈一指,至今已达2000余件,成为全国六大石刻基地之一。其中“桂海碑林”、“西山摩崖石刻”等最为有名。  桂海碑林博物馆位于月牙山南麓,由龙隐洞和龙隐岩两处的220余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阁中数十件石刻组成,还收藏了市内外拓本上千件。这些石刻经由唐代直至清代,历时1000多年逐步形成。历史上在这里兴盛的旅游文化,积淀成龙隐洞和龙隐岩内外“摩崖殆遍”、“壁无完石”的碑林奇观,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文献。无怪乎南宋才子陈谠遍游桂林诸山后,面对琳琅满目的石刻发出了“周南太史书”的赞叹,将之与《诗经》、《史记》媲美。  与以庄严肃穆的庙堂文化为特色、以碑为主的西安碑林不同的是,桂林石刻是以灵活多样的社会文化为特色,以摩崖为主体。题刻内容从政治生活、军事征战到开渠筑城、宗教传说,一块块碑刻截取了各个时代的横断面,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如记录了北宋时期一次震惊朝野的党派斗争的《元党籍碑》、反映北宋末年正直官吏反腐倡廉呼声的《龙图梅公瘴说》等,不胜枚举。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游山如读史”。桂林的摩崖石刻正是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屹立在秀丽的桂林山水中,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桂林历史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

7000左右,不希望是随便复制的话。给50分太少了。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可以帮助你,注,本人不是卖论文的

桂林历史--遗 址发布:桂林台联国际旅行社 点击数:236 录入: admin ----------------------------------------------------------------------- 府学文庙遗址 位于市区解放西路桂林中学校园内。宋至清代府学文庙场设于为此。原建筑已毁, 仅在大成殿遗址周围遗存元、明、各朝巨型碑刻13方。其中有元代《静江路修学造乐》、明代《桂林府儒学考祀先贤记》、清代《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记》、《御制平定准葛尔告成太学碑文》等,是研究地方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珍贵资料。 白崇禧旧居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区榕湖饭店内。原名“桂庐”, 是一幢具有中西合壁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总面积872平方米。一层有房七间, 二层八间。旧居紧傍榕湖, 环境优美, 风光如画。门前一株古树, 是学府遗物。 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1891--1969)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风云人物。李宗仁故居坐落在古老而灵秀的临桂两江镇浪头村的天马山脚下,是二十年代随李宗仁由排长升为司令扩建而成,布局独特,构思巧妙,气势雄伟,既具雄踞一方的庄园气派,又富有桂北民居的建筑特色。 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风景秀丽地杉湖河畔,是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副总统之际建成,占地4321平方米,分布有主楼、副官楼、警卫室、附楼、花园等,是中西结合别墅式建筑。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期间曾在此多次召集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居正、阎锡山、李文范、陈济棠、朱家骅、白崇禧、黄旭初、程思远等举行重要会议。1966年3月16日,海外归来的李宗仁故地重游。 桂山书院遗址 桂山书院遗址 在市区叠彩山院于桂山(叠彩山)麓、定粤寺东。书院有头门、二门。有讲堂五间,圣人堂五间,东西学舍各十余间。学舍处还设有厢房,为孝廉院长和经古院长住所。 逍遥楼遗址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相传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因置于东城楼,故此楼称“逍遥楼”。宋崇宁元年(1102)。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对楼宇重加修建,并改名“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和更名缘由。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丹桂岩洞穴遗址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口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尻, 当中曾崐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 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开元寺遗址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 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 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 远在唐代, 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 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 唐天宝七年(748), 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 曾与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数十人, 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 寺已荒废成“停柩庄舍”了。今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毁或已改建作为他用。 将军桥遗址 位于市区南溪山公园内, 原名安溪桥, 架设于南溪河上。五代时楚王派指挥使秦彦晕镇守桂林, 屯兵于南溪山下白龙洞, 在安溪桥附近打败了南汉兵的进攻, 自此后, 更名为将军桥。这一带曾是后来太平军大败清军的战场, 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右膝中炮, 由于“伤势入骨, 热毒内逼”, 二十天后死在阳朔; 负隅顽抗的清军千总李朝登, 亦被击毙。桂林民间至今还广为流传太平军当年在将军桥一带英勇作战重创清军的传奇故事。原桥已不存在, 今在原址附近建有钢筋水泥桥。 甑皮岩洞穴遗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南郊独山西南麓, 距市中心约9公里。洞口向西南, 分主洞、矮洞和水洞, 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73年发掘后测定, 属新石器时代时期遗址, 距今7500至9000年之间。先是人类住穴, 后为葬穴。出土人类骨骼30余具, 较完整的14具, 多为罕见的曲肢蹲葬和二次葬, 死亡年龄一般40~50岁, 个别超过60岁。还发现有归婴合葬。出土陆栖动物和水生动物骨骼40余种, 被命名为“甑皮岩遗址动物群”, 其中脊椎动物5目12科25种, 有偶蹄目、食肉目、啮齿目、长鼻目、灵长目? 如水牛、猕猴、苏门羚等都属喜暖动物。 轿子岩洞穴遗址 位于桂林西郊甲山乡唐家村附近轿子山东南麓。洞朝东南,分主洞和支洞。因洞口伫一清代石桥,故名。1980年进行试掘,在厚约1米的褐灰色堆积中,发现螺蚌胶结土层,中有大量灰烬、砾石石器半成品、双孔蚌刀、骨锥和一具屈肢蹲葬人的骨骼。还发现大量动物如猪、鹿、牛、猕猴、竹鼠、豪猪以及水生动物龟、鱼等的牙齿或骨骼。是一处内涵比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栖霞寺遗址 位于市区七星公园内七星岩下。寺建于唐代。元至正十七年(1357)道士唐大淳重修为“全真观”。明万历年间为寿佛庵。清顺治八年(1651), 僧浑融在寿佛庵旧址上再创栖霞寺。浑融, 俗姓张, 湖南沅州(今湖南沅陵)人, 善诗文, 喜交游, 曾没明军刘起蛟部, 参加抗清, 失败后再为僧。清顺治十年(1653)以“言行狂肆”徘名入狱。出狱后居栖霞寺50余年。原寺规模宏大, 殿宇幽深, 有大雄宝殿、韦驮殿、阿难殿、环碧堂、静慧堂、准提阁、回廊等。后因年久失修, 渐至颓败, 今仅残存原 建一座头门。

我认为,这种要自由发挥,我给你材料,自己选一个吧,希望能够帮助你桂林历史文化大事庞勋桂林起义 【庞勋桂林起义】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设立书院【设立书院】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马?抗元斗争【马?抗元斗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就藩桂林】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早年为明朝总兵毛文龙部校,后官至登州参将,不久叛明附清,自称都元帅。崇祯九年(1636)封恭顺王,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率兵自湖南攻入桂林。在桂林,杀害留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于叠彩山,还斩明王侯官属400余人,并于顺治八年(1651)在叠彩山下建定粤寺。顺治九年(1652),乘势挥兵西进,致使农民领袖李定国间道攻占了桂林。孔有德麾下将领李养性、孙龙、程希孔均战死,孔有德自知罪大恶极,令其妻妾举火焚室,自缢身亡,靖江王府亦化为灰烬。�太平军围攻桂林【太平军围攻桂林】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开馆讲学,提倡新学而招致毁谤,难以为继,恰逢桂林人龙泽厚由四川回桂,路过广州,因钦佩康的学问,力邀康到桂林讲学,以延揽维新人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康在龙泽厚的陪同下由梧州乘船到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宿、讲学,共40天。当时拜康门受业的,有王浚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瀚等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了《桂学答问》,主张孟、荀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著名的有在龙隐岩刊刻的《观元�党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刻的"康岩"、"素洞"等石刻,及《重居风洞》等诗12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康再次到桂林,仍在叠彩山景风阁居住、讲学达半年之久。此时康因在京"公车上书"提倡新学而名声大噪,地方绅士周璜、唐景崧、岑春煊均与他有来往,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

桂林历史文化大事庞勋桂林起义 【庞勋桂林起义】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设立书院【设立书院】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马?抗元斗争【马?抗元斗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就藩桂林】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早年为明朝总兵毛文龙部校,后官至登州参将,不久叛明附清,自称都元帅。崇祯九年(1636)封恭顺王,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率兵自湖南攻入桂林。在桂林,杀害留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于叠彩山,还斩明王侯官属400余人,并于顺治八年(1651)在叠彩山下建定粤寺。顺治九年(1652),乘势挥兵西进,致使农民领袖李定国间道攻占了桂林。孔有德麾下将领李养性、孙龙、程希孔均战死,孔有德自知罪大恶极,令其妻妾举火焚室,自缢身亡,靖江王府亦化为灰烬。�太平军围攻桂林【太平军围攻桂林】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开馆讲学,提倡新学而招致毁谤,难以为继,恰逢桂林人龙泽厚由四川回桂,路过广州,因钦佩康的学问,力邀康到桂林讲学,以延揽维新人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康在龙泽厚的陪同下由梧州乘船到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宿、讲学,共40天。当时拜康门受业的,有王浚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瀚等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了《桂学答问》,主张孟、荀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著名的有在龙隐岩刊刻的《观元�党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刻的"康岩"、"素洞"等石刻,及《重居风洞》等诗12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康再次到桂林,仍在叠彩山景风阁居住、讲学达半年之久。此时康因在京"公车上书"提倡新学而名声大噪,地方绅士周璜、唐景崧、岑春煊均与他有来往,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创办《南风报》【创办《南风报》】1911年2月13日,《南风报》创刊。这是同盟会广西支部继《南报》后的又一份机关报。报社设在桂林福棠街2号,总主笔为赵正平,经理为梁史,雷沛鸿为撰述。该报每期发行2000余份,共出38期。第一期的封面为墨竹雄鸡,竹叶内隐藏有"民族主义"4字,并题有"雄鸡一声天下白"7字。《南风报》的内容有社论、纪事、译述、文艺、传记等。其宗旨为:宣传反清反帝,鼓吹革命;灌输世界知识,发扬军国精神。该报强调"民风"和革命舆论的重要性;有军事刊物的一些特点,如主张"军事救国"、"全国皆兵";每期均刊有"外患之部",揭露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蚕食。广西独立后停刊。�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为消除北伐后患,调动广东、云南、贵州、江西各省军队进入广西。1921年10月以临时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身份从广州乘坐军舰启程来桂,准备督师北伐。12月4日,抵达桂林,驻节靖江王府内,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亦设于此。孙中山除了主持北伐军事、整编军队外,还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行了会晤,增强了"以俄为师"的信心;着手货币改革,主张发行新货币;建议开采大圩附近的铁矿;修筑由桂林到全州的公路,并亲临主持破土典礼;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对驻军发表了"军人精神教育"的演讲。1922年2月3日,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发北伐总动员令。2月27日,在桂林大本营举行誓师典礼,准备大举入湘,进攻武汉。但由于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和陈炯明叛变,4月8日,孙中山被迫回师广东,北伐军大本营由桂林迁往广东韶关。�陆沈桂林之战【陆沈桂林之战】陆荣廷于1922年就任广西边防督办,1923年就任督理广西军务,拥兵3万,占据南宁和桂西南一带。1924年春,陆以"出巡"为名,带兵到桂林,秘密接受吴佩孚给的军械,企图重占全广西。沈鸿英曾作为陆的主要部将,在陆反攻粤军失败时逼陆下野,拥兵自重,占据柳州、平乐、八步一带,兵力2万左右。当陆率部出巡桂林时,沈表面上服从,将驻桂林的部队撤往平乐,但陆部刚进驻桂林,沈部就突然把桂林包围起来,将陆围困于城内,双方大动干戈,长达3个月之久。广西讨贼军总指挥李宗仁和定桂军总指挥黄绍?趁机攻占了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一带,加之赵恒惕陈兵黄沙河,威胁着双方,促使陆沈在谈判桌上互作让步:陆同意退出桂林,沈同意撤除桂林之围。陆退出桂林后,见大势已去,逃离广西。�西南剧展【西南剧展】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戏剧活动,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大会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新中国剧社具体筹备,欧阳予倩任筹委会主任,筹备委员有田汉、张家瑶、熊佛西、瞿白音、李文钊等35人,会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并邀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为大会名誉会长。参加剧展的团队来自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5省区共33个单位,其中话剧团队20个,平剧团队5个、桂剧团队3个,人数共895人,加上大会工作人员,与会者1000人以上。这次剧展共举办了三大中心活动:1�戏剧演出展览,主要有话剧、平剧、湘剧、楚剧、傀儡剧、徭人歌舞、皮影子戏、马戏等;2�戏剧工作者大会,内容有各团队工作报告、作品宣读、专家演讲、讨论提案等;3�戏剧资料展览,包括各团队的工作文献、创作经验、心得和著作,主要以文字、图片、模型等展出。最后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国旗献金大游行【国旗献金大游行】为支援、鼓舞在衡阳抗日作战的士兵,安定桂林的民心,保卫大西南,在桂林参加西南剧展尚未离桂的代表和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于1945年6月18日发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国旗献金大游行"。李济深亲自主持了游行。初阳画院的画家们高举着"保卫大西南"的标语和大幅漫画,为队伍开路,紧接着便是由李济深、龙积之、李任仁、柳亚子等人组成的乘坐宣传车的长老团,再接着是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和桂林培仁小学的几十名代表牵执着的一面大国旗,最后是留桂的戏剧工作者。游行队伍由艺术馆出发,途经桂西路、中南路、桂南路,再折回南环、东环、桂东路转中山北路、桂北路,又回到艺术馆。一路上,长老团不辞劳苦,向市民作宣传,文化人高呼口号,齐唱抗战歌曲,"一百万不多,一块钱不少"的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为配合这次游行活动,桂林各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社论和报道,各主要街头还设立了献金点。献金活动持续3天。结束后,成立了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工作队,由田汉、陈残云带队奔赴兴安、全州前线,继续开展"国旗献金大游行"。共募捐400万元,一部分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转给八路军、新四军,另一部分送湘桂前线慰劳军队。

桂林历史文化论文题目

又不知道你的重点想写什么,还有就是你的资料和重点研究的问题有定下来吗?单给这样一句话没办法给你详细的提纲的。给你一个类似的把。你看看结合自己的论题方向自己写一下吧。目录1研究背景 1国外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2国内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3桂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2桂林概况 1桂林地理位置 2气候条件 3民族和人口 4历史沿革 3基本概念辨析 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2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 3文化旅游资源 4经济、文化、旅游三者的关系 桂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5桂林文化旅游的特色 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2民族风俗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3名人文化源远流长 4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5凝重渊博的宗教文化 6绚丽多彩的民居文化 6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文化旅游景点、景观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2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少,档次低 3城市文化活动少,缺乏文化气息 4民俗文化旅游有待深层开发 5民俗旅游产品存在“三乱”现象 6讲解员或导游员忽视对景点(区)文化内涵的介绍 7快乐的彩调有点涩8文化旅游资源缺乏保护 7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1对桂林进行形象设计,提高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 2以文化导向为开发原则,着重开发特色突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3立足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组织各种节日庆典,努力创造城市文化大氛围4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5充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发挥景点名人效应 6以山水为依托,开发地方曲艺活动 7加强宗教产品的开发,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 8注重导游文化建设,为品牌锦上添花 9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8结论 参 考 文 献 致 谢这个是论桂林旅游开发现状的,其实根本点是与你的论文一致的。都是讨论文化研究的给我分哈@@@ 有的,cnki 就行还有维普。你在百度直接搜索就会找到这两个网站的。你搜文化特色作为关键字有很多相关论文的。前十五篇下载时免费的,所以你看好再下载。

“让步政策”是人口下降引起地价降低的结果;当人口饱和遭遇天灾时,发生马尔萨斯抑制,此时人口降幅大大超过粮食减幅;农民起义的根源在于人口饱和;农民起义的结果往往是王朝更替。帝王和王朝为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因而在百姓中享有威望;农民起义既未促进、也未阻碍生产力发展,它只是历史得以延续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土地价格 人口饱和 王朝威望 联系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论断为农民起义研究定下了基调。 为了解释农民起义如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曾经有人提出一种“让步政策论”。他们认为,在王朝后期,剥削率高,农民负担达到“见什税五”的程度,沉重的剥削使农民根本无力扩大再生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新王朝的统治者被迫采取“让步政策”,农民负担降到“三十税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用统治者的“让步政策”来解释农民起义后农民负担减轻、生产力恢复和发展的事实,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它无法解释,既然统治者已经把农民起义镇压了下去,胜利者还有什么必要再对失败者让步呢? 这一致命的缺陷被“让步政策论”的反对者抓住不放。他们指出,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政治危机,在农民起义之前,有可能对农民阶级采取一些“让步”措施。但在镇压农民起义之后,地主阶级就不可能……

孔 子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坎坷的政治生涯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 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 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 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 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 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 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 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 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 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 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 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 (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 二、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5cm,右2cm。 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 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 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 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 8、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1 1 1 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 12、附录。 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 (三)封底。 附: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1、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3、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4、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5、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6、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7、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8、其他要求 (1)文字 论文中汉字应采用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2)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3)插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4)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或逐章编序,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5)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6)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特殊情况可在答辩时展示,不附在论文内。 (7)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8)艺术设计作品 无法用纸质文档保存的艺术设计作品应用光盘或照片保存。 (9)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以上是我的毕业论文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其实都是一样的 回答完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