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紫杉醇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8:58:28

紫杉醇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临床研究:卵巢癌一线资料:两项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了顺铂化疗后和未经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泰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发起的国际协作组研究,包括了斯堪的纳维亚协作组NOCOVA、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苏格兰协作组在内的680名II B-C、III或IV期患者(经理想的或非理想的肿瘤减量切除术后(debutked)),接受75mg/ ㎡的顺铂联合175mg/ ㎡的泰素持续超过3小时输注,或者接受75mg/ ㎡的顺铂联合750mg/ ㎡的环磷酰胺治疗,中位疗程为六个周期。尽管有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但是只有15%的患者接受了九个或者更多周期的联合药物治疗。在一项由妇科肿瘤组(GOG)发起的研究中,410名III或IV期患者(分期手术后残留灶大于1cm或者有远处转移),接受了75mg/ ㎡的顺铂联合135mg/ ㎡的泰素超过24小时的输注,或者接受75mg/ ㎡的顺铂联合750mg/ ㎡的环磷酰胺治疗,均为六个周期。在这两项研究中,与标准治疗相比,接受泰素(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高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延长、生存期延长。尽管没有进行有力的分层分析,但是显著性差别同样出现于协作组研究中归为非理想的肿瘤减量切除术后(debutked)的亚组患者。图1和图2显示了每项研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在这些研究中,接受泰素和顺铂联合治疗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在本质上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812名患者中分析得到的资料一致。这些不良事件以及源自III期临床研究的一线卵巢癌治疗的不良事件在不良事件章节中以表格(表9和表10)和叙述形式描述。二线资料:资料来自五个I期和II期临床研究(189名患者)、一个多中心随机性III期临床研究(407名患者),以及来自于参加一项治疗推荐中心计划的300余名患者的中期分析资料,该计划针对初始或后继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使用泰素。两项II期临床研究(92名患者)采用的初始剂量为135-170mg/㎡,大部分患者(>90%)为超过24小时的持续输入。在这两项研究中的缓解率分别为22%(95%的可信区间为11-37%)和30%(95%的可信区间为18-46%),92名患者中总共有6人完全缓解、18人部分缓解。这两项研究中,从治疗第一天计算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月(从到个月)和个月(从到个月)。中位生存期为个月(从到个月)和个月(从到个月)。III期临床研究制定了一个双因素设计,比较了两个不同剂量(135或175mg/㎡)和不同给药方案(3或24小时输注)的泰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07名患者总缓解率为(95%的可信区间为),其中6人完全缓解,60人部分缓解。从治疗第一天算起的缓解期为个月(从到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个月(从到个月)。中位生存期为个月(从到个月)。本项研究的4组方案缓解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在下表中列出。 采用计划中设计的双因素研究进行分析,在不考虑给药方案(3或24小时输注)时比较两个不同剂量(135或175mg/㎡),以及不考虑剂量时比较两种给药方案。接受175mg/㎡剂量的患者缓解率类似于接受135mg/㎡剂量的患者:18%和14%(P=)。在3小时和24小时输注比较时,患者的缓解率没有差别:15%和17%(P=)。接受175mg/㎡剂量泰素治疗的患者,与接受135mg/㎡剂量的患者比较,前者疾病进展时间比较长:中位值为月和月(P=)。3小时和24小时输注时,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月和月。接受175mg/㎡剂量泰素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月,而接受135mg/㎡剂量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月(P=)。接受泰素3小时输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月,而接受24小时输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月(P=)。由于是多重比较模式,这些统计分析结果必须谨慎对待。对于对含铂类治疗耐药(定义为在使用含铂类治疗中肿瘤进展或治疗后6个月内肿瘤复发)的患者,泰素依然有效,III期研究中缓解率为14%,I期和II期临床研究中缓解率为31%。在这个III期研究中发生的副作用,在本质上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812名患者中分析得到的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以及源自二线卵巢癌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的副作用在副作用章节中以表格(表2和表4)和叙述形式描述。这项随机研究的结果确认泰素的使用剂量为135-175mg/㎡,给药方式为3小时静脉输注。同样剂量的24小时输注毒性更大。然而本研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哪一个剂量和给药方案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乳腺癌辅助治疗一项III期协作组研究(肿瘤与白血病研究组B[CALGB]、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北部中心肿瘤治疗组[NCCTG]、西南肿瘤组[SWOG])随机入组了3170名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四个疗程的阿霉素和环磷酰胺(AC方案)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或者用泰素辅助治疗组。这一多中心研究入选的女性患者,为乳房切除术后或者乳房局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设计了3X2卡方分析来评价不同阿霉素剂量水平的疗效与安全性及评价AC方案治疗完成后增添泰素使用的效果。按阳性淋巴结数目(1-3,4-9,10+)分层后,患者随机接受600mg/㎡的环磷酰胺联合阿霉素治疗,阿霉素使用方案为60mg/㎡(第1天)、75mg/㎡(第1、2天分两次给),或者90mg/㎡(第1、2天分两次给,预先用环丙沙星和G-CSF支持治疗),每三周重复一次,共4个疗程;另外,患者还分别接受或不接受每三周一次的泰素175mg/㎡持续3小时输注的四个附加疗程。受体阳性的患者此后还接受他西莫芬治疗(每天20mg,共5年);研究前接受乳房局部切除的患者在治疗相关毒性反应恢复后要接受放疗。到目前分析时,中位随访期为月。2066名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93%接受他希莫芬治疗。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主要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它包括了泰素治疗、阿霉素剂量、阳性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绝经状况、雌激素受体状况等因素。基于无病生存的模式,接受AC方案联合泰素治疗的患者,比单独接受AC方案化疗的随机组患者,复发危险要降低22%(危险度[HR]=,95%可信区间,P=)。死亡危险降低26%(危险度[HR]=,95%可信区间,P=)。对于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分析的P值没有调整。图3及图4显示了Kaplan-Meier生存曲线。增加阿霉素剂量超过60mg/㎡后,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无影响。 分层分析按乳腺癌已知的重要预后因素进行分层研究,包括阳性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况、绝经状况。这种分析需要仔细阐明,因为整个研究的结果就是最肯定的结果。通常,在所有的只除外一项的大的分层中,泰素(紫杉醇)使用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危险度降低类似于总体研究中的降低;与其它组相比,受体阳性的患者使用泰素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危险度降低(HR=)比较小。表4显示了分层分析的结果。 这些回顾性亚组分析提示泰素的优势明显显示于受体阴性的亚组,而在受体阳性的患者获益还不明确。而对于绝经状况的不同,使用泰素的获益一致(见表13和图5-8)。 AC方案后接受泰素治疗的患者,在总体副作用方面,与运用泰素单药治疗的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812名患者(表9)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在副作用这一章节以图表(表2和5)和叙述的方式阐明。初始化疗失败后来自于三个II期开放性临床研究的83名患者和一个III期随机性临床研究的471名患者的资料,支持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泰素。II期开放性临床研究:两项研究的53名患者先前接受了最多一次的化疗方案。在这两项研究中泰素给入的初始剂量为250mg/㎡(G-CSF支持)或者200mg/㎡,为24小时持续输注。缓解率分别为57%(95%可信区间:37-75%)和52%(95%可信区间:32-72%)。第三个II期临床研究均为多次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失败后的患者,且最少接受了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泰素的剂量为200mg/㎡ 24小时持续输注,并且用G-CSF支持治疗。30名患者中9名获得部分缓解,缓解率为30%(95%可信区间:15-50%)。III期随机性临床研究:这个多中心的研究入选的患者均预先接受过一次或两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泰素(紫杉醇)3小时的持续输注,剂量分别为175mg/㎡和135mg/㎡。入选的417名患者中,60%在入选时即有影响体力评分的症状,73%存在内脏转移。这些患者均有化疗失败史,其中包括辅助性治疗(30%)和对转移的治疗(39%),或者两者均有(31%)。67%的患者有蒽环类药物使用史,23%的患者被认为对该类药耐药。可评价的454名患者的总缓解率为26%(95%可信区间:22-30%),其中17人完全缓解、99人部分缓解。从治疗第一天计算的中位缓解期为个月(从个月)。471名患者总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个月(从个月),中位生存期为个月(从个月)。下表给出了两组的缓解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在III期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患者发生的总体不良事件,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治疗的812名患者中获得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不良事件以及源自III期乳腺癌临床研究的不良事件在不良事件章节中以表格(表2和表6)和叙述形式阐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ECOG进行的一项III期开放性随机研究中,599名患者被随机分为泰素135mg/㎡ 24小时持续输注联合顺铂75mg/㎡,泰素250mg/㎡ 24小时持续输注联合顺铂75mg/㎡以及G-CSF支持治疗,或者第一天顺铂75mg/㎡联合第一、二、三天足叶乙甙(VP)100mg/㎡(对照组)。下表给出了缓解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报道的P值没有进行多重参照的调整,泰素联合顺铂组在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泰素联合顺铂方案组与顺铂联合足叶乙甙方案组在生存期上没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别。 在ECOG研究中,肿瘤治疗的功能评价-肺部(FACT-L)生活质量问卷分有七个亚类来衡量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七项之一的肺癌特殊症状亚类中,泰素135mg/㎡/24小时联合顺铂方案优于顺铂/足叶乙甙方案。而其他的亚类中,治疗组间无差别。本研究中接受泰素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发生的总体副作用,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812名患者中获得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以及源自III期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副作用在副作用章节中以表格(表9和表14)和叙述形式阐明。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来自于两项II期开放性研究的资料,支持泰素作为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的二线治疗。参与这些研究的85名患者中的59名先前接受过系统治疗,包括α干扰素(32%)、Daunoxome (31%)、酯质体阿霉素 (2%)、以及包含阿霉素的化疗 (42%),64%先前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已经治疗过的患者中,85%疾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先前的系统治疗。在CA139-174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三周一次的泰素135mg/㎡ 3小时持续输注(实际剂量强度为45mg/㎡/周)。如果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患者的后继治疗将接受泰素155mg/㎡和175mg/㎡的剂量。治疗初期并没有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在CA139-281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两周一次的泰素100mg/㎡ 3小时持续输注(实际剂量强度为50mg/㎡/周)。在此项研究中,患者可以在泰素治疗前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或者在需要时就开始使用此种支持治疗,然而泰素的使用剂量不增加。在这一患者人群中泰素使用的剂量强度要低于在实体瘤中推荐的剂量强度。所有患者处于疾病广泛期并且预后差。对预先系统治疗过的患者采用ACTG分期标准分类,93%的患者病变程度已属高危状态(T1),88%的患者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mm3(L1),97%的患者由于存在全身性疾病而处于高危状态(S1)。在CA139-174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基线时的卡氏功能评分为80或90;在CA139-281研究中26名患者(46%),在基线时卡氏功能评分为70或更差。 尽管两项研究计划的剂量强度有轻微差别(CA139-174 研究中45mg/㎡/周, CA139-281研究中50mg/㎡/周),然而在两项研究中实际采用的剂量强度为38-39mg/㎡/周,范围相近(20-24至51-61)。疗效:根据修正的ACTG标准评价的肿瘤缓解情况,以及根据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常见的相关的六项症状和/或状态,获得患者获益的证据,来评价泰素的疗效。皮肤型肿瘤的缓解(修正的ACTG标准):对于预先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患者,客观的缓解率为59%(95%可信区间为46%-72%)(59名患者中的35人)。皮肤缓解的定义为超过50%的先前皮肤隆起病灶变平。 先前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患者,其中位缓解时间为周,从治疗第一天算起的中位缓解期为个月(95%可信区间: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个月(95%可信区间:个月)。额外的临床获益:大部分有关患者获益的资料来自于回顾性分析(这类分析的方案并不包含于研究方案中)。然而临床描述和照片显示出,在部分患者中可以明确获益,其中包括肺受累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行动改善、溃疡消退、足部卡氏肉瘤患者止痛药需求的降低、面部损伤的改善以及四肢和外生殖器浮肿的改善。安全性:进展期HIV和预后差的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患者中接受泰素治疗发生的副作用,总的来讲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的812名实体瘤患者中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以及源自II期二线卡氏肉瘤研究的副作用在副作用章节中以表格(表9和表15)和叙述形式描述。然而在这一免疫抑制性患者人群中,推荐使用低剂量强度的泰素,并且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使用包括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的支持治疗。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患者与实体瘤患者相比,血液系统毒性可能更严重。

紫杉醇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对生长旺盛的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它是没有选择性的,也不能保证对所有肿瘤细胞100%杀死。

紫杉醇最早是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为20世纪末开发的新型抗癌药物,是人类临床上治疗乳腺肿瘤的特效化疗药,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都有很突出的疗效[7]。目前,犬猫乳腺肿瘤治疗的最好选择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当乳腺肿瘤体积过大而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者已经发生肺部转移时,我们可以选择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目前为止兽医临床还没有专门针对乳腺肿瘤的化疗药,而紫杉醇在兽医的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很多研究还只是局限在实验室的细胞生物学实验[4],实体实验几乎没有。因此为了使兽医临床对乳腺肿瘤的化疗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紫杉醇应用到兽医临床上。通过参考国外文献以及进行实体试验,我们简单总结出紫杉醇在兽医临床上的一些使用方法、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注意事项。1、紫杉醇的简介紫杉醇是二萜类化合物,脂溶性高,水溶性差,因此要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与无水乙醇1:1的混合溶媒作为溶剂[8],将其配成紫杉醇注射液(大部分临床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的浓度规格为6 mg/ml)。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独特,其作用靶点是构成细胞骨架的微管,与常用的其他纺锤体毒物如阻止微管聚集的长春花碱、长春花新碱等作用相反,紫杉醇在低浓度下就能催化微管蛋白迅速合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起稳定和防止微管解聚的作用,使肿瘤细胞停留在G2期和M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同时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紫杉醇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肾脏清除率为5% ~ 7%[9]。2、使用方法由于此药易导致过敏反应,在化疗前30分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苯海拉明(4 ㎎/㎏)、西咪替丁(4 ㎎/㎏)。紫杉醇的使用剂量是:犬132 ㎎/㎡[1],猫80 ㎎/㎡,每3周化疗一次,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将紫杉醇注射液稀释到1 ㎎/ml,稀释药物时需使用玻璃器皿(玻璃注射器和玻璃瓶),使用特制胶管及 μm的微孔膜滤过后静脉滴注[3],,输液速度的上限为3 ㎎/㎏/h;在输液过程要加强护理,经常测量动物的呼吸次数及心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并调慢输液速度,防止出现过敏性休克。3、不良反应不少实验室的离体细胞实验已经证明紫杉醇对于犬猫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4]。在关注紫杉醇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紫杉醇对犬猫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通过实体试验和临床病例分析总结了紫杉醇对犬猫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在我们设计的实体实验中,所有实验犬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过敏反应基本都是发生在开始输紫杉醇后45 ~ 60 分钟左右,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等,此时不必停药,将输液速度调慢,并注射低剂量地塞米松即可缓解症状。临床病例显示,患犬基本都会出现过敏反应,而猫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有明显的过敏反应,只有一只接受化疗的患猫出现了流涎现象。 胃肠道反应紫杉醇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拉稀。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胃肠道反应的严重程度表现不一。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犬出现了拉血现象,但基本在化疗后三天能自行恢复。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受紫杉醇剂量限制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为轻度贫血、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其他不良反应紫杉醇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肝功能异常、掉毛、口腔溃疡等。其中肝功能异常主要是由于紫杉醇大部分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因此要定时做肝功能检查,及时进行保肝治疗。掉毛和口腔溃疡则是比较少见的,但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还是有实验犬出现了这两种不良反应。严重掉毛的实验犬没有做任何处理,在停止化疗三个月后就自行恢复。而口腔溃疡的实验犬只是简单冲洗清理几天后也能恢复。4、讨论乳腺肿瘤是母犬母猫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犬乳腺肿瘤是仅次于皮肤肿瘤的最常见肿瘤,大约50%的犬乳腺肿瘤是恶性的,而猫可高达80% ~ 90%,未绝育的犬猫发生乳腺肿瘤的几率是绝育犬猫的7倍。紫杉醇在抗肿瘤药物中是一种作用机制非常独特的药物,其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聚氯乙烯(PVC)输液器中所含有的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EHP),实验研究表明,DEHP具有广泛的不良反应,明显表现为肝毒性[6],因此,为了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抽取紫杉醇时建议使用玻璃注射器,稀释时使用玻璃瓶,输液使用专门的紫杉醇输液器。另外,专门的紫杉醇输液器带有过滤器,需要过滤后再静脉滴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紫杉醇注射液中不含有抗菌剂。紫杉醇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因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释放组胺,导致过敏反应。化疗前使用抗组胺药物和激素以及减缓输液速度可使过敏反应降至最低程度,但并不能完全杜绝[3]。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为食欲不振、呕吐、拉稀,主要机制是化疗药引起肠壁和呕吐中枢的化学受体触发区(CT2)内的嗜铬细胞的5-羟色胺(5-HT3)水平明显升高,经传入纤维作用于呕吐中枢,进而引起恶心、呕吐。同时,化疗药会对肠道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从而会引起拉稀现象。针对胃肠道反应可以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以及胃复安等作为预防治疗。明显的骨髓抑制的发生几率并不是很高,但个别患犬对紫杉醇比较敏感,在第一次化疗后就会出现骨髓抑制,因此,在每次化疗前都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化疗前采取针对性预处理,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有效减轻这一毒性反应,在保证犬猫安全的同时,也使其耐受性得到提高。用药前后进行肝功能监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保肝治疗。化疗过程要针对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治疗方法,以免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使患病动物的治疗受到干扰或者停止。参考文献[1] . Poirier, . Hershey, . Burgess, et al.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Paclitaxel (Taxol)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ine Malignant Tumors[J]. J Vet Intern Med, 2004, (18): 219-222[2] 刘洁,刘悦. 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J]. 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7): 633-634[3] 赵俊生. 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6): 558-559[4] 张荣蓉,任晓丽,向毅,等. 紫杉醇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 中国兽医杂志, 2009, 45(10): 27-28[5] 李华涛,张蓉蓉,任晓丽,等. 不同浓度紫杉醇诱导犬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J]. 中国兽医科学, 2011, 41(4): 413-417[6] 张恩娟、陈琳、曹健. 紫杉醇注射液配套输液器中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的溶出性考察[J]. 中国药房, 2008, 19(9): 698-700[7] 敬承衡, 张素清. 紫杉醇(Taxol)研究的进展[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4(2): 49-51[8] 唐富山, 焦海胜, 原凌燕, 等. 紫杉醇制剂研究进展[J]. 兰州大学学报, 2005, 31(2): 97-99[9] 吴海萍.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 海峡药学, 2009, 21(6): 234-236[10] 高锦明, 傅建熙, 张鞍灵. 抗癌新药紫杉醇的构效关系[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5(5): 96-98

100%是不可能的 癌症一旦后期了什么药都不好使下面是一些介绍 希望对您有帮助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树皮中提取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它是一种新型的微管稳定剂,具有独特抗癌活性,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认为是近15~20年来肿瘤化疗的最重要的进展。作为晚期卵巢癌的二线治疗药,至今已在40多个国家获准上市,并在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胃肠道癌及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等治疗上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紫杉醇由于资源匮乏和水溶性低的问题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1、多西紫杉醇结构多西紫杉醇是在C4和C5位置上含有一个带有氧四环的紫杉烷环结构,并在 C13位置上含有一个庞大的酯侧链。在其体外活性结构关系中显示C13酯侧链的特性和构型对于多西紫杉醇体外抗微管蛋白活性是置关重要的。2、作用机制多西紫杉醇的作用机制主要在微管。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聚合而成。微管蛋白则是α由和β两个多肽亚单位所组成的分子量为 10万 kDa的蛋白质。在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和微管的解聚作用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多西紫杉醇能加快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速度并延缓微管的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的微管束,从而破坏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2、多西紫杉醇的药代动力学的药代动力学体外实验证实,多西紫杉醇对多种小鼠及人的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是紫杉醇的-12 倍。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的细胞内药代动力学比较显示出,(1)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是紫杉醇的3倍;(2)细胞内贮留时间是紫杉醇的3倍;(3)药物表现为作用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研究表明泰索帝对5-Fu、DDP、VCR或VP16产生获得性耐药的多种细胞株无耐药性。此外,尽管已有报道多药耐药细胞株会导致对紫杉醇获得性耐药,但研究显示,对紫杉醇的耐药细胞株仍对多西紫杉醇敏感。对于药代动力学来讲,多西紫杉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所给多西紫杉醇剂量成正比,与多西紫杉醇清除无关,这符合线形药代动力学。多西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中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形成4种主要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过胆道系统从粪便中排泄,经尿排除较少(仅占 5%-7%)。多西紫杉醇的代谢不受病人的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在轻度或中度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多西紫杉醇的清除率将平均下降27%。3 多西紫杉醇与细胞凋亡诱导调亡可能是化疗药引起细胞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Bc1-2蛋白是一种凋亡抑制剂,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滤泡型淋巴瘤等多种实体瘤中都有过度表达。Bc1-2的磷酸化导致其抗凋亡特性的消失。实验资料显示,多西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Bc1-2磷酸化诱导剂,这种作用可见于浓度为10-9,而其它微管结合药物(如紫杉醇)则须在浓度为10-6 才能诱导Bc1-2的磷酸化。即多西紫杉醇只需在紫杉醇千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诱导 Bc1-2的磷酸化。在诱导乳腺癌细胞系的调亡过程中,多西紫杉醇还显示出与三苯氧胺的协同作用。最新研究提示,多西紫杉醇可能对于治疗多药耐药蛋白(MRP)过度表达的人类异体移植肿瘤也有疗效。多西紫杉醇对于表达MRP的人类肿瘤具有抗癌活性,提示它与紫杉醇不同,可能不易被MRP转运。临床中发现多西紫杉醇对于耐蒽环类或耐蒽醌类的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这一点与临床资料相吻合。4、多西紫杉醇的给药方案 及其合理性多西紫杉醇的用药方案:以往为一周期,每日一次连用5天;或单药1小时、6小时、24小时连续静滴。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白细胞减少,一般于第5-12天出现, 1-2周内恢复,不影响多西紫杉醇21天一周期的化疗计划。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不严重。最新报道为每周给药,多西紫杉醇连续静滴1小时,第1,8天各一次,每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每周输注的合理性在于:(1)肿瘤细胞与多西紫杉醇的接触增加;(2)多西紫杉醇快速且不断进入肿瘤细胞;(3)其对生长动力学不同的多种靶细胞有效;(4)每3周给药的方案中骨髓抑制明显,而每周给药则有可能降低骨髓抑制的程度;(5)每周给药的方法可使多西紫杉醇与那些每周用药效果最佳的其他药物合用。5、多西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多西紫杉醇对于多种肿瘤都具有抗癌活性,其中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前列腺癌、食管癌以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多西紫杉醇很可能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最有效的单药之一。尤其显著的是,多西紫杉醇可能是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最具活性的药物,是目前治疗晚期乳腺癌最有效的单剂化疗药,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且是唯一显示出疗效优于蒽环类的化疗药。在转移性乳癌的治疗中,阿霉素曾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单药。大规模随机的临床试验显示出,经烷化剂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泰索帝单药(100 mg/m2,1小时静滴)的疗效明显高于阿霉素(75 mg/m2, 5-20分钟静滴)。多西紫杉醇组与阿霉素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明显延长,至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延长。在Ⅱ期临床研究中,对于转移后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其中包括蒽环类原发耐药者),多西紫杉醇单药化疗(通常100mg/m2,静滴,每 3周一次)的总缓解率为47%。几组研究报告有效率为32%-58%,其中一组报告CR为4%。在一项研究中显示,对于可评价病例,多西紫杉醇治疗148 人,完全缓解为7%,总缓解率为52%;阿霉素治疗147人,完全缓解为5%,总缓解率为37%。当然,多西紫杉醇与其他药物联合化疗的研究结果也令人振奋。国外的很多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多西紫杉醇与阿霉素、环磷酰胺(TAC方案),多西紫杉醇与表阿霉素(ET方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TP方案),多西紫杉醇与阿霉素(TA方案)等联合用药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而化疗副作用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国外学者进行Ⅲ期临床的一项研究旨在比较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方案 TAC(75/50/500 mg/m2)和 FAC(500/50/ 500 mg/m2),它们均为3周1个疗程,每个疗程第1天给药,最多治疗8个疗程。484例病人参与本试验。中位疗程数:TAC组与FAC组均为6,中位相对剂量强度:TAC组96%,FAC组为95%。导致中断治疗的毒性反应:TAC组为 15%,FAC组为7%。优势率TAC/FAC 为 (95%可信区间: -)。因此,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以多西紫杉醇和蒽环类抗生素为基础的方案比包含蒽环类抗生素的综合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方面更有优势。多西紫杉醇与表阿霉素联合化疗还可以使原发可行手术的乳腺癌瘤块体积缩小。 等对18例原发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瘤块直径最少 cm。采用ET方案治疗4个疗程,具体方案为泰索帝(75 mg/m2和表阿霉素(75 mg/m2),最初的瘤块直径为 cm (范围:-17cm)。原发肿瘤完全缓解(CR)占 %(3例),部分缓解(PR)为 (10例),不明确(NP)。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3例进行了保留乳腺的手术。 15例(83%)进行了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阳性淋巴结平均数为3个(范围0-14)。由此认为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抗生素可以明显缩小原发性可行手术的乳腺癌的瘤块体积,同时是患者可以很好耐受的化疗方案。等对预后不好的晚期乳腺癌应用多西紫杉醇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一般认为,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较高(45%-60%)。 等选择Ⅱ A和ⅢB的乳腺癌患者 36例进行 2疗程化疗:多西紫杉醇 36 mg/m2,共 6周。患者中位瘤块直径 cm,ER+54%,PR+ 42%, HER-2++17%, HER-2+++21%。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反应、脱发、胃肠道反应,但均可耐受化疗,无中途退出者。其中26例在给药1个周期后进行评价,临床客观有效率为54%,其中 1 例完全缓解, 3例病情进展(12%)。对于预后较差的病人,该研究提示了可喜的实验结果。总之,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在国外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Ⅱ 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与其它单药相比,多西紫杉醇的优势在于其更高的缓解率,更长的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更长的至治疗失败时间,以及更益于处理的安全特性。多西紫杉醇的出现,为我们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提供了更为有力和有效的武器。此外,一些研究显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初治者,还是经过顺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进展者,多西紫杉醇同样显示出独特的抗癌活性。而对于诸如宫颈癌、卵巢癌、皮肤鳞癌、腹膜肿瘤及原发灶不明确的肿瘤,有初步的研究证实,多西紫杉醇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可见,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中,泰索帝有着广泛的前景。 }参考资料:

中医治疗肺癌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肺癌晚期患者大多出现脏器转移,这个时期治疗注重患者全身调理,中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肺癌晚期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稳定病情、提高带瘤生存率为主,中医中药治疗能够做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缩小瘤体的同时控制扩散转移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肺癌晚期治疗中药以软坚散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一方面可有效杀伤、抑制癌细胞,缓解病情;另一方面还可对患者进行全身调理、辨证施治,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整体疗效,如沙参麦门冬汤。尤其是对肺癌晚期患者在数个疗程的放化疗后身体变得极其衰弱,加之疾病的折磨,出现功能衰退,无法耐受放化疗的患者,中药治疗可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肺癌的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的为基础,对于原发癌肿和转移病灶能够同步治疗,综合全面的杀灭癌细胞,抑制肿瘤进一步发展。

肺癌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位居上焦,“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时,首先要进行辩证论治,根据证型的不同选择用药,重视轻清宣肺药物的应用,忌用大寒大热之品。另外肺为“贮痰之器”,应重视化痰或祛痰药物的应用,“肺主宣发肃降”,故应重视气机的调理,较为常见的证型和方药有:1.气血瘀滞证:可见咳嗽、咯血、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舌质暗或有瘀斑、口唇紫暗、脉弦细或细涩等症状,治当行气活血、理肺止咳,多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浙贝母、等药物。2.痰湿蕴肺证:可见咳嗽、咯痰、痰稠、痰白或黄白相兼、气憋、胸闷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苔白腻或黄厚腻、脉弦滑等症状,治当行气祛痰、健脾燥湿,多选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合六君子汤加减,主要包括栝蒌、薤白、法半夏、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3.痰热蕴肺证:可见咳嗽、咯痰、质粘、痰黄或者黄白相兼、气憋、胸闷痛、苔黄厚腻、脉滑数等症状,治当清热化痰,多选清金化痰汤加减,主要包括栝蒌、薤白、法半夏、桑白皮、贝母、炙甘草、生姜、黄芩、黄连、橘红等药物。4.阴虚毒热证:可见咳嗽无痰或少痰、痰中带血、咯血、胸痛、潮热盗汗、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或数大等症状,治当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多选用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主要包括沙参、玉竹、麦冬、桑叶、天花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生扁豆、甘草等药物。5.气阴两虚证:可见咳嗽痰少、气短喘促、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等症状,治当益气养阴,多选用滋阴益气汤加减,主要包括党参、黄芪、麦冬、生地、五味子、柴胡、山药、陈皮、生甘草等药物。 此外,中晚期肺癌患者还可根据医生指导辨证选用清肺散结丸、金复康口服液、参蟾消解胶囊、复方万年青胶囊、鹤蟾片等中成药。

您好!肺尖癌是指位于肺尖的恶性肿瘤,治疗和其他部位的肿瘤的治疗一样。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如果是早期,肿块比较小首选手术治疗,然后根据术后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放化疗。并且中医介入治疗,缓解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缓解患者的痛苦。

提供本人写的一篇科普文章供您参考。具体治疗请就近找正规医院中医肿瘤专科大夫求治。切勿轻信各种广告及传言。 谈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为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8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故其治疗效果较差,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在治疗肺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兹作一简要介绍: 一、 中医对肺癌发病机理的基本认识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肺部肿瘤只是全身性疾病中的一个局部表现。盖因摄生失宜,正气亏虚,邪毒乘虚袭肺,致肺气贲郁,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肺络阻塞,津液不布,聚津为痰,痰、瘀、毒相互胶结,日久而凝成积块。此为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根。 二、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方法和疗效特点 中医治疗肺癌以扶正祛邪为核心治则,坚持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的思路。临床上常分为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等证型,予以滋阴生津(北沙参、麦门冬、玉竹等)、健脾益气(人参、党参、白术等)、温肾填精(仙灵脾、补骨脂、何首乌等)类中药扶正,伍以软坚化痰、清热解毒(夏枯草、瓜蒌皮、胆南星、八角金莲等)类中药祛邪治疗。 此外,尚可选用抗癌中药针剂如:鸦胆子油乳、康莱特等治疗。 中医中药能够“平衡阴阳”、恢复机体“内稳态”,在稳定和缩小病灶、减少浸润转移、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其疗效特点可概括为能够使患者“较长期的带瘤生存”。 三、 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及对肺癌并发症的治疗 中医药能够减轻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心、肝、肾等内脏功能损害,并具有一定的放化疗增敏作用。此外,中医药尚可用于对肺癌并发症的治疗,如:消退、控制癌性胸腔积液,控制颅内转移病灶、改善症状,减轻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四、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简介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得到初步阐明,研究表明:中药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直接的抑瘤及分化诱导作用;阻止癌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抗转移;汉防己、浙贝等中药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五、 中医药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中医药在肺癌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应正确应用并积极寻求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肺癌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我们认为:早中期肺癌经手术切除、一定疗程的放化疗后,中医药在防止减少复发、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晚期或晚期肺癌,放化疗适应范围相对较窄,疗程有限,通过长期服用中药可有效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主要手段之一。

国产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免疫学的发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的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免疫学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

摘要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是一门探索人类心身健康奥秘的新型边缘学科。它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将心理因素转换为可以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特别是脑和行为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又如何受到免疫系统的影响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是否真正存在联系一直有争论,我们实验室围绕高级神经活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开展了研究。工作包括: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增强、情绪应激与免疫、心理行为干预与癌症等。这些工作不仅证实了心理调控,比如信号刺激、情绪和意念想象等,确实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对有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神经免疫学,条件反射性免疫,情绪应激,心理行为干预。

分类号B845

有人统计,人类疾病有2/3与心理刺激、生活境遇有关,其中心身疾病占1/3。实际上,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生理因素的观点是各国文化群体都普遍认可的。也就是说,精神和躯体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然而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健康和疾病却一直是个谜。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门新兴交叉型边缘学科,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 immunology)诞生了。它融合了心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行为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将心理因素转换为可以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特别是脑和行为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又如何受到免疫系统的影响的。这些研究对认识精神活动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打开了科学之窗。人们看到了免疫系统,这一保护机体免受传染病和肿瘤侵袭的防御系统,是精神和躯体之间的桥梁[1,2]。但是,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可以影响免疫系统,依然有不少生理学家认为免疫系统是独立的自我调节系统。实际上这涉及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问题,即心身分离还是心身交互作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依据我们自己的工作,阐明心理行为因素在调节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机制。这些工作包括了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增强、情绪应激的免疫效应、心理行为干预与癌症等。

1心理神经免疫调节的研究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增强

条件反射性免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证据。自从Ader和Cohen在1975年第一次发表关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conditioned immunosuppression, CIS)的工作以来,这一实验范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种实验范式中,一种对于实验动物来说在味觉上新异的溶液,比如糖精水,被用作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等具胃肠道毒副效应的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二者配对呈现。随后再次给与条件刺激,则发现实验对象出现了条件性味觉厌恶的行为现象,而且免疫功能也受到了显著的抑制。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这是条件反射性的调节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免疫功能的重要证据之一。另一些则认为可能是应激的作用。动物对糖精水的厌恶行为也即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不能排除某种程度的应激的存在,而应激则会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升高,从而抑制免疫功能[3]。为弄清条件性免疫抑制的实质,我们分别采用一次性和两次性的CS-UCS结合训练方式,并在不同时程呈现条件刺激,观察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味觉厌恶性行为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关系,发现两者的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并不同步,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并非是厌恶行为反应或情绪应激的伴随产物 [3,4]。并进一步发现不具明显毒性作用的生物免疫抑制剂作为UCS时,也能建立条件性的免疫抑制效应[5]。条件刺激不仅可诱发动物的细胞免疫抑制反应而且可诱发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强化水平的增加,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效应增强[6]。这些实验证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是条件刺激的作用,而不是应激效应。对CIS的合理的解释是脑中CS―UCS的联想学习过程,中枢神经系统储存了对条件刺激(CS)的知觉信息,该条件刺激与UCS的免疫抑制反应相偶联,CS再次呈现时就产生一个直接信号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反应。

利用联想学习原理,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条件刺激可以产生免疫抑制效应,也就可以产生免疫增强效应。建立起条件反射性免疫增强(conditioned immuno-enhancement, CIE)的模式将更有利于证明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免疫系统的结果。而且由于CIE所用药物的免疫效应与CIS有所不同,CIE模式将为脑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为次,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尝试以卵清白蛋白(ovalbumin, OVA)抗原作为非条件刺激,糖精水作为条件刺激,经过一次配对,在初次抗体反应曲线的上升阶段再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时,诱导出条件反射性抗OVA抗体生成的增加[7]。虽然该条件性抗体增强的幅度较低,但从统计学上看,条件反射组和非条件反射组之间有了临界值差异。但该模式最初没有得到完全成功的验证[8]。为重复检验条件性抗体增强效应,再次分别用糖精水和电针作为条件刺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条件性抗体增强的动态反应,对条件反射性抗体增强的发生发展过程做一完整的描述。

在用糖精水作为条件刺激的重复实验中[9],不同于先前工作的是,再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的时间是放在初次抗体反应的下降段,而不是放在初次抗体反应曲线的上升段。这是考虑到在基础抗体值比较低时,条件反射本身的效应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统计学数据表明,抗体水平在条件反射组和其他控制组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p<甚至的水平。

我们还发现,条件刺激诱发的抗体生成曲线在动力学上与抗原再次进入体内引起的二次抗体反应曲线很相似。单独给予条件刺激后约15天左右出现明显的抗OVA抗体水平增高,20、25天左右达到峰值,以后明显下降并逐渐接近正常水平[10]。这一结果不仅仅证明了联想学习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而且发现了条件反射性免疫过程与抗原引发免疫应答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类似的。这些工作从免疫增强的方向论证了信号刺激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了稳定可靠的CIE模型。

从临床角度出发,条件反射性免疫增强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脑的调控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考虑到CIE模式在人类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寻找合适的条件刺激很重要。因为甜味饮料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从新异性的角度考虑,糖精水或甜味饮料都不太适用于人类。因此尝试将一种躯体感觉信号――外周电针刺激――作为条件刺激,考察它能否诱发特异性抗体增强反应。 电刺激信号是通过两支刺入肌肉5mm的细钢针发送的。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选择传统医学中的穴位足三里作为针刺的位置,因此这种条件刺激物也可以称为电针。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选择的电压强度分别为2伏特和4伏特[11]。

在本研究中,先是将电针刺激和腹腔注射OVA进行一次配对。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再次对动物实施电针。然后分别在第二次电针后的第10,17,24和31天经尾静脉取血,检测抗体值。结果发现,不管是2伏特还是4伏特的电针,均能显著提高抗体浓度,在第10和第17天时最为明显。研究还发现,甚至在麻醉状态下,电针和卵清白蛋白也可以实现配对,也就是说,在条件反射训练时麻醉的动物也出现了反射性抗体生成增加。没有发现电针本身对抗体生成有任何影响。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仅需经过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一次配对,再次呈现的条件刺激即可诱发出条件反射性免疫反应。验证了条件反射性抗体增强的客观存在性和普遍性。而且,电针被用作为一个有效的条件刺激物,将为把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的神经机制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效应和免疫增强效应都表明与免疫无关的信号刺激能转变为具有触发免疫反应的非条件刺激的性质,这种转换必然发生在脑内,因而可以说这是脑对免疫系统调控的直接证据,但脑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的相关神经回路和脑机制还远远没有弄清[2]。为了直接洞察脑的变化,探讨脑内中枢整合机理,找寻直接观察脑内活动的指标是必要的。

C-fos蛋白是神经元激活的一个标志物。它通常处于不活动或表达很低的状态,但在受刺激时能作出短暂而迅速的反应,可成为神经元兴奋水平的客观指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我们发现,再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可以导致包括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在内的区域大量c-fos蛋白的表达。其中有一些脑区尤为重要。不论是条件性抑制范式还是条件性增强范式,再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都可以引起岛叶皮质、杏仁中央核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大量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条件性免疫反应是和大脑的活动相关联的[10,12,13]。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和其他作者报道的关于脑机制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条件刺激物都是糖精水。我们的实验已经证实,以电针作为条件刺激也可以很好地诱发出条件性免疫改变,而电针和糖精水所激活的脑区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阐明以电针为条件刺激所激活的大脑区域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与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有关的共同脑机制,排除刺激引起的非特异性相关。

目前关于条件反射性免疫的神经化学机制研究也很缺乏。由于中枢胆碱能系统被认为与学习记忆有很密切的关系,该系统的这些功能主要是由毒蕈样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受体)介导的。为再次验证条件反射性免疫与学习过程有关,实验采用对M受体具有阻断作用的药物东莨菪碱作为工具药,考察整个M受体系统在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以电针为条件刺激的条件反射性抗体增强模式的学习阶段是中枢胆碱能M受体依赖的,但在条件反射的唤起阶段是非胆碱能受体依赖的。在条件反射训练前阻断M受体,条件反射性免疫不再发生。但在条件反射训练完成后再抑制乙酰胆碱的合成,则不会影响条件刺激诱发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中枢乙酰胆碱参与了学习阶段的记忆形成过程,但不影响已经形成的记忆的再提取。这从神经生化的角度论证了条件反射性抗体生成的增加与学习记忆有关[14]。

2情绪应激与免疫

除条件反射性免疫的研究外,应激与免疫的研究是进行精神行为因素对免疫功能作用研究的另一热点[2]。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应激可以导致免疫功能改变。但是,相关的动物研究大多采用电击或束缚的方式来引起应激效应。尽管这些模型也含有心理应激的成分,但其主要成分是生理性的。为了考察情绪应激对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采用两种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一种是传统的,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诱发曾有过电击经历大鼠的情绪应激。另一种是本实验室新建的,用空瓶刺激诱发定时喂水大鼠的情绪应激。这两种类型情绪应激源激活的脑区有许多共同点[15]。

在传统的电击信号刺激模式中[16],动物分成4组:电击组、情绪应激组、装置对照组A1和装置对照组A2。电击组动物用OVA免疫后2周内无规律给予10分钟/日,共6日的足电击,其余时间内无处置;情绪应激组动物除给予电击组动物电击的当天同样强度和频率的足电击外,在2周内的其余时间将其每天置于电击装置内10分钟而无电击(恐惧的情绪应激);对照组A1动物仅在给予电击组动物电击的当天被置于电击装置中10分钟而无电击;对照组A2的动物则每天被置于电击装置中10分钟而无电击。结果发现情绪应激组动物的呆滞行为和排泄行为显著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酮水平均显著提高。在抗OVA 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上, 情绪应激组动物较装置对照组A2动物显著降低,而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并发现脾脏指数分别与肾上腺素含量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在空瓶刺激诱发的情绪应激模式中[17],动物先进行一周2次/日的定时饮水训练,然后腹腔注射OVA抗原以激发特异性抗体反应。此后动物被分成3组:分别为情绪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和对照组。情绪应激组的动物每天只有一次饮水的机会,而另一次则给予一只空的饮水瓶,持续14天,以产生情绪应激。生理应激组的动物也是只有一次饮水的机会,但并不另外再给一次空瓶的刺激。这种设置的目的是控制缺水本身可能造成的生理应激的影响。对照组保持每天两次饮水不变。结果发现情绪应激产生了很显著的行为改变,即攻击行为和探究行为显著增加;血浆皮质酮、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显著提高;白细胞计数和抗OVA抗体浓度显著下降。抗体水平和脾脏的重量与儿茶酚胺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情绪应激的时间作用点和时程对应激的免疫效应有影响 。与此相对的是,缺水导致的生理应激只能诱发探究行为,升高皮质酮水平,降低白细胞计数。但它不诱发攻击行为,不影响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也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这些结果进行了反复的验证 [18~20]。

上述两种模式的研究结果都证明,情绪应激对免疫功能产生了抑制效应,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SNS)。由于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与儿茶酚胺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皮质酮水平无关,提示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可能及情绪应激对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中介机制。而皮质酮水平可能只是应激的一种反应。

为了进一步澄清HPA轴与SNS在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我们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合成抑制剂美替拉酮阻断HPA轴,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6-OHDA损毁SNS的活动。结果发现,对SNS的阻断能消除情绪应激对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而HPA轴的阻断没有这种作用。这些实验证明是交感神经系统介导了情绪应激所致的体液免疫抑制。进一步的证据是,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 β-ADR)拮抗剂心得安可以逆转情绪应激诱发的体液免疫抑制作用,表明SNS是通过b-ADR介导情绪应激导致的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参与的受体亚型是选择性的b2-ADR而非b1-ADR[21,22]。

尽管以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激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主要是因为应激可以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换句话说,免疫功能的抑制与应激激活的HPA轴有关。但采用我们的情绪应激模型,发现情绪应激引起的体液免疫功能抑制主要是由交感神经系统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这为阐明情绪应激的免疫抑制效应的机理提供了新资料。

3心理行为干预与癌症

正如上述研究发现的,心理因素比如情绪或者条件性学习可以引起动物的行为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我们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心理行为干预手段来影响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虽然有研究报道,癌症可以通过将心理、情绪等多种因素整合起来影响病人的整个机体,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23]。为此,我们打算通过两个研究来考察行为干预对于癌症病人的作用。纳入第一个研究的是40个正在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年龄、教育程度、癌症分期和接受治疗的状况,她们被随机而匹配地分成两个组:一组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另一组作为对照。首先指导干预组病人学会渐进性肌肉放松,然后对她们进行想象训练。想象自己漫步在海滩上,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海水轻柔地漫过脚面等等。然后想象免疫细胞如何杀死癌细胞,被杀死的癌细胞又是如何被海水冲刷掉。在干预的前后,分别采取病人的唾液和血液,测定NK细胞的活性。结果发现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而且需通过服药来克服放疗引起的白细胞计数降低的副作用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24]。该研究表明,心理行为干预对免疫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第二个研究纳入120名正在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同样的,依据匹配原则他们被分为一个干预组和一个控制组。除了干预的时间延长到3个月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与上述研究基本相同。所测定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结果发现,干预组在所有免疫功能参数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25],生活质量也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缓解。不论是乳腺癌还是肺癌患者,不论是放疗患者还是化疗患者,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上都显著高于控制组。同时干预组的症状评分,包括疲劳、呕吐、疼痛和食欲不振等都有显著下降[26~28]。而且,通过行为干预,患者学会运用更为积极的认知方式来应对癌症,摒弃原先的逃避心理,从而使得情绪状态、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都得到很好的改善[29,30]。成长策略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正性情感[31]。这些结果反复证明了,NK细胞的活性对认知行为干预的作用相当敏感,心理行为干预确实改善了癌症患者及其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提高, 特别是NK细胞活性的增强可能在心理行为干预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4结语

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证明某些心理过程,比如联想性学习、情绪、行为想象、和认知策略等确实可以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也即高级神经精神活动能调节免疫功能。但免疫系统的变化也能影响高级神经精神活动的功能。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导致疾病,也与衰老、性格和行为变化有关。如抑郁症或“病态行为”就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有关[32,33]。但这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入展开。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在人类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上将会有新的前景。

致谢:作者感谢曾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研究助手,他们是王建平、李杰、邵枫、黄景新、陈极寰、王玮雯、刘艳、郑丽、李波、吕倩、卫星、郭友军。

参考文献

[1] 林文娟. 精神与免疫.见: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课题组编.《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吉林出版社,1998. 693~701

[2] 林文娟.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及其思路问题. 心理学报,1997, 3: 301~305

[3] 林文娟,卫星, 郭友军,汤慈美,刘艳. 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研究. 心理学报,1998,30(4): 418~422

[4] 李杰, 林文娟,李波,卫星. 条件反射性细胞免疫抑制及其作用时程的实验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5): 481~483

[5] 林文娟, 陈极寰, Husband A J. 以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为非条件刺激的条件性免疫抑制. 心理学报, 2002, 34 (2): 259~300

[6] 郑丽,林文娟, 邵枫, 王玮雯. 对体液免疫反应的条件反射性调节. 心理科学, 2002, 25(1):27~30

[7] Lin Wenjuan, King M, Husband A. Conditioned behavioral learning activated antibody response to ovalbumin: New evidence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NS and immunity.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fro-Asian Psychological Congress, 1993, 788~793

[8] 李波, 林文娟,卫星,汤慈美,郭友军. 以抗原作为非条件刺激的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的研究. 心理学报,1997, 29(sup):34~38

[9] 陈极寰,林文娟, 王玮雯,杨杰,邵枫. 条件反射性抗体反应增强的动态分析――以OVA为非条件刺激物. 心理学报,2003, 35(2): 261~265

[10] Chen Jihuan, Lin Wenjuan, Wan Weiwen, Shao Feng, Yang Jie, Wang Bairen, Kuang Fang, Duan Xiaoli and Ju Gong. Enhancement of antibody prod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c-Fos in the insular cotex in response to a conditioned stimulus after a single-trial learning paradigm. 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 2004, 154 (2): 557~565.

[11] Huang Jingxin, Lin Wenjuan, Chen Jihuan. Antibody response can be conditioned using electroacupuncture as conditioned stimulus. Neuroreport, 2004, 15(9): 1475~1478

[12] Lin Wenjuan, Li Jie, Zheng Li, Wang Weiwen, Chen Jihuan. Expression of c-fos in amygdala and conditioned immunosuppression.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2004, 36(4): 500~505

[13] 李杰, 林文娟,郑丽,李波.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激活过程中下丘脑核团c-fos的表达. 心理学报, 2004, 36: 201~207

[14] 黄景新. 电针信号诱发的条件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3

[15] 邵枫,林文娟,王玮雯,陈极寰. 情绪应激对不同脑区c-Fos表达的影响. 心理学报,2003, 35(5): 685~689

[16] 邵枫,林文娟,王玮雯, 郑丽. 电击信号对大鼠体液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心理学报,2000, 32(4): 428~432

[17] 林文娟,王玮文,邵枫. 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的影响:一个新的情绪应激模型.科学通报,2003, 48(9): 926~929

[18] 邵枫, 林文娟, Washington Welton Craig, 王玮雯. 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相关性.心理学报, 2001, 33(1): 43~47

[19] 邵枫,林文娟. 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学报, 2001, 33(6): 543~547

[20] Shao Feng, Lin Wenjuan, Weiwen Wang, Washinton Jr WC and Zheng Li.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stress on the primary humoral immunity of rats.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2003, 17 ( 2 ) : 153~157

[21] 邵枫,林文娟. 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在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401~404

[22] 王玮雯.交感神经系统在情绪应激所致体液免疫功能改变中的作用.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3

[23] 刘艳,林文娟. 肿瘤与心理神经免疫. 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8, 2(1): 21~22

[24] 刘艳, 林文娟, 刘新帆, 张冀岗. 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1, 33: 437~441

[25] 王建平,林文娟, 梁耀坚, 秀云.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 2002, 29(12): 841~844

[26] 王建平, 林文娟, 崔俊南. 心理干预在放患者中的应用.应用心理学,2001, 7(3): 13~17

[27] 王建平, 林文娟, 陈仲庚. 心理干预在化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 2002, 25(5): 517~519

[28] 王建平, 林文娟, 孙宏伟. 中国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 2002, 29(3): 305~309

[29] 王建平, 林文娟, 孙宏伟. 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学报, 2002, 34(2): 200~204

[30] 王建平,林文娟, 梁耀坚, 秀云. 应对策略在癌症患者心理干预中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1): 1~4

[31] Lu Q, Lin W, Ziltzer L. Quality of life and coping resources among Chinese cancer survivors. Psycho- oncology, 2003, 12 (4): 197~197

[32] 杨宏宇, 林文娟. 白细胞介素-1在病态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2): 290~295

[33] 迟松,林文娟. 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研究进展及心理治疗的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1): 77~8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免疫学技术论文

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国内上市,中国患者有更多机会享受免疫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而且,我们也迎来了更多的免疫治疗成果;更多的免疫治疗适应症获批用于临床实践。 点击进入>>> 2018 肿瘤免疫治疗十大事件 北京时间10月1日消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所做出的贡献。 正如很多人所言,艾利森教授与本庶佑教授,以及其他科研人员在免疫疗法上的开拓性贡献,彻底改变了人类对抗癌症的格局。 点击进入>>> 免疫疗法为啥能获诺贝尔奖?这些知识点你要知道 免疫治疗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效应,尽管CTLA4和PD-L1/PD-1抗体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但仅有小部分患者表现持久性的临床应答,表明现阶段对于癌症免疫仍然需要更为广泛的认识。 点击进入>>> 细数免疫治疗的“直系及旁系亲属们” 随着纳武利尤单抗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功上市,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迎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是新兴治疗手段,临床药物可及后,医生们仍然受到很多问题困扰。比如,哪些NSCLC患者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纳武利尤单抗能不能在一线使用,治疗前到底要不要检测PD-L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医脉通特意邀请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崔久嵬教授为大家讲述肿瘤免疫治疗可及后的临床使用指导,以下是详细内容。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崔久嵬教授:肿瘤免疫治疗可及后的临床使用指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中国,大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免疫治疗,从而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目前唯一在中国市场上市的针对N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获批的 适应证 是:单药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 中国SDFA的批准适应症中,并没有规定要做任何的检测,比如PD-L1或TMB(肿瘤突变负荷)等。有医生问:“二线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是否需要进行PD-L1检测呢?” 首先,问题的起源在于:免疫治疗是否能够找到满意的预测标志物?在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者试图从多种标志物中探寻免疫治疗可能的获益人群。PD-L1作为一个潜在的预测标志物,但其表达的波动性较大,作为统一的预测标志物存在挑战。Blueprint研究告诉我们,不同平台间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一致性不佳,检测方法也尚存较大争议。 点击进入>>> 【悦然读IO】二线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是否需要进行PD-L1检测 6月15日,纳武利尤单抗-欧狄沃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终于迎来了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及后,临床医生和患者面临的将不再是“冷冷”的临床试验数据,更多的、更为迫切的是需要直面肿瘤免疫治疗NSCLC的真实世界大数据。 针对肿瘤免疫治疗真实世界与临床试验的差异情况以及对中国NSCLC人群真实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的期许,医脉通特意采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的杨衿记教授。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杨衿记教授:真实世界中的NSCLC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了不菲的疗效,为多类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可能。在关注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临床医生和患者也开始更加地关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所以irAE也与化疗、靶向治疗的毒性不同,再加之免疫治疗是一种新颖治疗手段,irAE管理可能更应该受到重视。所以,医脉通特意从irAE的管理关键、总体原则及大家最为关注的肺毒性的处理以及发生irAE后免疫治疗的再使用这几点出发,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希望大家进一步熟悉irAE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周承志教授: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基于铂类的化疗长期以来一直是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一线治疗方案,但效果有限。免疫治疗可以改善这一群体的生存结果并正在彻底改变治疗前景,将NSCLC的一线治疗重点转向免疫联合治疗。 点击进入>>> 单药还是联合?这是一个问题 肿瘤治疗领域自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以来,多瘤种全面开花,患者生存获益频频传来捷报。如今肿瘤治疗开始逐步迈入免疫治疗时代,在这个时期临床研究重点是明确最大获益人群,优化并选择优势患者。生物标志物则是指导免疫治疗临床决策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用于预测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标志物主要为PD-L1和TMB。它们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关系究竟如何?有哪些优缺点?是否还有其他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医脉通特意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撰稿,为大家详解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点击进入>>> 专家视角丨王洁教授: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20世纪70年代,靶向特异性靶标的单抗横空出世,自此而后陆续涌现一批用于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文主要盘点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各种肿瘤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上表达的抗原结合产生抗肿瘤作用,主要机制包括:a)通过诱导凋亡或下调细胞生存信号,直接产生细胞毒性,b)呈递细胞毒素和放疗剂,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d)靶向生长因子和脉管系统,从而预防肿瘤生成,e)靶向基质细胞或微环境的联结点。 PD-1是属于CD28/CTLA-4受体家族的免疫检查点,与两个已知配体结合,即PD-L1和PD-L2。PD-1一旦与PD-L1结合,即下调T细胞的功能。PD-1和PD-L1抑制剂可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点击进入>>> 一文读懂丨PD-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的应用 如今,免疫治疗可谓是肿瘤界的宠儿,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能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治疗。ICIs与化疗、靶向治疗作用于肿瘤细胞不同,它是直接作用于自身免疫系统,阻断免疫检查点(如PD-1)与其配体结合,恢复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治疗的作用机制也让免疫治疗产生了独有的特征。体现在疗效上有应答持久、长期生存;在应答模式上有非常规的延迟反应及假性进展;而又因为它非常规的应答模式,可能需要新的评估终点;最后在毒副作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 点击进入>>> 一文概览丨肿瘤免疫治疗的特征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肿瘤治疗的格局,部分患者经免疫治疗后获得了长期的生存,持久的应答;但免疫治疗在带来骄人疗效的同时,也会存在毒副反应。与传统治疗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副反应比较独特,称为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的增多,人们对irAE也更加关注。医脉通特别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主任就临床irAE常见10问作出解答。 点击进入>>> 专家访谈丨王燕教授:irAE 10问 中枢神经系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1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会出现;据文献统计,肺和支气管癌脑转移率在男性为28%,女性为2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的发生概率更高,约为44%(脑转移和脑膜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在不给予治疗的情况下,平均中位生存时间少于7周。小细胞肺癌(SCLC)虽然仅占肺癌的15%,但病理特征显示恶性度高,更易发生早期转移,约有80%的SCLC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经过治疗的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5个月。 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脑转移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放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手术、化疗及靶向治疗。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转移患者的OS不断延长,但患者的治疗需求仍未满足。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ICI )的发展,为肺癌,特别是NSCLC的治疗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 脑转移,可以看作是肺癌的后院深宫,面对重幔厚闱,我们来看看免疫治疗是如何拔簪挑灯,拈花祭雪,动心忍性,入主后宫的。 点击进入>>> V辣有货 | 肺癌脑转移的免疫治疗进展 和65岁以下的NSCLC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指数级增加。据统计,NSCLC中位发病和死亡年龄为70和72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变了NSCLC的治疗格局,老年患者是否同样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呢? 点击进入>>> 悦然读IO | 老年NSCLC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优还是劣? 目前NMPA批准的肺癌免疫治疗(此处特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为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欧狄沃?),适应症为:单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基于临床研究证据,3个大型三期研究(CheckMate 017/057/078)奠定了纳武利尤单抗的二线治疗新高度的地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有部分患者的二线方案并非是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如果对照方案选择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话,那么纳武利尤单抗 vs 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哪个更好呢?这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证据支持的话,还真的不能妄下结论呢!2018年6月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发表了一篇间接比对的meta分析,回答了这一问题。 点击进入>>> 悦然读IO | 晚期NSCLC二线治疗: 免疫单药 vs 化疗+抗血管生成,哪个更好?

中药治疗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来源:环球网当前,我国流感已经进入流行季,同时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蔓延,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11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流感的诊断和治疗,给出了权威建议。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再次被列入治疗流感的推荐用药,这是连花清瘟第25次列入国家诊疗方案。今年的流感季撞上新冠疫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为全面推进流感科普教育,增强公众的流感防控意识,由钟南山、王辰、高福、刘又宁、刘清泉五位著名呼吸病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发起的“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活动日前再度启动。在活动启动中,新冠肺炎全国防控专家组中医副组长刘清泉高度评价了连花清瘟等中药治疗流感的优势,“近期研究,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药物,它不仅对于抗病毒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病理环境上,对炎症等能有效改善。具有清热、解毒、化湿的药物,在应对突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上,具有很好的疗效去进行干预和治疗。”连花清瘟组方用药与流感证型相符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推荐连花清瘟用于治疗流感风热犯卫、表寒里热、热毒袭肺证型,连花清瘟的组方用药符合其发病特点和治疗规律,它汲取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明代吴又可《瘟疫论》善用大黄、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用药精华而成,是两千年来中医药防治流感的集萃。其中麻黄、薄荷可以发散风热外邪;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泄肺热,并让患者体内的热毒从大便排出。整个组方对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嗓子疼痛等典型的流感症状有很好的疗效。连花清瘟对流感病毒有广谱拮抗作用连花清瘟对流感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验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实验证实,连花清瘟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其作用的病毒类型符合今年流感诊疗方案中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类型。循证医学研究也证实连花清瘟抗甲流H1N1病毒的效果与奥司他韦无差异,且退热及缓解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时间优于奥司他韦。防治新冠肺炎,连花清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三药三方之一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治疗,先后被国家及20余个省市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成为被推荐频次最多的中成药。由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联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0余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提高临床症状消失率、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提高肺部影像学(CT)好转比例、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转重型比例。这说明连花清瘟能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后疫情时代,防治新冠疫情连花清瘟将继续发挥更多作用。

不能,但是能治霍乱疟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采用中药来进行治疗,无论是临床观察期还是疾病发作的初期、中期以及重症期和恢复期都是可以采用中药来进行治疗的,已经纳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当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比如在临床观察期的时候,如果表现出了乏力和体温的升高,可以采取连花清瘟胶囊或者金花清感颗粒来进行治疗;如果表现出了乏力和消化系统的症状可以采取藿香正气胶囊进行治疗。

近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论文

据统计,我国12亿人口有25%近视,青少年近视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近视应以预防为主,要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引起近视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又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关于中小学生近视成因的论文 内容摘要:据新华网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0%,其中: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0%,并呈继续上升之势。中山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由于学习文化知识、生活娱乐的需要,长期进行着近距离用眼的工作,如教室采光照明不良;用眼时间过长等,均可照成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生 近视 遗传 后天 防护措施。 之所以选这个课题,是因为我们班同学都陆陆续续戴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又是因为什么近视的?带着这些疑问,本小组决定调查研究中小学生的近视原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查: 1. 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 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眼保方面的问卷调查,大致了解高中生的近视现状。 3. 通过博客发表问卷,查找和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的信息以及浏览别人现成的研究数据和报告,用以参考和引证。 年级越高,一些常见的疾病发生率也跟着升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课外活动时间,结果视觉疲劳患上近视。 那到底什么叫近视眼呢?近视眼是指眼睛辨认远方目标的能力降低,即看不清5米以外的物体,而近视力正常,这样的眼病就是近视眼,通过本小组成员历时1个月的校园调查、网上翻阅资料,得出导致近视的成因如下: 一、近视的成因: (一)先天性近视 先天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大多数是由于其父母近视经遗传后遗传给后代的,但近视的深浅主要由后天因数决定的。近视的发病率存在家族倾向,近视眼的家族成员,患有近视眼的百分率高于非近视眼人群。 (二)后天性近视 后天性近视又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学习环境的影响: 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会加重眼睛的负担,而且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外加作业,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形成近视。 2、睡眠不足的影响: 由于作业负担过重,同学们为了及时完成当天的作业,有的甚至熬夜写作业,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致使眼睛过度疲劳,引起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眼局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睫状肌调节功能紊乱,是造成近视眼的又一重要原因。 3、用眼方法不对: 坐姿不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经调查发现,平时看书写字坐姿不正, 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的发病率明显突出,不科学的用眼,导致眼过度疲劳从而形成近视。 4、辐射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电视,手机已不再是稀有物,中小学生过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看电视,眼睛受到过多的辐射影响从而形成近视眼,经调查发现,这是导致发病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5、体质的影响: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近视与其自身的体质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喜欢运动的人的视力一般比不喜欢运动的人的视力好。 6、其他原因: 生活习惯,护眼知识的了解,视觉环境的污染——噪光污染。绿化有利于眼睛的维护和修养。 二、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一)、坚持锻炼身体、做眼保健操 每天坚持1~2小时的锻炼有利于大脑神经的放松,进而缓解疲劳,做眼保健操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度充血,也可以达到缓解眼疲劳的目的 (二)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是消除疲劳,恢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睡眠状态下,眼肌放松充分,最易消除疲劳。 (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走路看书,不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看电视,坐姿稳正、学习时间不要过长,适当保证眼睛休息,坚持远眺1~2分钟、 (四)注意用眼卫生 平时注意眼睛不受外来物的侵袭,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五)定期检查视力 发现视力减退应及时配镜矫正,避免近视加深。

据统计,我国12亿人口有25%近视,青少年近视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近视应以预防为主,要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引起近视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又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青少年为了预防近视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用眼卫生

近些年来,由于学习负荷重和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十来岁的人就成了戴眼镜一族,这使有识之士深以为忧。 然而另一种近视眼在社会上的流行却更值得忧虑。这种社会性近视眼,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近利眼。患者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却有惊人的共同之处,即只注重眼前利益,只要能捞到眼前好处,就不顾及明天后天、子孙后代。正因为社会性近视眼具有突出的近利性和贪利性,所以它的流行给社会所造成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 比如,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信用、信誉,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人不能失去诚信。照此理解,经商者本应讲商德、讲信誉,然而有那么一些人由于患了近视症,早把商德、信誉之类抛之九霄云外了。稻草可以说成是金条,假冒则被包装为正宗,种种术花样翻新,屡见不鲜。于是假冒伪劣产品令人防不胜防,打不胜打,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又如,自然资源是很宝贵的,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过是神话而已。依靠其生存发展的人类理应珍惜爱护,取之有度,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要让子子孙孙们有权继续享用大自然的赐予,否则人类最终将受到自身行为的惩罚。而如今的近视眼们可顾不了数百数千年后的子孙后辈了。比如对鱼类,他们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网、滚钩、炸药、农药、电等等一应俱全,恨不得一网打尽五湖四海之鱼。狂捕滥捞,竭泽而鱼,其结果必然是鱼的种群越来越少,一些珍稀水生动物面临灭顶之灾。其实频频遭受近视眼们侵袭而面临濒危厄运的何止是水生动物,其它动物、植物等等可真是不胜枚举。如此下去,生态将何以平衡? 再如,古人列子曾编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不幸的是,如今我们却不仅要忧天而且要忧地了。尽管人们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水和空气是人类的生命,可是近视眼们却在肆意污染着水和空气,无休止地破坏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污染的项目上不上?上!只要能显示自己的政绩,患近视症的少数决策者们是敢于果断拍板的。一些企业昼夜不停地向江河里排泄着污水,烟囱里冒着黑烟,尽管利润可观,却舍不得拿出一丁点儿来治污。如今不少地方的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黑,乃至整日散发着臭气。由是观之,学生们的近视眼只不过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而社会性的近视眼则可怕得多。一旦整个社会都患上这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近视症,那么社会前途可虑,民族命运堪忧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