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近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4:56:31

近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论文

据统计,我国12亿人口有25%近视,青少年近视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近视应以预防为主,要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引起近视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又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关于中小学生近视成因的论文 内容摘要:据新华网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0%,其中: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0%,并呈继续上升之势。中山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由于学习文化知识、生活娱乐的需要,长期进行着近距离用眼的工作,如教室采光照明不良;用眼时间过长等,均可照成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生 近视 遗传 后天 防护措施。 之所以选这个课题,是因为我们班同学都陆陆续续戴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又是因为什么近视的?带着这些疑问,本小组决定调查研究中小学生的近视原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查: 1. 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 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眼保方面的问卷调查,大致了解高中生的近视现状。 3. 通过博客发表问卷,查找和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的信息以及浏览别人现成的研究数据和报告,用以参考和引证。 年级越高,一些常见的疾病发生率也跟着升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课外活动时间,结果视觉疲劳患上近视。 那到底什么叫近视眼呢?近视眼是指眼睛辨认远方目标的能力降低,即看不清5米以外的物体,而近视力正常,这样的眼病就是近视眼,通过本小组成员历时1个月的校园调查、网上翻阅资料,得出导致近视的成因如下: 一、近视的成因: (一)先天性近视 先天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大多数是由于其父母近视经遗传后遗传给后代的,但近视的深浅主要由后天因数决定的。近视的发病率存在家族倾向,近视眼的家族成员,患有近视眼的百分率高于非近视眼人群。 (二)后天性近视 后天性近视又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学习环境的影响: 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会加重眼睛的负担,而且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外加作业,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形成近视。 2、睡眠不足的影响: 由于作业负担过重,同学们为了及时完成当天的作业,有的甚至熬夜写作业,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致使眼睛过度疲劳,引起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眼局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睫状肌调节功能紊乱,是造成近视眼的又一重要原因。 3、用眼方法不对: 坐姿不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经调查发现,平时看书写字坐姿不正, 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的发病率明显突出,不科学的用眼,导致眼过度疲劳从而形成近视。 4、辐射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电视,手机已不再是稀有物,中小学生过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看电视,眼睛受到过多的辐射影响从而形成近视眼,经调查发现,这是导致发病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5、体质的影响: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近视与其自身的体质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喜欢运动的人的视力一般比不喜欢运动的人的视力好。 6、其他原因: 生活习惯,护眼知识的了解,视觉环境的污染——噪光污染。绿化有利于眼睛的维护和修养。 二、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一)、坚持锻炼身体、做眼保健操 每天坚持1~2小时的锻炼有利于大脑神经的放松,进而缓解疲劳,做眼保健操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度充血,也可以达到缓解眼疲劳的目的 (二)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是消除疲劳,恢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睡眠状态下,眼肌放松充分,最易消除疲劳。 (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走路看书,不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看电视,坐姿稳正、学习时间不要过长,适当保证眼睛休息,坚持远眺1~2分钟、 (四)注意用眼卫生 平时注意眼睛不受外来物的侵袭,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五)定期检查视力 发现视力减退应及时配镜矫正,避免近视加深。

据统计,我国12亿人口有25%近视,青少年近视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近视应以预防为主,要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引起近视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又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青少年为了预防近视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用眼卫生

近些年来,由于学习负荷重和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十来岁的人就成了戴眼镜一族,这使有识之士深以为忧。 然而另一种近视眼在社会上的流行却更值得忧虑。这种社会性近视眼,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近利眼。患者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却有惊人的共同之处,即只注重眼前利益,只要能捞到眼前好处,就不顾及明天后天、子孙后代。正因为社会性近视眼具有突出的近利性和贪利性,所以它的流行给社会所造成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 比如,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信用、信誉,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人不能失去诚信。照此理解,经商者本应讲商德、讲信誉,然而有那么一些人由于患了近视症,早把商德、信誉之类抛之九霄云外了。稻草可以说成是金条,假冒则被包装为正宗,种种术花样翻新,屡见不鲜。于是假冒伪劣产品令人防不胜防,打不胜打,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又如,自然资源是很宝贵的,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过是神话而已。依靠其生存发展的人类理应珍惜爱护,取之有度,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要让子子孙孙们有权继续享用大自然的赐予,否则人类最终将受到自身行为的惩罚。而如今的近视眼们可顾不了数百数千年后的子孙后辈了。比如对鱼类,他们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网、滚钩、炸药、农药、电等等一应俱全,恨不得一网打尽五湖四海之鱼。狂捕滥捞,竭泽而鱼,其结果必然是鱼的种群越来越少,一些珍稀水生动物面临灭顶之灾。其实频频遭受近视眼们侵袭而面临濒危厄运的何止是水生动物,其它动物、植物等等可真是不胜枚举。如此下去,生态将何以平衡? 再如,古人列子曾编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不幸的是,如今我们却不仅要忧天而且要忧地了。尽管人们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水和空气是人类的生命,可是近视眼们却在肆意污染着水和空气,无休止地破坏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污染的项目上不上?上!只要能显示自己的政绩,患近视症的少数决策者们是敢于果断拍板的。一些企业昼夜不停地向江河里排泄着污水,烟囱里冒着黑烟,尽管利润可观,却舍不得拿出一丁点儿来治污。如今不少地方的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黑,乃至整日散发着臭气。由是观之,学生们的近视眼只不过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而社会性的近视眼则可怕得多。一旦整个社会都患上这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近视症,那么社会前途可虑,民族命运堪忧矣。

癌症治疗研究新进展的论文

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电化学治疗;护理摘要 报告10例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根据电化学治疗要求和特点,提出了电化学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观察,治疗后的护理;分析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治疗后随访结果。Key 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Electrochemistry therapy Nursing电化学治疗是在肿瘤内直接插入直流电极,通电后利用电极处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改变肿瘤组织的内环境,从而达到对肿瘤治疗的目的。这是超声引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技术。近年来日本等国对电化学治疗肿瘤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并将该疗法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引入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国内辛育龄、宋庆祥、吴德泰〔1~3〕等研究,认为电化学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自1997年2月至1998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由于重视治疗前的充分准备,治疗中的严密观察和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为岁。诊断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入院后先行护肝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或肝内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一个疗程后行电化学治疗。 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进针的位置、方向和深度。常规消毒皮肤,1%奴夫卡因局部麻醉,根据电化学治疗原理,两电极之间距离 1~2cm,先置入4~6根套管针,再沿套管针道插入铂金电极,根据肿瘤大小确定电极在肿瘤内的长度。本组采用BK91A型微电脑控制双路输出电化学治疗仪,先预置好各项治疗参数,治疗电压为~,电量为325~820C,平均电量为617C,治疗时间为60~180min。2 护 理 治疗前的准备 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超声引导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项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治疗过程中体位要求严格,治疗时间长。本组均是首次接受此项治疗,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不了解,存在疑虑、恐惧和紧张等心理。护士必须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变化,在治疗前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电化学治疗的特点、效果,有条件时让已接受过本项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治疗部位出现的轻微的灼热感或疼痛感,并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护士专人看护,嘱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术中并发症。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治疗前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完成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如发现凝血机制不好,治疗前给予维生素K1或立止血治疗;有肝功能不良者,先行护肝治疗等。一般患者都要在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本组有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好转而接受治疗。 物品准备治疗前,配合医生检查电化学治疗仪功能及运行状态,根据治疗要求预置好电流、电量、电压及治疗时间;铂金电极用75%酒精浸泡30min以上备用,备好专用套管针、无菌手套等用品。 治疗前用药为预防或减轻治疗过程中疼痛,术前常规遵医嘱肌注颅痛定60 mg或度冷丁50 mg,安定10 mg以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 体位的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在患者胸腹部垫小棉枕,嘱患者全身放松,力求使患者感觉舒适。 治疗中观察治疗时设专人看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及记录电化学治疗仪上显示的电流、电压及达到的治疗量,使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和安全范围。本组电压控制在 ~,调升电压由0开始,逐渐上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至理想的治疗水平。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尽量不要翻动,避免电极移位。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和调整合适的电压,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术中2例出现疼痛难忍,经及时调低电压,使患者能耐受,完成了治疗。2例经上述处理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度冷丁50 mg或颅痛定60 mg肌注后仍感疼痛难忍,治疗1h后停止治疗。 治疗后护理治疗完毕,拔出电极,治疗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无菌纱布覆盖,沙袋压迫,术后卧床休息30~60min,无不适,可回病房,继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体温及有无出血征象。患者治疗时均实行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本组1例术后出现胸闷、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因及时发现,立即停止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天后恢复正常。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出血术前凝血机制障碍未得到充分治疗或肝功能不良,或不能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者,在治疗过程中躁动不安、身体姿势变化太大,电极对肝组织产生损伤或治疗量太小不足以达到迅速凝血时均可引起出血。本组2例患者穿刺中局部出血不止,通电后出血立即停止。术后一般无出血,本组治疗无出血并发症。 疼痛患者在治疗中过分紧张、痛觉敏感、耐受性差或治疗量过大,均可造成治疗部位疼痛。本组2例因疼痛在治疗1h左右停止治疗,其中1例2天后再次完成治疗。1例近肝被膜的肿瘤治疗后第3天因化学作用波及肝被膜引起腹痛,经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治愈。 发热少数患者治疗后发热,多在38℃左右,为术后吸收热,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恢复。如体温持续不退,超过39℃以上,有感染征象时,检查白细胞计数,同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等。本组无发生感染病例。 术后随访电化学治疗后1~2周复查,有2例原右上腹隆起者见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中1例疼痛完全缓解;B超复查6例肿块缩小2~4cm,3例无明显增大。治疗后在6个月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4例,2例发现肺部转移灶,失访2例,1例病危时出院,由于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未愈者可重复治疗。致谢 本文得到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侯淑琴教授指导审阅,特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李桂生,杨春旭,李平.肺癌、肝癌的电化学治疗现况.广西医学1996,18(2):,辛育龄.应用电化学治疗晚期肝癌的新进展.实用肿瘤杂志,1996,11(2):,辛育龄,赵风瑞,葛炳生,等.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334例疗效分析.实用癌症杂志,1995,10(4):258-260.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紫杉醇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临床研究:卵巢癌一线资料:两项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了顺铂化疗后和未经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泰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发起的国际协作组研究,包括了斯堪的纳维亚协作组NOCOVA、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苏格兰协作组在内的680名II B-C、III或IV期患者(经理想的或非理想的肿瘤减量切除术后(debutked)),接受75mg/ ㎡的顺铂联合175mg/ ㎡的泰素持续超过3小时输注,或者接受75mg/ ㎡的顺铂联合750mg/ ㎡的环磷酰胺治疗,中位疗程为六个周期。尽管有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但是只有15%的患者接受了九个或者更多周期的联合药物治疗。在一项由妇科肿瘤组(GOG)发起的研究中,410名III或IV期患者(分期手术后残留灶大于1cm或者有远处转移),接受了75mg/ ㎡的顺铂联合135mg/ ㎡的泰素超过24小时的输注,或者接受75mg/ ㎡的顺铂联合750mg/ ㎡的环磷酰胺治疗,均为六个周期。在这两项研究中,与标准治疗相比,接受泰素(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高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延长、生存期延长。尽管没有进行有力的分层分析,但是显著性差别同样出现于协作组研究中归为非理想的肿瘤减量切除术后(debutked)的亚组患者。图1和图2显示了每项研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在这些研究中,接受泰素和顺铂联合治疗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在本质上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812名患者中分析得到的资料一致。这些不良事件以及源自III期临床研究的一线卵巢癌治疗的不良事件在不良事件章节中以表格(表9和表10)和叙述形式描述。二线资料:资料来自五个I期和II期临床研究(189名患者)、一个多中心随机性III期临床研究(407名患者),以及来自于参加一项治疗推荐中心计划的300余名患者的中期分析资料,该计划针对初始或后继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使用泰素。两项II期临床研究(92名患者)采用的初始剂量为135-170mg/㎡,大部分患者(>90%)为超过24小时的持续输入。在这两项研究中的缓解率分别为22%(95%的可信区间为11-37%)和30%(95%的可信区间为18-46%),92名患者中总共有6人完全缓解、18人部分缓解。这两项研究中,从治疗第一天计算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月(从到个月)和个月(从到个月)。中位生存期为个月(从到个月)和个月(从到个月)。III期临床研究制定了一个双因素设计,比较了两个不同剂量(135或175mg/㎡)和不同给药方案(3或24小时输注)的泰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07名患者总缓解率为(95%的可信区间为),其中6人完全缓解,60人部分缓解。从治疗第一天算起的缓解期为个月(从到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个月(从到个月)。中位生存期为个月(从到个月)。本项研究的4组方案缓解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在下表中列出。 采用计划中设计的双因素研究进行分析,在不考虑给药方案(3或24小时输注)时比较两个不同剂量(135或175mg/㎡),以及不考虑剂量时比较两种给药方案。接受175mg/㎡剂量的患者缓解率类似于接受135mg/㎡剂量的患者:18%和14%(P=)。在3小时和24小时输注比较时,患者的缓解率没有差别:15%和17%(P=)。接受175mg/㎡剂量泰素治疗的患者,与接受135mg/㎡剂量的患者比较,前者疾病进展时间比较长:中位值为月和月(P=)。3小时和24小时输注时,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月和月。接受175mg/㎡剂量泰素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月,而接受135mg/㎡剂量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月(P=)。接受泰素3小时输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月,而接受24小时输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月(P=)。由于是多重比较模式,这些统计分析结果必须谨慎对待。对于对含铂类治疗耐药(定义为在使用含铂类治疗中肿瘤进展或治疗后6个月内肿瘤复发)的患者,泰素依然有效,III期研究中缓解率为14%,I期和II期临床研究中缓解率为31%。在这个III期研究中发生的副作用,在本质上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812名患者中分析得到的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以及源自二线卵巢癌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的副作用在副作用章节中以表格(表2和表4)和叙述形式描述。这项随机研究的结果确认泰素的使用剂量为135-175mg/㎡,给药方式为3小时静脉输注。同样剂量的24小时输注毒性更大。然而本研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哪一个剂量和给药方案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乳腺癌辅助治疗一项III期协作组研究(肿瘤与白血病研究组B[CALGB]、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北部中心肿瘤治疗组[NCCTG]、西南肿瘤组[SWOG])随机入组了3170名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四个疗程的阿霉素和环磷酰胺(AC方案)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或者用泰素辅助治疗组。这一多中心研究入选的女性患者,为乳房切除术后或者乳房局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设计了3X2卡方分析来评价不同阿霉素剂量水平的疗效与安全性及评价AC方案治疗完成后增添泰素使用的效果。按阳性淋巴结数目(1-3,4-9,10+)分层后,患者随机接受600mg/㎡的环磷酰胺联合阿霉素治疗,阿霉素使用方案为60mg/㎡(第1天)、75mg/㎡(第1、2天分两次给),或者90mg/㎡(第1、2天分两次给,预先用环丙沙星和G-CSF支持治疗),每三周重复一次,共4个疗程;另外,患者还分别接受或不接受每三周一次的泰素175mg/㎡持续3小时输注的四个附加疗程。受体阳性的患者此后还接受他西莫芬治疗(每天20mg,共5年);研究前接受乳房局部切除的患者在治疗相关毒性反应恢复后要接受放疗。到目前分析时,中位随访期为月。2066名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93%接受他希莫芬治疗。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主要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它包括了泰素治疗、阿霉素剂量、阳性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绝经状况、雌激素受体状况等因素。基于无病生存的模式,接受AC方案联合泰素治疗的患者,比单独接受AC方案化疗的随机组患者,复发危险要降低22%(危险度[HR]=,95%可信区间,P=)。死亡危险降低26%(危险度[HR]=,95%可信区间,P=)。对于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分析的P值没有调整。图3及图4显示了Kaplan-Meier生存曲线。增加阿霉素剂量超过60mg/㎡后,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无影响。 分层分析按乳腺癌已知的重要预后因素进行分层研究,包括阳性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况、绝经状况。这种分析需要仔细阐明,因为整个研究的结果就是最肯定的结果。通常,在所有的只除外一项的大的分层中,泰素(紫杉醇)使用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危险度降低类似于总体研究中的降低;与其它组相比,受体阳性的患者使用泰素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危险度降低(HR=)比较小。表4显示了分层分析的结果。 这些回顾性亚组分析提示泰素的优势明显显示于受体阴性的亚组,而在受体阳性的患者获益还不明确。而对于绝经状况的不同,使用泰素的获益一致(见表13和图5-8)。 AC方案后接受泰素治疗的患者,在总体副作用方面,与运用泰素单药治疗的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812名患者(表9)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在副作用这一章节以图表(表2和5)和叙述的方式阐明。初始化疗失败后来自于三个II期开放性临床研究的83名患者和一个III期随机性临床研究的471名患者的资料,支持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泰素。II期开放性临床研究:两项研究的53名患者先前接受了最多一次的化疗方案。在这两项研究中泰素给入的初始剂量为250mg/㎡(G-CSF支持)或者200mg/㎡,为24小时持续输注。缓解率分别为57%(95%可信区间:37-75%)和52%(95%可信区间:32-72%)。第三个II期临床研究均为多次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失败后的患者,且最少接受了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泰素的剂量为200mg/㎡ 24小时持续输注,并且用G-CSF支持治疗。30名患者中9名获得部分缓解,缓解率为30%(95%可信区间:15-50%)。III期随机性临床研究:这个多中心的研究入选的患者均预先接受过一次或两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泰素(紫杉醇)3小时的持续输注,剂量分别为175mg/㎡和135mg/㎡。入选的417名患者中,60%在入选时即有影响体力评分的症状,73%存在内脏转移。这些患者均有化疗失败史,其中包括辅助性治疗(30%)和对转移的治疗(39%),或者两者均有(31%)。67%的患者有蒽环类药物使用史,23%的患者被认为对该类药耐药。可评价的454名患者的总缓解率为26%(95%可信区间:22-30%),其中17人完全缓解、99人部分缓解。从治疗第一天计算的中位缓解期为个月(从个月)。471名患者总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个月(从个月),中位生存期为个月(从个月)。下表给出了两组的缓解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在III期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患者发生的总体不良事件,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治疗的812名患者中获得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不良事件以及源自III期乳腺癌临床研究的不良事件在不良事件章节中以表格(表2和表6)和叙述形式阐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ECOG进行的一项III期开放性随机研究中,599名患者被随机分为泰素135mg/㎡ 24小时持续输注联合顺铂75mg/㎡,泰素250mg/㎡ 24小时持续输注联合顺铂75mg/㎡以及G-CSF支持治疗,或者第一天顺铂75mg/㎡联合第一、二、三天足叶乙甙(VP)100mg/㎡(对照组)。下表给出了缓解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报道的P值没有进行多重参照的调整,泰素联合顺铂组在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泰素联合顺铂方案组与顺铂联合足叶乙甙方案组在生存期上没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别。 在ECOG研究中,肿瘤治疗的功能评价-肺部(FACT-L)生活质量问卷分有七个亚类来衡量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七项之一的肺癌特殊症状亚类中,泰素135mg/㎡/24小时联合顺铂方案优于顺铂/足叶乙甙方案。而其他的亚类中,治疗组间无差别。本研究中接受泰素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发生的总体副作用,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接受泰素单药治疗的812名患者中获得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以及源自III期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副作用在副作用章节中以表格(表9和表14)和叙述形式阐明。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来自于两项II期开放性研究的资料,支持泰素作为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的二线治疗。参与这些研究的85名患者中的59名先前接受过系统治疗,包括α干扰素(32%)、Daunoxome (31%)、酯质体阿霉素 (2%)、以及包含阿霉素的化疗 (42%),64%先前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已经治疗过的患者中,85%疾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先前的系统治疗。在CA139-174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三周一次的泰素135mg/㎡ 3小时持续输注(实际剂量强度为45mg/㎡/周)。如果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患者的后继治疗将接受泰素155mg/㎡和175mg/㎡的剂量。治疗初期并没有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在CA139-281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两周一次的泰素100mg/㎡ 3小时持续输注(实际剂量强度为50mg/㎡/周)。在此项研究中,患者可以在泰素治疗前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或者在需要时就开始使用此种支持治疗,然而泰素的使用剂量不增加。在这一患者人群中泰素使用的剂量强度要低于在实体瘤中推荐的剂量强度。所有患者处于疾病广泛期并且预后差。对预先系统治疗过的患者采用ACTG分期标准分类,93%的患者病变程度已属高危状态(T1),88%的患者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mm3(L1),97%的患者由于存在全身性疾病而处于高危状态(S1)。在CA139-174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基线时的卡氏功能评分为80或90;在CA139-281研究中26名患者(46%),在基线时卡氏功能评分为70或更差。 尽管两项研究计划的剂量强度有轻微差别(CA139-174 研究中45mg/㎡/周, CA139-281研究中50mg/㎡/周),然而在两项研究中实际采用的剂量强度为38-39mg/㎡/周,范围相近(20-24至51-61)。疗效:根据修正的ACTG标准评价的肿瘤缓解情况,以及根据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常见的相关的六项症状和/或状态,获得患者获益的证据,来评价泰素的疗效。皮肤型肿瘤的缓解(修正的ACTG标准):对于预先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患者,客观的缓解率为59%(95%可信区间为46%-72%)(59名患者中的35人)。皮肤缓解的定义为超过50%的先前皮肤隆起病灶变平。 先前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患者,其中位缓解时间为周,从治疗第一天算起的中位缓解期为个月(95%可信区间: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个月(95%可信区间:个月)。额外的临床获益:大部分有关患者获益的资料来自于回顾性分析(这类分析的方案并不包含于研究方案中)。然而临床描述和照片显示出,在部分患者中可以明确获益,其中包括肺受累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行动改善、溃疡消退、足部卡氏肉瘤患者止痛药需求的降低、面部损伤的改善以及四肢和外生殖器浮肿的改善。安全性:进展期HIV和预后差的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患者中接受泰素治疗发生的副作用,总的来讲与另外10个临床研究中的812名实体瘤患者中的汇总分析资料一致。这些副作用以及源自II期二线卡氏肉瘤研究的副作用在副作用章节中以表格(表9和表15)和叙述形式描述。然而在这一免疫抑制性患者人群中,推荐使用低剂量强度的泰素,并且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使用包括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的支持治疗。AIDS相关性卡氏肉瘤患者与实体瘤患者相比,血液系统毒性可能更严重。

紫杉醇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对生长旺盛的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它是没有选择性的,也不能保证对所有肿瘤细胞100%杀死。

紫杉醇最早是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为20世纪末开发的新型抗癌药物,是人类临床上治疗乳腺肿瘤的特效化疗药,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都有很突出的疗效[7]。目前,犬猫乳腺肿瘤治疗的最好选择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当乳腺肿瘤体积过大而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者已经发生肺部转移时,我们可以选择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目前为止兽医临床还没有专门针对乳腺肿瘤的化疗药,而紫杉醇在兽医的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很多研究还只是局限在实验室的细胞生物学实验[4],实体实验几乎没有。因此为了使兽医临床对乳腺肿瘤的化疗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紫杉醇应用到兽医临床上。通过参考国外文献以及进行实体试验,我们简单总结出紫杉醇在兽医临床上的一些使用方法、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注意事项。1、紫杉醇的简介紫杉醇是二萜类化合物,脂溶性高,水溶性差,因此要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与无水乙醇1:1的混合溶媒作为溶剂[8],将其配成紫杉醇注射液(大部分临床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的浓度规格为6 mg/ml)。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独特,其作用靶点是构成细胞骨架的微管,与常用的其他纺锤体毒物如阻止微管聚集的长春花碱、长春花新碱等作用相反,紫杉醇在低浓度下就能催化微管蛋白迅速合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起稳定和防止微管解聚的作用,使肿瘤细胞停留在G2期和M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同时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紫杉醇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肾脏清除率为5% ~ 7%[9]。2、使用方法由于此药易导致过敏反应,在化疗前30分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苯海拉明(4 ㎎/㎏)、西咪替丁(4 ㎎/㎏)。紫杉醇的使用剂量是:犬132 ㎎/㎡[1],猫80 ㎎/㎡,每3周化疗一次,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将紫杉醇注射液稀释到1 ㎎/ml,稀释药物时需使用玻璃器皿(玻璃注射器和玻璃瓶),使用特制胶管及 μm的微孔膜滤过后静脉滴注[3],,输液速度的上限为3 ㎎/㎏/h;在输液过程要加强护理,经常测量动物的呼吸次数及心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并调慢输液速度,防止出现过敏性休克。3、不良反应不少实验室的离体细胞实验已经证明紫杉醇对于犬猫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4]。在关注紫杉醇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紫杉醇对犬猫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通过实体试验和临床病例分析总结了紫杉醇对犬猫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在我们设计的实体实验中,所有实验犬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过敏反应基本都是发生在开始输紫杉醇后45 ~ 60 分钟左右,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等,此时不必停药,将输液速度调慢,并注射低剂量地塞米松即可缓解症状。临床病例显示,患犬基本都会出现过敏反应,而猫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有明显的过敏反应,只有一只接受化疗的患猫出现了流涎现象。 胃肠道反应紫杉醇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拉稀。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胃肠道反应的严重程度表现不一。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犬出现了拉血现象,但基本在化疗后三天能自行恢复。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受紫杉醇剂量限制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为轻度贫血、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其他不良反应紫杉醇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肝功能异常、掉毛、口腔溃疡等。其中肝功能异常主要是由于紫杉醇大部分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因此要定时做肝功能检查,及时进行保肝治疗。掉毛和口腔溃疡则是比较少见的,但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还是有实验犬出现了这两种不良反应。严重掉毛的实验犬没有做任何处理,在停止化疗三个月后就自行恢复。而口腔溃疡的实验犬只是简单冲洗清理几天后也能恢复。4、讨论乳腺肿瘤是母犬母猫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犬乳腺肿瘤是仅次于皮肤肿瘤的最常见肿瘤,大约50%的犬乳腺肿瘤是恶性的,而猫可高达80% ~ 90%,未绝育的犬猫发生乳腺肿瘤的几率是绝育犬猫的7倍。紫杉醇在抗肿瘤药物中是一种作用机制非常独特的药物,其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溶解聚氯乙烯(PVC)输液器中所含有的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EHP),实验研究表明,DEHP具有广泛的不良反应,明显表现为肝毒性[6],因此,为了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抽取紫杉醇时建议使用玻璃注射器,稀释时使用玻璃瓶,输液使用专门的紫杉醇输液器。另外,专门的紫杉醇输液器带有过滤器,需要过滤后再静脉滴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紫杉醇注射液中不含有抗菌剂。紫杉醇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因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释放组胺,导致过敏反应。化疗前使用抗组胺药物和激素以及减缓输液速度可使过敏反应降至最低程度,但并不能完全杜绝[3]。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为食欲不振、呕吐、拉稀,主要机制是化疗药引起肠壁和呕吐中枢的化学受体触发区(CT2)内的嗜铬细胞的5-羟色胺(5-HT3)水平明显升高,经传入纤维作用于呕吐中枢,进而引起恶心、呕吐。同时,化疗药会对肠道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从而会引起拉稀现象。针对胃肠道反应可以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以及胃复安等作为预防治疗。明显的骨髓抑制的发生几率并不是很高,但个别患犬对紫杉醇比较敏感,在第一次化疗后就会出现骨髓抑制,因此,在每次化疗前都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化疗前采取针对性预处理,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有效减轻这一毒性反应,在保证犬猫安全的同时,也使其耐受性得到提高。用药前后进行肝功能监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保肝治疗。化疗过程要针对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治疗方法,以免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使患病动物的治疗受到干扰或者停止。参考文献[1] . Poirier, . Hershey, . Burgess, et al.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Paclitaxel (Taxol)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ine Malignant Tumors[J]. J Vet Intern Med, 2004, (18): 219-222[2] 刘洁,刘悦. 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J]. 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7): 633-634[3] 赵俊生. 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6): 558-559[4] 张荣蓉,任晓丽,向毅,等. 紫杉醇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 中国兽医杂志, 2009, 45(10): 27-28[5] 李华涛,张蓉蓉,任晓丽,等. 不同浓度紫杉醇诱导犬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J]. 中国兽医科学, 2011, 41(4): 413-417[6] 张恩娟、陈琳、曹健. 紫杉醇注射液配套输液器中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的溶出性考察[J]. 中国药房, 2008, 19(9): 698-700[7] 敬承衡, 张素清. 紫杉醇(Taxol)研究的进展[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4(2): 49-51[8] 唐富山, 焦海胜, 原凌燕, 等. 紫杉醇制剂研究进展[J]. 兰州大学学报, 2005, 31(2): 97-99[9] 吴海萍.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 海峡药学, 2009, 21(6): 234-236[10] 高锦明, 傅建熙, 张鞍灵. 抗癌新药紫杉醇的构效关系[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5(5): 96-98

100%是不可能的 癌症一旦后期了什么药都不好使下面是一些介绍 希望对您有帮助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树皮中提取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它是一种新型的微管稳定剂,具有独特抗癌活性,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认为是近15~20年来肿瘤化疗的最重要的进展。作为晚期卵巢癌的二线治疗药,至今已在40多个国家获准上市,并在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胃肠道癌及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等治疗上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紫杉醇由于资源匮乏和水溶性低的问题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1、多西紫杉醇结构多西紫杉醇是在C4和C5位置上含有一个带有氧四环的紫杉烷环结构,并在 C13位置上含有一个庞大的酯侧链。在其体外活性结构关系中显示C13酯侧链的特性和构型对于多西紫杉醇体外抗微管蛋白活性是置关重要的。2、作用机制多西紫杉醇的作用机制主要在微管。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聚合而成。微管蛋白则是α由和β两个多肽亚单位所组成的分子量为 10万 kDa的蛋白质。在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和微管的解聚作用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多西紫杉醇能加快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速度并延缓微管的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的微管束,从而破坏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2、多西紫杉醇的药代动力学的药代动力学体外实验证实,多西紫杉醇对多种小鼠及人的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是紫杉醇的-12 倍。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的细胞内药代动力学比较显示出,(1)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是紫杉醇的3倍;(2)细胞内贮留时间是紫杉醇的3倍;(3)药物表现为作用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研究表明泰索帝对5-Fu、DDP、VCR或VP16产生获得性耐药的多种细胞株无耐药性。此外,尽管已有报道多药耐药细胞株会导致对紫杉醇获得性耐药,但研究显示,对紫杉醇的耐药细胞株仍对多西紫杉醇敏感。对于药代动力学来讲,多西紫杉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所给多西紫杉醇剂量成正比,与多西紫杉醇清除无关,这符合线形药代动力学。多西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中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形成4种主要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过胆道系统从粪便中排泄,经尿排除较少(仅占 5%-7%)。多西紫杉醇的代谢不受病人的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在轻度或中度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多西紫杉醇的清除率将平均下降27%。3 多西紫杉醇与细胞凋亡诱导调亡可能是化疗药引起细胞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Bc1-2蛋白是一种凋亡抑制剂,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滤泡型淋巴瘤等多种实体瘤中都有过度表达。Bc1-2的磷酸化导致其抗凋亡特性的消失。实验资料显示,多西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Bc1-2磷酸化诱导剂,这种作用可见于浓度为10-9,而其它微管结合药物(如紫杉醇)则须在浓度为10-6 才能诱导Bc1-2的磷酸化。即多西紫杉醇只需在紫杉醇千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诱导 Bc1-2的磷酸化。在诱导乳腺癌细胞系的调亡过程中,多西紫杉醇还显示出与三苯氧胺的协同作用。最新研究提示,多西紫杉醇可能对于治疗多药耐药蛋白(MRP)过度表达的人类异体移植肿瘤也有疗效。多西紫杉醇对于表达MRP的人类肿瘤具有抗癌活性,提示它与紫杉醇不同,可能不易被MRP转运。临床中发现多西紫杉醇对于耐蒽环类或耐蒽醌类的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这一点与临床资料相吻合。4、多西紫杉醇的给药方案 及其合理性多西紫杉醇的用药方案:以往为一周期,每日一次连用5天;或单药1小时、6小时、24小时连续静滴。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白细胞减少,一般于第5-12天出现, 1-2周内恢复,不影响多西紫杉醇21天一周期的化疗计划。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不严重。最新报道为每周给药,多西紫杉醇连续静滴1小时,第1,8天各一次,每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每周输注的合理性在于:(1)肿瘤细胞与多西紫杉醇的接触增加;(2)多西紫杉醇快速且不断进入肿瘤细胞;(3)其对生长动力学不同的多种靶细胞有效;(4)每3周给药的方案中骨髓抑制明显,而每周给药则有可能降低骨髓抑制的程度;(5)每周给药的方法可使多西紫杉醇与那些每周用药效果最佳的其他药物合用。5、多西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多西紫杉醇对于多种肿瘤都具有抗癌活性,其中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前列腺癌、食管癌以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多西紫杉醇很可能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最有效的单药之一。尤其显著的是,多西紫杉醇可能是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最具活性的药物,是目前治疗晚期乳腺癌最有效的单剂化疗药,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且是唯一显示出疗效优于蒽环类的化疗药。在转移性乳癌的治疗中,阿霉素曾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单药。大规模随机的临床试验显示出,经烷化剂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泰索帝单药(100 mg/m2,1小时静滴)的疗效明显高于阿霉素(75 mg/m2, 5-20分钟静滴)。多西紫杉醇组与阿霉素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明显延长,至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延长。在Ⅱ期临床研究中,对于转移后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其中包括蒽环类原发耐药者),多西紫杉醇单药化疗(通常100mg/m2,静滴,每 3周一次)的总缓解率为47%。几组研究报告有效率为32%-58%,其中一组报告CR为4%。在一项研究中显示,对于可评价病例,多西紫杉醇治疗148 人,完全缓解为7%,总缓解率为52%;阿霉素治疗147人,完全缓解为5%,总缓解率为37%。当然,多西紫杉醇与其他药物联合化疗的研究结果也令人振奋。国外的很多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多西紫杉醇与阿霉素、环磷酰胺(TAC方案),多西紫杉醇与表阿霉素(ET方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TP方案),多西紫杉醇与阿霉素(TA方案)等联合用药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而化疗副作用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国外学者进行Ⅲ期临床的一项研究旨在比较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方案 TAC(75/50/500 mg/m2)和 FAC(500/50/ 500 mg/m2),它们均为3周1个疗程,每个疗程第1天给药,最多治疗8个疗程。484例病人参与本试验。中位疗程数:TAC组与FAC组均为6,中位相对剂量强度:TAC组96%,FAC组为95%。导致中断治疗的毒性反应:TAC组为 15%,FAC组为7%。优势率TAC/FAC 为 (95%可信区间: -)。因此,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以多西紫杉醇和蒽环类抗生素为基础的方案比包含蒽环类抗生素的综合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方面更有优势。多西紫杉醇与表阿霉素联合化疗还可以使原发可行手术的乳腺癌瘤块体积缩小。 等对18例原发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瘤块直径最少 cm。采用ET方案治疗4个疗程,具体方案为泰索帝(75 mg/m2和表阿霉素(75 mg/m2),最初的瘤块直径为 cm (范围:-17cm)。原发肿瘤完全缓解(CR)占 %(3例),部分缓解(PR)为 (10例),不明确(NP)。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3例进行了保留乳腺的手术。 15例(83%)进行了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阳性淋巴结平均数为3个(范围0-14)。由此认为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抗生素可以明显缩小原发性可行手术的乳腺癌的瘤块体积,同时是患者可以很好耐受的化疗方案。等对预后不好的晚期乳腺癌应用多西紫杉醇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一般认为,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较高(45%-60%)。 等选择Ⅱ A和ⅢB的乳腺癌患者 36例进行 2疗程化疗:多西紫杉醇 36 mg/m2,共 6周。患者中位瘤块直径 cm,ER+54%,PR+ 42%, HER-2++17%, HER-2+++21%。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反应、脱发、胃肠道反应,但均可耐受化疗,无中途退出者。其中26例在给药1个周期后进行评价,临床客观有效率为54%,其中 1 例完全缓解, 3例病情进展(12%)。对于预后较差的病人,该研究提示了可喜的实验结果。总之,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在国外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Ⅱ 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与其它单药相比,多西紫杉醇的优势在于其更高的缓解率,更长的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更长的至治疗失败时间,以及更益于处理的安全特性。多西紫杉醇的出现,为我们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提供了更为有力和有效的武器。此外,一些研究显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初治者,还是经过顺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进展者,多西紫杉醇同样显示出独特的抗癌活性。而对于诸如宫颈癌、卵巢癌、皮肤鳞癌、腹膜肿瘤及原发灶不明确的肿瘤,有初步的研究证实,多西紫杉醇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可见,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中,泰索帝有着广泛的前景。 }参考资料:

肾病治疗保健新进展研究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 、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 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 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 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 、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 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 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 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 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 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 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 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 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 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 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 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 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 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 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 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 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 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 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最近发布的CREDENCE研究首次证实了卡格列净(SGLT2抑制剂)对于肾脏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治疗终于迎来近20年来首个突破性进展!”CREDENC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卡格列净的帮助下,肾功能恶化、肾透析/移植和肾脏或者心血管死亡风险能够降低至少30%。 “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随着病程的进展,肾病会越来越重,到后期,患者往往需要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随之而来的是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治疗费用也会急剧增长”,肖新华教授说。 糖尿病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在初发现糖尿病时就已经是肾病中晚期了。而由于糖尿病肾病是缓慢发展并且不可逆的,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肖新华教授提醒,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之后,每年至少也要做一次筛查。 心脏、肾脏本身关系就很密切,如果得了糖尿病,就像是一组“三角关系”,三者相互影响,共病共患。所以,治疗糖尿病,得把心脏和肾脏一起管理好。 2015年,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在心血管方面的获益已经得到证实。此次CREDENCE研究结果的发布,证实了卡格列净除有肾脏保护作用外,同时在减重、控糖、降压、护心等方面都有优秀表现。 此外,CREDENCE研究结果还证实了卡格列净的安全性,使用卡格列净并不会增加截肢和骨折的风险。CREDENCE研究结果发布1个多月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指南进行了修订,推荐已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并且将证据等级由C级提高到了A级。肖新华教授解释说,“CREDENCE研究是首个针对降糖药物肾脏保护功能的研究,结果发布后,美国糖尿病协会在今年新指南已经发布的前提下,再次修订指南。可见这个研究,对于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重大意义,协会也迫切希望更多患者能够尽早获益。” “控制糖尿病肾病,需要及时筛查、及时诊断和有效的药物治疗。由于长期没有新的有证据的药物出现,近20年,糖尿病肾病治疗没有突破性进展”,肖新华教授说,“CREDENCE研究的结果为卡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有力证据;ADA指南的修订又为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相信未来糖尿病患者在肾病控制、生活质量、整体 健康 状况等方面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毛圆圆)

肝癌的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氩氦刀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及立体定向放疗(SABR)已经被列入美国NCCN2013年版第二版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肝癌指南,越来越多的医院及相关科室医生都在临床采用这些肿瘤治疗技术治疗各类肿瘤患者。相比而言,射频消融应用比较普及因为设备简单,县级医院都有少部分在开展;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需要新型直线加速器及相应治疗软件系统以及国家的大型放疗设备准入制度,只是在一些地区级别以上医院得到使用。而开展最少的肿瘤微创消融技术就是冷冻消融-氩氦刀了,应用相对偏晚,治疗技术水平要求高及设备使用远复杂于射频消融是主要原因。因为需要比较昂贵的主控平台,超高压氩气及氦气,医生操作难度大:比如说消融3-5公分肿瘤射频只是需要一根针而氩氦刀可能需要3-5根针,尤其对于人体重要位置如心脏大血管,气管,胆道胆囊等,准确植入一根治疗探针都有难度何况需要放置达到治疗目的的氩氦刀多针组合。

1氩氦刀靶向消融已成为实体肿瘤消融的重要手段肿瘤手术切除已成为目前临床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目前70%以上的肿瘤病人入院确诊时常由于肿瘤负荷较大,病人的身体状况或心肺等功能不能承受大的创伤性(开胸、开腹)手术,失去了根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而,以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为目的的微创局部消融治疗手段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局部消融治疗可以为失去常规手术根治性治疗机会的实体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氩氦刀靶向治疗系统对病人的创伤小、恢复快、局部消融多数不会对脏器的主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在B超、腹腔镜、胸腔镜的引导下开展微创外科手术治疗,也可以在B超、CT、MR、X线模拟定位机及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靶向消融治疗对于3cm~10cm的实体肿瘤多数可以根治性靶向冷冻,即通过超低温冷冻将影像学显示的实体肿瘤完全摧毁,冷冻冰球边界大于肿瘤影像学边界1cm~。对于局部无全身广泛转移的原发性肿瘤患者,较为局限的脏器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常规手术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时,根治性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将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由于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不需要剥除冷冻后的肿瘤组织,手术操作简便,病人术后并发症少,多数不影响其它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美国Groves教授报道应用氩氦刀治疗250例中晚期肝癌,并与早期常规手术切除肝癌组对照,随访5年,两组治疗病人在生存期、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美国氩氦刀靶向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东方肝胆医院钱国军博士报道治疗3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武汉军区总医院宋华志教授报道1 006例实体肿瘤消融治疗;石家庄安永辉主任报道氩氦刀靶向治疗256例非小细胞肺癌,并与早期常规手术切除治疗组比较;海军总医院冯华松教授报道氩氦刀治疗肺癌570例,牛立志士报道美国氩氦刀治疗1 816例实体肿瘤;局部消融率达到71%~95%。临床治疗结果证实根治性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开拓了肿瘤微创治疗临床研究的新方向2[,10~12]。美国氩氦刀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对于主要瘤体冷冻后的残余病灶及影像学难以显示的亚临床病灶,氩氦刀治疗后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尤为重要。局部肿瘤组织消融后,对残余病灶局部药物注射(如低浓度乙酸、低浓度氢氧化钠、高渗盐水、酒精、化疗药物等),可以加强氩氦刀治疗效果。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后联合放疗和化疗可以减少放化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减少放化疗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放化疗的毒副收稿日期:2006-04-12;修回日期:2006-06-09作用,提高治疗效果[12~15]。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是一种物理疗法。氩氦刀冷冻治疗是新一代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对肿瘤定位精准,通过超低冷冻将肿瘤细胞冻死,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属于物理性治疗,对身体没有副作用。主要应用于全身各种实体肿瘤,包括肝癌、肺癌及用于癌症止痛等,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

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吴伯文 徐爱民 潘泽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12月第23卷第12期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对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手术切除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肝癌总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其中小肝癌达%。但由于多数肝癌的发现均较晚或早期即有肝内播散;肝癌病人多伴较重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年龄或其他疾病的限制等,使临床肝癌有手术切除条件的不足25%,并且肝癌术后复发率也很高,对于上述这些失去手术机会或已无根治性切除条件的病人,目前临床采用以介入为主的多种非手术治疗的综合疗法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疗效,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手段。介入疗法是这些非手术疗法中疗效最显著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肝癌介入疗法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用的局部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性介入疗法和超声介入疗法,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介入疗法综合介绍如下。1、肝癌的放射性介入疗法放射性介入疗法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主要方法是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这一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采用,疗效肯定,成为不能根治切除的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肝癌的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系统,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达全身的100—400倍,增强抗肿瘤效应,而全身毒性作用明显减少;栓塞剂可阻断肿瘤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坏死,进而纤维化、缩小,有助于二期切除肿瘤;肿瘤局部坏死液化也有助于缓解肿瘤性疼痛;有研究表明,TACE也有助于刺激机体免疫效应,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有以下几点。(1)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无肝功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2)肿瘤占全肝<70%;(3)术前应用可使肝肿瘤缩小后二期切除;(4)控制肿瘤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5)肝癌切除后预防性治疗。禁忌证:(1)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及谷草或谷丙转氨酶>正常2倍,中等量腹水;(2)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有出血倾向,WBC≤×109,血小板≤50×109;(3)门静脉癌栓广泛(左、右支)或主干阻塞(但可做TAI);(4)显著的门静脉高压或近期内有上消化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肝肿瘤占全肝70%以上(若肝功能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6)肝内或肝外广泛转移;(7)全身状况差或其他器官如心、脑、肺、肾等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常用的肝动脉灌注药物有5-FU,顺铂、卡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等选其中2、3种联合应用。常用栓塞药物有碘油、明胶海绵,各种材料(包括药物,放射同位素)的微球等。放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TACE术后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肝区剧痛,食欲不振,发热等,偶有胆囊炎甚至胆囊坏疽,腹膜炎;胃粘膜糜烂,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及肝或肾功能衰竭等,应严加防范。放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存在争议的问题经过多年大量病例的治疗实践,国内外文献公认TACE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9)报道TACE14000余例次,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7%,17-22%,6-13%。经TACE治疗后肿瘤缩小并获得二期切除约占TACE总例数的-%,二期切除者5年生存率与小肝癌切除者相近。有少数病例经多次TACE和综合疗法治疗后肿瘤缩小、消失,有的至今已生存10-20年以上,达到了治愈的疗效。 TACE疗法目前还存在许多缺点和难点影响其疗效。(1)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治疗问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可达-%,对这类病人如放弃治疗,其生存期仅有3-6个月,因此目前对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病例行TACE是国内外文献中的一致共识。对于门静脉主干有癌栓是否宜做TACE治疗,目前有不同意见,国内相当多的作者持否定意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10000余例TACE治疗的观察、研究,门静脉主干癌栓一般并不会使门静脉血供完全阻断,即使完全阻断,周围也已形成许多迂曲的小静脉进肝,这些侧支循环在TACE术后仍可维持肝血供。Ralls发现即使同一病人,门静脉的向肝血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当肝动脉血流被阻断时,门静脉离肝血流会变为向肝血流以满足肝脏供血的需要;此外肝脏还可从门静脉血中提取高比率的氧以提高对门静脉循环的更有效利用,这些都说明肝脏具有防范缺血坏死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肝功能良好的门静脉癌栓病人,一般能够安全渡过TACE术后的危险。也有人提出经门静脉穿刺注射IL-2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可提高病人的疗效。(2)对于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术前是否行TACE,目前存在不同意见。多数作者认为,可一期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不作术前TACE,特别是直径<5cm的单个肿瘤。对较大肿瘤(>10cm)无包膜,边界不清,又贴近肝内大血管;周边有子灶或多结节的肝癌,这样的肿瘤难以做到根治性切除,相反,经手术刺激后极易在短期内复发并且较术前增长扩散的更快,也会促发肝外转移,对此类肿瘤宜术前行TACE,若肿瘤明显缩小,周边子灶坏死,肿瘤周边形成炎性包膜,使边界变得清楚,可再行二期切除,其5年生存率达,疗效近似于小肝癌切除,远较一期姑息性切除为好。若经TACE治疗后,肿瘤并未缩小,仍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条件,我们认为继续做综合性地非手术治疗仍比勉强行姑息手术切除的生存期要长。(3)肝癌切除术后有选择性的行预防性TACE是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手段。术后行TACE其主要作用是经DSA证实有无术后残存微小癌灶并可进一步杀灭。有报道对高危复发病例(肿瘤无包膜,有卫星结节,未达到根治切除标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或p53表达强阳性)术后辅加TACE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提示,术后TACE组和单纯根治性切除组相比,前组肝内复发率从%降至%,4年生存率从%提高到%,提高了疗效。(4)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近年有学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认为,TACE确有杀灭肿瘤,提高中晚期肝癌疗效的一面,但有相当多的病例也显示了该疗法的局限性,甚至表现出疗效更差的一面。研究表明经TACE治疗后,虽有73%的肝癌病人50%以上的肿瘤组织出现坏死,但仅有5%是完全坏死,而残存的癌细胞会具有或产生更强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如有的病例TACE后短期内,病人肝内出现多处或弥漫性播散灶,有的出现肺内多发转移灶等。此外肝癌结节周围区域及包膜为门静脉供血,TACE后,肿瘤周边或包膜下常有存活的癌细胞,加之周围侧支血供很快建立,残留癌组织很快增殖;肝癌病人多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TACE术后,绝大多数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有的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多次TACE治疗后,会导致肝萎缩和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进而更加剧了病情的恶化。也有报道认为TACE不能阻止经门静脉癌栓导致的肝内转移并使药物栓塞不完全甚至促进肝内播散转移等;此外,肿瘤大小,肿瘤的血供以及肝功能状况等均是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 如何进一步提高TACE的疗效鉴于上述影响TACE疗效的诸多因素,目前临床除改进操作方法外,多采用以TACE为主的综合疗法以提高疗效。如采用微导丝精细超选插入荷瘤肝段乃至肝亚段或末梢的肿瘤供养动脉,使肿瘤在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下,大剂量栓塞剂最大程度栓塞血管,可使肿瘤完全坏死;若存在肿瘤血管的动脉-门静脉瘘,栓塞剂又可进入门静脉支内,使荷瘤动脉、门静脉支的供血被阻断,导致肿瘤完全坏死,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肝组织;此外重视对寄生血管的处理等都是提高TACE疗效的措施。近年国内有报道TACE经肝动脉置管注入放射性同位素,在化疗栓塞基础上加内照射治疗肝癌,3、5年生存率提高到74%和56%。自Kan等提出肝癌存在双重供血后,临床研究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化疗的报道增多。有报道肝动脉及门静脉双化疗加瘤内注射碘油、乙醇治疗肝癌,治疗后2年生存率可从21%提高至%。也有研究采用球囊导管暂时阻断瘤段肝静脉,同时行超选择性TACE,其疗效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但这一新技术开展时间短,病例少,尚难评价。此外,大剂量碘油栓塞法,高温碘油热栓塞或加入中药(华蟾素、喜树硷等)TACE疗法,或TACE后结合放疗、无水乙醇注射、微波固化或射频消融等联合疗法,同时结合免疫,中药等进行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对肝癌的疗效。2、肝癌的超声介入疗法由于各种原因,如肝功能异常,其他严重疾病影响,肿瘤部位、大小等因素,暂不能采用手术治疗的肝癌,可在B超引导下,对肝癌行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微波固化、射频消融、氩氦刀局部冷冻等,近年该疗法国内外开展较多,进展很快。 经皮穿刺瘤内药物注射注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高热蒸馏水或盐水等,其中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癌,方法简便、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好等受到临床重视,应用最普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总结2000例肝癌病人,31000次PEI治疗,肿瘤坏死缩小率可达%,肿瘤直径<3cm的2、3、5年生存率达85%、80%和55%,疗效不亚于手术根治性切除。>5cm者2、3年生存率也达到%和15%,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作者认为如能联合TACE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15-50%的醋酸瘤内注射,较PEI有更强的组织渗透力,浸润范围更大,对瘤组织破坏比PEI大1倍以上,其注射药量及次数比PEI减少。Dodd等研究报道,醋酸治疗小肝癌,3、5年生存率可达79%和49%,完全可取代手术切除。近年,高温蒸馏水(PHDI)或盐水瘤内注射疗法国内外也始有报道,疗效与PEI相仿,但其副反应极少,安全性高。有报道经PHDI治疗,肿瘤坏死率达%(56/69),认为对直径≤6cm的肝癌疗效优于PEI。然而,由于注射量大,瘤内压力高,能否引起肿瘤扩散等并发症及疗效如何,尚待大宗病例观察。 射频消融(RF)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疗效较肯定。Rossi等报道39例癌结节直径<4cm的小肝癌和11例转移性肝癌经射频治疗后,前者中位生存期44个月,在平均约个月的随访中,局部复发率<10%。该组原发性肝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8%、40%。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1)报道100例肝癌经RF治疗,63例<5cm的肝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瘤体完全凝固坏死率达%,其中59例生存1年以上(仍随访中)。认为RF对小肝癌治疗可达到与手术根治切除同样的疗效。国内另一组报道也认为RF对直径≤3cm的肝癌,其组织坏死率可达90-100%,疗效好,延长生存期。此疗法适用于肝功能差、年老或不宜手术治疗;或肿瘤位于肝中央,肝门区;或手术困难的复发性肝癌(<5cm,尤其是<3cm)的病例;无手术指征的大肝癌也可试用,配合TACE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虽然+,疗法有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等优点,但也应注意穿刺出血、脓肿形成、邻近脏器损伤、穿孔等并发症,对有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肿块巨大,与胆道关系密切的肿瘤应视为禁忌。 微波固化(MCT)治疗通过微波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加温至50℃以上,致瘤组织凝固坏死。此疗法国内外已经应用多年,取得显著疗效。SATO报道应用MCT治疗19例不能切除的肝癌(直径5-9cm),31个病灶中,28例完全消融获得根治,2例长期存活,10例无瘤生存10-64个月,3例带瘤生存17-22个月,疗效满意。国内一组报道27例直径<3cm的44个肝癌结节,经MCT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率%,1、2、3年生存率为%、%和%,显示MCT对肿瘤的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因肝硬化重,肝功能异常,或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风险大或要切除大块肝组织的小肝癌,MCT无疑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好的方法。也有报道此疗法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出血,周围脏器特别是胆道等损伤等并发症,应注意适应证选择和细致的操作。 氩氦刀靶向冷冻损毁术冷冻技术治疗肝癌,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获得一定疗效。氩氦刀冷冻损毁术是近年临床开展的冷冻治疗新技术,氩氦刀通过4或8个能单独或组合应用的热绝缘超导刀,插入肝肿瘤组织内,由于超导刀为中空,当输出高压氩气,藉氩气在刀尖急速膨胀作用,使刀尖区域在1min内降温至-140℃,肿瘤组织呈冰球状,冷冻15-20min,肿瘤低温坏死。理想的治疗是,B超下可见冰球超过肿瘤范围1cm以上。冷冻结束后开启氦气加温系统,使刀尖温度回升,病变区在数分钟内解冻并升至20-45℃,化冻过程冰球膨胀爆裂,对瘤组织也能造成严重损伤,然后再重复以上循环。这一疗法适应证是:(1)病人一般状况好,无其它重要疾病;(2)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Child A或B;(3)3个以内肿瘤,肿瘤直径<5cm;(4)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行手术或其它疗法疗效差的病人。对于较大肿瘤可以逐次试用多根超导刀,或术中多点穿刺治疗,术后与TACE等治疗结合仍能获得好的疗效。开腹行氩氦刀治疗时,因在直视下操作,可采用5-8cm大直径超导刀,多点穿刺,对半肝以内较大肿瘤也可采用此疗法。国外作者报道转移性肝癌行冷冻治疗较多,国外作者报道123例肝转移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44%,5年无瘤生存率为30%,10年生存率19%,疗效显著。对于>5cm的大肝癌,配合TACE治疗仍有相当的治愈率,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作者研究,病人术后CD3+、CA4+、CD8+及NK细胞等多种免疫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提示该治疗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效应。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氩氦刀治疗31例肝癌(原发21例,转移10例),肝癌直径≤5cm,治疗后AFP转阴率达80%,CT、MRI复查示肿瘤完全坏死率为%。由于该疗法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国内逐渐开展这一新技术。并发症有针道或肝包膜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邻近器官损伤,血红蛋白尿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等。对较大肿瘤的治疗,术中需输液加温或铺电热毯加温,防止冷休克;术后行碱化尿液、利尿等保护肾脏等治疗。 如何上传文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