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6-27 23:06:45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硕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出版社总编辑。著有《未来学》、《科技文明》,并参与多部论著的撰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进简介:湖南湘谭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分管生产经营委员会和新闻传播、综合编辑室。 主要经营和出版:播音主持、新闻传播、电影电视、媒介经营、广告、动画、通信及计算机、非通用语等类别图书和相关音像制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在近年有了较长足的发展,截止2002年我社已出版各类图书1000多个品种,音像制品有100多个品种。出版的主要构成为:语言与播音主持艺术类、新闻传播类、影视文化类、广告艺术设计类、媒体经营管理类、文艺美学类以及戏剧戏曲学、国际关系学、汉语言文字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传媒教育学等门类。目前,我社出版的图书已经涉猎了广播电影电视等传媒类几乎全部领域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 近年来出版社着力打造图书的品牌和图书精品,图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中国传媒大学或出版社组织策划的多套大型系列丛书、专著,为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与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持并得到了有关专家、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其中有几十部图书及有关音像制品获得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省部级奖励。如《中国播音学》、《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电视收视率解析、《表演艺术教程》、《电影编剧学》以及《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音像制品)等。

《中国播音学》 张颂(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语言通论》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传播文论》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创作基础》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朗读学》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朗读美学》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和谐艺术论》张颂(与他人合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书籍作者:Edward Pincus 《电影制作手册》电影制作/陈清河技术成就梦想(现代电影制作工艺探讨与实践)你可以去TAOBAO上搜索一下以下几个软件的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陈墨编辑

陈墨厉害吴宗霖,现为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合处一级主任科员。陈墨,男,汉族,1960年出生,安徽省望江县人,文学硕士,二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

播音主持专业必读书目介绍

播音主持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专业精英人才。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必读书籍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一、必读书目

(一)、专业

《播音发声技巧》白龙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吴弘毅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发声学》徐恒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主持训练280法》闻闸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朗读学》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论播音艺术》张颂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语言传播文论》张颂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朗读美学》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持艺术》吴洪林著 三联出版社

《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吴郁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影视配音艺术》王明军、阎亮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教你播新闻》高蕴英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吴郁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应天常、王婷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罗莉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文艺作品演播教程》罗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播音导论教程》姚喜双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语言与传播》毕一鸣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毕一鸣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播音主持心理学教程》陈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节目主持艺术学》魏南江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节目主持人通论》应天常、赵忠祥、白谦诚著 武汉大学社

《节目主持人通论》俞虹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播音主持心理学》祁芃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主持艺术语言》宋怀强 (作者), 陈贝贝 (作者) 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二)、基础与延伸

《语文常谈》,吕叔湘著,三联书店2008年新版(还有《语文杂记》等)

《语文教学散论》魏南江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汉字王国》 [瑞]林西莉、李之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或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濡、聂石樵、李炳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社会学》 [美]麦休尼斯著,风笑天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新闻心理学概论》刘京林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华夏出版社2003年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电视新闻采写》,何志武、石永军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

《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魏南江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美学概论》,牛宏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林洪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胡妙德、关玲著 北京广播学院 (2007-01出版)

《电视艺术学》 高鑫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1出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黄会林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4出版)

《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 周康梁著 南

方日报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Neil Postman) (作者), 章艳 (译者), 吴燕莛 (译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二、必读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电视研究》 《当代电视》 《现代视听》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中国电视》 《中国广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传媒》 《传媒观察》 《中国传媒科技》 《新闻记者》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周刊》 三、必看节目

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新闻周刊》、《本周》、《现在播报》等整点新闻节目;

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卫视各各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卫视各类节目的解说与配音。

《数码摄影构图从入门到精通》我们需要怎样学好构图?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我们用它记录下人生旅程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把它定格成为可以永远保存和分享的美好记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吸引人的目光,赢得大家的赞赏。可是,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照片不够专业,为什么有些人的作品更有吸引力?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构图!优秀的摄影师有着很强的选择和安排景物的能力,就好像遣词造句一般,将景物梳理、排列,通过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将它们用镜头表现出来。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学好构图呢?构图从观察和模仿开始当我们探索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观察和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多看别人的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作品,是一种直接的借鉴和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绘画、电视、电影、照片、广告等等,都在传达一种大众的审美标准。有意识地分析、梳理、丰满这些知识,并应用到摄影中,你会发现自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构图技巧。把经典的构图规则熟记于胸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和总结会存在一些个人的局限性,当你对构图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后,就应该系统地学习一些经典的构图规则。比如,黄金分割和三分法则、透过框架集中视线、充分运用对比、关注线条和瞬间动作等等。这些规则是众多的摄影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把它们熟记于胸是学习构图的捷径。让构图方法自动跳出来记住了一些典型的构图规则,并不等于就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良好的构图意识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下苦功不断练习才能得心应手。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每次外拍之前,收集一些类似场景的优秀作品,将它们打印出来作为参考。只要持之以恒,练得久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各种各样的构图技巧。当你置身现场拍摄时,相应的构图方法就会自动跳出来供你选择,这就是多练的结果。打破陈规寻求突破对于初学者,遵循构图规则通常能够拍摄出更好的照片。但是,在摄影的奇妙世界中,“美”没有完全固定的标准。当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构图技巧时,遵循某些固定的构图模式往往会陷入局限的城池中。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去突破,去创新,才能拍出更打动人的好照片,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者】 光影视界. 编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定价】 元【出版日期】 2010年9月无论你是如何看待摄影,我们都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仅仅拥有昂贵的摄影器材、掌握摄影技术知识,并不足以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很大程度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的作品与平淡的作品之间的区别在于构图!如何拍出好照片呢?首先要重视构图!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摄影爱好者学习、掌握构图的方法和要领,全书围绕摄影构图分为4个部分共计8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介绍如何培养敏锐的构图意识和树立基本的构图观念。构图并不仅仅是掌握规则,更重要的是拓宽眼界、培养善于选择的眼力,以摄影师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这部分内容让读者在掌握构图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摄影美学方面得到启发,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在拍摄实践中有所收获。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重点介绍有效的构图方法和经典的构图规则。这些规则是众多的摄影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熟练运用这些规则是是学习构图的捷径。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构图中的光线和色彩,包括不同光线的特性、选择和运用光线、调整和控制色彩、合理搭配和运用色彩等内容。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而色彩则为画面注入了情感,注重光线和色彩运用是优秀摄影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第四部分则详细介绍了构图在摄影实践中的运用。包括人像摄影、水景、山景、树木、花卉、城市街景、园林古建、异域风情、动物昆虫、静物美食等众多的摄影主题,教会您如何把学到的构图规则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摄影实践中。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是精心为读者设计,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实拍场景能够引导您学会提升照片的表现力的技巧,书中还列出了细致的分析示意图和详细的拍摄参数,帮助您剖析和掌握它们在实际拍摄中的要领和技术细节。本书适合希望拍出更好的照片的摄影爱好者。掌握构图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体会的过程。将本书置于手边,边学边练,融会贯通后,就会发现构图规则将自然地成为您思考的一部分,并且不久它们将成为您的习惯!挥洒自如地拍摄出与专家相比丝毫不逊色的照片已经不是难事。《非常摄影手记——大师构图攻略》基本信息作者:顾荣军ISBN: 9787121108730定价: 69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10-5内容简介无论你对摄影构图的见解如何不同,但是你总是要承认一点:好的构图 作品要比差的构图作品更有影响力,更能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摄影的终极 目标就是增加照片的主题效果,但一张毫无主题的照片,再完美的构图,它 也是空洞而失败的。 构图是确定并组织元素以产生和谐照片的过程。照片中的每个对象就是 构图中的元素。学习构图就像是学习一门语言,一旦你学会一门语言,它就 不再是你需要不停考试的东西,因为说话已经是下意识的行为,说什么才是 你关注的重点。我想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要努力的目标应该 是流畅地运用构图这门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跟其他艺术不同的是,摄影在本质上是挑选的艺术。必须从现实世界中 挑选一处予以框定,并且在框定的区域中对主体材料进行组织和布局。而挑 选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对画面进行编辑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都囊括其中。考虑 可以去除的主体,以简化和增强信息。当你的框架中所有的元素都起作用而 并非浪费时,你就成功了。 我认为,在摄影中,真正意义上的绝对能让照片漂亮的构图规律是很难 总结的,但是建议摄影者应该对常规的规定进行检验,实践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检验了,方可确定自己是去遵循还是打破这些规定,摄影构图上的 自由是在遵循规定和打破规律中实现的。 写这本书,目的是想以自身实践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去检验那些已经被 熟悉或忽视的规律。我不建议一定要按照我们实践的规律来拍摄,相反一张 漂亮的照片可能正是由打破规律而获得的。 让我们从认识规律开始,尝试打破规律,让我们从实践中获得到真正的 进步。 作者顾荣军作者简介媒体与教育工作者 摄影艺术方向,硕士,上海工艺美院摄影教研组组长 ; 著《纸上江南》《从威海到烟台》等《摄影构图》第2版基本信息作者:罗雪编著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ISBN: 9787894762306定价:¥内容简介构图,是摄影的骨架,是一张好作品存在的基础。本手册作为学习摄影构图的理想读物,由既有专业摄影水平又有丰富摄影教学经验的作者根据初中级摄影爱好者需求与学习特点精心打造。手册第一部分分几个章节介绍了摄影构图、取景与构思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摄影构图实战技巧,从人像、风光、植物、静物等拍摄主题以图解例说的方式深入介绍了各种构图方式在各类摄影主题中的应用。300多个构图案例、图片参数以及详细的解说将为你打开专业摄影师的拍摄锦囊,让你不仅仅掌握各种构图形式,而是学会如何将构图与取景的创意思维贯穿到你的每一张作品中。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像专业摄影师一样来拍照。数码摄影技艺丛书:摄影构图基本信息书 名:数码摄影技艺丛书:摄影构图作者:佳影在线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6-1ISBN: 9787500687474开本: 16开定价: 元内容简介该书是“数码摄影技艺丛书”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摄影创作是艺术表达的手段之一,摄影师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表达所思所见的大千世界,通过摄影画面来展示自己的创作意图。简言之,摄影构图就是摄影师把所要拍摄的对象,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所使用的摄影器材,运用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在画面中进行最充分的表达。因此,成功的摄影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精良而有创意的构图形式,对画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研究摄影构图的各式法则,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方寸之间展开对形式美的表达。每一部分又分5个章节。编辑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精彩的瞬间、动人的美食、如画的风景通过相机镜头记录在照片里,构图取景是重要的拍摄因素。本书分摄影构图基础知识和摄影构图实战拍摄两部分,从摄影构图快速入门开始,依次介绍构成元素、艺术表现方式、构图方式等知识,随后分别介绍人物、风光、动物、植物、静物等多种拍摄主题下的构图技巧,以及如何灵活应用各种不同的构图方式进行拍摄,获得完美的照片。《摄影构图》基本信息书名: 摄影构图作者: 郭艳民图书分类: 旅游/摄影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书号: 9787811273656发行时间: 2011年03月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丛 书 名:21世纪广播电视专业实用教材版 次:2页 数:234印刷时间:2011-3-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内容介绍摄影构图是摄影创作的核心任务。《摄影构图(第2版)》主要讲授摄影画面创作的内部构成问题,其中包括构图艺术规律、画面构成元素处理、拍摄角度运用、色彩处理。光线处理、运动摄影等主要内容。《摄影构图(第2版)》对第1版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理论的深度,增加了一些新的图片摄影图例和影视作品片例,删除了部分陈旧的图例和文字。《摄影构图(第2版)》可以作为各高校摄影专业、导演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照明艺术专业、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学习摄影专业知识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学习图片摄影、影视摄影的参考教材。作者简介郭艳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系,1994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3年开始攻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

中国传媒大学的传播心理学初试和传播考得是一样的哦,根据对09年大纲的分析和老师推荐 具体书目如下:1、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 清华大学出版社②《传播学史》[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美]沃纳•赛弗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⑤《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2、810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 王振业等 中国传媒大学 要以上的书可以找我的我的QQ是719224808,可以一次性搞定的。当然可以在百度“有啊”上面交易的哦,保障您的利益的哦!

中国税务出版社总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财税、国际经贸、宏观经济。开设的主要课程和专题包括:财税理论前沿、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国际税收研究、国际税收竞争研究、中国税制发展、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研究、宏观经济专题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税务总局科研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税务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对外开放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税务研究》、《涉外税务》、《东南学术》、《亚太经济》、《公共经济研究》等学术杂志编委 《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合编译)(1987)中国财经出版社《美国加拿大税制改革比较研究》(合著)(1991)中国财经出版社《当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著)(1992)厦门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与实践》(主编)(1997)厦门大学出版社《中国对外贸易的经营和管理》(主编)(1999)厦门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与贸易》(主编)(2000),科学出版社《入世:理性透视》(合著)(2000),安徽人民出版社《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税制》(合著)(2000),中国财经出版社《公共部门经济学》(主译)(20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迎接国际经贸新挑战》(主编)(2000),厦门大学出版社《经济全球化、WTO与现代税收发展》(著)(2000),中国税务出版社《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主译)(2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澳大利亚税制》(合著)(2002),中国财经出版社《经济全球化、WTO与中国特殊经济区再发展》(合著)(2003),厦门大学出版社《财政理论与实践》(合译)(2003),中国财经出版社《国际税收竞争研究》(合著)(2004),中国财经出版社《中国税制》(2005),经济科学出版社《服务贸易的理论实践》(合著)(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税收学》(2005),清华大学出版社 国内论文“比较税制研究”,《涉外税务》,“对我国税制改革与借鉴西方税收理论关系的再思考”,《当代财经科学》,“浅谈中性与非中性出口退税制度”,《税务研究》,“当前应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管理的可兑换”,《金融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优化税制理论”,《税务研究》,“发展我国外贸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合作),《国际商务研究》,“理想优化还是现实优化:新时期税制改革思路的选择”,《涉外税务》,“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与我国外贸发展”(合作),《中国经济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经济学与优化税制理论”,《涉外税务》,“效率、公平、主权、协调--对税收国民待遇的再认识”(合作),《涉外税务》, “外贸代理制的信息经济学思考”(合作),《财贸经济》,“优化税制理论与西方税收新动向”,《税务研究》,“谈谈税费分流”,《涉外税务》,“税制改革与税制再建”(合作),《涉外税务》,“金融风险与深化改革”(合作),《金融研究》,“完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中国税务》,“关于优化税制理论” 《涉外税务》,“对当前税收收入形势的看法”,《中国税务报》,“知识经济、新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合作),《涉外税务》,“知识经济与税制优化”(合作), 《税务研究》,“不确定性与税收理论发展”,《涉外税务》,“森经济思想与财税理论发展”,《涉外税务》,“信息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发展”(合作),《国际贸易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与西方税收理论研究新进展”,《税务研究》,“税收优化中的不确定性”(合作),《税务研究》,“曼德尔的财税思想及其启示”,《涉外税务》,“现代世界市场经济、西方税收理论发展与国际税收发展”,《涉外税务》, “WTO与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中国税务报》,“努力防范三个风险”,《经济日报》,“经济热点与税收”,《中国税务报》,“经济全球化与税收政策国际协调”,《涉外税务》,“经济全球化、WTO与我国税制改革”,《税务研究》,“对税收与西部大开发的几点认识”,《中国税务报》“WTO与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涉外税务》, “WTO与税制改革”,(合作),《金税》,“生态税收的现实观”,《涉外税务》, “关于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几点看法”,《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科出版社“经济全球化下税收国际关系的考察”(合作),《财政研究》,“调整特区产业结构,促进厦门外贸发展”,《中国外贸发展与改革》, 第15集.“贸易结合度分析与出口战略选择”,(合作)《东南学术》,“WTO与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中国加入WTO与税制改革》,中国税务出版社,“WTO下的中国税制:寻求中性与非中性结合的新形式”, 《福建论坛》, “当前税负问题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 《福建税务》,“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涉外税务》, “2000国际税收回放”,《中国税务》, “WTO反倾销反补贴与一国税制”,(合作) 《涉外税务》, “世贸组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研究”, (合作), 《国际贸易问题》, “税收政策实证研究新进展”, 《涉外税务》, “税收热点的理性透视”,《中国税务》,“研究我国宏观税负的国际背景”(合作) 《亚太经济》,“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研究新进展”(合作),《税务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预算制度变革的理论评析”,《中国财政理论前沿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跨国外部性、环境税与国际税收协调”(合作),《涉外税务》,“现实与原则之间:WTO与中国税制发展方向”,《福建税务》,“国际税收竞争与合理调整税负---兼议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税务》,“世界税制改革动向与入世后中国税制改革”,《甘肃税务》,“中国入世与经济特区再发展”,《特区展望》,“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与经济特区再发展”,(合作)《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税制改革动向与我国税负水平调整”, 《纳税人》,“诚信纳税与讲真话”, 《涉外税务》,“税收适当高于GDP增长是正常的“, 《中国税务报》,“把税收征纳行为建立在诚信基础上”, 《中国税务报》,“在经济全球化下研究税收问题”,《福建税务》,“WTO与SEA:兼论中国入世后特殊经济区的发展”,(合作)《国际贸易论坛》,“入世后处理涉台税收关系的原则和对策研究”,《21世纪初期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与对策》,第14章,九州出版社,2002“中国入世后税收竞争对策研究”,《形势与对策》,中国外经贸出版社, 2002“国际税收竞争的实证研究”, 《涉外税务》,“预期与税制改革”,《涉外税务》, “国际税收竞争下的我国税收对策”, 《中国税务报》,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税收竞争:理论框架”,《税务研究》,“国外税收赦免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合作)《涉外税务》,“不对称信息与税收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税务研究》,“论加入WTO后中国SEA的规范性”,(合作)《国际贸易论坛》,“政府间出口退税的博奕分析与制度优化”(合作),《福建税务》,“农村税费改革的现实优化观”(合作),《福建论坛》,“税收国际协调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关系之辨析”(合作)《会计研究》,“美国税收赦免:联邦与州的抉择比较”(合作)《福建税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福建论坛》,“研究国际税收问题的全球化视角”,《公共经济研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中性与非中性的结合”,《中国税务报》,“辨证地看优化服务和依法治税”,《中国税务》,“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税收国际协调的基础作用”,(合作),《涉外税务》,“对税收赦免问题的几点看法”,(合作)《税务研究》,“用科学发展观为税改领跑”,《中国税务报》,“科学发展观与新一轮税改”,《涉外税务》,“现代市场经济下的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差异与协调”,《税务研究》,“后坎昆时代的国际税收研究”《涉外税务》“服务贸易壁垒规模的测量:文献回顾与评析”(合作)《国际贸易论坛》2005年1期“税制改革:基于税收与会计关系的理解”《涉外税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税收思改”《中国税务》“反倾销税与反倾销补贴”(合作)《国际贸易问题》“浅谈和谐导向型的税制改革”《涉外税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类型:税收视角的分析”(合作)《税务研究》“和谐社会和和谐税收”《中国财经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与财税政策运用”《中国税务报》“加快税制改革,应对贸易摩擦”《涉外税务》2006年3期“国际税收竞争的不对称性及其政策启示”《税务研究》2006年3期“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税收”《中国税务报》“充分运用财税手段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香港文汇报》“关于十一五时期税收发展的几点看法”《中国税务报》“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税收发展的几点看法”《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3期“纳税人遵从的演化博弈分析”《涉外税务》“关于制定税收基本法的几点建议”《全国人大经工委新疆会议》“税收辨证观运用的三个例证”《涉外税务》“再论反倾销税与反倾销补贴”《国际贸易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税收视角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税收与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文献回顾与展望”《公共经济学评论》“税收制度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中的税收竞争与协调”《涉外税务》“和谐世界新理念下国际税收关系研究”《中国税务报》“现代税收与会计关系研究”《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市场经济下的绩效预算管理”《财政部/UNDP项目》(湖北会议主报告)“关于政府绩效预算评估体系的几点看法”《财政部/UNDP项目》(海南研讨会主报告)国际论文“Recent Development in Chinese Tax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 Proceedings of ABAC,ABAC,USA,1991,“Understanding the Controlled Currency the Chinese RMB D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ABAC, Ont.,Canada,1991“Foreign Banks in China: Lessons for the 3rd-world Countries”, Proceedings of ASAC, ,“Assessing Monetary Reform in Former CPEs: A Comment”, Proceedings of 7th Conference, PEA, PEA,USA,1992,“Managing Foreign Debt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ceedings of 7th Conference, PEA, PEA,USA,1992,“Wage Determination in China and an Econometric Test on CT”, Proceedings of 8th Conference, PEA, PEA,USA,1993,“A Socio-political Perspective on JV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IABS, IABS,CA,USA,1993,“Political Economy of Policy Changes Forward Foreign Enterprises in China”, Manage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Cambridge Univ. UK., March,1994,“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in China Macro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Third World Studies Journal and Review, , ,“Two Lines of Development of Trade Theories”,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Strategy, Idaho, USA, 1994,“Globalization of Japan and Japanese Investment in China”, Japan Studies, , Denver, USA,“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Journal, Winter 1995, USA,“Japan’s Offic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to China: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996 , Scotland,“Japan’s Trade in Services and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Market”, Proceedings of Japan Studies in Canada, Halifax, Canada, 1996,“Understanding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 Intercultural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Sociology, USA, , 1997

简单地说仅次于社长

张木生,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5-1972年在内蒙古插队。插队期间,结合农村实际,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研究,就中国农业发展史及世界农业发展史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并就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1973-1975年在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学习。1975-1980年在内蒙古商业学校教书,1980-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84-1990年任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1990-1993年任《中国百业信息报》 (后为《中国税务报》)社长兼总编辑;1993-1995年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专员,1996-2009年任《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著有《超越左右说实话一一财税体制与政府行为》 (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材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教材主编: 钱谷融 吴宏聪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作 者: 骆寒超,王嘉良 主编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黄修已 方谦 李平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3月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秀明,李杭春主编 出版日期 2005-8-1 作 者: 黄修己 I S B N: 753020078x 页 数: 465 页 开 本: 32 出 版 社: 十月文艺版 看来这个书太多了··不知你要的是那一本··没办法,对书太敏感了···

浙江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秀明 李杭春成员:吴秀明 李杭春 吴婧 赵玲莉

我报考的是浙江大学的经济学硕,本科双非一本,考研总成绩417,其中政治79,英语一81,数学三138,专业成绩119;初试和总分均为经济学硕大类前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备考经验,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考研经验

一、政治:7月中旬-12月

7-9月徐涛强化课搭配肖秀荣 1000题,先不要写在书上,准备一个刷题小本子(我买1000题的时候送了一本),然后刷完一遍刷错题。一天大概1-2 小时,强化课可以两倍速。

9-10 月 腿姐技巧课+腿姐 30天70分(难度稍微偏大一点,心态要好,不会的知识点可以找本小本子记一下,有空拿出来看看),然后刷错题。一天大概1-2小时。

11-12 月 写每个老师,例如徐涛、腿姐、肖秀荣、米鹏……市面上能找到的模拟卷的选择题部分,每天可以写两张左右,除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其他都可以用电子版(但我也买了腿姐和徐涛的,准备看看大题,但是没看),一天大概1-2小时。

12 月看腿姐冲刺课和押题班,选择喜欢的老师的背诵手册,我背的是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也可以背徐涛的小黄书,差别不大。肖秀荣八套卷只读了几遍,四套卷和腿姐押题班背了大概四五遍。一天大概3-4 小时。

二、英语一

5-7月 背背单词,不推荐看词汇课,太浪费时间。每天一小时

7-9月当时实在不知道怎么准备,就看了经验贴说可以精翻,于是买了于慧100篇,每天翻译一篇,对着参考翻译修改,一般都是买黄皮书,看个人选择。(感觉做精翻的好处是不用管后面翻译了,因为已经锻炼怎么翻译)然后稍微看了看唐迟的阅读课,感觉对自己帮助不大。 每天2-3小时。

10 月 看宋逸轩的新题型课,英一看了感觉有一点帮助,但是英二听我同学说没有必要。继续刷真题,刷到看到题就能想起文章内容知道选什么,就差不多了。每天 1-2小时。

11-12 月 看了刘晓燕的英语作文班,感觉会多一点话讲,然后看了王江涛的作文书,背了一些作文,自己整理了一份模板,考研的时候几乎是照着模板套的,因为自己每次作文都丢好多分,没有什么大参考价值。然后为了保持手感和语感,刷了张剑的模拟题,有好几十篇,心态要好,题比较难,每次都大概5 错3 或者2的样子。主要是为了保持手感,不要较真,每天2-3小时。

另外,在完型、翻译、作文有特别薄弱的,也应该在这三个月做一个专项提高。我不太建议花整块时间去看考研英语视频,除非基础太差,无法自学的那种。我觉得可以看看解题技巧,比如阅读的解题步骤、翻译的词性变化、作文的模板分类等,心中有数后,就抓紧时间自己实战吧,看别人做5小时,不如自己关上电脑做1小时。

三、数学

教材:全书+660+历年真题+36 讲+1000 题+张宇四套卷;视频:张宇、李永乐

如果前面主要讲经验,那么数学就是讲教训了。本人也是不幸运,考研两次,就碰到了新世纪以来数学最难的两次。本人做,2015和2017年的卷子都接近满分,但并没有什么用。数学三要按数学一的难度准备,这不是我说的,是张宇说的。

的确,2018年数学最后9道大题,数学三的难度是超过数学一的,这也是张宇说的。本人二战数学准备的不可谓不认真,市场上最主流的两个辅导老师及其教材我都买了,也都做了,但结果就是我差点单科没过线。

总结其教训就是:①计算一定要过关。视频看多了就会眼高手低,复习到最后几天也会眼高手低,觉得最后几天花一晚上解决三两道数学题目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大家准备数学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要算得又快又准,而不是等到最后一个月再来提高自己的准确度。

②只要考点是重合的,按数一的难度准备,不要管考纲里“了解”、“掌握”等措辞,他们二重差分都敢考,还有什么不敢考的。做完数三的真题,就去做数一的真题。对于19年数三考研而言,可以说,近三年数一真题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距今十年以前的数三真题。当然有时间都做,最好。

③平时做真题训练时,一定要给自己一种在考场的紧张感。这样,即使在考场上遇见超难的卷子,该拿的分也都能拿得到。

我的进度:9月份之前看完了高等数学部分的视频,完成的相应的全书和1000 题;9月份线性代数视频、全书和1000题;10月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视频、全书和1000题。11月份梳理视频笔记,开始做历年真题和36讲,直至上考场。教训:9月份之前应该完成考研数学所有知识的熟悉,不用全书和1000题一起做,做一本全书足够了。

9-11月份,脱离老师视频,去做大量真题,反复总结。12月份,买一些预测卷练练手,查漏补缺。数学是要看视频,但不要让看视频的时间超过你练习的时间,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去考场里考试的人还是我们。基础差一点的可以看张宇,有一定基础的可以看汤家凤,线代一定要看李永乐。另,数三难题大部分在微积分,要花大力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相对好拿分。

四、专业课参考书籍: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微观经济学教程》,李建琴、史晋川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宏观经济学教程》,叶航、何樟勇、李建琴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一)基本情况

微观 50 分;宏观 50 分;自选 50 分。

教材:专业课指定教材+高鸿业的四本习题册+历年真题+本科相关课程历年期末试卷+课程pp。

(二)西经(微经+宏经)部分

对待浙大出版的两本教材一定要非常重视,每年大概有70分来自于此。这两本教材都是初级微观、宏观理论,并不难,就是内容多,记不住。暑假翻了一遍,都理解了,但记不住;开学后又翻了一遍,试着用做题去记忆,还是记不住;11月份开始后,我整个人就非常焦虑,觉得今年要毁在专业课上了,后来我放弃了高鸿业的练习册,开始抄书。我花了2个星期抄完了微观,花了2个星期抄完了宏观,花了10天抄完了计量,然后这三本书就像印在我脑子里一样了。然后是曼昆的两本教材。我研究了一下近五年专业课的卷子,发现这么一个规律:第一题四个名词解释,至少有两个来自于曼昆书后面的list;连续四年,宏观15分的论述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合计每年有30分左右来自曼昆的教材。所以,曼昆教材的重点是书后的list,以及如何准备论述大题。我考前把曼昆的宏观教材所有能出大题的点都理了一遍,然后,今年变了,微观的15分论述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sad。但不管怎样,总是有一道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五年如此了,我觉得明年也一样。至于计算题,大概是中等难度的课后习题,直接做李老师和叶老师的书后习题就行了,有时候考试还是教材原题,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做做浙大相关课程的期末试卷,我觉得也比高鸿业的习题册好。

(三)自选部分

1、政治经济学

一战考的是产经,所以自选得是政治经济学模块。因为自选部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做,所以自从浙大不公布考卷以后,回忆版就很少,真的很难分析命题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教材(蒋学模《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结构图理顺,像背政治一样去背诵。记得当初上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平时讲课的重点主要在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可以根据资本主义部分自学,期末考试重点在于资本主义部分。这句话是否同样可以用于指导考研,我不能保证,但我记得一战时,政经的两道论述题都是资本主义部分的。

2、计量经济学

二战考的是区域经济学,所以自选是计量经济学模块。浙大考的是初级计量经济学,教材是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精要》。我的建议是按照浙大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进行备考,诚然,李书要难很多,但就考研而论,只需掌握前六章的内容即可。另外,浙大计量老师的本科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李书展开的,其出题语言、风格必然也会偏向李书。

为什么不直接指定李书为考研教材?我觉得是因为浙大本科初级计量教学围绕李书的前六章内容,而李书的前六章内容恰好就是古书的所有内容,为了方便确认考试范围,学校指认古书为考研教材,按李书出题(如2016年的GQ检验,古书没有,而李书有)。当然看懂李书前6章,备考难度已经足够了,也最好翻一下古书,把一些边边角角的简单知识补齐。另外,做一做浙大本科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对考试也挺有帮助的。

整个专业课的备战,我是从8月份开始的,无论是西经还是计量,其计算都是十分简单的,大家可以参考历年真题。主要是准备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一定全面,思路清楚,不要出现我一战时一道10分大题完全空白的情况。如果背了实在记不住,也可以动动笔,像我一样抄抄书,把心静下去,哪怕只抄抄提纲也总是好的。这些提纲对准备复试也是很有帮助的。考前专项练一练专业课计算,因为虽然简单,但一旦算错,就是丢大分,太可惜了。

之后就是反复背诵,背诵n遍+后期做了真题模拟,以考场的模式3小时完成,同时对真题的题目也进行了整理,最后考前进行了反复背诵。

另外,背诵的后期最好能根据自己的笔记整理出一份纲要,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把这个纲要默写几遍,当笔记已经进行反复背诵熟记于心时,实际上最后对着这份纲要就可以把四本书的知识点都过了,后期的时候应该要达到四本书的知识点框架能够大致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了。

五、结语

核心教材和核心辅导资料最好买新版,其他的书也可找学长学姐低价收购一些。报全封闭式的训练营感觉意义不太大,当然,前期可能还能激发一下斗志,帮助了解一下考研是怎么一回事,但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去报班可能会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如果是为了视频材料去报班,其实这些网上到时候都会有的。

考研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只是一小部分,考不考得上对于人生并不起决定性影响,去过职场的人就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都在永无止境的学各种技能唯恐被社会淘汰,AI时代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次又一次恐吓金融从业人员,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一鼓作气,破釜沉舟,惟一而精,考研并不是被妖魔化的难,更多的在于毅力和心态的比拼,经历了这样的考研后,你会发现你获得了一种久违的学习能力,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版中心、哲学宗教与社会学出版中心、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文学艺术与新闻传播出版中心、政治与法律出版中心、经济与管理出版中心、国际问题出版中心、数字出版中心、编译中心、大众分社、年鉴分社和编审室、以及出版部、发行部、营销策划部、总编室、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现有职工190余人,其中专业编辑100余人,64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先通过北京的114查号台找到中国社科出版社编辑部的电话,然后就可以同他们联系业务了。祝你好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