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如何高效改论文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2024-07-07 13:46:08

如何高效改论文文献格式

在论文写作中, 经常需要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无疑是非常容易出错的。下面我来分享一种快速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

需要撰写毕业论文的童鞋不妨进来学习咯,具体设置步骤如下:一、论文注释当页页下注怎么设置1、知道你需要在哪里写注释:你的论文中用到了某一个资料中的某一个观点;你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术语来自某个文献;某个并不太熟悉但是很重要人物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你进行注释。2、在需要注释的位置输入一个脚注,方法是点击“引用”,然后找到插入脚注。我们选择插入脚注。3、这时候我们的光标自动跳转到了页脚,这里就是我们插入脚注的地方。我们看到在正文和页脚都多了一个小“1”这是脚注的序号。4、如果你觉得脚注序号的格式不对,你需要点击这个位置,展开脚注对话框。然后选择编号格式。5、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可以展开看到有很多格式可以选择,根据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选择。6、知道了怎样添加脚注还要知道脚注的书写格式。笔者列出如下格式标准和例子:著作类引用格式: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范例:[1]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书店,1999年,第207页。期刊类:责任者:《文章题名》,《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报刊出版地)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页码或版次(任选),影印或其他方式出版的合订本版本信息。范例:[2]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页。外文文献:著作、著作中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注项与顺序同中文,但须用英文标点,即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范例:著作:[1]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92, pp. 19-28.译著:[2]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 55, 88.二、参考文献怎么弄1、参考文献需要在论文的最后独立一个版面,列出引用过的文献资料。2、首先在论文的末尾插入一个分页。把光标放到参考文献的前面,然后点击插入——分页。注意,有的论文并不要求分页,你注意自己学校的要求。3、按照论文引用的顺序列出参考文献,注意文献的顺序一定不能错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这样参考文献与论文引用的顺序就是一致的。另外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是和脚注的书写方式一样的,我们参考上面步骤⑥的例子写。4、编排参考文献的格式:每一篇文献都是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序号开始,格式为[1][2][3]……5、调整各自然段的字体,一般字体为宋体,大小为小五。

论文查重如何高效修改

首先我们要对论文检测出现高查重率的问题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假如全篇论文的的确确是自己单独完成的,那就要对引用部分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看是不是没有添加引用标签,是不是引用篇幅过多等现象。这部分问题就简单很多,只要根据要求完成标注,还可以在原意不变的基础上改变语序以及表达方式,就能有效的解决论文查重率过高的问题。

其次论文修改降低查重率要严格根据查重系统得出的检测报告进行,完成一篇论文是比较容易的,但论文修改在论文里面是占很大一部分的,由于前期搜集的内容填充工作只需要围绕论文检测问题说明清楚就无问题,我们查重完后得到查重报告,就要按照查重报告里面的标红部分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注意的是有一定的约束与限制,所以在修改的时候查重系统的算法与标准也要考虑,已确保自己可以有效的降低论文查重率,那么才可以确保论文修改能顺利完成。

最后按照论文查重的进度与查重阶段使用权威可靠的查重系统,部分学校会提供1-2次的免费查重机会,但机会有限适用于定稿查重,因为我们在提交学校前都会进行多次修改与反复查重,因此为了提高效率,确保查重结果的有效性,不同查重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后,才可以去进行查重。

参考文献引用

论文修改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参考文献。因为参考文献是知网检测的一个重要部分。论文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内容,都要有参考文献来做参考。很多同学在查重检测中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的同学在撰写论文时,不知道该如何引用自己已有的论文,所以可能会去参考一些论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率高,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通过率。但是,如果我们用了别人的文章,我们可能就需要用自己的话来写一段文章。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原论文基础上修改成自己的东西。那么你可以在查找知网数据库时,把已有论文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来做参考,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通过率了。但要注意一点:如果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就不能引用了。

注意句子的标点符号

论文查重软件会通过检测标点来判断论文是否被修改过,所以标点对于论文的通过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要求的,首先要保证句子没有明显的标点错误。如果句子中有标点符号错误,那么不仅会影响论文通过知网检测,而且还会影响到论文查重软件的结果。其次,对于一些特殊句式,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来代替原句子,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文章通过率。而且不能随意更换标点,因为这样是不符合规定的。

论文的段落划分

论文修改时,我们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划分段落,这样更有利于修改和检查论文。如果你对段落划分不清楚,会导致你在修改文章时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论文内容来进行合理的划分,这样可以使论文更容易通过查重检测。

毕业论文查重率高修改方法如下:

第一、格式导致的查重率高。

很多同学的论文都是用红色标注,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论文格式,导致系统误判。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遵守校规。报价部分必须编号,报价结束前不得使用句号。否则会变成一个红色,被判定为复制,只要我们论文格式正确就可以通过降低学生论文查重率率。

第二、关键词导致的论文查重率高。

如果论文中的关键词导致论文重复率较高,建议学生将论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替换为同义词或同义词,或者直接去掉,这样可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当然,这要看的论文查重结果,单个学生句子被标红就可以通过忽略,如果教学内容被标红比较多,说明企业重复率高,需要我们进行信息修改。

第三、删除不太重要的句子。

有的同学们的论文为了凑字数会用一些没有用的句子。如果论文出现无用句大面积的红色,不能影响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在保证句子流畅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重复率,但难以把握,稍有不慎就会降低论文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把握好!

毕业论文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一次顺利通过就可以直接顺利毕业。但是如果论文查重率不达标,就需要反复修改降低重复率。

论文修改需要仔细核对报告的细节,尤其是用红色标注的部分。因为在实际修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红色的字符。如果有大面积的红色内容,就要换一种方式。就是基本意思保持不变,但是可以减少重复内容的比例,这样可以顺利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论文引用的内容需要适当修改,与其选择书本上的文献。不如选择自己最近的杂志或期刊上权威主义理论的内容。这样重复率会降低。所以引用文献要抓住重点。这些方面都需要严格的技术掌握。修改的时候,措辞要非常专业。不要用普通的句子,每次修改都要仔细检查。不仅要保证句子的通顺,还要特别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论文查重率过高,以下是改正方法。论文的修改需要根据查重报告指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修改,这样会更容易通过查重,修改效果也会更好,尤其是要特别注意细节。

wps如何修改论文格式

做毕业论文时,各级标题都需要有统一的格式,单独去改每一个标题的话,不但容易出错,而且很费时间,下面我就来演示一下wps中如何快速设置标题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自动生成技巧

现在我们写论文基本上都是用WPS,而一般写论文的过程是先把文章的内容写好之后再去处理文章的目录,但在实际情况当中,很多使用者不知道怎样使用WPS中的自动生成目录功能,而是自己在首页手动编制,如果是论文以后不修改那倒还好点,如果是论文的内容及格式有所调整的话,那么此时目录和正文就对不上号了。我在此介绍一种简单的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

1、打开“WPS文字”后依次点击“格式”→“样式和格式”。

2、我们接下来是要修改“正文”、“标题1”、“标题2”和“标题3”的样式,如果你的文章有象“”的话那你还得把“标题4”的属性样式一下,以此类推。因为WPS里面默认的样式并不一定适合你那个学校的规定的论文格式。

①我们在“正文”处点击鼠标右键,出现“修改”两个字,右击它。

②在“修改样式”里面我这此字体选择“宋体”,字号选择“小四”,在中间的框中选择“两端对齐”和“倍行距”。

选好之后我们再点击最下面的红色框中的“格式”。

③点击“格式”后又出现一个对话框,在这里面我在“特殊格式”里面选择“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断后”选择“0”。“行距设为倍行距”。都设好后点击右下角的“确定”,确定之后又回到“修改样式”的对话框,在这里面我们同样点“确定”。

④“标题1”、“标题2”和“标题3”同样使用这种方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会有些地方设置不同,具体请看下面两个图。

以上每次设置好之后记得在“同时保存到模板”之前打勾。

3、设置好之后,用“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比如,我们把光标点到“1 绪论”,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标题3”定义、;依此类推,直到全文节尾。

4、当都定义好后,我们就可以生成目录了。把光标移到文章最开头你要插入目录的空白位置,依次选择“插入”→“引用”→“目录”。接着会出现一个小窗口,我们点“确定”就可以了。

5、处理好后的如下:

6、当你重新修改文章内容后,你需要更新一下目录,方法是:把整个目录全部选中,等变成蓝色后,在目录区域内,点右键,选择“更新域”,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更新整个目录”之后点“OK”就可以了。

在第一页尾部插入——分隔符——下一页分节符,先激活页眉,然后把光标定位在第二页的页眉处,并在页眉工具中单击“同前节”断开链接,返回第一页的页眉处,删除第一页的页眉就可以。

三页表的页眉可在同一节中设置的。 如果你的表在文档最后,你可在表的第一页行首插入——连续分节符,然后进入其中一个页眉,断开“同前节”链接,再删页眉就行了。 如果表在文档中间,那么需在表的下一页也插入——连续分节符,并同样设置。

本科生如何高效读文献论文

对于大部分书籍,重要的内容只占全书的20%左右,所以学会高效阅读很重要。阅读中,最好能练成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简单构架思维导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可以大大的提升阅读效率。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我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读书的过程中以及读完一本书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②做好读书批注。也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读完之后:①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备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方便掌握和运用。②针对一部分书,比如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那种,我也会写一写读书感悟。

写给研究初学者的论文阅读简明教程。

痛苦

做研究,少不得要读论文。

如果你不了解一个领域已经被研究成了什么样子,又如何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呢?

可是,对许多初学者来说,读论文是件痛苦的事儿。

他们匆匆忙忙开始,在CNKI用关键词搜索出来一堆论文,一通下载之后,就打开第一篇,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读完一篇,放到一边;再读另外一篇。

读到后面,发现前面的论文已经遗忘了。于是翻回头去再读一遍。

这还只是中文论文,那英文的??

如果你有无限的时间和注意力,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大不了就是读的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而已。

然而,你的时间是稀缺资源。

你的注意力是更为稀缺的资源。

处置稀缺资源,不可如此草率。

读论文的时候,要提升效率,你需要做以下几件工作:

选择合适的文献,确定阅读的优先次序;

即便对筛选过的文献,也要以正确的顺序来阅读内容;

用恰当的方式做笔记。

本文就以上三点,分别给你介绍一些方法、技巧与工具。希望对你(研究的初学者)能有些帮助。

什么?你不是初学者?

那就不必往下读了。赶紧抓紧时间读论文去吧。

选择

从许多相关论文里,选择哪些值得读,甚至是该优先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要了解如何找到相关的论文。

你还应该纵览领域的全景,看哪些论文更受同行青睐。

对筛选后的结果(可能数量)依然很多,你也需要区分论文的价值(靠谱程度)。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为你介绍过前两个问题的一些处理方法。包括:

如何用人工智能帮你找论文?

如何快速梳理领域文献?

读过本文后,欢迎你点击链接,阅读或者复习相关内容。

大多数情况下,前两轮筛选后的论文,你依然不应该全都读。

千万不要误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宝贵的知识。

我给学生的建议,是依据论文载体的“靠谱”程度,区分优先级。

不同论文载体,在“靠谱”与“不靠谱”的两极之间,形成了一个光谱。

排在最高优先级的,是顶级期刊。

除了这几本“神仙妖怪”级别的期刊,各领域也都有公认的顶级期刊列表。

你可以自己在搜索引擎查找,或者向同行专家请教。

排在靠谱程度最后一位的??是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中,当然也有非常优秀的作品。

但是,其中不靠谱论文所占比例,真的是高到难以想象。

这不只是因为本科生缺乏研究经验,知识储备不足??主要是个态度问题。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激励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许多论文是截止日期前最后几天(甚至几小时),突击而成的结果。

这样的论文质量怎么样?

你说呢?

我所说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不只是说国内情形。

TED视频里,Tim Urben 讲述了自己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中文字幕,风趣幽默,建议你看看。

古人说: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想想看,一个本科生,做论文的参考资料都是上几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其论文的水平大概会如何?

每当我看到学生放着优秀期刊的论文不去阅读、分析和引用,反要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掺杂大量的学位论文,都会要求重做文献回顾环节。

顺序

至少在目前,机器还无法替你阅读论文。

你得自己来。

我给你推荐一个讲解如何读论文的视频教程,只有7分多钟。但是看过后,会让你非常有收获。

教程讲者 Peter W. Carr 教授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他多年来和学生合作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论文阅读和写作指导经验。

发布这个视频时,他和团队已发表论文300余篇。

下图是明尼苏达大学网站上列出他获得的(部分)荣誉和奖项。

考虑到你可能不是很习惯观看全英文无字幕视频,我给你转述一下教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叙述中加入我的一些思考。

Carr 教授首先强调:

不要一字一句,从头到尾线性阅读。

千万不要。

史蒂芬平克在《风格的感觉》一书中指出:

写作是个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线性字符串的过程(参见“The Web, the Tree, and the String”一章)。

阅读的目的,定然不是重复记忆那些线性的字符串,而是还原作者的网状思考,并且进行加工。

你可以放心大胆地调整阅读顺序。

不要担心剧透,论文又不是侦探小说。

Carr 教授给出了下面这样的论文阅读顺序:

首先是题目、关键词和摘要。

浏览后决定要不要继续看。

然后读结论。通过结论看这篇文章是否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到这里,似乎平淡无奇。许多文章、书籍也会告诉你上述知识。

但是Carr 教授强调了一句:你可以随时停止阅读一篇文章,甚至丢弃掉。

我的解读是,读论文一样要遵守经济规律,不要试图去打捞沉没成本,在已经不看好、或者不感兴趣的论文上投入更多时间。

许多文章都会告诉你,读过上述内容后,应该去看引言。

但是 Carr 教授说:不要这样做。

你应该先看图表(如果有)。

这阶段,你应该只看图表,不要逐字阅读图表上下文的语句。

图表是否吸引你的注意力,直接决定你要不要做下一步——读引言。

我很赞同这种顺序。

因为引言的主要作用是强调论文研究主题的价值和必要性,会尝试与更为宏大的图景、更重要的问题相联系。有的甚至会有“吹嘘”的成分。

但是研究主体部分出现的图表结果,却实实在在可以看出一篇论文在某个问题的研究上,实际偏向哪个方向,以及前进了多远。

读过图表和引言后,你才需要读论文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是哪里?

不,不是实验,而是研究结果和讨论。

论文写作初学者往往在做出图表后欣喜异常。图表展示后,居然没有任何分析文字,就高高兴兴直接跑去写结论。

虽然“一幅图抵得上千言万语”,但是你的图表结果真的是这么不言自明吗?

对研究结果的探讨,要解答读者可能存在的疑问,并且从实验结果中挖掘出全部的蛛丝马迹。

这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

即便是面对同样的资料,有的人能挖掘与分析出来的内容,比别人丰富许多。

你如果有闲暇时间,可以读读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看看简单的史料,可以被剖析到怎样的深度。

只有你认为作者的讨论部分有价值的时候,才真正需要去阅读论文里面最为困难的部分——实验。

这一部分,你要从头到尾仔细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而且对有的实验过程,你甚至需要花时间去尝试重复它。

从追求效率的角度看,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才值得你这样耗用自己宝贵的时间。

笔记

许多人读完论文,就认为完事大吉了。

不对!

你已经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来阅读论文,那就要把花费时间的价值保留住。

有的人说,我脑子好,过目成诵,都记住了啊!

科学实验研究证明,人脑的记忆能力,其实远没有你想象得靠谱。

Peter W. Carr 教授强调,你需要及时记下笔记。他甚至特意引用了中文谚语“好脑子赛不过烂笔头”。

你可能认为,记笔记很容易啊。

但注意 Carr 教授提出的笔记标准:

以后你只要看笔记就可以了,论文就不用再看第二遍了。

承担着这么重要的使命,可就不是一般的笔记了。

这种记笔记的方式,万维钢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我曾经听人讲一个笑话,说我们是怎么向别人学习的呢?我们就如同小偷一样到人家里把除了厨房水槽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搬走了——然后我们回过头去把厨房水槽也搬走了。

你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万维钢先生的经典博文《用强力研读书》,其中的笔记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记录读书笔记,对论文也同样适用。

记笔记,方法固然重要,但工具也很关键。

很多人喜欢记在纸片上,记完就丢弃了。

有的人虽然用了本子记录,但是记满几本笔记后,想找到某个内容也很困难。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要使用这种过时的方法。

论文的笔记,你可以直接用数字化方式记录。

例如我喜欢使用 MarginNote Pro 这款论文阅读与笔记工具。配合Apple Pencil,你在做笔记时可以找到纸笔写画的感觉。

可是,与纸笔记录相比,数字化论文阅读笔记的存储和检索效果,要高出许多。

你可以方便地将笔记导出到印象笔记里面,这样即便是手写的中文文字记录,都可以很容易检索到。

下图是我查询“牙”这个字获得的结果。

如果论文中有一些新概念,你不理解。没关系,也记下来。

不要尝试当时解决,因为那样会破坏你阅读的整体感和记笔记的流畅程度。

搞定一篇论文的笔记初稿后,再根据记下的这些疑问要点,按图索骥去查找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应有助于你消化理解新知。

我推荐你先到 wikipedia 和 youtube 这样的网站上看看,是否有对应知识点合适的教程。

有的论文,由于最初写作者文笔过于晦涩,你可以找到许多后来者尝试以更清楚的方式来转述的论文或者博客文章。

这些内容,你可以直接补充进你的笔记,也可以记录新的笔记条目,将其和原先的笔记条目建立链接。

印象笔记可以自动帮助你分析该条笔记和其他笔记间的关联。

这些笔记,记录于不同时间,放置在不同目录,打的标签各异。

但是,人工智能却将它们依据内容的关联度联系在了一起。

这种跨越时空的关联能力被称为“远程联想”。许多写作大家靠着这种方式,写出价值密度颇高,又极有创意的文字。

他们当初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索引卡片。

而对于你,完成同样的目的,却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而已。

小结

总结一下,本文为你讲述了高效读论文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文献,确定阅读的优先次序。你需要分清不同的论文类型和价值,在有限的时间约束内,优先选择最有可能富含价值的论文。

其次对筛选过的文献,应以正确的顺序来阅读其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把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章节放在最后。阅读中随时准备退出,以避免踩坑。

用恰当的方式做笔记。强力研读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用合适的笔记工具来记录和整理笔记,不仅会让你的记录事半功倍,而且写论文的时候文思泉涌。

讨论

你平时是如何读论文的?你在论文阅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你有更好的论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吗?欢迎留言,把你的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并且关注我的专栏,以便收到后续作品更新通知。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身边的亲友有帮助,也欢迎你把本文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导读】很多人在工作、学习中,是需要阅读文献的,从文献中进行信息提取,然后完成学术文献的创作,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导师,有的是工程师等等,那么文献阅读的技巧有哪些?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

1、带着问题或目的性去阅读

你读这篇文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哪方面的东西,是关注相应的定理证明,还是如何应用某个算法在一个具体问题。有了方向性阅读才会高效,有时10分钟都不用,翻看一下就知道是不是想要的东西了。快速且带着问题的阅读,在许多时候是比精读更有用的。

2、注重摘要

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3、记录性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当你读到新东西、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的画线对象。当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时候(一般不要死磕,做个标记就好,说不定读到后面就豁然开朗了)。当你在读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事例时,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联想的地方(不妨停下来做个记录、因为灵感稍纵即逝)。

4、注重看Problem Description 和 Simulation & Experiment这两块

研究都是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有些是老问题新解法,有些是新问题老解法,更多的是老问题加不同的条件形成的新的子问题,所以一看问题描述就可以快速定位这篇文献的创新在哪里,该问题是不是你想要的。知道了问题描述,就看实验的描述和结果,是不是有比较,是不是能比以前的老方法有提高,是不是真的有效解决了新问题。

5、学会使用阅读软件

说起文献管理软件,就不得不想到Endnote和NoteExpress,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方便的进行文献的整理和分类。还推荐软件:adobe acrobat reader(阅读软件),翻译软件:copytranslator(完全免费)。:用来画文章主要思想的逻辑图,方便理解。

6、对文章做出总结

What:研究对象的理论基础。Why:科研价值与难点。How:技术发展路线、效果与不足。新想法:创新点、可行性。

以上就是文献阅读的技巧的有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文献阅读,在这里祝愿各位学术人阅读顺利、发文顺利。

读文献俨然已经成了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好一篇论文。

阅读文献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更要在阅读效率和阅读内容的精髓上牢牢掌握技巧。阅读文献、管理文献、整理文献是从事科研的小伙伴需要很重视的三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阅读文献的方法。

想要提升阅读效率,必须知道哪些部分要粗读,哪些部分要精读。粗读的部分可以大致浏览一遍,甚至直接跳过,而精读的部分可能需要认真读,反复读,甚至参考读。不过,想要弄清楚哪些部分粗读,哪些部分精读,还需要建立在对文献的了解之上。

任何一篇研究型论文,大致都分为四个部分:

1. Introduction,背景介绍部分

2. Method,本研究所用方法

3. Result,本研究的结果

4. Discussion,讨论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很固定,这就给我们是粗读还是精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引申读,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文献,进行比照阅读。我们对于一个孤立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很难认识深刻和全面的。知识一经关联,不仅记忆更加深刻,而且理解和会更透彻。

读论文的同时一定要边读边做笔记,想要从文献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记文献笔记就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

希望能对处于迷茫阶段的你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高效阅读期刊论文文献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包含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1,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3,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相关观点: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关于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做研究,少不了要读文献。可是对许多初学者来说,读文献是件痛苦的事儿。

一些学术小白们,刚接触文献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在 CNKI 中用关键词搜索出一堆论文,一通下载之后,就打开第一篇,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读完一篇,放到一边,再读另外一篇。读到后面,发现前面的文献已经遗忘了,于是翻回头去再读一遍,这还只是中文文献,那英文的文献读起来更是没效率,不知所措。

那么,对于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

一、整体来看

1. 先看文献综述类文献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和研究领域,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阅读该领域或该课题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可以让你更迅速、全面、客观的了解该研究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趋向。

2. 精研数据库

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

作为科研 dog,最离不开的就是数据库,常常与 PubMed 为伴。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

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 ide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

3. 带着目的读文献

一开始我们读文献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目的,但其实之后你会发现,看文献大多带有目的性。

比如说为了扩大知识面,那么你可能要泛读不同学科的文献。比如说为了找到你的科研方法,那么你需要去了解目前都有哪些方法,最后来确定你能采用哪种方法。

4. 掌握必要的研究工具

研究生阶段,一定要掌握合适的研究工具。

比如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计量研究需要掌握 stata、eviews 等。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去系统学习这类工具。

二、具体来看

(一)判断文献的可读性

并不是所有的文献都具有可读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文献对你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开发都有帮助,有些文献可能会误导你,因此需要判断文献的价值,如何初步判断一篇文献值不值得读?

1. 文献引用是否够多?

要是一次引用都没有,那么有可能观点太偏,有可能材料太难重复,有可能不适合你。

2. 期刊和作者水平如何/是否是牛刊?是否是牛人?(大牛还是可以抱抱大腿的)

3. 观点和行业观点是否大致相同?

有些是别人挖的坑,科研本身就是个纠错的过程,刚接触领域的你,还是跟着大部队的步伐吧。

(二)具体阅读策略

1. 先读文献的摘要

这部分一般短小精悍,废话全无,但是限于篇幅作者往往是欲说还休,如果感觉言不尽意可以跳到结论部分,如果发现其应用了你感兴趣的文献、方法、或者数据才跳到前面去细看。

除非全文文笔流畅、思路清奇、数据新颖、方法独特——堪称经典之作,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范例,否则真的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细读。

2. 注重文献的结论

如果说摘要部分需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比较突出文章创新性和贡献,那么结论部分的表述则是更全面和客观。

这也可能是论文中作者讨论未解决问题的地方。结论总结了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并将各个结果(论据)串联起来以阐述最终研究结果,可以使读者对文章全局的把握更清晰。

3. 注重引言的最后部分

引言的最后部分通常会说明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文献的创新点往往就会体现在这里。

4. 了解作者的实验思路。

这部分相当于实现想法的具体方法,有些文献的这部分设计非常巧妙、严谨和有创意。

5. 注意文献的参考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参考文献的质量也反映了该篇文章的质量。

6. 学会泛读文献

并不是所有文献都需要精读,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你需要学会泛读文献。

泛读的文献一般根据文献对自己的重要与否及价值大小判断,泛读文献一般就是根据文章的标题去读文献的摘要和结论。

7. 学会精读文献

精读的部分和我们小时候阅读书籍没什么两样,重点是理解,阅读文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做 Meta 分析,就一定要重点在数字上。如果要寻找一个机制,就精读机制,不要在总结内容上或者文章的开始浪费时间。

精读文献时,需要记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是论文的类别:这是什么类型的论文?论文采用的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是论文的背景:这篇论文与哪些其他论文有关?论文使用哪些理论基础来分析其中的问题?

三是论文的正确性:论文的假设看起来是有效的吗?

四是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五是论文的表述:论文的表述清晰吗?论证充分吗?

8. 学会边读文献边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文献切记眼高手低,要边读文献边记笔记。

对文献中的一些创新型的观点、方法、实验过程及结论重点记录,记录可以用纯文字记录,但是我比较提倡画路线图记录,根据文献的研究次序画因果关系图表,可以更加直观的连接文献的研究脉络。

知识层次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多看文献,多与前辈交流。

把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看懂了,或者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才有能力去接受和研究新的问题。

看得多了,久而久之,就能融会贯通,就能养成抓住重点,提高效率的能力和习惯。

当然,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但即便是天才,也要努力。希望我的分享对你们未来阅读文献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文献阅读技巧。

关于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我分为以下几点,快来看看吧!

一、了解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来源。

对学术资源有何种类型、藏于何处了然后,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体量大、文献全的数据库,以备在查找文献时有针对性地使用。例如中国知网,是我们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数据库,主要用来查中文文献以及硕博士论文。

其次,正确的检索方法也为我们顺利找到自己所需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里总结几种常用的检索方式及注意事项:第一,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时,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所要检索的内容的全面性。第二,以学者为线索进行检索时,可查SCI,了解某个在本专业领域有建树的学者,进而找到他近期发表的文章。第三,还可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二、学会高效阅读和管理文献

虽然有效和批判性地阅读科学论文的能力是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但它很少被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因此,一些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既辛苦又没有收获。在此,Tung-Tien Sun讨论了主动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阅读摘要和介绍,带着几个具体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做一个简短的文献搜索。当对文献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会对文献内容有一定“预测”/设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将其与原本的内容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让学生与作者进行高度的互动,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批判性的论文评价。作者还开设了一门课程教授这种方法。尽管最初很耗时,但随着实践和知识库的不断增长,它可以被简化,变得更快,最终成为第二天性。“你怎么读科学论文?”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自然地会假设他们首先阅读标题,然后是摘要、引言。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跳过方法部分(通常在引言之后,尽管许多期刊现在把它放在论文的结尾),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技术细节,有点无聊。包含了论文核心的结果部分,即以图片和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验数据可能最受关注,其次是接下来的讨论部分。这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被称为“被动阅读”,这是相当费力和低效的。该文中讨论的“主动阅读”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此外,读者要问自己,如果你是作者,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论文中实际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这种阅读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因为挑战会让你保持思维活跃。你只需要关注回答你问题的部分,然后浏览其余的部分,因此,你的阅读变得非常挑剔,从而读得更快,学得更多。虽然该文将以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为例,但同样的原则稍加修改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被动阅读:“顺从性的无目的性”如果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顺从地遵循作者的思路,作者实际上被你视为“权威”。这样读一篇论文,没有特定的期望或目的,是“被动阅读”,类似于哈佛教育心理学家William Perry (1913-1998)称为“顺从性的无目的性”的做法。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简单地吸收作者给你提供的信息,那么你不可能同时具有批判性,便失去了评估论文优缺点的能力。其次,由于读论文时没有期待,通读不会产生任何惊喜或“顿悟”的时刻,反而成为一件苦差事。第三,虽然你可能会了解一些知识并对论文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被动的阅读不会让你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策略。主动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你只看到你所知道的”,即你只有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才能看到答案。中国学者黄宗羲曾经写道:“如果你读/做研究的时候心里想着小问题,就会学到小知识;带着大问题,会学到大知识;如果心里没有疑问,就什么也学不到”。带着特定的问题阅读会让你处于一种寻找埋在沙子里的小金块的心态。如果你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的视力会变得敏锐。在搜索时,可以以低能量状态滑行,当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时,立即切换到高能量状态,这样才会读得更彻底。这样的阅读是有选择性的,它可以延长注意力广度,比被动阅读更有效——被动阅读很容易让人筋疲力尽,因为你必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当找到正在寻找的答案时,尤其是当它们帮助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或给你提供了新的想法时(“尤里卡”时刻),那种兴奋的冲动也会让人很满足。因此,主动阅读比被动阅读更有成效,更令人愉快。对于上述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块的类比,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首先确定哪些沙子可能是多产的。因此,至少在你还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你应该首先练习主动阅读那些发表在高质量、高选择性期刊上的论文。该如何做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我-我-我”的问题主动阅读要求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问自己的问题”——这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大多数论文,一个主动的新手读者可以问以下四个问题:1、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2、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项目,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我需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4、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我(读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数据等等。主动阅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记住,我阅读是因为我想要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仔细而彻底地阅读摘要和引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的论文,最好从引言开始阅读,因为它比摘要更容易理解,使你更容易浏览论文。

一个优秀的摘要和引言几乎总是对上述四个问题提供简短的回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单词,马上去查字典。即使只是简单地读一下维基百科,也会极大地增强你对工作的理解和欣赏。如果你在阅读时迷失了方向,可以回溯一些句子。回答问题:简短文献检索的有用性读完摘要和引言后,暂停并消化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以上四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这里,建议你做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简短的文献搜索,并试着简短地阅读一些相关的,早期的论文。这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你成功预测如下所述内容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背景知识的深度和你对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做完功课之后,你就可以扩展/改进你的最终答案了。阅读结果:预测和比较有了对这四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问题,那么我的第一个或一组实验将是什么?结果部分的图1将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拿假设结果和他们的进行比较。如果你的设计和他们的相似,你会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如果你发现他们的设计更好,你将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开始你可能很难做出任何预测,但是通过练习和扩大知识基础,就能够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对自己学习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在类似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实验的能力有信心。当你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时,这实际上提供了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抵制诱惑,不要立即阅读这篇论文,看看作者做了什么。相反,你应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尽最大努力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有当你挣扎着走过这个过程,并且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时,你才应该阅读这篇论文。他们可能使用了一种你不知道的技术或试剂,巧妙地揭示了一个反应机制或途径。这个策略现在将成为你的工具箱的一部分,你将永远不会忘记它。你越是努力地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新获得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刻。毕竟,不劳则无获。结果部分的内容主要解释了作者这样做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如果你能自己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你只需要浏览一下这些部分。只有当你不能预测时,你才应该阅读结果部分的相关部分,以了解为什么作者以这种方式进行。这种“预测和比较”方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它使你对研究的策略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批判性地评估作者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并判断他们的结果是否支持他们的结论。阅读讨论:比较自己和作者的结论在讨论部分,作者讨论了他们的数据是如何支持他们得出的结论。如果你同意他们的解释,你可以简单地浏览一下这部分的讨论。作者还可能会讨论他们的数据如何与已有的知识相关联,以及这其中的含义。例如,他们可能会解释他们的数据如何导致对问题的新的理解,一个新的模型如何带来某些预测,或新的实际应用。因为你已经在实验中挣扎,就像第一作者积极阅读论文一样,你会特别喜欢阅读这些讨论,这表明你可以从这种项目中收获回报。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主动阅读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例如,你的摘要应该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所有四个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每个段落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概述该段的内容。你也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图例,用最少的技术细节写图例的主体,最后以结束语强调这一研究最突出的发现。关于教授主动阅读的课程一个互动的过程尽管一些学生将能够轻松实现被动向主动阅读的转变,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关于文献分析的课程可能会很有帮助。由于这门课涉及大量的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所以它由不超过16-20名学生的十节(双周)小时的课组成。与研究生课程相关的10篇论文可以放在一起,从一到两篇改变范式的“经典著作”开始,讲师可以讨论这些出版物的影响,并讲述一些作者的故事。在第一次组织会议中,教师可以做一个介绍积极阅读的演讲,描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望。然后,学生们阅读论文,并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提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如下:1、四个问题的初步和最终答案;2、根据研究问题的质量、实验设计、写作以及实验数据是否支撑论文结论找出论文的优势和弱点;3、浏览论文时是否获得什么新想法在课堂上,导师可以要求指定论文的小组以工作总结(5-10分钟)开始,然后讨论论文的优缺点(5-10分钟)。其他团队轮流发表评论(5-10分钟)。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仅仅重复论文中的主要观点,或者只做一些肤浅的评论,如“我认为这篇论文很棒”,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是不够的。在会话结束时,教师可以提供反馈意见的讨论,并允许团队介绍论文(5分钟)。两个独特的特性事实上,阅读科学论文能让我们设计出让学生能够遵循的、非常详细和实用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南有两个独特的特点。首先,他们允许学生使用相同的四个问题。其次,他们要求学生“预测”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实验,并将他们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得这个方法(“Q-P/C方法”)特别有用。下面讨论这两个特性。提问(Q):主动阅读作为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已被广泛接受,许多大学网站提供了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他们都强调了在阅读之前,为了产生问题而进行调查(快速预读以获得对文章的整体了解)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方法的致命弱点在于提问环节,因为初学的学生很难提出有用的问题。他们推荐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问自己主题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本学期的这个时候指定这篇阅读材料?”学生应该问问自己,他们想从阅读作业中得到什么。这些建议的多样性和模糊性表明,处理这个问题是多么困难。然而,在阅读生物医学研究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提出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问题绕过这个障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回答为学生进入方法的下一部分打下基础,即预测和比较。预测/比较 (P/C):这里描述的阅读方法广泛使用了“预测和比较”策略。尽管有人建议学生根据标题、副标题、图表等来预测文章,但这种做法并不是特别有效。然而,作为这里提出的战略的一部分,“预测”指的是对内容进行非常具体的猜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此外,学生质问作者的图表,是对作者权威地位的挑战。最后,让学生参与设计每个实验,就像他们完成了整个项目一样(在他们读完论文所花的时间里,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结束语虽然重新学习如何阅读论文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动阅读能让学生对已发表的研究的实验设计和进展有更清晰的理解,远远好于被动阅读。此外,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和知识基础的扩展,你可以简化这个过程,它将花费你越来越少的时间来阅读和分析一篇论文。最终,你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浏览图表了解一篇新论文的精髓,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20-30分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