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曾宏诗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2024-07-04 03:33:49

关于曾宏诗论文范文资料

1. 关于朝霞的诗句 关于朝霞的诗句 1. 描写朝霞的诗句 1、《咏初日》——宋代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译文:初升的朝阳红光四射,照耀得千山万山如同着了火一样。一轮红日在广阔的天空任意通行,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 2、《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译文:太阳升起来时江边的花被霞光染得比火还要红,春天到来时,江水绿得像蓼蓝草的颜色那么诱人。 3、《金山观日出》——宋代陆游 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 译文:风吹过,江面就像是红色的鳞片,云间像是有一个金色的圆盘在挂着。 4、《晓日》——唐代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水中映出的天际一片通红。只要在泰山日观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5、《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清代梁佩兰 天鸡大叫海水动,海中涌出金盘圆。 译文:天鸡高声啼鸣,海水开始翻腾,一轮圆圆的金盘从海中喷薄而出。 2. 关于朝霞的古诗有哪些 1、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张华《轻薄篇》 释义:我们一整夜都畅快的喝酒,灯笼灭了朝霞又起。 2、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屈原《远游》 释义: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3、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曹植《洛神赋》 释义:从远处观望,好像是太阳从朝霞升起来般美丽。 4、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新藤 》 释义:水里好似有晨光照耀,林中的光彩好似有彩凤飞来。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6、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徐凝《牡丹》 释义:牡丹花的美丽,都怀疑是不是洛川女神的神来之笔,其千娇百态胜过朝霞。 扩展资料 自然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 霞本义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霞分为朝霞和晚霞。多用于角色或人的名称。 文学作品: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 参考资料:朝霞-百度百科 3. 关于朝霞的古诗 1、明灯继朝霞魏晋张华 《轻薄篇》 2、朝霞迎白日魏晋张协 《杂诗》 3、满身香雾簇朝霞唐韦庄 《浣溪沙》 4、朝霞破暝宋晏几道 《踏沙行》 5、朝霞发广津唐马戴 《送韩校书江西从事》 6、朝霞高阁洗晴云唐刘希夷 《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 7、参差步障引朝霞唐骆宾王 《畴昔篇》 8、朝霞散彩羞衣架唐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 9、浅蘸朝霞千万蕊宋柳永 《木兰花/玉楼春》 10、脸傅朝霞衣剪翠宋晏殊 《渔家傲·脸傅朝霞衣剪翠》 11、睡痕犹带朝霞宋李之仪 《清平乐·西江霜后》 12、脸色朝霞红腻宋晁补之 《斗百花·脸色朝霞红腻》 13、酒容欲退朝霞宋陈师道 《临江仙·曲巷斜街信马》 14、肠断朝霞一缕红宋谢逸 《减字木兰花·荷花风细》 15、朝霞入户宋毛滂 《少年游·遥山雪气入疏帘》 16、珰佩粲朝霞宋王以宁 《满庭芳·山耸方壶》 17、酒晕朝霞宋史浩 《喜迁莺·雪消春浅》 18、可怜淡月朝霞宋赵彦端 《朝中措·山矾风味更梨花》 19、去似朝霞无定所宋陈从古 《蝶恋花·日借轻黄珠缀露》 20、沆瀣朝霞宋李处全 《醉蓬莱·政馀春眷眷》 21、共看朝霞银阙宋姚勉 《念奴娇·雕裘夜冷》 22、艳拂朝霞浅宋无名氏 《黄莺儿·香梢匀蕊先回暖》 23、轻绡一匹染朝霞唐李贺 《南园十三首》 24、千娇万态破朝霞唐徐凝 《牡丹》 25、暂时朱绿比朝霞唐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26、子午结朝霞唐吕岩 《忆江南·淮南法》 27、酒晕朝霞笑脸开元王寂 《鹧鸪天·千顷玻璃锦绣堆》 28、朝霞开宿雾魏晋陶渊明 《咏贫士 其一》 29、餐沆瀣兮带朝霞汉嵇康 《琴歌》 30、漱正阳而含朝霞先秦屈原 《远游》 31、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魏晋曹植 《洛神赋》 32、江南玫瑰簇朝霞当代梁羽生 《浣溪沙》 33、坚坐待朝霞宋陆游 《冬夜》 34、愿染朝霞成五色宋黄庭坚 《次韵雨丝云鹤二首》 35、青松霭朝霞唐李白 《上清宝鼎诗》 36、朝霞兮千尺南北朝江淹 《杂三言 悦曲池》 37、朝霞映日殊未妍隋江总 《芳树》 38、朝霞开夜南北朝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七》 39、共看银阙暾朝霞宋苏轼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 40、朝霞灿成绮宋张九成 《拟古》 4. 描写“朝霞”的诗句有哪些 1.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2.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3.翦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找不到了 不好意思 一.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出自:《杂诗》 诗人:张协 全诗赏析: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二.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出自:《七夕曝衣篇》 诗人:沈佺 全诗赏析:此诗系沈佺期所作,题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历史诗,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但是,此类历史诗的传统使得沈诗中所指的事物明显地与时事有关,涉及武则天或唐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 三.翦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出自:《木兰花》 诗人:柳永 释义: 春天这个工匠,用尽了心思和才力,刻意剪裁出杏花的形状又淡淡地蘸取朝霞的颜色,染成了千万朵杏花的花蕊。在写作上使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春日的绮丽动人。 5. 形容朝霞的诗词 朝霞 云霞 彩霞 红霞 丹霞 霞光 霞影 彩虹 彩桥 彩带 飘浮 飘飞 浮动 缥缈 瑰丽 翻腾 弥漫 翻滚 翻动 飘拂 红艳 绚丽 缤纷 妍丽 艳丽 壮观 壮美 变幻 斑斓 鲜红 金黄 灿烂 殷红 嫣红 华丽 碧绿 鹅黄 紫色 淡雅 斜阳 夕阳 阳光 赤日 日影 朝晕 光芒 光辉 光波 明媚 艳丽 映照 照耀 曙色 曙光 晨曦 晨辉 余晖 火球 金乌 四射 耀眼 灿烂 和煦 温暖 刺眼 闪眼 强烈 柔和 火热 暗淡 暖和 绯红 火辣辣 金灿灿 金闪闪 亮闪闪 红彤彤 热辣辣 红艳艳 暖洋洋 朝霞灿烂 晚霞如血 霞影绚烂 霞光万道 霞光灿烂 红霞满天 彩霞缤纷 绚丽动人 旭日东升 喷薄而出 日上三竿 冉冉升起 一轮红日 艳阳高照 旭日当头 朝晖满地 霞光瑰丽 金光耀目 日薄西山 红日西沉 夕阳西下 夕阳残照 夕阳西照 令人目眩 残阳如血 落日余晖 金光万缕 光芒四射 山衔落日 光芒万道 阳光灿烂 夕照空山 璀璨耀眼 喷薄而出 日影西斜 红日东升 晨光暗淡 霞光万道 日出东山 晨光绚丽 金光万缕 一道红霞 万缕霞光像金色的凤凰展开五彩的羽翼,载着由和谐悦耳的歌声、笑声、水声、读书声组成的山村交响曲,在清新温馨的晨风中腾飞。 一抹瑰丽的朝霞,像溶化的水彩,令人神怡地在地平线上朦胧地渗开。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彩霞。湖面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还要壮观。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被晚霞映照的河水变幻着色彩,由深蓝到浓绿。恰在这时,几只晚归的小鸟披着霞光从水天相映的河面掠过。 晚霞的余晖,在天空与草原相接的地平线上,涂上几抹耀眼的金橘色。红的、粉的、紫的、橙的、金黄的……多么瑰丽的晚霞啊,一片片,一团团,把深蓝色的天空映得格外艳丽。 多彩的晚霞在奇妙地变幻着,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浓墨画成的几笔,更显得神奇妩媚。 只见天边“尘土飞扬”,无数匹被晚霞染红了的烈马向前飞奔,随着云朵的移动,仿佛还听到了它们奔驰的声音。 夕阳慢慢西沉,四周渐渐有了红云,越积越多,把整个太阳给罩住了。后来,红霞堆成了一片,染红了西天,放射出一片柔和的金色光辉来。 满天的晚霞,犹如一炉流泻到天际的钢水,如血似火,漫红了青山,燃烧着云朵。 6. 关于朝霞的句子 描写朝霞的句子 1、它们既聚集,又分散;既整齐,又凌乱,凸显出一种别有的韵律,一种大自然召唤的力量!他们是有生命的,有着自己的喜好,有着自己的性格。形状各异,千变万化,让我目不暇接,全然沉浸在这绚丽的景色中了…… 2、霎那间,万簇金箭似的霞光,从云层中迸射出来。那些吸饱了霞光的云朵,鲜红鲜红的,在晨风轻轻吹送下,渐渐飘散了。 3、天空真是千姿百态。太阳快出来了,这时的天空几乎都是红的,仿佛天空拉上了一块红幕布。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天空。这时,一个亮闪闪的红点“跳”了出来,我连忙叫道:“太阳终于出来了!”一瞬间,太阳像火球一样涌出来,慢慢地升上蓝天。它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照得天和地都红了。太阳徐徐上升,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朝霞,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无限的幸福! 4、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微微洒向大地时,多少黑暗中的青年因为它的出现,而放射出了人生的耀眼之光。 5、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了柔软的雾帷,整个大地豁然开朗了。 7. 描写朝霞的古诗词 不要判违规啦,我费了十几分钟搞好的。 未合上林凝暮雪,偏宜大庾映朝霞。——明·谢榛 【红梅】佛桑花上花,红者如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对花作 其三】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霁)。——唐·李白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午夜飞光惊晓月,六时腾焰灿朝霞。 ——元·耶律楚材 【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其一】居之自可换凡骨,不必饮露餐朝霞。——宋·郑侠 【次韵种道行衙赏莲花】孤飘插云汉,秀色凌朝霞。 ——明·李云龙 【麻姑峰】翡翠帘栊透日华,窗光迎面泛朝霞。——清·孙原湘 【三妇艳 其二】新王富春秋,炫饰夺朝霞。 ——明·王世贞 【思归引】昭君已北嫁,空自衬朝霞。——清·周启运 【香溪】密印伽陀驱疠魅,高楼海日隐朝霞。 ——清·李传元 【和乙盦 其三】雨晴烟乍敛,浓艳斗朝霞。——宋·释智圆 【玛瑙坡四咏 其一】见说云头红可喜,老农犹恐是朝霞①。 ——宋·林表民 【天台邵明府履善遗牡丹各赋(原缺,据补遗补)一绝 其二】明朝握手殿门外,共看银阙暾朝霞。——宋·苏轼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 定国出数诗,皆佳,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昔与孙巨源同过定国,感念存没,悲欢久之。 」夜归,稍醒,各赋一篇,明日朝中以示定国也】柏庭鸣晓吹,楼角丽朝霞。——宋·张耒 【他乡】涨海冲寒片席斜,惊看积素乱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端州道中望峡口积雪 其一】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唐·韦庄 【浣溪沙 其三】药王施法雨,天女散朝霞。 ——明·区大相 【别山上人房看牡丹】客去不复来,屋上凝朝霞。——宋·何梦桂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其二】未老徐妃似舜华,含羞半面晕朝霞。 ——清末民国初·许南英 【重拟小游仙四首 其二】未能堪暮色,徒自绚朝霞。——明·李梦阳 【槿树】荔子新来已著花,千林行见烂朝霞。 ——宋·李纲 【绝句奉约圭禅师相过同食荔枝 其一】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②。——宋·张先 【吴兴元夕】高哉羡门子,横海挹朝霞。 ——宋·宋庠 【孟津岁晚十首 其三】可以照读书,坚坐待朝霞。——宋·陆游 【冬夜】翠枕谩攲听夜雨,朱帘闲卷望朝霞。 ——宋·董嗣杲 【怀潘宰留方家峪别业】万缕千条羃丽华,非烟非雾带朝霞。——明·邓云霄 【早雨杏花】九江临海目①,山色似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寄赠九江曾丈并以为寿 其一】尊前有酒便一笑,不用导引吞朝霞①。——明·顾清 【陪定庵过北野再用韵】鸾辂乘春揽物华,翩翩千骑拥朝霞。 ——明·保定王 【上巳侍王驾登五龙山应教】谁遣①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唐·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一十二】蜂房悬夜月,蛛网吸朝霞。 ——清·贺炳 【陆宣公故宅】婉婉西邻女,韶颜艳朝霞。——宋·文同 【冤妇行】山近峨眉飞暮雨,江连濯锦起朝霞。 ——唐·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有约看朝霞。——清·宋琬 【浪淘沙 湖上三舟图成寄执玉奉常西樵吏部】辜负重阳一尊酒,且来占雨又朝霞。 ——宋·吕本中 【次曾宏甫九日韵】眉锁双蛾鬓亸鸦,美人容色妒朝霞。——近现代·郭风惠 【题陈小溪画仕女】秾李积皓雪,繁桃炫朝霞。 ——明·杨基 【忆左掖千叶桃花】楚山云雨汉朝霞,化作妙音花胜佛,一点无差。——清末近现代初·朱青长 【浪淘沙 感赋二首 其一】日暮美人醉,酡颜发朝霞。 ——清末民国初·曹家达 【游春(乙未)】讵知所同欢,散聚倏朝霞。——明·何景明 【古怨诗五章 四】春来枝自绿,鸟雀歌朝霞。 ——近现代·舒庆春 【题静庐写秃松小品】飞宇入浮云,光景晔朝霞(叶)。——明·史鉴 【神乐观集送沈启南 其一】龙冈眠半月,石岭出朝霞。 ——明·张子翼 【山庄即事】只愁新旧雨,总属暮朝霞。——明·张煌言 【得姚兴公书,以「舫音集」见寄 其二】香筠苒弱,细碎贴朝霞。 ——清·吴绡 【黄莺儿 夹竹桃】枝枝将海日,吐纳在朝霞。——明末清初·屈大均 【攀枝花 其三】相从多俊彦,帐影漾朝霞。 ——明·黎景义 【留别诸生二首 其一】义阳关南出鸟道,纵观苍壁澄朝霞。——清·姚鼐 【应山至孝感道中】梦里时时闻瀑布,曲中日日见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越中寄庐山无可大师】朅来重憩楸阴下,鼠姑烂熳团朝霞。——清·刘富槐 【崇效寺木假山歌】万荷风定敛朝霞。 ——清·张景祁 【浪淘沙】眉黛可怜虚夜月,脸红从此断朝霞。——清·况周颐 【减字浣溪纱】共命鸳鸯宿锦沙,骈头菡萏吐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姬人墨西氏生日赋以赠之 其二】金鳞三十六,惨淡含朝霞。——明末清初·屈大均 【送陈十七】金堂绮席启朝霞。 ——清·毛奇龄 【临江仙 其一 沈康臣生日,席上作】神京旧游地,飞盖耀朝霞。——清·郭筠 【示儿子广钧应春官试】细雨微风透碧纱,酒痕横面上朝霞。 ——明·袁华 【次韵顾仲瑛书杜氏便面 其二】城东红妆十万家,朱唇翠袖争朝霞。——明·胡应麟 【夜同方吴两生集汪士能宅留宿作新都豪士歌】旧是仙人萼绿华,手持绛节弄朝霞。 ——明·龚敩 【胭脂梅 其二】海棠开过鹿韭花,香凝宿露光朝霞。——清·管庭芬 【深庐学师招看牡丹赋呈】郑家杏。

关于曾剑论文范文资料

曾剑,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于湖北安陆,中共党员。现任湖北商会副会长,湖北健伍集团董事长,湖北远大建设集团公司二公司总经理,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经理。基本资料

曾剑是1964年出生的,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是一名摄影师虽然是幕后的工作人员,但是因为摄影技术还不错,所以在娱乐圈中还是比较有名的,不过能够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曾剑是梅婷的老公,两人在2012年的时候就结婚了,现在一直过的非常幸福。

曾剑在娱乐圈中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只不过一直不被大众所知道,在和梅婷传出恋情之后才逐渐被人认识。梅婷和曾剑是在拍摄电视剧《推拿》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两人非常投缘,经常在工作之余聊聊天,渐渐的也就对对方生出了感情。因为曾剑不是明星,所以两人的恋情进行的还是非常低调的。

梅婷和曾剑结婚的时候也没有太过高调,所以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妻,婚后两人过的平淡但是却很幸福,梅婷为曾剑生儿育女,两人从未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丑闻传出,就像是生活中最最普通的夫妻那样,他们的婚姻状态大概是娱乐圈很多明星都在追求的吧。

1978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武穴市,现居广东深圳,职业画家。问:曾剑个人资料中文名:曾剑别名:剑子出生年月: 1978年10月籍贯:湖北武穴出生地:广东深圳职业:画家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代表作:《大唐风华》、 《大唐风华之长恨歌》、《大唐风华之霓裳羽衣舞》、《大唐风华之高力士》、《大唐风华之辩机与玄奘》主要成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员,深圳市宝安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油画家协会理事,深圳美术家协会员,深圳油画协会理事,深圳水彩画学会理事主要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美术作品展,第十三届中国油画作品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首届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

关于曾泽生论文范文资料

第一辑 深深赤子情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钟观光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秉志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丁颖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卓越的地理学和气象学家——竺可帧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陈焕镛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德耪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陈建功动物遗传学的创始人——陈帧小麦大王——金善宝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微循环障碍研究的先驱——钱潮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吴有训我国心理学界的圣人——潘菽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一生追寻“科学之光”——严济慈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第二辑 拳拳爱国心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胡焕庸一生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林巧稚电子学币斗奠基者——朱物华美国两次都留不住的科学家——傅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中国的“克隆之父”——童第周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先驱——赵忠尧桃李满园的一代宗师——周培源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吴学周“数学王”——苏步青我国真菌研究的奠基人——又B叔群“长寿院士”——贝时璋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汤佩松中国市市才学的开拓者——唐燿中国X射线晶体学的创建人——陆学善应用光学事业的开拓者——龚祖同充满传奇色彩的水声学家——汪德昭中国催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大煜中国胸腔外币斗奠基人——黄家马四自称“候鸟”的鸟类学家——郑作新微生物学的“忠实牧童”——方心芳中国核币斗学的奠基人——王淦昌第三辑 不朽铸丰碑中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魏寿昆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王应睐神经科学泰斗——张香桐以身殉职的两弹元勋——郭永怀为国为民,献身币斗学——张文裕一代数学宗师——柯召只有初中学历的数学巨匠——华罗庚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钱伟长“娃娃教授”——时钧“肝病的克星”——关幼波中国原子能币斗学之父——钱三强中国孢粉学的奠基人——王伏雄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段学复石油能源专家——朱亚杰声学泰斗——马大猷“毛估大师”——卢嘉锡第四辑 殚精绘华谱太空翱翔领航人——任新民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叶笃正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陈芳允“伯乐院士”——钱令希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魏荣爵无机化学学币斗的奠基人——申泮文矢志不渝报效祖国——谈镐生国之大医——吴阶平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池际尚火箭和导弹专家——屠守锷无机材料科学的奠基人——严东生中国现代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关肇直中国半导体科学的奠基人——王守武从零分起步的数学家——吴文俊情系祖国,造福人类——高小霞固体物理学的一代宗师——黄昆“红色币斗学家”——涂光炽红外物理和技术的奠基者——汤定元大地的女儿——郝诒纯高分子材料币斗学的奠基人——徐僖科学界的女劳模——沈天慧第五辑 赤诚写丹心“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全身心投入科学事业的——王业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教师节的首倡者——王梓坤激情于数学王国——王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误入”地球物理学——马在田中华“神光”的重要缔造者——邓锡铭激光元老——干福熹“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陈景润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高庆狮“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谱写观察宇宙的新篇章——苏定强中国计算机先驱——孙钟秀拓扑学大师——姜伯驹中国地震学泰斗——陈运泰立志“精忠报国”的币斗学家——白以龙从放牛娃到气象学家——黄莆辉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朱清时

罗炳辉 《从奴隶到将军》的电影,说的就是罗炳辉

1。龙云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后起义,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2。卢汉 云南省委主席3。罗炳辉4。邹若衡 近代武著名术名家,邹家拳的创始人。后在石达开摩下传授南少林拳。5。英雄徐洪刚6。张维翰 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秘书长 1950年去台湾,历任台湾当局”监察院”副院长,代理院长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7。曾万钟 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8。唐友耕 清朝光绪年 清军参将和重庆镇总兵 云南总督,率兵围剿石达开,于大渡河擒石解往成都,并赏黄马褂。9。孔宪章10。李华英11。唐继尧(注:唐继尧时代,会泽是昭通管辖,现为曲靖管辖)

1、龙云:

1914年,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步兵科。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侍从副官。1922年被唐委为第五军军长。

1927年发动政变,逼唐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在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卢汉:

民国三年,卢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任卢汉为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等著名战役,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日军投降后,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解除军政大权后,任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继龙云之后,成为新一任云南省主席,在中华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

3、姜亮夫:

姜亮夫,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国学大师、是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

4、曾泽生:

曾泽生,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5、罗炳辉:

罗炳辉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2009年9月14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亮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泽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炳辉

关于德宏论文范文资料

德宏国安局在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大街32号

德宏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傣族: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傣族语言属于东亚语系。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中国傣族支系:1、旱傣----德宏的瑞丽、畹町等地区;2、水傣----德宏、临沧、版纳等地区;3、花腰傣----玉溪新平、元江等地,以花带束腰而得名,花腰傣又分傣雅、傣洒、傣卡三个小支系。节日:1、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2、入夏节(关门节)----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3、出夏节(开门节)----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中国境内有四种傣文字体,泰弄方言区的德宏、保山及临沧大部分地区使用哪体(泰哪文),泰弄方言区的德宏瑞丽﹑临沧耿马、普洱孟连等地使用掸体(泰绷文),兰纳方言区的西双版纳及普洱部分地区使用兰纳体(泰泐文),红河流域方言区的红河金平使用端体(泰端文)。景颇族: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载瓦支系最大语言文字: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宗教:主要信仰基督教。节日:1、目瑙纵歌----“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人们通常一起写作“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为期3至7天。2、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3、新米节----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4、采花节----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5、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傈僳族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分为南北两群,北群为白傈僳和黑傈僳,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群主要为花傈僳,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保山市、临沧市。宗教: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少数信天主教和藏传佛教。语言:傈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节日: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阿昌族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宗教: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节日: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德昂族为云南独有民族,德昂族又名崩龙族。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今芒市)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居住在镇康、耿马等县的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宗教: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节日:“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节外,泼水节、烧白柴节。简要提供以上信息供参考。各民族的习俗、食俗、禁忌、服饰、文化、建筑等不能一一列出。希望对看到的朋友有所帮助。

根据《2010年德宏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2293人,占总人口的。

其中,傣族人口为349840人,占总人口的,景颇族人口为134373人,占总人口的,傈僳族人口为31530人,占总人口的,阿昌族人口为30389人,占总人口的,德昂族人口为14436人,占总人口的。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1079人,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9074人,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美丽的孔雀之乡,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人。全州辖三县两市,即:葫芦丝之乡梁河县、中华翡翠毛料城盈江县、目瑙纵歌之乡陇川县、东方珠宝城瑞丽市、中国咖啡之乡芒市。

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米,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米,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来源:德宏州人民政府官网-德宏概况

北京张德宏脊柱弯曲病研究院,以中医为主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脊柱弯曲病。由国家人事部评定的"全国自强模范"张德宏教授亲自担任学科带头人,推广张氏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非手术治疗脊柱弯曲"张氏组合疗法",40余年间成功治愈众多脊柱弯曲病患者,有效率高达。该疗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享誉海内外。2003年张德宏院长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北京张德宏教授组织撰写的关于治疗脊柱弯曲的"张氏组合疗法"论文先后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世界优秀医学论文"荣誉。中央电视台曾对"张氏组合疗法"予以高度评价,称其疗法"填补了世界医学空白"。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优质的服务,是张德宏脊柱弯曲病研究院科永恒的宗旨,病人满意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经过多年不断升级服务,科室形成了一整套个性化服务体系,对患者要做到"五心":即用心倾听、细心诊断、耐心解答、精心治疗、热心服务。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推荐"张氏组合疗法""张氏组合疗法"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形成的现代中医保守治疗脊柱弯曲病的新技术,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该疗法从治二经、三脏入手,九种疗法、组合使用。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一分钟预约挂号,医务人员将会与您一对一进行沟通。我们有中国最专业的网上挂号平台,为您提供最便捷的预约就诊服务,为您推荐全国资质最深、技术最好的治疗专家,让你从此刻开始摆脱疾病的困扰。

关于诗体论文范文资料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一、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相对于诗,这是一首地道的词,它的情韵、它的色泽、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词味儿的。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一品味,却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与唐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诗人的独创,但实际上,登高抒怀、寄愁正是唐诗人常用的写法,此类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杜牧的“楼倚霜树外,镜天玩一毫”(《长安望秋》)、李商隐的“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安定城楼》)、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诗的渊源,如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李商隐的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赠刘司户贲》)至于接下来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写法;甚到 “铲尽还生”一语,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下面的“柳外”、“青骢”也一样,单纯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说了,就是以“柳外青骢”来暗示恋情、离别的写法,也不是完全无所本的,如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储光羲的《钓鱼弯》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虽然它们之间有较大的区别,但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联系。至于“青骢”代车马、“红袂”代女性的写法,也是唐诗中庞大的借代体系中所有的。至于下片中“夜月、春风、飞花、细雨、黄鹂”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类似意象来渲染愁绪的写法,以及它所创造的迷朦的意境,与唐诗都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运用了大量的这类意象来渲染愁绪,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帘、十里柔情”这些词语及其组合,应该说与唐诗也是有关系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笔者选择秦观这片词来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并不是它与唐诗有特别多的雷同处、借鉴得特别多,这实在是宋词创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并不足怪,下如唐诗是在前代巨大遗产的基础上创新、 发展一样,宋词亦是在唐诗丰富的遗产的基地上进行创造的。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几道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在这首精彩的词中,不要说意象、写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运用上继承了唐诗的艺术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几处与唐人的诗句有些关系的,最末两句,几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赠别》诗:“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若单以个别的句子来对照,晏几道是万万逃脱不掉书袋之名的。但若从词的整体来衡量,杜牧的这两句诗被稍加变化,放在一首结构、韵味全新的词中,却并不给人以多少摹仿、陈旧之感。如果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词对于诗而言,是一个不同的系统,即使同样的诗句进入词中,它也会获得新的系统质。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实际也有所认识,例如明王世贞说:“‘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阳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说:“晏元献《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中腹联,一入词即成妙句,在诗中即不为工。此诗词之别,学者须于此参之,则他词亦可由此会悟矣。”为什么“语虽蹈袭”的句子,“然入词家尤是当家”呢?为什么“在诗中即不为工”,“一入词即成妙句”呢?这便是因为词是一不同于诗的新的系统,同样的诗句一进入词,就获得了新的系统质。至于更巧妙无痕迹的化用,那更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如此词中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可以说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但晏词化用后,不仅更凝炼,更由于句式的变化,使它比原诗获得了更深长的韵味。这种现象在宋词中很多,可以说举不胜举。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深有感触,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二是《春秋》于客观记事之中“寄其微言大义”,故有“春秋”笔法之说,对后代学者撰写文学史影响极大。 有当代学者认为:“新文学史既然是史,又与现代政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备,在史德遇到考验时,能够站稳脚跟。古时所以创造了‘春秋笔法’,就因为在不让讲真话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讲真话’,川。孔子的《论语》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历史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印的进化论思想,“不以人废言”即的治史准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历代文学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相对于其他学术或学问独立出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范围,初次形成清晰独立的文学概念,出现了较为完整、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观念。魏晋南北朝也是文学史研究自觉的时代,主要标志有三个。 一是史书中立《文学(文苑)传》。范哗的《后汉书》在《儒林传》外别立《文苑传》区分出儒学与文章之学的不同。萧子显在《南齐书》中立《文学传》,并在传后撰写一篇长论,叙述属文之道及文章体变。此后《文学(文苑)传》便成为多数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现研究文学史的专论。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别其特征,概略而全面、条理化地勾划出文体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是一篇文体史研究专论。钟嵘的《诗品》探讨五言诗体的源流变化,把品诗与辨流结合起乘,在对作家品评时都把每位诗人放人这种诗体、题材和表达方式的继承源流关系之中。《诗品序》史论结合,既系统阐发他的诗歌理论,也概述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钟嵘品评作家作品的优劣虽然也有不少涉及社会因素,但大多是以审美因素为标准,他提出并推祟诗歌创作的“滋味”,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显示出钟嵘的文学史观的审美倾向。 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中的《通变》、《时序》是论述文学发展的文学史论专篇。《通变》被作者归之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实际上是从文学自身演变的历史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者概述历代文风的衰变之后,从文学创作自身寻找原因:“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争相模仿现代的而忽略借鉴古代的,是造成文风黯淡文气衰落的原因,如何解决文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类令人优虑现象,刘娜认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革新,“通变则久”,但革新之时必须注意继承,一方面要“变”,一方面要“通”,这样,文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旧新其业”。《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文学史论。刘叙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历史,考察了文学演变与历史社会状况的关系。如文学受政治教化的影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又如,文学受包括学术风气与文化氛围的世情的影响。屈原、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与艳丽文辞“出乎纵横之诡俗”;建安文学由于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时势虽极艰难,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聪在《时序》中还涉及到影响文学发展的其它因素,见解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2)文学史方法论。它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注意文学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点,并评介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引进国外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断探索既体现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新成就,又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古代文学史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史学科特点的探讨,也属于方法论的范围。 (3)文学史编纂学。它专门研究文学史著作的叙述方法与编纂体例。诸凡记传体、编年史体或“分体合编”式、“时代为纲作家为序”式等不同体例,都要分析其优劣、比较其高下,然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适合的叙述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说,而许多原始记录已经不复存在,文学史是人写的,而且是被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创作。人无论希望自己立场多么公正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因而无论是再好的史学家,其所记录的历史都会带有其主观意向,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而且在历代传抄学习中,因所读之人与成书时的时代不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误读现象,可以说“文学史”即为“人学史”。 然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写的文学史终究是给后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观意识在后人身上同样能找到,前人所做过经历过的事情后人未必就不会去做去经历。相反,许多后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记录。正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国可追溯的近三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文艺复古运动,每次复古运动之后又会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发。因而文学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毕竟前人还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纸黑字还是有根可寻的。 如果可能,在编撰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学运动或者相似的文学改革(如观察不同朝代但同样都发生过的“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对比,相互对校,从中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谬误,这样大概更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佴荣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构建及其特点》 钱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文学遗产-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学相长、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观念上相互碰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理论和知识扎实、具有较高鉴赏、分析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课程师生互动 近年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历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上,采用文学史知识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笔者在在教学中,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尝试引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相长、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观念的相互碰撞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长: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古代文学史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是古代文学史课的一个较高目标。实现以上的目标首先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环节中的课堂结构方式,即提前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提炼出几个典型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相关问题查阅资料,撰写出发言或讲授提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讨论(或辩论)式、教师(或学生)答辩式、案例分析式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业务进步,因为教师要花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以准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中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 如在讲《史记》文选时,学生对《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做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分小组做了幻灯片,对作者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作者艺术特色等都有独特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学生也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机会。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应是在情感层次的互动。文学是人的文学,历代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情感与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学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发展的历史。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对于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与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结构、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与古人有较大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代文学普遍缺乏兴趣。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 无论是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更新等都离不开特定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烂熟于心,在向学生讲解之前要预先转化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体验,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时,采用一种领悟式的体验阅读与理解方式,尽量避免理性的拆解与分析或直接的结论宣导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避免损害作品情境的浑融和圆满或对作品及作家真实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实践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感召下,激发学生自身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认同。 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风范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对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觉得可笑、不可理解。讲授中引用大量数据和事例分析,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例做类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使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当时文人的特异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篇,讲授时调动学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使学生对作品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情感互动应贯穿于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始终,可以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对某一文学现象的慷慨叙述,还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拟或是对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读,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成倍提高。 三、观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学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意义在于传统生命精神对现代生存的启迪。古代文学史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入过去,重新体验文学作品本身所达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来立足当下,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境界。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当下意识阐释经典文本新的价值内涵与精神意义时.既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学的含蓄蕴藉的特质,历代文论的繁复和时代的远离.今人的价值观与古人之间存在分歧、断裂甚至背离,使得当下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精神的理解趋于复杂。在教学中会出现师生间观念上的矛盾,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和回避这种矛盾,在宽松的气氛中,耐心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种观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这样的观念碰撞在古代文学史课的教学中甚为多见,如对屈原之死的评价、对杜甫“忠”的看法、对古代文人仕与隐的分析、对文以载道的论点的评论等等,教师可适度引导,但不必急于将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论界尚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可留下存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小如.关于怎样学和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J].文学遗产,199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2. 古代文学史论文 3. 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