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08:29:15

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000字

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进而系统地阐释了艺术教育的极端重要的价值。艺术教育家概述了社会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危机"与希望均以是否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为转移。如果轻视艺术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灰暗"与紧张的生活条件中,社会将出现危机;如果人们视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那这种周围环境的灰暗与紧张状况顿会改变,这就是社会的希望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你好,可以帮你写,具体QQ谈

原创没有 非原创一般都是要钱的

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000字内容

你自己在(创新教育研究)里面看下呗~应该有这样的论文可以让你看下的吧~

艺术的教育功能的内容:①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②艺术的教育功能在不同的艺术种类和形态中会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③从整体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正确的伦理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是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

(一)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作用。(二)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作用。(三)艺术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四)艺术教育具有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论文3000

 学习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注意力、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终身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学艺术能够改善孩子自我封闭的性格,完善提高性格、陶冶性情。可以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特殊的情感,可以宣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学习和演奏艺术提高孩子的气质与生活品味,使孩子能够更好的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艺术可以调节情绪,使孩子精神放松,从而增强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通过艺术学习也可以使孩子掌握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学艺术能够让孩子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一项生存技能。重点: 学习艺术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全面发展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也许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有一天也许会成为明星甚至艺术家 在现实条件下,有一门特长也会帮你跨进重点高中大门,甚至大学十年来,东方娃娃凭借原创、独特、有趣的课程设计,在为儿童创造绘画环境与氛围的同时,充分守护他们的艺术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每一幅作品都值得期待。

儿童艺术教育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就比如孩子玩罗弗超轻粘土,有绘本教程可以自己读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按照图片教程做手工,可以培养色彩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手指不断练习揉捏造型,可以培养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大脑发育。所以,儿童艺术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孩子早期,艺术教育扮演着帮助孩子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角色

近几年来,少儿学艺热一再升温,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重视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正愈来愈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掌握一门艺术技能,提高其艺术修养。然而,相当一部分的家长让孩子学琴,学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构成了少儿艺术教育的种种误区。误区之一:把学艺当成"敲门砖”近几年来,为减轻学生负担,本市已全面取消小学进初中的升学考,实行就近入学。但一些市、区重点中学可以跨区特招艺术特长生。这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诱惑。他们把艺术素质教育定位在"名牌中学的敲门砖”上。更有甚者,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考大学时艺术特长生可加20—50分上。于是乎被大力提倡的学生艺术教育就不知不觉地改换了它的本质属性。走上了"强调实用性”的道路。其不良后果已经日渐显现出来。误区之二:重技艺训练,轻欣赏能力培养现在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中,用于孩子艺术教育的支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一个考出钢琴六级的琴童从初学到考出六级,平均投资接近30000元。花这么大的代价培养出来的孩子,艺术修养是否也达到了与之相应的水平呢?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一些考出钢琴六级、八级,甚至十级的琴童,其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甚至还不如一些从未接受过乐器训练却喜欢听音乐的同龄孩子。相当数量的琴童学了几年的琴,却从未听过一场音乐会;一些画童学了几年的画,却未看过一次画展。少儿学艺重技艺、轻欣赏能力培养的现象正越来越引起艺术教育界人士的关注,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说:"从小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这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味的只重技艺训练而忽视欣赏能力、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到了一定的时候,技艺不仅不能继续有所发展,而且还会僵化。

儿童食育steam课程,是自然科学启蒙,它不是单一的自然科学本身,而是融合自然环境、语言表达、身体活动、艺术感受、科学探索等知识活动整合的儿童成长教育体系。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摘要

简单的说,艺术教育,既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又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艺术,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艺术教育在这里不但是对学生的创造力及审美观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体验生活,用美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提高审美情趣。艺术教育是把美的艺术美的修炼和人自身的修炼一体化,丰满人性。

艺术教育因其接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的学院式的艺术教育,针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普及教育,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扫盲和艺术常识普及宣传。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理想化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此来丰富人的想像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艺术、文化、道德全面发展的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1993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原创没有 非原创一般都是要钱的

艺术教育的意义 作者:马丽花 近年来,人们在不断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进程,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简单娴熟的协调能力、情商、复杂的意识、缓解压力、交往技巧等这些都能在艺术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一个人文主义的促进作用。如果学校只是狭隘地主种特定的考试分数,如果那些考试考查的知识运算技能,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读写能力,那么艺术就更处于明显的劣势了,而且更加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一班人的理解终究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可以说艺术是有效用的但不是有效率的。人们只是一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作教育的成果,并且还不断不遗余力地追求降低教育成本。而这种没有效率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荒谬的,艺术就因为引起目标的不明确性和耗时性而处于不利地位。爱德华费思克在《变革中的优胜者:艺术对学习的影响》一文中高度肯定了艺术的一些非学术性价值,这些价值视为严密的科学研究所证实的: 艺术能以不寻常的方法启发那些通常的教育所开发不阿道的孩子,从而降低学生迟到、旷课和辍学的几率。 是学生能更好的与他人交往,更多的体会到友谊的可贵而减少打骂、讽刺他人和种族歧视的行为。 艺术教育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以重新激发为填鸭式教育所困惑的学生的求知欲 艺术对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挑战,无论是先天不足的还是天资聪颖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表现自己的能力。 艺术让学习者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联,戏剧、音乐及创造等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 从集服装设计、化妆、灯光、布景于一体的技术性很强的戏剧作品中,视觉艺术的价值可见一斑。很多学生把技术作为一种视觉手段来使用,其他利用视觉艺术的方式还有建筑、电脑绘图、用脑构图、书画编排、画展等等。 科学研究鼓励学校对视觉艺术加以利用,这里以一个以处境不利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跨文化学龄前儿童研究项目为例来说明。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215名未入幼儿园和228名已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参加了这个旨在发掘视觉艺术价值的研究,他们中的一部分得到了艺术工具而没有受到指导,其他人则受到了包括运用讨论、观察、接触和技术等手段的指导。研究人员用专门工具来考察研究对象的艺术进展和认知能力的变化。成效是显著的:两个国家的试验组的孩子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该研究的主持者得出了一个结论:绘画是提高认知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研究还表明学习视觉艺术与阅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批评艺术时,学生能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技能;绘画能促使学生发挥想像、进行策划;人体素描有助于提高缺乏学习能力的学生的思考及语文能力。一个学生评价说:“当我们搞艺术时,我们所做的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当我们搞科学时,我们取得的只是别人想看到的结果。” 视觉艺术使学生得以化解郁闷的情感、实现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价值。艺术帮助学生寻找能够自我控制、自我构建的情感模式。“鼓励艺术就促进了学生表现自我。” 音乐是如何提高认知能力的呢?加州埃文大学的物理学家高登?萧做了一个假设:大脑表层的神经元的活动协调着脑皮层进行模式认知。这种复合位置、交叉活动对于音乐艺术、认知、记忆等大脑高级活动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艺术一词包含着比演奏或欣赏音乐丰富得多的意义。音乐中的说唱、音乐剧中的歌唱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同样,识谱、作曲、分析、编排和注释音乐及演奏乐器也属于音乐艺术的范畴。但音乐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一个很有趣的研究表明,每天仅听一小时音乐就可以改变大脑的组织结构。 在这个实验中,一组四岁的孩子每天听一小时古典音乐。后来测试他们的EEG时,结果显示:他们的大脑比最初始状态运作得更协调,而且所费时间更少。 另一项研究证明,弹钢琴能增强人的空间感和线性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数学技巧。一组做数学图像游戏的孩子提高了相应的空间技巧,数学成绩提高了36%;而比前一组学生又多上了钢琴课的一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提高幅度更大,达到51%。 音乐创作可能也是提高听力和记忆技巧的一个因素。一项大学的研究测试了60个人的文字记忆能力,结果是那些在12岁之前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要比12岁之前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记忆更多的词汇。 在另一项大学研究中,研究者打算对两组大学生测验25个词汇。控制组学生在检测期间不许听音乐,而实验组学生听亨德尔的作品。结果实验组得到了比控制组明显高得多的分数。 音乐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 上述两项研究都充分地证明了音乐能够提高记忆力,而记忆力是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人在加州南部挑选了78个种族不同的学龄前儿童,包括42个男孩36个女孩,他们都是智商很普通的孩子,之前也没有受到过音乐训练。在两年时间里,这些孩子每周上一至两次的一小时钢琴课或计算机课或声乐课。在空间推理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估),上不同类型课的学生的成绩差别是富有戏剧性的:上钢琴课的学生比没参加任何培训课程的控制组的学生的分数高30%,并远远超过上计算机课和声乐课的学生。这就说明长期的器乐训练对学习大有裨益。 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个试验组听了快节奏音乐后,调解压力的荷尔蒙分泌增加了。有证据表明,人们对快节拍音乐会有普遍的反映即压力增加。而其他研究认为音乐能通过降低心率、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得出音乐能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感和学习压力的结论。 芝加哥有一所小学84%的学生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而且30%的学生不讲英语。在艺术课开设之前,仅有38%的学生阅读水平能达到及格的标准,49%的学生数学成绩合格。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没有过多地去抓阅读和数学,而是增加了艺术教育。在强有力的推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60%的学生达到了阅读标准,68%的学生数学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合格标准,而且阅读速度几乎增长了一倍。 理论研究和课堂上的收效都鼓励我们在教育中继续强调乃至提升运动的作用。运动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绪、社交、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活动。显而易见,运动型活动能够促进和维系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开设运动型艺术课程。 今天的教育者面临的是:我们的社会、道德、伦理上的任务是追求尽可能高的考试分数,还是培养未来的优秀公民。让我们摆脱短期的考试成绩对我们的麻痹,看看艺术给教育带来的长远的益处吧! 如果过多地强调艺术,其他的教学内容会不会受到影响呢?证据表明:不会。有50多年历史的华尔德夫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华尔德夫学校的艺术学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美国有130所,全世界共700所。其教师以艺术教育为中心,不使用常规教材;学生几乎每天都做口头陈述。学校开设爵士乐、合唱、管弦乐及更多的音乐课程。 在全美大考中,华尔德夫的学生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实际上,他们通过考试的概率甚至是公立学校学生的二至三倍。大学教授们高度赞赏华尔德夫学校毕业生的荣誉感、求新加坡精神、专注和无穷的智慧。华尔德夫学校一例说明强有力的艺术教育课程不会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使标准考试分数下降,反而能够提高考试分数。 我们认为应该鼓励艺术教育,不仅因为研究论证了其价值,还因为艺术教育与其他被普遍认可的教育项目一样具有活力和广泛的基础。艺术还有利于认知、免疫、循环、运动等多元化神经系统的开发与完善,艺术教育能使人日臻完善。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范文

我想没人会帮你搞这个吧,你也不怕是抄来的,那又何苦呢?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1、什么是“心得体会"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2、心得体会的写法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I、标题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3)语言简洁,生动。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相关范文: 中国古典舞基础的“净化”问题 [摘要]中国古典舞经过几年代写论文的徘徊之后,终于走出了低谷,在短短的时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转折,是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出现之后。身韵课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多年未曾解决的问题,即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及语汇。长期以来,渴望建立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成为能否建立完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基训 我听到过不少有关改造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议论,这些议论上大致分为:(1)解决“基训”与“身韵”两张皮的问题;(2)“基训”的“净化”问题;(3)“基训身韵化,身韵技术化”的问题……尽管说法不一,但实质相同,即中国古典舞“基训”必须改造。我认为“净化论”的提出有一定根据,而且有一定的可行性。 要弄清“基训”能否“净化”,首先,应回顾基训课的发展现状。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古典舞初创时期,是以戏曲训练为模式,并借助了芭蕾的训练框架。此后几十年中,基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戏曲、芭蕾结合的痕迹仍然可见。有些地方芭蕾痕迹越来越明显。“身韵”出现后,“基训”开始注重了“韵”的训练,大量的“身韵”语汇被教员采纳,“身韵”开始进入了基训。但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人们经常提到的“外加香油一勺”便可为证。目前,基训课堂的状况与几年前相比,确有很大改变;但从根本上看,仍有些盲目。所谓“盲目”是说基训教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没有一套统一的做法。一个教员一个说法,课的好坏完全依赖教员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实质上是基训体系尚未成熟的表现。也正因如此,在评价一堂基训课时,便会仁智互视。 围绕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说法不一,做法也不同,但不外乎以下两类: 在借鉴芭蕾并尽可能对其加以改造的同时,扬我之长,避他人之短。这是我校目前的做法。 以芭蕾训练为主干,辅以中国舞技巧,“身韵”课不占重要位置。两类不同的做法,两种不同的主张,各有各的道理。但我以为,完全用“芭蕾”来训练中国舞演员,问题显然很多。无可否认,我校目前的“以传统为基础,以芭蕾和现代舞的方法为辅,为我所用”的做法,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别是通过两届教育专业本科的探索所取得的“基训”模式,是一个实践的突破。这个“基训模式”,在解决中国舞演员所必须具备的腰的幅度及软度,控制能力以及完成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必须的爆发力等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在旋转的多样化,舞姿的多样化及规模化,小跳的训练性及民族性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更由于课堂“短句”的出现和发展,为“体系”的建立找到了突破口。 这样说,并不是讲目前我校的基训不存在的问题。例如,“上反杆前的活动”。把这套大幅度、全方位的活动在把杆之前,学生在完全活动开以后,重返把杆。这里就存在一个理论上的问题既上把杆之前的活动到底有没有用处?如果说有用(有训练价值),那么何必再回把杆?因为在芭蕾中,“把杆”本身就是活动。如果说没有用(没有训练价值),那么何必要走这个“活动”的过场?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把杆之间的活动的确有效,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的训练中得到身体各部位的“解放”,那么“活动”能否取代“把杆”训练?这个问题的解决,或许可为“体系”的建立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不对芭蕾训练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早我们上过“芭蕾教学法”课以后,对芭蕾训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相比之下,我们的“基训”就显得很不成熟了。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因为芭蕾毕竟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学习了“芭蕾教学法”之后,我们又有机会亲身体验了芭蕾训练。觉得完全摒弃芭蕾训练,对中国古典舞演员来说是不利的。由此产生的矛盾——一个探讨多年尚未完全解决的矛盾:培养中国舞演员,需要“我”,但又离不开“她”。特别是在大量翻阅了许多有关“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文章之后,更发现,无论哪种说法、哪种设想,都没有完全离开芭蕾。这或者可以说:对培养中国古典舞表演人才来说,芭蕾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不是这样的呢?那就要看一看,中国古典舞演员,需要不需要芭蕾训练所强调的要素,即开、绷、直。回答显然的肯定的。“开、绷、直”,以及作为一般舞蹈演员所必须具备的形体条件,对一个中国古典舞演员来说同样是需要的,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把杆部分显然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在借鉴与改造同步进行的时候,为了使把杆部分更具民族性,就不得不加上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一来,在编排动作时,其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忘记了训练的主要目的。 将我们已初步成型并行之有效的那一部分训练方法与芭蕾训练混在一起,总不是个长远之计。因为一旦当我们谈及体系时,芭蕾便成了障碍。这个障碍是明显的,也是众所周知的。当我们关起门来训练时,便大量地借助于芭蕾,而一旦有外宾或同行要来看中国古代舞基训时,课堂顺序立即要进行调整,尽可能地避开芭蕾,给外人更多看到的是“我们的”。即便如此,人们的结论往往还是说我们的训练芭蕾痕迹太重。与其回避,不如正视,“净化论”便是在勇于正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现代舞,是以反传统为口号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是世界大多数现代舞团并不排斥芭蕾训练;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仍是许多现代舞团每日必修的功课。由于这种借鉴的目的是明确的,与其它现代舞训练课程的比例是恰当的,所以,芭蕾训练没有取代现代舞训练。同样,诸如“国标舞”花样滑冰乃至我们民族舞,也采纳了芭蕾的训练,但它们仍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如此众多的舞种都没有回避芭蕾训练,为什么我们的中国古典舞一定要回避呢?承认人家的长处,并不是要否认我们自己,更何况芭蕾训练永远无法取代中国古典舞基训,这是无需多说的。当然,如果不谈体系,那么目前我们的做法是足以够用,也是行得通的。问题的关键是:当我们力图建立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时,就不能不考虑这一整体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仔细分析起来,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应与舞台剧目相互联系;而舞台剧目的需要恰恰是对基训的制约,基训的内容应以舞台的需要为准,同时舞台的需要在反馈回课堂,以推动教学的向前发展。自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以后,我校所出现的创作上的繁荣,已开始为基训的改造工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随着“新古典主义创作思想”的诞生,着手进行“新古典主义基训”探索的条件逐渐成熟,我们可以做起来了。需要明确的是: 目前,我校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古典舞基训,是不会被芭蕾训练代替的。 芭蕾训练对培养中国古典舞演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以建立中国古典舞体系为着眼点,中国古典舞基训必须“净化”。 “净化”后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应当以身韵课为主体框架,“身韵应是中国古典舞基训的重要部分。 其他相关: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需要其他欢迎您随时咨询、留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