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8 07:53:18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

浅谈餐饮业营销策略某某城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研究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营销策略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浅论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发展对策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 论某某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对策

三峡是孕育古代神话的摇篮。奇特的山川、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巫人聚居之地浓烈的巫术氛围,丰富的巴楚文化,使它得以成为古代神话生成、留存的肥沃土壤。在三峡这个狭长的峡谷和两岸的深山丛林之中,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古代神话。这些神话以女神、香草、治水英雄为主要素材,与三峡的高山峡谷、丰富植被、滔滔洪流紧密相联而又相得益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密的神话体系和地域文化体系。这在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罕见的,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有着很珍贵的研究价值。一、关于女神的神话女神神话是三峡地区神话的主体,这表明这一小块地方特别能孕育美女,特别崇拜美女,具有深厚的美女情结。从这个角度看,这里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历史美女名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必然性。1、嫘祖传说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在中原文化里,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妻子是硚氏姐妹,而且这种观点得到很多古文化学家的认可。但在中原文化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史记》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并且在流行的传说中,黄帝有四妃十嫔,其中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被后世称为“先蚕”。三峡这里的人们当然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理由除了《史记》之外,还有这里的关于嫘祖的大量的传说。相传有一年春天,少女嫘祖在西陵峡口西陵山的桑园里养蚕时,碰到正统帅大军路过的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丝织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当时人们都是裹着草叶或者兽皮,黄帝就问嫘祖身上穿的是什么,嫘祖说是蚕丝。黄帝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就决定把嫘祖带走。嫘祖对这位年轻大帝也是一见钟情,愿意结为夫妻。但黄帝与嫘祖受到本地土著的围追堵截,在逃走的过程中还曾躲藏在黄牛岩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就是三峡黄牛峡的轩辕洞。在三峡地区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皇帝老儿是山里人的外甥”。这一俗语似乎从民俗学上证明了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现在西陵山上建有嫘祖庙,庙门上有一块“人文初祖”的大扁。据说能够得上“人文初祖”资格的大扁,全国才两块,另一块在黄帝陵,所以在三峡,人们将嫘祖称为伟大的“中华第一祖母”。2、涂山氏在中原正统文化里,涂山氏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涂山氏为妻。《尚书·臬陶漠》记载,禹“娶于涂山。”《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在这个体系里面,涂山氏与大禹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帝舜杀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长鲧以后,封鲧的儿子禹担任水利部长,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在治理三峡时,遇见涂山氏并娶之为妻。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日日夜夜独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长”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猗!”。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涂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是汉语爱情诗的开音之作。后来有一天,涂山氏给禹送饭,看见禹化身为熊,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里面有一个婴儿就是禹的儿子启。在三峡区域的传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的。禹在三峡借助包括黄牛在内的诸神,疏凿半通不通的峡江,开启中华民族治理三峡的伟大工程,来自重庆(江州)的美少女涂山氏深为感动,产生了情愫。屈原《天问》记载:“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据闻一多、林庚、刘不朽等大家的意见,“通”就是“私通”,与三峡区域的传说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长有茂密桑林的坪台,禹与涂山氏在那里幽会。禹白天要工作,涂山氏比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这个故事与后面要讲到的三峡神女瑶姬对楚王“愿荐枕席”,盐水女神对廪君“愿留共宿”,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三峡神话特色。最近,眼睛不太好的纪连海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这个故事,引起网上一片愤慨,被质问“你这种人搞的什么研究?”弄得纪先生连连道歉,说自己确实不懂什么研究,只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者罢了。其实,几千年来三峡地区就是这样流传的,伟大屈原还写在了自己的诗里。3、瑶姬瑶姬是三峡最著名的女神,我们一般说三峡女神,指的就是这位女神。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未成年而亡,葬于巫山,成为巫山神女。三峡区域关于这位女神的传说最多,素材最为丰富,影响也最为广泛。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就是这位女神的形象。这位女神与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一段关系。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神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在有的传说版本中,她还授禹“天书”,又帮助助禹斩杀了错开峡的孽龙。事迹十分丰富。瑶姬女神与楚王的一段韵事,是三峡女神系列中最为闪光的篇章。据宋玉《高唐赋》描述,楚王游高唐时昼寝,梦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来到他的卧室,对他十分温存也十分主动。说“我是巫山之女。听说您来游高唐,所以就赶过来,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当然当仁不让,巅鸾倒凤,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美好的时光。临走时少女又告诉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顶的一个平台上,早晨是变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随风飘洒的细雨。早早晚晚,都在那个平台附近。”第二天早上楚王专门去看,果然看到了异常温柔缱绻的早云。为了表示对神女的纪念,下令在那个平台上立了一座庙,号曰“朝云”。宋玉又在《神女赋》里,极尽其能事地对瑶姬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说那个时代的西施和毛嫱与之相比,不过是面黄肌瘦的女子罢了。宋玉这两赋开我国美女神赋之先河,对后世之影响深远,曹植因“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赋》就是一例。瑶姬不仅是三峡地区盛传的女神,在全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并创造了我国文学上可称经典的“云雨意象”。4、山鬼山鬼虽然没有瑶姬那样的全国性影响,但在三峡地区,则是一个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体现三峡巫文化的巫性女神。她介乎人神之间,聪明、漂亮、活泼、狡黠,精力旺盛,赤裸的美妙身段上,缠着纤细的女萝藤,披着翠绿的木莲树枝、石兰叶和芬芳的杜衡草,喜欢歌舞,在人们的视线中时隐时现,做着爱情的游戏。屈原著名的诗篇《山鬼》,通过一个巫女迎山鬼的故事,对山鬼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山鬼代表了三峡地区大批巫儿的形象。在三峡的远古时期,巫文化炽盛,不少美少女都是巫儿,她们以与男子交媾和从事巫术活动为职业,在社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据《山海经》记载,这些巫儿“其名曰女尸”。“女尸”即“尸女”,《说文》云“尸,陈也,象卧之形。”也就是说这里使用了尸的本义。袁枚《随园随笔·尸女》说:“大概遇社会之日,则巫儿皆出,妖冶喧阗。”从这些记载并联系三峡本地的传说,可以想象当时三峡地区巫儿众多的热闹景象。5、盐水女神盐水女神是同在三峡地区的巴人神话女神。她是盐水部落的首领, 土家人尊称为德济娘娘,居住在盐阳一带。某年月日,巴人部族首领廪君率部沿清江北上图发展,途径盐阳,盐水女神一见钟情,拦住了廪君的雕花土船,并软语温存,一片热情真诚挽留说:“我们盐阳这里方开阔广大,鱼盐十分丰富,希望你能留下来共同生活。”廪君考虑到部落生存利益,没有答应。入夜,盐水女神来到廪君的船上,与之共宿。天明廪君执意继续北上,盐水女神就化为一只飞虫,并麇集万千同类,在河面上如云如阵,昏天蔽日,使廪君莫辨东西,难以北上。这样过了七天七夜,廪君终于心生一计,差人将一缕青色丝线作为定情之物赠给盐神,要她系在身上,表示两人永相合好。盐神欣然受诺。廪君站在一块向阳的坡石上,照着青丝一箭射去,正中盐神。盐神在爱人的利箭之下,躺在江边慢慢地合上了双眼。廪君率众继续北上,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了清江各部,成为巴人的相王天子。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每日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难以释怀。从这些女神神话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三峡地区受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关于嫘祖的传说,到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瑶姬的“愿荐枕席”和盐水女神的“愿留共居”,都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特征;二是巫文化极为炽盛,山鬼及其众尸女的生动形象,体现了三峡独有的巫文化特征。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三峡成为产生女神的沃土和摇篮,成为我国神话体系中的一大奇观。二、关于香草的神话古时候的美女总是与香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读《经楼梦》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里面的众多美女身上都带有香囊,香囊里面装的就是香草。三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奇花异草很多,香草也就极为丰富。香草与美女共生共存,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了三峡地区美女与香草的共同神话,或者说香草美女共同成为了传说的主体和主题。所以在《楚辞》中,香草美女也是叙事述物的最常用的载体和素材。1、灵芝《襄阳耆旧传·山川·巫山》记载,瑶姬谓楚王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从记载中我们知道,瑶姬的精魂依附在灵芝草上,这种灵芝能媚人,吃了它就能在梦中与瑶姬幽会。2、菟丝在《山海经》中的《中次七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摇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厝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菟丘,就是现在的菟丝草,在中药中常常使用,服之能激发男人的情欲。3、三秀《山鬼》云:“采三秀兮于山间。”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这与瑶姬精魂所化的灵芝草有可能是同一植物,也可能是另一种香草类植物,但肯定与灵芝具有相类似的作用和功能。4、石南(兰)三峡山涧中常生长有一种石南叶,女子服后可令其思男,故亦称“思男”叶。《山鬼》的女巫就是“被石兰兮带杜衡”。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曰:“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可见这是一种用于女人的媚药和春药,可以激发女子的性欲。从这些似现实非现实而又与女神女巫紧密相联的关于香草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三峡地区具有强烈的香草崇拜,这种崇拜又是与三峡巫风炽盛紧密相关的。在祭祀活动中,由女巫扮演女神(美人),而芳香植物则成为巫术的载体,是可以导致幻觉和梦交的迷幻草。香草的巫术力量既可以悦神、避邪除瘟,更能刺激男女的情欲以达到生育和繁衍的目的。另外,从女神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女神与香草的紧密关系。在古汉语中,瑶、淫通用。《文雅·释诂》曰:“瑶,淫也。”所以瑶姬就是淫姬。淫,与饱满、活泼、生命力旺盛是同义词,在人类生殖还不发达的时代受到崇拜。香草类植物是女子淫的得力的神性助手,所以一同受到崇拜。此种观念与习俗,在现代三峡周边的山区里,仍可见其残存的古老痕迹。三、关于治水英雄的传说治水或说治峡,是三峡区域另一神话主题,反映了古代三峡人民对治理三峡的强烈愿望。《水经注·江水》载:“此峡(瞿塘峡)盖自禹凿以通江。”郭璞《江赋》云:“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峡(西陵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间有水清深……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乃禹治水,此江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渭之断江也。” 三峡民间还广泛流传有神牛(黄牛岩)助禹开峡等神话传说。《水经注·江水》引《本蜀论》云:“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即鳖灵)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鳖灵是蜀国的国相,治峡期间望帝与其妻私通。鳖灵完成治峡任务回朝后,望帝惭愧,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受到人们的景仰。这些传说,丰富了三峡地区的神话传说。总之,三峡地区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以美女、香草、治水英雄为主题和主线,从一个重要方面深刻反映了三峡区域的文化内核,甚至可以说,这是三峡文学之根。1、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屈原辞赋悬日月 三峡风流传古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名平,字原,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他在约在公元前343年诞生于长江西陵峡畔归州(今秭归)的三阊乡乐平里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小山村。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向往社会美好。他把天赋、才华和政治激情,倾泻于他的光辉诗篇之中。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与日月争辉的楚辞,造就了屈原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2、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不知源起于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经哪位大美学家的评审,人们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汉代明妃王嫱、三国时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唐玄宗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且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如今用现代观念评说四大美人,则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残酷战争的牺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灵,为汉、匈奴和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传颂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3、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杜甫是在三峡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诗人,他飘泊云阳、奉节,寓居两年半之久,在三峡期间共写出了400多首诗歌,也是历代诗人咏唱三峡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位诗人。研究杜诗的学者认为:这是杜甫一生风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时期,代表了杜甫诗歌艺术辉煌的高峰。这是三峡给予杜甫的丰富养料,也是杜甫给予三峡的丰富回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5、刘禹锡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三峡中度过了两年多刺史生涯,写下了不少三峡诗文,特别是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创建三峡新《竹枝词》的一代师宗。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6、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诗于洞壁。世人称此为"后三游"。"三游洞"的佳话,充分说明了三峡的名人效应。7、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夷陵为官一年半时间,在三峡期间共写作了140余篇诗文,占《欧阳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庐陵事业起夷陵"之说,或曰欧文如澜,欧阳修得益于三峡之波澜,三峡山水亦因欧阳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赞美诗文而增光添彩,俞显风流。欧阳修在夷陵的遗迹有"六一书院"和"至喜亭"。8、寇准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今陕西渭南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峡是寇准仕途的闪光起点。公元981年,19岁的寇准便来到三峡地区任巴东县令。在任的三年多时间内,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民众有口皆碑,人称"寇巴东"、" 寇青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留下了许多咏唱三峡的优美诗篇。至今巴东仍有纪念寇准的"三亭"――劝农亭、秋风亭、白云亭之遗迹。9、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均擅,其文学成就更高,一声"大江东去"传唱千古风流。 苏东坡与三峡的缘份,只不过是一次缓慢航行时的游历,但是,凡他足迹之所至,皆有诗作迭出,峡江的浪涛传诵着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苏轼和弟苏辙随父苏洵离开四川眉山家乡,乘船顺江而下,沿途饱览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三峡激发了他的诗情奔放,写出了《入峡》、《出峡》等一批咏唱三峡的诗歌精品。特别是游览三游洞时,同父亲、弟弟各题绝句于石壁之上,成为继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后的"后三游"的千古佳话。苏轼的三峡之行,提高了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在三峡文化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10、陆游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淅江山阴(今绍兴)人。进士出身,历任兴隆、夔州通判。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入蜀记》和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郦道元,李白,自非亭午夜间,不见曦月

佷麻烦的嘞!!!!!!!!!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三峡是孕育古代神话的摇篮。奇特的山川、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巫人聚居之地浓烈的巫术氛围,丰富的巴楚文化,使它得以成为古代神话生成、留存的肥沃土壤。在三峡这个狭长的峡谷和两岸的深山丛林之中,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古代神话。这些神话以女神、香草、治水英雄为主要素材,与三峡的高山峡谷、丰富植被、滔滔洪流紧密相联而又相得益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密的神话体系和地域文化体系。这在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罕见的,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有着很珍贵的研究价值。一、关于女神的神话女神神话是三峡地区神话的主体,这表明这一小块地方特别能孕育美女,特别崇拜美女,具有深厚的美女情结。从这个角度看,这里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历史美女名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必然性。1、嫘祖传说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在中原文化里,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妻子是硚氏姐妹,而且这种观点得到很多古文化学家的认可。但在中原文化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史记》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并且在流行的传说中,黄帝有四妃十嫔,其中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被后世称为“先蚕”。三峡这里的人们当然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理由除了《史记》之外,还有这里的关于嫘祖的大量的传说。相传有一年春天,少女嫘祖在西陵峡口西陵山的桑园里养蚕时,碰到正统帅大军路过的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丝织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当时人们都是裹着草叶或者兽皮,黄帝就问嫘祖身上穿的是什么,嫘祖说是蚕丝。黄帝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就决定把嫘祖带走。嫘祖对这位年轻大帝也是一见钟情,愿意结为夫妻。但黄帝与嫘祖受到本地土著的围追堵截,在逃走的过程中还曾躲藏在黄牛岩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就是三峡黄牛峡的轩辕洞。在三峡地区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皇帝老儿是山里人的外甥”。这一俗语似乎从民俗学上证明了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现在西陵山上建有嫘祖庙,庙门上有一块“人文初祖”的大扁。据说能够得上“人文初祖”资格的大扁,全国才两块,另一块在黄帝陵,所以在三峡,人们将嫘祖称为伟大的“中华第一祖母”。2、涂山氏在中原正统文化里,涂山氏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涂山氏为妻。《尚书·臬陶漠》记载,禹“娶于涂山。”《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在这个体系里面,涂山氏与大禹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帝舜杀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长鲧以后,封鲧的儿子禹担任水利部长,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在治理三峡时,遇见涂山氏并娶之为妻。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日日夜夜独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长”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猗!”。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涂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是汉语爱情诗的开音之作。后来有一天,涂山氏给禹送饭,看见禹化身为熊,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里面有一个婴儿就是禹的儿子启。在三峡区域的传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的。禹在三峡借助包括黄牛在内的诸神,疏凿半通不通的峡江,开启中华民族治理三峡的伟大工程,来自重庆(江州)的美少女涂山氏深为感动,产生了情愫。屈原《天问》记载:“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据闻一多、林庚、刘不朽等大家的意见,“通”就是“私通”,与三峡区域的传说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长有茂密桑林的坪台,禹与涂山氏在那里幽会。禹白天要工作,涂山氏比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这个故事与后面要讲到的三峡神女瑶姬对楚王“愿荐枕席”,盐水女神对廪君“愿留共宿”,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三峡神话特色。最近,眼睛不太好的纪连海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这个故事,引起网上一片愤慨,被质问“你这种人搞的什么研究?”弄得纪先生连连道歉,说自己确实不懂什么研究,只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者罢了。其实,几千年来三峡地区就是这样流传的,伟大屈原还写在了自己的诗里。3、瑶姬瑶姬是三峡最著名的女神,我们一般说三峡女神,指的就是这位女神。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未成年而亡,葬于巫山,成为巫山神女。三峡区域关于这位女神的传说最多,素材最为丰富,影响也最为广泛。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就是这位女神的形象。这位女神与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一段关系。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神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在有的传说版本中,她还授禹“天书”,又帮助助禹斩杀了错开峡的孽龙。事迹十分丰富。瑶姬女神与楚王的一段韵事,是三峡女神系列中最为闪光的篇章。据宋玉《高唐赋》描述,楚王游高唐时昼寝,梦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来到他的卧室,对他十分温存也十分主动。说“我是巫山之女。听说您来游高唐,所以就赶过来,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当然当仁不让,巅鸾倒凤,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美好的时光。临走时少女又告诉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顶的一个平台上,早晨是变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随风飘洒的细雨。早早晚晚,都在那个平台附近。”第二天早上楚王专门去看,果然看到了异常温柔缱绻的早云。为了表示对神女的纪念,下令在那个平台上立了一座庙,号曰“朝云”。宋玉又在《神女赋》里,极尽其能事地对瑶姬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说那个时代的西施和毛嫱与之相比,不过是面黄肌瘦的女子罢了。宋玉这两赋开我国美女神赋之先河,对后世之影响深远,曹植因“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赋》就是一例。瑶姬不仅是三峡地区盛传的女神,在全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并创造了我国文学上可称经典的“云雨意象”。4、山鬼山鬼虽然没有瑶姬那样的全国性影响,但在三峡地区,则是一个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体现三峡巫文化的巫性女神。她介乎人神之间,聪明、漂亮、活泼、狡黠,精力旺盛,赤裸的美妙身段上,缠着纤细的女萝藤,披着翠绿的木莲树枝、石兰叶和芬芳的杜衡草,喜欢歌舞,在人们的视线中时隐时现,做着爱情的游戏。屈原著名的诗篇《山鬼》,通过一个巫女迎山鬼的故事,对山鬼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山鬼代表了三峡地区大批巫儿的形象。在三峡的远古时期,巫文化炽盛,不少美少女都是巫儿,她们以与男子交媾和从事巫术活动为职业,在社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据《山海经》记载,这些巫儿“其名曰女尸”。“女尸”即“尸女”,《说文》云“尸,陈也,象卧之形。”也就是说这里使用了尸的本义。袁枚《随园随笔·尸女》说:“大概遇社会之日,则巫儿皆出,妖冶喧阗。”从这些记载并联系三峡本地的传说,可以想象当时三峡地区巫儿众多的热闹景象。5、盐水女神盐水女神是同在三峡地区的巴人神话女神。她是盐水部落的首领, 土家人尊称为德济娘娘,居住在盐阳一带。某年月日,巴人部族首领廪君率部沿清江北上图发展,途径盐阳,盐水女神一见钟情,拦住了廪君的雕花土船,并软语温存,一片热情真诚挽留说:“我们盐阳这里方开阔广大,鱼盐十分丰富,希望你能留下来共同生活。”廪君考虑到部落生存利益,没有答应。入夜,盐水女神来到廪君的船上,与之共宿。天明廪君执意继续北上,盐水女神就化为一只飞虫,并麇集万千同类,在河面上如云如阵,昏天蔽日,使廪君莫辨东西,难以北上。这样过了七天七夜,廪君终于心生一计,差人将一缕青色丝线作为定情之物赠给盐神,要她系在身上,表示两人永相合好。盐神欣然受诺。廪君站在一块向阳的坡石上,照着青丝一箭射去,正中盐神。盐神在爱人的利箭之下,躺在江边慢慢地合上了双眼。廪君率众继续北上,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了清江各部,成为巴人的相王天子。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每日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难以释怀。从这些女神神话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三峡地区受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关于嫘祖的传说,到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瑶姬的“愿荐枕席”和盐水女神的“愿留共居”,都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特征;二是巫文化极为炽盛,山鬼及其众尸女的生动形象,体现了三峡独有的巫文化特征。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三峡成为产生女神的沃土和摇篮,成为我国神话体系中的一大奇观。二、关于香草的神话古时候的美女总是与香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读《经楼梦》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里面的众多美女身上都带有香囊,香囊里面装的就是香草。三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奇花异草很多,香草也就极为丰富。香草与美女共生共存,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了三峡地区美女与香草的共同神话,或者说香草美女共同成为了传说的主体和主题。所以在《楚辞》中,香草美女也是叙事述物的最常用的载体和素材。1、灵芝《襄阳耆旧传·山川·巫山》记载,瑶姬谓楚王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从记载中我们知道,瑶姬的精魂依附在灵芝草上,这种灵芝能媚人,吃了它就能在梦中与瑶姬幽会。2、菟丝在《山海经》中的《中次七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摇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厝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菟丘,就是现在的菟丝草,在中药中常常使用,服之能激发男人的情欲。3、三秀《山鬼》云:“采三秀兮于山间。”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这与瑶姬精魂所化的灵芝草有可能是同一植物,也可能是另一种香草类植物,但肯定与灵芝具有相类似的作用和功能。4、石南(兰)三峡山涧中常生长有一种石南叶,女子服后可令其思男,故亦称“思男”叶。《山鬼》的女巫就是“被石兰兮带杜衡”。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曰:“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可见这是一种用于女人的媚药和春药,可以激发女子的性欲。从这些似现实非现实而又与女神女巫紧密相联的关于香草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三峡地区具有强烈的香草崇拜,这种崇拜又是与三峡巫风炽盛紧密相关的。在祭祀活动中,由女巫扮演女神(美人),而芳香植物则成为巫术的载体,是可以导致幻觉和梦交的迷幻草。香草的巫术力量既可以悦神、避邪除瘟,更能刺激男女的情欲以达到生育和繁衍的目的。另外,从女神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女神与香草的紧密关系。在古汉语中,瑶、淫通用。《文雅·释诂》曰:“瑶,淫也。”所以瑶姬就是淫姬。淫,与饱满、活泼、生命力旺盛是同义词,在人类生殖还不发达的时代受到崇拜。香草类植物是女子淫的得力的神性助手,所以一同受到崇拜。此种观念与习俗,在现代三峡周边的山区里,仍可见其残存的古老痕迹。三、关于治水英雄的传说治水或说治峡,是三峡区域另一神话主题,反映了古代三峡人民对治理三峡的强烈愿望。《水经注·江水》载:“此峡(瞿塘峡)盖自禹凿以通江。”郭璞《江赋》云:“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峡(西陵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间有水清深……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乃禹治水,此江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渭之断江也。” 三峡民间还广泛流传有神牛(黄牛岩)助禹开峡等神话传说。《水经注·江水》引《本蜀论》云:“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即鳖灵)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鳖灵是蜀国的国相,治峡期间望帝与其妻私通。鳖灵完成治峡任务回朝后,望帝惭愧,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受到人们的景仰。这些传说,丰富了三峡地区的神话传说。总之,三峡地区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以美女、香草、治水英雄为主题和主线,从一个重要方面深刻反映了三峡区域的文化内核,甚至可以说,这是三峡文学之根。1、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屈原辞赋悬日月 三峡风流传古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名平,字原,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他在约在公元前343年诞生于长江西陵峡畔归州(今秭归)的三阊乡乐平里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小山村。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向往社会美好。他把天赋、才华和政治激情,倾泻于他的光辉诗篇之中。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与日月争辉的楚辞,造就了屈原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2、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不知源起于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经哪位大美学家的评审,人们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汉代明妃王嫱、三国时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唐玄宗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且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如今用现代观念评说四大美人,则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残酷战争的牺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灵,为汉、匈奴和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传颂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3、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杜甫是在三峡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诗人,他飘泊云阳、奉节,寓居两年半之久,在三峡期间共写出了400多首诗歌,也是历代诗人咏唱三峡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位诗人。研究杜诗的学者认为:这是杜甫一生风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时期,代表了杜甫诗歌艺术辉煌的高峰。这是三峡给予杜甫的丰富养料,也是杜甫给予三峡的丰富回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5、刘禹锡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三峡中度过了两年多刺史生涯,写下了不少三峡诗文,特别是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创建三峡新《竹枝词》的一代师宗。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6、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诗于洞壁。世人称此为"后三游"。"三游洞"的佳话,充分说明了三峡的名人效应。7、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夷陵为官一年半时间,在三峡期间共写作了140余篇诗文,占《欧阳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庐陵事业起夷陵"之说,或曰欧文如澜,欧阳修得益于三峡之波澜,三峡山水亦因欧阳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赞美诗文而增光添彩,俞显风流。欧阳修在夷陵的遗迹有"六一书院"和"至喜亭"。8、寇准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今陕西渭南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峡是寇准仕途的闪光起点。公元981年,19岁的寇准便来到三峡地区任巴东县令。在任的三年多时间内,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民众有口皆碑,人称"寇巴东"、" 寇青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留下了许多咏唱三峡的优美诗篇。至今巴东仍有纪念寇准的"三亭"――劝农亭、秋风亭、白云亭之遗迹。9、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均擅,其文学成就更高,一声"大江东去"传唱千古风流。 苏东坡与三峡的缘份,只不过是一次缓慢航行时的游历,但是,凡他足迹之所至,皆有诗作迭出,峡江的浪涛传诵着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苏轼和弟苏辙随父苏洵离开四川眉山家乡,乘船顺江而下,沿途饱览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三峡激发了他的诗情奔放,写出了《入峡》、《出峡》等一批咏唱三峡的诗歌精品。特别是游览三游洞时,同父亲、弟弟各题绝句于石壁之上,成为继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后的"后三游"的千古佳话。苏轼的三峡之行,提高了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在三峡文化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10、陆游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淅江山阴(今绍兴)人。进士出身,历任兴隆、夔州通判。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入蜀记》和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

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三峡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民俗文化 三峡的自然景观是国内外知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特色,人们各用两个简洁的词来形容它们:瞿塘峡——雄奇,巫峡——秀美,西陵峡——险峻。如果用唐宋诗人各四句诗来形容,则唐朝大诗人杜甫用“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云忽云根”,描写瞿塘峡的雄奇风貌;唐朝诗人李端用“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刻画巫峡之秀美;宋代大诗人陆游用“船上急滩如退鹢,人缘绝壁似飞猱。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篙”四句,形容西陵峡的险峻。三峡各有若干景点:瞿塘峡口有著名的夔门,就像杜甫所写的,有双崖把门,江北为赤红色的赤甲山,江南为粉白色的白盐山。北岸有险峻的栈道,绝壁上还有独特的悬棺,形成无比神奇的景观。巫山以十二峰最为有名,十二峰的名字甚有仙意,道是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而以望霞峰最为秀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迎送霞光,因名神女峰,传有若干神话,也有许多诗赋来赞美她。相传她是天上的西王母的女儿的化身,她还曾助禹治水,因而被后人祭祀。战国时代诗人宋玉还专写了一篇《高唐赋》,描写这位神女和楚王的一段恋情,后来成为“巫山云雨”成语的来历。西陵峡有许多险滩,古人有诗形容“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广陵涛”,其中最有名的险滩名字就很吓人:青滩、泄滩、崆岭滩。这些滩里怪石横陈,水湍流急,惊险万状。著名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也在其中,那是因为其峡壁形状如兵书、宝剑、牛肝马肺之故。崆岭滩得名于“空舲”,“务空其舲,然后得过”,就是说必须使船空了才能轻飘过去。这里乱石暗礁,锋利如剑,十分惊险。 三峡景观的另一特色是无论什么景观,人文色彩都特别浓,有许多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出色的诗歌曲赋。唐宋明清都有大诗人流连忘返,有的居住经年。比如唐朝的李白,便曾在公元725年、759年三次游览三峡。725年,年方25岁的李白,驾着一叶轻舟在三峡中急驶,写下了“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的名句。759年李白已经58岁,又两次来三峡,那首有名的《早发白帝城》就是此时写下的。“诗圣”杜甫,从765年至768年,先后滞留三峡地区三年,他传留后世的诗共437首,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描写三峡风光的。所以有学者说:“三峡造就了半个杜甫”(《中国三峡文化》)。公元819至820年,白居易曾在忠县当了两年忠州刺史,他有关三峡的若干诗篇都是此时写成的。宋朝诗人苏东坡,1059年随父、弟共游三峡,共留下三峡诗篇六七十首,他们父子三人还把在三峡的唱和诗编成一本《南行集》专集。南宋诗人陆游,于1169至1172年先后有三年在夔州任职,他的大部分有关三峡的诗篇也是这时写成的。各朝各代的名人名诗,把三峡装扮得特别富有诗意。美丽的风景配合上那些绝妙的诗词,使后人把三峡称为“诗乡”。据说奉节有位民间诗人,正准备把奉节的大东门民居建筑群,整个迁移出库区,原封不动建一座“诗城博物馆”,让人们有机会永远记住历代名人与三峡的关系。三峡地区另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就是三峡也是我国一种文体“竹枝词”的故乡。据专家考证,竹枝词又名巴渝辞,实际上最早是巴蜀三峡地区的一种民歌,自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就在川楚一带流行,战国诗人宋玉有一篇《对楚王问》,其中有几句话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郢中即今湖北,这种“下里巴人”的歌舞,表演起来合唱的达到数千人,可见受当时川楚民间的欢迎程度。古书记载,武王伐纣时,南方少数民族有一支巴人的军队,他们一边战斗一边歌舞,这种表演形式到南北朝隋唐时就演变成为“竹枝词”。每逢节日,众多演唱群众手执竹枝,边歌边舞,庆祝丰收。大概到唐朝时,三峡地区普遍流行着“竹枝词”这种民歌,唐朝许多诗人都亲身观看过这种表演。像中唐诗人刘商有一首诗说:“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目看竹枝”,薛能则有诗曰:“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唐朝诗人还利用“竹枝词”的风格,创新成文人诗中的一种新体裁,杜甫和刘禹锡是开创竹枝新风的两位大家。杜甫在三峡期间,潜心研究这种民歌体裁,用这种文体创作自己的竹枝词。他所写的《夔州歌十绝句》,便是新的竹枝词的成功尝试,有几句曰:“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岸关”,就特别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中唐以后,对竹枝词改造做出更大成就的是刘禹锡。他公开以“竹枝词”名义为诗,篇幅达到11首,被后人赞为“竹枝正宗”。以后的历代文人都创作了许多竹枝词,蔚为风气。三峡地区还有“田歌”“山歌”和“号子”,都带有地方特色,号子是峡江劳动人民的一种特有歌声,因职业不同而又分为“船工号子”“抬工号子”“盐工号子”等多种,这些号子,唱出了三峡地区劳动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三峡文化的一部分。 三峡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娱乐习俗和丧葬应当特别提到。三峡古老民风中有春游踏歌和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那里的春日旅游和踏歌,在宋朝称为“踏迹”或“踏碛”,其时男女老少,都到野外山间畅游歌舞,十分热闹。宋朝王十朋有一首《人日游碛》描写当时的盛况说:“好邀蜀风俗,夔人贫亦游,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夔州即今重庆奉节,人日是指正月初七,古代称为“人胜节”。诗中说这一天因为立春已至,夔州“倾城”出动,“贫”人也互相邀请,可见当时盛况。龙舟竞渡是三峡地区各个江城更繁盛的节日活动。学者们考证,至今流行在我国南北各地水乡的龙舟竞渡,发源地就是三峡地区。当时应为古代当地民族的图腾祭祀日。这是上古时代一种对龙的崇拜形式。后来由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之死才改为纪念屈原了。在清朝时,川峡地区更盛行有大小端午的说法,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更有一次大端阳,届时三峡各地的成千上万观众到屈原故乡看龙舟竞渡盛况。人们高唱着巴楚地区民歌,追念屈原:“为国捐躯投汨罗,船游江心来找你。招你魂魄归故国,招你魂魄归三闾”。三峡地区的古老葬俗则有悬棺葬和船棺葬,这两种葬法都是将死者尸体装在船形的棺里,悬到崖洞里,据说在重庆巫溪县的断岩上一共横挑着25具汉代的葬棺,从江中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据学者考证,这种悬棺葬自战国时代起,是古代巴民族的一种葬俗。而这些自战国以来的古老的悬棺遗迹,至晚从唐朝就被当作奇观发现,在唐朝诗人孟郊《峡哀》的诗中就有“树根锁枯棺,孤骨袅袅悬”的描写,宋初编的《太平御览》更明确记载:“唐将王果,舟行三峡,望见悬岩中间有物似棺”。前面说过,三峡本是古代西南民族巴人活动的地区,巴人相对中原的华夏民族而言,属于古代少数民族。三峡古文物中也有许多古巴人的民族特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古巴人部族群落就已存在,能算作夏朝时期巴人的活动遗址的在今湖北宜昌白庙地区,那里有相当于夏代的白庙巴人遗存。商周时期明显的巴人遗址有重庆开县的余家坝、云阳李家坝和涪陵小田溪等处,但发现文物最多的还是战国以后的墓葬。巴人墓葬文物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铜器上常常有虎形饰纹和饰件,有的刻画在青铜兵器上,有的作为器物的钮盖。有一件虎钮于,是古代巴人的典型器物。在出土的巴人器物上,还出现了若干近似文字的图案,有8个接近汉字,被考古学家称为神秘的尚不可解的“巴蜀图语”。巴人的全部历史,至今尚是历史之谜,只在古文献中有零星记录,如《后汉书·巴郡南郡蛮》有记:“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朝的《蛮书》记有:“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都和考古发现巴人古铜器上以虎纹虎钮表示巴人有虎图腾崇拜相吻合。相信,未来学者们会写出一部完整的巴人历史的。可以肯定的是,三峡文化中有浓厚的古代巴人文化的成分。

三峡是孕育古代神话的摇篮。奇特的山川、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巫人聚居之地浓烈的巫术氛围,丰富的巴楚文化,使它得以成为古代神话生成、留存的肥沃土壤。在三峡这个狭长的峡谷和两岸的深山丛林之中,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古代神话。这些神话以女神、香草、治水英雄为主要素材,与三峡的高山峡谷、丰富植被、滔滔洪流紧密相联而又相得益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密的神话体系和地域文化体系。这在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罕见的,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有着很珍贵的研究价值。一、关于女神的神话女神神话是三峡地区神话的主体,这表明这一小块地方特别能孕育美女,特别崇拜美女,具有深厚的美女情结。从这个角度看,这里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历史美女名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必然性。1、嫘祖传说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在中原文化里,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妻子是硚氏姐妹,而且这种观点得到很多古文化学家的认可。但在中原文化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史记》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并且在流行的传说中,黄帝有四妃十嫔,其中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被后世称为“先蚕”。三峡这里的人们当然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理由除了《史记》之外,还有这里的关于嫘祖的大量的传说。相传有一年春天,少女嫘祖在西陵峡口西陵山的桑园里养蚕时,碰到正统帅大军路过的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丝织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当时人们都是裹着草叶或者兽皮,黄帝就问嫘祖身上穿的是什么,嫘祖说是蚕丝。黄帝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就决定把嫘祖带走。嫘祖对这位年轻大帝也是一见钟情,愿意结为夫妻。但黄帝与嫘祖受到本地土著的围追堵截,在逃走的过程中还曾躲藏在黄牛岩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就是三峡黄牛峡的轩辕洞。在三峡地区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皇帝老儿是山里人的外甥”。这一俗语似乎从民俗学上证明了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现在西陵山上建有嫘祖庙,庙门上有一块“人文初祖”的大扁。据说能够得上“人文初祖”资格的大扁,全国才两块,另一块在黄帝陵,所以在三峡,人们将嫘祖称为伟大的“中华第一祖母”。2、涂山氏在中原正统文化里,涂山氏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涂山氏为妻。《尚书·臬陶漠》记载,禹“娶于涂山。”《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在这个体系里面,涂山氏与大禹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帝舜杀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长鲧以后,封鲧的儿子禹担任水利部长,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在治理三峡时,遇见涂山氏并娶之为妻。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日日夜夜独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长”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猗!”。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涂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是汉语爱情诗的开音之作。后来有一天,涂山氏给禹送饭,看见禹化身为熊,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里面有一个婴儿就是禹的儿子启。在三峡区域的传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的。禹在三峡借助包括黄牛在内的诸神,疏凿半通不通的峡江,开启中华民族治理三峡的伟大工程,来自重庆(江州)的美少女涂山氏深为感动,产生了情愫。屈原《天问》记载:“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据闻一多、林庚、刘不朽等大家的意见,“通”就是“私通”,与三峡区域的传说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长有茂密桑林的坪台,禹与涂山氏在那里幽会。禹白天要工作,涂山氏比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这个故事与后面要讲到的三峡神女瑶姬对楚王“愿荐枕席”,盐水女神对廪君“愿留共宿”,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三峡神话特色。最近,眼睛不太好的纪连海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这个故事,引起网上一片愤慨,被质问“你这种人搞的什么研究?”弄得纪先生连连道歉,说自己确实不懂什么研究,只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者罢了。其实,几千年来三峡地区就是这样流传的,伟大屈原还写在了自己的诗里。3、瑶姬瑶姬是三峡最著名的女神,我们一般说三峡女神,指的就是这位女神。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未成年而亡,葬于巫山,成为巫山神女。三峡区域关于这位女神的传说最多,素材最为丰富,影响也最为广泛。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就是这位女神的形象。这位女神与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一段关系。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神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在有的传说版本中,她还授禹“天书”,又帮助助禹斩杀了错开峡的孽龙。事迹十分丰富。瑶姬女神与楚王的一段韵事,是三峡女神系列中最为闪光的篇章。据宋玉《高唐赋》描述,楚王游高唐时昼寝,梦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来到他的卧室,对他十分温存也十分主动。说“我是巫山之女。听说您来游高唐,所以就赶过来,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当然当仁不让,巅鸾倒凤,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美好的时光。临走时少女又告诉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顶的一个平台上,早晨是变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随风飘洒的细雨。早早晚晚,都在那个平台附近。”第二天早上楚王专门去看,果然看到了异常温柔缱绻的早云。为了表示对神女的纪念,下令在那个平台上立了一座庙,号曰“朝云”。宋玉又在《神女赋》里,极尽其能事地对瑶姬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说那个时代的西施和毛嫱与之相比,不过是面黄肌瘦的女子罢了。宋玉这两赋开我国美女神赋之先河,对后世之影响深远,曹植因“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赋》就是一例。瑶姬不仅是三峡地区盛传的女神,在全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并创造了我国文学上可称经典的“云雨意象”。4、山鬼山鬼虽然没有瑶姬那样的全国性影响,但在三峡地区,则是一个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体现三峡巫文化的巫性女神。她介乎人神之间,聪明、漂亮、活泼、狡黠,精力旺盛,赤裸的美妙身段上,缠着纤细的女萝藤,披着翠绿的木莲树枝、石兰叶和芬芳的杜衡草,喜欢歌舞,在人们的视线中时隐时现,做着爱情的游戏。屈原著名的诗篇《山鬼》,通过一个巫女迎山鬼的故事,对山鬼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山鬼代表了三峡地区大批巫儿的形象。在三峡的远古时期,巫文化炽盛,不少美少女都是巫儿,她们以与男子交媾和从事巫术活动为职业,在社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据《山海经》记载,这些巫儿“其名曰女尸”。“女尸”即“尸女”,《说文》云“尸,陈也,象卧之形。”也就是说这里使用了尸的本义。袁枚《随园随笔·尸女》说:“大概遇社会之日,则巫儿皆出,妖冶喧阗。”从这些记载并联系三峡本地的传说,可以想象当时三峡地区巫儿众多的热闹景象。5、盐水女神盐水女神是同在三峡地区的巴人神话女神。她是盐水部落的首领, 土家人尊称为德济娘娘,居住在盐阳一带。某年月日,巴人部族首领廪君率部沿清江北上图发展,途径盐阳,盐水女神一见钟情,拦住了廪君的雕花土船,并软语温存,一片热情真诚挽留说:“我们盐阳这里方开阔广大,鱼盐十分丰富,希望你能留下来共同生活。”廪君考虑到部落生存利益,没有答应。入夜,盐水女神来到廪君的船上,与之共宿。天明廪君执意继续北上,盐水女神就化为一只飞虫,并麇集万千同类,在河面上如云如阵,昏天蔽日,使廪君莫辨东西,难以北上。这样过了七天七夜,廪君终于心生一计,差人将一缕青色丝线作为定情之物赠给盐神,要她系在身上,表示两人永相合好。盐神欣然受诺。廪君站在一块向阳的坡石上,照着青丝一箭射去,正中盐神。盐神在爱人的利箭之下,躺在江边慢慢地合上了双眼。廪君率众继续北上,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了清江各部,成为巴人的相王天子。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每日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难以释怀。从这些女神神话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三峡地区受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关于嫘祖的传说,到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瑶姬的“愿荐枕席”和盐水女神的“愿留共居”,都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特征;二是巫文化极为炽盛,山鬼及其众尸女的生动形象,体现了三峡独有的巫文化特征。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三峡成为产生女神的沃土和摇篮,成为我国神话体系中的一大奇观。二、关于香草的神话古时候的美女总是与香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读《经楼梦》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里面的众多美女身上都带有香囊,香囊里面装的就是香草。三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奇花异草很多,香草也就极为丰富。香草与美女共生共存,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了三峡地区美女与香草的共同神话,或者说香草美女共同成为了传说的主体和主题。所以在《楚辞》中,香草美女也是叙事述物的最常用的载体和素材。1、灵芝《襄阳耆旧传·山川·巫山》记载,瑶姬谓楚王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从记载中我们知道,瑶姬的精魂依附在灵芝草上,这种灵芝能媚人,吃了它就能在梦中与瑶姬幽会。2、菟丝在《山海经》中的《中次七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摇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厝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菟丘,就是现在的菟丝草,在中药中常常使用,服之能激发男人的情欲。3、三秀《山鬼》云:“采三秀兮于山间。”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这与瑶姬精魂所化的灵芝草有可能是同一植物,也可能是另一种香草类植物,但肯定与灵芝具有相类似的作用和功能。4、石南(兰)三峡山涧中常生长有一种石南叶,女子服后可令其思男,故亦称“思男”叶。《山鬼》的女巫就是“被石兰兮带杜衡”。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曰:“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可见这是一种用于女人的媚药和春药,可以激发女子的性欲。从这些似现实非现实而又与女神女巫紧密相联的关于香草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三峡地区具有强烈的香草崇拜,这种崇拜又是与三峡巫风炽盛紧密相关的。在祭祀活动中,由女巫扮演女神(美人),而芳香植物则成为巫术的载体,是可以导致幻觉和梦交的迷幻草。香草的巫术力量既可以悦神、避邪除瘟,更能刺激男女的情欲以达到生育和繁衍的目的。另外,从女神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女神与香草的紧密关系。在古汉语中,瑶、淫通用。《文雅·释诂》曰:“瑶,淫也。”所以瑶姬就是淫姬。淫,与饱满、活泼、生命力旺盛是同义词,在人类生殖还不发达的时代受到崇拜。香草类植物是女子淫的得力的神性助手,所以一同受到崇拜。此种观念与习俗,在现代三峡周边的山区里,仍可见其残存的古老痕迹。三、关于治水英雄的传说治水或说治峡,是三峡区域另一神话主题,反映了古代三峡人民对治理三峡的强烈愿望。《水经注·江水》载:“此峡(瞿塘峡)盖自禹凿以通江。”郭璞《江赋》云:“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峡(西陵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间有水清深……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乃禹治水,此江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渭之断江也。” 三峡民间还广泛流传有神牛(黄牛岩)助禹开峡等神话传说。《水经注·江水》引《本蜀论》云:“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即鳖灵)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鳖灵是蜀国的国相,治峡期间望帝与其妻私通。鳖灵完成治峡任务回朝后,望帝惭愧,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受到人们的景仰。这些传说,丰富了三峡地区的神话传说。总之,三峡地区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以美女、香草、治水英雄为主题和主线,从一个重要方面深刻反映了三峡区域的文化内核,甚至可以说,这是三峡文学之根。1、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屈原辞赋悬日月 三峡风流传古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名平,字原,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他在约在公元前343年诞生于长江西陵峡畔归州(今秭归)的三阊乡乐平里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小山村。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向往社会美好。他把天赋、才华和政治激情,倾泻于他的光辉诗篇之中。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与日月争辉的楚辞,造就了屈原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2、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不知源起于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经哪位大美学家的评审,人们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汉代明妃王嫱、三国时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唐玄宗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且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如今用现代观念评说四大美人,则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残酷战争的牺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灵,为汉、匈奴和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传颂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3、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杜甫是在三峡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诗人,他飘泊云阳、奉节,寓居两年半之久,在三峡期间共写出了400多首诗歌,也是历代诗人咏唱三峡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位诗人。研究杜诗的学者认为:这是杜甫一生风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时期,代表了杜甫诗歌艺术辉煌的高峰。这是三峡给予杜甫的丰富养料,也是杜甫给予三峡的丰富回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5、刘禹锡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三峡中度过了两年多刺史生涯,写下了不少三峡诗文,特别是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创建三峡新《竹枝词》的一代师宗。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6、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诗于洞壁。世人称此为"后三游"。"三游洞"的佳话,充分说明了三峡的名人效应。7、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夷陵为官一年半时间,在三峡期间共写作了140余篇诗文,占《欧阳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庐陵事业起夷陵"之说,或曰欧文如澜,欧阳修得益于三峡之波澜,三峡山水亦因欧阳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赞美诗文而增光添彩,俞显风流。欧阳修在夷陵的遗迹有"六一书院"和"至喜亭"。8、寇准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今陕西渭南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峡是寇准仕途的闪光起点。公元981年,19岁的寇准便来到三峡地区任巴东县令。在任的三年多时间内,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民众有口皆碑,人称"寇巴东"、" 寇青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留下了许多咏唱三峡的优美诗篇。至今巴东仍有纪念寇准的"三亭"――劝农亭、秋风亭、白云亭之遗迹。9、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均擅,其文学成就更高,一声"大江东去"传唱千古风流。 苏东坡与三峡的缘份,只不过是一次缓慢航行时的游历,但是,凡他足迹之所至,皆有诗作迭出,峡江的浪涛传诵着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苏轼和弟苏辙随父苏洵离开四川眉山家乡,乘船顺江而下,沿途饱览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三峡激发了他的诗情奔放,写出了《入峡》、《出峡》等一批咏唱三峡的诗歌精品。特别是游览三游洞时,同父亲、弟弟各题绝句于石壁之上,成为继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后的"后三游"的千古佳话。苏轼的三峡之行,提高了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在三峡文化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10、陆游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淅江山阴(今绍兴)人。进士出身,历任兴隆、夔州通判。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入蜀记》和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小城镇的旅游开发初探--以某镇为例  关于大学生旅游(乡村旅游、中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  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保护问题--以某省某镇为例  关于某省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  井冈山导游薪酬体制创新研究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探讨  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某景区为例  某省市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探讨  粉丝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  城市公益文化塑造  吉安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探析  青原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探讨  吉安市夜间休闲旅游产品开发  吉安低空旅游发展探析  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发展探讨  吉安旅游商品开发探讨  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探讨

三峡景观的另一特色是无论什么景观,人文色彩都特别浓,有许多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出色的诗歌曲赋。唐宋明清都有大诗人流连忘返,有的居住经年。 三峡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娱乐习俗和丧葬应当特别提到。三峡古老民风中有春游踏歌和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那里的春日旅游和踏歌,在宋朝称为“踏迹”或“踏碛”,其时男女老少,都到野外山间畅游歌舞,十分热闹。宋朝王十朋有一首《人日游碛》描写当时的盛况说:“好邀蜀风俗,夔人贫亦游,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夔州即今重庆奉节,人日是指正月初七,古代称为“人胜节”。诗中说这一天因为立春已至,夔州“倾城”出动,“贫”人也互相邀请,可见当时盛况。龙舟竞渡是三峡地区各个江城更繁盛的节日活动。学者们考证,至今流行在我国南北各地水乡的龙舟竞渡,发源地就是三峡地区。当时应为古代当地民族的图腾祭祀日。这是上古时代一种对龙的崇拜形式。后来由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之死才改为纪念屈原了。在清朝时,川峡地区更盛行有大小端午的说法,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更有一次大端阳,届时三峡各地的成千上万观众到屈原故乡看龙舟竞渡盛况。人们高唱着巴楚地区民歌,追念屈原:“为国捐躯投汨罗,船游江心来找你。招你魂魄归故国,招你魂魄归三闾”。三峡地区的古老葬俗则有悬棺葬和船棺葬,这两种葬法都是将死者尸体装在船形的棺里,悬到崖洞里,据说在重庆巫溪县的断岩上一共横挑着25具汉代的葬棺,从江中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据学者考证,这种悬棺葬自战国时代起,是古代巴民族的一种葬俗。而这些自战国以来的古老的悬棺遗迹,至晚从唐朝就被当作奇观发现,在唐朝诗人孟郊《峡哀》的诗中就有“树根锁枯棺,孤骨袅袅悬”的描写,宋初编的《太平御览》更明确记载:“唐将王果,舟行三峡,望见悬岩中间有物似棺”。前面说过,三峡本是古代西南民族巴人活动的地区,巴人相对中原的华夏民族而言,属于古代少数民族。三峡古文物中也有许多古巴人的民族特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古巴人部族群落就已存在,能算作夏朝时期巴人的活动遗址的在今湖北宜昌白庙地区,那里有相当于夏代的白庙巴人遗存。商周时期明显的巴人遗址有重庆开县的余家坝、云阳李家坝和涪陵小田溪等处,但发现文物最多的还是战国以后的墓葬。巴人墓葬文物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铜器上常常有虎形饰纹和饰件,有的刻画在青铜兵器上,有的作为器物的钮盖。有一件虎钮于,是古代巴人的典型器物。在出土的巴人器物上,还出现了若干近似文字的图案,有8个接近汉字,被考古学家称为神秘的尚不可解的“巴蜀图语”。巴人的全部历史,至今尚是历史之谜,只在古文献中有零星记录,如《后汉书·巴郡南郡蛮》有记:“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朝的《蛮书》记有:“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都和考古发现巴人古铜器上以虎纹虎钮表示巴人有虎图腾崇拜相吻合。相信,未来学者们会写出一部完整的巴人历史的。可以肯定的是,三峡文化中有浓厚的古代巴人文化的成分。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大全初中英语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课堂气氛对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记忆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 谈英语阅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和中学英语教学 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论外语自主学习中师生的角色 让我们的思绪飞扬---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发言主动性的因素 C2C贸易中的写作技巧 大学生英语写作问题研究 文化词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 英语学习策略的成功案例 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浅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及教师角色的改变 论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旅游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浅谈国内旅行社业科学管理战略2, 旅行社集团化刍议 3, 浅析国内旅游问题, 4, 浅析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5, 浅谈开发多层次旅游区对兴旺旅游市场的重要作用, 6, 简述旅游中的资源和市场, 7, 浅议西藏旅游开发及相应战略选择, 8, 浅析旅游景点如何定位 9, 浅谈如何消除旅行社业不正当竞争 10, 浅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1, 浅议香港与大陆的旅游业差异, 12, 浅议如何提高我国旅游经济, 13, 乡村旅游浅析, 14, 旅游中的国内西南文化浅谈, 15, 探讨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16,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浅议, 17, xx市旅游投资战略浅析, 18, 环保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 19, 旅游可持续发展刍议, 20, 浅析xx景区, 21, 浅议旅游开发战略, 22, 浅谈旅游容量理论, 23, 浅析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 24,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浅析, 25, 旅游开发中的文脉分析, 26, 浅析工程对风景影响, 27, 国内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28, 浅析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 29, 浅析国内旅游区景点建设, 30, 我国旅游中的审美教育浅析, 31, 论如何建立健全我国旅游业法制体系 32, 浅议深圳游业可持续发展 , 33, 国外的特色旅游浅析, 34, 旅游环境管理科学化浅析, 35, 旅游文化刍议, 36, 浅析美国旅华市场, 37, 论述主题园发展和我国主题园建设, 38, 国内旅游业改革战略, 39, 旅游可持续发展浅析, 40, 假日经济与旅游刍议, 41,旅游业环境保护分析, 42, 浅析国内旅游业, 43, 浅析亚太地区旅游业, 44, 环保对发展旅游业的影响, 45, 国内旅游的发展形势浅析, 46, 探讨如何做好新时期旅游业, 47, 印度尼西亚的旅游业分析, 48, 浅析如何做好贫困山区旅游业, 49, 旅游与文物保护浅析, 50, 澳门旅游业浅析, 51, 特种旅游浅析, 52, 浅析旅游业外资问题, 53, 浅析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54, 浅析台湾旅游业现状, 55, 探讨国内旅游业现存的环境问题, 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 关于西藏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机会、策略 中国旅游厕所建设成就斐然 中国旅游促销团赴美促销总结 以下为选题方向,可供参考:1、 旅游线路推荐 2、 酒店推荐 3、 景点介绍 4、 食物推荐(健康)5、 愉快旅游 6、 旅游管理 7、 导游服务

1、针对你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具体命题。如:中学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等等。2、侧重某一个教学法进行论述和研讨。如:行动导向教学法。3、侧重对学生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开展论文研究。4、对某一领域的教学调研和调查。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大全初中政治

不要嫌多,这可是初中全部的精点,热点,希望可以帮助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原因:由于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建设的;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原因 现实原因(表现)地区发展不平衡; 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时间段:从上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实质:不发达阶段,是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青少年:认真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刻苦学习,立志成才,肩负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国情: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走上社会所要面对的现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口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状况: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特点:总体上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提高很大,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很大,我国人口众多,人口素质有明显提高;地域辽阔,经济发展空间大。☆人民的需要难以实现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生产相对落后。☆认识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的意义: 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从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原因:“党的基本路线”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 这个时期中国只有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发展自己,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核心内容:“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斗目标(共同理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作用 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行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作用:是兴国之要,是我国兴旺发达和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我国的立国之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对外开放: 方法: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开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要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青少年:自觉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积极弘扬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我国的先进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不做有损国格的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相互统一的,是一个整体。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关系: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生态文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占主体地位,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解放、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公民施展才干提供极大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基本分配制度: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意义:有利于发挥激励作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与人民的职业及收入来源的关系: 是因果关系,由于我国实行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大就业途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地位。☆集体经济的举例:××镇××厂、××街道××商店。☆国有经济在国家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化工、石油、电力、交通、通信、船舶、航空航天)所占的比重很大。☆除按劳分配以外,还有知识、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也参与收益分配。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国两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特别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总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人民不可能直接在一起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这就需要既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解决由人民一起直接决定国家大事所引起的困难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特点:民主集中制; 内容(人民行使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权利的方法/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方法):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自己意志的人,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通过参与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通过参与听证会直接参与决策过程,通过向人大代表反映意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意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 历史特点: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现实情况:我国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发展不平等; 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区的制度; 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作用 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意义:保障广大人民享有直接管理自己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各种民主权利。☆“一国两制”: 背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和澳门曾长期为殖民统治者所管制,台湾和祖国大陆被人为分离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意义: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实现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原则(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最佳方式:“一国两制”立场:争取和平解决,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政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方法 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两岸的经贸往来,加强经济合作、联系;文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开放旅游。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本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支持并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方针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原因 教育是基础;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较)大的差距;含义: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求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尊重知识、教育、人才、创新;方法 加大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 重奖有杰出贡献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实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九七三计划、八六三计划;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用 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才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4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机,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青少年 热爱科学,刻苦学习,为今后的创新打下基础;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把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热情结合起来,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科技:作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模拟军事演习、环境监测、能源研究、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极大地发展生产力; 成就: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很大发展,科技实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硕果累累:现状 神州飞船、“嫦娥一号”、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差距: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较)大的差距。☆教育: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作用: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现状: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原因 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这都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的需要;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要求 实行节约(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党和政府带领人们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思想: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青少年 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宣传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知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发展问题: 人口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问题: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要求: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目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主要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作用: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鄂西旅游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耀武主编

浅谈餐饮业营销策略某某城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研究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营销策略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浅论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发展对策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 论某某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对策

各位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007号导游XXX,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中国第一大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从自然上说三峡是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从人文上说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