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目录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7 06:56:56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目录摘要

目前高速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普及只是个新生事物,目前正在建设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北京到天津之间已经建成了城轨并投入了运营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最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00公里。为研究在中国既有线上采用摆式列车提速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广深铁路于同年8月率先使用租赁给瑞典的X2000型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上世纪90年代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广深铁路被认为是中国从既有线路向高速铁路转变的开端。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12条以上,千里之行,勇往直前。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与中国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开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3、走出国门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它有实力集体出海,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有1300多辆高速列车,是世界上高速列车数量最多的国家。扩展资料: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2007年11月,国家批准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建设京沈、商合杭、京张、南昌至赣州等客运专线,建成与京沪、京广、京哈沿海、陇海、太青、沪昆、沪汉蓉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同时,黔广、合肥等高铁延长线也已建成联络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2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条件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5公里/小时。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铁路通过技术创新,在高速铁路的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5公里/小时。3、快速铁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扩展资料:中国高铁不断立下新的科技创新里程碑。中国正在研发的时速400公里可变轨高速列车,可在世界各地不同轨距和基础设施标准轨制的轨道上运行,满足跨国运输需求,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水平。此外,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货运列车也计划于今年底下线。在高铁建设上,国家保持大规模资金投入,各省市积极进行区域性高铁规划。高铁科技创新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将使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能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高铁是最新行业技术、基础工业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展示平台。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高铁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许多惊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技术助跑,中国高铁“一骑绝尘”(专家解读)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目录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3、快速铁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4、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 扩展资料:"八纵八横" 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由十九世纪初蒸气轮小火车,逐渐地一发展为内然机车,随着时代发展又改造为动力车(绿皮),改革开放以来,铁路部门随着人们出行(省时变捷),我国科技不断的提高,发展为高速,省时,变捷的高速铁路,现在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中国的铁路快速发展点赞!!

上铁道论坛吧。有专门的高铁板块。哪儿高手多,呵呵! 中国铁道论坛:

1、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3、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4、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5、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6、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7、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8、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9、2014年,中国铁路新线投产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西部铁路建设掀起高潮,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3%。扩展资料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摘要

早在20世纪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1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1964年~1990年)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1972年继东海道新干线之后,日本又修建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法国修建了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意大利修建了罗马至佛罗伦萨。以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房地产、工业机械、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铁路市场份额大幅度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发达国家,大规模修建该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不仅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主要体现在: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广层面的共识,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适合高速铁路的生存环境其实只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而且生活水准较高,能够承受高速轮轨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第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就这两点而言,以巴黎和柏林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和日本密集的城市带是最适合不过的。因此世界最先进的高速轮轨技术诞生在德、法、日这3个国家就非常合乎逻辑。日本的高速铁路“新干线”诞生于1964年。当时的东京至新大阪“东海道”新干线仅用8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近40年来,新干线技术不断进步,已经构成了日该国内铁路网的主干部分。虽然新干线的速度优势不久之后就被法国的TGV超过,但是日本新干线拥有目前最为成熟的高速铁路商业运行经验——近40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而且新干线修建之后对于日本经济的拉动也是引起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狂潮原因之一。TGV可能是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所谓TGV是Train à Grande Vitesse(法语“高速铁路”)的简称。第一条TGV是1981年的开通的巴黎至里昂线。此后不过几个月,TGV就打败法国航空拥有了这条线路的最大客源。1972年的试验运行中,TGV创造了当时的318公里的高速轮轨时速。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当下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8公里/小时。另外法国境内的加来至马赛TGV的平均时速超过300公里,表现也非常稳定。法国TGV的最大优势在于传统轮轨领域的技术领先。1996年,欧盟各国的国有铁路公司经联合协商后确定采用法国技术作为全欧高速火车的技术标准。因此TGV技术被出口至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被运用最广泛的高速轮轨技术。德国的ICE则是目前高速铁路中起步最晚的项目。ICE(Intercity-Express的简称)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其内部制造原理和制式与法国TGV有很大相似之处,目前的最高时速是1988年创下的409公里。因此德国与法国政府正在设计进行铁路对接,用各自的技术完成欧洲大陆上最大的两个国家铁路网的贯通,在此之后,德法两国将构建极其方便快捷的短程高速交通系统。ICE起步较晚和进展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人在高速轮轨和磁悬浮的两线作战。由于磁悬浮在设计理念上的先天优势(没有固态摩擦),德国的常导高速磁悬浮一直是其铁路方面科研的重点。磁悬浮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轮轨完全不同,因此当法国的TGV顺利投入运行,而且速度不亚于当时的磁悬浮时,德国人才开始在高速轮轨方面奋起直追,但是至今仍与法国TGV技术有不小的差距。在认识建造高速铁路的优势后,美国奋起直追,不仅保留了原计划拆除的东北走廊电气化设施,而且在引进TGV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高速列车Acela,该列车连接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是美国唯一一条高速铁路。1971年最早的TR1型磁悬浮面世之后,至今已经有八个型号。上海磁悬浮采用的就是最新的TR8型。日本磁悬浮研究成功是在新干线正式运行10年之后的1972年,而且研究方向是与德国完全不同的超导方式。目前日本磁悬浮已经在试验中得到552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但是曾经实地考察过两国线路的朱镕基总理评价日本磁悬浮的噪音和晃动都大于德国磁悬浮。日本方面也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为由,拒绝向中国提供磁悬浮技术。高速轮轨和磁悬浮虽然在设计方法上有天壤之别,却还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关注于改变列车和轨道的接触状况以提高速度。到目前为止,磁悬浮能够达到的设计运行最高时速为450公里(德国),试验最高时速552公里(日本)。与目前最高时速的高速轮轨TGV相比,磁悬浮的纯速度领先还并不明显,但它有明显的速度潜力和能耗比、噪音等。与此大相径庭的关注于改进机车牵引系统的摆式列车,很有可能是此后地面交通工具提高速度的另一个有益尝试。德国、意大利和瑞典是最早进行摆式列车试验的国家,1997年以来摆式列车因为价格便宜和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尤其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线路,不必铺设全新的铁路网络的优势,而逐渐能够在高速列车的竞争上与高速轮轨和磁悬浮分庭抗礼。从国际趋势来看,摆式列车很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而且性价比较高的高速铁路技术。最新资料表明,日本磁悬浮型高铁JR-Maglev已经超过法国,最高时速581km/h,成为实验时速世界最快的高铁。 超级高铁是技术贮备库,几个国家在研究。2015-4-17“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创时速590公里新纪录”报道:日本山梨磁悬浮试验线今后将转为运营线路,作为磁悬浮中央新干线使用,最高运营速度定为每小时505公里。东京品川站至名古屋站之间的路段预定在2027年开始运营。2015-7-4日“马斯克的超级高铁或先在亚洲建成”报道:2013年,Elon Musk提出超级高铁计划,他认为超级高铁可以1200公里的超高时速远距离运送乘客。中国正在研发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时速可达4000公里,能耗不到航客机1/10,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这是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惊人优势所在。

中国高铁的起源技术可以说是偷来的,

上铁道论坛吧。有专门的高铁板块。哪儿高手多,呵呵! 中国铁道论坛: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  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  (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  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  “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目录摘要

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于2003年10月12日开通运营,这条设计时速250km/h的高速铁路悄然开始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之路。2008年8月1日,120公里长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这条设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将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紧紧相连。这也是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00km/h的高速铁路。2009年12月份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是2010年继郑西客运专线、沪宁城际之后开通的又一条设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至此,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该线路贯穿北京、山东、上海等7省市,新建铁路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km/h,并有全线提速至380km/h的预留空间,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我国铁路的现代化,客运专线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间都有快速客运铁路,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更会形成公交化的城际快速客运网。随着客运专线的“四通八达”,我国铁路技术装备也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铁路以铁道部为主导、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实现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并全部拿到核心技术,实现了最低价格引进,达到了国产化目标。2008年6月24日,国产CRH3C型动车组列车在京津高速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纪录,创造了世界上投入运营列车的时速最高纪录。这是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的庄严宣告。截止2013年12月28日,我国铁路里程已达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四纵”除京沈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以外已全部贯通,“四横”已有部分开通运营。我国高速铁路网已经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南宁、昆明、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目前,我国铁路“瓶颈”制约已有初步缓解,到2015年,“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将得到较大改观。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1、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3、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4、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5、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6、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7、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8、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9、2014年,中国铁路新线投产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西部铁路建设掀起高潮,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3%。扩展资料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通过了大学高等教育,似乎论文写作似乎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大学教育就会发现,就没有专门写作的课程。这就好像是性教育,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  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  (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  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  “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论文目录怎么写

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于2003年10月12日开通运营,这条设计时速250km/h的高速铁路悄然开始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之路。2008年8月1日,120公里长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这条设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将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紧紧相连。这也是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00km/h的高速铁路。2009年12月份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是2010年继郑西客运专线、沪宁城际之后开通的又一条设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至此,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该线路贯穿北京、山东、上海等7省市,新建铁路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km/h,并有全线提速至380km/h的预留空间,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我国铁路的现代化,客运专线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间都有快速客运铁路,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更会形成公交化的城际快速客运网。随着客运专线的“四通八达”,我国铁路技术装备也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铁路以铁道部为主导、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实现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并全部拿到核心技术,实现了最低价格引进,达到了国产化目标。2008年6月24日,国产CRH3C型动车组列车在京津高速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纪录,创造了世界上投入运营列车的时速最高纪录。这是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的庄严宣告。截止2013年12月28日,我国铁路里程已达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四纵”除京沈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以外已全部贯通,“四横”已有部分开通运营。我国高速铁路网已经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南宁、昆明、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目前,我国铁路“瓶颈”制约已有初步缓解,到2015年,“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将得到较大改观。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5公里/小时。3、快速铁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扩展资料:中国高铁不断立下新的科技创新里程碑。中国正在研发的时速400公里可变轨高速列车,可在世界各地不同轨距和基础设施标准轨制的轨道上运行,满足跨国运输需求,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水平。此外,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货运列车也计划于今年底下线。在高铁建设上,国家保持大规模资金投入,各省市积极进行区域性高铁规划。高铁科技创新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将使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能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高铁是最新行业技术、基础工业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展示平台。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高铁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许多惊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技术助跑,中国高铁“一骑绝尘”(专家解读)

1、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3、快速铁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4、走出国门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 扩展资料:"八纵八横" 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铁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2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条件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5公里/小时。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铁路通过技术创新,在高速铁路的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