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2024-07-06 14:45:36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现状 汽车用品高速增长,汽车后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展现出来,中国汽车用品的热潮得到了全线升级,从发源城市广州开始蔓延,到北方龙头城市北京,华东繁华中心上海,继而辐射性的进入全国各城市,汽车用品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全国各大汽车用品城、交易市场的建立,将各地汽车用品商家集中,推动市场的更好沟通交流。综观全国汽车用品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专业化的汽车用品广场迅速兴起。 随着汽车用品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化,汽车用品也在适应需求,走向国际化与专业化。目前在长沙、北京、乌鲁木齐、宁波等城市纷纷建立专业化的汽车用品广场或超市,这种模式突破了普通的面向终端汽车用品消费市场和汽车用品的批发市场的概念,建立集产品展示、技术交流、信息汇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交易平台。这些的专业汽车用品广场的崛起无疑会对汽车用品市场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汽车用品市场深入内地。在三大汽车用品中心城市广州、上海、北京基础上,全国汽车用品交易市场增多,不断向二三级城市延伸,如山东的临沂、淄博、潍坊,江苏的常熟、苏州、常州都出现汽车用品城或汽车用品一条街。汽车用品大市场不断渗入全国各地。 三、汽车用品销售巨头值得关注。经营有汽车电子、快修、汽车影音、轮胎、轮毂、美容装饰、隔热防爆等项目,不但经营项目齐全,经营业务还包括二手车、拖车、置换车、办理一些手续等。而且还在卖场里设置休息区,影音体验区,置换车等服务。这些汽车百货的兴起,不但市场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一改以往小店面,小商铺的局面,而且给车主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服务,为市场的激浊扬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深圳的皇马等)。 四、家电巨头在汽车电子行业里开始发力。许多家电巨头决定以雄厚的资金和品牌进入这个行业。其中康佳拆资一个多亿高调进入汽车电子市场,创维收购汽车影音技术公司、建立生产线,这些家电巨头的高调进入改变了汽车电子品牌的格局。 五、零售外资品牌的强势介入。美国的NAPA、AC德科,日本的奥德巴克斯、黄帽子等都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商会的理事单位——日本奥德巴克斯已经在上海、深圳、北京相继开设了三家连锁店……据有关数字显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下30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宣布了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 问题 众所周知,汽车用品行业是目前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但由于受其自身的发展程度所限,这个市场目前还很不规范,在某些领域内甚至是非常混乱。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低下……等等这些相信在座的不少业内人士都深有感触。目前行业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强势品牌。在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由于行业门槛较低而利润空间较大,经销商也纷纷转入产销一体的行列,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规模,同时也出现了知名品牌不多、产品知名度不高、伪劣产品横行的局面。 二、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随着私家车的急增,消费者对汽车用品的需求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趋势。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用品,彰显个性和特色的产品不多,在设计上也比较简单,制作也不够精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旦一个新品上市,近引来大量的仿制产品,缺乏创新,导致同质产品间的恶性竞争。 三、价格不透明。同一品牌的汽车音响,在批发市场中售300多元,而到了高档的店面里,少则千余元,多则几千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消费者在购物时失去信心,也给行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四、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用品行业乃至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们全国汽摩配用品业商会与国家劳动部合作,将对汽配用品行业进行人才培训和资质考评。 趋势 经销商 将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零售业向大型店发展,具备功能齐全,一站式服务的零售店将成为主流,而大型店向连锁业发展也将是取得地域优势的重要环节,更可以取得多方面优势。1、宣传投入减少,借助主店的品牌进行扩张;2、更贴近消费层;3、争取到更低价格的产品;4、取得产品代理;5、使自己得到供应商更多的保护性支持。经销商是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身的角色,只有向这个方向发展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生产商 更多地看重国际市场。现在有许多厂家产品的出口占整个销售的很大比例,有着较明显的优势,中国拥有最大潜力的汽车市场,技术质量能紧跟市场步伐,劳动力成本较低,这种优势使中国厂家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以广东、浙江、福建、上海为主的生产厂家,拥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水平,并成为了较重要的出口基地,这样不但可以让生产厂家不断增大的生产量得到充分发挥,更可以避免产品在国内的恶性竞争。 广东作为中国汽车用品最大的集散地,成绩有目共睹,发展模式、经营理论都在不断提高,对推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危机:随着北京、上海、哈尔滨、浙江等地汽车用品业的迅速发展,广州汽车用品集散地的作用越来越弱;广东的许多经销商转而进入生产领域,逐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用品生产基地,然而“中国汽车用品产品基地”的贵冠被浙江省天台市摘走,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做汽车用品行业的都知道广州永福路,这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用品批发市场。这里商铺高度集中,呈蜂巢状布局,产品丰富,多而全,价格各异;市场活跃,管理有序;辐射范围非常广。永福路是汽车用品产品的集散地,汇集了汽车用品界上万个品牌,是国际化的汽车用品采购及信息交流中心。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南非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希望在政府的扶持下、行业组织的自律下,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把广州永福路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汽车用品采购及信息的交流中心,成为中国汽车用品行业的“风向标”。

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3%,最低仅为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38万辆,比去年增长9%。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摩托车产量已达6万辆,我国仍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现阶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低档汽车的销售量最大,特别是在城镇,低档农用车销售量更大。汽车产品中,中档、低档汽车的销售约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80%,各类国产高档车销售仅占20%。 二、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厂商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 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04%,市场占有率为76%,利润占有率为96%。 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四、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根据罗兰�6�1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

呵呵,你有多少钱给人家啊??叫人家帮你写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2020)》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rlv9简介:2018年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将结合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从整车、关键零部件行业现状及趋势,市场现状及趋势,政策分析,行业热点追踪,行业指数评价等方面着笔,以严谨与通俗并重的方式,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既从受众的角度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宣传普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理念;又从专业角度客观评价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该书将有助于汽车产业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社会公众等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将为政府部门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你可从事汽车估损、定损的工作。哥们儿,你可先参加“汽车估损师”的培训,取得“汽车估损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就可从事相关的工作。“汽车估损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汽车保险估损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合法证书。你可问一下天津东大学校的老师,他们会详细告诉你的。由于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增大,交通碰撞事故迅速增长。车辆出险后,一般都有相应的保险公司对车辆的碰撞修复的费用进行赔付。但赔付的金额需要保险公司、修理厂(或4S店)对车辆出险情况进行评估,依此为修复成本定价,也就是估损。估损不是单方面的,保险公司和修理厂(4S店)都要进行评估,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后才能实施修复和赔偿。大的保险公司从事车辆事故定损的专业人员人数可达上千人,还有不少大型保险公司车险业务尚在高速发展,还存在持续的人才需求空间。所以从事汽车保险行业是有发展的。如有其他保险疑问,请来:多保鱼讲保险!,

飞速发展,前景好价格低廉,国内竞争相对弱小。发展空间巨大技术低下。油价问题。国家政策。、保险、销售、售后、装潢、美容、用品超市、二手交易等。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44%:产品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05%:利润总额90亿元,同比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为此,国家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6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有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二、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三、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四、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 五、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汽车销量结束连续三年下降局面我国汽车总销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首位,并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8%。乘用车销量恢复增长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激励下,乘用车市场需求总体保持不断回暖态势,我国乘用车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2021年我国乘用车完成销量2万辆,同比增长5%。商用车进入调整期2020年商用车市场由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切换,导致的需求有所波动。国五产品在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都低于国六产品,因此市场更青睐于国五产品。此外,“蓝牌轻卡”政策预期带来的消费观望、房地产开发行业较冷等因素也加剧了商用车市场下行的压力。2021年我国商用车销量3万辆,同比下降6%,未来商用车市场将进入调整期。新能源汽车成最大亮点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阶段,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近6倍,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较2020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万辆,同比增长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6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量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2万辆。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市场销量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提升的最大亮点,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进一步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3%,最低仅为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38万辆,比去年增长9%。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摩托车产量已达6万辆,我国仍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现阶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低档汽车的销售量最大,特别是在城镇,低档农用车销售量更大。汽车产品中,中档、低档汽车的销售约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80%,各类国产高档车销售仅占20%。 二、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厂商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 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04%,市场占有率为76%,利润占有率为96%。 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四、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根据罗兰�6�1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

(2010·十堰)汽车的发明给人类的交通带来了极大变化。十堰市在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汽车城。世界现代汽车工业起步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汽车工业协统计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工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44%。从国内汽车铝轮毂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铝车轮生产企业有300多家。在车轮企业数量膨胀的同时,行业内企业呈现较为明显的集群阶梯分布。我国已经形成了主要面向整车厂配套和面向售后市场销售的两大集群,向整车配套的铝轮毂生产企业一般为行业生产规模领先,技术开发能力较强,而我国的巨大市场就占据了有利地位这就使得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持续上升的需求市场。谢谢。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大赛获奖名单查询

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3%,最低仅为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38万辆,比去年增长9%。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摩托车产量已达6万辆,我国仍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现阶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低档汽车的销售量最大,特别是在城镇,低档农用车销售量更大。汽车产品中,中档、低档汽车的销售约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80%,各类国产高档车销售仅占20%。   二、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厂商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   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04%,市场占有率为76%,利润占有率为96%。   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四、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根据罗兰�6�1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本文核心数据:汽车销量、乘用车销量、商用车销量、新能源汽车销量汽车销量结束连续三年下降局面我国汽车总销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首位,并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8%。乘用车销量恢复增长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激励下,乘用车市场需求总体保持不断回暖态势,我国乘用车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2021年我国乘用车完成销量2万辆,同比增长5%。商用车进入调整期2020年商用车市场由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切换,导致的需求有所波动。国五产品在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都低于国六产品,因此市场更青睐于国五产品。此外,“蓝牌轻卡”政策预期带来的消费观望、房地产开发行业较冷等因素也加剧了商用车市场下行的压力。2021年我国商用车销量3万辆,同比下降6%,未来商用车市场将进入调整期。新能源汽车成最大亮点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阶段,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近6倍,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较2020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万辆,同比增长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6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量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2万辆。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市场销量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提升的最大亮点,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进一步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汽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综观我汽车工业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汽车工业未风险与机遇并存改革放特别近几我汽车工业发展势强劲据汽车工业协统计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工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44%:产品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05%:利润总额90亿元同比增14%主要经济指标增都比较实现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民经济支柱产业位越越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增贡献率首跃升至40工业行业首汽车制造业主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信息通信业名副其实领羊随着市场需求断扩我汽车工业发展潜力非据关部门析近几我汽车消费市场消费结构已发变化载货汽车需求量仍持续增特别发达区西部区重型货车、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型客车需求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轻、微型客货车需求较增随着家关鼓励私购车政策台预计购车比例逐快速增特别轿车、客车尤其微型客车需求量较增市场份额进步提高家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经济型轿车满足家庭需要外家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相关环境:至2005公路程增加至160万公其高速公路5万公各加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所些都疑促进我汽车工业发展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同面临着巨风险挑战特别入世门完全打我轿车产业与外发达家汽车企业处于同市场避免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我现主要问题:缺乏完整轿车发能力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薄弱汽车产业管理服务体系仍十落企业规模难与外公司抗衡所些问题必须认真面打通际市场给汽车工业发展带新机遇使我机与强手合作与竞争习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服务经验断完善自同逼迫我自做做强应际汽车市场激烈竞争家致力于汽车工业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两三家主业突核能力强、拥自主知识产权、具较强际竞争力型企业集团同我充利用入世幼稚工业保护期进步加力度放市场加强汽车产业管理努力降低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合理税费鼓励百姓汽车消费预计6内我轿车价格与际初步接轨10内完全接轨要我自强息艰苦奋斗汽车工业发展前景十乐观关士预测未我汽车工业呈现六发展趋势、汽车产企业由市场领导者转变市场追随者二、汽车产由批量式转变众产式三、汽车企业由整体性购并转变局部性购并四、力资源由内单配置转全球流配置五、汽车产品由价格竞争转变综合素质竞争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消费记采纳啊

(2010·十堰)汽车的发明给人类的交通带来了极大变化。十堰市在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汽车城。世界现代汽车工业起步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论文大赛获奖名单查询

还是十分有发展前景的。在新政策支持下,智能汽车的商业化步伐将会加快,相信,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将会大幅减少,拥堵问题也会得到极大缓解,出行效率将大大提高,人类将会享受更好的出行体验,而汽车智能网联人才的明天,也更加开阔。

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消费需求以及外部约束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综合以上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知,2009年中国商用车的增长率将会大于乘用车。  当前,2009年存在有以下刺激汽车市场增长的利好因素。  第一,2万亿元拉动内需。政府未来两年的4万亿元投资将在2009年实施2万亿元用于基础建设,拉动内需。从前面分析来看,虽然这笔新增投资对2009年商用车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但毕竟对商用车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这也是2009年商用车市场增长率不会为负数,且应该大于乘用车增长率的重要原因。  第二,汽车出口或被扶持。在全球救市的呼声下,国内整车出口方面已有利好出台。日前,有消息称,商务部将采取措施支持国内汽车企业继续扩大出口。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2009年支持外贸的政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消除内外资企业不平等待遇等措施都将推动自主品牌继续扩大出口。  第三,政府积极扩大汽车信贷。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积极发展汽车消费等保险业务。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汽车金融,鼓励消费者贷款买车,规范二手车市场,减少过路过桥费等举措,促进国内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  第四,农村汽车市场或将启动。在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市场或将启动。尤其是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和经济型轿车需求可能加速。  第五,油价、原材料价格下降,将有助于刺激汽车消费,同时也使汽车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得到暂时缓解。  乘用车市场:小排量车可能峰回路转日系节能车依然是热点  近两年来,各地对小排量车的利好消息陆续出台。而燃油税的实施,将改变汽车消费市场的产品结构。分析认为,2009年小排量车市场应该会峰回路转,一改近两年市场大幅下滑的趋势,其份额也将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小排量并不完全等同于低油耗。汽车油耗不仅与排量有关,而且要结合发动机、变速器的性能,传动系统的匹配,整车质量、外形设计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由于国内整体研发和制造水平的不足,排量相同时,自主品牌车型的油耗往往高于合资产品,尤其是日系产品。笔者预计,在“节油”时代,拥有发动机可变正时进气系统、缸内直喷等先进技术,产品可靠性更好的日系节能车将依然是2009年乘用车市场的宠儿。  商用车市场:卡车工程类将好于运输类公交和农村客车市场是热点  对于中重卡市场而言,随着计重收费政策效应和国三法规实施效应的不断减弱,以及政府的“拉动内需保增长”的2万亿元资金投向,将为这一市场提供利好因素。  从资金投向不难分析,2009年中重卡市场工程类车型肯定会好于公路运输类。特别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GDP增长率和固定投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回落,近两年无限风光的公路牵引车市场必将大幅降温,并将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从市场走势上看,尽管2009年存在着上面2万亿元新增投资的重大利好,但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有: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中国经济减速;节能减排形势的严峻,2009年国三实施的抽检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产中重卡出口国市场需求下降;燃油税开征,将使大多数车主的负担成本大幅度上升,短期内很可能会抑制中重卡的消费……因此,2009年中重卡整体市场出现负增长的概率很大。  对于轻微卡市场,由于宏观经济走势对它们的影响远比中重卡市场要小得多,再加上政府对农村建设频频出台利好政策,因此,可以预见,2009年轻微卡整体市场将不会出现负增长,至少是基本与2008年持平。尤其是微卡市场,由于不涉及国三限制,且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升温,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用车正在加快被微型卡车所替代;同时微卡制造工艺及水平近年加快向轻卡靠拢,微卡的安全、舒适、可靠性、经济性和承载能力均得到提高,预计2009年微卡将依然是城乡结合部、小城市、小城镇、乡镇的热销车型。  客车方面,金融危机对2009年中国客车市场的负面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不过,由于政府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利好政策,再加上2008年客车销售的基数相对偏低,因此2009年客车整体市场出现小幅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公交客车市场、农村客车市场将是2009年国内客车市场的重点和热点。这两块市场将成为企业保销量抗风险的重要细分市场。  为拉动内需,国家投入4万亿元进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其中600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的建成将带动轨道交通周边支线公交客车的需求;同时,报废更新和国三达标更新也将确保这块市场的平稳增长。  此外,受政府农村利好政策的影响,对于中轻型客车而言,在整个客车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适用于乡村及城乡客流运输的中低端车型无疑将会受到农村市场的热捧。  希望能帮到你。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 ===============================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75辆、福特33辆、通用38辆、丰田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 (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 (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 (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7,2001年为-77,2002年为-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 (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 (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 (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 四、政策建议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