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11 17:46:39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题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日益强大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GDP增长显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1979-2004年我国GDP平均每年递增6%,而同一时期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之间。在这26年中,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均GDP的增长态势与GDP总量增长基本类似,1979-2004年我国人均GDP平均每年递增3%。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中央政府现在每年拨款60多个亿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电与城市用电实行同网同价;87%的农村通客运班车;为修建沼气池解决燃料问题的农户补贴1000元以保护部分地区生态平衡;2007年9月起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新型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东部地区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经济发展的集约性进一步体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经济形势总体比较稳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幅同比分别提高了78、54和6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迅速提高。 (四)三十年投资建设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30年前,中国老百姓还在为购买生活必需品大费周折,30年后,他们可以在商品丰富而充足的市场上随意购买。巨大的反差告诉我们,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独领风骚。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翻番增长。到2007年,我国GDP达到66万亿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五)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

使中国经济发展找到了新道路,开创了特色社会主义先河。

我觉着可以用这:第一: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第二:腾飞中的中国经济第三: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不知道可以不,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并成为这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历史的风,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60年,光辉岁月的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的沧桑变化。风风雨雨走过了60年,建国时十岁的孩子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只沉睡的东方巨龙开始觉醒了,中国人民不再被束缚而是重新站起来了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富豪了,爸爸说:“过年时,家里才添一件新衣裳。”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在撕成小碎片当补丁。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因此,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如今,现在的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五彩斑斓,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是食物也在跟着变化。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30年前,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是“计划经济”!现在凭钞票购买,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了。爷爷说:“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第一,家里没粮食加上日本鬼子扫荡,我就去做苦力。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给几斤小米,这样就够家里人吃得了。”我听后心头一颤想:“几斤小米还要卖劳力换回来,现在买却轻而易举。真是‘天壤之别’呀。”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甚至吃不到,甚至不能温饱,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居住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上世纪末最令人瞩目的事物无疑是对人类生活和信息传递带来巨大变化的互联网。在这十几年里它已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从1991年算起,网络真正在我国发展也仅有十几年的历史,然而其发展极为迅速。随着技术进步,高速宽带网络得到了普及,用户通过诸如ADSL、有线电视网、卫星、光缆等多种途径接入,来满足自己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如刚刚这位赵大伯所在运用的就是多媒体实时图像传输技术。除此之外像远程虚拟教学,电子图书馆、视频点播、电子邮件等等,都已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已经能够渗入到人们的工作、娱乐、情感、生产等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更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个人创业,一时间互联网淘金浪潮铺天盖地的全面来袭。如新浪、搜狐、阿里巴巴、淘宝等等门户网站及交易网站已经一定能够程度的改变了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 六十年了,我们的新中国已年过花甲;六十年了,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太多不平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第29界奥运会开幕式看着鸟巢,看着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了解了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曾经的破败,如今的繁荣;曾经的苦难,如今的幸福。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其革命性意义是极其巨大而深刻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笔者认为,概括起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新时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后,中国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使自己尽快地摆脱贫困和落后,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我们主要照搬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组织发展经济,这种体制在初期也曾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改革开放立足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突破口,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经过30年的努力,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当代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历史新时期。二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表明,一方面,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视实践探索和创新,使改革开放成为推动发展的新的实践源泉和力量源泉;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因此,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完善和成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加显著的体制性效益。 二、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然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过程,就是围绕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展开的,就是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一是确立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30年实践是坚持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在这条正确的发展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确立并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三、推进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探索,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当中最关键的是要对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制度进行变革。与此同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任务,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1982年,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2004年,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制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2005年,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上列举的这些法律制度,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改革开放推进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拓展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空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和创新。我们党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上下共识,我国已进入民主法治的历史新时期。 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是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且深刻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促进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力蓬勃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二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党的十二大,我们党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五、扩大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推动了我国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一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利益。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我们坚持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是在对外开放中扩大交往与加强合作。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和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扩大交往与合作。30年的对外开放扩大了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六、推动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大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经济进程的融合加深,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些新的趋势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不竭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发展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因此,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解决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少投入、低消耗、零排放、可循环、高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1500字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日益强大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其革命性意义是极其巨大而深刻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笔者认为,概括起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新时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后,中国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使自己尽快地摆脱贫困和落后,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我们主要照搬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组织发展经济,这种体制在初期也曾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改革开放立足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突破口,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经过30年的努力,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当代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历史新时期。二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表明,一方面,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视实践探索和创新,使改革开放成为推动发展的新的实践源泉和力量源泉;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因此,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完善和成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加显著的体制性效益。 二、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然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过程,就是围绕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展开的,就是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一是确立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30年实践是坚持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在这条正确的发展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确立并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三、推进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探索,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当中最关键的是要对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制度进行变革。与此同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任务,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1982年,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2004年,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制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2005年,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上列举的这些法律制度,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改革开放推进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拓展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空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和创新。我们党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上下共识,我国已进入民主法治的历史新时期。 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是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且深刻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促进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力蓬勃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二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党的十二大,我们党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五、扩大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推动了我国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一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利益。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我们坚持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是在对外开放中扩大交往与加强合作。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和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扩大交往与合作。30年的对外开放扩大了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六、推动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大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经济进程的融合加深,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些新的趋势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不竭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发展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因此,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解决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少投入、低消耗、零排放、可循环、高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使中国经济发展找到了新道路,开创了特色社会主义先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并成为这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启示论文2000字开头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我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政府能力从职能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来评价当代中国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看中国政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1亿元,到1997年为6亿元,2001年为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7%,加拿大6%,日本3%,印度2%,法国1%,英国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3,日本8%,德国0%,法国4%,印度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6%,占GDP的比重也由1:2:7变为7: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第一、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由1978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6亿美元,2002年的620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5%,不仅高于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1978年的-11 4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86年的-119亿美元,而后开始上升,到1990年扭转为顺差4亿美元,2001年为4亿美元,2002年的304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国际储备在1980年时为-96亿美元,到1990年93亿美元,1998年为60亿美元,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2年的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到2001年7亿美元,2002年的11亿美元,增长了10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历史的风,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60年,光辉岁月的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的沧桑变化。风风雨雨走过了60年,建国时十岁的孩子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只沉睡的东方巨龙开始觉醒了,中国人民不再被束缚而是重新站起来了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富豪了,爸爸说:“过年时,家里才添一件新衣裳。”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在撕成小碎片当补丁。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因此,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如今,现在的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五彩斑斓,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是食物也在跟着变化。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30年前,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是“计划经济”!现在凭钞票购买,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了。爷爷说:“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第一,家里没粮食加上日本鬼子扫荡,我就去做苦力。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给几斤小米,这样就够家里人吃得了。”我听后心头一颤想:“几斤小米还要卖劳力换回来,现在买却轻而易举。真是‘天壤之别’呀。”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甚至吃不到,甚至不能温饱,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居住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上世纪末最令人瞩目的事物无疑是对人类生活和信息传递带来巨大变化的互联网。在这十几年里它已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从1991年算起,网络真正在我国发展也仅有十几年的历史,然而其发展极为迅速。随着技术进步,高速宽带网络得到了普及,用户通过诸如ADSL、有线电视网、卫星、光缆等多种途径接入,来满足自己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如刚刚这位赵大伯所在运用的就是多媒体实时图像传输技术。除此之外像远程虚拟教学,电子图书馆、视频点播、电子邮件等等,都已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已经能够渗入到人们的工作、娱乐、情感、生产等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更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个人创业,一时间互联网淘金浪潮铺天盖地的全面来袭。如新浪、搜狐、阿里巴巴、淘宝等等门户网站及交易网站已经一定能够程度的改变了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 六十年了,我们的新中国已年过花甲;六十年了,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太多不平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第29界奥运会开幕式看着鸟巢,看着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了解了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曾经的破败,如今的繁荣;曾经的苦难,如今的幸福。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等等。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牢记和自觉遵循

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不在它的私有化而在它是民主制度下的法制社会,私有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回避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与保障资本的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主张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中国的改革恰恰索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缺陷而避掉了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没有民主的私有化社会是封建社会。现今荒谬的改革不亚于曾经荒谬的文革,他们都是一场政治运动,唯有形式的不同,而人民还是那样的可怜,因此没有民主的改革是欺骗。

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

历史的风,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60年,光辉岁月的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的沧桑变化。风风雨雨走过了60年,建国时十岁的孩子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只沉睡的东方巨龙开始觉醒了,中国人民不再被束缚而是重新站起来了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富豪了,爸爸说:“过年时,家里才添一件新衣裳。”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在撕成小碎片当补丁。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因此,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如今,现在的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五彩斑斓,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是食物也在跟着变化。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30年前,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是“计划经济”!现在凭钞票购买,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了。爷爷说:“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第一,家里没粮食加上日本鬼子扫荡,我就去做苦力。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给几斤小米,这样就够家里人吃得了。”我听后心头一颤想:“几斤小米还要卖劳力换回来,现在买却轻而易举。真是‘天壤之别’呀。”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甚至吃不到,甚至不能温饱,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居住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上世纪末最令人瞩目的事物无疑是对人类生活和信息传递带来巨大变化的互联网。在这十几年里它已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从1991年算起,网络真正在我国发展也仅有十几年的历史,然而其发展极为迅速。随着技术进步,高速宽带网络得到了普及,用户通过诸如ADSL、有线电视网、卫星、光缆等多种途径接入,来满足自己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如刚刚这位赵大伯所在运用的就是多媒体实时图像传输技术。除此之外像远程虚拟教学,电子图书馆、视频点播、电子邮件等等,都已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已经能够渗入到人们的工作、娱乐、情感、生产等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更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个人创业,一时间互联网淘金浪潮铺天盖地的全面来袭。如新浪、搜狐、阿里巴巴、淘宝等等门户网站及交易网站已经一定能够程度的改变了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 六十年了,我们的新中国已年过花甲;六十年了,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太多不平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第29界奥运会开幕式看着鸟巢,看着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了解了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曾经的破败,如今的繁荣;曾经的苦难,如今的幸福。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不在它的私有化而在它是民主制度下的法制社会,私有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回避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与保障资本的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主张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中国的改革恰恰索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缺陷而避掉了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没有民主的私有化社会是封建社会。现今荒谬的改革不亚于曾经荒谬的文革,他们都是一场政治运动,唯有形式的不同,而人民还是那样的可怜,因此没有民主的改革是欺骗。

大多数人可以吃饱穿暖了,有钱可以买到想买的东西了。环境越来越差了,社会越来越乱了。人们吃饱了但开始骂娘了。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GDP增长显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1979-2004年我国GDP平均每年递增6%,而同一时期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之间。在这26年中,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均GDP的增长态势与GDP总量增长基本类似,1979-2004年我国人均GDP平均每年递增3%。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中央政府现在每年拨款60多个亿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电与城市用电实行同网同价;87%的农村通客运班车;为修建沼气池解决燃料问题的农户补贴1000元以保护部分地区生态平衡;2007年9月起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新型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东部地区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经济发展的集约性进一步体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经济形势总体比较稳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幅同比分别提高了78、54和6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迅速提高。 (四)三十年投资建设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30年前,中国老百姓还在为购买生活必需品大费周折,30年后,他们可以在商品丰富而充足的市场上随意购买。巨大的反差告诉我们,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独领风骚。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翻番增长。到2007年,我国GDP达到66万亿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五)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