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改革开放对经济的影响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17:26:11

改革开放对经济的影响论文2000字

改革开放30年论文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放三十年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深刻的教训。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内改革、对外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3O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盛世” 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全球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何谓“经济全球化”?就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9o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向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他认为,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排斥和拒绝的态度,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中国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得到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历史趋势的角度看,如果说开放的过程是全球化,那么改革的过程就是多元化。邓小平同志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破除各种束缚生产力的障碍,首先就是要通过改革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不同于以往那种以推翻某种社会制度或某个政权为目的的革命。但改革是要通过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其深刻程度和深远影响,又相当于一次革命。 事实证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关键。这一成功,可以归结为以努力推动国内体制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拉动国内改革。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意义上看,开放为要素的流入打通了道路,而改革既释放了国内长期闲置的低级和低流动性生产要素,又为高级和高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形成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进而增强了开放对要素流入的吸引力。因此,改革与开放平行推进这种“双轮驱动”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 二、在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的内涵要深化 以改革而论,应立足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中国在这30年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基本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解开了命令经济中行政命令的束缚,扩大了居民择业和创业的自由权利,使得原来被压抑的潜能得以发挥出来。不过,这种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政府主导,或者说重商主义的特点。在市场制度发展起来以后,就必须对这类过渡性的制度作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否则就会带来种种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在中国,许多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重商主义那样的以国家强力干预,追求国家财富积累的经济,或者像战后日本那样实行“新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政策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采用苏联式体制的东方国家,人们往往对国家行政权力怀有敬畏崇拜的感情,而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则把它当成可以用以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寻租取利的“通灵宝玉”,不肯轻易放弃。于是,当改革进到中途,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继续朝现代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阻止进一步市场化。这种阻力使一些重要的改革遇到了障碍,有些改革放慢了步伐。在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比如国企改革, “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于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制做出决定以后,国有经济的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到了最大的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似乎就停顿不前了。有些地方更以“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等等为借口,搞“国进民退”的“二次国有化”或者“再国有化”。这种行政垄断的做法是跟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及十六大指出的方向正相反对的。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的显著成果。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会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一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经济规模已很庞大,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以及区域、阶层之间分化加大之间的矛盾;三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人民群众政治表达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与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之间的矛盾;五是在西强东弱长期存在,必须与资本主义共处并存、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六是中国实力的稳步增强和其他大国力图维护有利于它们的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之间的矛盾,等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重,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开放。目前,改革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GDP增长显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1979-2004年我国GDP平均每年递增6%,而同一时期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之间。在这26年中,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均GDP的增长态势与GDP总量增长基本类似,1979-2004年我国人均GDP平均每年递增3%。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中央政府现在每年拨款60多个亿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电与城市用电实行同网同价;87%的农村通客运班车;为修建沼气池解决燃料问题的农户补贴1000元以保护部分地区生态平衡;2007年9月起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新型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东部地区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经济发展的集约性进一步体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经济形势总体比较稳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幅同比分别提高了78、54和6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迅速提高。 (四)三十年投资建设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30年前,中国老百姓还在为购买生活必需品大费周折,30年后,他们可以在商品丰富而充足的市场上随意购买。巨大的反差告诉我们,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独领风骚。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翻番增长。到2007年,我国GDP达到66万亿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五)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影响: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家乡在梧州。梧州是一座依山旁水的小山城。这个小山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香港”! 梧州的中山路是我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中山路是我的家乡最繁华的闹市中心,无论我去上学或购物都要经过这条路。中山路两旁的商场和中山花圃热闹非凡。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道路通过。路旁枝叶茂盛的大树,使整条道路像一座绿色的长城。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像一个个高大威武的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列分别站在一棵棵大树的旁边。 我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中山路是一条狭窄的马路,只有双车道,冷冷清清的。行人稀少,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汽车是非常少的。马路两旁没有一间大商场,只有几层高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几间小百货商店。到了夜晚,街道两旁稀疏的街灯发出来的灯光都非常昏暗。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原来狭窄的马路变成宽阔平坦的大马路。成为了一条日夜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的繁华商业街,成为了梧州的购物天堂。汽车哒哒的马达声和行人的欢笑声,构成了一组美妙的交响曲。看,这马路两旁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一个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中山路旁。原来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小百货商店,也变成了集商住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国泰广场、新世纪大酒店以及恒业国泰广场。每当夜幕降临,中山路灯火辉煌,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争艳斗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街道上的汽车一辆紧接一辆,一排紧挨一排,好似流淌着一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闪烁的星星在移动,让这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美妙无比。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山路今天的繁华。我相信家乡的明天将会变的更加繁荣昌盛。金温江,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它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令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变化万千,其中城市道路的建设尤为显著。 在20世纪80年代,虽说那时温江已是成都的卫星城,可通往成都的路却只有一条。这条路特别窄,旁边见不到一点绿化,整个温江显得死气沉沉。那时的人们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行走,可总是被地上的“伤疤”---- 坑坑洼洼摔了个“狗啃泥”。爸爸还说,那时候下雨天上学可不好走,虽说学校不是很远,可光一个来回就要摔上几跤。所以爸爸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时的情况跟现在简直没法比。 90年代时,这条公路修建得跟现在随处可见的普通公路一样了。路挺宽的,绿化也有了一些。 现在跟以前相比是截然不同了,再也不见“脏乱差”。道路也宽敞多了,光是通往成省城的道路就有三条。其中,光华大道是通往成都的重要路段,看上去可气派了!这是一条又平又直的柏油马路,一共有八个车道呢!此外,路旁还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每条道都相当宽!在道路的中间还用了绿化带隔开呢!大道两旁芳草萋萋,鲜花盛开。一棵一棵的树木“屹立”在人行道旁,树下有有绿油油的小草,五彩斑斓的小花。小花四季都有:春天,迎春花摇曳生姿;秋天,菊花聆听歌唱……现在的温江,百花齐放,初来乍到的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呢! 天边的彩霞化做绸缎,挥一挥,给神奇的土地披上了新的衣裳。我的家乡金温江,怎不叫人朝思暮想、千盼万望! 变化万千的金色温江,是圆梦的好地方。芳香的鲜花舒展情怀,欢腾的小河追逐向往。快乐,可以在家乡同享;歌声,可以在家乡飞扬!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变化着的家乡---- 金温江!改革开放以来放以来,我的家乡—信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信宜可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繁华的商业街,笔直的迎宾大道,现代化的淘金湾文化广场,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中心,古木苍翠的玉都公园,梅岗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商业住宅楼,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真是说也说不完。 特别是位于锦江河畔的淘金湾文化广场更代表了信宜的新面貌。当你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这里有宽敞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还有精美的玉石雕刻和气势磅礴的双龙戏珠。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淘金湾广场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你看,吉祥门和十二生肖玉石雕刻边,聚满了年轻的父母和可爱的孩子,他们学走路的,玩游戏的,嬉戏打闹的,玩的可开心了;听,功德亭那边传来了悦耳的粤剧声,那是粤剧爱好者在吹拉弹唱。最吸引人的是广场中心,音乐响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旁边看的也津津有味,此情此景让每一个游人都流连忘返。我特别爱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我是在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我问妈妈十几年前的信宜是个什么样子的?妈妈告诉我说:"十几年前的信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那时候锦江河是一条狭窄、杂草丛生的小河,人们居住的是低矮、阴暗的瓦房,街道、公路尘土飞扬……茶余饭后人们没有消遣的去处,夜晚人们早早的入睡了,信宜的夜晚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信宜—粤西璀璨的明珠,我为你感到骄傲!破旧的公共汽车颠簸在崎岖的土路上,到家还有几公里的路,但公共汽车已无法前行。那时候家乡落后,没有出租车,只有步行回家,如果运气好,可以碰上三轮摩托车可以载我们一程。回家乡看奶奶要看天气,如果下雨,公共汽车只能走到离家很远的城外,步行回家也非常困难,地上的土和雨水混在一起,就像沼泽地一样,必须掂起脚尖,踩着人们垫的砖块慢慢地行走。不过家乡的天空是那么的蔚蓝,家乡的小树林是那样的翠绿,家乡的小溪是那样的清澈,家乡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尤其是下过雨后的天空更是让人赞叹不绝。 现在的家乡修好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公共汽车也换成了按有电视的空调车,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就送到了奶奶家不到一公里的新汽车站,还有了出租车服务公司,可以直接打电话预约服务。可是前几天回奶奶家时发现村子边上建了一座化工厂,奶奶说现在的人们都不用去城里打工了,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了,可是我却发现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把清澈的溪水都变混浊了,排出的黑烟把小树的树叶都薰成了焦黄色,天空也成了灰蒙蒙的,只要化工厂开工,村子上空就黑烟迷漫空气也特别的刺鼻。 家乡的改变,使我又惊喜又害怕,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一步步的改善,但大自然却在一步步的被破坏。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叹息!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看到清澈的小溪,翠绿的树林,蔚蓝的天空……广西,一个山青水秀的圣地。经过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它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就拿城市风景、建设来说吧。我们的首府南宁有着当之无愧的“绿城”之称。“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无人不知晓。漓江像是化着永不融缷的妆,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她的美。城市愈繁华,人们生活奔小康。我们梧州就有全国独一的“龙母庙”、鸳鸯江的柔美、骑楼城的悠久、平顶屋变大厦,这都显现出广西的历史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变化。以前,每条路面都是沆沆洼洼,一到下雨天,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踩着湿泥滑倒。车一经过,溅人一身水泥。人们经济状况不好,几人挤一间小房子,没有好饭菜,生活艰苦, 时常担心吃饱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不艰苦,住得没那么简陋,屋子装修豪华、美观。一条条平坦宽敝的水泥路铺到你家门。人们生活快乐、幸福,不用为填饱肚子伤脑筋。 科技变化也是我们变化的见证。从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高科技:电脑、液晶电视机、空调、冰箱、MP3等。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发展历程。 短短的时间内,广西的变化巨大,令人难以置信。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的双手和追求美好的向往,所以才能创造这美丽的广西。我的家乡在*****。爸爸常说家乡的变化很大。妈妈说以前老家的路很难走,都是一些泥巴沙子路,有句话说:“山道弯弯到农家。”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就逐渐走向富裕了。1981年,小山村就通了电。 黑白电视机就进入了平民家庭了。又在2003年时,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也开通了。前几年家乡铺了一条水泥路到家门口,进出的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小山村也与外界的联系多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精神的事情呀。 近几年来,我也感觉到家乡在变化。以前的平房大多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长太快了,许多外出的人开着豪华的车子衣锦还乡。以前农家的砖瓦房如今剩下不多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得豪华气派。回想20年前时,有些人还吃不饱,如今要啥有啥。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了。”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说道自己的家乡,大家一定是用花言巧语美言自己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变化那是相当的大。 我的家乡在泸洲市古蔺县,春节将至,我决定回家。 一下车,城市中并不是原来的瓦房,而是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周围也没卖菜,卖水果的小贩了,三轮车也没有了,还设定了许多风景区,如:火星山公园,大黑洞,黄荆森林,每处景物都有他的风采。 其中,我认为变化最大的就是家乡的水,原来,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也有水,只不过不能说是山清水秀,山可以是清的,水却不能,因为当时的水质特别差,可以说整条河都是污水,黄色的水在渠道中流动,还有谁敢喝这个水啊!然而现在,水变绿了,变清了,也就秀了,现在的家乡才是名副其实的山清水秀。嫌水脏的人少了,夸水清澈的人多了,家乡就这样漂亮了。 还有啊,家乡还修了个体育场,供人们运动、休闲 、娱乐,成了每天人们必到之地。还有一个“天天演”活动,就是由我们县里的人们组织表演节目,类容并不压于春节联欢晚会,有武术、唱歌、小品、跳舞…… 这就是我家乡的变化,有空,也去玩玩。 我的家乡是博兴县,它有幸福的现在,也有辛酸的过去。 听妈妈说,几十年前,博兴县是一个破旧的博兴县,县内几条坑坑洼洼的小马路,又脏又乱,破旧的房子处处可见,脏水坑、垃圾堆比比皆是,一到连绵的春夏秋雨天,泥泞的小路无处落脚,连门都出不去,人们的生活更是局限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现在,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钱了,可以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小商店越来越多,有买鲜花的,有买文具的,有买食品的,有买奶的,还有买服装的。大超市一个接着一个。土房没有了,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土路没有了,变成了宽敞的公路,我闷了想出去玩,有公园,有动物园,有广场等,公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非常热闹。 现在,为了把我们的博兴建设的更好,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建设博兴有用的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结合实际,谈谈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如何认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拉大了,文化生活提高了,但吃喝嫖赌猖狂了,文化程度提高了,但优良的传统泯灭了,国民产值增加了,但青山绿水破坏了,城乡差距缩小了,但工人下岗失业了,有些人的钱袋子胀了,但人性却丧失了,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大家共所周知的,这些我就不在这里说了。我要说的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道德基础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和主导现今社会发展的中坚人群分不开的,这些中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导致出现这些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他们要影响我们几代人甚至更多。大家责怪我们的政府,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政府是由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问题的人群来管理着,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些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就是执政党的利益是高于还是服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1)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2)产业结构得到很大改善。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短缺”现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一、二、三次产业发展比例协调。(3)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结合实际谈对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认识敏感时期不敢多说。7号以后再谈。谈“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年-观家乡变化有感今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在这三十年里,不但全国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之下所取得的。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家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飞速,从城市建设就体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和变化。以前遂昌的县城西街是一片低矮的砖瓦平房,道路也很狭窄,往往有一辆汽车经过道路就会变的拥挤不堪。经过前几年的重新建设之后,低矮的平房被一座座六、七层高的商品房所取代,道路也拓宽了,好几辆汽车通行也毫无阻碍,道路两旁不像以前只有卖杂货的小店铺了,出现了服装店、酒店等各式各样的商店,如今的西街,已经是县城的一条商业街了。以前的西街被人称之为“西角洲”,走到现在的荷花滩十字路口那已经很少看到行人了,是县城一个偏僻所在,现在的西街不但是一条商业街,也是市民饭后散步逛街爱去的场所,一天到晚都显的很热闹。经过荷花滩桥头,那里在十几二十年前是一片菜地,现在不但兴建了新广场和篮球馆,还有农民新村和近几年新建的排屋和别墅,市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在城市规划中,将许多处于老县城郊区的地段都纳入了新县城规划的范围之中,出现了如今崭新的新县城的风貌,就在前几年县里还举办了“汤显祖文化节”,通过这次文化盛会更多的人了解了遂昌,因为有交流才会有发展,通过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家乡就会越变越美好。三十年前,遂昌还是丽水的一个偏远小县,改革开放之后,遂昌通过发展自身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已经使越来越多人知道了遂昌,了解了遂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不但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不断的吸取新思想新思维,秉着改革创新的思维,以先进理念建设着家乡,在文化生活方面,人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更加开阔了,以前的进城道路坑坑洼洼,现在遂昌不但已经修建了连接邻近县市的高速公路,还修建了“牡丹亭路”等通往县城的康庄大道,不但吸引了外地客商来遂昌投资办厂,还令人们的思想更加跟的上时代的步伐,更加能够了解新的时代内涵。就像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老一辈人为了记念这个日子,纷纷拿出在7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还保存着的饭票布票肉票以及当时拍的一些比如车站和如今修建的新车站的对比照片,都说明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明显提高了,现在买东西,商场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自由挑选;高楼大厦替代了以前的低矮平房,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城市在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进步和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后带给我家乡的变化,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家乡的发展还会更快,人民的生活也会变的越来越美好。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6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当今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球性经济大国。二是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中国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治”的动态平衡,基本形成了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为核心职能,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框架和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型现代治理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中共党员总数达到3万,党的组织达到436万个;全国社会组织数量突破8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达到2万个;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3569个。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8%的水平,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城市市民,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以及人口高度密集、经济一体化的超大城市区域,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对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成一个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国家,同时以高铁、互联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城乡互动共融、协调发展的城乡融合型新社会。四是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更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时,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了24445元(增长了78倍)和6%;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7%,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10955元(增长了94倍)和2%,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加富裕、多元化消费的生活。新时代,随着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进一步建设,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看法。(急求)要结合实际。这是道面试题目,这里有参考答案::/gwy/tkmn/打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我的回答。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改革开放首先你要清楚你在达政治题,所以要说好话了。不好的就不提了。比如说,我家以前的房子很小,很旧,现在换了新房子。又比如,我家以前有一辆自行车,几年后换成了摩托车,不久又换成了汽车。还有,我家以前一周吃一次肉,现在营养搭配合理。都没有的话,那就说看见的,我们附近以前都是破房子,现在换新房。以前路很窄,现在路宽了。以前车很少,现在车多了。哎,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把题答好就行。

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不在它的私有化而在它是民主制度下的法制社会,私有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回避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与保障资本的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主张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中国的改革恰恰索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缺陷而避掉了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没有民主的私有化社会是封建社会。现今荒谬的改革不亚于曾经荒谬的文革,他们都是一场政治运动,唯有形式的不同,而人民还是那样的可怜,因此没有民主的改革是欺骗。

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一、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也是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展开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聚焦点,就是解决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所以,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使社会主义迎来了从低潮到高潮的伟大飞跃进入21世纪以后,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在世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使中国现代化迎来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即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走法”走向现代化。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既能解决中国加快发展的问题,又能保持我们中国自身的独立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我的家乡在梧州。梧州是一座依山旁水的小山城。这个小山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香港”! 梧州的中山路是我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中山路是我的家乡最繁华的闹市中心,无论我去上学或购物都要经过这条路。中山路两旁的商场和中山花圃热闹非凡。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道路通过。路旁枝叶茂盛的大树,使整条道路像一座绿色的长城。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像一个个高大威武的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列分别站在一棵棵大树的旁边。 我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中山路是一条狭窄的马路,只有双车道,冷冷清清的。行人稀少,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汽车是非常少的。马路两旁没有一间大商场,只有几层高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几间小百货商店。到了夜晚,街道两旁稀疏的街灯发出来的灯光都非常昏暗。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原来狭窄的马路变成宽阔平坦的大马路。成为了一条日夜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的繁华商业街,成为了梧州的购物天堂。汽车哒哒的马达声和行人的欢笑声,构成了一组美妙的交响曲。看,这马路两旁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一个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中山路旁。原来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小百货商店,也变成了集商住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国泰广场、新世纪大酒店以及恒业国泰广场。每当夜幕降临,中山路灯火辉煌,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争艳斗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街道上的汽车一辆紧接一辆,一排紧挨一排,好似流淌着一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闪烁的星星在移动,让这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美妙无比。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山路今天的繁华。我相信家乡的明天将会变的更加繁荣昌盛。金温江,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它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令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变化万千,其中城市道路的建设尤为显著。 在20世纪80年代,虽说那时温江已是成都的卫星城,可通往成都的路却只有一条。这条路特别窄,旁边见不到一点绿化,整个温江显得死气沉沉。那时的人们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行走,可总是被地上的“伤疤”---- 坑坑洼洼摔了个“狗啃泥”。爸爸还说,那时候下雨天上学可不好走,虽说学校不是很远,可光一个来回就要摔上几跤。所以爸爸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时的情况跟现在简直没法比。 90年代时,这条公路修建得跟现在随处可见的普通公路一样了。路挺宽的,绿化也有了一些。 现在跟以前相比是截然不同了,再也不见“脏乱差”。道路也宽敞多了,光是通往成省城的道路就有三条。其中,光华大道是通往成都的重要路段,看上去可气派了!这是一条又平又直的柏油马路,一共有八个车道呢!此外,路旁还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每条道都相当宽!在道路的中间还用了绿化带隔开呢!大道两旁芳草萋萋,鲜花盛开。一棵一棵的树木“屹立”在人行道旁,树下有有绿油油的小草,五彩斑斓的小花。小花四季都有:春天,迎春花摇曳生姿;秋天,菊花聆听歌唱……现在的温江,百花齐放,初来乍到的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呢! 天边的彩霞化做绸缎,挥一挥,给神奇的土地披上了新的衣裳。我的家乡金温江,怎不叫人朝思暮想、千盼万望! 变化万千的金色温江,是圆梦的好地方。芳香的鲜花舒展情怀,欢腾的小河追逐向往。快乐,可以在家乡同享;歌声,可以在家乡飞扬!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变化着的家乡---- 金温江!改革开放以来放以来,我的家乡—信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信宜可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繁华的商业街,笔直的迎宾大道,现代化的淘金湾文化广场,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中心,古木苍翠的玉都公园,梅岗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商业住宅楼,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真是说也说不完。 特别是位于锦江河畔的淘金湾文化广场更代表了信宜的新面貌。当你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这里有宽敞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还有精美的玉石雕刻和气势磅礴的双龙戏珠。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淘金湾广场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你看,吉祥门和十二生肖玉石雕刻边,聚满了年轻的父母和可爱的孩子,他们学走路的,玩游戏的,嬉戏打闹的,玩的可开心了;听,功德亭那边传来了悦耳的粤剧声,那是粤剧爱好者在吹拉弹唱。最吸引人的是广场中心,音乐响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旁边看的也津津有味,此情此景让每一个游人都流连忘返。我特别爱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我是在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我问妈妈十几年前的信宜是个什么样子的?妈妈告诉我说:"十几年前的信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那时候锦江河是一条狭窄、杂草丛生的小河,人们居住的是低矮、阴暗的瓦房,街道、公路尘土飞扬……茶余饭后人们没有消遣的去处,夜晚人们早早的入睡了,信宜的夜晚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信宜—粤西璀璨的明珠,我为你感到骄傲!破旧的公共汽车颠簸在崎岖的土路上,到家还有几公里的路,但公共汽车已无法前行。那时候家乡落后,没有出租车,只有步行回家,如果运气好,可以碰上三轮摩托车可以载我们一程。回家乡看奶奶要看天气,如果下雨,公共汽车只能走到离家很远的城外,步行回家也非常困难,地上的土和雨水混在一起,就像沼泽地一样,必须掂起脚尖,踩着人们垫的砖块慢慢地行走。不过家乡的天空是那么的蔚蓝,家乡的小树林是那样的翠绿,家乡的小溪是那样的清澈,家乡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尤其是下过雨后的天空更是让人赞叹不绝。 现在的家乡修好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公共汽车也换成了按有电视的空调车,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就送到了奶奶家不到一公里的新汽车站,还有了出租车服务公司,可以直接打电话预约服务。可是前几天回奶奶家时发现村子边上建了一座化工厂,奶奶说现在的人们都不用去城里打工了,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了,可是我却发现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把清澈的溪水都变混浊了,排出的黑烟把小树的树叶都薰成了焦黄色,天空也成了灰蒙蒙的,只要化工厂开工,村子上空就黑烟迷漫空气也特别的刺鼻。 家乡的改变,使我又惊喜又害怕,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一步步的改善,但大自然却在一步步的被破坏。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叹息!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看到清澈的小溪,翠绿的树林,蔚蓝的天空……广西,一个山青水秀的圣地。经过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它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就拿城市风景、建设来说吧。我们的首府南宁有着当之无愧的“绿城”之称。“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无人不知晓。漓江像是化着永不融缷的妆,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她的美。城市愈繁华,人们生活奔小康。我们梧州就有全国独一的“龙母庙”、鸳鸯江的柔美、骑楼城的悠久、平顶屋变大厦,这都显现出广西的历史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变化。以前,每条路面都是沆沆洼洼,一到下雨天,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踩着湿泥滑倒。车一经过,溅人一身水泥。人们经济状况不好,几人挤一间小房子,没有好饭菜,生活艰苦, 时常担心吃饱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不艰苦,住得没那么简陋,屋子装修豪华、美观。一条条平坦宽敝的水泥路铺到你家门。人们生活快乐、幸福,不用为填饱肚子伤脑筋。 科技变化也是我们变化的见证。从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高科技:电脑、液晶电视机、空调、冰箱、MP3等。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发展历程。 短短的时间内,广西的变化巨大,令人难以置信。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的双手和追求美好的向往,所以才能创造这美丽的广西。我的家乡在*****。爸爸常说家乡的变化很大。妈妈说以前老家的路很难走,都是一些泥巴沙子路,有句话说:“山道弯弯到农家。”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就逐渐走向富裕了。1981年,小山村就通了电。 黑白电视机就进入了平民家庭了。又在2003年时,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也开通了。前几年家乡铺了一条水泥路到家门口,进出的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小山村也与外界的联系多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精神的事情呀。 近几年来,我也感觉到家乡在变化。以前的平房大多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长太快了,许多外出的人开着豪华的车子衣锦还乡。以前农家的砖瓦房如今剩下不多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得豪华气派。回想20年前时,有些人还吃不饱,如今要啥有啥。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了。”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说道自己的家乡,大家一定是用花言巧语美言自己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变化那是相当的大。 我的家乡在泸洲市古蔺县,春节将至,我决定回家。 一下车,城市中并不是原来的瓦房,而是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周围也没卖菜,卖水果的小贩了,三轮车也没有了,还设定了许多风景区,如:火星山公园,大黑洞,黄荆森林,每处景物都有他的风采。 其中,我认为变化最大的就是家乡的水,原来,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也有水,只不过不能说是山清水秀,山可以是清的,水却不能,因为当时的水质特别差,可以说整条河都是污水,黄色的水在渠道中流动,还有谁敢喝这个水啊!然而现在,水变绿了,变清了,也就秀了,现在的家乡才是名副其实的山清水秀。嫌水脏的人少了,夸水清澈的人多了,家乡就这样漂亮了。 还有啊,家乡还修了个体育场,供人们运动、休闲 、娱乐,成了每天人们必到之地。还有一个“天天演”活动,就是由我们县里的人们组织表演节目,类容并不压于春节联欢晚会,有武术、唱歌、小品、跳舞…… 这就是我家乡的变化,有空,也去玩玩。 我的家乡是博兴县,它有幸福的现在,也有辛酸的过去。 听妈妈说,几十年前,博兴县是一个破旧的博兴县,县内几条坑坑洼洼的小马路,又脏又乱,破旧的房子处处可见,脏水坑、垃圾堆比比皆是,一到连绵的春夏秋雨天,泥泞的小路无处落脚,连门都出不去,人们的生活更是局限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现在,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钱了,可以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小商店越来越多,有买鲜花的,有买文具的,有买食品的,有买奶的,还有买服装的。大超市一个接着一个。土房没有了,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土路没有了,变成了宽敞的公路,我闷了想出去玩,有公园,有动物园,有广场等,公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非常热闹。 现在,为了把我们的博兴建设的更好,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建设博兴有用的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并成为这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不在它的私有化而在它是民主制度下的法制社会,私有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回避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与保障资本的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主张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中国的改革恰恰索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缺陷而避掉了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没有民主的私有化社会是封建社会。现今荒谬的改革不亚于曾经荒谬的文革,他们都是一场政治运动,唯有形式的不同,而人民还是那样的可怜,因此没有民主的改革是欺骗。

改革开放对经济的影响论文素材

我来回答嘞,肥水不流外人田哈首先,我本人打算写安徽小岗村,就在个旁边,比较好写,而且有典型性,而且也比较像是故事,毕竟是讲故事比赛满其次,要是那个写不好的话我就打算写邓小平同志,毕竟他为咱们的改革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你要写呢,你可以去芜湖吧转两圈,看看老芜湖的几张照片,在和现在的那些地方做对比,自然就能写好啦。我独家给你提供一个素材,你可以写步行街的发展。对我的回答哈满意啊?怎么样,个分要给我吧?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编辑本段实质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衣食住行 四个方面的变化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因此流行一时。当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小结1: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小结2: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你这好像属于思想报告类的,去中国论文网看看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