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历史论文3000字高中身边的榜样人物

发布时间:2024-07-04 21:56:33

历史论文3000字高中身边的榜样人物

论蜀汉五虎上将之赵云  摘要: 赵云起先是刘备的骑兵护卫长,后来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赵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而且十分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一些杰出人物甚至是中外闻名,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是其他历史段落无法比拟的六十年间如此群星闪耀,构成了三国人物的特殊品貌和持久的魅力  在如多的三国人物中,除了智绝千古的诸葛亮外,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常山赵子龙了  作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甚至魏延在才干和对蜀汉政权的贡献上都比赵云高出一筹。但是作为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赵云却比以上众人更加深入人心,提起赵云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历史上的赵云,最初跟随公孙瓒,后公孙瓒派赵云帮助刘备,刘备很喜欢赵云便留用了他,因为刘备和蔼公孙瓒是同学,所以公孙瓒很爽快的答应了赵云起先“为先主主骑”,也就是刘备的骑兵护卫长,后来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赵云并不是最杰出的人物。  关羽、张飞都有“万人之敌”,是当世之虎臣,曹操等对头也都是怎么认为的。诸葛亮在给关羽的信中称马超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赵云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中,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号为虎威将军。但全面考虑,赵云仍比关张马黄略逊一筹,所以在历史上蜀汉排五虎上将时赵云在最后一位  说到功劳,赵云也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自和刘备结拜后,忠心不二,是刘备最器重的部下,担任重要职务。早在建安四年刘备重新夺取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只有二支部队:一支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一万人,另一支就是“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州六郡,“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可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和器重。而关羽在荆州水淹七军,击退曹仁,生擒于禁,力斩庞德,“威震华夏”,周围几个小郡都脱离曹操统治愿意受关羽节制,吓得曹操想迁离许都,可说是功绩显赫。张飞的功业虽然比不上关羽,但也是刘备的股肱之臣。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刘备夺取益州后,“以飞领巴西太守”,张飞在巴西打败曹操手下的勇将张郃,使曹操多年不敢再进攻巴西。马超虽然迟归顺刘备的时间比较晚,不是元老级的人物,但他的剽悍善战早已是闻名遐迩刘备围成都,刘璋坚决抵抗,但一听说马超投了刘备,且在城外,立刻开城出降,也算是为刘备立了一大功。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斩杀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闻渊死讯放声大哭。魏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刘备去世后,他更是以蜀汉第一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而赵云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担当护卫将领,没有独自领兵打仗的机会,功业不如前几位了,自然地位不如关张马黄魏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而赵云仅为翊军将军,而这种不三不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将军封号很多人都得到了。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经过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没有升迁。汉代,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一级上将;前后左右将军是二级上将所以此时赵云的军阶远远低于其他几位将军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去世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一直到赵云去世也没有改变。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也不是平庸之辈,他有很多其他人没有的优秀品格:  第一,深明大义。赵云的原则是忠君报国救民于水火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在封建社会中,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后归刘备,都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第二,忠直敢谏。益州刚刚安定,刘备想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可见赵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所以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时,蜀国竟无一人敢出来劝说刘备只有赵云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但刘备不听,一意孤行,终于导致夷陵之败,不仅自己送了性命还害了蜀汉七十万将士的性命使蜀汉元气大伤。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第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夏侯敦的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小时候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云没有私自放走夏侯兰,而是报告刘备;而且根据夏侯兰的能力为刘备推荐他;让他为蜀国出力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  第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与同僚永远保持融洽的关系。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队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赵云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让人钦佩不已。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及其他武将,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活依据。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赵云是抱有深厚感情的他从自己看待赵云的角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  首先,罗贯中超越史书记载,竭力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  前面说过,历史上的赵云的武艺和威名并不是最突出的。罗贯中为了把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极大地发挥了艺术想像力,使《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的武勇得到充分的渲染。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首次出场,就先声夺人,不同凡响:当时公孙瓒在磐河被袁绍大将文丑战败后,“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剌。”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拔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只见这少年“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1]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真正使赵云名扬天下的是惊心动魄的长阪坡之战,但是这一段经典战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三国志·赵云传》: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根据这一段简单的记载,可以看出赵云在抱着刘禅、保着甘夫人的情况下,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敌军阵中横冲直撞。然而,罗贯中却编织出一连串紧张曲折的情节:先是让赵云两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和麇竺,找到麋夫人,接过阿斗,为赵云创造了一个匹马单枪,怀抱幼主的特殊条件。然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赵云在曹军中往来冲突,所向披靡,“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剌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2]这一番惊天动地的拼杀,使赵云的形象犹如一尊巨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千百万读者心中;使“常山赵子龙”从此成了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  罗贯中即使在大胆虚构的时候,也不过分吹捧赵云也没有明写赵云的武艺超过了吕布、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但是罗贯中巧妙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使赵云的武艺和勇敢得到了比别人更充分的表现,因而产生了更突出的艺术效果。  其次,罗贯中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表现了赵云的美德。  历史上的赵云的优秀品格,在《三国演义》中大都得到了艺术的再现。例如:用他救出公孙瓒后所说的“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云愿从仁义之主,以安天下,非特背袁氏以投明主”,来表现他的深明大义;用劝阻刘备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反对刘备为报私仇而伐东吴[,来表现他的忠直敢谏;以他将刘备集团的开基创业放在首位,不贪美色,拒娶桂阳太守赵范之嫂,来表现他的克己奉公;用他不与黄忠争功,打了胜仗从不夸功自傲,来表现他的谦虚谨慎,等等。  罗贯中在表现赵云的美德时,特别突出了他的机警和精细。本来历史上的赵云在这方面并不突出,罗贯中又一次发挥了艺术创造的才能,把这一点表现得鲜明而生动,使赵云的形象在刘备集团中更加别具风采。当蔡瑁邀请刘备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时,赵云带领三百人马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只是由于刘备下令,才勉强到外厅就席。饮了一会酒,他放心不下,入内观看,发觉刘备已经逃席,他便马上率三百军出城寻找。找来找去,不见刘备踪影,“子龙欲入城中,恐有埋伏,遂引军投新野而归”。回到新野仍不见刘备,他又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找到刘备才算放心。事情的全过程都可以看出他的机警和精细。正因为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对于他办事都特别放心。诸葛亮出使东吴,指名要赵云按约定日期去接他;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明言:“吾定了三条计,非子龙而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柴桑吊丧,又是由赵云保护……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托大,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任务。这一特点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再次,罗贯中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  历史上的赵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随诸葛亮首次北伐。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3]对此,罗贯中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五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4]。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  为什么赵云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会排在所有武将形象之首,比关张等人都高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是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符合艺术真实要求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与赵云有关的情节大都于史有据,使艺术形象的赵云符合历史人物赵云;罗贯中将赵云的种种英雄业绩置于特定的时代氛围之中,使赵云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由于罗贯中在描写中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长阪坡单骑救主中,在这个以虚构为主的重要情节里,罗贯中尽情渲染了赵云的非凡武艺和胆略,但没有忘记为赵云设置可信的环境和条件:一是让赵云单枪匹马,没有其他累赘碍手碍脚;二是赵云在冲杀过程中,除与张郃战了十余合便夺路而走之外,其他对手均为曹军中平平之辈,没有构成对赵云的真正威胁;三是曹操为了收伏赵云,下令“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这就使赵云有可能突出重围。因此,尽管读者感到赵云的勇武是难以企及的,但在心理上却相信它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又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前,还不曾出现过赵云这样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主要是罗贯中的功劳。在《三国演义》写到的数百名武将中,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名将有数十人,但像赵云那样胆识兼备,智勇双全,机警精细,谦虚谨慎的形象却只有一个,人们决不会感到他与其他名将有什么雷同之处  赵云受到读者的喜爱还和现在人的观念的改变有关就拿对关羽的印象来说,今天的读者早就没有封建时代的小民对他的那种敬畏和崇拜了。相反,人们很不喜欢他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动辄就把“过五关斩六将”挂在嘴边;对他不顾大局,竟擅自提出要入蜀与马超比武,声称不与黄忠同列,无礼拒绝孙权联姻的要求,等等,人们也很不以为然;对于他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人们更认为是严重丧失立场,敌我不分,是为一己私恩而出卖原则。在今天的读者心目中,关羽的形象已经大大降低了。  相比之下,赵云的英勇善战和一系列美德,则更容易得到今天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并能被人们批判地吸收。这样一来,今天的读者喜欢赵云甚于喜欢关羽,也就毫不奇怪了。  参考书目:  [1]《三国演义》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2]《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3]《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4]《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对曹操的评价  (1)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于是辽、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张辽从高望见,即率步骑前来捉权,极将甘宁、吕蒙、凌统等竭死格斗,权始乘骏马逃去,几被活捉。史家对操教令,颇为赞扬,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孙盛认为操之本意是勇怯调配,“参以同异”。我以为:张辽作战固极勇锐,乐进也以“骁果”显名,常先登陷阵,“奋强突围,无坚不陷”。如果把乐进说成是“怯”者或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孙权来时必自恃人马众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骄忽轻敌。正可乘此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即如张辽所说“及其未合,折其盛气”,如此而已。盖兵贵神速,掩其不备,操之知将料敌,固极高明。  由于孙权经常进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带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兖州刺史裴潜等作好行军准备。因这时合肥方面并无军事气氛,故裴潜等动作不速。扬州刺史温恢暗自对裴潜说:“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责矣!”于是裴潜赶紧作好快速行军准备。果然不久接到快速进军的命令。接着张辽等也收到诏书。说明操对诸将约束甚严,不容有忽慢诏令和动作迟缓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于用将,对之要求也很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  曹操还富有韬略、足智多谋,在战略、战术方面,常能应付裕如。操在战斗时,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对于毒农民军、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争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方法,谲敌致胜,转弱为强。在战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操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徐州牧陶谦病死,操欲乘机袭取徐州,然后再击吕布。荀彧劝阻之。操乃改变主意,以全力击败吕布,平定了兖州。接着徐州也归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战后下一年,操因粮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从之,终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战略决策方面屡次纠正操的疑误想法,因而对操的成败存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他谋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样功勋,为操所称誉。足证操对战略部署极为重视,事先都与群僚仔细商讨。他能采纳别人的正确策略,说明他的判断力是很强的。  当操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时,绍问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操又对别人说:“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敌致胜,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发挥臣下的智慧和将士的战斗积极性。所谓使“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  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操所败,说明操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操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乃由于操一贯采取精兵、简政、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操曾说:“孤所以能常以少兵胜敌者,常念增战士,忽余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为战士爱马也;不乐多署吏,为战士爱粮也”。操自言当官渡会战时,袁绍有铠甲一万领,他只有二十领;袁绍有马铠三百具,他连十具都不到。操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操治军带兵,比较重视纪律,赏罚比较严明,结果打败了袁军。一次在行军途中,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吃惊而踏了麦田。于是操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做为处罚,这虽只是做做样子,但也可说明操在军中持法是比较认真的。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就是因操治军严整,而且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所以终能转危为安、变弱为强。其他军阀如袁绍则“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吕布则“勇而无计”、“轻狡反复”;刘表则“不习军事”、只“保境自守”;袁术则“奢淫放肆”、“无纤介之善”。所以操终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由此,我们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3)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  《武帝纪》注又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操杀人系于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杂记》所说操夜杀人,乃是怕别人杀害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这还可以说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为。但操过后,还是很快就感到凄怆伤怀,说明这次杀人是属于误会,并非操本性即安于做负人之事。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操恐惧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比如:陈宫,原来是拥戴操为竞州牧的有功大员,操“待之如赤子”。但后来陈宫趁操东征徐州牧陶谦之际,叛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使操几遭灭顶之灾。后来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操禽获,“宫请就刑,操为之泣涕”,颇有故人依恋之情。宫死后,“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可见操对死者的嘱托,并无背负之事。王粲的儿子因参与魏讽谋反,为曹丕所诛,操闻叹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操以金璧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之事更为人所熟知。操还自言:“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可知他是怕负人的,似不可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吕思勉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这种讲法,是符合事实的。那些述说操诈骗倾人的传闻、轶事,多非历史的真实。但这种讲法从何而来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其次,陈寿说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权术,赵翼言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脑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没有滥杀过人?袁绍早就让操杀杨彪、孔融、梁绍。就以孔融为例,他何尝不随意杀人!当他任北海相时,仅因“租赋少稽”,就一朝杀五部督邮。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邻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劝他“自托强国”,仅因这个建议,就被孔融杀害。至于历代开国帝王,因铲除异己,而滥杀错杀的更史不绝书,如果只责操谲诈负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点,首先是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于此事,前面已多处提及,不再详述。其次是他有过屠杀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说过。关于操攻徐州牧陶谦的原因,各书说法不一。即使操父真为陶谦所杀,操也不该大量屠杀无辜人民。陈寿于《三国志》中叙述曹操之事,从不做过分的贬抑,对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较他书为简,然亦不能不承认:“所过多所残戮”。操还曾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诸将常有“屠城”之事,这是不应宽恕的。其他如当操攻围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屡向操求取布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张绣时,亦曾纳张绣的从叔母,以致引起张绣的叛变。诸如此类的事,在当时虽算不上什么很坏,但总是欠缺的。陈寿在评论曹操时,极称赞其谋略、权变、法术和用人、创业的功绩,从无一语赞及他的品德。陈寿论到刘备时,认为备“机权于略,不逮魏武”。可是极力称颂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说明陈寿是善于抓住曹、刘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我很同意。有些人还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觉得有点偏高。因为曹操有过滥杀无辜人民的暴行。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应当不这样。另外,在个人品德作风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为后世法。既然称作历史上的政治家,就应当对后世能起榜样作用,曹操在这方面还不够规格。

历史论文3000字高中身边的榜样

我身边的榜样 在我的身旁有许许多多的榜样,勤劳的工人伯伯,辛勤的教师很多很多,在我的心目中最令我敬的还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清洁工了。有人叫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我也是。为什么呢?当然理由有很多很多种,但我认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榜样! 我们市区起的最早的无非是当清洁工的叔叔阿姨们了。大清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宽阔的马路上有沙沙的声音了,是什么声音呢,是小虫,NO。是有是在叫卖,不对。是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了。他们上班的时间是全市甚至是全球早的工作的人了,他们早上三四点就俩到了我们的大街上,为我们的街道做“免费的美容”。等到我们床了,他们便隐身在清晨的阳光里,留下的只有美丽的街道和一阵花的幽香。他们在无声无息的为我们的城市做贡献,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功劳能住上美丽的城市吗? 啊!美丽的人啊,你们的辛勤换来了我们的快乐,你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的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最令我难忘的便上前年报上登的那篇文章了报纸的题目是:“为了国家,不顾一切”。这篇报道的大至的意思是:一名扫马路的清洁工阿姨,在早上上班的时候,看见一个犯罪团伙,正在偷盗国家的电缆,总价值达到了25000元钱。这时候那位英勇的阿姨马上拨打了110,可这伙人马上就要逃跑了,她便马上冲了过去想去制止这伙人逃跑,她大声叫他们站住,可那一伙人不但不逃跑,反而跑到这位阿姨的身旁,用刀连捅23下。真是没人性啊!但那位阿姨不但不叫救命,还把那个人死死的抱住,到警察来了才慢慢的松开,可她却身中数刀。啊!伟大的人啊,我想到这个时候,你们不得不对她这位平凡的清洁工刮目相看吧!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会这样。只有她,英勇的城市美容师!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榜样——城市美容师 最佳答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会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普通人也可以做榜样。故事发生在一条小巷里。大家都把垃圾倒在巷口的那块空地上,日子长了,便弄得满地狼藉。后来,环卫部门根据居民的建议,在这里建了个垃圾箱。从此,这里的卫生状况就有了好转。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垃圾箱周围又散乱地堆起了脏物,到了夏天,就蚊蝇成群,臭气扑鼻,令人不堪入目。只因有人倒垃圾的时候少往前跨了几步,你离三步倒过去,随风飘飞,他离五步撒出去,天女散花。半天不到,赃物便延伸到了路中心,行人虽然牢骚满腹,也只好踮起脚尖屏住呼吸快步通过。 终于有一天,墙上出现了一行字:请上前几步倒垃圾!措词很和善。可是没用,乱倒垃圾的现象依旧。 一天,人们发现墙上的字改了:禁止乱倒垃圾!态度比较严肃了,语气是命令式的。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好转。 于是墙上的字换成了:乱倒垃圾者罚款100元!口气变得很威严,好像极具震慑力。可还是没人理睬,依然乱倒,依然狼藉。 后来出现了一行骂人的话:乱倒垃圾者是猪狗!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书写者既忍无可忍又无可奈何的窘态。可是谁会买你的账呢?反正你也没亲眼看见谁在乱倒,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事情虽然不算大,却令人揪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也没想到,今年以来情况居然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再没有人在这里乱倒垃圾了,周围也再找不到一点儿脏物,墙上那条改换了多次的标语也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和一个人有关,他住进了这栋楼里。这是一个什么人,有这么大能耐?他不是政要,不是名人,不是劳模,也不是哪里派来的卫生监督员,他是一个年届花甲的普通老人,而且是个盲人。自从他和老伴儿住来之后,每天早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走30米去倒垃圾,奇怪的是,他总能准确地把垃圾倒进垃圾箱。 有人问他:“大爷,您双目失明,怎么能把垃圾倒进箱里去的?” 他答道:“开始也倒不准,时间长了,我心里就有数了。” 人们退而思之,叹服不已。好一个“我心里有数”!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数。盲人想得很简单,也很坚定:垃圾是应该入箱的,否则就会脏了环境。所以他每天默默地数着脚步,一步一步,开始由老伴儿搀着,后来独自摸向垃圾箱,准确无误地将垃圾倒进去。 看吧,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可以改编一下。}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而逝。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品质扼腕叹息。 那些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约,更是心灵的契约,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也会最终将他抛弃。 一颗缺乏约束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失去了根的大树,失去源头的大江,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一种来自灵魂的声音在呼喊:守住吧———心灵的契约:诚信! 暑假里,我到奶奶家做客,那里还有我的“死党”,所以我一天到晚“泡”在外面,跟他们疯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但玩归玩,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因为爸爸随时会突击检查。一晃,十天半个月过去了。一天,爸爸打电话来说接我回家了。我可高兴了,久违老爸老妈,我想念他们了。那一天,爸爸、妈妈准时来接我。刚进家门不久,爸爸例行他的“公事”——查看作业,我真是“受宠若惊”,毫不犹豫地从书包里拿出了早已完成的作文本。爸爸一篇接着一篇的“核查”过去。“写得挺认真的!”他一边浏览一边说。听了这句话,我在一旁沾沾自喜。突然,爸爸指着其中一篇写关于诚信读后感的文章,对我发问道:“这个故事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是从《播撒诚信的种子》那本书里看来的”,我若无其事地回答。“文章里写你原来曾偷摘过邻居家的苹果,有没有这回事?”爸爸温和地问道。“这……这……”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做贼心虚了,因为这件事是我为了写作文而编造的。此刻,我心里像吊了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的,我害怕爸爸会严厉地批评我。心里在不停地埋怨自己,为什么要为了作文而作虚呢?“我从小到大住的地方,好像还没有一个邻居种过苹果树,你哪来的苹果可偷?”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什么是诚信?诚信的第一点就是诚实!你自己写的是诚信,却写了一件不诚信的事!你自己都没做到,怎么可能写得出感悟?说明你还没有了解‘诚信’这个词!”听了爸爸的一席话,不听话的眼眼泪早已经在眼眶中打转了。随后爸爸要求我把文章重写了一遍,当作给我的教训…… 这篇文章我至今还一直保存着,现在回忆起来还该感谢爸爸,因为这个教训,才让我更深地明白了‘诚信’的含义,我原来写的感悟也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深入去了解。一个人的诚信不是表现在他的“丰功伟绩”上,而是表现在他做的每一件小事里。诚信的基础是诚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撒谎,做实实在在的事。诚信,是无形的,它是一个无价之宝,诚信的种子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就看你怎样去灌溉它,怎样令它茁壮成长。经过这件事,它让我扶正了心中那颗已经萌芽的种子,这些金玉良言,我一定会铭记在心里!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引以为荣的榜样。有些人心中的榜样是大文豪、大诗人。而我心中的榜样是一位不为畏艰险的红军战士,为保卫自己亲爱的祖国和美丽的家园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曾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它把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夺泸定桥时,面对对岸疯狂的敌人、桥下汹涌的急流,红军战士们毫无惧色,踩着摇晃的锁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另一个仍然勇往直前,为了夺得泸定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最后夺的泸定桥。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革命英雄壮举,一直都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面临人生的“雪山”、“草地”是学习的障碍,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跨过雪山,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越过草地,把自己训练一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 他们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它描绘灿烂的图画;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乐章,等待我们用它奏出美妙的音乐。 当你面临失败、遭遇挫折、忍受不幸和痛苦的时候,像小鸟失去了双翼、小船失去了双浆的时候,想一想你心中的榜样吧,你会发现:森林原来那么翠绿,山峰原来那么俊秀,河流原来那么清澈,天空原来那么蔚蓝。 当新的一缕阳光升起时,背着你的书包,带着你的梦想,迈着坚实的步伐出发。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属于我们的那一片蓝天才更加蔚蓝,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前面的道路才那么宽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心中的榜样那中不朽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自己铸造一身钢皮铁骨,在将来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天我们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引以为荣的榜样。有些人心中的榜样是大文豪、大诗人。而我心中的榜样是一位不为畏艰险的红军战士,为保卫自己亲爱的祖国和美丽的家园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曾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它把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夺泸定桥时,面对对岸疯狂的敌人、桥下汹涌的急流,红军战士们毫无惧色,踩着摇晃的锁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另一个仍然勇往直前,为了夺得泸定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最后夺的泸定桥。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革命英雄壮举,一直都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面临人生的“雪山”、“草地”是学习的障碍,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跨过雪山,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越过草地,把自己训练一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 他们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它描绘灿烂的图画;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乐章,等待我们用它奏出美妙的音乐。 当你面临失败、遭遇挫折、忍受不幸和痛苦的时候,像小鸟失去了双翼、小船失去了双浆的时候,想一想你心中的榜样吧,你会发现:森林原来那么翠绿,山峰原来那么俊秀,河流原来那么清澈,天空原来那么蔚蓝。 当新的一缕阳光升起时,背着你的书包,带着你的梦想,迈着坚实的步伐出发。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属于我们的那一片蓝天才更加蔚蓝,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前面的道路才那么宽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心中的榜样那中不朽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自己铸造一身钢皮铁骨,在将来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天我们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我心中的英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武汉市召开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全市要求在3:30统一要进行“我心中的英雄——主题队会。”学校决定在今天下午组织同学们收看《武汉保卫战》系列影片。请下午有第三节课的老师组织好同学们准时收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也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70年过去了、61年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想起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想起那些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 想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想起在丰碑中把棉袄让给别人,在雪山上牺牲的军需部长, 想起奋勇向前、勇度大渡河的战士们。 …………,这样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了。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抗日战争中的那些人和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革命英雄精神的光辉旗帜,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最后让我们再次凝望着五星红旗,心中缅怀这些革命先烈们,在激昂的国歌中表达对英雄的深深敬意和怀恋吧! -------------------------- 我心中的榜样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胡锦涛主席一直贯彻舍己为人的精神,党要为民,官要为民,人民更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 其实,作为一名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三个代表,我也管不到什么和谐社会,可是我只要挺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普通大众真正要面对的东西。 最近,我看了一辑节目《人与社会》,是关于一年前导游文花枝的舍己为人事迹。事情是这样的,在旅游车行进过程中突发车祸,在救护人员救人的时刻 ,她主动要求先救乘客,结果因为耽误救护时间,左腿高位截肢,使这个美丽漂亮的导游小姐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左腿。我们先不去设想她如果知道不先救自己就会失去左腿,还会不会那样做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知道她具备一种精神,一种平常人和那些在危机发生时却袖手旁观的人所不具备的东西,这就是人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应该具有的一种责无旁贷的精神。 去年8月21日凌晨1点,探望在广西来宾市做生意的父母的赖戈林,面对穷凶极恶、手持利刃入室盗窃、抢劫的3名歹徒,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挺身而出,在自己身受多处刀伤的情况下,仍同危害社会治安的疯狂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被歹徒刺杀而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打击了罪恶,捍卫了正义。两名歹徒也因与赖戈林搏斗时留下伤痕这一重要线索,已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 可见,任何一个时代的楷模,无不植根于传统美德的沃土,无不体现着先进的时代精神,这些舍己为人的典型。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善心和义举,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他的精神的过程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建设和谐社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我们的社会还有许许多多舍己为人的榜样,抗洪英雄李向群,抗典的白衣天使叶欣,无私奉献救助失学儿童的丛飞,勇斗4歹徒的军人董文标,视百姓为亲人的连长龙兴旺… …他们这种无私奉献,大无畏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心中的榜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甘于清贫、艰苦奋斗。

榜样,顾名思义,就是值得学习的人。在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学习的人,我班的茆安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与我年龄相仿,因为营养过剩,长得胖胖的,走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因此,同学们又给他起了个别名——“开心扭扭王”。要想深入地了解他,就听我细细地给你讲。 茆安南对工作十分认真。记得一天上午,身为小组长的他正在一本一本地批改着他们小组的作业,我走到他旁边,问道:“茆兄,你怎么不出去玩?”他不屑地说:“没看到我在工作吗?”“不能留中午再改吗?”他连忙接到:“这不行,做事要迅速,不能拖拉!”此时我看到他一会提笔算算,一会紧缩眉头,一会又点头微笑……这时,我心里想:茆安南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我暂时比不上的,但我不灰心,我要向他学习,争取以后超过他。 茆安南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我和茆安南一起到马陵公园游玩,当我们游玩结束后,刚要回家,我们在路边看到了一个可怜的乞丐在乞讨。我看茆安南正要过去给他钱,一下拦住了他,说:“茆安南,你想干什么,我们的钱只够回家的路费了,你给他我们怎么回去了?”“凌坤,你别这样想,我们没钱还可以自己跑回去啊,可是这个乞丐如果没钱他就会没东西吃,他就会挨饿,再说了,老师不也常常教育我们要帮助那些需要帮住的人吗!”此时,我无话可说,我们俩一直从马陵公园跑回了家,累得气喘吁吁。 这就是我的同学茆安南,他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人。

他,一个看似傻傻但聪明伶俐的男孩。生活中的他是那么的爱师敬友,平静中投射出坚韧不不拔的目光。学习上的他是那么的思维敏捷,思考中使人感到他的深不可测。活动中的他是那么的积极投入,已进入了超越自己的忘我境界。  他就是我的榜样,他就是我校的学习尖子,他叫黄旭峰。  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成绩名列前茅。有这样的成果他当然付出了许多努力。他每天都与时间赛跑,因此他不仅很快就做完功课,还预习了下一天的课程。他还传授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他反对熬夜学习,他赞成利用自修以及空余时间学习,到双休日再温习加以巩固。他给我做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他说:“知识好比高楼大厦,地基不够稳的话,到头来还是收工回家。此楼就成了危楼,摇摇欲坠。”他学习成绩好,所以我们都夸奖他,但他只笑着说:“这不算什么,比起名校的学生,我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会更加努力。”谦虚也是他的一大特点,谦虚使他不满足现在,放大目标,使他攀得更高。我受了他的影响也逐渐学会谦虚,这使我收益一生。  还记得有一次,一道数学题把他给难住了,他思考了很久,仍然一头雾水。他急忙请教我以及成绩好的同学,但谁也解决不了。谢合明看了一下表,大叫一声:“12点多了,我回家吃饭,不理你们了!”然后,一道烟似的走了。黄旭峰仍然在冥思苦想,纸张接二连三的壮烈“牺牲”了,此题仍然无法解答。同学们一个个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他两人。当我准备离开时,终于黄旭峰想出了解法,便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我听得十分明白。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学校铃响了,我们看了看时钟,非常惊讶,竟然已经上课了。我感叹道:“哎!失去了一顿美味的午餐了!“但黄旭峰笑着说:”但我们学到了新的解题方法。“啊!经历了这件事,我更了解了他,我要学习他那种失败了可以重来的学习态度。  他不仅学习好,品德更好。那天,我们一些同学在假期无聊,一起出来玩。我们边吃边走边说,当我们走到一条无人的巷子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五百元钱。这时,许明利提出:“不如我们没人分了吧,反正这里又没人。“大家十分赞成。此时黄旭峰冲了过来,伸手将钱拿走,他大声说:“这是别人的钱,是别人经过劳动而获得的钱。我们凭什么拿别人的钱,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又大声说:“这也许是富人丢的钱,那就没什么要紧;但如果这是穷人丢的钱,他的这些钱还要用来过日子,养孩子,没钱他们就无法生活。那像我们这一代,一出生就是小公主,小王子,根本不能体会穷人的艰苦。如果还有良心的人就跟我去寻找失主,否则请你离开。”听了这一番感人的肺腑之言后,大家恍然大悟,便随着黄旭峰去寻找失主。经过千辛万苦,我们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果然是一位贫穷妇女,听说家里连米都快没有了。看见我们把钱还给她,她不停地道谢。我感到十分快乐,虽然我们分不到钱,但我觉得这是一次正义之举,收获的也是甜蜜。啊!经历了这件事,我体会到了黄旭峰那种美好的品德与崇高的精神,我要加倍努力,完善自己的内在美。  黄旭峰就是我的榜样。

找身边的榜样 榜样,在词典中解释为:被当作楷模去学习和效仿的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人们看得更远,脚步迈得更加有力。 榜样的精神是鼓舞的,它会让人们在受挫时坚定、迷茫时清醒,鼓舞人们去拼搏、去奋斗。 古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击倭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近有身陷囹圄受尽酷刑,坚持斗争的方志敏;身中数弹仍高呼“杀敌报国”的抗战将领张自忠;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为了集体为了胜利葬身火海的邱少云…… 而今,和平年代更有那些与时俱进、富于奉献的骄子:不顾个人安危、抗击“非典”的医护工作者;把祖国荣耀写上天空的航天人;一颗赤子情怀感动所有国人的“爱心大使”丛飞…… 然而,榜样不一定都是这些有惊天动地伟绩的人,他们也可以是我们身边平凡的人们。如果我们用心地去寻找,就会惊喜地发现:榜样无处不在! 在我们班就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她就是×××。她胸怀祖国,热爱祖国,并且自己有着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并不像有些同学似的,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一点头绪都没有。在这个时代,没有文化等于一个废人,因此,她一直非常勤奋地学习,并且作为学习委员,她能够在其他同学有难题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非常乐于助人。她品德优良,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而且懂得感恩,别人帮助她后,知道说“谢谢”。她的心态也好,受到挫折时不悲观失望,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防止下次再犯。她还懂得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在课间其他同学追逐打闹时,她懂得抓住点滴的时间来看书学习,因此她的学习成绩优秀。 榜样是一种人格力量,促使人们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榜样是一种时代标记,让人们在奋斗中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见证了什么是“四好少年”,我认为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历史论文3000字高中身边的榜样作文

我操,你这个工程有点大

论蜀汉五虎上将之赵云  摘要: 赵云起先是刘备的骑兵护卫长,后来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赵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而且十分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一些杰出人物甚至是中外闻名,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是其他历史段落无法比拟的六十年间如此群星闪耀,构成了三国人物的特殊品貌和持久的魅力  在如多的三国人物中,除了智绝千古的诸葛亮外,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常山赵子龙了  作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甚至魏延在才干和对蜀汉政权的贡献上都比赵云高出一筹。但是作为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赵云却比以上众人更加深入人心,提起赵云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历史上的赵云,最初跟随公孙瓒,后公孙瓒派赵云帮助刘备,刘备很喜欢赵云便留用了他,因为刘备和蔼公孙瓒是同学,所以公孙瓒很爽快的答应了赵云起先“为先主主骑”,也就是刘备的骑兵护卫长,后来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赵云并不是最杰出的人物。  关羽、张飞都有“万人之敌”,是当世之虎臣,曹操等对头也都是怎么认为的。诸葛亮在给关羽的信中称马超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赵云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中,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号为虎威将军。但全面考虑,赵云仍比关张马黄略逊一筹,所以在历史上蜀汉排五虎上将时赵云在最后一位  说到功劳,赵云也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自和刘备结拜后,忠心不二,是刘备最器重的部下,担任重要职务。早在建安四年刘备重新夺取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只有二支部队:一支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一万人,另一支就是“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州六郡,“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可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和器重。而关羽在荆州水淹七军,击退曹仁,生擒于禁,力斩庞德,“威震华夏”,周围几个小郡都脱离曹操统治愿意受关羽节制,吓得曹操想迁离许都,可说是功绩显赫。张飞的功业虽然比不上关羽,但也是刘备的股肱之臣。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刘备夺取益州后,“以飞领巴西太守”,张飞在巴西打败曹操手下的勇将张郃,使曹操多年不敢再进攻巴西。马超虽然迟归顺刘备的时间比较晚,不是元老级的人物,但他的剽悍善战早已是闻名遐迩刘备围成都,刘璋坚决抵抗,但一听说马超投了刘备,且在城外,立刻开城出降,也算是为刘备立了一大功。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斩杀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闻渊死讯放声大哭。魏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刘备去世后,他更是以蜀汉第一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而赵云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担当护卫将领,没有独自领兵打仗的机会,功业不如前几位了,自然地位不如关张马黄魏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而赵云仅为翊军将军,而这种不三不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将军封号很多人都得到了。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经过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没有升迁。汉代,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一级上将;前后左右将军是二级上将所以此时赵云的军阶远远低于其他几位将军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去世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一直到赵云去世也没有改变。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也不是平庸之辈,他有很多其他人没有的优秀品格:  第一,深明大义。赵云的原则是忠君报国救民于水火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在封建社会中,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后归刘备,都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第二,忠直敢谏。益州刚刚安定,刘备想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可见赵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所以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时,蜀国竟无一人敢出来劝说刘备只有赵云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但刘备不听,一意孤行,终于导致夷陵之败,不仅自己送了性命还害了蜀汉七十万将士的性命使蜀汉元气大伤。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第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夏侯敦的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小时候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云没有私自放走夏侯兰,而是报告刘备;而且根据夏侯兰的能力为刘备推荐他;让他为蜀国出力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  第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与同僚永远保持融洽的关系。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队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赵云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让人钦佩不已。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及其他武将,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活依据。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赵云是抱有深厚感情的他从自己看待赵云的角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  首先,罗贯中超越史书记载,竭力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  前面说过,历史上的赵云的武艺和威名并不是最突出的。罗贯中为了把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极大地发挥了艺术想像力,使《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的武勇得到充分的渲染。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首次出场,就先声夺人,不同凡响:当时公孙瓒在磐河被袁绍大将文丑战败后,“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剌。”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拔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只见这少年“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1]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真正使赵云名扬天下的是惊心动魄的长阪坡之战,但是这一段经典战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三国志·赵云传》: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根据这一段简单的记载,可以看出赵云在抱着刘禅、保着甘夫人的情况下,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敌军阵中横冲直撞。然而,罗贯中却编织出一连串紧张曲折的情节:先是让赵云两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和麇竺,找到麋夫人,接过阿斗,为赵云创造了一个匹马单枪,怀抱幼主的特殊条件。然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赵云在曹军中往来冲突,所向披靡,“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剌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2]这一番惊天动地的拼杀,使赵云的形象犹如一尊巨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千百万读者心中;使“常山赵子龙”从此成了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  罗贯中即使在大胆虚构的时候,也不过分吹捧赵云也没有明写赵云的武艺超过了吕布、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但是罗贯中巧妙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使赵云的武艺和勇敢得到了比别人更充分的表现,因而产生了更突出的艺术效果。  其次,罗贯中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表现了赵云的美德。  历史上的赵云的优秀品格,在《三国演义》中大都得到了艺术的再现。例如:用他救出公孙瓒后所说的“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云愿从仁义之主,以安天下,非特背袁氏以投明主”,来表现他的深明大义;用劝阻刘备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反对刘备为报私仇而伐东吴[,来表现他的忠直敢谏;以他将刘备集团的开基创业放在首位,不贪美色,拒娶桂阳太守赵范之嫂,来表现他的克己奉公;用他不与黄忠争功,打了胜仗从不夸功自傲,来表现他的谦虚谨慎,等等。  罗贯中在表现赵云的美德时,特别突出了他的机警和精细。本来历史上的赵云在这方面并不突出,罗贯中又一次发挥了艺术创造的才能,把这一点表现得鲜明而生动,使赵云的形象在刘备集团中更加别具风采。当蔡瑁邀请刘备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时,赵云带领三百人马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只是由于刘备下令,才勉强到外厅就席。饮了一会酒,他放心不下,入内观看,发觉刘备已经逃席,他便马上率三百军出城寻找。找来找去,不见刘备踪影,“子龙欲入城中,恐有埋伏,遂引军投新野而归”。回到新野仍不见刘备,他又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找到刘备才算放心。事情的全过程都可以看出他的机警和精细。正因为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对于他办事都特别放心。诸葛亮出使东吴,指名要赵云按约定日期去接他;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明言:“吾定了三条计,非子龙而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柴桑吊丧,又是由赵云保护……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托大,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任务。这一特点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再次,罗贯中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  历史上的赵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随诸葛亮首次北伐。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3]对此,罗贯中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五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4]。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  为什么赵云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会排在所有武将形象之首,比关张等人都高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是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符合艺术真实要求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与赵云有关的情节大都于史有据,使艺术形象的赵云符合历史人物赵云;罗贯中将赵云的种种英雄业绩置于特定的时代氛围之中,使赵云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由于罗贯中在描写中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长阪坡单骑救主中,在这个以虚构为主的重要情节里,罗贯中尽情渲染了赵云的非凡武艺和胆略,但没有忘记为赵云设置可信的环境和条件:一是让赵云单枪匹马,没有其他累赘碍手碍脚;二是赵云在冲杀过程中,除与张郃战了十余合便夺路而走之外,其他对手均为曹军中平平之辈,没有构成对赵云的真正威胁;三是曹操为了收伏赵云,下令“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这就使赵云有可能突出重围。因此,尽管读者感到赵云的勇武是难以企及的,但在心理上却相信它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又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前,还不曾出现过赵云这样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主要是罗贯中的功劳。在《三国演义》写到的数百名武将中,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名将有数十人,但像赵云那样胆识兼备,智勇双全,机警精细,谦虚谨慎的形象却只有一个,人们决不会感到他与其他名将有什么雷同之处  赵云受到读者的喜爱还和现在人的观念的改变有关就拿对关羽的印象来说,今天的读者早就没有封建时代的小民对他的那种敬畏和崇拜了。相反,人们很不喜欢他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动辄就把“过五关斩六将”挂在嘴边;对他不顾大局,竟擅自提出要入蜀与马超比武,声称不与黄忠同列,无礼拒绝孙权联姻的要求,等等,人们也很不以为然;对于他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人们更认为是严重丧失立场,敌我不分,是为一己私恩而出卖原则。在今天的读者心目中,关羽的形象已经大大降低了。  相比之下,赵云的英勇善战和一系列美德,则更容易得到今天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并能被人们批判地吸收。这样一来,今天的读者喜欢赵云甚于喜欢关羽,也就毫不奇怪了。  参考书目:  [1]《三国演义》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2]《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3]《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4]《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狂热的追星潮流像沙尘暴一样刮过,埋没了我们的身影,也使我们失去了方向。其实,如果我们本着一颗明亮的心,你就会发觉:其实,榜样,就在你我身边。当然,我也曾一个超级追星迷。但自从那次看到的一切后,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的魅力往往展现在生活中有一个真切的故事情节中……  一天傍晚,我伫立在窗前,注视着美丽的晚霞景色。眼看着铺盖在每一个小城角落的金沙刚要消失,我向离家不远的小桥处瞥了一眼,我的目光就被那位拉车的老头吸引住了。那位老头黑黝黝的体肤,瘦得皮包骨。看着他拉着后面的“超级重型三轮车”,骨头似乎全要被挣脱了,单薄的躯体在风中摇摇欲坠。我有点同情,他该怎样对会他身后的大怪物啊!突然,有一个穿着时髦的小妇人向桥头走去,我却在想:这会与电影中的一样吗?一个美貌女子在经过一个乞丐面前时,那位女子轻视了他一眼,并对他大吼一声:“嘿,乞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全给我吧!”我越想就想不下去了,不过那是一个有钱的小妇人啊!当小妇人逐渐地靠近那个老伯,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位小妇人悄悄地在后面帮着那位老人推车!我看到:那位老伯的衣衫湿透了,但是那位小妇人的衣衫也湿透了,她的小白裙在破车后面挂了一个小口,还有些地方被弄脏了。可是,她全然不顾.一步步帮着老伯推车,形成一道很美的风景线。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都到达了桥顶。正当小妇人想悄悄地离开时,那位老伯转了过头,带着微笑说:“姑娘,我就知道是你在后面帮我了,换了平时,我才不会这么快就到达桥顶呢。姑娘,你是一个好人。”“啊,不。这是举手之劳,我是很乐意的。老伯!”那位小妇人说完转身就走了。  在风中,她那被挂破了口的小裙在自豪地摇曳着。我默默地站在窗前,陷入了沉思。啊,对!我为何要苦苦追星呢?刚才的那个小妇人不就是最好的明星吗?原来,榜样,其实就在我身边。只要本着一颗明亮的心,我们将会发现更多身边的榜样……

我身边的榜样 在我的身旁有许许多多的榜样,勤劳的工人伯伯,辛勤的教师很多很多,在我的心目中最令我敬的还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清洁工了。有人叫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我也是。为什么呢?当然理由有很多很多种,但我认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榜样! 我们市区起的最早的无非是当清洁工的叔叔阿姨们了。大清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宽阔的马路上有沙沙的声音了,是什么声音呢,是小虫,NO。是有是在叫卖,不对。是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了。他们上班的时间是全市甚至是全球早的工作的人了,他们早上三四点就俩到了我们的大街上,为我们的街道做“免费的美容”。等到我们床了,他们便隐身在清晨的阳光里,留下的只有美丽的街道和一阵花的幽香。他们在无声无息的为我们的城市做贡献,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功劳能住上美丽的城市吗? 啊!美丽的人啊,你们的辛勤换来了我们的快乐,你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的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最令我难忘的便上前年报上登的那篇文章了报纸的题目是:“为了国家,不顾一切”。这篇报道的大至的意思是:一名扫马路的清洁工阿姨,在早上上班的时候,看见一个犯罪团伙,正在偷盗国家的电缆,总价值达到了25000元钱。这时候那位英勇的阿姨马上拨打了110,可这伙人马上就要逃跑了,她便马上冲了过去想去制止这伙人逃跑,她大声叫他们站住,可那一伙人不但不逃跑,反而跑到这位阿姨的身旁,用刀连捅23下。真是没人性啊!但那位阿姨不但不叫救命,还把那个人死死的抱住,到警察来了才慢慢的松开,可她却身中数刀。啊!伟大的人啊,我想到这个时候,你们不得不对她这位平凡的清洁工刮目相看吧!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会这样。只有她,英勇的城市美容师!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榜样——城市美容师 最佳答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会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普通人也可以做榜样。故事发生在一条小巷里。大家都把垃圾倒在巷口的那块空地上,日子长了,便弄得满地狼藉。后来,环卫部门根据居民的建议,在这里建了个垃圾箱。从此,这里的卫生状况就有了好转。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垃圾箱周围又散乱地堆起了脏物,到了夏天,就蚊蝇成群,臭气扑鼻,令人不堪入目。只因有人倒垃圾的时候少往前跨了几步,你离三步倒过去,随风飘飞,他离五步撒出去,天女散花。半天不到,赃物便延伸到了路中心,行人虽然牢骚满腹,也只好踮起脚尖屏住呼吸快步通过。 终于有一天,墙上出现了一行字:请上前几步倒垃圾!措词很和善。可是没用,乱倒垃圾的现象依旧。 一天,人们发现墙上的字改了:禁止乱倒垃圾!态度比较严肃了,语气是命令式的。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好转。 于是墙上的字换成了:乱倒垃圾者罚款100元!口气变得很威严,好像极具震慑力。可还是没人理睬,依然乱倒,依然狼藉。 后来出现了一行骂人的话:乱倒垃圾者是猪狗!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书写者既忍无可忍又无可奈何的窘态。可是谁会买你的账呢?反正你也没亲眼看见谁在乱倒,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事情虽然不算大,却令人揪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也没想到,今年以来情况居然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再没有人在这里乱倒垃圾了,周围也再找不到一点儿脏物,墙上那条改换了多次的标语也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和一个人有关,他住进了这栋楼里。这是一个什么人,有这么大能耐?他不是政要,不是名人,不是劳模,也不是哪里派来的卫生监督员,他是一个年届花甲的普通老人,而且是个盲人。自从他和老伴儿住来之后,每天早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走30米去倒垃圾,奇怪的是,他总能准确地把垃圾倒进垃圾箱。 有人问他:“大爷,您双目失明,怎么能把垃圾倒进箱里去的?” 他答道:“开始也倒不准,时间长了,我心里就有数了。” 人们退而思之,叹服不已。好一个“我心里有数”!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数。盲人想得很简单,也很坚定:垃圾是应该入箱的,否则就会脏了环境。所以他每天默默地数着脚步,一步一步,开始由老伴儿搀着,后来独自摸向垃圾箱,准确无误地将垃圾倒进去。 看吧,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可以改编一下。}

历史论文3000字高中身边的榜样有哪些

他,一个看似傻傻但聪明伶俐的男孩。生活中的他是那么的爱师敬友,平静中投射出坚韧不不拔的目光。学习上的他是那么的思维敏捷,思考中使人感到他的深不可测。活动中的他是那么的积极投入,已进入了超越自己的忘我境界。  他就是我的榜样,他就是我校的学习尖子,他叫黄旭峰。  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成绩名列前茅。有这样的成果他当然付出了许多努力。他每天都与时间赛跑,因此他不仅很快就做完功课,还预习了下一天的课程。他还传授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他反对熬夜学习,他赞成利用自修以及空余时间学习,到双休日再温习加以巩固。他给我做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他说:“知识好比高楼大厦,地基不够稳的话,到头来还是收工回家。此楼就成了危楼,摇摇欲坠。”他学习成绩好,所以我们都夸奖他,但他只笑着说:“这不算什么,比起名校的学生,我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会更加努力。”谦虚也是他的一大特点,谦虚使他不满足现在,放大目标,使他攀得更高。我受了他的影响也逐渐学会谦虚,这使我收益一生。  还记得有一次,一道数学题把他给难住了,他思考了很久,仍然一头雾水。他急忙请教我以及成绩好的同学,但谁也解决不了。谢合明看了一下表,大叫一声:“12点多了,我回家吃饭,不理你们了!”然后,一道烟似的走了。黄旭峰仍然在冥思苦想,纸张接二连三的壮烈“牺牲”了,此题仍然无法解答。同学们一个个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他两人。当我准备离开时,终于黄旭峰想出了解法,便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我听得十分明白。当我们准备回家时,学校铃响了,我们看了看时钟,非常惊讶,竟然已经上课了。我感叹道:“哎!失去了一顿美味的午餐了!“但黄旭峰笑着说:”但我们学到了新的解题方法。“啊!经历了这件事,我更了解了他,我要学习他那种失败了可以重来的学习态度。  他不仅学习好,品德更好。那天,我们一些同学在假期无聊,一起出来玩。我们边吃边走边说,当我们走到一条无人的巷子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五百元钱。这时,许明利提出:“不如我们没人分了吧,反正这里又没人。“大家十分赞成。此时黄旭峰冲了过来,伸手将钱拿走,他大声说:“这是别人的钱,是别人经过劳动而获得的钱。我们凭什么拿别人的钱,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又大声说:“这也许是富人丢的钱,那就没什么要紧;但如果这是穷人丢的钱,他的这些钱还要用来过日子,养孩子,没钱他们就无法生活。那像我们这一代,一出生就是小公主,小王子,根本不能体会穷人的艰苦。如果还有良心的人就跟我去寻找失主,否则请你离开。”听了这一番感人的肺腑之言后,大家恍然大悟,便随着黄旭峰去寻找失主。经过千辛万苦,我们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果然是一位贫穷妇女,听说家里连米都快没有了。看见我们把钱还给她,她不停地道谢。我感到十分快乐,虽然我们分不到钱,但我觉得这是一次正义之举,收获的也是甜蜜。啊!经历了这件事,我体会到了黄旭峰那种美好的品德与崇高的精神,我要加倍努力,完善自己的内在美。  黄旭峰就是我的榜样。

我身边的榜样 在我的身旁有许许多多的榜样,勤劳的工人伯伯,辛勤的教师很多很多,在我的心目中最令我敬的还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清洁工了。有人叫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我也是。为什么呢?当然理由有很多很多种,但我认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榜样! 我们市区起的最早的无非是当清洁工的叔叔阿姨们了。大清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宽阔的马路上有沙沙的声音了,是什么声音呢,是小虫,NO。是有是在叫卖,不对。是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了。他们上班的时间是全市甚至是全球早的工作的人了,他们早上三四点就俩到了我们的大街上,为我们的街道做“免费的美容”。等到我们床了,他们便隐身在清晨的阳光里,留下的只有美丽的街道和一阵花的幽香。他们在无声无息的为我们的城市做贡献,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功劳能住上美丽的城市吗? 啊!美丽的人啊,你们的辛勤换来了我们的快乐,你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的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最令我难忘的便上前年报上登的那篇文章了报纸的题目是:“为了国家,不顾一切”。这篇报道的大至的意思是:一名扫马路的清洁工阿姨,在早上上班的时候,看见一个犯罪团伙,正在偷盗国家的电缆,总价值达到了25000元钱。这时候那位英勇的阿姨马上拨打了110,可这伙人马上就要逃跑了,她便马上冲了过去想去制止这伙人逃跑,她大声叫他们站住,可那一伙人不但不逃跑,反而跑到这位阿姨的身旁,用刀连捅23下。真是没人性啊!但那位阿姨不但不叫救命,还把那个人死死的抱住,到警察来了才慢慢的松开,可她却身中数刀。啊!伟大的人啊,我想到这个时候,你们不得不对她这位平凡的清洁工刮目相看吧!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会这样。只有她,英勇的城市美容师!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榜样——城市美容师 最佳答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会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普通人也可以做榜样。故事发生在一条小巷里。大家都把垃圾倒在巷口的那块空地上,日子长了,便弄得满地狼藉。后来,环卫部门根据居民的建议,在这里建了个垃圾箱。从此,这里的卫生状况就有了好转。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垃圾箱周围又散乱地堆起了脏物,到了夏天,就蚊蝇成群,臭气扑鼻,令人不堪入目。只因有人倒垃圾的时候少往前跨了几步,你离三步倒过去,随风飘飞,他离五步撒出去,天女散花。半天不到,赃物便延伸到了路中心,行人虽然牢骚满腹,也只好踮起脚尖屏住呼吸快步通过。 终于有一天,墙上出现了一行字:请上前几步倒垃圾!措词很和善。可是没用,乱倒垃圾的现象依旧。 一天,人们发现墙上的字改了:禁止乱倒垃圾!态度比较严肃了,语气是命令式的。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好转。 于是墙上的字换成了:乱倒垃圾者罚款100元!口气变得很威严,好像极具震慑力。可还是没人理睬,依然乱倒,依然狼藉。 后来出现了一行骂人的话:乱倒垃圾者是猪狗!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书写者既忍无可忍又无可奈何的窘态。可是谁会买你的账呢?反正你也没亲眼看见谁在乱倒,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事情虽然不算大,却令人揪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也没想到,今年以来情况居然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再没有人在这里乱倒垃圾了,周围也再找不到一点儿脏物,墙上那条改换了多次的标语也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和一个人有关,他住进了这栋楼里。这是一个什么人,有这么大能耐?他不是政要,不是名人,不是劳模,也不是哪里派来的卫生监督员,他是一个年届花甲的普通老人,而且是个盲人。自从他和老伴儿住来之后,每天早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走30米去倒垃圾,奇怪的是,他总能准确地把垃圾倒进垃圾箱。 有人问他:“大爷,您双目失明,怎么能把垃圾倒进箱里去的?” 他答道:“开始也倒不准,时间长了,我心里就有数了。” 人们退而思之,叹服不已。好一个“我心里有数”!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数。盲人想得很简单,也很坚定:垃圾是应该入箱的,否则就会脏了环境。所以他每天默默地数着脚步,一步一步,开始由老伴儿搀着,后来独自摸向垃圾箱,准确无误地将垃圾倒进去。 看吧,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可以改编一下。}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而逝。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品质扼腕叹息。 那些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约,更是心灵的契约,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也会最终将他抛弃。 一颗缺乏约束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失去了根的大树,失去源头的大江,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一种来自灵魂的声音在呼喊:守住吧———心灵的契约:诚信! 暑假里,我到奶奶家做客,那里还有我的“死党”,所以我一天到晚“泡”在外面,跟他们疯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但玩归玩,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因为爸爸随时会突击检查。一晃,十天半个月过去了。一天,爸爸打电话来说接我回家了。我可高兴了,久违老爸老妈,我想念他们了。那一天,爸爸、妈妈准时来接我。刚进家门不久,爸爸例行他的“公事”——查看作业,我真是“受宠若惊”,毫不犹豫地从书包里拿出了早已完成的作文本。爸爸一篇接着一篇的“核查”过去。“写得挺认真的!”他一边浏览一边说。听了这句话,我在一旁沾沾自喜。突然,爸爸指着其中一篇写关于诚信读后感的文章,对我发问道:“这个故事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是从《播撒诚信的种子》那本书里看来的”,我若无其事地回答。“文章里写你原来曾偷摘过邻居家的苹果,有没有这回事?”爸爸温和地问道。“这……这……”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做贼心虚了,因为这件事是我为了写作文而编造的。此刻,我心里像吊了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的,我害怕爸爸会严厉地批评我。心里在不停地埋怨自己,为什么要为了作文而作虚呢?“我从小到大住的地方,好像还没有一个邻居种过苹果树,你哪来的苹果可偷?”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什么是诚信?诚信的第一点就是诚实!你自己写的是诚信,却写了一件不诚信的事!你自己都没做到,怎么可能写得出感悟?说明你还没有了解‘诚信’这个词!”听了爸爸的一席话,不听话的眼眼泪早已经在眼眶中打转了。随后爸爸要求我把文章重写了一遍,当作给我的教训…… 这篇文章我至今还一直保存着,现在回忆起来还该感谢爸爸,因为这个教训,才让我更深地明白了‘诚信’的含义,我原来写的感悟也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深入去了解。一个人的诚信不是表现在他的“丰功伟绩”上,而是表现在他做的每一件小事里。诚信的基础是诚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撒谎,做实实在在的事。诚信,是无形的,它是一个无价之宝,诚信的种子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就看你怎样去灌溉它,怎样令它茁壮成长。经过这件事,它让我扶正了心中那颗已经萌芽的种子,这些金玉良言,我一定会铭记在心里!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引以为荣的榜样。有些人心中的榜样是大文豪、大诗人。而我心中的榜样是一位不为畏艰险的红军战士,为保卫自己亲爱的祖国和美丽的家园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曾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它把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夺泸定桥时,面对对岸疯狂的敌人、桥下汹涌的急流,红军战士们毫无惧色,踩着摇晃的锁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另一个仍然勇往直前,为了夺得泸定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最后夺的泸定桥。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革命英雄壮举,一直都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面临人生的“雪山”、“草地”是学习的障碍,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跨过雪山,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越过草地,把自己训练一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 他们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它描绘灿烂的图画;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乐章,等待我们用它奏出美妙的音乐。 当你面临失败、遭遇挫折、忍受不幸和痛苦的时候,像小鸟失去了双翼、小船失去了双浆的时候,想一想你心中的榜样吧,你会发现:森林原来那么翠绿,山峰原来那么俊秀,河流原来那么清澈,天空原来那么蔚蓝。 当新的一缕阳光升起时,背着你的书包,带着你的梦想,迈着坚实的步伐出发。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属于我们的那一片蓝天才更加蔚蓝,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前面的道路才那么宽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心中的榜样那中不朽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自己铸造一身钢皮铁骨,在将来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天我们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引以为荣的榜样。有些人心中的榜样是大文豪、大诗人。而我心中的榜样是一位不为畏艰险的红军战士,为保卫自己亲爱的祖国和美丽的家园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曾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它把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夺泸定桥时,面对对岸疯狂的敌人、桥下汹涌的急流,红军战士们毫无惧色,踩着摇晃的锁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另一个仍然勇往直前,为了夺得泸定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最后夺的泸定桥。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革命英雄壮举,一直都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面临人生的“雪山”、“草地”是学习的障碍,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跨过雪山,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越过草地,把自己训练一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 他们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它描绘灿烂的图画;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乐章,等待我们用它奏出美妙的音乐。 当你面临失败、遭遇挫折、忍受不幸和痛苦的时候,像小鸟失去了双翼、小船失去了双浆的时候,想一想你心中的榜样吧,你会发现:森林原来那么翠绿,山峰原来那么俊秀,河流原来那么清澈,天空原来那么蔚蓝。 当新的一缕阳光升起时,背着你的书包,带着你的梦想,迈着坚实的步伐出发。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属于我们的那一片蓝天才更加蔚蓝,因为有了心中的榜样,前面的道路才那么宽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心中的榜样那中不朽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自己铸造一身钢皮铁骨,在将来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天我们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我心中的英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武汉市召开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全市要求在3:30统一要进行“我心中的英雄——主题队会。”学校决定在今天下午组织同学们收看《武汉保卫战》系列影片。请下午有第三节课的老师组织好同学们准时收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也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70年过去了、61年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想起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想起那些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 想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想起在丰碑中把棉袄让给别人,在雪山上牺牲的军需部长, 想起奋勇向前、勇度大渡河的战士们。 …………,这样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了。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抗日战争中的那些人和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革命英雄精神的光辉旗帜,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最后让我们再次凝望着五星红旗,心中缅怀这些革命先烈们,在激昂的国歌中表达对英雄的深深敬意和怀恋吧! -------------------------- 我心中的榜样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胡锦涛主席一直贯彻舍己为人的精神,党要为民,官要为民,人民更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 其实,作为一名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三个代表,我也管不到什么和谐社会,可是我只要挺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普通大众真正要面对的东西。 最近,我看了一辑节目《人与社会》,是关于一年前导游文花枝的舍己为人事迹。事情是这样的,在旅游车行进过程中突发车祸,在救护人员救人的时刻 ,她主动要求先救乘客,结果因为耽误救护时间,左腿高位截肢,使这个美丽漂亮的导游小姐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左腿。我们先不去设想她如果知道不先救自己就会失去左腿,还会不会那样做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知道她具备一种精神,一种平常人和那些在危机发生时却袖手旁观的人所不具备的东西,这就是人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应该具有的一种责无旁贷的精神。 去年8月21日凌晨1点,探望在广西来宾市做生意的父母的赖戈林,面对穷凶极恶、手持利刃入室盗窃、抢劫的3名歹徒,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挺身而出,在自己身受多处刀伤的情况下,仍同危害社会治安的疯狂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被歹徒刺杀而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打击了罪恶,捍卫了正义。两名歹徒也因与赖戈林搏斗时留下伤痕这一重要线索,已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 可见,任何一个时代的楷模,无不植根于传统美德的沃土,无不体现着先进的时代精神,这些舍己为人的典型。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善心和义举,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他的精神的过程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建设和谐社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我们的社会还有许许多多舍己为人的榜样,抗洪英雄李向群,抗典的白衣天使叶欣,无私奉献救助失学儿童的丛飞,勇斗4歹徒的军人董文标,视百姓为亲人的连长龙兴旺… …他们这种无私奉献,大无畏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心中的榜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甘于清贫、艰苦奋斗。

我身边的榜样 在我的身旁有许许多多的榜样,勤劳的工人伯伯,辛勤的教师很多很多,在我的心目中最令我敬的还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清洁工了。有人叫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我也是。为什么呢?当然理由有很多很多种,但我认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榜样! 我们市区起的最早的无非是当清洁工的叔叔阿姨们了。大清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宽阔的马路上有沙沙的声音了,是什么声音呢,是小虫,NO。是有是在叫卖,不对。是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了。他们上班的时间是全市甚至是全球早的工作的人了,他们早上三四点就俩到了我们的大街上,为我们的街道做“免费的美容”。等到我们床了,他们便隐身在清晨的阳光里,留下的只有美丽的街道和一阵花的幽香。他们在无声无息的为我们的城市做贡献,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功劳能住上美丽的城市吗? 啊!美丽的人啊,你们的辛勤换来了我们的快乐,你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的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最令我难忘的便上前年报上登的那篇文章了报纸的题目是:“为了国家,不顾一切”。这篇报道的大至的意思是:一名扫马路的清洁工阿姨,在早上上班的时候,看见一个犯罪团伙,正在偷盗国家的电缆,总价值达到了25000元钱。这时候那位英勇的阿姨马上拨打了110,可这伙人马上就要逃跑了,她便马上冲了过去想去制止这伙人逃跑,她大声叫他们站住,可那一伙人不但不逃跑,反而跑到这位阿姨的身旁,用刀连捅23下。真是没人性啊!但那位阿姨不但不叫救命,还把那个人死死的抱住,到警察来了才慢慢的松开,可她却身中数刀。啊!伟大的人啊,我想到这个时候,你们不得不对她这位平凡的清洁工刮目相看吧!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会这样。只有她,英勇的城市美容师!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榜样——城市美容师 最佳答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会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普通人也可以做榜样。故事发生在一条小巷里。大家都把垃圾倒在巷口的那块空地上,日子长了,便弄得满地狼藉。后来,环卫部门根据居民的建议,在这里建了个垃圾箱。从此,这里的卫生状况就有了好转。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垃圾箱周围又散乱地堆起了脏物,到了夏天,就蚊蝇成群,臭气扑鼻,令人不堪入目。只因有人倒垃圾的时候少往前跨了几步,你离三步倒过去,随风飘飞,他离五步撒出去,天女散花。半天不到,赃物便延伸到了路中心,行人虽然牢骚满腹,也只好踮起脚尖屏住呼吸快步通过。 终于有一天,墙上出现了一行字:请上前几步倒垃圾!措词很和善。可是没用,乱倒垃圾的现象依旧。 一天,人们发现墙上的字改了:禁止乱倒垃圾!态度比较严肃了,语气是命令式的。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好转。 于是墙上的字换成了:乱倒垃圾者罚款100元!口气变得很威严,好像极具震慑力。可还是没人理睬,依然乱倒,依然狼藉。 后来出现了一行骂人的话:乱倒垃圾者是猪狗!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书写者既忍无可忍又无可奈何的窘态。可是谁会买你的账呢?反正你也没亲眼看见谁在乱倒,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事情虽然不算大,却令人揪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也没想到,今年以来情况居然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再没有人在这里乱倒垃圾了,周围也再找不到一点儿脏物,墙上那条改换了多次的标语也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和一个人有关,他住进了这栋楼里。这是一个什么人,有这么大能耐?他不是政要,不是名人,不是劳模,也不是哪里派来的卫生监督员,他是一个年届花甲的普通老人,而且是个盲人。自从他和老伴儿住来之后,每天早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走30米去倒垃圾,奇怪的是,他总能准确地把垃圾倒进垃圾箱。 有人问他:“大爷,您双目失明,怎么能把垃圾倒进箱里去的?” 他答道:“开始也倒不准,时间长了,我心里就有数了。” 人们退而思之,叹服不已。好一个“我心里有数”!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数。盲人想得很简单,也很坚定:垃圾是应该入箱的,否则就会脏了环境。所以他每天默默地数着脚步,一步一步,开始由老伴儿搀着,后来独自摸向垃圾箱,准确无误地将垃圾倒进去。 看吧,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可以改编一下。}

对曹操的评价  (1)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于是辽、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张辽从高望见,即率步骑前来捉权,极将甘宁、吕蒙、凌统等竭死格斗,权始乘骏马逃去,几被活捉。史家对操教令,颇为赞扬,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孙盛认为操之本意是勇怯调配,“参以同异”。我以为:张辽作战固极勇锐,乐进也以“骁果”显名,常先登陷阵,“奋强突围,无坚不陷”。如果把乐进说成是“怯”者或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孙权来时必自恃人马众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骄忽轻敌。正可乘此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即如张辽所说“及其未合,折其盛气”,如此而已。盖兵贵神速,掩其不备,操之知将料敌,固极高明。  由于孙权经常进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带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兖州刺史裴潜等作好行军准备。因这时合肥方面并无军事气氛,故裴潜等动作不速。扬州刺史温恢暗自对裴潜说:“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责矣!”于是裴潜赶紧作好快速行军准备。果然不久接到快速进军的命令。接着张辽等也收到诏书。说明操对诸将约束甚严,不容有忽慢诏令和动作迟缓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于用将,对之要求也很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  曹操还富有韬略、足智多谋,在战略、战术方面,常能应付裕如。操在战斗时,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对于毒农民军、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争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方法,谲敌致胜,转弱为强。在战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操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徐州牧陶谦病死,操欲乘机袭取徐州,然后再击吕布。荀彧劝阻之。操乃改变主意,以全力击败吕布,平定了兖州。接着徐州也归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战后下一年,操因粮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从之,终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战略决策方面屡次纠正操的疑误想法,因而对操的成败存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他谋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样功勋,为操所称誉。足证操对战略部署极为重视,事先都与群僚仔细商讨。他能采纳别人的正确策略,说明他的判断力是很强的。  当操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时,绍问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操又对别人说:“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敌致胜,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发挥臣下的智慧和将士的战斗积极性。所谓使“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  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操所败,说明操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操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乃由于操一贯采取精兵、简政、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操曾说:“孤所以能常以少兵胜敌者,常念增战士,忽余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为战士爱马也;不乐多署吏,为战士爱粮也”。操自言当官渡会战时,袁绍有铠甲一万领,他只有二十领;袁绍有马铠三百具,他连十具都不到。操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操治军带兵,比较重视纪律,赏罚比较严明,结果打败了袁军。一次在行军途中,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吃惊而踏了麦田。于是操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做为处罚,这虽只是做做样子,但也可说明操在军中持法是比较认真的。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就是因操治军严整,而且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所以终能转危为安、变弱为强。其他军阀如袁绍则“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吕布则“勇而无计”、“轻狡反复”;刘表则“不习军事”、只“保境自守”;袁术则“奢淫放肆”、“无纤介之善”。所以操终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由此,我们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3)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  《武帝纪》注又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操杀人系于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杂记》所说操夜杀人,乃是怕别人杀害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这还可以说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为。但操过后,还是很快就感到凄怆伤怀,说明这次杀人是属于误会,并非操本性即安于做负人之事。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操恐惧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比如:陈宫,原来是拥戴操为竞州牧的有功大员,操“待之如赤子”。但后来陈宫趁操东征徐州牧陶谦之际,叛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使操几遭灭顶之灾。后来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操禽获,“宫请就刑,操为之泣涕”,颇有故人依恋之情。宫死后,“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可见操对死者的嘱托,并无背负之事。王粲的儿子因参与魏讽谋反,为曹丕所诛,操闻叹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操以金璧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之事更为人所熟知。操还自言:“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可知他是怕负人的,似不可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吕思勉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这种讲法,是符合事实的。那些述说操诈骗倾人的传闻、轶事,多非历史的真实。但这种讲法从何而来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其次,陈寿说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权术,赵翼言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脑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没有滥杀过人?袁绍早就让操杀杨彪、孔融、梁绍。就以孔融为例,他何尝不随意杀人!当他任北海相时,仅因“租赋少稽”,就一朝杀五部督邮。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邻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劝他“自托强国”,仅因这个建议,就被孔融杀害。至于历代开国帝王,因铲除异己,而滥杀错杀的更史不绝书,如果只责操谲诈负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点,首先是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于此事,前面已多处提及,不再详述。其次是他有过屠杀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说过。关于操攻徐州牧陶谦的原因,各书说法不一。即使操父真为陶谦所杀,操也不该大量屠杀无辜人民。陈寿于《三国志》中叙述曹操之事,从不做过分的贬抑,对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较他书为简,然亦不能不承认:“所过多所残戮”。操还曾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诸将常有“屠城”之事,这是不应宽恕的。其他如当操攻围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屡向操求取布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张绣时,亦曾纳张绣的从叔母,以致引起张绣的叛变。诸如此类的事,在当时虽算不上什么很坏,但总是欠缺的。陈寿在评论曹操时,极称赞其谋略、权变、法术和用人、创业的功绩,从无一语赞及他的品德。陈寿论到刘备时,认为备“机权于略,不逮魏武”。可是极力称颂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说明陈寿是善于抓住曹、刘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我很同意。有些人还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觉得有点偏高。因为曹操有过滥杀无辜人民的暴行。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应当不这样。另外,在个人品德作风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为后世法。既然称作历史上的政治家,就应当对后世能起榜样作用,曹操在这方面还不够规格。

我身边的历史人物论文

华生顿 列克星敦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5年6月15日,在各州代表参与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由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提名获全票通过。第二天,大会正式向他本人宣布了这一历史性的任命。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4岁的他诚恳地说:“虽然我深知此项任命给了我崇高的荣誉,但我仍深感不安,因为我的能力和军事经验恐怕难以胜任这一要职。鉴于会议的要求,我将承担这一重任,并愿竭尽所能为这一神圣的事业效劳。”但他拒绝了大陆会议批准给他个人每月500美元的薪饷,他表示“对金钱的考虑是不能促使我牺牲家庭的舒适与幸福来接受这一艰巨的任务的”。5天后,他一接到大陆会议正式颁发的委任状就动身奔赴疆场了。他深知生命无常,甚至想到了战死沙场的可能,所以在出发之前他给亲人留下了遗嘱。在6月18日写给夫人的告别信中,他无比真挚地说:“亲爱的帕齐,请你相信,这一职位并不是我自己去谋求的。我曾竭尽全力摆脱,不仅是由于我不愿离开你和我们全家,而且由于我也自知,就我的能力而言,的确难以胜任。我在家中同你在一起度过的一月,那种真正的幸福要远远胜过我在异地他乡若干年后始能盼到的遥远的希望。”在6月19日给朋友的信里,他再次谈到“自己既无能力又无经验,很难担当如此重大的职责”。他能够保证的只是三点:“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透过这些私人信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谦逊决不是虚伪造作。华盛顿所统率的部队衣衫褴褛、装备简陋,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缺乏基本的军事训练,而他的对手却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1776年圣诞夜的特伦堡一战,华盛顿出其不意,打了一个大胜仗,被誉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大陆会议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把军事指挥权全权授予华盛顿将军。面对这一巨大的荣誉和权力,他体会更多的是责任,在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他虔诚地说:“大陆会议把军事职责方面的最高的和几乎无限的权力授予我,我感到无上荣幸。但我决不认为,大陆会议如此信任我,我就可以不履行公民的义务。我时刻牢记一个道理:刀剑是维护我们自由的不得已的手段,一旦自由权利得以确立,就应把它们弃之一旁。”大陆会议一度还曾授予他为期60天的非常权力,包括任命准将以下的军官,征用一切军需品,运走或埋藏可能落入敌手并对敌人有用的物资等。华盛顿从来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他始终坚信“刀剑是维护我们自由的不得已的手段”,显示了他人格中最纯洁无私的一面。二在胜利即将来临的时刻,华盛顿回首征程,双眼模糊,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他在长达6年的漫长岁月里,从未回过自己的家,即使过家门也不入。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他不仅早生了满头白发,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无数战友在他的身边倒下去了……1781年,胜利已成定局,经过多年战争的洗礼,大陆军已成为新生的美国的中流砥柱,一支最有组织性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作为总司令的华盛顿战功赫赫,有着世界性的声望,更是美国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每一次军内外面临危机的关头,他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个人力量,顺利地化解危机。那是18世纪80年代初,震撼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还没有发生,英国光荣革命之后长期推行的君主立宪制度给古老的英国带来了繁荣、稳定和自由。美国新大陆上涌动着一股要求君主制的思潮,在失去了世袭制纽带、由移民组成的新大陆上,谁能成为新的君主?手握重兵、打赢了独立战争、拥有巨大威望的华盛顿自然是首选的人物,“打江山、坐江山”何其顺理成章!率先提出这一建议的就是华盛顿的部将、曾任米夫林堡守备司令的刘易斯。尼古拉上校。1782年5月,他致信华盛顿,列举军队遭受的种种不公,并把这一切归咎于共和政体,他说:“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在当时的美国,这并不是刘易斯。尼古拉上校一个人的看法,不少将士都有这样的思想。王袍加身呼之欲出,华盛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但他立即就作出了决定,写了一封措辞严厉、毫不含糊、不留任何余地的回信:我非常意外和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我想不出我有哪些举动会鼓励你写这样一封信,我认为这封信包含着可能降到我国头上的更大的危害。如果我还有点自知之明的话,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如果你还重视你的国家,关心你自己和子孙后代,或者尊重我的话,你应该从头脑里清除这些想法,并决不要让你或任何其他人传播类似性质的想法。在那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华盛顿坚定拒绝了对他的王袍加身。他的态度对美国消除君主制的威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然美国最有威望和实力的人物公开反对君主制,严词拒绝国王的头衔,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加冕呢?正是他的这一选择为美国成为民主制国家开辟了道路。三

(一)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如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精品,更有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为什么明末以后中国科技急剧地从先进变成落后?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一、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我国封建专制制度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西欧各国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顺应历史潮流,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既增加了财富又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明末清初“闭关锁国”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也严重妨碍了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扼杀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成长,使先进科学技术因缺乏新陈代谢而日益萎缩。二、经济方面,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绝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迫切的需求,因而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动力,只能在日益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轨道上蹒跚而行。三、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的发展。我国封建教育偏重于政治与伦理道德,轻自然科学。封建教育是替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奴化教育,鄙视技艺。“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其考试命题范围是以儒学为主的“四书五经”,培养、选拔出来的是“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奴才,而不是科学人材。在这种氛围下也就根本不能产生有气魄创立新学说和新理论的科学家,科技发展也就失去了文化基础。思想文化上的儒家文化氛围也束缚了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如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增加了理性和科学的意识,也就大大增强了这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几次科技革命则更是科技史上的辉煌。而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特别浓厚的国家,儒家文化氛围笼罩着一切,支配着一切,理学的唯心主义,使人们放弃科学的头脑,经学的独断像紧箍咒一样,造成了人们非科学的心态,形成了阻滞科学发展的巨大历史惰性。四、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科学界一般认为,功利主义是近代科学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中国的功利思想表现为对利禄、社会地位的追求,因而文人都热衷于人文、政治制度。而西方人追求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求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及与此相关的物质、精神价值,因而热衷于生产技术和科学。我国的这种反功利主义思想与西方的功利思想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影响着各自国家个人和社会价值取向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也就直接间接制约着自然科学家群体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这种传统价值观与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自我适应的系统使科学技术在中国受到了窒息

在中华大地这个历史舞台上,上下五千年,来去匆匆,走过了多少风云人物,秦始皇因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厚重的脚印。秦始皇只有一个,但是在不同人的心中,对秦始皇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有人说:他是暴君,搞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宁。 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称赞他的立国是“掀翻一个世界”。 在李白的《古风》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会坚决浮云,诸侯尽而来。明断自天启,大略架群才。从这可以肯定“秦始皇是一位空前的大独裁者。”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之间战乱不断,这时,北至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在秦强大的过程中少不了商鞅,商鞅在秦孝公下令求贤时来到秦国。先后实施两次变法,变法主要内容有:1,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衡标准器。4,奖励军工,废除世卿禄制。5,焚烧诗书明法令,并申明刑无等级。6,设什伍连做法,编户籍,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奖励对“不法的人”告密,知而不告者处以腰斩,告密则可与斩敌同赏。7,革除戒狄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个变法是秦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增强了国力。秦昭王末年,秦国的国力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六国,并且疆土已经十分辽阔。公远前246年 ,赢政登皇位,公元前238年,李斯认为天下统一的趋势已经形成,秦国已经形成统一天下的条件,建议秦王不要错过良机,嬴政很赞同,任命李斯为延尉,并且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进行了近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是这个国家第一个皇帝——始皇帝。皇帝自称为“朕”,颁布的文告称作“制”或“诏”。拟定了一套相应的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1974年3月29日,当农民的铁锄揭开了兵马俑的神秘面纱,30 年的时光流逝,岁月沧桑。但是秦陵兵马俑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秦陵面积辽阔,在陵城内已经发现了600多座陪葬坑和各种墓葬,以及数百万平方米的宫殿建筑基址,这些遗址大部分还没有正式发掘。秦始皇陵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5平方公里,陵园外城周长6321米 ,南北2188米,东西宽578米。为什么秦始皇会把秦俑当作陪葬品呢?战国时期,以力相克,攻战不止,秦始皇是依靠强大的军队踏着战争走向皇帝宝座的,因而在他死后,也把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带在自己的身边,在皇陵东侧埋下大量军俑,装备着实战的兵器,时刻准备昂首阔步地奔赴前方。从秦岭的秦俑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时代对衣着已有了很高的审美意识,比如说高级军吏俑的服色:身穿双重长襦,外层为深紫色,内层为朱红色,下装绿色长裤,头戴黑色冠,外穿彩色鱼鳞甲,并且刻有精美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后人已经不能全面了解发生的故事。在历史的记忆里,即使全是真人真事,也有一些情节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秦陵文物为历史与现代人对秦王的认识有一定大的作用。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