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3:26:19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多看、多问的机会,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首先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刺激。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现奥秘。在绘画时让幼儿进行线条画、蜡笔画、粘贴画、折纸、剪纸、棉签画、喷洒画等,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作画,这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途径。幼儿一般会从最喜欢的动物入手,先画出动物的头和身体,接着画其它的手、腿、尾巴,最后画细节。

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杨海霞摘 要幼儿创造想象画是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想象力的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充满想象力的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想象画教学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又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探索着从自己做起,运用多种方法,挖掘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关键词 美术教学 幼儿 创造力 想象力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包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幼儿进行想象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内心所想而通过手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以“教”去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想方设法设计充分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活动,它可使幼儿思维更具有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培养幼儿自主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善待幼儿的过失,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孩子在责怪声中只能变得畏畏缩缩,是谈不上创造性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很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萌芽,孩子画面上哪怕有个小点,我也要问一下他的想法,只要孩子说出它的意义,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渐渐的孩子们敢于大胆想象绘画,在绘画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与幼儿建立好的情感交流,会激发幼儿更大的创造欲望,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各方面的进步。如萨德尔小朋友在一次画房子活动中,创造性地画出房子插着小红旗长着翅膀的形态,还在陆地和天空添上了自己想象的物体,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大胆的想象和绘画。有的孩子画错了,我从不埋怨,往往将错就错引导他继续画,帮助他完成作品。正确的评价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幼儿间的互评。我们可以尝试以一种赏识的眼光去评析幼儿的作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先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指出不足之处,以免挫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幼儿善于发表对每一幅作品的不同见解。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他人赏识的目光,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其自信的发展。二、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环境,拓展视野,激发幼儿创造动机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想象画创作的源泉,想象画就是对现实的再创造,幼儿想象画的内容都与自身经验分不开的,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想象画的基础,创造就成了无米之炊,孩子们除了模仿老师没有其他办法。生活中,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的视野。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动机。另外,给孩子适当的范例引导是必要的。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造,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去教,若任凭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育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如在画小鸟时,我虽然讲解示范了,但孩子们还是画的很单一,课后,我带孩子来到户外,孩子们很喜欢户外,在户外玩耍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观察小鸟,孩子们寻找着目标认真的观察着:“看那只小鸟在找吃的、小鸟在飞……”,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再一次画小鸟,孩子们进步很大,有的画小鸟不同形态的飞行动作,捕食、嬉戏的情景。还在画上添上了大树、小花、树叶,甚至小虫……画面内容丰富多了。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发展幼儿创造力(一)设计适合幼儿的命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他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命题时应考虑孩子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的表现童真与美好,如以季节春、夏、秋、冬制定的命题中“苏醒的春天”有“美丽的春天”“春天的衣服”“虫虫音乐会”等;“火热的夏天”有“我爱吃的蔬菜和水果”“去野炊吧”“漂亮的夏装”等、“金色的秋天”有“秋天的美景”“丰收的大喜悦”“切开的果实”等,“雪白的冬天”有“一起堆雪人”“过冬的树”“过冬的动物们”等命题。在富有动感的命题画《跳舞的花儿》结果这“跳舞”两字使孩子们的作品既有灵气又富有表现力,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羞羞答答、有的翩翩起舞、尽管气触非常稚嫩,但表现了孩子天真纯洁的情感和美好愿望。(二)运用简单的图形、印画式教学,发展幼儿创造力对于缺少表现手法的幼儿来说,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孩子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孩子的表现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区别。比如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点、线、形,具体的如曲线、不规则线条、半圆形、圆形、锯齿形、三角形等让幼儿发散性地联想“像什么”并进行添画游戏,或者提供物象图片、范图让幼儿想象这些东西像什么,如:手像什么、花瓶像什么等展开联想,并大胆地描述表现。“印画”即拓印画,就像用盖章一样的,借用其他媒介手、树叶等等其它材质印在纸上的画!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太多的好奇,常常会有很多事情让他们感到惊讶、疑惑、不理解,产生一种探索奥秘、追寻原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在观看、倾听、触摸、感知、操作、尝试中了解了世界,开阔了眼界,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等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印画”活动正是能够满足幼儿这种能力培养和艺术教育的需要,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而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探究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对材料的认知和接触,可以获得多种体验与经验。下面所阐述的就是我认为在美术“印画”活动中所提供材料的特点和有效地取材途径与方法。给孩子提供不同颜料印在纸上或印在大树叶上,也可给孩子印好,让他们添画,这样做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他们可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三)结合语言音乐活动进行绘画,发展幼儿创造力在日常的教学中美术活动不是单一的,通过语言音乐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大班幼儿。大班孩子具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通过语言活动续编故事绘画、续编连环画、听诗歌绘画,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展现出画中音乐的美、并根据画表现歌词的内容这些都能很好地发展幼儿创造力。在展示作品的同时,幼儿的想象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画面也会不断地丰富,幼儿每次展出的作品内容让家长们经常惊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该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在绘画中,留给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允许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允许他们大胆的想,大胆的画,开启幼儿创造的空间。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就帮不了你了,的需要你自己开动脑筋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主要有四点,一是家长须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和引导孩子绘画;二是准备充足的绘画工具以及手工工具;三是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绘画场所,不要局限于面前的白纸;四是保留并且整理孩子的画作。

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第四,要有条理。一篇好的论文,最重要的就是条理。乱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也不受青睐。

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有时幼儿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儿童眼中的事物。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组成了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比如写生类的活动,多鼓励孩子参加

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改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电教化的教学使这门艺术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我们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用怎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所以在学习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制作课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应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教学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那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虽然,在方法上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从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排除一定的“模仿”,或者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的想象都是从一定的“模仿”中延伸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比如我们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平时也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他多认识新的事物,观察大自然的景象。4.“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建立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以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美术教学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与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因此,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不单是课时活动“量”上的增加,而该有“质” 上的提高。但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以传授技能为主,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多采用简单的临摹,教师画一笔学生跟一笔的教学方式。由于儿童画画不是靠自己的观察,想象主动地去创造,而是不动脑筋地记住了教师的画法,造成了思维的惰性,影响了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虽然人们已逐渐注意到美术对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作用,但怎样实施教育却认识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画画就能开发智力,却不知那种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儿童的做法,不仅不能开发儿童智力,相反还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给儿童的思生想套上了枷锁,阻碍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阻碍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前景色。加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创造性思维包括很多的方面,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橘子”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会回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6.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美术中有良好观察力是创造优秀作品的基础。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的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加强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美术欣赏是指观察者运用记忆、知识、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觉、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改变美术教育中经常出现“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比如说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等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和创造,具体的方法和方式运用等实际本领。实际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获得,更需要实际学习来获得”。而通过实际绘画,可使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和扩大知识的领域;也可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绘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丰富他们的审美素养。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育,要使学生人人接受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使美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克服在美术教育中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和以教授画画为中心的纯艺术教育模式,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

美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问题论文

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提高幼儿素质的有效手段。美术活动是手、眼、脑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一种智能活动,起着协调大脑平衡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少儿通过早期绘画训练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幼儿园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兴趣和发展幼儿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幼儿素质为主线,让孩子们通过美术教育成为具有良好智力素质和创造意识,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素质”的关键。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模仿性学习,忽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在旧的美术传统教学中,幼儿美术作品缺少创造性,并非幼儿本身缺乏创造力,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师要求幼儿临摹,追求的是幼儿的作品是否与范例相同。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甚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萌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已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在推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破除某些旧的教育观念和传统方法的束缚。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首先使自己具备创新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观念的改变需要我们运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

一、教师应改变观念,深入了解学生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小学生学美术并不是要培养他们成为美术家,而是让他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比如观察能力、绘图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教师理应多了解学生,学会尊重学生的思考。只有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二、教师应切实搞好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师是搞好美术教学的重要力量和基本依靠对象。他们道德的水平高低、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美术教育的成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仅仅传达他人的思想,他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创造性的加工处理,或者补充充实,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采取有效合理地教学策略学生没上学之前,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画画就会给予夸奖和鼓励,上学之后他们就会主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的绘画天性会被慢慢的扼杀在无形之中。美术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通过更新教学的观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发现、探索新鲜事物的优秀品质,这是所有创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具有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要有提高美术课新颖性的美好愿望。有创造性的美术教师经常会有灵感迸发,会不断地改进教学质量,会使自己的教学带有无穷的活力。在课堂上,美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地学习气氛,支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的潜能,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绘画与音乐结合起来。首先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地听。在学生听每段音乐的同时,他们手中的画笔也会在纸上自由的运动,这就是音乐对绘画的启发与影响。这类体验活动的重点要放在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上,当动听的音乐停止的时候,每个学生也完成了他们的即兴作画。然后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美术墙上,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找出创作的相似点与不同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了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效利用课堂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外美术资源的积极开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了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大,进一步拓展知识,还可以有效弥补学校资源与设施的欠缺。首先,开发家庭的美术资源,因为除了学校,学生所处的时间最长的环境就是家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创造力,这与家庭氛围的陶冶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家庭购买一些美术视频资料、书籍等,再利用家中的DVD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学习。此外,也可以举办一些家庭展览会、艺术会等,这样不仅活跃了家庭气氛,更让学生参与了艺术的实践。其次,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使学校所处地区的有效资源得以充分挖掘,不但可以使资源的浪费和闲置问题得以解决,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开辟更广阔的天空。比如,学校所处的社区会有艺术团体、文化馆等单位,这其中肯定不乏绘画、美术等方面的能人和高手,教师们要和他们有充分的联系,最好就是邀请他们进学校,为学生指导或授课;也可以与社区的文化以单位联合来举办艺术节、美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竭发展的动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国在国际社会中拔得头筹的关键。即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公司中,其创新能力的强与弱能够最终决定该公司在行业竞争中的存与无。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巨头与它拥有一支极具创新能力的团队密切相关――没有这支创新团队就没有今天的苹果。因此,在现在乃至未来社会中,创新型人才仍旧是社会对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创新型人才也极为短缺。   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意义重大,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任何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如同一张未被玷污的白纸,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成人不同,能够发现我们忽略的美。他们本身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在这一心理的驱使下,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有意地为儿童创造出一片能够任由他们自由发挥的天空,注意呵护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励,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儿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契合点。美术是美的艺术,它能够培养一个人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够在不断的欣赏和品鉴中形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其次,美术过程本身就是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它并不是对现实事物“镜子式”的描摹,而是经过作者的创作和加工后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艺术。因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诚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教师心中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这一认识的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依旧存在一些需要及时更正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然后着手找到解决策略是改进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关键。   对儿童创造力的呵护度不够   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呵护。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审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视角来评判和限制儿童的创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幼儿敢于创造,勇于付诸行动,少一些对创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却没有给儿童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发挥。比如,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雪花必须画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们可以是彩色的;我们也无需告诉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现,在他们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判的时候,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正。儿童也有好胜心,当他们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时候,会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创作欲望,会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气去创作。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逐渐形成的。   有时未能抓住引导幼儿教育的时机   一些教师不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比如,一个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树叶在夏天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黄色的呢?”这时,有的老师就会解释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师就会反问:“那你觉得秋天的树叶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此时,儿童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为雨后的彩虹把他们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为粉色能够让他们变得更漂亮啊”。显然,后者抓住了对儿童进行创造力引导的时机,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儿童的创造欲望。  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儿童的美术绘画能力按照年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和写实期。涂鸦期属于有意识但是无目的的随意涂鸦时期;象征期的儿童有了图形的概念,开始能够利用一些图形进行创作;写实期的儿童能够形象化,能够对现实当中的事物加以创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遵照儿童在不同绘画期的创造力的特点,在美术教室布置中悬挂一些复杂的素描、油画,这看似从小培养儿童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但实际上儿童对这些画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讲求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成果: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创作的特点   鉴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处于不同阶段的绘画期,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在不同时期内创造力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现在的很多美术教学中,给学生展现优秀美术作品的教学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过展示一些模范、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总是给幼儿展示这样的画作,幼儿会习惯于学习和临摹,难道这不是对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吗?笔者以为,这无异于把儿童的思维限制于条条框框之中。因而,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内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象征期,教师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图形后,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合、自己创作。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创造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创造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能够在无形当中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能够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创作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墙体的设计、美术器材的使用、室内艺术品的摆放等等。创造富于艺术性的物质环境,可以在活动室挂置名画、幼儿作品,也可以通过摆放雕塑等艺术品实现。而心理环境的创造要求教师对儿童的创作和绘画多鼓励、多支持,同时儿童之间也有一定的乐于创作的氛围。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形式切忌单一,除了绘画以外,还可以包括美术欣赏、手工制作、户外活动等。比如,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彩色的纸片作为创作素材,让儿童自己创造性地粘贴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一次户外郊游,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竞赛。比如,我曾经在班级内举办了一个名为“多彩的石头”的小型比赛,通过给孩子们发一块石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用粉笔给石头上色。孩子们的创造力让我大开眼界。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创造型教师的引导   要想培养出儿童的创造力,首先就需要一名创造型的教师。教师的这种创造力体现在: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欣赏的眼光,能够理解儿童眼中的世界,能够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创作;其次,要有创新的教学手法,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只有这样才能对儿童施以创造性的引导;最后,要对师生关系有创造性的理解。创造型教师不会高高在上控制他们,而是和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和爱护他们富于个性的表现,特别是鼓励他们的创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创造意图,哪怕再“离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幼儿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实现,其创造力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创作的特点,需要创造富有艺术氛围的环境,需要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需要创造型教师的引导。培养出未来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还需要其他学科同美术学科一起努力,一起呵护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论文

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和改革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定位、选材、教学方法等。一、重塑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效果。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标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唤起兴趣: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并主动参与,使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大胆表达: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3、表现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 二、在幼儿园内外营造自然的美术环境 优美的环境传递给幼儿各种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受到一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物质设备、空间布置、墙饰的美化都应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如园内外墙壁上适当安些多宝架或搁板架,陈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属、石膏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给幼儿提供进行集体作画的磁砖墙、水泥墙、黑板或大张画纸;也可给儿童提供小画板、小画夹,利于幼儿室外作画;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认识。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选材 美术教育活动的选材应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画笔表现、表达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也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好处。1、选材注重幼儿情感体验 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从家到幼儿园》、《我的家》、《一桌好吃的莱》等内容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幼儿的回忆和表现,使他们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就是很好的题目。 2、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选材要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如《未来汽车城》、《手影游戏》、《我最喜爱的人》等,由于没有固定的造型,幼儿不受“像与不像”的困绕,他们能够放开手笔大胆表现,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力,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悟。3、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农民画、风筝、瓦罐等。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以下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的五大教学方法,供您参考。 1、游戏情境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玩沙、糊纸盒、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你印象最深的高楼、房屋是什么样的?路上遇到哪些人?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3、物象分析法: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栩栩入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 4、作品赏析法: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5、过程指导法:幼儿作画时,教师既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幼儿的原有思路。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在小朋友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理解并引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扩展、丰富其画面的好方法。结语:总之,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