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2 05:57:44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论文摘要怎么写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 “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相关的,良好的家庭培养的儿童,他的心理是健康向上的。

孩子的心理健康跟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比如多爱说脏话或者父母说话声音很大,这就回形成孩子的脾气很大,没有耐性,不会倾听,而且孩子没心里面因为长期受父母的压迫而内心自卑,意见得不到尊重,长大后很难有大成就,所以说家教很重要,就是这个意思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论文摘要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婴儿早期的经验与婴儿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也就是说,家庭生活的情绪气氛和教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将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成人,或者是否他将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的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与更大的社会结合。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家庭;心理;健康;情商;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幼儿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儿童遭遇到最初的经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我们认识到:家庭气氛中有一些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的:1.产生紧张的弥漫态度的情境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能产生紧张的弥漫态度的情境,例如: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经济管理混乱、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或有丧失的危险等。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处于极大程度的情绪紧张状态,他们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俗,会对儿童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阴影。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终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证。一、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提高,所以父母很容易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但安全、舒适、和谐的精神环境是金钱买不到的,它需要父母用心经营,用爱滋养,用德构筑。二、在孩子心中播下“孝”的种子。《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一种感恩,一种责任,一种无私博大的爱,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成熟的标志,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三、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试误”、重新改过的机会。其实,孩子“试误”的过程也是其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应静听其拔节的声音。孩子在“试误”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和宽容。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试误”的过程,而是给孩子讲大道理,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这时的孩子不仅不能接受父母的说教,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春风化雨,环境育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四、父母要不断学习,做智慧型父母。父母要和孩子一块成长,共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因为孩子就像一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小树苗,每天都在成长。家长如果不学习,很可能会赶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孩子的成长一旦超出家长的视野,此时,即使孩子这棵小树苗上出现了歪枝斜杈,父母也浑然不知,孩子身上的“歪枝斜杈”如不能得到及时修剪,那就会贻误孩子成为参天大树的机会。所以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做智慧型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论文摘要怎么写

含金量是多少 家庭教育的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的作用与策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自家庭所具有的条件和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年轻一代施加的教育影响。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接触的人类社会便是家庭生活,受到的最早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精心照料下发育的,智慧的幼芽是在父母正确诱导下培育的,最初的语言是由父母教给的,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最初的生活本领是父母传授的,最初的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孩子往往是学校最难教的学生。这就好比栽树一样,如果发现一颗树苗长歪了,从小不及时扶正的话,那么长大后就很难扶正了。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的教育,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的群体教育。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进度的快慢,还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其立足点总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这种集体化的教育,虽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相同程度的知识技能,但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个学生身心上的差异和智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包括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校调查统计: 90%在校表现较差的学生,父母都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因此,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各地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犯罪手段多样化。从一些调查材料反映,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数与家庭忽视对他们的教育有关。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当今世界,社会信息与日俱增,学生可以从各种途径接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好的或坏的信息。由于孩子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有限,对社会上的东西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吸收。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往往坏的信息比好的信息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过滤”掉社会上的一些坏信息,从而增强孩子拒腐蚀的能力。  四、家庭教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首先,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是,一些家长总是重智育轻德育,以为社会的发展将愈来愈看重人的智力。但发达国家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报载,一家日本大公司招聘大学生的标准明确规定了四条: 名牌大学毕业, 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 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仰。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主要是要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要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而不是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学会求知,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很多人才认同的基本素质之一。1988年, 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记者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幼儿园。”并说在幼儿园学到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深刻地指出了: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第三,家庭教育一定要十分重视教育子女“学会劳动”,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但调查表明,“劳动”是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占 4%,高中生占 9%。专家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懒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问题。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有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

浅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本文简要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背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和可行性,找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旨在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有效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丞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心理健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与年龄教育相符等等。 近年来,心理健康普遍发展。在欧美等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才产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人们对传统心理咨询感到不满之后,力求改革、提高的产物。西方学者认为心理咨询只是提高治疗,忽视了发展;只为少数产生了问题的学生服务,却忽视了大多数“正常”的学生。心理咨询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的发生之后去补救,却不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欧美西方等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我们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因而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时,我们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智、体、美、劳诸学科进行比较,学者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以上各学科有着部分重叠和相互交叉的关系,认为德、智、体、美、劳诸教育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各育都可被视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安排心理辅导活动等内容,又都是其他各育无法取代的。而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容易混淆,在这一点上,也可看出我们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出。因此,对西方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还要根据我国国情与教育实践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的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行下一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绝对的。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有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治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 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有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可以有效的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一个小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只是他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给这位学生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这位学生课上捣乱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见了,而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很容易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的角度起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小学校开展了“学校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地,主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和好评。根据近几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好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这时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老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同学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白出关于偷钱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的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重视心灵沟通,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时代越发展,人们就越疑惑,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的攻击性,小皇帝脾气……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需要什么?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诱导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孩子的关怀太少了他们缺少正确的引导,以至于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驾御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当孩子处于以下状态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①兴奋时机。当某事物或某活动引起孩子的特别关注时,他们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在思想上产生兴奋点。如果我们加以把握,往往可以由孩子的兴奋点来激起他们很强的向上的驱动力,或能使某些比较消沉的孩子一时有不兴奋为转机,从此改变自己,发生很大的变化。 ②激情时机。孩子的情感极为丰富,他们对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的切身体验与反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情感又是驱动孩子努力进去的必要条件,能够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当他们的各种情感表现出来时,正是他们对某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最积极的时候。他们的各种表情都是有情而发,抓住他们“有感”的时候,正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时机。 ③求异时机。孩子的思想活动与他们的心理特点是一致的,他们喜欢求新求异,也容易产生逆反倾向,这种求异与逆反倾向,无论处于什么原因,都是他们思考判断的结果。从思想的活跃性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因此也是一种有利我们教育的时机。 ④殊遇时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遇到一些特别的矛盾,经历一些特殊的遭遇。学生生活并不那么复杂特殊的遭遇或境况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特殊的严峻情况,思想上的震动就会相当大。我们在这时机要对学生特别的关怀和理解,同时利用这种时机,教育孩子正视各种矛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⑤疑俱时机。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犯了错误,会使他们疑虑重重,思想上产生很大的压力。这种思想矛盾和压力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或是无关紧要的,但孩子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却会感到相当的沉重,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⑥荣辱时机。荣辱也是一种情感的反映,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感反映。当孩子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批评、处分、羞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况,甚至会觉得难以抬头,形成较大思想压力。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小事,而丢掉教育孩子的时机。我曾经在一本教育杂志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教师连续三年教的是毕业班,班中总有那么几个后进生。三年中,他的每一次生日都不请亲戚朋友,却邀请班中的教育对象共度,或联欢或野餐,使他们觉得老师的确视他们为好友,亲近感由然而生。在平时,这位教师与这些后进生很接近,还鼓励他们到家做客,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招待,甚至与他们玩上一会。当他有事甚至有些个人的事时,也特意与他们商量,让他们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能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别的感情纽带。当一次学生传闻这位老师要调到县城工作,竟挂出了“老师,您别走”的标语。他们说“您若走,我们跪着求您!”过去曾经打架而名列全校最差的一位学生居然流着泪问:“老师,您不管我了?”这种特殊情感使这位老师的工作十分成功,好几位后进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见,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情感,互相信任。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才能够影响孩子,成功的教育才能启动。3、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孩子参与能力差,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祟,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加入,怕办不到让人笑话,于是不敢参与,能力就越来越弱。我们要多跟这些孩子谈其参与活动的有利条件,要帮助其发现固有的而又没有意识到的自身优势,同时期待并帮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慢慢地,使其对自己产生自信,从而克服对参与活动的疑惧心态。还有的孩子一直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参与的乐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就要巧妙地通过种种手段创设环境,让他们投身其中,并期待他们上场试一试,一旦他们尝到了参与的甘甜,他们就会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个别孩子还会爆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对于孩子来说,有事让他们做,他们是很乐意的。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主动意识,提高参与质量,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的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论文摘要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浅谈家庭教育的作用与策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自家庭所具有的条件和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年轻一代施加的教育影响。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接触的人类社会便是家庭生活,受到的最早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精心照料下发育的,智慧的幼芽是在父母正确诱导下培育的,最初的语言是由父母教给的,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最初的生活本领是父母传授的,最初的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孩子往往是学校最难教的学生。这就好比栽树一样,如果发现一颗树苗长歪了,从小不及时扶正的话,那么长大后就很难扶正了。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的教育,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的群体教育。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进度的快慢,还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其立足点总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这种集体化的教育,虽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相同程度的知识技能,但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个学生身心上的差异和智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包括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校调查统计: 90%在校表现较差的学生,父母都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因此,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各地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犯罪手段多样化。从一些调查材料反映,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数与家庭忽视对他们的教育有关。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当今世界,社会信息与日俱增,学生可以从各种途径接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好的或坏的信息。由于孩子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有限,对社会上的东西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吸收。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往往坏的信息比好的信息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过滤”掉社会上的一些坏信息,从而增强孩子拒腐蚀的能力。  四、家庭教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首先,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是,一些家长总是重智育轻德育,以为社会的发展将愈来愈看重人的智力。但发达国家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报载,一家日本大公司招聘大学生的标准明确规定了四条: 名牌大学毕业, 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 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仰。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主要是要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要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而不是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学会求知,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很多人才认同的基本素质之一。1988年, 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记者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幼儿园。”并说在幼儿园学到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深刻地指出了: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第三,家庭教育一定要十分重视教育子女“学会劳动”,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但调查表明,“劳动”是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占 4%,高中生占 9%。专家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懒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问题。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有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