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800字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4-07-03 02:02:04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800字怎么读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三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变是不变的真理,世间万物皆变化,时间在变,事物在变,人也在变真理不会从不存在变成存在,再从存在变成不存在。只有真理从我记忆范围之外进到我的记忆范围之内,然后再从我的记忆范围之内,跑到我的记忆范围之外。当你曾经记得而现在不记得的时候,好,现在不记得,这个叫做「忘记」,那什么叫做「忘记」?你说「我忘记了」。你怎么知道?如果你忘记了你怎么知道你忘记?忘就是忘了,怎么还记得「我忘记了」?当你说「忘记」的时候,你是不是在表示你「曾经记得而现在不记得」那个叫做「忘记」?然后你因为记得你明明「曾经记得」,如果你记得「你明明记得」就表示你真的忘记。因为你不但记过而且你还记得「你曾经记过」嘛!这个是「记得的记得」。「记得的记得」就不是「忘记」,那我记得我「曾经记得」怎么现在不记得?如果我「曾经记得」,现在不记得,那么现在那个不记得的东西就从我的记忆里面跑出去了。我记得我「曾经记得」,但是现在不在我的记得里面,表示在你的记忆里面有一个空间了。这样,变化的不是真理,变化的是你对真理的「知」和「记忆」的空间的问题。所以真理是不变的,不变的才是真理。对真理的「知识」和「记忆」是会变的。我从「不知」变成「知」,我从「记得」变成「不记得」,我从「没有记忆的空间」直到「记忆里面有了真理的空间」。这样,我在改变,不是真理在改变!我把这个相类的逻辑一直推下去的时候,你就发现,我们不是主体。虽然我们常讲我们有「主观性的真理」,「我自己有经历过这个」,但是在整个真理的范围来看,人对真理的认识只证明人是客体而不是主体。那么真理就变成增加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享受,增加我们生命丰盛的那个内容了。

参考例文:  坚守信仰   静候花开曾经在柳宗元的诗歌里,飘来了唐朝一缕纯净的雪花;而今,我站在雾霾里冬天想象天蓝、水清、草碧的曾经,再也不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深山,浮躁的世界里,衍生的是无尽的欲望,而欲望之后是烦乱、是彷徨、是迷失。时代的列车轰轰向前,却有很多的现象让我们无所适从,富家子弟飙车撞死人,赔钱完事,贪官作乐逍遥,不谋其政 ,连清廉的学术界也处处弥漫着轻佻浮躁、急功近利之风。我们在时代的暗处,苦思旁门左道、寻求投机取巧,整个社会呈现浮躁、喧嚣、功利、混乱、癫狂不公、腐败、一切皆因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敢吃吗,敢喝吗?当地沟油泛滥成耳熟能详的名词,当一些知名的婴儿奶粉添加了有毒成分,我们是不是生发了这样的困惑?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怎么啦,为什么滋生了这么多黑心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道德沦陷。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就把责任、道德、信仰当成交易的筹码,而道德沦陷,很大责任在于信仰缺失。于是,我们欺骗、我们阴暗、我们孤独、我们背弃道德,臣服魔鬼。这天地尘寰,九州大地,在我一眼之间,文明覆灭,信仰与道德,都尽消亡。尽管如此,而我依然固执的站在这里,呼唤信仰的回来!因为,有人说:有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我也坚信,有些东西如同恒星,历经沧桑而不移,所以我用固执的姿势站成冬日里的一道风景,等你的回归——信仰!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是啊,当一个人什么都不信,无所顾忌了,无所敬畏,会变得非常可怕。当一个民族缺失信仰,这个民族的灵魂就将被金钱所捆绑、屠杀,社会公信力被破坏,人民越来越自私,时风越来越糟糕。当一个国家整体与信仰失约,这个国家就将变成一个毫无希望的国家。该是静一静我们浮躁之心的时候了。用我们民族经典的道德内涵,构建我们的信仰。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一些永恒的经典的东西,应该成为我们灵魂的标尺,比如信仰,就是照亮我们时代暗处的一盏明灯。让信仰,支撑起国人的精神世界,让信仰给民族带来生存、给国家带来发展春天。一个民族被人敬仰的不是你的腰包有多鼓,而是你是不是一个有信仰有素质的民族,让一个国家重新崛起,也是信仰。人的生命会消亡于时间之河,然而,总有些灵魂还在不断守望。让我们成为无数守望者中的一员,在永恒之地,复活信仰。让信仰在黑暗的幽深之处,开出永恒的绚丽之花。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中心词:“时代”和“永恒、经典”,“变”与“不变”。立意时可作以下两方面的分析:1、“时代” 可以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如原始时代;社会主义时代。也可以是个人生命的某个时期:如儿童时代,青年时代。社会集体的时期或个人的时代,发生改变是必然。这里的“时代”是个大范围,可以结合现实使之具体化, 比如否定“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重能力轻人品”的时代,“重功名少淡泊”的时代等。 2、“永恒”是个抽象的概念,写作时需要把“永恒的经典”具体化, 可以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实),比如诗词、典籍、歌曲、书画等;也可以是某种可贵的精神、优秀的品质(虚)等,比如永恒的真理,永恒的人性美,永恒的追求(真善美),永恒的理想,永恒的信念,永恒的感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等),揭示它们永恒的意义所在,从古至今,列举事例论证即可。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800字

卵石被打磨得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这使它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那一刻它的人生被赋予新的意义。同样,人的精神在岁月的雕饰过后开启的必定是全新的人生。正如少年派和理查德·帕克经历了从印度到南美洲横跨太平洋的漂流苦难后,当他踏上坚实的大陆的那一刻,内心必定是大不一样的。这样的脱胎换骨让我们和身后的生活说再见,它赋予我们一种新的人生意义。正如卵石走出深山降临人间,我们也走出深居的“山林”,眼前是一片更为开阔的平原、大海。但是卵石同时也说了:“我不还是石头吗?”是的,它的本质还是一块石头,它身上带着自然的气息。少年派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质,内心的信仰并没有因新的生活而磨灭,反是更为澄澈坚定。但可惜如今不少人却忘记了,他们因被赋予了新的人生意义而忘却了他们的本质。陈氓对柴静说过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太远了,而忘记从哪里而来。柴静刚入央视做采访时,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就是去揭露真相,以致有时问题尖锐得让被采访者落泪。直到后来她才渐渐明白,在《看见》一书中她写道:你是一个新闻人,但首先你是一个人。

中国的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很幸运: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不一样,我们处在一个大变动的社会和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当中生活在英国的人们,无论是生活在某个小镇还是伦敦这样的大城,终其一生,都不会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大的变动,从街景到社会生活,就像一条静静的溪流,波澜不惊记得我的导师许倬云对我讲过一件事:他有一次去瑞士做学术交流,一位瑞士教授带他去到一个朴素的墓园,指着一个简朴的墓穴对他说: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一生会怎样度过,这里就是我的归宿,不会有任何新鲜事,也不会有任何变动说时脸上带着一种安详又落寞的表情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们绝对不会有这样落寞的感觉我们的生活从外表到内容都在发生巨变北京的街景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但是它不是陈词滥调意义上的日新月异,而是确切描述事实意义上的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新样子,每个月都变得不同我们的城市真是这样的就在我家窗外的街对面,有一座大楼刚刚落成;就在我每天去锻炼的体育馆的必经之路上,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前天刚刚被修成了双向四车道的马路,这条路从动工到修成没有超过一个月 我们的社会变动更大记得我们大学毕业就业时,工资是所有大学毕业生标准的月薪56元(这个工资标准从50年代起一直实行到80年代);而亲戚家一个去年大学毕业的普通女孩子,现在的月薪是9000元衡量社会贫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数从2飚升到5,我们从全世界最平均的社会变成世界上所有社会中贫富分化最厉害的社会,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社会生活变动之巨大,为世界和历史所仅见在一代人之间经历这样的变化,令所有身临其境的人们感到兴奋、刺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将同那位瑞士教授的感受完全相反: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还碰到什么事情和变化 在中国新发生的一切当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前者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的绝对的提高;后者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但是所有的人都感到了变化和变化带来的好处举例言之,一个许多城市人没有注意到的事件是农业税的取消我刚刚调查过一个北方的村庄,它刚刚遭遇了这个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变故严格地说,这是中国这个农业社会几千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变故:在哪个朝代农民能不缴税呢?这种事情恐怕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偶尔发生,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被政府免税;另一个就是从农民起义到新王朝建立的短暂过渡时期(“闯王来了不纳粮”)现在, 几亿农民已经完全不用缴税了这个变化之所以令人激动,不仅因为它帮助了农民,还因为这是中国从一个停滞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国改变为现代工业国的标志:农业税收在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中已经到了可以被忽略的程度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呢 2008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在这一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个活动,而几乎所有的世界名城都举办过奥运会,有的还不止一次虽然体育比赛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它具有国力昌盛的象征意义,具有社会进步的象征意义,具有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融入世界秩序的象征意义我们不能想象,奥运会在1948年的中国举办,那时我们的国力太弱;我们也不能想象,奥运会在1968年的中国举办,那时我们闭关锁国,游离在全球化的潮流之外而在奥运会上,当世界各地的一万多名运动员来到中国,当全世界所有的摄相头指向中国,世界将会以惊异的目光发现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的变迁更为明显,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行,中国将会越来越辉煌!

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800字怎么写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变得五彩缤纷,纷繁复杂。同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等也都在“与时俱进”,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任何人事也都有不变的一面,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不应该变的或变不了的,苏轼曾感慨地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精彩例文】: 守护心灵的月亮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唯有空中之嫦娥,遗照千年。 境遇变了。李白从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光耀中降到人世的饥寒苦乐中。不变的是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魄力和“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放。 世事变了。杜甫在太平盛世中穿行,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饱受苦寒,不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思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情怀。 时空变了。苏轼从京城辗转到黄州、惠州再到海南,从年少博学到饱经沧桑。不变的是“一衰烟草任平生”的旷达和“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气节。 朝代变了。李清照从旧都南渡,迎来了一个名曰“南宋”的朝代,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变为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嫠妇。不变的是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斗志。 战场废了。陆游从真正的战场回到家中,且在梦中回到了战场。时光流逝,不变的是他“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愿。 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这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守护着一轮心灵的月亮。 月光皎洁,照我行万里。 守住青春。不让青春在时光里荒废,不让青春在岁月中虚度。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在泪和汗的洗礼中升华。 守住善心。任世人麻木,旁人冷漠,我自友一颗温热的心,给贫困儿童送去自己的关怀,给无助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守住情操。物欲横流,要有“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气魄,不再金钱堆里滚打,不再网络虚幻中沉溺,只求活得实在,活得高尚,活得潇洒。 守住……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月亮,月亮的名字多种多样,但愿我们能以前人为榜样,守住自己心灵的月亮,但愿我们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我们留下的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我们心中每一轮月,不是水中月。 明珠永不褪色 历史长河滚滚前进,新生了无数的新事物,淘汰了无尽的旧物。世界每一刻都是新的,都在不断变化着。苏子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但苏子又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就像明珠永不褪色一样,人世间的真、善、美永远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它们是永恒的,永远在历史长河中闪现它们灿烂的光华。 真,永不会消逝。自人世之初人们便在求真,探索自然的真理,感悟人生的真谛。不管遭遇何种阻力,人们用不会因此而放弃去真理的追求与渴望。亚里士多德的谬误阻挡不了伽利略对于自然规律的探求;外敌的入侵停止不了阿基米德的思考;教会的火刑场吓不住人们追寻真理的脚步。陶行知先生曾经要求我们学做“真”人。这一点,古人已经给了我们榜样。每个朝代都有臣子因为进谏而掉头掉官。但每个朝代又都会有无数的大臣不畏危险冒死进谏。因为他们要说真话,要做“真”人。即使被贬,写在作品中的依然是真话,流露的依然是真性情。 善,永不会磨灭。孔融让梨,是善;许仙救白蛇,是善;杜甫心忧天下,是善。不管在现实,不管在民间传说中,不管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找到善的痕迹。善,可以驱走满天的阴云,可以祛除冬日的寒冷,可以阻止恶魔的侵袭。善,让我们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呵护,学会了给予。善,让阳光普照整个大地。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即使现在步入了二十一世纪,步入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管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如何变化,善总还是存在的。盲人过马路,总会有人去扶;婴儿失去双亲,总会由好心人收养;印度洋海啸,世界各地都有帮助。 美,绝不会消失。尽管森林越来越少,草地越来越小,湖泊越来越浊。但是环保的呼吁越来越响,志愿者越来越多,环保法越来越多。自然界的美不会消失,社会、人类的美更不会消失。一对盲人夫妻相携着逛公园,用心去看花草,去感受眼光,这不美吗?一个小女孩跟在哥哥后面,突然“扑咚”摔了一跤,满身是泥,哭喊着叫哥哥,这难道是丑吗?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们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美丽的爱情,追求美好的亲情、友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爱美,都追求美。那么,美还会消失吗? 真、善、美——多么美妙的字眼,多么值得人们为此努力,企求。漫漫历史长河仍在流淌,仍在前进,仍在不断地蚀旧生新。但是,真、善、美这三颗夺目的明珠永会照亮着历史长河,璀璨生辉,永不褪色。

变与不变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题记  sin(-a) = cosa; cos( -a) = sina。  sin(+a) = cosa;cos(+a) =- sina。  sin(-a)=- cosa; cos( -a) = -sina。  sin(+a) = -cosa;cos(+a) = sina。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三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新时代的变与不变议论文800字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我们的家乡——晋中也走进了新时代。以前,人们居住的是简陋的平房;食的是糠、麦一类的粗粮;穿的是色彩单调的布衣服;出门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路也是凹凸不平,一到晚上,因为没有路灯,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而如今,我们的城市变得好似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一座座低矮的平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我们的食物不再是那些令人难以下咽的糠,而变成了营养丰富的炒菜浓汤;我们的衣服不再色彩单调,而变得花纹鲜艳;要出远门也不必担心,现代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不仅仅是自行车,还有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等许多种供你选择;行走的路不再坑坑洼洼,以前尖锐的石子路已换成了今天的柏油大路,路旁的路灯一到晚上就开始工作,再也不用担心会在走夜路时摔跤了。不仅是这样,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也变得越来越多。以前什么都没有,甚至一片开阔的地方。无聊的孩子们就坐在小河边投投石子,摸摸鱼虾,自己寻找快乐。而现在不同了,假如你觉得没趣,那么你就到工人俱乐部去观看那里著名的音乐喷泉;如果你厌倦了你平淡无味的生活,那么你就到天河娱乐城去享受你的人生。还有绵山、后沟、梅苑山庄等许多旅游胜地等着你去参观游览。说起榆次老城,以前的它更是贫困至极。以前,老城里居住的人家都很贫穷,只能勉强支撑自己的家庭所需。老城经历过许多磨难,但是,老城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成为了晋中的一大著名景点。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正如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战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最后,我祝愿我们的金色晋中能够更加繁荣富强!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变与不变,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可以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现在,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与乡村,在我们日用品与出行,在我们娱乐与学业,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朱德司令说过“锦绣山河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如今的社会,用这句话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上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着,娱乐文化生活渐渐繁荣发展,日益丰富,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不断进步着,几十年前,劳苦的人们只能住在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茅草房屋,忍受着一天三餐不饱,没有东西吃的艰难日子,十几岁的正值上学的年纪,只能在家干活,工资也只有那么一点点,比起那些贫苦、艰难的日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可算得上是很好的了。现在,我们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房子,华丽的,温馨的,舒适的…… 各种各样的菜肴、甜点、零食、应有尽有,根本不用担心你挨饿的问题,每个十几岁的的孩子都享受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着知识,课程也丰富多彩,娱乐休闲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旅游观光上网浏览健身运动……交通通讯的手段越来越多,人们根本不用担心这些小事。但是人人心中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社会充满着爱心,每个人都乐于助人,善良有爱,都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当中,靠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文明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也在进步,我们青少年更应努力学习跟上他们的脚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首先,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这一表述转变的依据是,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更高、范围更广。其次,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变。社会生产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而发展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内涵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社会各种具体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矛盾。其他矛盾则是非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说,一定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相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共产党人应该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之中来调整认识,适时提出和正确处理社会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时代变迁议论文800字怎么读的

我觉得 感悟变迁 这个标题更适合写记叙文和散文。这次考试居然让写成议论文,真不知道出题人怎么想的。我是拿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过去和今天做对比,从而提出科学发展是变迁的动力来源的论点。和yuccare的有点象。

如果是找人代写代答,网络上有许多笔手或写手是需要付费的,复制的和原创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原创的是需要支付稿酬的,看来你是想空手套白狼吗?如果是请别人帮助的话,应该有句礼貌的语言,这么旁若无人般的对着电脑大要(主题)作文合适吗? 再说了大家都素不相识的,这里又不是你个人的秘书处,别人凭什么要按照你的要求为你写作,你又凭什么这样无偿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并连一句礼貌的语言都没有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