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以教育改革为话题的议论文如何写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13 01:48:35

以教育改革为话题的议论文如何写题目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中国教育从此恢复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三个大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教育存在发展中问题与挑战。在改革开放30年即将到来及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展开之际,举办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教育思想理论得到空前突破。从对“两个基本估计”的批判到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科教兴国、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从素质教育大讨论到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全面促进了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进步。2.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成就斐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转型为市场经济体下的教育;8部教育法出台,依法治教步入轨道;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比肩发展;基础教育投入由政府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学模式发展到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杂费的全部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广泛开展,留学教育空前发达;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不断的完善。3.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全国青壮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4年(1966)提升到12年(2006);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合格率达标,教师地位与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4.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恢复到发展,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建立有大学,全国大学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发展;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大学、独立学院、成人大学均发生了结构性、布局性和级能性的历史性调整;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大学招生人数每年递增,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2700万,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偶然看到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一位母亲叫儿子称一下她手里的一袋苹果有多重,儿子左手拿着一张面对着我们的数学试卷,卷子上写着一个醒目的“100”儿子说:“我不会呀!”简简单单几笔,作家就勾画出一个高分低能儿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而这些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因此对许多生活小常识一无所知,不能做到生活自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家务都不会高分低能是可悲的战国时期赵国一位将领兵书背得滚瓜烂熟,但不善于应变,不会把书上的兵法应用到真正的战斗中,所以才会惨败这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不仅仅是了解更多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而不应该是有高分就满足了希望同学们分数高,能力强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下,必须学会一种独立思考的动手实践能力,成绩好并不代表以后生活好,学会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在学校里,不要一味的死读书,还要结合实际,改变把自己埋在书海里德境况,可以很轻松的与基本生活联系在一起,总结社会经验要把眼光放长远,多关心一下社会中对自己有用的问题,例如将来哪种产业具有发展空间,着重加大关于这种产业的专业课程,当然还要开拓思维将功课三维立体化总之,在学习中要走捷径还要不被漂浮出来,培养综合能力并不是全面发展,要懂得利用哪些东西给自己带来长远利益,不被社会淘汰对于商业来说,高文凭已经不是主流,实力和社会经验才是老板眼中的人才在我国的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太严重~当然要是遇到好的老师还是能学到东西的!首先你要完成你的正常学业,不管你遇到的老师是诚恳的教书育人的还是那种恶心的还是那种随便应付教学的完成你的学业至少证明你能适应这个接近于社会的大学!还有要是有机会的话尽量考个英语四级,虽然以后除非从事英语相关的职业这个四级是没用的,但是很多公司依然会把它作为招聘的条件这便是专业上的学习了说实在的,大学有时候学的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是很大,一般大型的单位等你毕业进去后都不会让你直接工作,至少培训半年下面说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我觉得大学最主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从技术和知识上面本科生不比专科生优秀多少,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三本学院和专科学院比本科学院抓的要严很多!但什么事情都是双面的,上大学时候大家的思维都比较成熟了,而大学期间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在这些时间,你可以不用顾忌很多,旷你想旷的、爱你敢爱的、恨你敢恨的、抨击你想抨击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再过无非就是辅导员批评下你你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思考一些平时听到、看到的事物和新闻,你同时会发现不一定老师教的,小时候学到的,新闻上说的都是对的这些所有的东西可以让你养成质疑的思想!辩证的思维以及有逻辑的思考方式!这些对于你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是属于软性素质,就像软件一样,你也必须提高你的硬性素质,如同硬件一样这硬性素质的提高就要靠你假期的积累,不要荒废了暑假近2个月的时间,你每年暑假可以去培训机构(理性选择,别选择成那种只交钱学不到东西的机构)或者去一些和你专业相关或者你以后想从事某个专业的单位实习,你可以学到很多大学学不到的东西!总之概括下来,我总结了几点:有人得:满腹经伦,失:黄金岁月有人得:废纸一张,失:钞票一堆有人得:狐朋狗友,失:青春年华有人得:一人相伴,失:满腹经纶有人得:纸醉金迷,失:唯一童贞有人得:四级证书,失:两年时光有人得:吃喝玩乐,失:黄金时代但这些各种的得失,放在各种的你我他面前,有该如何定夺···我也不好说~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楼主你也不用想得太复杂~按照自己心里想的来就行了!年轻人就要敢作敢为!别那么多顾忌!失败就失败~自己承担就是了!我们总是看到有些人被称作“高分低能”

以教育改革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偶然看到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一位母亲叫儿子称一下她手里的一袋苹果有多重,儿子左手拿着一张面对着我们的数学试卷,卷子上写着一个醒目的“100”儿子说:“我不会呀!”简简单单几笔,作家就勾画出一个高分低能儿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而这些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因此对许多生活小常识一无所知,不能做到生活自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家务都不会高分低能是可悲的战国时期赵国一位将领兵书背得滚瓜烂熟,但不善于应变,不会把书上的兵法应用到真正的战斗中,所以才会惨败这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不仅仅是了解更多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而不应该是有高分就满足了希望同学们分数高,能力强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下,必须学会一种独立思考的动手实践能力,成绩好并不代表以后生活好,学会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在学校里,不要一味的死读书,还要结合实际,改变把自己埋在书海里德境况,可以很轻松的与基本生活联系在一起,总结社会经验要把眼光放长远,多关心一下社会中对自己有用的问题,例如将来哪种产业具有发展空间,着重加大关于这种产业的专业课程,当然还要开拓思维将功课三维立体化总之,在学习中要走捷径还要不被漂浮出来,培养综合能力并不是全面发展,要懂得利用哪些东西给自己带来长远利益,不被社会淘汰对于商业来说,高文凭已经不是主流,实力和社会经验才是老板眼中的人才在我国的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太严重~当然要是遇到好的老师还是能学到东西的!首先你要完成你的正常学业,不管你遇到的老师是诚恳的教书育人的还是那种恶心的还是那种随便应付教学的完成你的学业至少证明你能适应这个接近于社会的大学!还有要是有机会的话尽量考个英语四级,虽然以后除非从事英语相关的职业这个四级是没用的,但是很多公司依然会把它作为招聘的条件这便是专业上的学习了说实在的,大学有时候学的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是很大,一般大型的单位等你毕业进去后都不会让你直接工作,至少培训半年下面说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我觉得大学最主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从技术和知识上面本科生不比专科生优秀多少,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三本学院和专科学院比本科学院抓的要严很多!但什么事情都是双面的,上大学时候大家的思维都比较成熟了,而大学期间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在这些时间,你可以不用顾忌很多,旷你想旷的、爱你敢爱的、恨你敢恨的、抨击你想抨击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再过无非就是辅导员批评下你你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思考一些平时听到、看到的事物和新闻,你同时会发现不一定老师教的,小时候学到的,新闻上说的都是对的这些所有的东西可以让你养成质疑的思想!辩证的思维以及有逻辑的思考方式!这些对于你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是属于软性素质,就像软件一样,你也必须提高你的硬性素质,如同硬件一样这硬性素质的提高就要靠你假期的积累,不要荒废了暑假近2个月的时间,你每年暑假可以去培训机构(理性选择,别选择成那种只交钱学不到东西的机构)或者去一些和你专业相关或者你以后想从事某个专业的单位实习,你可以学到很多大学学不到的东西!总之概括下来,我总结了几点:有人得:满腹经伦,失:黄金岁月有人得:废纸一张,失:钞票一堆有人得:狐朋狗友,失:青春年华有人得:一人相伴,失:满腹经纶有人得:纸醉金迷,失:唯一童贞有人得:四级证书,失:两年时光有人得:吃喝玩乐,失:黄金时代但这些各种的得失,放在各种的你我他面前,有该如何定夺···我也不好说~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楼主你也不用想得太复杂~按照自己心里想的来就行了!年轻人就要敢作敢为!别那么多顾忌!失败就失败~自己承担就是了!我们总是看到有些人被称作“高分低能”

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中国教育从此恢复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三个大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教育存在发展中问题与挑战。在改革开放30年即将到来及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展开之际,举办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教育思想理论得到空前突破。从对“两个基本估计”的批判到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科教兴国、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从素质教育大讨论到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全面促进了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进步。2.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成就斐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转型为市场经济体下的教育;8部教育法出台,依法治教步入轨道;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比肩发展;基础教育投入由政府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学模式发展到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杂费的全部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广泛开展,留学教育空前发达;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不断的完善。3.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全国青壮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4年(1966)提升到12年(2006);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合格率达标,教师地位与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4.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恢复到发展,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建立有大学,全国大学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发展;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大学、独立学院、成人大学均发生了结构性、布局性和级能性的历史性调整;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大学招生人数每年递增,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2700万,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教育是立国之本,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国立的强盛。精品学习网的小编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教育改革的评论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改革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背水一战的气概;改革需要懂得去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改革需要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之勇气。唯有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唯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教育改革力度,才能除教育不正之风,创造出风清正气的教育环境;唯有夯筑教育的城墙堡垒,基础教育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更上高楼;唯有勇闯改革的“深水区”,杀出一条血路来,教育才能真正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否则,素质教育将摘不掉应试教育的帽子,创新教育将是新瓶装旧酒之事,科教兴国战略将成为纸上谈兵,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以教育改革为话题的议论文

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也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看待教育改革: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开辟新疆域,攀登新高峰。教育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整体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全面启动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改革。“四有好老师”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核心评价标准,大中小学师德体系建立健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学生“四个引路人”;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与近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40年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教育巨变,书写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改革是发展之源,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一引擎。扩展资料:世纪之交到21世纪前十余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服务型政府相契合,更加关注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改革成就的重要标志,也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公平写下了注脚。这一阶段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件莫过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新目标,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强大引擎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中国教育从此恢复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三个大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教育存在发展中问题与挑战。在改革开放30年即将到来及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展开之际,举办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教育思想理论得到空前突破。从对“两个基本估计”的批判到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科教兴国、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从素质教育大讨论到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全面促进了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进步。2.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成就斐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转型为市场经济体下的教育;8部教育法出台,依法治教步入轨道;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比肩发展;基础教育投入由政府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学模式发展到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杂费的全部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广泛开展,留学教育空前发达;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不断的完善。3.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全国青壮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4年(1966)提升到12年(2006);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合格率达标,教师地位与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4.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恢复到发展,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建立有大学,全国大学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发展;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大学、独立学院、成人大学均发生了结构性、布局性和级能性的历史性调整;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大学招生人数每年递增,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2700万,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教育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应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周期修订制度。扩展资料:教育改革的注意事项:首先,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现状的变化"为判定标准的,无论我们在理论上,思想上有多么美好的构想,如果不引起教育实际现状的变化,都不能称之为教育改革;其次,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教育改革有着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意味着教育的最初状态与以后状态的明显不同;再次,教育变革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所表达的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变化与改变,而不必然地是一种进步或改进。换句话说,教育改革的结果可以是正向的(教育改进),也可以是负向的(教育退步)。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学生的和谐幸福,教育改革的瓶颈其实就是文凭这张薄纸,站的高一点来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就会有很大收获。

以教育改革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以改革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好想改革今天的教育    瞧瞧现在的小学生,每天都要写好多好多作业。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小学生,每天要写2千字左右的作业。这相当于1篇论文!一个学期大约4个月,一个月大约30天,由此推算,一个小学生一个学期要写约24万字的作业!这意味着什么?多可怕!这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好处”。    现在的小学生,书包也重得出奇!据调查,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书包重量为3斤左右,一个小学中年级学生书包重6斤左右,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书包重约10斤左右!看看,看看!这些数字,多吓人!更吓人的是,现在的小学生除了老师的“珠峰(‘珠穆朗玛峰’的简写)作业”外,还有家长们的“泰山作业”与“泰山兴趣班”。据网上披露,平均每个小学生要上3个兴趣班,多则9-10个,为的是什么?大学,名牌大学啊!瞧瞧,太吓人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综艺节目,有一集叫“男孩危机”,好像与应试教育无关,其实不然。可不是吗?如今的男孩普遍胆小,懦弱;女孩要么过于文静,要么过于粗暴。倘使出了什么事,家长老师们会怎么处理呢?要么若无其事,要么敷衍了事。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我认为仍是应试教育。    有人会说,作业做得多,考试考得多,将来一定能够考上“名牌”。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个极端的错误。在美国,幼儿园的老师教小朋友认识圆,一定不能说它是一个什么固定的名称,否则将会接受法律的制裁。    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改革今天的教育思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轻松地学习、生活。将来,我一定要做一个改革应试教育的革命者!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也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教育改革为话题的议论文素材

[教育类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1、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亚里士多德)  2、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3、 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王夫之)  4、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  元培)  5、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东)  6、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7、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  8、教育是一种最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  术事业。(加里宁)  9、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子女,乃是最佳的遗产。(司各特)  10、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1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  尔)  12、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都能够自学,都能够学到切实有用的  知识。(叶圣陶)  13、事业上最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邹韬奋)  14、世界上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徐特立)  15、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高尔基)  16、人生所有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爱、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罗曼·罗兰)  17、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  入诗句/像进修道院游逛……(罗日·杰斯特文)  18、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达于真理。(李大钊)  19、我们只愿意在真理的圣坛面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权威之前拜倒。(郭沫若)  20、真理是一个崇高的字眼,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黑格尔)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填空或选择  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  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理学相结合,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  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7、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8、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  9、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之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陈德荣)翻译(盖茨)的(《教育心理学》)。  10、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1、(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递实验)  12、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岁)。  1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最初是通过(观察儿童玩“弹弹子”的游戏)开始的。  14、皮亚杰指出,(11岁)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15、(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理论基础。  16、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7、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18、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19、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可将学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20、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1、彼得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分为两大类:(反射学习、认知学习)。  22、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和社会生产规范的学习)。  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判断  1、研究教育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年长的一代都要以某种方式将社会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在不断地接受他人的影响。  2、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  3、研究教育过程不能脱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外界环境虽然能对个体的生理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却无法改变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5、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6、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条件共同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发展。  7、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  简答或论述  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5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特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  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答: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第二组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画后不予奖励。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量加以控制。总之,实验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正因为如此,实验法通党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可*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  答:(1)实验室实验。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  (2)随机化现场实验。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单一个案实验。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一个案实验的例子。在单一个案实验中,实验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这是单一个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点。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第一,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之间的直接联结,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第一,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  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世俗水平(9岁以前)。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岁)。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20岁以后)。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14、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中国教育从此恢复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三个大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教育存在发展中问题与挑战。在改革开放30年即将到来及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展开之际,举办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教育思想理论得到空前突破。从对“两个基本估计”的批判到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科教兴国、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从素质教育大讨论到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全面促进了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进步。2.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成就斐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转型为市场经济体下的教育;8部教育法出台,依法治教步入轨道;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比肩发展;基础教育投入由政府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学模式发展到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杂费的全部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广泛开展,留学教育空前发达;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不断的完善。3.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全国青壮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4年(1966)提升到12年(2006);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合格率达标,教师地位与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4.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恢复到发展,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建立有大学,全国大学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发展;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大学、独立学院、成人大学均发生了结构性、布局性和级能性的历史性调整;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大学招生人数每年递增,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2700万,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教育是立国之本,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国立的强盛。精品学习网的小编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教育改革的评论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改革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背水一战的气概;改革需要懂得去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改革需要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之勇气。唯有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唯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教育改革力度,才能除教育不正之风,创造出风清正气的教育环境;唯有夯筑教育的城墙堡垒,基础教育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更上高楼;唯有勇闯改革的“深水区”,杀出一条血路来,教育才能真正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否则,素质教育将摘不掉应试教育的帽子,创新教育将是新瓶装旧酒之事,科教兴国战略将成为纸上谈兵,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