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7 05:32:00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摘要

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关。以农药为例,我国在80年代就颁布了禁止使用一些有机氯农药的法令,但至今仍可在河口与近岸沉积物中检出这些农药的残留。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和作物的推广与引进,我国每年进口和生产许多新的农药。对于这些日益增多的各种化合物,我们目前尚未有其在海水中的合适监测方法,对于这些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在海洋中的归宿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关的知识几乎仍是一纸空白。 自70年代起在发达国家含有机锡(为三丁基锡)的涂料用于船底,可杀死附着生物,节约燃料费20%~40%,能维持5~7年。有机锡还可用作杀虫、除草、防腐剂。1980年盛产牡蛎的法国大西洋沿岸牡蛎大量死亡。后来在体内检出有剧毒的有机锡,于是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其使用。可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对这种有毒涂料的限制使用。 2.近岸的养殖废水污染 我国的海洋养殖业自7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饵料,这些饵料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能为养殖对象摄取而进入沉积物或悬浮于水中。此外,在养殖中为增加动、植物的抵抗力或减少疾病需加添其他的诸如维生素与杀菌剂之类的化合物。在目前的养殖条件下,含有上述物质的养殖废水经常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对局部或区域的环境破坏性很大。在一些地区,它的影响可超过河流污染的危害,甚至导致近岸水域大规模赤潮的发生。1989年夏季,河北省沿海发生赤潮,影响面积达1300多平方千米,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 3.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 在为保护陆地资源与环境或维护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活动中建设的各种工程设施,若设计不当则会对近海环境与资源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北方许多大河流域都修建了水坝,使得像辽河、滦河、海河的下游发生季节性甚至周年的断流。由于干旱与用水不当,黄河下游干枯的日子在近年来已达到了250~300天/年。 世界上50%~65%的渔业资源在它们的生活史的某一段时间内,都与近岸环境或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相连。污染或工程设施改变了这些环境,也就破坏了这些生命赖以生存的场所。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浅海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演替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不可逆转。 在热带地区,珊瑚礁分布在岛屿的周围,或者岛屿本身就是由珊瑚礁构筑的,除了构筑一个非常奇妙的生态系统外,它的发育也保护了岛屿免受风暴的侵害。海南省部分地区的居民从水下炸掉珊瑚礁用于烧制石灰,这是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因为当珊瑚礁破坏之后,赖以维护的生态系不复存在,而且岛屿失去了抵御灾害的屏障,随之而来的风暴很快便将海滩上的沙冲走,使那里的海岸被蚀退。 通常在近岸海湾筑坝进行养殖,既使原有海滩剖面遭到破坏,引起海岸侵蚀,又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加速生物资源枯竭。山东半岛月湖曾是著名的海珍品产区,在海韭菜群落中繁衍着丰富的海参与贝类,而80年代在湖口筑坝改造用来发展养殖,使泥沙回淤,海韭菜减少了90%,海珍品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不失为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的一起值得记取的教训。 4.溢油事件 1989年青岛市黄岛油库因遭雷击发生油罐爆炸事故,使近千吨原油外泄,不久原油开始附着在海滩、礁石上。如果说油库起火爆炸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那么各种船舶失事造成的油料外泄却是很频繁的。我国每年发生船舶原油泄漏事件几十起,溢油可达上万吨,且这些事件大都发生在浅海或陆架区域。 石油中的不同组分在海洋中的降解速率差别很大,以致于它们在海洋中的半衰期可以从一天到数月之久的时间内变化。溢油除了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外,影响景观、水质及食物链。由于这些食物链(网)的终端为人类本身,海洋溢油不仅对于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都具有直接威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大。1。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300种,其中可捕捞的有17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2。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等,我国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有10个,已探明的各种类型的储油构造400多个。根据科学家估算,我国的海洋石油储量可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而且各个大海区不断有新的油气田发现。据估计,我国的海底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石油资源储量的10%-14%; 我国的海底天然气资源量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的25%-34%。3。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素和氯化镁,并实现了工业化,而直接从海水中提取钾,铀,锂等正在向产业化化阶段积极迈进,生产盐酸,烧碱,纯碱,金属钠,氯气,漂白粉,氯酸盐,过氯酸盐以及氯代烃等基本化工原料,制作过程我就不详细介绍,楼主请见谅,我国目前有宜盐土地和滩涂资源8400km,海盐的年生产能力约1700×10�6�6t,多年来,我国海盐年产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4。首先,可利用海水提取海盐,经处理,变为食用盐,海洋生物也可以用来制取药材,如巨藻身上提取的一种酸,加工后可用来消除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锶90。从红藻中提取出一种高效抗病毒物质。用这种物质制成治疗感冒的药物,既安全,又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肥料,如氯化钾,也能进行电解水,制造氢气用来发点,利用海洋能,潮汐能。可以说海洋的利用空间是非常广泛的。5。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蓝色国土中,尤其是南海南沙群岛,资源丰富,又处在国家边界,是重要的保护区域,也占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忽视了环境问题,导致海洋污染严重,所以合理又计划的进行海洋资源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6。首先,政府部门及相关环境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重发展,轻环保”这种错误理念,强调绿色经济的必要性,推广环保经济。具体措施可以召集企业领导人召开座谈会,宣传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并使企业领导人积极参与,共同探讨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举措。其次,要搞好外交工作,不能让其他国家以非正当理由侵略蓝色国土,与各邻国和平共处,一起开发海洋新能源,也要时刻防范。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人类对海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认识到海洋资源对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增大了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力度。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强化海洋资源管理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沿海各国和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新视点,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海洋资源无序、过度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显露出来。1我国海洋资源现状概况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海岸带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大陆海岸线长达84万千米,加上岛屿海岸线共2万千米;拥有内水和领海的海域面积37万平方千米,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1]。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海洋动力资源和滨海旅游等资源。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约有170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

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关。以农药为例,我国在80年代就颁布了禁止使用一些有机氯农药的法令,但至今仍可在河口与近岸沉积物中检出这些农药的残留。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和作物的推广与引进,我国每年进口和生产许多新的农药。对于这些日益增多的各种化合物,我们目前尚未有其在海水中的合适监测方法,对于这些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在海洋中的归宿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关的知识几乎仍是一纸空白。 自70年代起在发达国家含有机锡(为三丁基锡)的涂料用于船底,可杀死附着生物,节约燃料费20%~40%,能维持5~7年。有机锡还可用作杀虫、除草、防腐剂。1980年盛产牡蛎的法国大西洋沿岸牡蛎大量死亡。后来在体内检出有剧毒的有机锡,于是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其使用。可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对这种有毒涂料的限制使用。 2.近岸的养殖废水污染 我国的海洋养殖业自7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饵料,这些饵料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能为养殖对象摄取而进入沉积物或悬浮于水中。此外,在养殖中为增加动、植物的抵抗力或减少疾病需加添其他的诸如维生素与杀菌剂之类的化合物。在目前的养殖条件下,含有上述物质的养殖废水经常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对局部或区域的环境破坏性很大。在一些地区,它的影响可超过河流污染的危害,甚至导致近岸水域大规模赤潮的发生。1989年夏季,河北省沿海发生赤潮,影响面积达1300多平方千米,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 3.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 在为保护陆地资源与环境或维护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活动中建设的各种工程设施,若设计不当则会对近海环境与资源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北方许多大河流域都修建了水坝,使得像辽河、滦河、海河的下游发生季节性甚至周年的断流。由于干旱与用水不当,黄河下游干枯的日子在近年来已达到了250~300天/年。 世界上50%~65%的渔业资源在它们的生活史的某一段时间内,都与近岸环境或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相连。污染或工程设施改变了这些环境,也就破坏了这些生命赖以生存的场所。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浅海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演替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不可逆转。 在热带地区,珊瑚礁分布在岛屿的周围,或者岛屿本身就是由珊瑚礁构筑的,除了构筑一个非常奇妙的生态系统外,它的发育也保护了岛屿免受风暴的侵害。海南省部分地区的居民从水下炸掉珊瑚礁用于烧制石灰,这是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因为当珊瑚礁破坏之后,赖以维护的生态系不复存在,而且岛屿失去了抵御灾害的屏障,随之而来的风暴很快便将海滩上的沙冲走,使那里的海岸被蚀退。 通常在近岸海湾筑坝进行养殖,既使原有海滩剖面遭到破坏,引起海岸侵蚀,又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加速生物资源枯竭。山东半岛月湖曾是著名的海珍品产区,在海韭菜群落中繁衍着丰富的海参与贝类,而80年代在湖口筑坝改造用来发展养殖,使泥沙回淤,海韭菜减少了90%,海珍品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不失为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的一起值得记取的教训。 4.溢油事件 1989年青岛市黄岛油库因遭雷击发生油罐爆炸事故,使近千吨原油外泄,不久原油开始附着在海滩、礁石上。如果说油库起火爆炸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那么各种船舶失事造成的油料外泄却是很频繁的。我国每年发生船舶原油泄漏事件几十起,溢油可达上万吨,且这些事件大都发生在浅海或陆架区域。 石油中的不同组分在海洋中的降解速率差别很大,以致于它们在海洋中的半衰期可以从一天到数月之久的时间内变化。溢油除了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外,影响景观、水质及食物链。由于这些食物链(网)的终端为人类本身,海洋溢油不仅对于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都具有直接威胁。

海洋污染物依其海洋污染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施对策 :(一)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原有法律法规未曾涉及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法制工作者和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使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规是行为的依据,组织落实是执行法规的保证。根据现行法规,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海军等5个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各个部门间的分工表面上看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协防、协查、协管”,努力把法制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执法必严”,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二)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 高新技术在开发海洋环境探测新仪器方面的应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水生探测技术和卫星遥感遥测技术。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的出现是水生探测技术的最新发展。探测方式有船载式、拖曳式、坐底式、自容式、直读式等多种形式,自动化程度很高,可以测量一个垂直剖面上的海流分布,在现代海洋环境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可获得海洋表层的温度、水色、海平面、波浪、海流等相关信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还进一步发展了现场观测技术系统。此外,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也推进了海上现场探测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违规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监测赤潮等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所产生的“三废”绝大部分通过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径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响着近岸海域的环境,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和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三废”排放的一般情况来看,工业废水、废气占全部污染物的50%左右,所以第二产业对环境压力最大。而沿海地区是我国目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第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种产业结构严重地影响着近岸海域环境,应进一步加以调整,使之不断地优化和升级。 (四)推动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海洋环保技术是指为防止或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海洋生态平衡的各项技术。它包括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如检测设备、资料浮标、无人值守站、卫星遥感等;污染物控制技术,如废弃物处理技术、溢油事故处理技术、倾废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预防污染为目标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海洋生态恢复和整治技术等等。海洋环保产业,是在海洋环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经济产业,包括海洋监测预警信息服务业、海洋环保设备制造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海上倾废场等海洋污染物处理企业以及为预防海洋环境污染而进行的资源再生利用等产业部门和单位。在我国的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环保技术,培育相关产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环境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建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重点污染海区的整治与管理,并对今后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海洋污染复合性强,累积效应大,而且不同海域的自净能力不同,因此,必须考虑如何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污染治理效果。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就是在我国目前缺乏环保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抓住主要污染物质、主要污染海域、主要污染源等几个主要环节,充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对我国的海洋治理进行尝试,是当前治理海洋污染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污染较轻的小块海域进行试点,建立试验区的管理机构,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制定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研发污染物的转移与防治技术,并逐渐加以推广。对于重点污染海域的整治与管理,则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建立“当地政府负责制”,并且纳入当地经济规划。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补偿”,制定一系列排污收费制度。在国家的资助下,分阶段、有计划地整治污染海域。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六)坚持陆海并重、防治并举的海洋环保方针 海洋污染表现在海上,但其来源于陆地和海上,其中主要是陆地。因此,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必须坚持陆海并重。第一,要有效实行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第二,要积极推行绿色生态模式,合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第三,市政部门要做好节约用水和处理污水工作。第四,加强地区间的污染处理协调工作。第五,抓好海上污染控制,保护好近海生态环境。 (七)保证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 由于投资见效慢,各方面关系难以协调,而且没有短期的经济效益,所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资金投入的主体,同时要加强引导,积极利用国际资金和民间资金。 (八)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目前,我国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因此,要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研究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大。1。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300种,其中可捕捞的有17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2。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等,我国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有10个,已探明的各种类型的储油构造400多个。根据科学家估算,我国的海洋石油储量可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而且各个大海区不断有新的油气田发现。据估计,我国的海底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石油资源储量的10%-14%; 我国的海底天然气资源量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的25%-34%。3。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素和氯化镁,并实现了工业化,而直接从海水中提取钾,铀,锂等正在向产业化化阶段积极迈进,生产盐酸,烧碱,纯碱,金属钠,氯气,漂白粉,氯酸盐,过氯酸盐以及氯代烃等基本化工原料,制作过程我就不详细介绍,楼主请见谅,我国目前有宜盐土地和滩涂资源8400km,海盐的年生产能力约1700×10�6�6t,多年来,我国海盐年产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4。首先,可利用海水提取海盐,经处理,变为食用盐,海洋生物也可以用来制取药材,如巨藻身上提取的一种酸,加工后可用来消除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锶90。从红藻中提取出一种高效抗病毒物质。用这种物质制成治疗感冒的药物,既安全,又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肥料,如氯化钾,也能进行电解水,制造氢气用来发点,利用海洋能,潮汐能。可以说海洋的利用空间是非常广泛的。5。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蓝色国土中,尤其是南海南沙群岛,资源丰富,又处在国家边界,是重要的保护区域,也占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忽视了环境问题,导致海洋污染严重,所以合理又计划的进行海洋资源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6。首先,政府部门及相关环境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重发展,轻环保”这种错误理念,强调绿色经济的必要性,推广环保经济。具体措施可以召集企业领导人召开座谈会,宣传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并使企业领导人积极参与,共同探讨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举措。其次,要搞好外交工作,不能让其他国家以非正当理由侵略蓝色国土,与各邻国和平共处,一起开发海洋新能源,也要时刻防范。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人类对海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认识到海洋资源对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增大了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力度。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强化海洋资源管理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沿海各国和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新视点,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海洋资源无序、过度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显露出来。1我国海洋资源现状概况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海岸带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大陆海岸线长达84万千米,加上岛屿海岸线共2万千米;拥有内水和领海的海域面积37万平方千米,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1]。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海洋动力资源和滨海旅游等资源。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约有170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希望采纳

哈哈,我们学校真伤不起,我也在找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论文题目

我只要2分就行了!!!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  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  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  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  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  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  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  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肯定有你想看的文献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草地面积已在逐年缩减。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  (五)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  (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  (七)城市污染环境恶化  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大气质量一直位于全球70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渐侵蚀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八)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  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工程的、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2、土地沙化、荒漠化问题十分突出。3、自然灾难频繁,水旱灾难交替发生。4、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林草覆盖率低。5、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6、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气体排放物。二、形成原因分析: 1、群众长期以来沿袭过去那种挖山种地、广种薄收、超载放牧等传统生产方式,只考虑眼前不考虑后果。这样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反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了“越穷超垦、越垦越流、越流越穷”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由于一些地方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的心态,导致对大自然的无休止索取和掠夺式开发,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3、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只种地,不养地,只索取,不投入,只垦地,不护地,“种一年地,扒一层皮”,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承载能力弱化,人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4、在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上,有的地方没有战略眼光,缺乏系统思维,方法简单,措施不力,零敲碎打,应付上级,搞“面子”工程,造成劳民伤财,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5、投入严重不足,地方匹配资金困难大,导致治理标准低,进度慢,效果差。以世界银行水土保持贷款项目为例,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平均达40-50万元,而目前国家投资给陕西省的每平方公里治理资金仅为2-3万元,加之陕北地区多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匹配资金和群众自筹能力十分有限,不足部分主要依靠群众投工投劳,因而治理速度慢、规模小、标准低、综合配套差,生态建设的效果不理想。6、边治理边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亦是贫困地区,盗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煤、气、油等矿藏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道路交通建设,往往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了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粗放的掠夺式农牧业生产方式在水土流失重点区普遍存在,成为导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对策: 1、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营造区域良好环境。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连年发生,且持续时间长,追根溯源,就在于植被遭到严重破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在空间布局上,应坚持“北草南林”的原则。 2、理顺思路,调整结构,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适应新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形势,由以粮为主的自给自足型农业向以林牧业为主的生态型农业转变,以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为调整的重点。要在保护和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多种经营,培养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开拓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推进农村经济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生态环境,重在保护。在抓好原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监督的同时,要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的突破口来抓。要坚持“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达到“三保”(保土、保水、保肥),实现“三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以流域为单元,一条沟、一面坡、一架山的系统规划,山、水、林、田、路、草综合配套,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互补充,全面提高小流域投入力度。通过清理河道、加固河堤和增加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流失。要把综合治理与科技开发相结合,通过治理一条流域,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最终实现山绿、水清、村美、人富的目标。 4、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要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山川秀美工程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退耕还林要以造定退,重点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要尊重群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对一时退不下来的陡坡耕地,要实行经济林草与粮油作物间作逐步退耕。以便做到退耕不减产,还林要增收,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要分地区、分步骤搞好封山育林。按照“统一规划、集中配置、统一治理、政府控制的原则,搞好种苗基地建设,抓好省级和区域性重点苗圃,为植树造林,荒山绿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加强治理,保护资源,实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 (1)保护好天然林草资源,落实林业采伐政策,严禁乱砍滥伐; (2)加强对已治理区域的治理和保护,对自然及人为造成的破坏及时采取维修和弥补措施,提高治理保护率; (3)果断制止新的垦荒行为,严格推行封山禁牧,把人工治理与植被的自然恢复结合起来; (4)要果断关闭和取缔“五小”企业,对地、市、县属工业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不符合排放规定的企业不答应开机生产,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不受污染; (5)对地下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要具体规划,配套建设各项开发设施,逐步开发利用,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杜绝破坏性、掠夺性开发; (6)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6、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涵就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它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实现发展的社会进步过程,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因1、生产商不顾环境只为成本。2、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不够,只是贴贴标语之类的只是形式,没根本做到质的改进。3、自然灾害导致环境更加恶劣措施:1、教育好孩子保护环境(提高全民素质)2、狠抓破坏环境的生产商3、政府应该落实行动,例如污水处理等等,不要只是说,说了几年都没见成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