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税收对企业的影响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6 02:53:25

税收对企业的影响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要求,表明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就要开始。新的一轮税制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对税制改革的深化,将对企业投资产生深刻的、长期的影响。 现行税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我国的税收制度,包括工商税制、农业税和关税三大部分。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工商税制的问题,现行工商税收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 (一)1994年是我国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国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对工商税收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这次改革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无论是从涉及的范围还是从变革的深刻性上来说,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全面改革流转税制是这次税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使我国流转税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参照国际上流转税制改革的一般做法,这次流转税改革改变了按产品分设税目,并按不同税目制定差别税率的传统做法,确立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普遍征收增值税,在此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保留征收营业税的模式。新的流转税制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来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 税制改革实现了所得税的统一,对内资企业实现了征收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为统一的对内外人员普遍适用的个人所得税。对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做了较大调整。例如,开征了土地增值税,扩大了资源税征收范围,取消了奖金税、集市交易税等若干个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准备新设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 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对我国的税制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使工商税制由改革前的32个税种简化为18个税种。税制改革使工商税收制度朝着科学、简化、适用、高效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1994年税制改革是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如此之大的举动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改革的方案是在十几年来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外国税制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的,推行近10年来从总体上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内外普遍评价很高。其成功之点主要有四:第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没有引起社会、经济的震荡。第二,规范了税收分配关系,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同时总体上没有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第三,将主要税权和大部分税收收入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国家加强对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四,税制趋于规范、简化、公平,基本符合国际惯例,税收的职能作用得以加强。 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和几年来的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现行税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1994年税制改革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特别是对企业投资的不利影响比较突出。 1.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购进固定资产不许抵扣所含税金,存在的问题较多:第一,不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也不利于扩大投资需求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由于不能彻底消除产品所含税金,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第三,生产型增值税的税负较高,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2.企业所得税名义税负重,实际税负轻,不利于企业投资选择。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为33%,但是,一方面企业税前扣除不充分,另一方面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大量存在,企业实际税负25%左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也是33%,但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企业投资选择。 3.内外税制不统一的问题。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内外资企业适用的仍然是两套税制。例如,外资企业不征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和房产税。不利于税制的统一、规范和企业公平竞争。 宏观税负偏轻、微观负担偏重的问题。1993年宏观税负为9%,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下降为8%和2%。1996年上升到4%,1999年继续提高到57%,2002年达到83%,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宏观税负比较轻。但企业普遍反映各级政府收费较多,企业负担较重,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扭转。 1994年的税制改革重点解决经济过热问题,是一个紧缩的税制,例如,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都是限制投资的措施,导致社会投资连年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4年为4%,1995年至1999年分别为5%、8%、8%、9%和1%。已经不适应现在通货紧缩的新情况。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行税制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已经水到渠成,势在必行。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并重,其他税种辅助配合的税制结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适应经济波动并进行有效调节、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满足国家财政经常性预算正常需求的税制体系。 这次对税制的调整、改革、完善,是在现行税制基础上进行的,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巩固、深化、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根据以上思路,具体税制改革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改革出口退税制度。自2004年1月1日开始调整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有些产品维持原出口退税率不变,有些产品调高出口退税率,有些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率。平均出口退税率由现在15%降至12%。 2.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清理现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非公有制企业在税收上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督促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3.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 4.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调整征税项目,对属于一般消费品的项目取消征收消费税,对一些高消费项目或行为征收消费税。 5.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6.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建税,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7.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要按照合理分权的原则,从有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出发,对税收管理权限作适当调整。 8.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深远影响 税制改革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且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是对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再调整。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虽然短期内不会明显显现出来,但是从长期发展观察,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积极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1.调整出口退税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出口退税标志我国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过去我国实施整体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或降低,不能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次根据产品出口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增有减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尽可能减少出口退税率调低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企业增加有选择地投资,扩大出口规模 2.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对机器设备的投资。增值税实行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对企业投资机器设备可以抵扣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相当于给予企业17%的补贴,可以调动企业增加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虽然,这项税制改革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但是,试点的时间不会很长,改革的速度会比较快,广大企业会很快就享受到税制改革的益处,投资积极性将得到鼓励。 3.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促进公平税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建税。清理现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公平税收待遇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追加投资。 4.降低总体税负促进企业投资。我国已经暂时停止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进一步的深化税制改革将使企业的消耗得到充分补偿,例如,内资企业可以按实列支工资费用等,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企业税负。增值税转型也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因此,总体上看,这次税制改革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会降低企业的总体负担,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企业赢利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5.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培育城乡统一市场。我国二元经济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广大农村市场的不成熟,降低了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也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想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较快增长,培育农村市场必不可免。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市场成长,有利于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培育城乡统一市场,为企业投资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企业投资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企业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改革开放20年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离不开各项改革深入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展望新世纪,我国是世界各国公认最有希望的国家,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将对促进投资发挥积极作用,企业的投资环境将越来越好,企业迎来了又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增值税 诸葛转型对 文库企业 帮你的财务影响的论文提纲怎么写啊

税收对企业的影响论文怎么写啊初中

税收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税收具有的调节功能,使税收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一、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税收制度、结构的相应变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当降低税率,取消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加大税费改革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尤其改进和加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努力实现公平税负的目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二、经济体制决定税收体制。国家在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则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三、经济的总量决定税收的总量。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四、调整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公开透明,保持中性,给企业创造一个透明的、公平的、可预见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五、调节对外经济往来,促进对外开放。要履行加入WTO承诺,降低进口关税,调整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低,但在某些产品的税率上有升有降,以保护我国幼小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国际间的征管合作,大力开展反避税斗争,维护我国权益。六、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所以,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可采取投资抵免、降低税率、税前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1,企业税收和企业信誉形象相关,例如公司转让就需要看企业的税收状态是否正常这些,企业税收如果不正常直接就会影响以后法人贷款这些,乘坐高铁这些,购房这些3企业税收的完善是企业财务管理最基本需要达到的管理,税收的管理让企业更加合法化,如果企业税收不完善,被税务机关所查,轻则,企业被罚款扣税,重则公司主要负责人将会面临牢狱之灾。4企业税收是现在一家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就需要马上去完善核税这些的,就好比新手上路开车需要拿到驾照一样的。而企业想要开始营业不只是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的,还需要国地税报道,核税种这些。5企业税收涉及到企业以后发票的正常开取,如果企业税收不正常,就不能正常开具发票给客户,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会减少部分客户,因为现在的税收很多公司都是需要发票的,企业的税收和发票息息相关。

税收和祖国繁荣有什么联系,也可以理解为税收与国家经济繁荣的关系:以下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有帮助不:税收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如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迅速,这些无疑都预示着税制将随经济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创新和发展。大家都知道,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依赖于经济,然而,税收还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一、概述    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1、税收的财政地位    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职能,即:税收的财政职能或财政收入职能。税收分配是无偿分配,税收一直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分配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的特点,收入可靠稳定,税收的征收也有利于财力调度,满足日常则政支出。税收还有利于规范、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出现了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悬殊的现象。因此,对合法收入应当保护,依法征税;对过高收入作适当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必须坚决取缔和扫击。个人所得税将是财政收入的一大源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不是趋向共同富裕,而是趋向两极分化。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对各类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实行按年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个人收入调节力度,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税收的调控    宏观经济离不开税收调控。国家可以运用正确的税收政策,引导经济走向,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国家可以充分运用税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刺激有效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其三,调节分配不公,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分配关系,促进公平竞争,增强经济活力。其四,税收可以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有效监督和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对策,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税收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反映了税收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即税收调节职能。它使税收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一)从税率与经济繁荣来看    1、低税收论    当前公众普遍认为低税收意味着经济可以得到快速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低税收未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都是保持高税率的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以各种形式从公民的每一元收人中抽取更多的税款。实际上,经济繁荣与高税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教育水平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也可能影响税收。简单经济理论指出税收对劳动力供应和资金积累,以及对企业投资和改革创新都有消极作用。可想而知,在私营部门,人们付出的努力获得越多,但获得的酬劳越来越少,他们当然不愿意干。政府必须应对这一问题:即在税收的负面影响和企业资产净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税收当然影响某些行为,此外政府不仅通过征税的多少,还通过如何使用所征得的税款对经济发展的进行调控。毋庸置疑,短期减税会刺激经济发展,一边加税一边浪费钱财不利于经济发展,反之如果投资教育、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2002年,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但是,国家债务连年攀升,政府投资,部分企业受益,影响企业公平竞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视累进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在调节经济、实现供求平衡中的作用。    2、高税率论    高税率不会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减税只是限制花销的策略。真正的目的是降低政府开销,避免财政赤字。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定基本税率为33%,高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税率水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小统一,对外资企业优惠较多,税负轻于内资企业。在内资企业中,由于管理上的原囚,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的税负较重,大量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较轻。根据凯恩斯理论,税收具有乘数效应,当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如果单纯考虑税收因素,税收增长小利于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单纯考虑政府支出因素,则政府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增加相等数额的政府支出。然而数额较大的税收和政府支出,即使保持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所以税收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其增长速度确实应当适度。税收积累数量的大小,增长速度的快慢,决定于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素质状况,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增减,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二)从税收调控与经济发展来看    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调控政策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实现过程就是所谓的传导机制。税收调控手段(增税或减税)与各种税收调控目标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1、经济体制决定税收体制。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就要调整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供需是否均衡决定经济能否均衡发展。国家在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则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决定了税收体制从单一税制、复税制到公平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2、经济的总量决定税收的总量。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内都有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扩大。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实行分税制,转移支付的办法,税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之比,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界限,取之有度,用之有方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3、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税收制度、结构的相应变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就是适应经济结构变化,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税制结构调整。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当降低税率,取消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加大税费改革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尤其改进和加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努力实现公平税负的目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4、调整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公开透明,保持中性,小扭曲企业的经济活动,给企业创造一个透明的、公平的、可预见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税收负担一要公平,二要合理,二要透明。在通货紧缩、供大于求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税率自动降低,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升温;在通货膨胀、求大于供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税率自动上升,抑制民间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降温。    5、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所以,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可采取投资抵免、降低税率、税前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清理整顿过多过滥的减免税,取消歧视性的税收优惠,避免引起不公平的竞争和反倾销案的发生。    6、调节对外经济往来,促进对外开放。要完善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合理合法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界定国与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避免重复征税,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要履行加入WTO承诺,降低进口关税,调整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低,但在某些产品的税率上有升有降,以保护我国幼小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国际间的征管合作,大力开展反避税斗争,维护我国权益。经济效益决定税收的积累程度。    总之,经济是决定因素,税收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是处理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改革措施,为推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给你一个别人的分段的目录吧:大概都差不多第1章 税收促进就业的理论分析 8-15 1 税收促进就业的必要性 8-10 1 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 8 2 我国就业现状及走势分析 8-10 3 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 10 2 税收影响劳动力供求的理论分析 10-14 1 税收影响劳动力需求的理论分析 10-13 2 税收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理论分析 13-14 3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类型 14-15 1 间接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4 2 直接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4-15 第2章 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实证考察 15-29 1 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基本情况 15-21 1 近年来国家关于就业指导方针的重大转变 15-16 2 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 16-20 3 现行税收政策的实行效果 20-21 2 我国目前税收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21-29 1 以直接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为主,缺乏长效机制 21-23 2 主要侧重于调节劳动需求,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很小 23 3 税收优惠的具体设置不尽合理 23-24 4 税收优惠的实施执行有待完善 24-27 5 中小企业利益没有得到税收政策的有效促进与保护 27-29 第3章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构想 29-45 1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国际借鉴 29-32 1 制定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税收制度 29 2 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29-30 3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30 4 给予农业和农产品一定的优惠政策 30-31 5 对安置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税收特惠 31 6 降低纳税人的奉行成本 31 7 给予城市化建设一定的财力支持 31 8 促进多种就业模式发展 31 9 为弱势群体就业提供优惠保障 31-32 2 制定我国促进劳动就业税收政策应坚持的原则 32-33 1 公平与效率原则 32 2 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原则 32 3 符合WTO规则原则 32-33 3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具体构想 33-45 1 调整宏观税收政策,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33-37 2 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供给情况 37-38 3 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38-40 4 加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 40-42 5 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扶持力度 42-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后记 引 言 实现充分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就业难题,解决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应有所作为。本文旨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理论的阐述、问题的揭示、经验的借鉴,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体系的构建问题。这方面的已有研究多侧重税收优惠政策的直接促进作用,本文除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之外,将更多的强调以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整来确保经济稳定均衡增长促进就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供给情况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第1章 税收促进就业的理论分析 1 税收促进就业的必要性 1 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 劳动就业简称就业,是指人们加入到某个行业从事某种劳动,这种劳动区别于自给自足的生产劳动,当人类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后,就业就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人的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史,自从有了人类,劳动就成了人类谋求自我生存的基本手段。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人类财富的不断增长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哪一步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劳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手段。 (2)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所谓社会充分就业,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中只要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得到就业的状况。劳动力是经济社会最为重要的资源。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早已确立的目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劳动就业率与社会生产力是一个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反映社会文明的标志,一个失业率较高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国家。事实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就业率的提高,而社会就业率提高,才能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从而才能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创造物质条件。因此,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是实行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促进社会就业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中心内容。 (3)促进劳动就业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保证。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2 我国就业现状及走势分析 (1)我国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高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①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严重 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就业为劳动者个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充分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保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能否解决好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中,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杠杆,理应为各级政府充分利用,以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我国目前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但这些税收政策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税收政策在设置上仍存在不合理性,税收政策在执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缺失等。西方国家在运用税收政策促进就业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许多发达国家都以较低的宏观税收负担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以此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促进就业;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 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税收作为重要调控工具之一,应在就业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就业现状和走势,阐述了税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总结了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内容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此本文进行了剖析,概括如下:以直接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为主,缺乏长效机制;主要侧重于调节劳动需求,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很小;税收优惠具体设置及实施执行存在问题;税收环境不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贯彻和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构想,主要包括:调整宏观税收政策,确保经济稳定均衡增长;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供给情况;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政策,直接鼓励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扶持力度;加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最后这篇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研究 摘要 4-5 Abstract 5 第1章 绪论 8-12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8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9 3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9-10 4 研究的方法 10 5 创新点 10-12 第2章 税收政策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12-18 1 税收政策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形式 12-14 1 税收政策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形式 12-13 2 税收政策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形式 13-14 2 税收政策影响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14-18 1 税收政策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途径 15-16 2 税收政策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途径 16-18 第3章 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成效与问题 18-28 1 我国现有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8-22 1 针对残疾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 18-19 2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 19-20 3 针对部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的税收优惠政策 20-21 4 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1 5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拓宽就业门路的税收优惠政策 21-22 6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其吸纳就业功能的税收优惠政策 22 2 我国现有的税收政策对促进就业的成效 22-25 1 增加了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实惠 23-24 2 调节和优惠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 24-25 3 我国现有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5-28 1 政策复杂多变,难以操作 25 2 政策限制性条件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5-26 3 政策形式单一,未形成政策体系 26 4 管理上存在漏洞,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26-28 第4章 国外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28-32 1 国外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28-29 1 发达国家主要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28-29 2 发展中国家主要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29 3 经济转轨国家主要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29 2 国外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29-32 1 实行低税负,鼓励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9-30 2 实施差别税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0 3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30 4 给予农业和农产品一定的优惠政策 30-31 5 对安置就业人员的企业和弱势群体就业实施税收优惠 31-32 第5章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原则与路径 32-42 1 完善我国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应坚持的原则 32-34 1 公平与效率原则 32 2 以“五个统筹”为指导的原则 32-33 3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则 33 4 遵循 WTO 规则原则 33 5 坚持长效性和前瞻性原则 33-34 2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路径 34-42 1 清理取消一些不实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34 2 扩大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 34-35 3 制定“四倾斜加两开征”的税收政策 35-40 4 加强管理,促进税收政策的执行 40-42 结语 就业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充分就业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为国家财政提供充足的税源,然而,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数量众多、素质偏低,在劳动力市场机制十分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是很不现实的,政府对解决就业问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税收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对调节和促进就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着重探讨如何发挥税收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税收政策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了税收政策对促进就业的原理和途径;然后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并对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及给我国的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政策促进就业的原则和路径。第 1 章 绪 论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 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就业机制取代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机制。在新的就业机制下,中国人口数量巨大的特有包袱造成劳动力供求的严重失衡。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 2010 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 8 亿人,比 2000 年增加大约 1 亿,过于充裕的劳动力资源给我国就业带来严重的压力①。再加上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问题以及二元经济中农村隐性失业的释放,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过程中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不断加剧,以及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信息化、产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等几项任务所要求的就业转移,导致就业矛盾更加尖锐,各种类型失业不断上升。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数量众多、素质偏低,在劳动力市场机制十分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是很不现实的,政府对解决就业问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为国家财政提供充足的税源。税收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对调节和促进就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着重探讨如何发挥税收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就业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公共管理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新旧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产物。胡锦涛总书记就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它事关我国企业改革的成败,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局,事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大局。因此研究就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而研究促进就业问题的相关税收政策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调控目标中,促进劳动就业是各国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业问题始终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形成系统的就业理论已经有 200 多年的历史,先后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马尔萨撕的人口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反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在税收政策上,主张根据经济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交替地实行紧缩和扩张政策,即在萧条时期,政府要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在繁荣时期则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和均衡。在失业增加时主要采取的税收政策和措施有:一是实施低税负,鼓励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处理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问题上,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一直从事着轻税的税制改革,它们通过实施减税,让利给纳税人,鼓励社会创办更多的企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直到现在这种减税风潮仍余波未尽。二是实施差别税率,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的就业人员,成为就业主阵地。为了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很多国家推行差别税率。三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在国民经济结构变动和发展过程中,各国税收政策调整取向比较注重发展包括通讯、金融、咨询、旅游等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和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四是给予农业和农产品一定的优惠政策。一些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在政策上体现对农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场主及产业工人的税收照顾。五是对安置就业人员的企业和弱势群体就业实行税收优惠。对安置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税收特惠,支持社会闲散人员创办企业,支持企业组织社会闲散人员就业。 我国在建国之后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承认存在失业,因此关于就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1994 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就业率的下降,尤其是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当前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就是根据我国就业形式,从 1994 年开始逐步制定和实施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推动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其政策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残疾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部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拓宽就业门路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其吸纳就业功能的税收优惠政策。

列提纲就是要看你论文的主要思想内容了,写那大标题就可以啊,看我的论文提纲大学生创业之路如何走(提纲)一、 目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及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国家就业、创业政策  1、大生创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  2、大学生创业园  3、税收优惠政策(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1、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参与者为少数 2、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二、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一)资金(二)项目(三)社会经验(四)心理因素三、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遇(四)风险四、先就业,再创业 1、就业,创业的基石 2、就业,创业的跳板五、结束语

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西部发展的影响 一、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西部的影响分析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西部的吸引力 我国传统的税收优惠政策明显具有“区域性”、“外资性”的特征,不适当的区域税收优惠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当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是向东部地区倾斜,围绕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对外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设计了多层次的地区导向型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倾斜不多,不利于将内、外资向亟待发展的西部地区引导。如现在内资企业中涉及地区税收优惠的内容有“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中却规定了多层次的地区税收优惠,其结果是扭曲了外商投资的地区选择,使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成为重要的投资市场。从目前外商投资的分布状况看,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的区域不平衡性非常明显。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没能体现出产业导向 目前,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发展的是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鼓励传统工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致使没能解决西部地区产业失衡矛盾,也使西部地区的资源、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弱化了税收杠杆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势必会影响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现行的税收优惠手段过于单一,优惠税种主要集中于所得税 现行税收优惠主要以直接优惠为主,多集中在降低税率、减税、免税、退税等几个方面,而允许加速折旧、投资抵扣等间接优惠方法较少,而且优惠税种也主要是所得税,这种单一的优惠形式和优惠税种也不利于西部。因为直接税优惠主要是针对企业利润进行的,适用于投资期短,见效快的企业,而对于西部发展极其重要的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营周期长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开发、高新技术等项目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 二、如何建立有利于促进西部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及时将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由东部转移到西部 税收优惠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时效性”,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优先发展东部,对东部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重点应由东部转移到西部,尤其注意的是对于税收优惠政策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必须在继续清理或取消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制定一些特殊的针对西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外商和其他地区或个人在西部地区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应实行比沿海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内外资投资于西部,同时也可促进西部企业的自我发展。 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和科技导向功能 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等是当前西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而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的重点,应考虑对基础产业、生态和环保产业、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给予大量优惠。例如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等出现的风险损失准予在税前列支或从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中扣减;在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里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率先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金,以促进西部企业技术创新;对产品出口企业享受“延长减半”优惠的条件可适当放宽,而对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销售不畅、经济效益差的产品或行业,不给予任何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和科技导向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方式相结合 直接优惠方式包括定期减免、以税还贷、降低税率及税额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亏损结转、费用扣除、特别准备金以及延期纳税等。两者各有优缺点,就西部地区开发而言,没有直接优惠的诱惑,难以吸引内外部投资,没有间接优惠,长期投资风险太大。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方式一直以减免税和低税率为主,这种直接优惠方式虽然对内资企业比较适应,但对许多外资企业则不太适应。西部地区是否采用直接税收优惠方式,关键在于我国能否与世界各国签订税收饶让协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没有签订税收饶让协定的国家的跨国纳税人实行抵免制度,因此对外商优惠的税款最终被外国政府获得,外商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于那些没有与我国签订饶让协定的国家的外商只能采用间接税收优惠方式,以便避开相关国家涉外税制的制约,使纳税人真正受益,又能尽量降低税收优惠成本,也适合于鼓励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投资。对与我国签订税收饶让协定的各国外商和国内资本,则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直接税收优惠方式或间接优惠方式。总之,西部税收优惠方式应该以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相结合,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内、外资投资西部的积极性,促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进西部经济早日腾飞。

税收对企业的影响论文题目怎么写

税收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税收具有的调节功能,使税收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一、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税收制度、结构的相应变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当降低税率,取消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加大税费改革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尤其改进和加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努力实现公平税负的目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二、经济体制决定税收体制。国家在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则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三、经济的总量决定税收的总量。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四、调整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公开透明,保持中性,给企业创造一个透明的、公平的、可预见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五、调节对外经济往来,促进对外开放。要履行加入WTO承诺,降低进口关税,调整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低,但在某些产品的税率上有升有降,以保护我国幼小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国际间的征管合作,大力开展反避税斗争,维护我国权益。六、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所以,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可采取投资抵免、降低税率、税前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会计是税收的基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也必然对税收有所反映和影响。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会计政策选择的税收倾向新会计准则规定了更多的会计政策,企业在纳税时,应该考虑新准则会计政策对于企业纳税的影响。许多企业选择有益于企业纳税和节税的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的多样化新会计准则提出五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实现了计量基础的多元化,譬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计价,存在多种计量模式,这会影响后期确认的成本、费用等损益结果,从而对税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收益计量的变化《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建造合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对于收益的确认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企业核算的收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收益计量的变化必然引起税收的变化。引入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彻底改变,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二者选择其一,改变为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所得税处理方法的改变,无疑会对税收、企业纳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新业务的税收影响新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职工薪酬》、《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政府补助》、《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新的具体准则,这些新的规定规范了新业务,同时,新业务中也存在许多税收影响,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新业务带来的影响

税收和祖国繁荣有什么联系,也可以理解为税收与国家经济繁荣的关系:以下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有帮助不:税收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如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迅速,这些无疑都预示着税制将随经济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创新和发展。大家都知道,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依赖于经济,然而,税收还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一、概述    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1、税收的财政地位    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职能,即:税收的财政职能或财政收入职能。税收分配是无偿分配,税收一直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分配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的特点,收入可靠稳定,税收的征收也有利于财力调度,满足日常则政支出。税收还有利于规范、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出现了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悬殊的现象。因此,对合法收入应当保护,依法征税;对过高收入作适当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必须坚决取缔和扫击。个人所得税将是财政收入的一大源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不是趋向共同富裕,而是趋向两极分化。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对各类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实行按年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个人收入调节力度,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税收的调控    宏观经济离不开税收调控。国家可以运用正确的税收政策,引导经济走向,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国家可以充分运用税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刺激有效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其三,调节分配不公,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分配关系,促进公平竞争,增强经济活力。其四,税收可以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有效监督和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对策,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税收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反映了税收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即税收调节职能。它使税收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一)从税率与经济繁荣来看    1、低税收论    当前公众普遍认为低税收意味着经济可以得到快速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低税收未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都是保持高税率的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以各种形式从公民的每一元收人中抽取更多的税款。实际上,经济繁荣与高税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教育水平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也可能影响税收。简单经济理论指出税收对劳动力供应和资金积累,以及对企业投资和改革创新都有消极作用。可想而知,在私营部门,人们付出的努力获得越多,但获得的酬劳越来越少,他们当然不愿意干。政府必须应对这一问题:即在税收的负面影响和企业资产净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税收当然影响某些行为,此外政府不仅通过征税的多少,还通过如何使用所征得的税款对经济发展的进行调控。毋庸置疑,短期减税会刺激经济发展,一边加税一边浪费钱财不利于经济发展,反之如果投资教育、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2002年,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但是,国家债务连年攀升,政府投资,部分企业受益,影响企业公平竞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视累进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在调节经济、实现供求平衡中的作用。    2、高税率论    高税率不会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减税只是限制花销的策略。真正的目的是降低政府开销,避免财政赤字。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定基本税率为33%,高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税率水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小统一,对外资企业优惠较多,税负轻于内资企业。在内资企业中,由于管理上的原囚,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的税负较重,大量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较轻。根据凯恩斯理论,税收具有乘数效应,当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如果单纯考虑税收因素,税收增长小利于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单纯考虑政府支出因素,则政府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增加相等数额的政府支出。然而数额较大的税收和政府支出,即使保持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所以税收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其增长速度确实应当适度。税收积累数量的大小,增长速度的快慢,决定于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素质状况,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增减,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二)从税收调控与经济发展来看    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调控政策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实现过程就是所谓的传导机制。税收调控手段(增税或减税)与各种税收调控目标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1、经济体制决定税收体制。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就要调整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供需是否均衡决定经济能否均衡发展。国家在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则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决定了税收体制从单一税制、复税制到公平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2、经济的总量决定税收的总量。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内都有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扩大。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实行分税制,转移支付的办法,税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之比,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界限,取之有度,用之有方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3、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税收制度、结构的相应变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就是适应经济结构变化,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税制结构调整。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当降低税率,取消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加大税费改革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尤其改进和加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努力实现公平税负的目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4、调整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公开透明,保持中性,小扭曲企业的经济活动,给企业创造一个透明的、公平的、可预见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税收负担一要公平,二要合理,二要透明。在通货紧缩、供大于求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税率自动降低,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升温;在通货膨胀、求大于供时,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税率自动上升,抑制民间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降温。    5、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所以,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可采取投资抵免、降低税率、税前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清理整顿过多过滥的减免税,取消歧视性的税收优惠,避免引起不公平的竞争和反倾销案的发生。    6、调节对外经济往来,促进对外开放。要完善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合理合法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界定国与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避免重复征税,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要履行加入WTO承诺,降低进口关税,调整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低,但在某些产品的税率上有升有降,以保护我国幼小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国际间的征管合作,大力开展反避税斗争,维护我国权益。经济效益决定税收的积累程度。    总之,经济是决定因素,税收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是处理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改革措施,为推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税收对企业的影响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要求,表明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就要开始。新的一轮税制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对税制改革的深化,将对企业投资产生深刻的、长期的影响。 现行税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我国的税收制度,包括工商税制、农业税和关税三大部分。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工商税制的问题,现行工商税收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 (一)1994年是我国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国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对工商税收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这次改革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无论是从涉及的范围还是从变革的深刻性上来说,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全面改革流转税制是这次税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使我国流转税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参照国际上流转税制改革的一般做法,这次流转税改革改变了按产品分设税目,并按不同税目制定差别税率的传统做法,确立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普遍征收增值税,在此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保留征收营业税的模式。新的流转税制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来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 税制改革实现了所得税的统一,对内资企业实现了征收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为统一的对内外人员普遍适用的个人所得税。对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做了较大调整。例如,开征了土地增值税,扩大了资源税征收范围,取消了奖金税、集市交易税等若干个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准备新设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 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对我国的税制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使工商税制由改革前的32个税种简化为18个税种。税制改革使工商税收制度朝着科学、简化、适用、高效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1994年税制改革是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如此之大的举动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改革的方案是在十几年来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外国税制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的,推行近10年来从总体上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内外普遍评价很高。其成功之点主要有四:第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没有引起社会、经济的震荡。第二,规范了税收分配关系,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同时总体上没有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第三,将主要税权和大部分税收收入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国家加强对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四,税制趋于规范、简化、公平,基本符合国际惯例,税收的职能作用得以加强。 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和几年来的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现行税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1994年税制改革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特别是对企业投资的不利影响比较突出。 1.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购进固定资产不许抵扣所含税金,存在的问题较多:第一,不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也不利于扩大投资需求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由于不能彻底消除产品所含税金,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第三,生产型增值税的税负较高,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2.企业所得税名义税负重,实际税负轻,不利于企业投资选择。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为33%,但是,一方面企业税前扣除不充分,另一方面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大量存在,企业实际税负25%左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也是33%,但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企业投资选择。 3.内外税制不统一的问题。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内外资企业适用的仍然是两套税制。例如,外资企业不征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和房产税。不利于税制的统一、规范和企业公平竞争。 宏观税负偏轻、微观负担偏重的问题。1993年宏观税负为9%,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下降为8%和2%。1996年上升到4%,1999年继续提高到57%,2002年达到83%,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宏观税负比较轻。但企业普遍反映各级政府收费较多,企业负担较重,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扭转。 1994年的税制改革重点解决经济过热问题,是一个紧缩的税制,例如,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都是限制投资的措施,导致社会投资连年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4年为4%,1995年至1999年分别为5%、8%、8%、9%和1%。已经不适应现在通货紧缩的新情况。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行税制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已经水到渠成,势在必行。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并重,其他税种辅助配合的税制结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适应经济波动并进行有效调节、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满足国家财政经常性预算正常需求的税制体系。 这次对税制的调整、改革、完善,是在现行税制基础上进行的,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巩固、深化、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根据以上思路,具体税制改革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改革出口退税制度。自2004年1月1日开始调整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有些产品维持原出口退税率不变,有些产品调高出口退税率,有些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率。平均出口退税率由现在15%降至12%。 2.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清理现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非公有制企业在税收上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督促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3.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 4.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调整征税项目,对属于一般消费品的项目取消征收消费税,对一些高消费项目或行为征收消费税。 5.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6.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建税,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7.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要按照合理分权的原则,从有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出发,对税收管理权限作适当调整。 8.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深远影响 税制改革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且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是对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再调整。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虽然短期内不会明显显现出来,但是从长期发展观察,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的积极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1.调整出口退税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出口退税标志我国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过去我国实施整体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或降低,不能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次根据产品出口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增有减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尽可能减少出口退税率调低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企业增加有选择地投资,扩大出口规模 2.增值税转型促进企业对机器设备的投资。增值税实行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对企业投资机器设备可以抵扣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相当于给予企业17%的补贴,可以调动企业增加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虽然,这项税制改革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但是,试点的时间不会很长,改革的速度会比较快,广大企业会很快就享受到税制改革的益处,投资积极性将得到鼓励。 3.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促进公平税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建税。清理现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公平税收待遇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追加投资。 4.降低总体税负促进企业投资。我国已经暂时停止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进一步的深化税制改革将使企业的消耗得到充分补偿,例如,内资企业可以按实列支工资费用等,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企业税负。增值税转型也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因此,总体上看,这次税制改革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会降低企业的总体负担,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企业赢利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5.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培育城乡统一市场。我国二元经济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广大农村市场的不成熟,降低了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也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想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较快增长,培育农村市场必不可免。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市场成长,有利于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培育城乡统一市场,为企业投资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企业投资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企业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改革开放20年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离不开各项改革深入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展望新世纪,我国是世界各国公认最有希望的国家,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将对促进投资发挥积极作用,企业的投资环境将越来越好,企业迎来了又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1,企业税收和企业信誉形象相关,例如公司转让就需要看企业的税收状态是否正常这些,企业税收如果不正常直接就会影响以后法人贷款这些,乘坐高铁这些,购房这些3企业税收的完善是企业财务管理最基本需要达到的管理,税收的管理让企业更加合法化,如果企业税收不完善,被税务机关所查,轻则,企业被罚款扣税,重则公司主要负责人将会面临牢狱之灾。4企业税收是现在一家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就需要马上去完善核税这些的,就好比新手上路开车需要拿到驾照一样的。而企业想要开始营业不只是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的,还需要国地税报道,核税种这些。5企业税收涉及到企业以后发票的正常开取,如果企业税收不正常,就不能正常开具发票给客户,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会减少部分客户,因为现在的税收很多公司都是需要发票的,企业的税收和发票息息相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