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题目大全高中地理

发布时间:2024-07-06 10:55:23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题目大全高中地理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有以下十大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既不是以前的“统收统支”,也不是“诸侯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县域经济要素秉赋的特色经济。 第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定。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第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论断提出。工业的发展不再牺牲农业的积累为前提,中心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有了内生积累和外在推动。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几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以地域为对象的县域经济发展与以人为对象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强县富民的重要内容。 第五,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县是统筹发展的“主体”,也是“客体”,是主客体的统一。县域经济之所以被重视是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县域与中心城区相比较,是“弱势群体”,是统筹的客体;另一方面,县域内有城镇,有农村,有农业,有工业,还有第三产业,县是统筹的主体。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县的统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外界无法补足的经济基础。县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 第六,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着眼国内,还要着眼国外,要有国际化视角。 第七,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新型工业化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第八,“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第九,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制度性约束,比较突出的有“市管县”体制、户籍体制、金融体制等等。现在许多省份进行“强县扩权”、“财政上省直管县”等体制改革,虽然是在进行“边际调整”,但都是有益的探索。 第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富于特色,这个特色与其地理区位、人文历史、资源秉赋相关联。县域经济发展还要处理好县域经济内、县域经济间、县域经济外的关系,和谐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又一主题。

回答 题目范围小、比较好写的经济学论文题目,可以参考: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中的“粉丝经济”优劣影响分析奢侈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当前楼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开征房产税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打官司的经济学分析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角度看“希望工程”的合理性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提问 请问就是以顺丰速运为研究对象 怎么草拟一个经济学论文标题 回答 您可以写顺丰速运的战略研究,一般关于战略研究的论文可以概述,举例,分析,结果,建议,这样来写,有一个比较通用的写题思路 更多1条 

题目可选:外在控制与自我约束的关系论。大纲如下:一、集中控制是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二、自管为主、控制为辅是多样化生产的需要。三、外在控制的弱化是以自我约束为代价的。四、无权管理(人性化)是现代化管理的目标。五、谈判、交易和容忍差异是经济繁荣的平台。结论:1、逐步放弃权力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助推器。2、分散权力是当代经济繁荣的原动力。3、把神圣的权力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是自我实现的源泉。4、“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这个好多好多,随便为你提供一些吧:1《当前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分析——以某某县为例》2《县级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某某县为例》3《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理效应分析》4《xx地区社会空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等等。。。。。。

县域经济论文题目大全高中地理

杨帅(2016)按照共享经济主体方面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与此同时,杨帅还提出了包含消费及生产领域的可以实现对参与主体进行划分的框架。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具体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个人类型。这种类型指的是企业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其闲置资源利用渠道的拓宽。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首钢创客空间。第二,个人-企业类型,这种类型也被称为临时工代表性经济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拥有时间、资源、技能的个人借助网络平台中的相关众包平台,满足企业临时性的服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适当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其内部问题而且个人也能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三,个人-个人类型,在这种模式中交易的主体为个人。个人能够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来实现个人需求与共计之间的协调,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双方提供信息。比如:滴滴出行。通过该平台,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且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增加。最后一种是企业-企业类型,通过对互联网的合理应用,企业中的闲置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阿里巴巴淘工厂。阿里巴巴淘工厂将线下供给能力与线上市场需求之间进行了结合,以此来带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最优配置,进而提升其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吴晓隽和杨天波(2015)的观点中,共享经济是能够在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信息终端以及新型消费及生产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共享经济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中,还包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郑志来(2016)在对共享经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随后,郑志来表示,共享经济能够有效的改善经济失衡的状况并能够成为供给侧机构性变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部分。共享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且共享经济是一种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二、共享经济相关理论(一)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其代表作《社区结构和协同消费:常规活动的方法 》中有对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共享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当下,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术,对海量的、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并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使用权限,是一种合作经济。共享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易成本的压缩,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共享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共享平台的性质是中间媒介,能够带动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共享平台双方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其监督成本较低。其次,在共享平中,原本不能够加入到大交易环节中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交易。这就使交易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基于 O2O 的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活动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不过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基于O2O的共享经济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并且不断的发展起来。这种新型经济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交易区域、空间被打破,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张。在这种形势下,每个人都是需求者和供给者。在新型经济形态中,物品的使用权、所有权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且相关的交易内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此同时,人们在获取物品的过程中其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物品的实际使用权利上,这就使得物品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加低廉的价格就能够租用到你需要使用的物品,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物品的需求还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支出。而且,限制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二)共享经济的特点1、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属于西方经济学领域,其被定义为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而其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其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和内涵,因为共享经济对于价值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只有在有需求的人手里,物品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这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成为了将闲置的物品转移到对其存在需求的人手里的过程。卖家通过售卖闲置的物品,在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到相当于物品原价格中的一定资金的回报,而限于经济原因而无法入手想要商品的买家也可以经由购买这些出售的闲置商品来满足自身的强烈渴望。2、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共享经济特点中的一种,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甚至保护环境。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一部分人在追求最新科技的同时对于其拥有的尚且完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不断的淘汰,这正是由于城市生活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在社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个人对于产品拥有的越来越少的可使用空间所导致的。而那些所淘汰下来的产品又会对个人的生活空间产生占据,由此甚至还需要个人来负担养护和维修的开销,同时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共享经济无处不在,例如在交通领域,其传统的公交飞机地铁火车就能够极大的的便利许多乘客的交通出行,它就属于一种共享经济。而新开发出来的滴滴打车也对众多用户的出行起到了很大的便利。将使用交通产品的时间段错开以实现对于车辆的使用率的显著提升,这在降低物品闲置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对于在自身生活成本上的降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3、网络易访性随着互联网那个大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经由网络来实现自身的生活方式上的便捷化,这点也体现在了共享经济中的闲置物品交易上,买家和卖家双方都能够在网上实现顺畅的交流,这也使得卖家更容易对用户的需求实现掌握,互联网所提供的强大的图文功能可以让买家更好的了解卖家的产品,也更便于卖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展示以吸引客客户。O2O网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络销售方式,正适合闲置物品的买卖,其提供的功能可以降低卖家进行宣传推广的成本,而对于卖家来说也是省去了去线下进行了解的精力,使其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产品的全方位了解,因而共享商业模式的实现离不开网络的易访性,正是其为买家与卖家之间提供了便利且成熟的用以双方交流的平台来实现了对于共享商业的促进作用。4、社群共享社群共享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找的具有相同消费需求的群体,为了节省一定的消费费用而采用团购或拼团的方式进行消费。例如拼多多和美团就是针对具有相同购物需求的的消费者群体而建立的;58同城、安客居是将有共同的居住需求的人们聚在一起;51job以及智联招聘则是构建了一个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天猫、淘宝以及聚美优品则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主要对自己的强项进行经营。通过众多的APP我们可以看出,社群共享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5、所有权需求下降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拥有了该商品的所有权才能心安理得地使用。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产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人们在进行商品购买时更突出获得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商品只有对自己有用才具有价值。在这种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在一天内满足十几个人的出行需求,一份学术资料可以供几百位学者学习借鉴,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是在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人的消费需求,并且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三、我国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法律条文大部分是在上世纪制定的,所以在我国当下实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新出现的共享经济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均有涉及,所以没有一个行业的法律能够直接套用到共享经济的发展之中,对于共享经济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电商平台的税收问题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都有待解决。一些陈旧的法律条文并不能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从旧时代的法律角度来看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共享经济中有许多创新企业都涉嫌违规或在濒临违规的边界,部分法律并不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监管,反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在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中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国要不断完善关于共享经济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保障行业稳定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使共享经济能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前写过类似的  可以从城镇化入手的  人文地理 区域规划 方面的  推荐一个思路给你吧  摘自新闻的  实现城镇化移民战略 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娄底市娄星区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 颜周雄  (2010年5月19日)  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街道办事处双园社区位于娄底中心城区西北部娄涟高等级公路旁,是2006年9月成立的新社区,土地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原双江乡清桥村移民计124户528人及潇湘职业学院、涟鑫佳苑房地产开发公司、钢城混凝土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事业单位。该社区成立以来,在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治安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说起移民后的变化,二组居民贺文龙显得很激动:“过去住离城区最偏远的低矮潮湿的土砖房,出门要爬坡,喝的是山涧水,信息闭塞,现在社区环境干净整洁,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均安装到户,人们安居乐业,娄星区委、区政府为移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一、科学决策,选准移民脱贫路子  娄底市娄星区双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防洪、旅游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的修建,将淹没该区双江乡清桥、义坪、坪底三个村的部分土地和房屋,其中坪底村需征林地7亩,义坪村需征林地、旱土、水田5亩,清桥村需征土地842亩,移民124户528人,其中外迁安置113户494人,后靠安置11户34人。由于多种原因,1999年水库工程立项时就包括移民安置,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经费需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  移民的困苦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的牵挂。为改变移民贫困落后面貌,让他们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2004年5月,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城镇化战略,走集中安置为主移民的路子,在城郊原区园艺场的土地上集中安置双江乡清桥村移民,帮助移民在城镇安居乐业。  二、以人为本,做好移民搬迁安置  为认真做好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这个任重道远的安置工程,区里成立了由区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或联系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从区直各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移民安置工程指挥部,下设办公、征地拆迁、群工、工程、后勤等部室,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调查了解移民安置意愿,考察移民安置地点,讨论移民安置办法,摸清水库淹没实物指标,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依法解除区园艺场土地承包合同并改制,移民安置区规划报批和土地报批、征用,出台移民安置办法,水库淹没实物指标丈量和补偿协议签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为第三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工程施工,移民安置宅基地分配,移民搬迁到安置区临时定居和新建住房,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结算。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为第四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工程合同审计,工程竣工结算,财务审计,资料整理归档。  为争取市里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陪同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水库移民原居住地视察,了解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市委、市政府急工程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重大问题,分5年为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筹措经费1400万元。区财政在财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打紧非生产性开支。每年投入200万元,确保水库移民安置工程顺利实施。  通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双江水库移民安置工程工作基本完成,工程总投资4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76万元,工程建设21万元。移民在未搬迁前仅有陈旧的砖木结构房屋6平方米,而在安置区新建砖混结构楼房7平方米,是原来的46倍。每个移民在安置区还分得了3亩土地,该地适用于种植蔬菜,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三、多措并举,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移民安置后,如何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生产生活,走上健康发展的致富之路,是各级政府思考的又一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处理化解相关遗留问题和矛盾,做大做强后扶产业。2006年经上级批准,以500多名双江水库移民为基础,成立双园社区。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了居民小组长和妇女专干,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警务室,实行移民自治。几年来,居委会的同志积极主动,组长、妇女专干、党员充分发挥作用,解决了不少遗留问题。同时多方向上争取资金,惠及广大移民。2007年来,仅每年发放到户的后期扶持资金达31万元;每年发放低保资金达20万元;逢年过节和有人重病的时候,社区还给予及时的慰问关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3年来,区政府共投入60万元,居委会及居民自筹近10万元,完成了1700米长、6米宽的社区公路硬化,修建了近1000米的公路排水沟,社区绿化、活动场地也在抓紧建设。社区还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发展移民经济。先后引进3000万元的钢城混凝土有限公司和400万元的矿石加工厂,成立了运输队和装卸队,共安排20多名劳动力就业。如今,社区每年的劳务工资、土地租用等收入近60万元,居民也由外出打工转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980元一跃到了2009年的2800元,走上了稳定致富的发展道路。  还可以参考这个  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而城镇化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子  县域经济是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 和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县域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量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农业和农村经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粮、棉、油、肉禽、蛋、菜等主要农产品全部产于县域单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省工业的发展,也有效地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县域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县(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经济支柱作用日益凸现,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在全省工业经济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县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占全省人口74%的乡村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4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3%、25%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还远处在不饱和状态,如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69台,而农村只有89台;电冰箱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43台,农村仅78台;彩色电视机城镇拥有36台,农村拥有83台;照相机城镇拥有04架,农村拥有11架;摩托车城镇拥有85辆,农村拥有33辆全省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仅占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多样性在县域这个范围内,既有城镇经济,也有乡村经济;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种所有制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高  总体看,甘肃省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也可以说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5元全省县域经济GDP超过5亿元的县有9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甘肃省绝大部分县(市)财政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都是财政补贴县  落后,对资金和人才缺乏吸引力甘肃省山区县占到了全省县域单位的5%县域经济中,人均GDP最高的已达34344元,最低的仅100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7305元,最低的县仅41元  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横向比,近年来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倒数第2、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以上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等,小城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难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落后表现在农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工业比重偏小,工业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生存发展难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发展壮大难2003年全省非公有制为38亿元,仅占全部经济总量的7%,与发达省份相比相差近30个百分点  多数县域财政十分薄弱,赤字严重甘肃省收支倒挂县域个数占全部县域个数的比例高达2%,财政赤字严重削弱了县域作为社会公共物品基本提供者的能力,许多县无力改善社会公共设施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卫生等社会服务,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财政拮据,乡、村债务包袱沉重,促进经济发展难县级财政基本上是个吃饭财政,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乡镇和村级由于多年积累已是债台高筑财政杠杆作用难以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弱化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当前甘肃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和收入问题现阶段甘肃省城镇化的水平较低,提高甘肃城镇化水平是解决甘肃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当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全省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三)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差异,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下,欠发达地区及其县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相对滞后,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二三产业就业门路少,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作为欠发达地区,甘肃省在迅速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超低的省份,其农民收入水平越低从城乡居民收入看,甘肃省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5元,城乡收入比为98:1,城乡差距颇大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在吸纳农村人口、扩大二三产业就业门路的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其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有36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县有23个,分别占全省县域单位的9%、7%;县域经济中,人均GDP全国平均水平是6439元,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离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还相差很远这就要求甘肃省县域经济必须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只有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小康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必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从所有制角度看,多数县域经济是以非国有制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为主体的因此,个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个私经济一般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对政府没有依赖关系,而对活跃县域经济能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  从实践看,近年来个私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一般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而一些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县份,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不仅难以成为财源,反而成为县级财政的沉重包袱因此,对一些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县份而言,积极发展个私经济,无疑是一个选择  当然,这不是说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忽略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县份,还应加大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力度在充分搞活县属国有经济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城乡个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积极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和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所有制结构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多层次性的特点,使县域经济能够形成更多的新的增长点  从管理角度看,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键看县域,难点在农村观念落后无疑是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入手

这个好多好多,随便为你提供一些吧:1《当前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分析——以某某县为例》2《县级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某某县为例》3《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理效应分析》4《xx地区社会空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等等。。。。。。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  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范文高中地理

以前写过类似的  可以从城镇化入手的  人文地理 区域规划 方面的  推荐一个思路给你吧  摘自新闻的  实现城镇化移民战略 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娄底市娄星区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 颜周雄  (2010年5月19日)  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街道办事处双园社区位于娄底中心城区西北部娄涟高等级公路旁,是2006年9月成立的新社区,土地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原双江乡清桥村移民计124户528人及潇湘职业学院、涟鑫佳苑房地产开发公司、钢城混凝土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事业单位。该社区成立以来,在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治安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说起移民后的变化,二组居民贺文龙显得很激动:“过去住离城区最偏远的低矮潮湿的土砖房,出门要爬坡,喝的是山涧水,信息闭塞,现在社区环境干净整洁,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均安装到户,人们安居乐业,娄星区委、区政府为移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一、科学决策,选准移民脱贫路子  娄底市娄星区双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防洪、旅游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的修建,将淹没该区双江乡清桥、义坪、坪底三个村的部分土地和房屋,其中坪底村需征林地7亩,义坪村需征林地、旱土、水田5亩,清桥村需征土地842亩,移民124户528人,其中外迁安置113户494人,后靠安置11户34人。由于多种原因,1999年水库工程立项时就包括移民安置,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经费需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  移民的困苦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的牵挂。为改变移民贫困落后面貌,让他们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2004年5月,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城镇化战略,走集中安置为主移民的路子,在城郊原区园艺场的土地上集中安置双江乡清桥村移民,帮助移民在城镇安居乐业。  二、以人为本,做好移民搬迁安置  为认真做好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这个任重道远的安置工程,区里成立了由区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或联系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从区直各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移民安置工程指挥部,下设办公、征地拆迁、群工、工程、后勤等部室,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调查了解移民安置意愿,考察移民安置地点,讨论移民安置办法,摸清水库淹没实物指标,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依法解除区园艺场土地承包合同并改制,移民安置区规划报批和土地报批、征用,出台移民安置办法,水库淹没实物指标丈量和补偿协议签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为第三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工程施工,移民安置宅基地分配,移民搬迁到安置区临时定居和新建住房,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结算。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为第四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工程合同审计,工程竣工结算,财务审计,资料整理归档。  为争取市里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陪同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水库移民原居住地视察,了解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市委、市政府急工程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重大问题,分5年为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筹措经费1400万元。区财政在财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打紧非生产性开支。每年投入200万元,确保水库移民安置工程顺利实施。  通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双江水库移民安置工程工作基本完成,工程总投资4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76万元,工程建设21万元。移民在未搬迁前仅有陈旧的砖木结构房屋6平方米,而在安置区新建砖混结构楼房7平方米,是原来的46倍。每个移民在安置区还分得了3亩土地,该地适用于种植蔬菜,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三、多措并举,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移民安置后,如何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生产生活,走上健康发展的致富之路,是各级政府思考的又一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处理化解相关遗留问题和矛盾,做大做强后扶产业。2006年经上级批准,以500多名双江水库移民为基础,成立双园社区。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了居民小组长和妇女专干,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警务室,实行移民自治。几年来,居委会的同志积极主动,组长、妇女专干、党员充分发挥作用,解决了不少遗留问题。同时多方向上争取资金,惠及广大移民。2007年来,仅每年发放到户的后期扶持资金达31万元;每年发放低保资金达20万元;逢年过节和有人重病的时候,社区还给予及时的慰问关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3年来,区政府共投入60万元,居委会及居民自筹近10万元,完成了1700米长、6米宽的社区公路硬化,修建了近1000米的公路排水沟,社区绿化、活动场地也在抓紧建设。社区还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发展移民经济。先后引进3000万元的钢城混凝土有限公司和400万元的矿石加工厂,成立了运输队和装卸队,共安排20多名劳动力就业。如今,社区每年的劳务工资、土地租用等收入近60万元,居民也由外出打工转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980元一跃到了2009年的2800元,走上了稳定致富的发展道路。  还可以参考这个  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而城镇化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子  县域经济是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 和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县域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量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农业和农村经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粮、棉、油、肉禽、蛋、菜等主要农产品全部产于县域单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省工业的发展,也有效地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县域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县(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经济支柱作用日益凸现,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在全省工业经济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县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占全省人口74%的乡村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4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3%、25%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还远处在不饱和状态,如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69台,而农村只有89台;电冰箱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43台,农村仅78台;彩色电视机城镇拥有36台,农村拥有83台;照相机城镇拥有04架,农村拥有11架;摩托车城镇拥有85辆,农村拥有33辆全省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仅占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多样性在县域这个范围内,既有城镇经济,也有乡村经济;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种所有制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高  总体看,甘肃省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也可以说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5元全省县域经济GDP超过5亿元的县有9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甘肃省绝大部分县(市)财政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都是财政补贴县  落后,对资金和人才缺乏吸引力甘肃省山区县占到了全省县域单位的5%县域经济中,人均GDP最高的已达34344元,最低的仅100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7305元,最低的县仅41元  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横向比,近年来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倒数第2、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以上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等,小城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难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落后表现在农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工业比重偏小,工业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生存发展难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发展壮大难2003年全省非公有制为38亿元,仅占全部经济总量的7%,与发达省份相比相差近30个百分点  多数县域财政十分薄弱,赤字严重甘肃省收支倒挂县域个数占全部县域个数的比例高达2%,财政赤字严重削弱了县域作为社会公共物品基本提供者的能力,许多县无力改善社会公共设施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卫生等社会服务,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财政拮据,乡、村债务包袱沉重,促进经济发展难县级财政基本上是个吃饭财政,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乡镇和村级由于多年积累已是债台高筑财政杠杆作用难以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弱化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当前甘肃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和收入问题现阶段甘肃省城镇化的水平较低,提高甘肃城镇化水平是解决甘肃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当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全省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三)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差异,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下,欠发达地区及其县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相对滞后,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二三产业就业门路少,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作为欠发达地区,甘肃省在迅速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超低的省份,其农民收入水平越低从城乡居民收入看,甘肃省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5元,城乡收入比为98:1,城乡差距颇大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在吸纳农村人口、扩大二三产业就业门路的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其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有36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县有23个,分别占全省县域单位的9%、7%;县域经济中,人均GDP全国平均水平是6439元,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离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还相差很远这就要求甘肃省县域经济必须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只有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小康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必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从所有制角度看,多数县域经济是以非国有制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为主体的因此,个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个私经济一般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对政府没有依赖关系,而对活跃县域经济能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  从实践看,近年来个私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一般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而一些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县份,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不仅难以成为财源,反而成为县级财政的沉重包袱因此,对一些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县份而言,积极发展个私经济,无疑是一个选择  当然,这不是说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忽略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县份,还应加大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力度在充分搞活县属国有经济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城乡个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积极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和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所有制结构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多层次性的特点,使县域经济能够形成更多的新的增长点  从管理角度看,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键看县域,难点在农村观念落后无疑是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入手

蒲城县那是我的家乡地理概况 蒲城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径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35°10′30〞。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东西长8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1654平方千米/1584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155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6。区号:0913。 行政区划 蒲城县辖14个镇、10个乡:城关镇、罕井镇、孙镇、兴镇、党木镇、高阳镇、永丰镇、荆姚镇、苏坊镇、龙阳镇、东陈镇、坡头镇、洛滨镇、陈庄镇、翔村乡、三合乡、贾曲乡、东阳乡、原任乡、龙池乡、椿林乡、平路庙乡、上王乡、大孔乡。共有7个居委会、373个行政村。 县情简介 蒲城县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东临大荔、澄城;距韩城市司马迁祠126公里;西接富平,距古都西安市110 公里;北依白水、铜川,距中华人文如祖轩辕黄帝陵100公里,南接渭南,距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120公里。 辖区14镇10乡,373个行政村,全县76万人,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 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科技力量雄厚,高中级技术人员1870名,辖区两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高中,77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7万人。38个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单位技术人员1336人。是全国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之一。 蒲城地方工业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付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脱脂药棉等。牛肉、果脯、金丝蜜枣、保健品、氧化锌、三氧化钼、钼铁、红丹粉等产品出口供货值逐年大幅度上升。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蒲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棉、油、烟、果、梨、牛、羊、鸡”十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8万亩,总产量在5亿公斤以上。苹果、酥梨以其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已建成苹果、酥梨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秦川牛”驰名中外。 历史沿革 蒲城县历史悠久。夏商属雍州,周封贾国,春秋属晋,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始称蒲城,唐名奉先,宋后名蒲城至今。境内文物荟萃,城外桥、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彼此烘托,尤以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明清考院、六龙壁、勿幕图书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鼎纪念馆、将相故里牌坊保护完好。县博物馆内,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大唐代国长公主碑》、《高力士碑》、《义门王氏先茔碑》、《苏孝慈墓志》、《蒲城王氏祠堂碑》等闻名遐迩,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蒲城历史上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党怀英、王鼎、井勿幕、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均出生于此。 能源矿产储量大,易开采,品味高。蒲城县处于国务院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山西能源基地范围。煤储量丰富,发展能源电力工业条件优越。石灰石、大理石、铝土矿、粘土矿、白云岩、硫铁矿、芒硝等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煤炭:煤田占有面积9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037亿吨。煤质属中灰至高灰、高硫、低磷的集煤及瘦煤。水文地质结构简单,可选性中等,易于开采。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诸山中,总储量为450亿吨,其中水泥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岳王山、尧山和孙镇中尧地区。硫铁矿和芒硝:我县化工资源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硫铁矿分布在蔡邓三眼桥地区,总储量约113-150万吨,芒硝产于我县南部泊滩地区,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大理石和白云岩矿:储量分别为300、500万吨,500-1000万吨逐级开发。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蔡邓三眼桥地区,地质储量5万吨,发展陶资工业具有一定基础。蒲城县地貌单元界限分明,地域差异明显,宜农、宜林、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在“八五”期间已建立了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苹果、酥梨、牛、羊、鸡等十大农牧业商品基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苹果、酥梨、金丝蜜枣等农特产品享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 名胜古迹 蒲城的7个名片 1、北京时间: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授时台位于蒲城,也就说,我们日常所说的“北京时间”就是从这里发出。 2、杨虎城将军:蒲城孙镇人,西安事变的主角。 3、唐帝王陵:蒲城有五座唐代帝王陵,大家都知道的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都埋于此。 4、蒲城烟火:蒲城是闻名全国的焰火之乡(其中兴镇、荆姚、坡头、三合乡等最有名),俗称“北有蒲城,南有浏阳”。 5、蒲城苹果和蒲城酥梨:蒲城是全国有名的苹果、酥梨基地大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蒲城的苹果和酥梨以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 6、蒲城椽头蒸馍:蒲城特有的传统食品,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制作历史,内酥外光,色味香俱绝,曾作为贡品上贡皇家。 7、蒲城水盆羊肉:水盆羊肉以蒲城的最为出名,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味道极其鲜美,被慈禧太后赐名为“美而美”。

湖北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运行较稳、后劲较足”,是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与潜在的发展优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在提倡“大开放”的背景下,有一些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 □在坚持“好”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好”当然是首要的,但“快”也是必须的,两者兼顾,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从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GDP数据看,湖北的总量位于第二,增长率为第四。河南02亿(1位),增长7%(1位);湖北6亿(2位),增长3%;湖南38亿(3位),增长2%(2位);山西6亿,增长1%(3位)。 上半年,我省的GDP在全国居第11位,但之前的10位速度更快。譬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四川的增速分别为3%、7%、15%、7%、7%、8%、7%。 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开放不够,经济潜力没有转变为经济实力。 □完善投资环境,增强湖北的投资魅力 从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投资情况来看,我省投资增长6%,总量位居第三。在投资中一些大项目尤其是电子信息项目明显增加,如80万吨乙烯、中芯国际(总投资100亿元)、富士康(一期10亿美元)等。但是整个投资规模增长并不快,环境招商与产业链招商成为两个关键问题。 □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提高配套能力 我省的大企业在中部独占鳌头。“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部地区有55家,湖北有11家,东风汽车公司(22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48位)位居前列。 与大企业骄人业绩相比,我省中小企业却成了发展的“短板”。“2006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北只有10家,仅占2%。 中小企业发展不快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环境问题,中小企业在缺资金、人才、技术的同时,还受到发展环境不优的制约。 □县域经济的扩张能力急待增强 县域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2006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六届百强县公布,河南省3个、湖南省2个、山西省1个,我省榜上无名;中部百强县(市)中,山西有12个、安徽有10个、江西有9个、河南有40个、湖南有20个、湖北仅有9个。经济发展具有“动车组效应”,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县城和15个左右的乡镇的共同发展。目前,我省虽然已经对恩施之外的县市全部实行扩权,其他省份则又有新的进步。浙江已经从“强县扩权”发展到“强镇扩权”,今年5月给141个省级中心镇部分赋予县级权限,鼓励山区农民到中心镇落户。 □在中部崛起机遇中谋发展 中央2006年3月正式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进一步明确了享受政策区域、中部办、增值税转型等问题,中部各省都相应修改了发展战略。我省在发展战略上也应做一些调整:学习川渝经济区,建设鄂豫经济区;“三圈鼎立,三带均衡”,拉动湖北经济发展。即在武汉之外,发展宜昌、襄樊经济圈,发展长江、汉江、清江经济带。 □积极争取国家级新区,协调武汉城市圈发展 从中央同时批重庆、成都两个西部新区来看,“四大板块各设1-2个新区”的说法有可能。武汉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是中部单体最大的城市,但是,郑州、长沙在全力追赶。2003年郑州、长沙的经济总量分别为武汉的 3%和8%,2004年分别为 3%和7%,2005年则分别高达7%和9%。郑州圈从2002年起在中部一直领先。2004年中原城市圈的经济总量超过武汉城市圈1100亿,2005年超过1900亿,2006年超过近2500亿。关键的问题是武汉卫星城市规模小。经济学中有一个“狮狼之争”:一群狼肯定能够打败由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2006年中原城市群的GDP:郑州2001亿,洛阳1331亿,许昌717亿,焦作698亿,平顶山671亿,新乡633亿,开封472亿,漯河377亿,济源180亿,共计7080亿(一年增加1166亿)。而2006年武汉城市圈的GDP分别为:武汉2590亿,孝感404亿,黄冈391亿,黄石401亿,咸宁234亿,鄂州168亿,仙桃162亿,天门122亿,潜江125亿,共计4597亿(一年增长596亿)。 为使圈内8个城市与武汉同步发展,建议结合武汉新区的争取和建设,采取以下措施:武汉城市圈应该1+8+3,即增加岳阳、信阳、九江,相当于原来的武汉经济协作区,打破行政区的局限;发挥武汉科教实力,实行1+1战略,即一所著名大学帮助一个地级市;大圈套小圈,如黄冈、黄石、鄂州,或者天门、潜江、仙桃本身就是一个小经济圈,目前合作不足,竞争有余。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题目不统一,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拟定。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  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您好金融学本科我给你吧

每个县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都可以用作题目,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一些县市区,比如自己的家乡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地理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有以下十大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既不是以前的“统收统支”,也不是“诸侯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县域经济要素秉赋的特色经济。 第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定。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第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论断提出。工业的发展不再牺牲农业的积累为前提,中心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有了内生积累和外在推动。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几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以地域为对象的县域经济发展与以人为对象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强县富民的重要内容。 第五,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县是统筹发展的“主体”,也是“客体”,是主客体的统一。县域经济之所以被重视是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县域与中心城区相比较,是“弱势群体”,是统筹的客体;另一方面,县域内有城镇,有农村,有农业,有工业,还有第三产业,县是统筹的主体。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县的统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外界无法补足的经济基础。县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 第六,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着眼国内,还要着眼国外,要有国际化视角。 第七,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新型工业化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第八,“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第九,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制度性约束,比较突出的有“市管县”体制、户籍体制、金融体制等等。现在许多省份进行“强县扩权”、“财政上省直管县”等体制改革,虽然是在进行“边际调整”,但都是有益的探索。 第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富于特色,这个特色与其地理区位、人文历史、资源秉赋相关联。县域经济发展还要处理好县域经济内、县域经济间、县域经济外的关系,和谐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又一主题。

以前写过类似的  可以从城镇化入手的  人文地理 区域规划 方面的  推荐一个思路给你吧  摘自新闻的  实现城镇化移民战略 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娄底市娄星区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 颜周雄  (2010年5月19日)  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街道办事处双园社区位于娄底中心城区西北部娄涟高等级公路旁,是2006年9月成立的新社区,土地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原双江乡清桥村移民计124户528人及潇湘职业学院、涟鑫佳苑房地产开发公司、钢城混凝土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事业单位。该社区成立以来,在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治安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说起移民后的变化,二组居民贺文龙显得很激动:“过去住离城区最偏远的低矮潮湿的土砖房,出门要爬坡,喝的是山涧水,信息闭塞,现在社区环境干净整洁,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均安装到户,人们安居乐业,娄星区委、区政府为移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一、科学决策,选准移民脱贫路子  娄底市娄星区双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防洪、旅游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的修建,将淹没该区双江乡清桥、义坪、坪底三个村的部分土地和房屋,其中坪底村需征林地7亩,义坪村需征林地、旱土、水田5亩,清桥村需征土地842亩,移民124户528人,其中外迁安置113户494人,后靠安置11户34人。由于多种原因,1999年水库工程立项时就包括移民安置,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经费需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  移民的困苦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的牵挂。为改变移民贫困落后面貌,让他们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2004年5月,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城镇化战略,走集中安置为主移民的路子,在城郊原区园艺场的土地上集中安置双江乡清桥村移民,帮助移民在城镇安居乐业。  二、以人为本,做好移民搬迁安置  为认真做好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这个任重道远的安置工程,区里成立了由区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或联系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从区直各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移民安置工程指挥部,下设办公、征地拆迁、群工、工程、后勤等部室,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调查了解移民安置意愿,考察移民安置地点,讨论移民安置办法,摸清水库淹没实物指标,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依法解除区园艺场土地承包合同并改制,移民安置区规划报批和土地报批、征用,出台移民安置办法,水库淹没实物指标丈量和补偿协议签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为第三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工程施工,移民安置宅基地分配,移民搬迁到安置区临时定居和新建住房,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结算。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为第四阶段,主要是移民安置工程合同审计,工程竣工结算,财务审计,资料整理归档。  为争取市里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陪同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水库移民原居住地视察,了解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市委、市政府急工程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重大问题,分5年为水库移民安置工程筹措经费1400万元。区财政在财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打紧非生产性开支。每年投入200万元,确保水库移民安置工程顺利实施。  通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双江水库移民安置工程工作基本完成,工程总投资4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76万元,工程建设21万元。移民在未搬迁前仅有陈旧的砖木结构房屋6平方米,而在安置区新建砖混结构楼房7平方米,是原来的46倍。每个移民在安置区还分得了3亩土地,该地适用于种植蔬菜,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三、多措并举,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移民安置后,如何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生产生活,走上健康发展的致富之路,是各级政府思考的又一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处理化解相关遗留问题和矛盾,做大做强后扶产业。2006年经上级批准,以500多名双江水库移民为基础,成立双园社区。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了居民小组长和妇女专干,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警务室,实行移民自治。几年来,居委会的同志积极主动,组长、妇女专干、党员充分发挥作用,解决了不少遗留问题。同时多方向上争取资金,惠及广大移民。2007年来,仅每年发放到户的后期扶持资金达31万元;每年发放低保资金达20万元;逢年过节和有人重病的时候,社区还给予及时的慰问关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3年来,区政府共投入60万元,居委会及居民自筹近10万元,完成了1700米长、6米宽的社区公路硬化,修建了近1000米的公路排水沟,社区绿化、活动场地也在抓紧建设。社区还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发展移民经济。先后引进3000万元的钢城混凝土有限公司和400万元的矿石加工厂,成立了运输队和装卸队,共安排20多名劳动力就业。如今,社区每年的劳务工资、土地租用等收入近60万元,居民也由外出打工转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980元一跃到了2009年的2800元,走上了稳定致富的发展道路。  还可以参考这个  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而城镇化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子  县域经济是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 和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县域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量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农业和农村经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粮、棉、油、肉禽、蛋、菜等主要农产品全部产于县域单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省工业的发展,也有效地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县域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县(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实施"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经济支柱作用日益凸现,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在全省工业经济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县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占全省人口74%的乡村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4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3%、25%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还远处在不饱和状态,如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69台,而农村只有89台;电冰箱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43台,农村仅78台;彩色电视机城镇拥有36台,农村拥有83台;照相机城镇拥有04架,农村拥有11架;摩托车城镇拥有85辆,农村拥有33辆全省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仅占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多样性在县域这个范围内,既有城镇经济,也有乡村经济;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种所有制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高  总体看,甘肃省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也可以说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5元全省县域经济GDP超过5亿元的县有9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甘肃省绝大部分县(市)财政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都是财政补贴县  落后,对资金和人才缺乏吸引力甘肃省山区县占到了全省县域单位的5%县域经济中,人均GDP最高的已达34344元,最低的仅100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7305元,最低的县仅41元  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横向比,近年来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倒数第2、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以上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等,小城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难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落后表现在农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工业比重偏小,工业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生存发展难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发展壮大难2003年全省非公有制为38亿元,仅占全部经济总量的7%,与发达省份相比相差近30个百分点  多数县域财政十分薄弱,赤字严重甘肃省收支倒挂县域个数占全部县域个数的比例高达2%,财政赤字严重削弱了县域作为社会公共物品基本提供者的能力,许多县无力改善社会公共设施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卫生等社会服务,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财政拮据,乡、村债务包袱沉重,促进经济发展难县级财政基本上是个吃饭财政,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乡镇和村级由于多年积累已是债台高筑财政杠杆作用难以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弱化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当前甘肃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和收入问题现阶段甘肃省城镇化的水平较低,提高甘肃城镇化水平是解决甘肃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当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全省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三)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差异,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下,欠发达地区及其县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相对滞后,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二三产业就业门路少,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作为欠发达地区,甘肃省在迅速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超低的省份,其农民收入水平越低从城乡居民收入看,甘肃省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5元,城乡收入比为98:1,城乡差距颇大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在吸纳农村人口、扩大二三产业就业门路的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其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有36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县有23个,分别占全省县域单位的9%、7%;县域经济中,人均GDP全国平均水平是6439元,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离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还相差很远这就要求甘肃省县域经济必须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只有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小康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必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从所有制角度看,多数县域经济是以非国有制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为主体的因此,个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个私经济一般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对政府没有依赖关系,而对活跃县域经济能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  从实践看,近年来个私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一般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而一些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县份,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不仅难以成为财源,反而成为县级财政的沉重包袱因此,对一些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县份而言,积极发展个私经济,无疑是一个选择  当然,这不是说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忽略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县份,还应加大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力度在充分搞活县属国有经济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城乡个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积极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和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所有制结构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多层次性的特点,使县域经济能够形成更多的新的增长点  从管理角度看,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键看县域,难点在农村观念落后无疑是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入手

可以写《以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等等,比如以写《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例,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对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正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变化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的政策特点是以农补工,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沉淀在土地上。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必然性,但也导致城乡二元体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二是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六大前。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大量转移,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强化,初步搭建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国家实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步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限制,推进城乡平等就业,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等。在充分肯定城乡关系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未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农村资源要素流失问题仍然突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的趋利性使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在农村形成巨大资金缺口。土地征收征用对农民的补偿标准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农民工工资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工资与实际劳动贡献错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不利于农村的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底子薄、投入欠账多,目前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深度还不够,公共品供给偏向城市,造成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差距过大。财政支农力度与国家财力的增长状况还不相匹配。市管县体制从资源配置上强化了市级政府的调控能力,出现了地级市本级与县级争利、财富日益向市级集中、财政投放日趋集中在市本级的现象,带来县及县以下政府促进发展和提供服务所需要的公共资源严重不足问题,加重了“城市偏斜”。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相脱节的矛盾仍然突出。农民工进城就业,不仅希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且强烈渴望融入城镇。但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下,他们仍被视为城镇的“过客”。城镇对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要务工不管安居”,农民工进城落户门槛高,不能享受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不能在城镇落户定居,长期奔波于城乡之间。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起不到稳定减少农民、使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集中的作用。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创造条件,让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又要允许农民继续享有对土地的权益,以此作为应对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的生存保障。这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县域经济和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应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快建立县乡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保障基层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依法探索在行政上省直管县的体制。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投资和土地政策,加大国家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把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区域。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应从战略上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我国不能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待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后再去推进农业现代化;也不能走一些发展中国家那种大量进城农民沦为城市贫民的发展道路,不能在城市周边形成大量贫民窟。必须立足国情,确保在农村不凋敝、农业不衰退、农民不破产的情况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应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新型农民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努力把现代文明引向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