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福建土楼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发布时间:2024-07-02 20:52:52

福建土楼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建筑渐渐成熟定型,标新立异的艺术本性再次抬头,国际式风格的单调枯燥使人厌倦,返朴归真成为建筑界的一大潮流。随着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人们重新注重于情感生活。在这种风敢笼罩下,各地带有浓郁乡土芬芳的传统民居受到愈来愈大的关心。在欧美,大家频频回首“无建筑师的”建筑时代;在中国,趣味中心转向苏皖渐的青瓦粉墙、云贵的轻捷干栏、华北的四合院以及广大丘陵和高原地区的各类生土建筑。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性能源危机的出现,地区性传统建筑,特别是一土建筑良好的节能效果得到普遍赞赏。正是在这种情形中,客家土楼受到国内外建筑师和史学工作者日益热烈的注意。人们发现,除了功能完善以外,更有那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朴实无华、而壮丽非凡的形象。一、客家土楼的类型与特性生土,是人类文明初期干燥地区普遍采用的天然建筑材料。在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这4大古文明摇篮里,石器人建造过各种各样的生土建筑。毫无疑问,在石器及其以后的铜器时代,生土极好地满足了经济,适用这两个基本的建筑要求。随着铁工具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生土因其在耐久和美观的两方面的弱点而渐渐被木、石材料所取代。这种趋势在那些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但在不少封闭落后、生产滞缓地区,情形有所不同,那里的居民无法受惠于文明世界的成果,不能抛弃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据估计,直至今天,全球总人口中的大约四分之三仍将生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他们主要分布在亚、非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客家土楼同今日留存的那些原始建筑大不相同,它们绝非全面落后的反映。在土楼发生发展时期的客家人居住地区,生产手段原始落后,但意识形态水准不低于同世界的任何其他地区。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这里也要明了,虽然土楼一词可以指以生土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2层以上的房屋,但我们着重研究的对象不是那些广泛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的一般性小型简易的生土楼房,而是集中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那种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物。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概括分类,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分析起来,客家土楼建筑具有下列5种优越性:1、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转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呵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

任何人的成功都来源于奋斗,没有奋斗,就算是有再好的天赋,再强悍的后台,再多的钱财。不去努力一样得不到成功。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他在以前只是一个维也纳流浪汉,曾经发动过一次起义,结果失败了,还因此坐上了牢。可是他没有放弃,被放出来以后,他又开始组织人手准备起义,他领导着纳粹党统治了德国,废除了凡尔赛和约,并且在欧洲掀起了可怕的风浪。将那所谓的英法联军打得节节败退。而希特勒可不是靠着后台和金钱做出这等大事。他是靠着自己的奋斗。再比如霍金,他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但是,霍金没有放弃。他的大部分贡献反倒是在他患有卢伽雷氏症之后的二十年之久做出来的。是的,他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奋斗,和病魔作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一点先从多个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的细小处入手。举例一个写的不错的论文给您借鉴下。引言:在江浙一带的旧宅第中,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园林景观不胜枚举。然而说到木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的集大成者,就要首推浙江东阳的卢宅了。到过卢宅的摄影界人士都可能不会忘记,那鬼斧神工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留连忘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东阳卢宅。从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回北京,只有周一和周五有火车,而我正好在周三就办完了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到东阳的的士,奔向那个让我神往已久的江南旧宅。东转西拐,的士终于停在了一条颇具意趣的老街面前。下了车猛抬头,但见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看来这条绵延数百米的,就是著名的卢宅老街了。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老街并不是卢宅的全部,只是它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它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卢宅的整个村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不仅让卢宅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卢宅总共占地23000平方米,比起规划严谨气势恢弘的云南大理董家大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等大型古建筑群的规模,它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若论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则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据传,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11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1456—1607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方使其初具今日之雏形。历时近千年,卢宅大部分仍保存完好,足可见当时建屋者功夫之一斑。卢宅的主人诗礼传家,建筑规制处处以士大夫府邸为典范卢氏家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它的规制就不同于普通的江南民居,属山东曲阜孔府一类的士大夫府邸。走过卢宅老街,就见路南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这就是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了。因为照壁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所以它又被称作外照壁。照壁内卵石铺地,青石须弥座,8个石雕望柱,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过了“大夫第”的石牌坊,转上一条卵石铺地的甬道,才看到了卢宅真正的大门——“捷报门”。此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捷报”匾上用小字记载了卢氏家族从明朝到清朝光绪年间共中8名进士、2名解元、29名举人的历史。过了捷报门举目回望,门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远山,山形酷似一个直立的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而卢宅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雅溪——这一切就好像是特意为卢氏子孙安排的“面山环水”的独特风水,保佑着他们世代出仕。这种祈福的建筑形式还表现在卢宅的几个大厅堂中。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向北与肃雍堂连接。到了卢宅,肃雍堂是必到的,因为这座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轴线。“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以生也。”《诗·周颂·有瞽》中曰:“潘厥声,肃雍和鸣”。堂名因之而来。据说肃雍堂是为祭祀第14代卢榕之妾金氏所建。肃雍堂呈工字形,朝南成三开间,开间面阔25米。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又分前四后五。前四总长180米,作为礼仪场所,可议事、迎送和祭祀等等,这里一向不允许女人进入。后五进总长140米,为生活区,如住房、厨厕、库房等。另外东西两侧还有几间厢房,取名“雪轩”,当年是卢氏家族的“三味书屋”,供族内弟子上学之用。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水位达男人额顶,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房间也十分众多。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是一幅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我常常因卢宅建筑一些细微之处的巧夺天工而驻足。卢宅的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厅大多是抬梁式木构架,雪轩则是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即立柱细且多,柱间用串穿接成整体,每柱上顶一檩条,用料较少且能争取较大空间,极为方便),又如肃雍堂是五架梁连穿枋结构,墙身用空斗砖墙,延长了进深。总的来说,卢宅的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空间序列,显示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趣。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就可以比作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光是屋顶,卢宅中就分重檐、单檐,檐顶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悬山等等。在卢宅的每栋建筑中,都明显地突出浙江民居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婉约与刚猛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艺术特点。卢宅虽是一个士大夫府邸,但因为它采用了大木小式,且青瓦粉墙,卵石铺地,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卢宅的雕刻工艺,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都体现了全国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我就看到了《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透雕浮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实在使人叫绝。难度更大的是牛腿上的多层雕刻,只见那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留神看去,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最早起源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立体圆雕木俑,只可惜已失传。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尊善才童子佛像和一尊残头佛像。据说,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可见东阳木雕的闻名。卢宅不仅是各种雕刻艺术品难得的珍藏库,而且还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冶金技术有限,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而且开始分凿翁型和钻条型。钻条型工具最大的有5厘米宽,而最小的小针凿只有发丝般粗细。而且从清初开始,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卢宅的石雕、砖雕和堆塑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卢宅的园林虽谈不上著名,没有同里和周庄的轻灵俊秀,但是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许和佳话。这是因为卢氏家族重交往,当年“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是卢宅的座上客。明代以后,江南战乱减少,大户贵族大兴造园之风,卢宅也先后建成了牡丹园、金谷园、芙蓉园等20多处园林、亭榭、轩阁,这些园林艺术品也是卢宅不可缺少的风景。希望这个美丽的古建筑群能永远保存完整。

福建土楼论文3000字内容

写作思路:从土楼的具体结构,移步换景的开始写作。汽车在宽阔却坑坑洼洼的公路上行驶,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终于来到了永定土楼。一迈进景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座圆圆的,既像碉堡又似官帽的巨大土楼,旁边还有两个突出的小方楼,当地人说那是“官帽”的两个“耳朵”,其实是大土楼的小辅楼。一、二楼是不住人的,一楼有厨房、鸡舍,还有一溜小店和两口井。一口是阴井,另一口是阳井。三、四楼是客房,每楼转弯处的墙上,都有灯塔形状的洞,用来放油灯。四楼的地不是用木头做地板,而是用砖头做的,一为了防火,二为了隔音,设计很科学。下了楼,才发现出口的门与众不同,是用厚木头和厚钢板做成的,为了防御土匪。同时,为了防止土匪用火枪攻击,主人在屋顶上装了一个水槽,只要火枪开,马上就有一帘强水从天而降,火就会立刻熄灭,火枪马上失去了功用。我们唱着乡间的歌踏着乡间的路,离开了土楼,新的旅程又开始了!

第一点先从多个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的细小处入手。举例一个写的不错的论文给您借鉴下。引言:在江浙一带的旧宅第中,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园林景观不胜枚举。然而说到木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的集大成者,就要首推浙江东阳的卢宅了。到过卢宅的摄影界人士都可能不会忘记,那鬼斧神工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留连忘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东阳卢宅。从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回北京,只有周一和周五有火车,而我正好在周三就办完了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到东阳的的士,奔向那个让我神往已久的江南旧宅。东转西拐,的士终于停在了一条颇具意趣的老街面前。下了车猛抬头,但见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看来这条绵延数百米的,就是著名的卢宅老街了。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老街并不是卢宅的全部,只是它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它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卢宅的整个村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不仅让卢宅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卢宅总共占地23000平方米,比起规划严谨气势恢弘的云南大理董家大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等大型古建筑群的规模,它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若论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则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据传,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11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1456—1607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方使其初具今日之雏形。历时近千年,卢宅大部分仍保存完好,足可见当时建屋者功夫之一斑。卢宅的主人诗礼传家,建筑规制处处以士大夫府邸为典范卢氏家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它的规制就不同于普通的江南民居,属山东曲阜孔府一类的士大夫府邸。走过卢宅老街,就见路南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这就是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了。因为照壁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所以它又被称作外照壁。照壁内卵石铺地,青石须弥座,8个石雕望柱,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过了“大夫第”的石牌坊,转上一条卵石铺地的甬道,才看到了卢宅真正的大门——“捷报门”。此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捷报”匾上用小字记载了卢氏家族从明朝到清朝光绪年间共中8名进士、2名解元、29名举人的历史。过了捷报门举目回望,门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远山,山形酷似一个直立的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而卢宅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雅溪——这一切就好像是特意为卢氏子孙安排的“面山环水”的独特风水,保佑着他们世代出仕。这种祈福的建筑形式还表现在卢宅的几个大厅堂中。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向北与肃雍堂连接。到了卢宅,肃雍堂是必到的,因为这座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轴线。“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以生也。”《诗·周颂·有瞽》中曰:“潘厥声,肃雍和鸣”。堂名因之而来。据说肃雍堂是为祭祀第14代卢榕之妾金氏所建。肃雍堂呈工字形,朝南成三开间,开间面阔25米。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又分前四后五。前四总长180米,作为礼仪场所,可议事、迎送和祭祀等等,这里一向不允许女人进入。后五进总长140米,为生活区,如住房、厨厕、库房等。另外东西两侧还有几间厢房,取名“雪轩”,当年是卢氏家族的“三味书屋”,供族内弟子上学之用。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水位达男人额顶,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房间也十分众多。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是一幅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我常常因卢宅建筑一些细微之处的巧夺天工而驻足。卢宅的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厅大多是抬梁式木构架,雪轩则是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即立柱细且多,柱间用串穿接成整体,每柱上顶一檩条,用料较少且能争取较大空间,极为方便),又如肃雍堂是五架梁连穿枋结构,墙身用空斗砖墙,延长了进深。总的来说,卢宅的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空间序列,显示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趣。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就可以比作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光是屋顶,卢宅中就分重檐、单檐,檐顶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悬山等等。在卢宅的每栋建筑中,都明显地突出浙江民居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婉约与刚猛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艺术特点。卢宅虽是一个士大夫府邸,但因为它采用了大木小式,且青瓦粉墙,卵石铺地,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卢宅的雕刻工艺,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都体现了全国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我就看到了《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透雕浮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实在使人叫绝。难度更大的是牛腿上的多层雕刻,只见那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留神看去,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最早起源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立体圆雕木俑,只可惜已失传。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尊善才童子佛像和一尊残头佛像。据说,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可见东阳木雕的闻名。卢宅不仅是各种雕刻艺术品难得的珍藏库,而且还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冶金技术有限,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而且开始分凿翁型和钻条型。钻条型工具最大的有5厘米宽,而最小的小针凿只有发丝般粗细。而且从清初开始,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卢宅的石雕、砖雕和堆塑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卢宅的园林虽谈不上著名,没有同里和周庄的轻灵俊秀,但是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许和佳话。这是因为卢氏家族重交往,当年“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是卢宅的座上客。明代以后,江南战乱减少,大户贵族大兴造园之风,卢宅也先后建成了牡丹园、金谷园、芙蓉园等20多处园林、亭榭、轩阁,这些园林艺术品也是卢宅不可缺少的风景。希望这个美丽的古建筑群能永远保存完整。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写作思路:可以从地理,形态,建筑来介绍土楼,最后总结自己的感受。这个假期我来到了福建,听说那里有著名的土楼,我们决定去看看。土楼的位置十分偏僻,那里山势蜿蜒、峰峦叠嶂,我们坐了3个半小时的车才到达那里。土楼,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用土修建的楼,它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形、八角形、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交椅形各种各样的形状让我眼花缭乱。我们参观的土楼叫“福裕楼”,是由林氏三兄弟建造的。小朋友,你们知道林氏三兄弟是哪三个人吗?他们就是林德山,林仲山,林仁山。福裕楼的外表像三座山,隐含着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前有三个大门,中间那个大门是住林仁山的,左边那个大门是住林德山的,右边那个大门是住林仲山的。林仁山在没有建成土楼的遗憾中离开了人世,儿子林鸿超继承父志,和叔伯兄弟一起建造土楼,造了5年,花费了8万光洋,终于成功的建造了如今的福裕楼。土楼非常壮观,是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我今天感觉很累、很辛苦,但是却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很值得。

福建土楼论文3000字内容怎么写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编辑于 2020-04-18查看全部7个回答福建土楼,你去过吗_福建土楼简介_看攻略这一篇就够了根据文中提到的土楼为您推荐福建土楼简介_刚刚从厦门回来,玩了鼓浪屿,曾厝垵,南普陀寺,厦门大学,云水谣等,福建土楼简介_,一次非常愉快的旅程,安排的特别好,特把攻略分享给大家。广告2021旅游厦门旅游——超实用景点旅游厦门旅游值得一看的厦门相关信息推荐2021厦门旅游玩了5天-驴友体验攻略。厦门旅游路线分享——旅游厦门旅游厦门怎么玩开心,玩到精华景点,有哪些注意的事项,建议一定要去鼓浪屿,精华景点行程推荐广告更多专家福建土楼简介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28条评论热心网友8福建土楼的介绍。有奖励写回答共12个回答巫初兰5p聊聊关注成为第4位粉丝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当推“土楼”。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查看全部28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介绍篇南靖土楼土楼介绍?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土楼介绍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广告2021-05-30福建土楼简介300字以下的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福建土楼 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福建永定县占三群两楼,南靖县和华安县占三群楼,包括分布在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6赞·2,803浏览2020-06-26福建土楼的介绍。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当推“土楼”。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又以圆、方、交椅形和五凤楼最为常见。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圆型楼,又称“圆楼”、“土圆楼”,永定客家人称其为“寨”。环形圆柱状的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永定、南靖、平和、上杭、华安均以此类土楼为主。相传圆楼是1300多年前唐将军陈元光平闽时,由军事营寨发展而来的。圆楼外观庞大巍峨,直径达50~70米者比比皆是。闽西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直径73米,是由同圆心的大圆环和小圆环、三环相套而成的巨大古堡,每环之间以环井形天井间隔,外圈周长达229米,底层土墙厚达5米。最外环高4层,中环为2层,第3环为平房,中央圆心点上是一座八卦形的八角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总面积为5376平方米,曾住过80户600多人。闽南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平作厥宁”圆寨,楼体圆直径达77米,为世界上已知的、仍住人的、最大直径的圆土楼民宅。主楼高4层,约5米高,每层有77个开间,现仍住有77户250余人,均为叶姓同宗一族。它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后历时40年,最盛时住过700多人。普通圆楼占地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永定圆楼多为3层、南靖圆楼常达4~5层。高约十二三米,每层房屋30间左右,梯道2~4条(依楼大小而定)。不少圆楼另建一座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圆楼;作为祭祖和娱乐场所,风格别致;通常小圆楼也可住20多户100口人。圆楼建筑风格在土墙厚度上与方楼相近,不同的是楼内各层房间规格比方楼更为统一规范。圆楼还克服了方楼的一些缺点。如方楼四角屋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大,而圆楼消灭了角间,构件尺寸统一,施工相对简单,屋顶也更为简化。其房间朝向与方楼相比,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宗族内部的分配。此外,用同样周长围成的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273倍,因此,圆楼比方楼有更大的内院空间。因无间角,对大木料的需要也相应减少,且抗风抗震防火的性能更高。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华安县沙建乡宝山村的“升平楼”,是闽南唯一的外墙全部用条石砌成的三层圆楼。也是单元式结构。因不忌风雨,出檐较小,状似石磨。这座石圆楼是福建土圆楼族中的独特支系,但其抗震性能犹不及土楼。 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为平房或2层楼,左右两边稍高,为2层或3层楼,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可达3层以上,宛如座椅的靠背,整座楼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其特点是土墙前低后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房间数达五六十间,居住15户约六七十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的“长源楼”是其代表。 在土楼建筑中,圆楼和方楼通常是单独起建的,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形成了圆楼与方楼结合的土楼群。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黄氏家族,开基数百年来先后建有5个一体相联的圆、方土楼组合。从空中俯看,一座方楼雄踞中央,四座圆楼围绕四角。恍若一朵怒放的硕大梅花,点缀于绿野平畴之上,错落有致,美不胜收。该楼群初建时仅为一座方楼,黄氏祖先取楼名为“和昌楼”,后因人丁渐旺,分别在方楼四周建起4座圆土楼,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拱卫着“和昌楼”,使之既似山寨,又如城堡,夺人心魄的宏大构思,令人俯仰皆叹!此外,在永定古竹乡高北村也有以圆楼为主,方、圆楼错杂而筑的土楼群。这种巧妙的构思,奇特的组合,令海内外的建筑专家赞不绝口。 圆楼或方楼的底层均作厨房、饭厅,有的也作牛栏、猪圈。底楼对外绝不开窗。2层楼为放置谷物和农具的杂物间,对外也罕有开窗。3层以上为卧室。楼上楼下的房间及每一单间均一样大,一般为10米2左右,显得狭小,仅容一床一橱一桌,反映出客家家族不重卧室而以厅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习惯。大多土楼内的走廊为敞廊,大家共用,每个房间的门与窗都开向走廊。也有一些土楼内部以八卦式单元切割或从一楼到顶楼每一间均为独立单元。各家人靠楼梯上下相连。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外圈以八卦形分成8组居室,每单元6间,每层48间,4层共192间。每单元防火墙相隔,有拱门相通,楼下各有一间浴室。 在闽西及闽西南客家居住区,还有一种与圆、方土楼造型风格迥异的土楼民宅,俗称“五凤楼”(南靖人称“大屋厦”),这是一种府第式的土楼住宅。五凤原为五方(东、西、南、北、中)配五色所引伸的五行意义。以五凤名宅,表示四方与中央相应的寓意。它像古代中原的宫殿,也近似北京故宫的形式。突出中轴中心,在平面发展的基础上,讲究左右均衡对称,前后高低有序,布局方整有序。最普通的五凤楼是三堂二横式,也有三堂一横、四横、六横等形式。一座三堂三横式五凤楼的建筑内容包括:鱼塘、侧座、回屋、禾坪、下厅、中厅、后堂、两厢横屋几大部分。在造型设计上,厅堂和天井的配置独特,厅堂皆敞,面向天井且与天井相连,厅的边沿便是天井边沿,二者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极巧妙的空间搭配与沟通协调的综合功用。一座三堂二横式五凤楼,共有5个天井与9个厅堂。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及3个厅堂,中轴线上一直就是天井与敞厅,可从大门一望到底,两横屋与中轴之间各有一天井,分别有小门厅、中厅、侧门厅。楼内敞廊是回廊,将全楼各部分及每一房间串通。楼的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两横屋的天井,均可搭起地棚,遇有红白礼仪活动,有宽阔余地,十分方便。五凤楼通常有房30间上下,另有厨房仓杂间若干,可住十余户、百来人。大者有60余间房,可容200多人。五凤楼重装饰艺术,雕梁画栋,十分精致,是诸类土楼中最“豪华”的一种。其色彩造型之美,广受行家称道。五凤楼的代表作有永定高陂乡富岭村的“大夫第”,湖坑乡洪坑村的“福裕楼”,上洋村的“遗经楼”等。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本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来自情感圈圈的讨论 445209名情感领域达人来过 去圈圈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厦门旅游_厦门旅游必去景点_鼓浪屿,厦大,曾厝垵 厦门旅游_厦门本地人教你怎么安排路线,玩转厦门的好玩景点,鼓浪屿,云水谣古镇,南普陀寺,厦门大学,曾厝垵,环岛路,集美学村 西安银桥国际旅行社广告  「必看」厦门旅游—去厦门旅游怎么玩 攻略及费用 2020厦门旅游亲身体验,超级靠谱实用厦门旅游景点,线路,美食,住宿攻略,厦门旅游厦门精典好玩的路线,厦门景点怎么玩?厦门必玩景点有哪些?哪些景点要提前订票?大概多少钱 青岛佰嘉康网络科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一日游厦门分享,路线景点住宿全都有 我去厦门已经去过2次了,之前是2个人去的,后面是全家人去的,感觉前面去的被坑了,花了很多冤枉钱,所以写了这篇一日游厦门,希望能帮到大家 572020-05-18 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 福建土楼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 浏览1286 福建土楼的资料?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5 浏览4272020-05-12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 浏览2302017-08-29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2 浏览1085 介绍一下福建的土楼历史及人文风俗! 福建土楼历史: 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还是以清朝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永定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   永定的土楼主要以圆寨和方楼为主,而圆寨在建筑学上是最具代表性、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在崇山峻岭之间,圆寨宛如一天外来物,突兀眼前。巨大的圆形恍惚与天穹呼应,朴实的黄土墙又如此贴近大地。建筑上圆寨巧妙地利用其圆筒状结构均匀传递载荷,墙体之中埋有竹片木条等韧性物料,因此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至今仍未有土楼因地震而倒塌的记录。圆寨土楼还利用其厚达一米的土墙体,在圆寨内部形成一个小气候带,既能保证冬暖夏凉,又能保持寨内的湿度。   当然圆寨最重要的作用还数抵御外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曾属于赣闽粤三不管的地带,客家人经常遭到土匪、倭寇的袭击,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经常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聚族而居,以保性命,客家土楼也因此诞生。因此一谈起抵御外敌,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敌人久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福建土楼论文3000字内容解析

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建筑渐渐成熟定型,标新立异的艺术本性再次抬头,国际式风格的单调枯燥使人厌倦,返朴归真成为建筑界的一大潮流。随着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人们重新注重于情感生活。在这种风敢笼罩下,各地带有浓郁乡土芬芳的传统民居受到愈来愈大的关心。在欧美,大家频频回首“无建筑师的”建筑时代;在中国,趣味中心转向苏皖渐的青瓦粉墙、云贵的轻捷干栏、华北的四合院以及广大丘陵和高原地区的各类生土建筑。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性能源危机的出现,地区性传统建筑,特别是一土建筑良好的节能效果得到普遍赞赏。正是在这种情形中,客家土楼受到国内外建筑师和史学工作者日益热烈的注意。人们发现,除了功能完善以外,更有那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朴实无华、而壮丽非凡的形象。一、客家土楼的类型与特性生土,是人类文明初期干燥地区普遍采用的天然建筑材料。在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这4大古文明摇篮里,石器人建造过各种各样的生土建筑。毫无疑问,在石器及其以后的铜器时代,生土极好地满足了经济,适用这两个基本的建筑要求。随着铁工具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生土因其在耐久和美观的两方面的弱点而渐渐被木、石材料所取代。这种趋势在那些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但在不少封闭落后、生产滞缓地区,情形有所不同,那里的居民无法受惠于文明世界的成果,不能抛弃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据估计,直至今天,全球总人口中的大约四分之三仍将生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他们主要分布在亚、非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客家土楼同今日留存的那些原始建筑大不相同,它们绝非全面落后的反映。在土楼发生发展时期的客家人居住地区,生产手段原始落后,但意识形态水准不低于同世界的任何其他地区。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这里也要明了,虽然土楼一词可以指以生土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2层以上的房屋,但我们着重研究的对象不是那些广泛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的一般性小型简易的生土楼房,而是集中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那种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物。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概括分类,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分析起来,客家土楼建筑具有下列5种优越性:1、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转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呵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

第一点先从多个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的细小处入手。举例一个写的不错的论文给您借鉴下。引言:在江浙一带的旧宅第中,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园林景观不胜枚举。然而说到木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的集大成者,就要首推浙江东阳的卢宅了。到过卢宅的摄影界人士都可能不会忘记,那鬼斧神工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留连忘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东阳卢宅。从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回北京,只有周一和周五有火车,而我正好在周三就办完了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到东阳的的士,奔向那个让我神往已久的江南旧宅。东转西拐,的士终于停在了一条颇具意趣的老街面前。下了车猛抬头,但见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看来这条绵延数百米的,就是著名的卢宅老街了。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老街并不是卢宅的全部,只是它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它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卢宅的整个村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不仅让卢宅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卢宅总共占地23000平方米,比起规划严谨气势恢弘的云南大理董家大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等大型古建筑群的规模,它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若论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则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据传,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11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1456—1607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方使其初具今日之雏形。历时近千年,卢宅大部分仍保存完好,足可见当时建屋者功夫之一斑。卢宅的主人诗礼传家,建筑规制处处以士大夫府邸为典范卢氏家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它的规制就不同于普通的江南民居,属山东曲阜孔府一类的士大夫府邸。走过卢宅老街,就见路南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这就是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了。因为照壁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所以它又被称作外照壁。照壁内卵石铺地,青石须弥座,8个石雕望柱,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过了“大夫第”的石牌坊,转上一条卵石铺地的甬道,才看到了卢宅真正的大门——“捷报门”。此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捷报”匾上用小字记载了卢氏家族从明朝到清朝光绪年间共中8名进士、2名解元、29名举人的历史。过了捷报门举目回望,门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远山,山形酷似一个直立的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而卢宅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雅溪——这一切就好像是特意为卢氏子孙安排的“面山环水”的独特风水,保佑着他们世代出仕。这种祈福的建筑形式还表现在卢宅的几个大厅堂中。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向北与肃雍堂连接。到了卢宅,肃雍堂是必到的,因为这座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轴线。“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以生也。”《诗·周颂·有瞽》中曰:“潘厥声,肃雍和鸣”。堂名因之而来。据说肃雍堂是为祭祀第14代卢榕之妾金氏所建。肃雍堂呈工字形,朝南成三开间,开间面阔25米。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又分前四后五。前四总长180米,作为礼仪场所,可议事、迎送和祭祀等等,这里一向不允许女人进入。后五进总长140米,为生活区,如住房、厨厕、库房等。另外东西两侧还有几间厢房,取名“雪轩”,当年是卢氏家族的“三味书屋”,供族内弟子上学之用。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水位达男人额顶,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房间也十分众多。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是一幅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我常常因卢宅建筑一些细微之处的巧夺天工而驻足。卢宅的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厅大多是抬梁式木构架,雪轩则是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即立柱细且多,柱间用串穿接成整体,每柱上顶一檩条,用料较少且能争取较大空间,极为方便),又如肃雍堂是五架梁连穿枋结构,墙身用空斗砖墙,延长了进深。总的来说,卢宅的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空间序列,显示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趣。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就可以比作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光是屋顶,卢宅中就分重檐、单檐,檐顶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悬山等等。在卢宅的每栋建筑中,都明显地突出浙江民居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婉约与刚猛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艺术特点。卢宅虽是一个士大夫府邸,但因为它采用了大木小式,且青瓦粉墙,卵石铺地,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卢宅的雕刻工艺,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都体现了全国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我就看到了《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透雕浮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实在使人叫绝。难度更大的是牛腿上的多层雕刻,只见那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留神看去,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最早起源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立体圆雕木俑,只可惜已失传。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尊善才童子佛像和一尊残头佛像。据说,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可见东阳木雕的闻名。卢宅不仅是各种雕刻艺术品难得的珍藏库,而且还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冶金技术有限,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而且开始分凿翁型和钻条型。钻条型工具最大的有5厘米宽,而最小的小针凿只有发丝般粗细。而且从清初开始,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卢宅的石雕、砖雕和堆塑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卢宅的园林虽谈不上著名,没有同里和周庄的轻灵俊秀,但是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许和佳话。这是因为卢氏家族重交往,当年“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是卢宅的座上客。明代以后,江南战乱减少,大户贵族大兴造园之风,卢宅也先后建成了牡丹园、金谷园、芙蓉园等20多处园林、亭榭、轩阁,这些园林艺术品也是卢宅不可缺少的风景。希望这个美丽的古建筑群能永远保存完整。

福建土楼论文2000字内容怎么写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永定土楼,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优势就写独一无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把旅游介绍里面吹的东西抄一遍劣势写知名度不够,地理位置偏远之类的,把你不想去那玩的理由想想机会写如何给它做宣传,如何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威胁写中国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或者单一的土楼吸引的客户层不够之类的给你参考我自己的论文目录IntroductionCompany's backgroundThe PEST analysis of IraqThe SWOT analysis of MasterCardFour Ps marketing strategy of MasterCard to entry IraqThe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of MasterCardConclusionReferences

汽车在宽阔却坑坑洼洼的公路上行驶,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终于来到了永定土楼。 一迈进景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座圆圆的,既像碉堡又似官帽的巨大土楼,旁边还有两个突出的小方楼,当地人说那是“官帽”的两个“耳朵”,其实是大土楼的小辅楼。 跨进振成楼,真是别有洞天,一层屋顶叠着一层屋顶,一扇窗挨着另一扇窗,十分精致。继续往前走,又看见一扇门,这扇门被客家人称为“中门”,是专门为贵客打开的。通过那道门,来到大厅。大厅是露天的,一抬头便可以看见蔚蓝的天空。一、二楼是不住人的,一楼有厨房、鸡舍,还有一溜小店和两口井。一口是阴井,另一口是阳井。一阴一阳,除了深度不一样,听说水温也不一同。阳井的水温比阴井要高1°C。二楼只有一圈栏杆,正下方是一个戏台,主客坐在二楼看戏,主人坐两旁,客人坐中间。三、四楼是客房,每楼转弯处的墙上,都有灯塔形状的洞,用来放油灯。四楼的地不是用木头做地板,而是用砖头做的,一为了防火,二为了隔音,设计很科学。 下了楼,才发现出口的门与众不同,是用厚木头和厚钢板做成的,为了防御土匪。同时,为了防止土匪用火枪攻击,主人在屋顶上装了一个水槽,只要火枪一开,马上就有一帘强水从天而降,火就会立刻熄灭,火枪马上失去了功用…… 我们唱着乡间的歌踏着乡间的路,离开了土楼,新的旅程又开始了!

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建筑渐渐成熟定型,标新立异的艺术本性再次抬头,国际式风格的单调枯燥使人厌倦,返朴归真成为建筑界的一大潮流。随着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人们重新注重于情感生活。在这种风敢笼罩下,各地带有浓郁乡土芬芳的传统民居受到愈来愈大的关心。在欧美,大家频频回首“无建筑师的”建筑时代;在中国,趣味中心转向苏皖渐的青瓦粉墙、云贵的轻捷干栏、华北的四合院以及广大丘陵和高原地区的各类生土建筑。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性能源危机的出现,地区性传统建筑,特别是一土建筑良好的节能效果得到普遍赞赏。正是在这种情形中,客家土楼受到国内外建筑师和史学工作者日益热烈的注意。人们发现,除了功能完善以外,更有那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朴实无华、而壮丽非凡的形象。一、客家土楼的类型与特性生土,是人类文明初期干燥地区普遍采用的天然建筑材料。在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这4大古文明摇篮里,石器人建造过各种各样的生土建筑。毫无疑问,在石器及其以后的铜器时代,生土极好地满足了经济,适用这两个基本的建筑要求。随着铁工具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生土因其在耐久和美观的两方面的弱点而渐渐被木、石材料所取代。这种趋势在那些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但在不少封闭落后、生产滞缓地区,情形有所不同,那里的居民无法受惠于文明世界的成果,不能抛弃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据估计,直至今天,全球总人口中的大约四分之三仍将生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他们主要分布在亚、非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客家土楼同今日留存的那些原始建筑大不相同,它们绝非全面落后的反映。在土楼发生发展时期的客家人居住地区,生产手段原始落后,但意识形态水准不低于同世界的任何其他地区。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这里也要明了,虽然土楼一词可以指以生土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2层以上的房屋,但我们着重研究的对象不是那些广泛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的一般性小型简易的生土楼房,而是集中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那种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物。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概括分类,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分析起来,客家土楼建筑具有下列5种优越性:1、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转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呵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

在我们年底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玩了永定客家的土楼。永定土楼可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五星级的景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土楼几百座,有圆型的,有方型的,有大有小散落在各个小村里。这些土楼都是客家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的。我们去看的第一座土楼叫振成楼,它有103年的历史。它从规划到建成共用了5年的时间,花了8万的银元,导游说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万元。它是很具表代性的圆形土楼,它利用八卦的原理把整个圆形土楼分成十六间房子,每间房子的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粮仓,第三和第四层是住人的。它的窗只开在第三,第四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范强盗的打劫。它更有很好的防火设计,当一间房子着火时,它每间房子墙壁的青砖可防止大火烧到另外一间房子。我们看的第二座的土楼是方形的,它叫奎兴楼,它是根据老虎的形象设计的,土楼后面的山坡是老虎身子,而土楼是老虎的头,非常的形象。后来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的土楼,让我流连忘返,大开眼界!我下次还要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