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我国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4 14:22:26

我国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的论文题目

一、 建筑工程中环保问题的分析及改良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逐年加大,在建筑工程中环保问题也日益得到了工程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建筑工程对于环保管理的不够重视,导致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质量和基础管理上来。文章就目前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以及一些具体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理性的思考,以供同仁们参考。建筑工程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不断发展壮大的建筑工程如果要想保持长效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面临资源和环保高度突出的局面,在建筑工程的环境保护,资源耗费,建筑垃圾产生以及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了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管理项目。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高跨度长效发展就要清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改良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只有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改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相应的举措,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长远发展。下面本人简单谈几点看法。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环保的现状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最为普及的建筑模式,其作用和规模已经日趋具有代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地在施工中暴露的越来越多,因为各个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较差,对于因施工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是对此视而不见,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管理。随着大批的建筑工程的上马,相应而出的是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施工料材的耗费,尽管这样的耗费是无意识的,却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认识不足,使的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一项重要问题。目前国内的3%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的现象;其中85%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38%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由此我们必须看到治理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资源的耗费,打造生态施工环境已经迫在眉睫。二、工程建筑中存在的主要的环保问题1) 施工噪音严重扰民。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现在位置基本上处在城市或者城乡结合部,类似的地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相对集中。从“人本”的角度上来说,噪音对施工地点所居住的居民,工作的民众已经形成了生活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因为噪音而遭遇投诉的施工企业在2004年就多达2000余家。2) 建筑垃圾带来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从工程的拆迁就开始了,继而是施工的开始,原料的耗费也相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因为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不妥当,不仅没有使本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建筑垃圾的清除,转运不及时还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3) 环保意识差加巨了施工成本。无论是什么工程,安全管理是重要的 ,质量管理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管理依旧应该是工程的成本,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不足,在建筑垃圾的转运,清理方面长期忽视。加上对于施工中的有毒害原料的控制不严,一方面使原料的耗费过大,另外一方面也使原料的泄露,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在紧接着处理这些遗留问题的时候,工程施工的成本也就随之增加。4) 排减技术不能够科学运用。在建筑工程中,有效的排减技术是保证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很多的施工单位对现代化的科学的排减技术理解和掌握不够,有的甚至缺乏专业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中不能做好排减工作,因此对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5)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绿地的保护,有的建筑项目开工过快,对于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使得项目本身的环境生态平衡得到了破坏,而且改造的周期比较长,在建筑施工中,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无疑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投资。三、关于建筑工程中环保问题改良的几点思考为了改善建筑工程中的环保问题,防止由建筑工地的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施工噪音,排减物体,建筑垃圾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本人认为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和环境改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1) 加强环保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综合管理。环保管理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或者说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在施工中由于环保问题的不够重视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却屡见不鲜。建筑工程中的环保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处理的问题。它已经延伸到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上,对此,加强施工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地做到组织机构高度负责,落实到人,对于管理职责明确而具体,是加强管理的根本办法。2) 加强设施建设,防止作业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排减设施,物流运输通路,电力设施,运输工具的停放场所,作业工具的仓储场所等环节的完善和建设,尤其是具有危害性的,污染性的设施更要从严治理,在源头上控制污染从施工工地由内到外的蔓延。3) 加强废旧材料的处理和再利用对于拆除而来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中的施工料材,工程管理中应当注重对于该类物品的管理和妥当处置。可能转化为成本作为基础的设施材料的废旧物品,合理的科学的进行转换,不仅能使工程项目的成本能节省下来,更重要的是对于建筑垃圾是一个更好的利用,对于环境保护省去了必要的处置,无形中为工程施工节约了时间。4) 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环保知识培训对所有的作业人员要进行环保培训,在实际的操作中,要高度把环保理念融与实际的作业中。尤其是对工程施工中可能被破坏的绿地以及生态环境要尽量的保护,及时根据图纸进行避让。对于工程施工中的绿地再建设,要切合实际,不科盲木地赶时髦而导致生态失衡。培养全员的环保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施工种出现的环保问题要及时的对待,并进行研究,使得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内部解决。5) 有效控制工程投入成本。加强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成本投入,并加大环境保护预算,切实做到环保问题不因为资金投入的问题被忽视或者不予解决,否则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工程的成本,而且为工程的质量也留下了隐患。四、具体举措1) 实现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转换,使可能对环保产生影响的建筑垃圾要做到处理得当,合理科学的再利用。2) 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经常洒水,减少粉尘的污染。3) 进行有粉尘的作业时,要尽可能地封闭进行。4) 建筑脚手架要进行封闭,防止污染物的泄露。5) 严禁向建筑地外抛洒垃圾,对于运输车辆要有专人进行清洗,保障作业中不污染环境和道路。6) 加强建筑中的噪音控制措施,一是要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办法;二是要建立定期的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整改;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噪音超标,应当向当地的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得到核准后再继续施工。7) 做好排水设施的建设,对工地道路进行全面整改,,保证工程废水的流通顺畅。要在工地建设明显坡度的排水渠道,并要在明沟上加盖钢板,并做好标识。8) 加强对绿地的保护和改造工作。建筑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专业人员更应该遵循实际,切实制定出合理解决办法,把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好,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二、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 (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招标控制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规律研究  2、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围标现象探讨  3、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  4、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  6、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7、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8、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  9、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10、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11、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  1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BIM预测方法研究  1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14、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索赔研究  15、建设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研究  16、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的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  17、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  18、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  19、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  2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我国的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论文

浅谈土木环境中的绿色施工  摘要: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近几年来,建筑业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难以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个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消耗性过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不够。  关键字:环境污染 绿色施工含义 施工原则 施工措施 施工方法  1前言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方面建筑业占的比例比较大。建筑业耗用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的50%以上,消耗了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建筑施工污染比例占到了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各种污染总和的34%,并排放出了相当于人类活动垃圾40% 的建筑垃圾。由此可见, 倡导建筑企业实行“ 绿色施工”,对于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何等重要。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施工是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2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建筑业的发展也不断提高。相应的土木工程施工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问题的主题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的异常变化。垃圾填埋造成的污水渗漏,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质体、环境、生态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污染,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等等。  2环境影响的识别和评价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对大气的污染。  在施工阶段会引起尘土飞扬, 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 爆破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等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对水的污染。  施工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引起水土流失,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产生油垢以及施工阶段用水的同时都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土壤的污染。  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由水体污染都会给土壤带来危害。  (4)废弃物。  (5)噪声。  建筑噪声具有突发性特点。建筑工程通常是按照人们建设、改造城市的要求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其噪声干扰是随着建筑作业活动的发生而出现的,对于周围城市居民来说,这是一种突发性的干扰。建筑噪声干扰具有非永久性特点。建筑噪声会随着建筑作业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因此,其对居民的干扰是非永久性的。另外,建筑施工噪声还具有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集中、技术强制性强、噪声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6)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大型公共建筑全年能耗较大,单位面积耗电量远高于一般民用建筑。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盲目追求形式,忘记了节约能源,很多都搞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同时,建筑体与室外相连部分少,无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温,导致建筑内部发热量大,很多空调制冷机春秋季仍连月运转,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7)局部地区性环境问题,例如一般情况下,震动、无线电波可不视作环境影响,而在特殊条件下,这些因素可成为环境影响。  3确定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的识别。  (2)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3)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材料对环境影响。  (4)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地区。  (5)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对环境因素有什么影响。  (6)环境影响的频度和范围。  4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必须很好的保护环境、绿色施工是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施工又是建设业重要的一环,所以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是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  3绿色施工的含义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被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本宗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光污染和大气污染。建筑企业要把发展和环保的矛盾统一起来,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绿色施工。  4绿色施工所遵循的原则  传统的施工模式以追求施工进度和控制项目成本为主要目标, 虽然各个工程项目也有对于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包含的目标, 但是它们都处在从属于进度和成本的次要地位。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施工企业往往会沿用落后的施工工艺, 采用人海战术, 拼设备、拼材料, 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和环境破坏。  绿色施工是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3R”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清洁生产原则要求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以最小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使污染的产生降低到最低程度。清洁生产不仅要实现施工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 而且要求建筑物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置过程中, 也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循环经济所要求的“3R”原则包括“Reduce,Reuse,Recy-cle” 即“ 减量化” 、“ 再使用” 、“循环再生利用”的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建筑施工项目应当用较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人来达到完成建筑施工的目的, 即从源头上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是要求建成的建筑物应当有一个相对较长的使用期限, 而不是太过频繁的更新换代, 即所谓“ 造了就拆, 拆了又造”再循环原则是要求建筑物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拆除后, 原来的建筑材料还能够被重新利用, 而不是变成建筑垃圾。  5我国建筑业企业绿色施工  现状目前,建筑企业追求快速发展,忽视绿色施工,建筑耗能巨大造成的污染也很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没有将绿色施工作为一项指标进行评分,或者没有给予合适的权重,而是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拼命压价;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对绿色施工没有很好的意识,对施工过程的环境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同样也造成绿色施工推广的困难;绿色施工的经济性差也带来了推广的困难。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从而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节水节电等新型设备(施);有利于可持续的建造方法的研究与确定等。  6 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措施  1 建立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当前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 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2 绿色施工与环境结合  工程施工过程会扰乱场地环境,这一点对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建项目尤其严重。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建造(如: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管线)、场地废物处理(如: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用作仓储和临时设施建设,如何合理安排承包商、分包商及各工种对施工场地的使用,减少材料和设备的搬动)等均会对场地上现存的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因此,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绿色施工与当地气候结合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以减少因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 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质量品质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如: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以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施工的影响,减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额外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 绿色施工减少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健康。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也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7实施绿色施工的方法  绿色施工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施工的施工体系,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进行创新和提升,其主要方法如下:  1 系统化  施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场地、机具、材料、后勤设施等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等。如前所述,传统施工也有节约资源和环保指标,但往往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的环保型封闭施工局部环节,而绿色施工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全系统)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制度  2 社会化  在传统施工中,设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主要是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人员,而绿色施工要求全社会(政府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广大民众)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按照绿色施工的全体人员(领导成员、现场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担负着绿色施工的相应任务,如中铁三局在青藏铁路工地举办青藏铁路环保培训班培训员工,除了在施工环保外,对生活垃圾和施工污水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护环境  3信息化  在施工中工程量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施工的推进,工程量参数实时变化,传统施工是粗放型施工,施工机械的机种和机台数量往往采用定性方法选定,固定的机种和机台数量不能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工程量,所以会造成机种不匹配、机台数量偏多或偏少、工序衔接不顺畅或脱节等弊病,很难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4一体化  1一体化的体现  施工实践表明,在确保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投入的工程机械和机台数愈少,则工程的工效、耗料、环保的指标数就愈好,所以一体化施工方式成为实施绿色施工的又一重要施工方式,一体化作业工程机械成为国内外著名工程机械厂商竞相开发的新机种。一体化施工指使用单台工程机械可以连续地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机种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实施一体化施工主要有2种方式:  (1) 使用多功能工程机 械进行一体化作业,即一机作业,化(工序)繁为简。如俄罗斯开发的凸块式压实轮多功能压路机,主机为凸块式压实轮压轮机,压实轮前置推土板,机后置平板式振动器,可代替推土机、静压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同时完成(一体化)土质路基的回填、推平、静压实和振动压实作业,减少进场的机种和数量,从而减少了工程机械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作业成本10%,还加快了施工进度。  (2) 连续运输。运输作业是施工中重要的一环,据统计资料分析,运输作业时间占施工总作业循环时间的1/4~1/2,环境负荷(有害气体排放、振动、噪声、扬尘等)的1/10-1/2。近年来,由于电动式皮带运输机等连续式运输机械的技术进步,连续运输已成为绿色施工的运输方式获得推广运用。与间歇式的运输方式相比,连续运输采用清洁能源电能,环境负荷小、运输连续、无二次运输环节、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5其它  除上述四化以外,实施绿色施工的方法还有:尽量少占施工用地,在施工中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工程机械,重视建设副产物(建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努力提高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的3R率(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率)等。  8结束语  1绿色施工是世界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进入循环经济时代,其施工企业也相应实施绿色施工(亦称清洁施工、环保施工)。为了促进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日、美、德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对具有绿色施工能力的企业,给予奖励。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施工技术也随之成为世界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施工在我国前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 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和施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不断加强施工环境管理、改进施工工艺、使用环保材料和机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所要追求的目标, 也是施工企业的社会责。21 世纪是生态建设的世纪,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进度、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竞争、企业绿色形象的竞争,积极主动地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予以培养和完善,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1 ] 王利平土木工程环境导论概论 科学出版社  [ 2 ]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 - 1997  [ 3 ] 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  [ 4 ]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 ]199 号) [ R] 2005  [ 5 ]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 ]223 号) [ R]   [ 6 ] 王有为中国绿色施工解析[J ] 施工技术,  [ 7 ] 土壤、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分册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 能源污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 大气污染。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3 水污染。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 劳动力污染。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此外,在改革进程中。由于政府已经逐步消除人口移动的限制,使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工业企业,中国的城镇人口增加,到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近总人口的42%。这使得中国城市人口进一步集中。这种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其代价是中国可耕种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还会产生粮食生产力的危机。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劳动力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选择一种更为高质而快捷的生活方式。这促使粮食生产部门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满足这种生活方式,这会使更多的江河湖海受到污染。土地污染也会更为严重。   5 垃圾污染。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此外,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   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二 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虽然进入2003年后。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予以解决,然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冲突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容乐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埋下了环境污染的祸根。一直以来,中国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国内许多政策措施都体现出经济发展为首任的思想,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过程中,中方代表即表示“国的首要问题是消灭贫穷,发展经济,中国政府不可能执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除非是经济发展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治理资金与技术资金促使企业使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有效利用资源。而我国各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经济数量的追求往往让他们忽略或放弃了这部分投入,致使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发展严重落后。我国在九五计划期间,政府拿出了360亿(约45亿美元)主要用于污染控制和防治,这是近两倍于六五、七五和八五计划986-2000)之和的环保投资,然而这一数据仍然低于1%的GDP数量。“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首次突破GDP的1%。达到18%。但这一投入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基本需要。据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百分之四到八,再加上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总的占到GDP的百分之十三到十五。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指出。中国2004年全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年GDP的05%,治理成本占GDP的80%,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80%。这一切资金要求与我们现有的投人数额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约束,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产生了一种资源约束的错象。而且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我国产品结构、进出口技术结构各方面严重失调,其发展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如果我国有好的市场经济,转变了现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就会促使技术的不断进步,能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时,资源约束的现象才会真正消失。      三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中国2l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1 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来抓,加强各部门合作,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实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   2 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分配更多的资金与技术资源给环保产业,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   3 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彻底放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与传统的回收利用不同,它不是依靠计划安排来实现废旧物资的回收再生,而是通过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的。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当中,我国还需不断加强环境法体系的建设工作,并赋予相关工作部门有效的执行权力,在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下,有效推行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4 把国际合作视为解决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各种渠道,通过政策讨论与对话推动我国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在环境政策、管理、技术及方面的能力,积极引进环境保护资金和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动力与支持。[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的进展与展望双击自动滚屏时间:2010-8-1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抓好农业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在f1六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l】]。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建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能源,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和农业能源工程的历史和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农业建筑工程的发展 1.1农业生产性建筑农业生产性建筑包括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全过程中所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它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性建筑一般包括:温室建筑、畜禽场建筑、农业库房建筑(农副产品储藏库、农机及物料库房和危险物品库房等)、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农机具维修J一 建筑、农村能源工程建筑和水产品¨l:厂化养殖建筑等_2】。农业生产性建筑可以为农业生产对象创造一个有利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增强农业生产对象抵御自然灾害和病疫的能力,是农业增产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如温室大棚通过保暖、加温和光照等设备可以调整农作物的栽培和成熟时1口j;畜禽场建筑可以通过冬季加温、夏季通风降温,把畜合饲养环境温度等条件调节到适宜的范围,从而缩短畜禽的生产周期。由于地区的差异,农业生产性建筑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农业生产性建筑的历史悠久,根据考古资料 】,我国6000多年前陕两半坡村就有了烧制陶器的窑场、牲畜围棚和贮藏粮食的窖等。在距令3000多年的河南殷墟中发现了用于驯养家畜的牲畜围棚。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温室大棚,只是当时的技术比较落后。欧洲直到1 8世纪中期才出现了温室,日本在世纪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出现了被称为“纸屋”的温室。传统的农业生产性建筑的使用范围和规模较小,常常和居住性建筑建在一起,成为为居室的一部分。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性建筑迅速向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牲畜养殖厂_31。为了进一步研究农业建筑,一些高等院校还立了农业建筑专业,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和设计机构。 1.2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农业是采用一定的设施、依靠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技术创造优于自然环境的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对象的生产,可以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发达国家设施农业发展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设施农业技术。目前,荷兰、日本、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设施农业比较发达,其设施园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荷兰目前拥有大型玻璃温室1200Ohm ,占世界玻璃温室的1/4,还普及r无土栽培技术和组织培养育苗技术。日本温室以塑料温室为主,总面积达54O00hm ,主要用于蔬菜、果树和花卉种植。日本的植物工厂发展迅速,1 998年用于生产的植物工厂就有1 5个。国外从20世纪5os#代开始出现畜禽的集约化养殖 。首先出现的是工厂化养鸡,随后相继出现猪和牛的工厂化养殖。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主要畜禽的集约化工,一养殖生产技术已发展成熟,并在集约化工厂畜禽养殖的工艺、建筑和环境调控技术与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我国的设施农业是在学习引进国外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保护地栽培技术,这是一种简易的设施农业_6】。60年代中后期在吉林长春市郑建成了我国第栋塑料大棚。70年代,从日本引进了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保温、保墒、保肥起了很大作用。80年代中期,出现了“节能型日光温室”,使我国在严寒冬季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成为现实。90年代,我国引进了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居世界首位,年产值约2ooo~L元。我国畜禽的集群化养殖也是从工厂化养鸡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工厂化养鸡技术,70年代中期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环境调控能力的工厂化养鸡场和养猪场,80年代工厂集约化禽养殖场得到迅速发展l51。目前,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迅速,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畜禽产品的生产水平,现在我国畜禽产品的总量占世界第一,人均畜禽产品量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 2农村能源工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耗能产业不断增多,煤炭和石油能源资源逐渐濒干枯竭,世界各国正在寻求多种能源方式以满足继续发展的要求。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农村能源工程,大力发展和综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改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和能源消费水平,解决农村能源匾乏具有重要意义。 2.1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可再生碳源。生物质能可以分为传统生物质能(薪柴、秸秆等)和现代生物质能(沼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由于传统生物质能的转化效率只有10%~20%,目前许多国家农村的能源结构在薪柴、秸秆燃烧基础上逐步开发沼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现代生物质能 。美国、巴西、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大量使用粮食来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l8】。l 975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46亿升,2000年增加到1 81亿升,2008年6704L升。美国和巴西是燃料乙醇最主要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1991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9100吨,2000年增加到73万吨,2007年增加到l060万吨,德国是生物柴油最主要生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 】。在我国,农作物秸秆和薪柴大部分作为农村生活用能,年利用量约1.2亿吨标准煤。我国沼气应用有很长的历史,沼气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发展规模居世界前列。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1 870万口,年产沼气约90(L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民提供优质生活燃料。我国的燃料乙醇试点:I=作从2001年开始,“十五”期间,国家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4省建成4个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形成102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 2.2太阳能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数量巨大,它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能在发达国家主要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比如美国“百万屋顶计划”,德政府的“十万天棚计划”,日本的70万户并网发电计划l】 。发展中国家农村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为广大农村提供照明、炊事用能、农副产品加工等,今后要重点发展太阳能发电。日前,国内首座70千瓦塔式太阳能发电站在江宁建成,是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成的10个塔式热发电实验示范电站之一l101。 2.3小水电和风能由于小水电具有建造灵活,投资少,周期短等优点,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 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69 8 9座,总装机44934MW,约占可开发容量的37.4%,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34.9%t�6�8。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无污染又廉价的再生资源。风力发电在国外发展迅猛,1981年为1 5Mw ,1992年已经达到2652MW,截止到2006年,全球风力发电机容量达5()(】00Mw_l2】。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可开发总量为32.26'IL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长约5000公里的“三北”(即东北、华北、西北)风带上,可实际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据估算为10亿千瓦左右_l 。 3我国农业建筑工程和能源工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现阶段,我国农业建筑工程有r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如我国农业设施环境调控水平低、抵御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能力差,许多设施能耗大、生产运行成本高等。这是由于环境调控技术水平较低,技术与设备配套性较差造成的。因此我国设施农业要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设施水平和产品质量,更合理地利用资源,注重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加强农业建筑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大力发展该学科,为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向高水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另外,现阶段我国的农村能源仍存在着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消费差异明显、能源消费结构有待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就我们需要采取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加强能源开发规划,加大对缺能区域农村能源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节能宣传,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能源来完善农村能源产业体系。

内容包括 住宅建筑 dest 状态空间法 住宅 建筑 建筑环境模拟 软件免费论文,内容包括 住宅建筑 dest 状态空间法 住宅 建筑 建筑环境模拟 软件 /html/Constructs

我国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的论文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浅谈土木环境中的绿色施工  摘要: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近几年来,建筑业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难以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个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消耗性过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不够。  关键字:环境污染 绿色施工含义 施工原则 施工措施 施工方法  1前言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方面建筑业占的比例比较大。建筑业耗用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的50%以上,消耗了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建筑施工污染比例占到了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各种污染总和的34%,并排放出了相当于人类活动垃圾40% 的建筑垃圾。由此可见, 倡导建筑企业实行“ 绿色施工”,对于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何等重要。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施工是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2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建筑业的发展也不断提高。相应的土木工程施工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问题的主题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的异常变化。垃圾填埋造成的污水渗漏,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质体、环境、生态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污染,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等等。  2环境影响的识别和评价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对大气的污染。  在施工阶段会引起尘土飞扬, 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 爆破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等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对水的污染。  施工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引起水土流失,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产生油垢以及施工阶段用水的同时都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土壤的污染。  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由水体污染都会给土壤带来危害。  (4)废弃物。  (5)噪声。  建筑噪声具有突发性特点。建筑工程通常是按照人们建设、改造城市的要求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其噪声干扰是随着建筑作业活动的发生而出现的,对于周围城市居民来说,这是一种突发性的干扰。建筑噪声干扰具有非永久性特点。建筑噪声会随着建筑作业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因此,其对居民的干扰是非永久性的。另外,建筑施工噪声还具有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集中、技术强制性强、噪声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6)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大型公共建筑全年能耗较大,单位面积耗电量远高于一般民用建筑。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盲目追求形式,忘记了节约能源,很多都搞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同时,建筑体与室外相连部分少,无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温,导致建筑内部发热量大,很多空调制冷机春秋季仍连月运转,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7)局部地区性环境问题,例如一般情况下,震动、无线电波可不视作环境影响,而在特殊条件下,这些因素可成为环境影响。  3确定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的识别。  (2)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3)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材料对环境影响。  (4)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地区。  (5)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对环境因素有什么影响。  (6)环境影响的频度和范围。  4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必须很好的保护环境、绿色施工是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施工又是建设业重要的一环,所以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是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  3绿色施工的含义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被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本宗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光污染和大气污染。建筑企业要把发展和环保的矛盾统一起来,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绿色施工。  4绿色施工所遵循的原则  传统的施工模式以追求施工进度和控制项目成本为主要目标, 虽然各个工程项目也有对于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包含的目标, 但是它们都处在从属于进度和成本的次要地位。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施工企业往往会沿用落后的施工工艺, 采用人海战术, 拼设备、拼材料, 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和环境破坏。  绿色施工是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3R”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清洁生产原则要求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以最小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使污染的产生降低到最低程度。清洁生产不仅要实现施工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 而且要求建筑物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置过程中, 也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循环经济所要求的“3R”原则包括“Reduce,Reuse,Recy-cle” 即“ 减量化” 、“ 再使用” 、“循环再生利用”的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建筑施工项目应当用较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人来达到完成建筑施工的目的, 即从源头上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是要求建成的建筑物应当有一个相对较长的使用期限, 而不是太过频繁的更新换代, 即所谓“ 造了就拆, 拆了又造”再循环原则是要求建筑物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拆除后, 原来的建筑材料还能够被重新利用, 而不是变成建筑垃圾。  5我国建筑业企业绿色施工  现状目前,建筑企业追求快速发展,忽视绿色施工,建筑耗能巨大造成的污染也很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没有将绿色施工作为一项指标进行评分,或者没有给予合适的权重,而是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拼命压价;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对绿色施工没有很好的意识,对施工过程的环境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同样也造成绿色施工推广的困难;绿色施工的经济性差也带来了推广的困难。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从而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节水节电等新型设备(施);有利于可持续的建造方法的研究与确定等。  6 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措施  1 建立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当前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 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2 绿色施工与环境结合  工程施工过程会扰乱场地环境,这一点对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建项目尤其严重。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建造(如: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管线)、场地废物处理(如: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用作仓储和临时设施建设,如何合理安排承包商、分包商及各工种对施工场地的使用,减少材料和设备的搬动)等均会对场地上现存的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因此,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绿色施工与当地气候结合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以减少因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 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质量品质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如: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以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施工的影响,减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额外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 绿色施工减少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健康。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也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7实施绿色施工的方法  绿色施工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施工的施工体系,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进行创新和提升,其主要方法如下:  1 系统化  施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场地、机具、材料、后勤设施等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等。如前所述,传统施工也有节约资源和环保指标,但往往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的环保型封闭施工局部环节,而绿色施工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全系统)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制度  2 社会化  在传统施工中,设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主要是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人员,而绿色施工要求全社会(政府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广大民众)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按照绿色施工的全体人员(领导成员、现场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担负着绿色施工的相应任务,如中铁三局在青藏铁路工地举办青藏铁路环保培训班培训员工,除了在施工环保外,对生活垃圾和施工污水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护环境  3信息化  在施工中工程量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施工的推进,工程量参数实时变化,传统施工是粗放型施工,施工机械的机种和机台数量往往采用定性方法选定,固定的机种和机台数量不能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工程量,所以会造成机种不匹配、机台数量偏多或偏少、工序衔接不顺畅或脱节等弊病,很难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4一体化  1一体化的体现  施工实践表明,在确保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投入的工程机械和机台数愈少,则工程的工效、耗料、环保的指标数就愈好,所以一体化施工方式成为实施绿色施工的又一重要施工方式,一体化作业工程机械成为国内外著名工程机械厂商竞相开发的新机种。一体化施工指使用单台工程机械可以连续地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机种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实施一体化施工主要有2种方式:  (1) 使用多功能工程机 械进行一体化作业,即一机作业,化(工序)繁为简。如俄罗斯开发的凸块式压实轮多功能压路机,主机为凸块式压实轮压轮机,压实轮前置推土板,机后置平板式振动器,可代替推土机、静压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同时完成(一体化)土质路基的回填、推平、静压实和振动压实作业,减少进场的机种和数量,从而减少了工程机械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作业成本10%,还加快了施工进度。  (2) 连续运输。运输作业是施工中重要的一环,据统计资料分析,运输作业时间占施工总作业循环时间的1/4~1/2,环境负荷(有害气体排放、振动、噪声、扬尘等)的1/10-1/2。近年来,由于电动式皮带运输机等连续式运输机械的技术进步,连续运输已成为绿色施工的运输方式获得推广运用。与间歇式的运输方式相比,连续运输采用清洁能源电能,环境负荷小、运输连续、无二次运输环节、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5其它  除上述四化以外,实施绿色施工的方法还有:尽量少占施工用地,在施工中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工程机械,重视建设副产物(建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努力提高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的3R率(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率)等。  8结束语  1绿色施工是世界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进入循环经济时代,其施工企业也相应实施绿色施工(亦称清洁施工、环保施工)。为了促进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日、美、德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对具有绿色施工能力的企业,给予奖励。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施工技术也随之成为世界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施工在我国前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 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和施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不断加强施工环境管理、改进施工工艺、使用环保材料和机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所要追求的目标, 也是施工企业的社会责。21 世纪是生态建设的世纪,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进度、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竞争、企业绿色形象的竞争,积极主动地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予以培养和完善,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1 ] 王利平土木工程环境导论概论 科学出版社  [ 2 ]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 - 1997  [ 3 ] 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  [ 4 ]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 ]199 号) [ R] 2005  [ 5 ]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 ]223 号) [ R]   [ 6 ] 王有为中国绿色施工解析[J ] 施工技术,  [ 7 ] 土壤、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分册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推荐《环境与发展》,可发表,杂志简介如下:《环境与发展》由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环境与发展》办刊宗旨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及北方地区环境科学、研究动向、成果与经济、传播信息、交流学术,促进环境科学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推动环境科学事业发展。获奖情况:中国环境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1997年获内蒙古科技期刊二等奖。

我国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的论文研究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 能源污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 大气污染。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3 水污染。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 劳动力污染。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此外,在改革进程中。由于政府已经逐步消除人口移动的限制,使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工业企业,中国的城镇人口增加,到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近总人口的42%。这使得中国城市人口进一步集中。这种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其代价是中国可耕种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还会产生粮食生产力的危机。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劳动力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选择一种更为高质而快捷的生活方式。这促使粮食生产部门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满足这种生活方式,这会使更多的江河湖海受到污染。土地污染也会更为严重。   5 垃圾污染。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此外,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   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二 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虽然进入2003年后。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予以解决,然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冲突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容乐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埋下了环境污染的祸根。一直以来,中国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国内许多政策措施都体现出经济发展为首任的思想,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过程中,中方代表即表示“国的首要问题是消灭贫穷,发展经济,中国政府不可能执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除非是经济发展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治理资金与技术资金促使企业使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有效利用资源。而我国各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经济数量的追求往往让他们忽略或放弃了这部分投入,致使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发展严重落后。我国在九五计划期间,政府拿出了360亿(约45亿美元)主要用于污染控制和防治,这是近两倍于六五、七五和八五计划986-2000)之和的环保投资,然而这一数据仍然低于1%的GDP数量。“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首次突破GDP的1%。达到18%。但这一投入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基本需要。据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百分之四到八,再加上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总的占到GDP的百分之十三到十五。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指出。中国2004年全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年GDP的05%,治理成本占GDP的80%,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80%。这一切资金要求与我们现有的投人数额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约束,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产生了一种资源约束的错象。而且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我国产品结构、进出口技术结构各方面严重失调,其发展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如果我国有好的市场经济,转变了现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就会促使技术的不断进步,能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时,资源约束的现象才会真正消失。      三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中国2l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1 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来抓,加强各部门合作,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实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   2 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分配更多的资金与技术资源给环保产业,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   3 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彻底放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与传统的回收利用不同,它不是依靠计划安排来实现废旧物资的回收再生,而是通过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的。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当中,我国还需不断加强环境法体系的建设工作,并赋予相关工作部门有效的执行权力,在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下,有效推行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4 把国际合作视为解决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各种渠道,通过政策讨论与对话推动我国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在环境政策、管理、技术及方面的能力,积极引进环境保护资金和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动力与支持。[

推荐《环境与发展》,可发表,杂志简介如下:《环境与发展》由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环境与发展》办刊宗旨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及北方地区环境科学、研究动向、成果与经济、传播信息、交流学术,促进环境科学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推动环境科学事业发展。获奖情况:中国环境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1997年获内蒙古科技期刊二等奖。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我国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的论文摘要

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人类有史以来不断改变自然环境,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类借助技术工具改变了地球的许多自然特征。他将林地和草原改造成为农田,使江河变成湖泊和水库,用于灌溉或用于水力发电。人类还通过给沼泽地排水、凿石劈山、修建公路和铁路等方式,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然而,人类改变自然环境并不总是带来有益的结果。今天,空气和水的污染给地球的健康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每天机动车辆的排气管排出成千上万吨废气。工厂释放的烟雾污染了工业区和周围乡村的空气。水污染同样有害,海洋的整个生态平衡正在受到破坏,工业废水已使许多河流的生物死亡。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也一跃到了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2002年,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29位;2004年,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33位,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现在,环境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我们知道,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已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对这些问题漠不关心将意味着自我毁灭。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法律来保护环境。不然的话,人类势必遭受因其不关心生存环境而引起的严重后果之苦。  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引起:  第一,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引起的环境问题。工业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引起的污染;  第二,植被的迅速减少引起的环境问题。为了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地开垦,使土地退化异常严重。  第三,城市发展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一系列的由于城市发展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采取下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环境问题。  第一,转变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传统的生产模式“资源——产品——废物”转变为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传统的生产模式经济发展越快,付出的环境代价也越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产生的废物还占据耕地,影响土质,降低农产品产出。循环经济克服了这一缺点。将废物转变为“再生资源”,提高生产和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和产生最小的环境污染,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  第二,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发展新科技,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即要求我国工业化要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 ”,可循环的发展机制。通过发展科技作为支撑,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的科技体系。  第三,在节约的基础上,修复自然环境。发展节约型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要从本质上根除环境问题就必须在节约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在恢复植被过程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达到恢复环境的目的。其中主要包括恢复森林、湿地、农田生态系统。森林、湿地对于缓解洪灾,防止干旱,涵养水源等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提高认识,合理发展经济。很多人常常把发展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等同于工业发展。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度地开发资源,使之趋于贫乏。要从根本上改变环境要从认识水平开始: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的,过度地开发与利用,必然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如海啸、地震、干旱、洪灾、疾病等。只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第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颁布了《环境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起步晚,立法水平有限,相关法律制度急待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一)完善立法,扩大法律保护环境的范围。将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和管理、对湿地的保护、电子垃圾的处理等其他还未纳入到法律规范中的纳入到立法之中。(二)完善环境责任制度,明确规定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增强环境保护各法的可操作性。(三)完善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度。如完善环境保护中的公益诉讼。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司法来保护自然环境。  大自然是人类一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来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只有使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与落实,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

浅谈土木环境中的绿色施工  摘要: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近几年来,建筑业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难以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个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消耗性过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不够。  关键字:环境污染 绿色施工含义 施工原则 施工措施 施工方法  1前言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方面建筑业占的比例比较大。建筑业耗用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的50%以上,消耗了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建筑施工污染比例占到了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各种污染总和的34%,并排放出了相当于人类活动垃圾40% 的建筑垃圾。由此可见, 倡导建筑企业实行“ 绿色施工”,对于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何等重要。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施工是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2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建筑业的发展也不断提高。相应的土木工程施工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问题的主题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的异常变化。垃圾填埋造成的污水渗漏,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质体、环境、生态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污染,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等等。  2环境影响的识别和评价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对大气的污染。  在施工阶段会引起尘土飞扬, 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 爆破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等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对水的污染。  施工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引起水土流失,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产生油垢以及施工阶段用水的同时都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土壤的污染。  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由水体污染都会给土壤带来危害。  (4)废弃物。  (5)噪声。  建筑噪声具有突发性特点。建筑工程通常是按照人们建设、改造城市的要求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其噪声干扰是随着建筑作业活动的发生而出现的,对于周围城市居民来说,这是一种突发性的干扰。建筑噪声干扰具有非永久性特点。建筑噪声会随着建筑作业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因此,其对居民的干扰是非永久性的。另外,建筑施工噪声还具有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集中、技术强制性强、噪声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6)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大型公共建筑全年能耗较大,单位面积耗电量远高于一般民用建筑。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盲目追求形式,忘记了节约能源,很多都搞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同时,建筑体与室外相连部分少,无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温,导致建筑内部发热量大,很多空调制冷机春秋季仍连月运转,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7)局部地区性环境问题,例如一般情况下,震动、无线电波可不视作环境影响,而在特殊条件下,这些因素可成为环境影响。  3确定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的识别。  (2)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3)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材料对环境影响。  (4)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地区。  (5)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对环境因素有什么影响。  (6)环境影响的频度和范围。  4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必须很好的保护环境、绿色施工是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施工又是建设业重要的一环,所以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是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  3绿色施工的含义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被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本宗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光污染和大气污染。建筑企业要把发展和环保的矛盾统一起来,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绿色施工。  4绿色施工所遵循的原则  传统的施工模式以追求施工进度和控制项目成本为主要目标, 虽然各个工程项目也有对于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包含的目标, 但是它们都处在从属于进度和成本的次要地位。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施工企业往往会沿用落后的施工工艺, 采用人海战术, 拼设备、拼材料, 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和环境破坏。  绿色施工是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3R”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清洁生产原则要求在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以最小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使污染的产生降低到最低程度。清洁生产不仅要实现施工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 而且要求建筑物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置过程中, 也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循环经济所要求的“3R”原则包括“Reduce,Reuse,Recy-cle” 即“ 减量化” 、“ 再使用” 、“循环再生利用”的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建筑施工项目应当用较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人来达到完成建筑施工的目的, 即从源头上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是要求建成的建筑物应当有一个相对较长的使用期限, 而不是太过频繁的更新换代, 即所谓“ 造了就拆, 拆了又造”再循环原则是要求建筑物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拆除后, 原来的建筑材料还能够被重新利用, 而不是变成建筑垃圾。  5我国建筑业企业绿色施工  现状目前,建筑企业追求快速发展,忽视绿色施工,建筑耗能巨大造成的污染也很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没有将绿色施工作为一项指标进行评分,或者没有给予合适的权重,而是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拼命压价;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对绿色施工没有很好的意识,对施工过程的环境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同样也造成绿色施工推广的困难;绿色施工的经济性差也带来了推广的困难。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从而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节水节电等新型设备(施);有利于可持续的建造方法的研究与确定等。  6 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措施  1 建立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当前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 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2 绿色施工与环境结合  工程施工过程会扰乱场地环境,这一点对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建项目尤其严重。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建造(如: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管线)、场地废物处理(如: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用作仓储和临时设施建设,如何合理安排承包商、分包商及各工种对施工场地的使用,减少材料和设备的搬动)等均会对场地上现存的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因此,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绿色施工与当地气候结合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以减少因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 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质量品质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如: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以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施工的影响,减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额外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 绿色施工减少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健康。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也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7实施绿色施工的方法  绿色施工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施工的施工体系,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进行创新和提升,其主要方法如下:  1 系统化  施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场地、机具、材料、后勤设施等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等。如前所述,传统施工也有节约资源和环保指标,但往往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的环保型封闭施工局部环节,而绿色施工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全系统)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制度  2 社会化  在传统施工中,设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主要是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人员,而绿色施工要求全社会(政府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广大民众)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按照绿色施工的全体人员(领导成员、现场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担负着绿色施工的相应任务,如中铁三局在青藏铁路工地举办青藏铁路环保培训班培训员工,除了在施工环保外,对生活垃圾和施工污水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护环境  3信息化  在施工中工程量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施工的推进,工程量参数实时变化,传统施工是粗放型施工,施工机械的机种和机台数量往往采用定性方法选定,固定的机种和机台数量不能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工程量,所以会造成机种不匹配、机台数量偏多或偏少、工序衔接不顺畅或脱节等弊病,很难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4一体化  1一体化的体现  施工实践表明,在确保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投入的工程机械和机台数愈少,则工程的工效、耗料、环保的指标数就愈好,所以一体化施工方式成为实施绿色施工的又一重要施工方式,一体化作业工程机械成为国内外著名工程机械厂商竞相开发的新机种。一体化施工指使用单台工程机械可以连续地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机种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实施一体化施工主要有2种方式:  (1) 使用多功能工程机 械进行一体化作业,即一机作业,化(工序)繁为简。如俄罗斯开发的凸块式压实轮多功能压路机,主机为凸块式压实轮压轮机,压实轮前置推土板,机后置平板式振动器,可代替推土机、静压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同时完成(一体化)土质路基的回填、推平、静压实和振动压实作业,减少进场的机种和数量,从而减少了工程机械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作业成本10%,还加快了施工进度。  (2) 连续运输。运输作业是施工中重要的一环,据统计资料分析,运输作业时间占施工总作业循环时间的1/4~1/2,环境负荷(有害气体排放、振动、噪声、扬尘等)的1/10-1/2。近年来,由于电动式皮带运输机等连续式运输机械的技术进步,连续运输已成为绿色施工的运输方式获得推广运用。与间歇式的运输方式相比,连续运输采用清洁能源电能,环境负荷小、运输连续、无二次运输环节、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5其它  除上述四化以外,实施绿色施工的方法还有:尽量少占施工用地,在施工中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工程机械,重视建设副产物(建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努力提高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的3R率(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率)等。  8结束语  1绿色施工是世界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进入循环经济时代,其施工企业也相应实施绿色施工(亦称清洁施工、环保施工)。为了促进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日、美、德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对具有绿色施工能力的企业,给予奖励。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施工技术也随之成为世界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施工在我国前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 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和施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不断加强施工环境管理、改进施工工艺、使用环保材料和机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所要追求的目标, 也是施工企业的社会责。21 世纪是生态建设的世纪,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进度、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竞争、企业绿色形象的竞争,积极主动地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予以培养和完善,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1 ] 王利平土木工程环境导论概论 科学出版社  [ 2 ]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 - 1997  [ 3 ] 刘永平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  [ 4 ]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 ]199 号) [ R] 2005  [ 5 ]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 ]223 号) [ R]   [ 6 ] 王有为中国绿色施工解析[J ] 施工技术,  [ 7 ] 土壤、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分册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