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7 04:46:44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

工程建设特别是大型工程建设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交通工程、能源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逐年增长,从1949年到2008年,铁路营运里程从18万Km增长到97万Km,年均增长率为2%;公路里程从07万Km增长到02万Km,1949~1999年年均增长率为8%,1999年以后公路建设加速,年均增长率增至5%。我国从1988年开始兴建高速公路,至2008年总里程已达到03万Km,平均每年增长30万Km。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水库86353座,其中1亿m3以上的大型水库529座,1亿~1亿m3的中型水库3181座,10万~1000万m3的小型水库82643座,总库容达6924亿m3。从图3-17和图3-18可以得出,我国铁路建设始终保持稳定发展的趋势,公路建设和水利建设1999年以后加速发展,总体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作用呈加剧态势。图3-17 1949~2008年中国铁路和公路里程增长情况示意图从区域上看,各个地区工程基础设施存在很大的差异,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作用的强度差异明显。以公路建设为例,我国平均公路密度为39Km/Km2,东部沿海地区平均公路密度远大于西部地区(图3-19)。平均公路密度大于40Km/Km2的省份依次为上海、江苏、河南、山东,说明这4个省份公路建设发展较快,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重庆、北京、安徽、天津、广东、湖北、浙江7个省份公路密度超过00Km/Km2,接近发达国家的公路密度。而陕西、海南、云南、吉林、广西、黑龙江、宁夏等省份的公路密度小于60Km/Km2,说明这些省份的公路建设还有很大潜力。图3-18 1985~2008年中国大中型水库与小型水库数量变化示意图图3-19 2008年中国区域公路密度分布示意图工程建设活动对地壳表层有不同程度的扰动,特别是大型工程活动常常对地质环境产生强烈和深远的影响,出现了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大型水库建设一般要淹没大片的耕地,极大地改变了原来的水文条件和生态条件,从而使地质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易于诱发岸边再造、水库淤积等问题。例如,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库岸坍塌十分严重,水库淤积速度加快,不得不增设坝底泄沙工程。大型工程建设改变了地质体应力平衡,易于诱发地质灾害。我国多条铁路,如宝成铁路、成昆铁路、鹰厦铁路等,大部分路段在山区穿越,山地岩石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山坡陡峻,沿线进行了大量的切坡和隧洞开挖工程。铁路建成后,每年都遭受塌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侵扰,造成路基破坏,交通中断,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西部大开发启动以后,各类工程建设造成了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人工泥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容量面临着严峻挑战。据统计,近年来工程建设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1%以上,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有50%甚至70%与不恰当的开挖或支护有关[12]。

环境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的周围空间。地质环境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的周围地质空间条件。工程建设地质环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为核心的周围地质空间条件。地质环境研究主要是进行人类活动的地质条件的适宜性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来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地质环境质量评价;②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指论证供人类活动的地质环境体系和相互作用结果对人类活动地质条件适宜性的优劣;地质环境容量主要是指特定地质环境内地质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地质环境容量评价是论证特定地质环境内地质资源的丰度和人类合理开发能力的高低。广义地说,地质环境质量也包括地质环境容量。对一般工程建设来说,不专门论证地质环境容量,对于一些专门课题,如新的居民点开发、城市持续发展论证等才专门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对狭义的工程建设研究,一般不专门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图7-1 地质环境的形成示意图地质环境是指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包括地球表层岩石圈和土壤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特征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生产条件的总体,或者称为地质环境系统。人是地质环境的主体,又是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地质环境”的提出,是相对于人类的存在,即地质环境研究是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的。从人类产生起,就对地质环境不断地进行改造,破坏和建设,其力度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而不断地增强,这种作用强度如果在同一时间尺度内衡量,它比其他自然地质营力都大得多。由此来看,地质环境的形成来自两方面营力,如图7-1所示,即地质营力和人类活动。地质营力包括内动力(内营力)和外动力(外营力)两种。人类活动,从地质角度看,也是一种外动力(外营力),它和自然的地质外营力作用共同构成改造地质环境的外动力。今天来说,在改造地质环境的外动力中人类活动的作用百倍、万倍的大于自然地质的外营力作用。所以,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该包括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体系和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作用。地质环境体系是由多种因素构成,所以地质环境质量既包括地质环境各种要素特征和因素总体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又包括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的合理性与能力,同时还包括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程度。也就是说,地质环境质量既有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两种事物自身质量的含义,也有相互间作用质量的含义。其直接体现则是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益与危害之比,比值越大,质量越好;比值越小,质量越差。这是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目前的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地质工程稳定性,特别是地基、边坡、地下洞室稳定性,这方面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可是,关于地质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对地质环境问题不重视,在城市、新的开发区、道路、水利水电、矿山建设中出了不少问题,为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洪水淹没,是不是地质环境问题?有人说不是,著者认为是。因为,它是由于近代地壳沉降诱发的,实质上是内动力和大气降水联合作用结果。洪水泛滥淹没造成的城市和经济开发区事故,就是这个原因。我国江河湖海附近地区存在着许多近代地壳沉降带,当地群众有经验,这种地方谁也不用它,成为撂荒地。工厂和开发区建设中,因为对这种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不认识,就破土动工建设高楼大厦,一遇到洪水泛滥,就遭受淹没灾害。近几年,著者遇到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著者参与了北京市西八间房开发区航空干部管理学院建筑群开发,在地基勘察前甲方已经作好了设计,著者拿到1∶2000的工程布置图,展开一看,发现这张图上有两组十分有规律的断续分布的线形水体,一组是北北东向;另一组是北西西向,这与北京市新近断裂方向十分一致。因此怀疑它是活断层在地面的反映。经查阅了北京市有关的地质资料,证实良乡-顺义断裂通过这个地区,当基坑开挖后,到基坑底进行验槽时,基坑东南角产生了塌方。这个基坑深9m,在地面下4m处留有宽1m的台阶,塌方的后缘就在这个台阶处,塌方后这个台阶呈现出“X”节理遗迹——锯齿状破裂面。这明显是良乡-顺义断裂的影响带。良乡-顺义断裂主断裂面在哪里?著者建议采用测量氡气的α卡仪进行断层带逸出的α射线剂量测量,结果得到良乡-顺义断裂带位置距建筑物的距离仅70m,规范规定建筑物距断裂带距离不得小于50m,按理来说,是允许的。但该断层的活动强度较大,以至其作用影响到基坑处,基坑内淤泥与粉细砂层面处出现有一系列的揉皱和错动现象,淤泥层显现为“X”节理。这在北京市是少见的。这个事实表明,该处土体中的地应力的水平应力分量大于垂直分量。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著者建议取作用于地下室上的水平应力σh=2γh校核地下室结构稳定性。甲方同意此意见,设计单位按此意见复核了设计,这些工作完成后,延误工期一个多月,总共增加费用50~60万元。著者曾介入了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丰台区的一个程庄子开发区的地基勘察工作,并对开发区做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工程公司用电法和α卡仪作了一下探测,发现西四-五里店断裂通过开发区西北部,下盘埋深仅30m左右,为正断层,断层错距达6m,显然高楼不能建在它上面。又如长江三峡移民点,巫山县城搬迁选择的新城址位于长江六级台地上,台地上部堆积有10~20m厚的黄土,三峡水库蓄水后,这些黄土构成水库的库岸,在风浪作用下肯定会发生塌岸。现在看起来城址条件比较好,可是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有可能塌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宽。这个后果应该考虑,要进行预测。1995年何满潮教授等研究结果表明,巫山县新址是位于一个复杂的滑坡体上,问题比较复杂,要深入地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否则损失就大了。重庆有一个川东电业大楼,在建设过程中勘测单位确定地基为砂岩,认为地基承载力足够。著者到现场调查发现,地基后缘存在有宽20~30cm的裂缝,是一个滑坡的后缘,重庆长江大桥建设时就发现了这个滑坡,这是由于在勘察过程中不重视地质环境研究的结果。1994年4月30日乌江鸡冠岭山体发生了大崩塌,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环境问题。著者于6月下旬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到现场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目的是论证治理方案。著者判断这次崩塌的主要原因是在已存在采空区的上盘内凿风井引起的。这个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在采矿开凿风井前没有进行地质环境评价。这次崩塌结果,乌江停航近200天,据地方估计,停航一天损失达98万元,仅航运损失就达2亿元。上面列举的事例表明,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建筑工程在工程地质好的地方进行

建筑工程是从地上建起来的,所以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选用多深的土作为工程的持力层、选用哪种基础形式是建筑工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选题

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词: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摘要

楼上回答基本可以,但应细化一下 ,用语不够专业。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就是说明工程建设必须考虑排除地质灾害环境的不利因素。

(1)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我国的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可以概括为公路、铁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民用建筑和城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5种活动,由此条件可以产生人类的工程活动主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地质环境条件差的地区:我国西部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工程滑坡、崩塌、泥石流多是在有利于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质条件下,加上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引起和诱发的;而我国东部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优良,地质灾害多是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作用下引起和诱发的。比如沪宁杭地区地质条件优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面沉降严重,分布于八个城市中,累计沉降量在155mm至2630mm之间。而攀西—六盘水地区,地质环境较差,因道路工程和抽汲地下水工程所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则尤为严重。(2)地质环境制约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能源开采等;但又受控于这些山和水,如兴修铁路必须绕开不稳定地带。 综上,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既可以改造,但导致核又发许多人为地质灾害,说明负效应明显。这些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诱发地震。因此要理性对待,科学认证、合理规划。

环境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的周围空间。地质环境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的周围地质空间条件。工程建设地质环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为核心的周围地质空间条件。地质环境研究主要是进行人类活动的地质条件的适宜性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来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地质环境质量评价;②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指论证供人类活动的地质环境体系和相互作用结果对人类活动地质条件适宜性的优劣;地质环境容量主要是指特定地质环境内地质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地质环境容量评价是论证特定地质环境内地质资源的丰度和人类合理开发能力的高低。广义地说,地质环境质量也包括地质环境容量。对一般工程建设来说,不专门论证地质环境容量,对于一些专门课题,如新的居民点开发、城市持续发展论证等才专门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对狭义的工程建设研究,一般不专门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图7-1 地质环境的形成示意图地质环境是指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包括地球表层岩石圈和土壤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特征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生产条件的总体,或者称为地质环境系统。人是地质环境的主体,又是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地质环境”的提出,是相对于人类的存在,即地质环境研究是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的。从人类产生起,就对地质环境不断地进行改造,破坏和建设,其力度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而不断地增强,这种作用强度如果在同一时间尺度内衡量,它比其他自然地质营力都大得多。由此来看,地质环境的形成来自两方面营力,如图7-1所示,即地质营力和人类活动。地质营力包括内动力(内营力)和外动力(外营力)两种。人类活动,从地质角度看,也是一种外动力(外营力),它和自然的地质外营力作用共同构成改造地质环境的外动力。今天来说,在改造地质环境的外动力中人类活动的作用百倍、万倍的大于自然地质的外营力作用。所以,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该包括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体系和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作用。地质环境体系是由多种因素构成,所以地质环境质量既包括地质环境各种要素特征和因素总体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又包括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的合理性与能力,同时还包括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程度。也就是说,地质环境质量既有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两种事物自身质量的含义,也有相互间作用质量的含义。其直接体现则是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益与危害之比,比值越大,质量越好;比值越小,质量越差。这是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目前的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地质工程稳定性,特别是地基、边坡、地下洞室稳定性,这方面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可是,关于地质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对地质环境问题不重视,在城市、新的开发区、道路、水利水电、矿山建设中出了不少问题,为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洪水淹没,是不是地质环境问题?有人说不是,著者认为是。因为,它是由于近代地壳沉降诱发的,实质上是内动力和大气降水联合作用结果。洪水泛滥淹没造成的城市和经济开发区事故,就是这个原因。我国江河湖海附近地区存在着许多近代地壳沉降带,当地群众有经验,这种地方谁也不用它,成为撂荒地。工厂和开发区建设中,因为对这种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不认识,就破土动工建设高楼大厦,一遇到洪水泛滥,就遭受淹没灾害。近几年,著者遇到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著者参与了北京市西八间房开发区航空干部管理学院建筑群开发,在地基勘察前甲方已经作好了设计,著者拿到1∶2000的工程布置图,展开一看,发现这张图上有两组十分有规律的断续分布的线形水体,一组是北北东向;另一组是北西西向,这与北京市新近断裂方向十分一致。因此怀疑它是活断层在地面的反映。经查阅了北京市有关的地质资料,证实良乡-顺义断裂通过这个地区,当基坑开挖后,到基坑底进行验槽时,基坑东南角产生了塌方。这个基坑深9m,在地面下4m处留有宽1m的台阶,塌方的后缘就在这个台阶处,塌方后这个台阶呈现出“X”节理遗迹——锯齿状破裂面。这明显是良乡-顺义断裂的影响带。良乡-顺义断裂主断裂面在哪里?著者建议采用测量氡气的α卡仪进行断层带逸出的α射线剂量测量,结果得到良乡-顺义断裂带位置距建筑物的距离仅70m,规范规定建筑物距断裂带距离不得小于50m,按理来说,是允许的。但该断层的活动强度较大,以至其作用影响到基坑处,基坑内淤泥与粉细砂层面处出现有一系列的揉皱和错动现象,淤泥层显现为“X”节理。这在北京市是少见的。这个事实表明,该处土体中的地应力的水平应力分量大于垂直分量。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著者建议取作用于地下室上的水平应力σh=2γh校核地下室结构稳定性。甲方同意此意见,设计单位按此意见复核了设计,这些工作完成后,延误工期一个多月,总共增加费用50~60万元。著者曾介入了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丰台区的一个程庄子开发区的地基勘察工作,并对开发区做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工程公司用电法和α卡仪作了一下探测,发现西四-五里店断裂通过开发区西北部,下盘埋深仅30m左右,为正断层,断层错距达6m,显然高楼不能建在它上面。又如长江三峡移民点,巫山县城搬迁选择的新城址位于长江六级台地上,台地上部堆积有10~20m厚的黄土,三峡水库蓄水后,这些黄土构成水库的库岸,在风浪作用下肯定会发生塌岸。现在看起来城址条件比较好,可是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有可能塌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宽。这个后果应该考虑,要进行预测。1995年何满潮教授等研究结果表明,巫山县新址是位于一个复杂的滑坡体上,问题比较复杂,要深入地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否则损失就大了。重庆有一个川东电业大楼,在建设过程中勘测单位确定地基为砂岩,认为地基承载力足够。著者到现场调查发现,地基后缘存在有宽20~30cm的裂缝,是一个滑坡的后缘,重庆长江大桥建设时就发现了这个滑坡,这是由于在勘察过程中不重视地质环境研究的结果。1994年4月30日乌江鸡冠岭山体发生了大崩塌,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环境问题。著者于6月下旬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到现场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目的是论证治理方案。著者判断这次崩塌的主要原因是在已存在采空区的上盘内凿风井引起的。这个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在采矿开凿风井前没有进行地质环境评价。这次崩塌结果,乌江停航近200天,据地方估计,停航一天损失达98万元,仅航运损失就达2亿元。上面列举的事例表明,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1)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我国的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可以概括为公路、铁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民用建筑和城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5种活动,由此条件可以产生人类的工程活动主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地质环境条件差的地区:我国西部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工程滑坡、崩塌、泥石流多是在有利于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质条件下,加上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引起和诱发的;而我国东部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优良,地质灾害多是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作用下引起和诱发的。比如沪宁杭地区地质条件优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面沉降严重,分布于八个城市中,累计沉降量在155mm至2630mm之间。而攀西—六盘水地区,地质环境较差,因道路工程和抽汲地下水工程所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则尤为严重。(2)地质环境制约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能源开采等;但又受控于这些山和水,如兴修铁路必须绕开不稳定地带。 综上,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既可以改造,但导致核又发许多人为地质灾害,说明负效应明显。这些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诱发地震。因此要理性对待,科学认证、合理规划。

楼上回答基本可以,但应细化一下 ,用语不够专业。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就是说明工程建设必须考虑排除地质灾害环境的不利因素。

地质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区域、滑坡等因素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

有技术专业的和施工管理的,你要哪方面的呢?技术、专业可就你所学专业,结合你兴趣找一题目;管理方面题目就更多了,比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成本控制等等,看你自己兴趣了。毕竟写个论文,你要是重视,好好选,对你终身有益;要是不重视,随便整一个,混过去就行了,即便是你写的好,得了优秀,也没人看,等你参加工作了你也不看了!!!建议你好好选一个,若有需要,再联系 !!!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

说详细点,地质也分好多方向。你是什么方向呢?写好地质论文需要的是扎实的野外工作

楼上回答基本可以,但应细化一下 ,用语不够专业。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就是说明工程建设必须考虑排除地质灾害环境的不利因素。

环境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的周围空间。地质环境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的周围地质空间条件。工程建设地质环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为核心的周围地质空间条件。地质环境研究主要是进行人类活动的地质条件的适宜性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来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地质环境质量评价;②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指论证供人类活动的地质环境体系和相互作用结果对人类活动地质条件适宜性的优劣;地质环境容量主要是指特定地质环境内地质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地质环境容量评价是论证特定地质环境内地质资源的丰度和人类合理开发能力的高低。广义地说,地质环境质量也包括地质环境容量。对一般工程建设来说,不专门论证地质环境容量,对于一些专门课题,如新的居民点开发、城市持续发展论证等才专门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对狭义的工程建设研究,一般不专门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图7-1 地质环境的形成示意图地质环境是指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包括地球表层岩石圈和土壤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特征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生产条件的总体,或者称为地质环境系统。人是地质环境的主体,又是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地质环境”的提出,是相对于人类的存在,即地质环境研究是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的。从人类产生起,就对地质环境不断地进行改造,破坏和建设,其力度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而不断地增强,这种作用强度如果在同一时间尺度内衡量,它比其他自然地质营力都大得多。由此来看,地质环境的形成来自两方面营力,如图7-1所示,即地质营力和人类活动。地质营力包括内动力(内营力)和外动力(外营力)两种。人类活动,从地质角度看,也是一种外动力(外营力),它和自然的地质外营力作用共同构成改造地质环境的外动力。今天来说,在改造地质环境的外动力中人类活动的作用百倍、万倍的大于自然地质的外营力作用。所以,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该包括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体系和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作用。地质环境体系是由多种因素构成,所以地质环境质量既包括地质环境各种要素特征和因素总体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又包括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的合理性与能力,同时还包括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程度。也就是说,地质环境质量既有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两种事物自身质量的含义,也有相互间作用质量的含义。其直接体现则是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益与危害之比,比值越大,质量越好;比值越小,质量越差。这是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目前的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地质工程稳定性,特别是地基、边坡、地下洞室稳定性,这方面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可是,关于地质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对地质环境问题不重视,在城市、新的开发区、道路、水利水电、矿山建设中出了不少问题,为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洪水淹没,是不是地质环境问题?有人说不是,著者认为是。因为,它是由于近代地壳沉降诱发的,实质上是内动力和大气降水联合作用结果。洪水泛滥淹没造成的城市和经济开发区事故,就是这个原因。我国江河湖海附近地区存在着许多近代地壳沉降带,当地群众有经验,这种地方谁也不用它,成为撂荒地。工厂和开发区建设中,因为对这种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不认识,就破土动工建设高楼大厦,一遇到洪水泛滥,就遭受淹没灾害。近几年,著者遇到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著者参与了北京市西八间房开发区航空干部管理学院建筑群开发,在地基勘察前甲方已经作好了设计,著者拿到1∶2000的工程布置图,展开一看,发现这张图上有两组十分有规律的断续分布的线形水体,一组是北北东向;另一组是北西西向,这与北京市新近断裂方向十分一致。因此怀疑它是活断层在地面的反映。经查阅了北京市有关的地质资料,证实良乡-顺义断裂通过这个地区,当基坑开挖后,到基坑底进行验槽时,基坑东南角产生了塌方。这个基坑深9m,在地面下4m处留有宽1m的台阶,塌方的后缘就在这个台阶处,塌方后这个台阶呈现出“X”节理遗迹——锯齿状破裂面。这明显是良乡-顺义断裂的影响带。良乡-顺义断裂主断裂面在哪里?著者建议采用测量氡气的α卡仪进行断层带逸出的α射线剂量测量,结果得到良乡-顺义断裂带位置距建筑物的距离仅70m,规范规定建筑物距断裂带距离不得小于50m,按理来说,是允许的。但该断层的活动强度较大,以至其作用影响到基坑处,基坑内淤泥与粉细砂层面处出现有一系列的揉皱和错动现象,淤泥层显现为“X”节理。这在北京市是少见的。这个事实表明,该处土体中的地应力的水平应力分量大于垂直分量。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著者建议取作用于地下室上的水平应力σh=2γh校核地下室结构稳定性。甲方同意此意见,设计单位按此意见复核了设计,这些工作完成后,延误工期一个多月,总共增加费用50~60万元。著者曾介入了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丰台区的一个程庄子开发区的地基勘察工作,并对开发区做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工程公司用电法和α卡仪作了一下探测,发现西四-五里店断裂通过开发区西北部,下盘埋深仅30m左右,为正断层,断层错距达6m,显然高楼不能建在它上面。又如长江三峡移民点,巫山县城搬迁选择的新城址位于长江六级台地上,台地上部堆积有10~20m厚的黄土,三峡水库蓄水后,这些黄土构成水库的库岸,在风浪作用下肯定会发生塌岸。现在看起来城址条件比较好,可是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有可能塌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宽。这个后果应该考虑,要进行预测。1995年何满潮教授等研究结果表明,巫山县新址是位于一个复杂的滑坡体上,问题比较复杂,要深入地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否则损失就大了。重庆有一个川东电业大楼,在建设过程中勘测单位确定地基为砂岩,认为地基承载力足够。著者到现场调查发现,地基后缘存在有宽20~30cm的裂缝,是一个滑坡的后缘,重庆长江大桥建设时就发现了这个滑坡,这是由于在勘察过程中不重视地质环境研究的结果。1994年4月30日乌江鸡冠岭山体发生了大崩塌,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环境问题。著者于6月下旬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到现场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目的是论证治理方案。著者判断这次崩塌的主要原因是在已存在采空区的上盘内凿风井引起的。这个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在采矿开凿风井前没有进行地质环境评价。这次崩塌结果,乌江停航近200天,据地方估计,停航一天损失达98万元,仅航运损失就达2亿元。上面列举的事例表明,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