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学期教育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8:30:00

学期教育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7门选考课程为《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4学分;《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4学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4学分;《英语(二)》,14学分;《普通逻辑》,4学分;《美育基础》,4学分;《儿童文学名著导读》,6学分。

如果英语基础过关的自考生,可以选考《英语(二)》,一门课程就达到了14学分的要求。如果是英语基础不过关的自考生,可以选考《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及其他两门课程,也可达到14学分的要求。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5、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广告称的1年自考是夸大其词,并非国家承认的全国统一自学考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考

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众多的自考专业中的一种,是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专业代码B040102,必考课程12门,共54学分;选考课程7门,共40学分;加考课程4门,共16学分。公共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NTET(中级)、英语(二)。专业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核心课程有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比较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还有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问题一:学前教育要考哪些证,怎么考 0~3岁教育的,如早教机构需要育婴师等级证书!!3~6岁教育需要幼师资格证!! 问题二:学前教育必备要考的证是哪几个? 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告诉你,你只需要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这个是你进入幼儿园或其他相关机构的门槛,至于钢琴、舞蹈、美术、声乐等级证书;育婴师、营养师、蒙台梭利、奥尔夫神马证书这些是你加强你工作能力或面试机会的砝码。 问题三:学前教育考本科都需要考哪些科目? 北京是这样的.年要是学前教育本专业的只要考13门就可以了,跨专业要加考其他课程. 专业: 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执行期: 2005年02月01日开始(当前)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考核方式 是否选考课 是否证书课 1 00004 *** 思想概论 文化基础课 2 笔试 2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文化基础课 3 笔试 3 00887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专业课 6 笔试 4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专业课 6 笔试 5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专业课 6 笔试 6 00399 学前游戏论 专业课 6 笔试 7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专业课 6 笔试 8 00402 学前教育史 专业课 6 笔试 9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专业课 4 笔试 10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专业课 4 笔试 11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专业课 4 笔试 12 00884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专业课 4 笔试 是 13 00885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专业课 4 笔试 是 14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专业课 4 笔试 是 15 00015 英语(二) 专业课 14 笔试 是 16 00024 普通逻辑 专业课 4 笔试 是 17 00409 美育基础 专业课 4 笔试 是 18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课 6 笔试 是 19 10133 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 综合课 0 论文/毕业设计 专接本加考课 1 00384 学前心理学 加考课 6 笔试 是 2 00385 学前卫生学 加考课 4 笔试 是 选考课程关系相关说明 组关系2 课程信息 课程关系 2组 选 1组 选考学分不低于:14分 不考外语者,不能申请学位。 1 英语(二)(00015) 14 1门 选 1门 选考学分不低于:14分 1 普通逻辑(00024) 4 2 美育基础(00409) 4 3 课程与教学论(00467) 6 3门 选 3门 选考学分不低于:14分 课程信息 课程关系 1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0884) 4 2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00885) 4 3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00886) 4 3门 选 1门 选考学分不低于:4分...>> 问题四:学前教育专业都需要考什么证 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考的证书有: 1.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证明应试人普通话水平有效凭证,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印制。教师和大学生为二级以上水平。 考试内容: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3.朗读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 4.判断测试 5.说话 考试时间: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是一年两次,全国统一的,具体安排看当地政策。上半年是约3月报名,约5月考试。下半年是约9月报名,约12月考试。 2.幼师资格证。幼师资格证是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考试科目:考试分为两科《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试时间:每年4月中和10月中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然后等待评审通知,7月初或1月初可取得幼师资格证。 问题五:考学前教育资格证书需要什么条件 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二)学历条件: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学前教育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认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教育教学能力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更多考试信息请点击左下的 阿邦教育 问题六:学前教育需要考什么证啊 钢琴证书,普通话证书,英语四六级,保育员,育婴师,心里咨询师 问题七:怎么报考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考什么? 梁M琚职校数控专业录取分数最高:529分 本报讯 (记者 陈昕宇)佛山市教育局昨日公布今年中考第三批面向全市招生学校投档分数线,第三批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民办生控制分数线为339分,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今年首度招收高中生的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民办)民办生的投档线为464分,在民办高中层次的录取分数最高。而今年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由于招生人数较少,全部第一志愿就录满,最高分达489分。 据介绍,第三批最高分数出自职校,顺德梁M琚职业技术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分数高达529分,比很多第二批区属普高的分数线还高。 公办中职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415分 据佛山市招办介绍,中考第三批录取学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学校是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民办生,其控制分数线为339分;第二层次是面向全市招生的市中心业余体校高中班、市体育运动学校;第三层次是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第四层次是面向全市招生的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去年相比,今年还增加划分了第三批第五层次录取标准――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中职学校。 市招办表示,第三批第四层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415分,降分最低控制线为200分,而第三批第五层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190分。 据了解,在第三批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之上,部分学校的招生计划未完成,市招生办根据考生志愿的先后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以5分为一个分数段依次降分投档,直到该学校招生计划完成为止。 具体各学校录取分数考生可登录佛山市招考网查询。 民办高中民办生:录取分数线下降 记者留意到,今年民办普通高中民办生层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去年华师附 *** 实验高中(民办学校)在该层次的录取分数最高,为506分。今年华师附 *** 实验高中的分数线为455分。 此外,从录取分数线划定的情况看,第三层次的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由于招生人数少,全部第一志愿录满,最高分数为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水地区489分,比一些普通高中分数线还高,而最低学校所需分数线为305分。 记者了解到,去年部分职校热门专业今年继续受到考生追捧,所需分数大多在400分以上。其中顺德的梁M琚职业技术学校所设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达529分,比去年还高了两分,这一分数线要比部分普通高中面向区内招生的录取分数线还要高,同样是该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则以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517分屈居第二位。 防范提醒: 省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任何个人说自己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不可能的。 问题八:学前教育的自考大专要考哪些科目? 学前教育专业现开设有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大学英语,现代汉语,儿童文学,VB程序设计,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学前儿童英语教育,钢琴,舞蹈,素描与色彩,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布置,儿童动漫设计与制作,儿童游戏理论。。。。。。其中有一些是选考的 。 个人觉得 全日制自考大专好 。。 福建师范大学自考 。。 有不懂或是有兴趣的可找我。 问题九:学前教育自考要考哪些科目? 学前教育专业各院校开考课程大同小异,具体查看该院校的考试计划。 一 学前教育专业自考本科大概考13或15科(以华东师范大学考试计划为例) 必考课程(10门) 10004 *** 思想概论 2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0467 课程与教学论 40398 学前教育原理 5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60399 学前游戏论 70401 学前比较教育 80402 学前教育史 9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0 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11 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选考课程一(三选一,1门) 12 0884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13 0885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14 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选考课程二(选英语(二)或选序号16、17、18三门课程,1门或3门) 15 0015 英语(二) 16 0024 普通逻辑 17 0409 美育基础 18 0887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说明: 1.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本专业,无需加考课程。 2.非本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应加考:学前心理学(0384)、学前教育学(0383)、学前卫生学(0385)。 3.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必须通过6周毕业实习。 二、学前教育专业自考本科大概考18门(以华南师范大学考试计划为例) 问题十:报考的专业,学前教育(专科)需要考哪些科目 专业代号:A040101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科)* 序号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标准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1 001 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 笔试 2 002 3707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 4 必考 笔试 3 003 4729 大学语文 4 必考 笔试 4 004 0386 幼儿文学 6 必考 笔试 5 005 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4 必考 笔试 6 学前教育学 6 必考 笔试 7 学前心理学 6 必考 笔试 8 学前卫生学 4 必考 笔试 9 009 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4 必考 笔试 10 010 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5 必考 笔试 11 011 0393 学穿儿童语言教育 4 必考 笔试 1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4 必考 笔试 13 013 0395 科学.技术.社会 5 必考 笔试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必考 笔试 15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2 必考 实践考核 16 015 0394 幼儿园课程 4 必考 笔试 17 101 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 选考 笔试 18 101 085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 6 选考 实践考核 19 102 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3 选考 笔试 20 102 085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 6 选考 实践考核 21 法学概论 6 加考 笔试

你好。自考很好考的。。你只要买下你要考专业的自考小本子。上面有很多题目。考试的内容就是上面的一样的题目。我已经考完了。自己买本好好背下。看下。就很容易过的。其实辅导也就是老师帮你念一遍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祝你好运!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是双月刊,2011年北大核心,2014年南大核心。2014人文核心,综合影响因子.这样的学术期刊好发不好发看作者水平。人文类的核心期刊不是特别好发,他们发文要看文章质量的。基本上都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或者博士以上水平才有的水准。

2010年度,学校取得社会科学立项项目178项,社会科学总立项经费(纵向)万元;取得自然科学立项项目246个,自然科学总立项经费(纵向)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47篇(部)授权专利50项。 科研获奖(详情请参考各奖项链接)科研获奖名称科技成果2005年获奖成果 ——政府部门科学技术奖、2006年获奖成果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05年鉴定成果、2006年鉴定成果 2005年专利成果(授权)、2006年专利成果(授权) 2007年-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科技成果奖励情况 2007年-2010年专利成果(授权) 社科成果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获奖优秀成果(2003)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2008-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奖(2011)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处) 学术期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1956年创刊。该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东省优秀学术期刊。在广东省优秀期刊评比中,3次(1997、2001、2009)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在首届(1999)和第二届(2002)中国人文社科学报评优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1年,“教育学/心理学论坛”栏目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2013年,入选广东省学科建设项目“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资助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956年创刊。该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长期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德国《Zbl Maths》、美国《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和维普数据网等,是“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7月,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计364万册(件),中外文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合计78个,逐渐形成了以教育文献和古籍文献为特色,覆盖全学科的完整馆藏体系;图书馆线装古籍约14万册,善本古籍6000册,地方志1600种,在广东省高校位居前列。2010年,该校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1、《心理学报》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刊号为ISSN0439-755X,CN 11-2610/B,国内外发行(国内邮发代号82-12,国外发行代号Q147)。 编辑部地址:100101 北京北沙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报》编辑部 电话: E-mail: 2、《心理科学》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心理科学》刊号为ISSN1000-6648,CN 31-1582/B。国内外发行(国内邮发代号为4-317,国外发行代号为BM489)。 编辑部地址: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电话:; email: 3、《心理科学进展》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心理科学进展》刊号为ISSN1671-3710,CN 11-4766/R。 邮发代号:2-938 编辑部地址:100101 北京北沙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 电话: E-mail: 4、《心理发展与教育》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刊号:ISSN 1001-4918 ,CN 11-1608/B 邮发代号:2-913编辑部地址: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编辑部电话: E-mail: 、《应用心理学》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刊号:ISSN1006-6020 CN 33-1012/B 编辑部地址: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34号 电话: E-mail: 、《心理学探新》季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国际刊号为:ISSN1003—5184,国内刊号为:CN36—1228/B 邮发代号为:44-108。 地址: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探新》编辑部 邮编:330027 电话: 0791-8506874 E-mail: 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 51号(邮政编码100083)联系电话:, FAX:, Email: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编辑部地址: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电话:或-2662,传真: E-mail: 9、《心理与行为研究》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刊号为ISSN1672-0628,CN 12-1348/B。 编辑部地址: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241号,天津师范大学南院106信箱《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 电话: E-mail: 除了以上介绍的9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Chinese Society)。 各类师范院校的学报也有不少心理学研究的专栏!你可以上网查询。

华南师范大学a类期刊

肯定一定不是!

曾经是,现在不是。

是的,在北大核心目录里的。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教本毕业论文

已经结束了,本科论文抽检一般在每年的六月初

经我院学术委员会评审,本次自考毕业论文的初评工作已结束。考生可凭个人准考证号和密码在5月13日上午11点登录系统

不会收录,但会查重。自考毕业是不去上学的只是拿到毕业证,根据学校的要求满足了之后可以拿到学位证。毕业论文是高自考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是花很大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

华师大教育学报

好中。华南师范大学录用率和普刊都是比较容易过稿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好中。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

主持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探索”、等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学术专著《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修订重版插图本),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年。《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书院与中国文化》,与刘琪合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主编著作《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中加合作上海工作坊》,与王枬共同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聆听新知: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经典演讲》,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聆听世界:多元社会中的教育领导》,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书中章节“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和应用”,载郝文武主编《教育学人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3-129页。“教育Ÿ文化Ÿ社会”, 载丁钢主编《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4-409页。“教学技能、方法与教师专业素养”,载丁钢主编《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第45-70页。“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教育叙事探究”,载《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14-45页。“我与教育文化研究20年”,《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50-562页。“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载凤凰卫视编著《世纪大讲堂(第10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优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2004年。“序论”,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8。“民族化与国际化:中国教育的世纪转捩”,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78-195。“新的选择:中国大陆师范教育趋向探析”,载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编《愿景与承诺:展望新世纪的师范教育培育》(台湾:台湾书店,2000),页39-52.“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行动策略”,载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页149-155。“中国道德教育的源流”,载钟启泉、黄志成编《西方德育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页33-40。“近世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宗族经济与教育”,载丁钢主编《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页3-25。“文化与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兼谈反传统主义者的缺失”,与傅铿,载刘海虎等主编《教育——跨世纪工程的思考》(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页46-62。“自然主义教育与儒道互补”,载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页291-405。“中国宗教教育问题”,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45-161。“文化和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代前言)”,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7。学术论文“把握教育本质培养未来教师——卷首语”,《中国教育学刊》(北京),2013年第 期。“教授治学的边界及其作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湛江),2013年第4期。“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3年第5期。“新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变革的核心”,《现代远距离教育》(哈尔滨),2013年,第1期。“别样的历史叙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育影像”,与毛毅静,《教育研究》(北京),2013年第1期。“教育史研究的知识图景”,《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12年第11期。“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丁钢等,《教育研究》(北京),2011年第3期第3-12页。“校长培训基地专业规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10年第24期。“杰出人才培养:一个制度文化的分析视角”,《探索与争鸣》(上海),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4期第111-112页全文转载。“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瓶颈问题”,《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9年第9期“时评”栏。“教育叙事练习:从生手到熟手”,《中国教师》(北京),2009年第15期。“叙事范式与感知:教育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教育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隐藏的文化”,《当代教育与文化》(兰州),2009年创刊号。“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2期。“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8年第1期。“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8年第3期。“无所不在技术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1期。“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现代大学教育》(长沙),2008年第1期,10-16。“教师教育的使命”,《当代教师教育》(西安),2008年第1期。“历史叙事的辩证”,《史林》(上海),2007年第2期。“教师教育研究数据与政策分析”,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北京),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电化教育研究》(兰州),2006年第8期。“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学》(大连),2006年第6期。“日本殖民教育与香港:一个比较分析”,《教育评论》(福州),2006年第6期。“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0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37页“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解释”,《教育展望》(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中文版),2005年第1期(总第133期)。“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2005年第12期。“大学发展的教育使命”,《探索与争鸣》(上海)2005年第11期。“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10期。“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9期。“学校环境中的教育平等——基础教育中男生性别弱势的调查及思考”,与岳龙合著,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6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页1-70“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选择与失落:一个比较视角”,《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4年第3期。“教育与日常实践”,《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1期。“学校文化与领导”,《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4期。“教育对话:生活质量与优质教育”,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5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教育创新的突破点:提高教育的适应性效率”,《思想·理论·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同侪互助: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课程与教学》(台南),2003年6卷2期。“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2003年第1卷第1期。“教育亟待关注的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与岳龙,《探索与争鸣》(上海)2002年第5期。“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发展:1978-1998”,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页163-205.“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页50-53.“走向2010年的上海基础教育行动策略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中小学校长的双重专业角色与培养”,《中学教育》(上海),1997年第5期。“学生为本: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上海教育》,1997年第1期。“国际社会中的日本大学——访加拿大海霍教授”,《全球教育展望》(上海),1997年第2期。“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域外中国教育研究:一个待关注的领域”,《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上海),1996年第5期。“国外学者谈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6年第1期。“来自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高教的改革与行动建议”,《教育发展研究》(上海),1996年第1期。“西方学者论朱熹及新儒家教育”,《教育研究》(北京),1995年第7期。“域外评论:早期儒家教育的历史内涵”,《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5年第6期。“域外书院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1995年第4期。“儒家教育现代性的域外探索”,《教育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3期。“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的民族性”,《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5年第3期。“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探索与争鸣》(上海),1995年第1期。“传统文化在人文课程设置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12期。“建立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教师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2期。“少数民族与书院述略”,《民族教育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传统与创造:论书院与学术文化的推进”,《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上海),1992年第2期。“论旧学重整与颜元、阮元的书院改革”,《教育评论》(福州),1992年第02期。“略论教育传统与变革”,《中国教育学刊》(北京),1992年第2期。“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教育史研究》(北京),1992年第1期。“新的选择:教育区域推进论”,《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1992年第1期。“书院与后期儒学的推进”,《孔孟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63期。“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建构”,《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1992年第5期。“作为智力活动的德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0年第1期。“先秦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品格的建构:儒道心理思想之比较”,《心理科学》(上海),1989年第2期。“教育与生产力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1期。“魏晋南北朝佛教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长春),1989年第6期。“寺院和书院的组织:一个比较研究”,《内明》(香港),1989年第205期。“内涵与功能:中国传统乐教研究”,《教育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儒与道:两种美育理论的评判”,《教育评论》(福州),1989年第1期。“乐与乐教溯源”,《现代教育论丛》(广州),1989年第1期。“关于建立教育银行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8年第5期。“关于我国教育目标和体制改革之探讨”,《社会科学》,1987年第12期。“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2期。“儒佛教学制度之比较研究”,《教育评论》(福建),1987年第3期。“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构、特性和文化的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7年第12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质疑——教学主体的再认识”,《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87年第3期。“近代中国的居士佛教”,《内明》(香港),1987年第184期。“当代中国的哲学变革”,《学术月刊》(上海),1985年第4期。“廖平治学观点的若干考察”,《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4年第6期。英文论文“NewTheoretical Approach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Frontiers ofEducation 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2010.“PossibleInterpretation of Disciplinary Issues in Education”, Frontiers of Education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2009.“Project-BasedOnline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Jianxia Du, ByronHarvard, James Adams and Wei-Chieh Yu, in Lawrence Tomei ed. Integrating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to the Classroom,.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7.“TheQual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Force inChina”,in Richard M. Ingersoll ed, A ComparativeStud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in Six Nations,Philadelphia: CPR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2007.“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dership:Professional Team Projec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ISEA, Volume 34, Number 2 of 2006.“Nationalization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wo Turning Points of Education in Twentieths CenturyChina”, in G. Peterson, R. Hayhoe and Y. LU (eds.), Education, Culture andIdentity in Twentieth-CenturyChina(Ann 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 Press, 2001), .“Teacher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roduction”, in Ding, G.(Guest Editor).“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2001,, ), .“TheIntegration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ases of Shanghaiand Jiangsu”, in Ding, G.(Guest Editor). “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 2001,, ),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China”,in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d.), Curriculum Reform inHong Kong: Encounter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0), .“The Shuyuan and development of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n RuthHayhoe and Julia Pan(eds,)East-West Dialogue in Knowledgeand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M,E,Sharpe,Inc,1996。报刊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未来教师”,《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北京),2013年9月6日。“20世纪上半叶哥大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文汇报》学人周刊(上海),2012年11月26日11版。“从非均衡走向相对均衡:一个转变教育方式的新思考维度”,《中国教育报》(北京),2012年7月13日第6版《理论周刊Ÿ教育科学》。“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上海教育》(上海),2011年/4A。“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下)”,《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8期。“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上)”,《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7期。“面向未来须先了解教育对象”,《文汇报》(上海),2010年4月11日。“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力作——评《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文汇读书周报》(上海),2010年4月9日。“积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解放日报》(上海),2010年3月25日。“教育研究的叙事浪潮——对话丁钢教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9年7月22日第8版。“让叙事作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育参考》(上海),2006年第8期。“专家视点:网络应是学习伙伴而非教师”,《文汇报》(上海),2006年7月22日头版。“今日教师五题”,《教育参考》(上海),2005年第12期。“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华东师大教育学院院长丁钢访谈录”,《社会观察》(上海),2005年第11期。“怎样看待大学生公众形象”,与李宏图,解放日报2005年10月8日。“把握国际前沿,实现引进教材本土化”,《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11月3日。“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和对策”,与胡兴宏,《上海教育》(半月刊),2004年11A。“现代学校的核心是服务”,《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4年第1期。“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10月21日。“现代学校教育如何构建新的学校文化”,《教育参考》(上海),2004年第6期。“铸造中国教育研究的新纪元——访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2月18日。“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新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广西教育》,2004年第1期。“关切自身的课程改革”,《上海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优质教育是一种优质生活”,《文汇报》(上海),2003年10月24日。“生活质量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访谈录),《探索与争鸣》(上海),2003年第8期。“文化教育的瑰宝”,《光明日报》(北京),2003年6月3日。“学科的功夫在学科外”,《教育参考》(上海),2003年第2期。“教育叙述何以可能”,《教育参考》(上海),2002年第10期。“提升中国教育的理论张力”,《中华读书报》(北京),2002年1月23日。“面向21世纪的教学思想探索——第一次《教育论坛》活动综述”,《上海教育》(上海),1998年第4期。“教育跨世纪的发展主题”,《中国图书评论》(北京),1996年第11期。“国际中国教育研究概论”(上)、(下),《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0-11期。“教育:免入误区”(访谈录),《南京日报》,1995年4月11日。“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目标体系研究”,《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2期。“我的治学经历和治学体验”,《教育评论》(福州),1990年第3期。“现代化中的人格反思”,《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6期。“人类学与都市研究”,《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3期“文化人类学”,《科学画报》(上海),1986年第2期。译文“叙事探究”(译文),《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3年第4期。“尼赫鲁和甘地论教育──一种比较研究”( 译文),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第24卷: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台湾的道德教育”(译文),《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9年第1期。“《易经》与绘画艺术”(译文),《文艺研究》(北京),1986年第2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