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2024-07-03 05:44:03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不是核心期刊 ,从未入选过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山东工商学院周期: 双月ISSN: 1672-5956CN: 37-1416/F曾用刊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7

就你这个情况来看,就只有崩溃了,还是北京的二本,您就不能大四的时候努力一把,考研考到北京去吗?

是的,是二本。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12月,1998年9月由原煤炭部管理改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学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6个学科门类,是一所教学型、多科性、有特色的财经类高等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工商学院学报》、《煤炭经济情报》2种学术期刊。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工商管理等4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100人。 学校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统计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服务外包软件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13个二级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和大学外语教学部等4个基础课教学部,煤炭经济研究院、半岛经济研究院等22个科学研究院(中心、所)。 学校重视科研与学科建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统计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煤炭企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半岛经济研究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煤炭经济和半岛经济研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2009年,学校管理学科进入中国大学管理学前100名。 前学校拥有操作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项目管理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拥有经济数学基础(一)、计算机学科导论、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统计学、行政法学、操作系统、基础会计、技术经济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10门省级精品课程,工程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经济数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3个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进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学院的就业前景很不错,其他学院略差点,以上学院是本校的特色强势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第一章 总则为了保证山东女子学院2020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山东女子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女子学院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第二条 山东女子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第三条 山东女子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及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四条 学校全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校国标代码:“12331”。第五条 办学层次:本科、专科。第六条 办学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第七条 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第八条 学校地址: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市中校区(济南市玉函路45号)。第九条 学校简介:山东女子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2年,1984年举办成人高等教育,1995年举办普通高等专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顺利通过。学校有市中玉函校区和长清大学科技园校区。总占地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有实验(训)室80个,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289个。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66人。教职工776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7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98人;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学前教育教研室、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市场营销学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团队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5个教学院部,涉及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理学8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16个省/自治区招生。学前教育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以工商管理和学前教育为核心的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前教育、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8个本科专业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先后荣获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承担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建有山东省幼儿教师校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立体化一站式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3年来,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32项、省部级奖163项。学校与省妇联共同创办的山东女子创业大学,先后培育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8项,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120项,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科研立项与成果逐年增加。“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艺术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8项,省部级课题32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76项,出版学术著作121部、教材82部,授权国家专利238项。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主动引领先进性别文化,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研究特色日益突出,先后获批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中心等,积极承担并参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妇女/性别研究、以及相关政策、法律的研究和制定等。《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坚持以深化妇女/性别研究、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为宗旨,为全国三大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刊物之一。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战略布局”,对接服务全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山东省“现代高效农业品牌产业链价值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文旅产学研”首批促进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培训基地。成立服务地方发展的智库和研究团队,积极服务山东省农产品品牌研究、学前教育、乡村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产业。其中,农业品牌研究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家义为此专门做出批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年加入世界女子教育联盟,201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校联盟,与国内外女子高校共同致力于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已与50个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教师学历进修、学术合作、学生交流学习460余人次。67年来,学校坚持“坤德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弘扬“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勤学慎思、求真敏行”的学风,秉承“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女院精神,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妇女儿童发展需要,强化女性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性别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先后培养毕业生7万余人,组织妇女干部、幼儿骨干教师和职业资格培训20余万人次。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升本以来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校正按照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应用型地方特色名校的发展目标和“12345”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的建设“坤德”“行知”“优雅”“绿色”“幸福”的“百年女大”战略愿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为加快建设应用型地方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十条 山东女子学院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第十一条 山东女子学院招生就业处是组织实施招生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第十二条 山东女子学院纪委办公室对招生工作实施全程监督。第四章 招生计划第十三条 学校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2020年本、专科招生计划。第十四条 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根据有关省份的生源、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编制。第十五条 山东女子学院招生计划通过国家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网站、学校网站、学校招生简章等形式向社会公布。考生填报志愿时,以生源所在省份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的计划为准。第五章 录取原则第十六条 我校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批次以考生所在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的公布为准。第十七条 学校公共外语课程只开设英语。英语类专业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第十八条 学校男女生兼招,无比例限制。第十九条 我校执行生源所在省份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有关加分、降分录取的政策规定。第二十条 我校根据各省招生主管部门要求确定投档比例,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一)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我校在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普通类专业的招生录取规则按照相关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投档录取规定执行。(二)其他省份普通文理类专业录取原则1、院校志愿: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执行相关省份的投档规定,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录取,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投档考生不足时,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征集后续志愿考生。对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不足时,再录取后续志愿考生。2、专业志愿分配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进档考生按照高考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按考试所填报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当考试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根据考试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如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成绩相同时将参考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考生。生源省(自治区)对录取规则有特殊要求的,从其规定。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原则。(三)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我校艺术类专业仅面向山东省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及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当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录取原则:1.本科美术类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以及数字媒体艺术(校企合作)关联山东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专业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在进档考生中按照综合分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2.专科美术类专业关联山东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专业成绩达到专科合格线),在进档考生中按综合分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3.美术类专业考生在体检中是色盲者将进行退档处理。4.本科音乐学专业使用山东省音乐类联考(济南大学平台)专业成绩,在进档考生中按联考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5.本科舞蹈学专业使用山东省舞蹈类联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平台)专业成绩,在进档考生中按联考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四)专科空中乘务专业录取原则专科空中乘务专业由我校单独组织校考,采用网络提交视频,专家集中评阅的方式进行。投档时关联合格成绩,学校对进档考生按照高考文化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五)春季高考录取原则春季高考招生专业按照专业类别根据考生的投档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若投档分相同,技能考试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如果技能考试成绩再相同,依次按专业知识、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排序,录取成绩高者。第二十一条 本科音乐学专业、本科舞蹈学专业以及专科空中乘务专业,录取新生须接受学校组织的专业复核,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学校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对涉嫌犯罪的,学校将及时报案,并配合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十二条 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有关体检和身体健康要求的规定,身体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所列条款及有关补充规定。第二十三条 录取结果可通过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信息网查询,也可登录我校招生网站或拨打我校招生咨询电话进行查询。第六章 学历证书的颁发第二十四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与环节,成绩合格者颁发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颁发证书的学校名称:山东女子学院。第七章 新生入学报到和资格复查第二十五条 录取考生需持加盖本校录取专用章的录取通知书、本人身份证和中学(人事)档案到校报到。不能按时报到的考生,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到。对未经学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第二十六条 学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将严格审查、复核中学(人事)档案等相关材料。新生入学后,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发现伪造材料取得报考资格者、冒名顶替者和体检舞弊及其他舞弊者,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对审核通过的新生进行学籍注册。第八章 资助措施及收费标准第二十七条 学校根据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表现,每学年进行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及发放工作,获奖学生的比例约为在校生的15%,奖励金额每学年分别为8000元、6000元、5000元、5000元、2200-4400元。此外,还进一步采取其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对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的学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与规定帮助其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学年最高可贷8000元。第二十八条 我校按照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核准的收费项目与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等各项费用,退费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98号)有关规定执行。第九章 附则第二十九条 学生专升本政策依照当年度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我校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对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和上级规定不一致处,以国家有关政策和上级规定为准。第三十二条 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由山东女子学院负责解释。学校网站:http:// 学校招生信息网:招生办电话:0531---86526113、82051817招生办地址: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长清校区)邮编:250300济南市玉函路45号(市中校区)邮编:250002招生咨询电子邮件:

哲学论文索引16篇哲学论文中,不泛有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作,更有多篇被《国内哲学动态》摘登,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或《光明日报——文摘报》摘登观点,或《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这些哲学论文,在纸质媒体上产生了叠加效应,曾有过一些社会影响。下面是:罗萍:《试论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中国哲学年鉴》介绍(1982年);《国内哲学动态》条目;《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该文系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黄钊、罗萍:《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学与研究》,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0期摘登与介绍观点。罗萍:《马克思的“决定性反作用”原理永放光辉》,《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983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罗萍、黄钊:《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其他规律、范畴关系的一点质疑》,《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罗萍:《应该正确理解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984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4年第4期。罗萍:《真理的两重属性和真理的两种类型辨析》,《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光明日报》1985年6月10日综述点名概述其观点;《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4年第12期。罗萍:《列宁的“客观真理”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5年第5期。罗萍:《对“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再质疑》,《上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5册全文转载。罗萍:《生产责任制的哲学思考》,《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校庆特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2期摘登一个版面。罗萍:《浅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6年第7期。罗萍:《再论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光明日报——文摘报》“论点短辑”摘登,1987年4月26日第41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7年第4期摘登观点,即学术卡片:《求同存异是一种思维方式》。罗萍:《辩证否定观与生产责任制》,《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哲学增刊。罗萍:《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湘潭大学函授》1986年增刊。罗萍:《对立统一规律的几个问题——纪念矛盾论发表50周年》,《当代精神的精华论文集》湖南社会科学哲学所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罗萍:《试论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1987年。罗萍:《质、本质和属性》,《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社会学论文索引(1)不含妇女/婚姻家庭论文,11篇(顺时排序)罗萍:《“走社会福利社会办”之路——来自佛山社会福利事业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报》1998年5月19日第二版整版。罗萍:《“一院两制”评析》,《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3期。罗萍:《略论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文集,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出版1998。罗萍:《略论社会转型呼唤社区服务发展》,《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复印1999年第5期。罗萍:《“社会福利社会办”新路——佛山民政工作调查报告》,《佛山科技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罗萍:《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有益尝试——武昌社会福利院的改革发展纪事》,《民政研究》1999年第6期。罗萍:《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内部改革——武昌福利院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报》1999年12月2日第二版整版。罗萍、殷燕敏、张学军、梁玉兰:《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现状评析》,《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成果评述》,《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罗萍:《试论生活质量评估的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及主客观指标辐合趋势》,《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2期。罗萍:《“以服务老人为荣”的孺子牛》,《武汉宣传》2006年第21期。(2)妇女、婚姻家庭、性别研究论文索引(1986-2013,117篇,逆时排序)2013年(4)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9800字版),载魏国英、马忆兰主编《亚洲女性论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罗萍:《浅议世界宗教文化建构的妇女形象》,《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 4 期。罗萍、卫中玲:《河南10所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 3 期。罗萍:《性别关系立法与性别公正探索》,载魏国英、马忆兰主编《亚洲女性论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2年(7)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5500字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4000字版),《中国妇女报》罗萍:《母亲节,更应关爱母亲》,《中国妇女报》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在高校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下阔步向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封二。罗萍:《湖北省10所大学学生干部性别构成调查统计分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罗萍:《高校学生干部“性别构成”分析及其对策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4000字版),《中国妇女报》2012年12月11日罗萍:《略论观念、制度与文化培植高出生性别比》,《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2011年(2)罗萍、孙晋:《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对策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罗萍、崔应令:《人类社会两种生产价值新论》,《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此文提出了“人类社会两种生产”的新价值观,这是一种新思想,新观点。)2010年(7)罗萍、崔应令、黄锦琳:《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现状研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罗萍:《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剩女”社会现象分析》,《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评述与小结——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集锦》,《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当代大学生婚恋指导》,《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浅谈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大学生心中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课程》,《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2009年(3)罗萍:《高校女性学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研讨会》,《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5期。罗萍:《生育保险制度与性别平等》,《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罗萍:《李达先生的妇女解放思想》,《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2007年(3)罗萍:《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罗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论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罗萍:《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女性论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2006年(2)罗萍:《中国城乡夫与妻家庭地位现状调查分析》,《亚洲研究》53.第一部分“专论”第188-195页。亚洲妇女问题的检视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罗萍:《万人姻缘会-婚姻自由形式的新发展》,《武汉宣传》2006年第22期。2005年(1)罗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的制约因素与司法建议》,《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004年(1)罗萍、魏国英、王春梅、王秀英:《不要“文明的”性别歧视——大学女教师价值观调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2003年(2)罗萍、徐炜:《我国高等教育中性别构成现状与建议》,《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罗萍、李虹:《武汉大学女性教职工婚姻生活调查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002年(4)罗萍:《城市已婚居民“婚姻家庭观念”问卷调查分析》,《湘潭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罗萍:《处于婚姻变动中的湖北农村妇女权利保护实证研究——访谈·问卷·调查会》,刘伯红主编《女性权利——聚焦〈婚姻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10月。罗萍:《“精神赡养”是当前养老的主题》,《长江日报》2002年11月14日罗萍:《男人们的旧观念该改了》,《湖北日报》“家庭”版2002年4月17日。2001年(7)罗萍:《湖北城乡丈夫对妻子家庭暴力的调查与分析》,《民商法论丛》2001年第2号总第19卷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罗萍:《试析再就业工程“中年妇女”价值新发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罗萍:《新〈婚姻法〉对维护妇女权利有重大进步》,《中国女性文化》2001年第2期。罗萍:《弱者,你拥有权利》,《北京纪事》2001年5月第10期。罗萍:《婚姻法中的配偶权》,《律师世界》2001年第2期。罗萍:《略论夫对妻的家庭暴力》,《律师世界》2001年第3期。2000年(3)罗萍:《略论女性主义诸流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学刊》2000年第6期罗萍:《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成果评述》,《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略论社区服务与下岗女工再就业》,《世纪女性的思考》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1999年(6)罗萍:《武汉人婚姻家庭观念现状分析》,《浙江学刊》1999年第5期。罗萍:《当代中国婚姻状况的结构变迁》,《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条目:报刊文摘篇目辑览1999年第8期。该文发表后引起:河南大河报、新华社武汉电、武汉晨报、楚天都市报、羊城晚报、法制报、中国妇女报的热烈转载与讨论。罗萍:《在校大学生婚姻观念在变》,《社会》1999年第12期。罗萍:《妇女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当前任务》,《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罗萍:《女大学生,恋爱睁大你的双眼》,《城市博览》1999年第12期。罗萍:《婚配模式:男大女小在淡化》,《长江日报》1999年8月16日。1998年(7)罗萍:《试论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保障》,《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第2期。罗萍:《简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其完善》,《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第4期全文复印。罗萍:《婚姻道德与婚姻法的控制功能及其关系》,《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罗萍:《婚姻领域“德”与“法”功能比较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罗萍:《您认为我国存在家庭暴力吗?》《长江日报》1998年11月16日。罗萍:《试论离婚行为中的道德准则》,《中国哲学与伦理学》文集,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8年。罗萍:《试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妇女变革观念艰难历程》,《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中国妇女报》“半月索引”介绍。1997年(12)罗萍:《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法律措施浅议》,《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2期全文复印。罗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载刘绪贻主编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改革开放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罗萍:《请宽容地对待父母再婚》,《湖北日报》1997年7月9日。罗萍:《武汉人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二篇》,《长江日报》1997年7月28日。罗萍:《“代沟”,时代的产物》,《长江日报》1997年10月6日。罗萍:《婚姻不能作试验》,《长江日报》1997年10月27日。罗萍:《武汉人务实办婚事》,《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11日。罗萍:《夫妻心心相印:武汉人心中的美满婚姻》,《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18日。罗萍:《婚外情,武汉人亮起了红灯》,《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25日。罗萍:《未婚先孕,应予杜绝》,《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1日。罗萍:《敬老重心在转变》,《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8日。罗萍:《如何看离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22日。1996年(11)罗萍:《21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大趋势》,《浙江学刊》1996年第6期,《人大复资料》1997年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社会转型时期闲暇方式变革趋势刍议》,《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中国女性观念文化变革趋势》,《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论妇女的觉醒与完善呼唤妇女理论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试析婚姻家庭文明走向》,《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罗萍:《妇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理论月刊》1996年第1期。罗萍:《妇女的“主动就业”》,《光明日报》1996年3月8日。罗萍:《市场经济呼唤妇女观念变革》,《中国妇运》1996年第11期。罗萍:《离婚,切莫忘记》,《婚姻与家庭》1996年第10期。罗萍:《高校女大学生的优势与困惑》,《珞珈哲学论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罗萍、黄锦琳:《人口的代际结构与少儿早期教育》,《家庭与下一代》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2月。1995年(12)罗萍:《社会转型呼唤妇女角色全面转换》,《光明日报》1995年5月17日。罗萍:《略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大趋势》,《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论点摘编”,题目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的趋势》。罗萍:《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罗萍:《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理论月刊》1995年第6期。罗萍、何慧莉:《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个案访谈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罗萍:《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转换》,《开放时代》1995年第4期。罗萍:《中国妇女参政权利刍议》,《民主与科学》1995年第2期。罗萍:《我们觉醒了》,《中国妇女报》1995年12月18日。罗萍:《略论21世纪中国家庭变迁大趋势》,《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罗萍、刘古英:《从武汉大学看中国妇女受高等教育状况》,收入韦钰主编的《中国妇女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罗萍:《从一所学校看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当代武汉妇女》论文集,《武汉出版社》1995年6月。罗萍:《离婚应受道德规范约束》,《楚天都市报》1995年11月11日。1994年(5)罗萍:《创造职业女性双重角色文化》《光明日报》1994年4月5日。罗萍:《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光明日报》1994年12月13日。罗萍:《婚外情感小议》,《民主与科学》1994年第4期。罗萍:《他与“她”都胜利了》,《湖北日报》1994年6月28日。罗萍:《“婚外恋”六害》,《楚天都市报》1994年6月11日。1993年(1)罗萍、王秀英:《高校教职员队伍性别倾斜及其启示》,《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第4期。1992年(5)罗萍:《从非参与意识看妇女观念变革的必要性》,《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罗萍:《学习向警予妇女理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罗萍:《直面“婚外恋”》,《中国妇女报》1992年6月14日。罗萍:《坦言家外事》,《中国妇女报》1992年6月21日。罗萍:《秋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先躯战士》,《民主与科学》1992年第6期。1990年(8)罗萍:《我国大龄女性未婚现象浅议》,《民主与科学》1990年第5期。罗萍:《男女智力的差异与平衡》,《知识与生活》1990年第2期。罗萍:《妻子真的能分享丈夫的“一半”吗?》《知识与生活》1990年第6期。罗萍:《好女人的误区》,《现代妇女》1990年第7期。罗萍:《报角拾零——妇女社会参与与舆论导向问题之三》,《现代妇女》1990年第8期。罗萍:《女子再婚透视》,《武汉晚报》1990年7月21日。罗萍:《异性交往之偏见》,《武汉晚报》1990年7月28日。罗萍:《简述女子的婚姻生活》,《武汉晚报》1990年12月1日。1989年(1)罗萍:《妇女该不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婚姻与家庭》1989年第6期。1986年(3)罗萍:《必须抛弃贤妻良母标准》,《中国妇女》杂志1986年第7期。罗萍:《贤妻良母的口号应当抛弃》,《湖南大学出版社》论文集,1986年10月。罗萍:《“贤妻良母”是禁锢妇女的无形锁链》,《湖南女报》1986年9月1日。妇女/性别研究著作索引俞湛明 罗萍主编:《女性论坛》第1辑,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俞湛明 罗萍主编:《女性论坛》第2辑,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俞湛明 罗萍主编:《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系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26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主编:《妇女在婚姻变动中权利保护研究》,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罗萍主编:《妇女婚姻与家庭权利保护》,28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年1月。罗萍:《生活方式学概论》,23万字,《甘肃科技出版社》1999罗萍主编、向德萍副主编:《社区导论》,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罗萍:《女性沉思录》,15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2月。罗萍:《妇女生活方式》,15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12月。罗萍主编:《新女性学》,25万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9年1月。一点说明:凡以上所有署两人(含我排名第二)或多名作者的论文均为本人撰写,其他作者参与了某些工作。

山东女子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省唯一一所女子高校、全国3所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女子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省唯一一所女子高校,全国3所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1961年2月停办,1979年12月恢复重建;1987年、1995年分别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妇女儿童发展为己任,“十三五”期间定位为建设应用型地方特色名校。

学校建有市中玉函校区、长清大学科技园校区,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建有实验实训室73个,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208个。馆藏纸质图书万册,年订中文纸质期刊634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2个、电子图书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9252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753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208人;博士学位教师91人,硕士537人。学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面向全国14个省(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人。

学校现设有15个教学院(部),33个普通本科专业和17个正在招生的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理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建有本科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本科精品课程17门,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4项,承担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建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1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3年,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互联网+”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98项、省部级奖272项。学校与省妇联共同创办的山东女子创业大学先后培育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8项,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平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优质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其中在山东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比。学校毕业生以突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受到社会欢迎,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课题2项,国家级子课题和合作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314项,获省部级科研奖74项;出版学术著作115部、教材81部,获批国家专利210项。

学校着力培育妇女/性别研究特色和优势,建有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山东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健康养老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颁发的“中国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以深化妇女/性别研究、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为宗旨的《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全国三本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刊物之一,现已形成融性别研究视角与时代特征为一体的办刊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2011年加入世界女子教育联盟,2014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与国内外女子高校一起致力于优质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截至目前,共建立国(境)外合作院校48所。学校重视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领导互访、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越来越频繁。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坤德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女院精神,“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慎思、求真敏行”的学风,先后输送毕业生近7万名,面向省内外培养培训妇女干部、幼儿园骨干教师等2万余人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1、《校园英语》(CN:13-1298/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周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新课程》(CN:14-1324/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3、《科教文汇》(CN:34-1274/G)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研究论文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那么,创业教育如何教育工商管理呢?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局限,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探索。本文遵循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构建了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探寻一条较为适合的、有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1]。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创业教育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其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创业教育类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也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或者在课外进行一些创业竞赛,只是单纯为大学生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我国创业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管理类专业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相继建设了一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实习基地等,很多商学院也在尝试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还邀请资深企业家给学生上课,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美国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非常完整,且与整个创业过程息息相关,学校在创业教育整个过程中开展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因此,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构建适合我国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弊端,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探寻一条较为适合的、有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教学环节,其目标是在实践教学中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的系统技能,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思维,使之具有较强的管理实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本文将运用系统的设计思想,遵循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所有大学生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对部分大学生开展专业性创业教育,使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具体原则如下:

(1)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逐步强化与渗透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使普及性创业教育与专业性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所有大学生接受普及性创业教育,部分大学生接受专业性创业教育,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即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的。

(3)全过程实践的原则。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贯穿于大学4年的始终。

(4)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即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设置的监控。其目的是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遵循上述原则,本文拟构建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基于专业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课内实践教学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内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的四大课程模块,即创业意识类模块、创业知识类模块、创业能力类模块和创业实务操作类模块,如表1所示。在四大模块中,针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大三以后完成,即在原有课程模块基础上,开设创业实务操作类的课程,如创业设计、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企业管理决策模拟等课程。

课外实践教学设计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情况,结合各年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分层次设计课外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将其贯穿于学生大学4年学习的始终。将课堂外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作为辅助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过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案的延伸和补充,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课后创业实践活动辅助教学方案。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环节,是学校、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建立相应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将教学过程植根于企业创业实践的土壤之中,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基础。

(2)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一方面,可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发展的实践;另一方面,请企业家走进课堂,探讨逐步建立教学与企业发展之间利益相关的机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如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和税务代理、ERP服务等。(3)创建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整合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借助网络平台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如可邀请企业家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使学生接受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格、创业经验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做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4)开展各类创业大赛。一是针对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创业小组为单位,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大赛。二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创业大赛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经营管理大赛等,通过大赛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5)进行拓展训练。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激励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证措施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因此,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由知识中心观向创业智慧观转变,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职能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

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本文构建了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专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设置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渗透”,即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侧重于创业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二是突出“融合”,即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三是侧重“综合”,即注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增大“弹性”,即增大有关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比例和选择弹性,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精神。

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能力培养的作用程度,优化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整合和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与实战能力的训练。如编写反映创业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案例资源,通过创业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和把握创业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创业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知识融于创业活动情境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创业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双向型”教师是指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教师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注意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历提高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培育校园创业文化

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的延伸,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校园创业文化是指各高校以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而着力打造的一种独有的高校校园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欲望,能为大学生的创业营造富有感召力的良好精神环境和氛围,引导广大学生自发自觉投身创业实践。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等活动营造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4结语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5]。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与配合。目前,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其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仅从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入手,提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改革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维力,路艳.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2):91-94.

[2]张育广.美日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95-98.

[3]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6-117.

[4]潘玉香.基于B/S模式下高校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版,2007(3):39-42.

[5]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据我知道适合教育类论文发表的省级期刊不少于114种。比如:《好家长》《教书育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数学学习与研究》 《学习月刊》 《文教杂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小学时代(教师)》 《中学政史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 《省级教育期刊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现代教学》《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金色年华》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郑州师范教育》 《学生之友(小学版) 学周刊》 《高校教育管理》 《长江学术 》《中小学教育》 《语文学刊》 《现代语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教育(教学版)》等。

黄山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不是,首先黄山学院的层次达不到,它即不是省重点高校,更不是211工程高校,在各个学科也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所以它不可能是核心期刊!

一般是接受的。只要是符合黄山学院学报的办刊理念和主题,具有正能量,且文采相对较好,还是可以投递自己的稿件。黄山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认真执行国家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繁荣学术、服务教学和科研的办刊目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

期刊分类每个省标准各异,你得去查下你们省里的一个期刊分类汇总表看看,黄山学院学报是三类在安徽省。而且你说的什么期刊推荐这种事一般很少,期刊要么给你发,要么直接说不行,基本没有什么推荐这一说。

陇东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普遍的问题各个高校基本都存在,上大学主要靠自身,自律,自己管理自己。

就那破报纸,最多算个校级刊物。就是一种形式知道吗?

属于省级的 一般本学校的老师发表比较多

看你怎么看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