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论文文献怎么每页插入

发布时间:2024-06-28 13:53:18

论文文献怎么每页插入

1.用页眉页脚可以这样设置:第一页,光标要置于设置的页尾插入—分隔符—下一页-删除行—页眉页脚工具栏上取消链接上页-确定,手动修改内容,第二三页......重复此设置。2.用脚注表明:插入--引用--尾注和脚注,手动输入你要的内容。

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引用文献的位置。插入--引用--尾注和脚注。【word 2003】

如何在word中添加参考文献

写论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怎样才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参考文献,自动排序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方法如下(以Word2000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以上就是我用Word中的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请高手们不要见笑。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此时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虽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强大的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也转载过别人写的经验总结,但是没有实际用过,现在用到了,把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结一下,没遇到的就等以后再小结吧!希望能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此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

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我用过了!很好用。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新建“字符”样式就可以)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2003版: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2007版:

1. 先“视图”? “普通视图”

2. 进入“引用”?“脚注”?“显示备注”;

3. 窗口下面出现了“尾注”,点击下拉菜单“所有尾注”那里;

4. 选“尾注分隔符”,删掉那个横线;

5. 选“尾注延续分隔符”,再删掉那个横线,搞定。

对于脚注上面的横线也这么删。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即可完成手动更新。(好像不管用,应该是单击右键,“更新域”)

6.连续尾注问题

引用文献特别在文献综述部分,常常要把几篇引文列在一起,如[21-25],但是word没有这一功能,又不能将中间的文献删去,否则尾注引文也会自动删除,所以只好用比较笨的方法实现:

① 先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所有尾注插入好,包括替换样式,如有连续的尾注先不处理,例如形成[3][4][5][6]这样的连续尾注,下面要变成“[3-6]” 的形式。

②选择字符“][4][5][”,快捷键按下alt再按H-FN调出字体属性框,在“效果”选项中勾上“隐藏”的复选框,将所选字符隐藏。这样形式上达到要求,而且也能够保留引文链接。

word2010中插入参考文献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输入一段正文:(论文最好通过插入多级列表的方式生成)

注:文档的参考文献上标是教程做完后生成的,而不是输入的时候就有;

注意:先添加编号再输内容!!!!

步骤二: 打开Word2010文档页面,在“开始”--“段落”中单击“编号”下三角按钮;如下图2-1:

步骤三:在列表中选择符合我们要求的编号类型就能将第一个编号插入到文档中。

步骤四:在第一个编号后面输入文本内容,按回车键将自动生成第二个编号;如下图2-2:

注意,此时参考文献只是添加并未插入!如下图2-3:

步骤五:在正文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点击 “插入”—“交叉引用”--- 引用类型“编号项”---选择要插入的文献;如下图1所示:

步骤六:点击“插入”后关闭;插入后如下图2所示:

步骤七:将正文中的插入文献编号选中,按组合键“ctrl”+“ shift” +“+”将编号变为上标,如下图3所示:

步骤八:按相同方法依次插入多个文献,如图4所示:

步骤九:在结尾的参考文献中相应位置(由要求知插入在文献【1】和【2】之间)插入此文献,由于设置了编号,原文献【2】以后的参考文献编号会自动更改;如下图4-1所示:

步骤十:在正文中按第三步的办法同样插入新的参考文献【2】;如下图4-2所示:(注意:此时正文中参考文献编号并未自动更改)

步骤十一:先ctrl+S保存下文件,然后ctrl+A选中全文,右键“更新域”(可能需选择“更新整个目录”);如下图4-3所示:

步骤十二:回到正文可发现参考文献编号已经自动更改;如下图4-4所示:

点击word“插入"菜单——选择"引用"——选择"脚注"——选择"页面底端"。祝好运!

论文每页插入题目

word里就可以自己设置,插入-页眉-编辑页眉,选项里面就有奇偶页不同,直接在奇偶页编辑就行

设置文档页眉和页脚为奇偶页不同。依次单击:“页面布局”→页面设置旁边的小箭头,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在“版式”中勾选“奇偶页不同”。在奇数页中自动添加章标题。双击页眉区,设置文本右对齐,依次单击“插入”→“文档部件”→“域”,弹出域对话框。在“域名”中找到StyleRef,单击选择之,右边弹出“域属性”,单击选择“标题1”,单击“确定”。则在页眉处已添加了本页所在的章标题。在“域名”中找到StyleRef,单击选择之,右边弹出“域属性”,单击选择“标题1”,单击“确定”。则在页眉处已添加了本页所在的章标题。

1、设置奇偶页不同:页面设置--版式,选中“奇偶页不同”;2、奇数页设置(设置的前提是已经设置了标题样式):双击奇数页页眉,插入--文本--文档部件,“域”,在左侧列表中选择“STYLEREF”,在右侧列表中选择“标题1”;3、偶数页设置:直接输入论文的题目。

1) 需要设置奇数页和偶数页时 在页面设置的版式设置中选择技术页和偶数页不同。2) 在奇数页 页面上单击激活后,在页眉页脚设置中设置其奇数页页眉文字和页脚3) 同上,设置偶数页页面文字4) 要是偶数页的每页需要设置不同的页眉,可从偶数页的第二页开始,激活此页,选择 插入-分隔符-连续 ,然后双击,激活页眉,在页眉的工具栏上单击 “同前”按钮,然后就可输入自己需要的页眉,确定关闭就可。5) 在自己需要的页面上重复4)就可以设置自己需要的页眉。换句话说,就是从你要想开始的页面选择选择 插入-分隔符-连续 ,然后双击,激活页眉,在页眉的工具栏上单击 “同前”按钮,然后就可输入自己需要的页眉,确定关闭就可。我也是刚刚试验出来的,都是毕设给折腾的 要这样设置步骤太多了:1、菜单栏——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奇偶页不同(打勾)。2、菜单栏——视图——页眉和页脚——(出现“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在奇数页(第一页)页眉输入内容,下面的第三、五、七等页就默认相同了。3、在第二页页眉输入你要的内容,关闭“页眉和页脚”工具栏。4、光标置于第四页页首:菜单栏——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连续。5、打开“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光标置于第四页页眉,点“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是“两个平行页”):页面右上角的“与上一节相同”消失。6、在页眉里输入不同内容的页眉,关闭“页眉和页脚”工具栏。7、下面偶数页还要不同页眉的,按上面方法重复操作。

论文页脚怎么插入文献

需要撰写毕业论文的童鞋不妨进来学习咯,具体设置步骤如下:一、论文注释当页页下注怎么设置1、知道你需要在哪里写注释:你的论文中用到了某一个资料中的某一个观点;你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术语来自某个文献;某个并不太熟悉但是很重要人物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你进行注释。2、在需要注释的位置输入一个脚注,方法是点击逗引用地,然后找到插入脚注。我们选择插入脚注。3、这时候我们的光标自动跳转到了页脚,这里就是我们插入脚注的地方。我们看到在正文和页脚都多了一个小逗1地这是脚注的序号。4、如果你觉得脚注序号的格式不对,你需要点击这个位置,展开脚注对话框。然后选择编号格式。5、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可以展开看到有很多格式可以选择,根据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选择。6、知道了怎样添加脚注还要知道脚注的书写格式。笔者列出如下格式标准和例子:著作类引用格式: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范例:[1]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书店,1999年,第207页。期刊类:责任者:《文章题名》,《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报刊出版地)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页码或版次(任选),影印或其他方式出版的合订本版本信息。范例:[2]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页。外文文献:著作、著作中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注项与顺序同中文,但须用英文标点,即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范例:著作:[1]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92, pp. 19-28.译著:[2]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 55, 88.二、参考文献怎么弄1、参考文献需要在论文的最后独立一个版面,列出引用过的文献资料。2、首先在论文的末尾插入一个分页。把光标放到参考文献的前面,然后点击插入——分页。注意,有的论文并不要求分页,你注意自己学校的要求。3、按照论文引用的顺序列出参考文献,注意文献的顺序一定不能错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这样参考文献与论文引用的顺序就是一致的。另外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是和脚注的书写方式一样的,我们参考上面步骤⑥的例子写。4、编排参考文献的格式:每一篇文献都是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序号开始,格式为[1][2][3]……5、调整各自然段的字体,一般字体为宋体,大小为小五。

把光标放在随意一个脚注内容中,然后ctrl ➕A就可以选中全部脚注,之后复制粘贴就行

论文参考文献每页插入尾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 4.去除“尾注分隔符”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四的同学有所帮助,也祝愿大四同学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顺利毕业!

在Word软件中,可以通过在引用界面,在脚注那里,插入自定义标记,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实现。

电脑:联想L1710D

系统:Win10

软件:Word2019

1、点击引用,点击上面的【引用】。

2、点击脚注,点击上面的【脚注】。

3、输入自定义标记,弹出窗口框,输入自定义标记。

4、点击插入,点击左下角的【插入】。

5、输入内容,输入下面的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论文模板怎么插入页码

1.用Word打开论文后,点击“布局”2.在分隔符下拉选项中选择“连续”,点击“插入”3.点击“页脚”,选择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4.在页码下拉选项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1”5.更改数字格式后,点击“确定”,在页面底端插入页码即可。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论文是为了培养我们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我们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如何在论文中添加页码的 方法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如何在论文中添加页码 一、 在菜单栏选择插入,进入页脚选项,在弹出的窗口点击编辑页脚 二、接着在菜单栏会出现设计这一选项,点击页码,在弹出的窗口选择页面底端,然后出现底端各种样式,一般选择居中的页码也就是选择普通数字2 三、点击普通数字2选项 四、有时我们的 毕业 论文需要用到其他的页码,而非普通的阿拉伯数字,这时就需要在页码选项点击设置页码格式选项 五、在页码格式窗口,选择编号格式,起始页码,点击确定. 六、最后在页脚就出现数字 关于创业的论文 范文 创业过程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创业过程的概念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从创业过程的机会识别、机会开发和创业结果三部分,对现有创业领域和创业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创业过程 创业家 机会识别 机会开发 创业是一个跨学科、多层面的复杂现象,这一特点使得这一领域既引人注目又显得复杂。在过去的20年里,创业领域引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多数创业研究只关注于创业的某个方面或者从特定的视角透视创业,如创业者特质或创业环境等,因此在如何给创业下定义,如何界定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创业过程的概念模型 创业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创业的定义众说纷纭,尚没有一个被统一接受的标准。如国外学者Gartner(1985)认为,创业就是新组织的创建过程;Shane和Venkataraman(2000)认为,创业是围绕机会识别、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过程;阿马?毕哈德(Amar V?Bhide)认为,创业就是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并得到最终的货币报酬、个人满足和自主性的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过程。 我国学者复旦大学的__能博士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南开大学的张玉利教授认为,创业是基于创业机会的市场驱动行为过程,是在可控资源匮乏前提下的机会追求和管理过程,是高度综合的管理活动,表现为创业者以感知创业机会、识别能为市场带来新价值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概念为基础,引发创业者抓住机会,并最终实现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的行为过程。 从以上创业的定义中可知:创业是一个过程,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旨在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 创业的研究领域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斯蒂文森教授(Stevenson,1990)认为,创业领域的研究应该围绕三方面问题展开,即创业的动因、创业活动的后果、创业管理。 研究创业的动因 这类研究采用心理学或社会学方法,主要从创业家视角透视创业动因,但也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创业活动的后果 这类研究关注于创业活动的后果,而不是创业或创业行为本身。 研究创业管理 这类研究主要分析在不考虑创业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时,创业过程的特征,主要着眼于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另外一个研究领域是公司内创业精神,即在现有企业内部建立新的企业或新业务 (Vesper ,1985)。 总的来说,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可以得知: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组成;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素;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创业可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发生。Bygrave和Hofer (1991) 描述了创业过程的特征:首先,创业始于人的意识反应,这一观点承认了作为创业基本要素的个体创业家的重要作用。然而,他们认为创业家个人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创业过程是一个动态而整体的过程。之所以认为创业是动态的过程,是因为新创企业随时间而不断演进;之所以认为它是整体的过程,是因为新创企业演化的过程受到相关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创业过程的概念模型。图1描述了创业过程的基本要素、创业家的作用以及创业过程所处的环境。从图1中可以看出,创业过程是一个线性的连续过程,事实上,创业过程也是重复的动态过程。 基于创业机会的创业过程分析 创业活动的实质是创业者识别、开发与利用创业机会的行为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创业者资本转化为能为市场带来新价值的产品或服务。Shane和 Venkataraman (2000) 提出了以“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为主线的创业过程研究主张。 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 机会识别或感知是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创业过程的开端,旨在识别能为市场创造或增加新价值的产品或服务(Timmons,1999)。创业者感知创业机会的过程其实就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始于对具体市场或工作问题的反应。创业者以往对市场、产业或技术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升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使其能够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关系与联系,因此决定着创业者的机会感知力,即在缺乏调查的前提下处理信息以识别潜在创业机会的能力(Kirzer,1979)。 Teach等人(1989) 揭示了与机会识别过程相关的8个要素:正式计划、正式评价、市场与技术驱动、细致调查、意外发现、先前职业、创新与改进、信息调查。他们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机会识别模式。第一种模式印证了机会鉴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即创业者需要做一些“功课”,例如从图书馆、商家或其他地方寻找与机会相关的知识;第二种模式是根据正式计划和评价过程按部就班地对机会进行鉴定;第三种模式是自主开发产品, 自我鉴定 机会;第四种模式是把机会鉴定看作是一个随机过程,没有正式的计划或评价。 Singh、Hills和Lumpkin (1999) 认为,“创意”是通向机会的垫脚石,一个创建企业的想法并不等同于一个机会。Bhave (1994)把机会识别的过程称为机会阶段,在内部和外部因素刺激下,最初的想法被“过滤”或“提炼”成机会。在这一阶段,创业家将整合知识、 经验 、技能和其他市场所需的资源。创业家的社会背景在机会识别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Jack和Anderson,2002)。通过以上分析,一个概念化的机会识别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 创业机会开发过程 创业过程总是表现为一个机会识别、机会评价、决定开始并以资源获取结束的连续过程 (Bygrave,1994)。实际上,机会识别就是把一个一般的泛泛而谈的创意打造成一个较具体的商业概念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创业家开发必要的资源并引进自己控制的资源,机会识别和必要资源的评估互相补充。创业家逐渐有机会开发的意向,而开发决定并不总是一个正式的或有意识的行为。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寻求机会的意向在企业创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Bhave,1994)。有些创业家可能在仅有一个基本的创意时就有开创企业的意向,有些则详尽地描述创意,并且在机会培育和资源获取不再有障碍的时候才完全有开创企业的意向。 Brush、Greene、Hart和Haller (2001)提出了一个构造资源平台的简明模型。首先,企业必须聚集资源,即根据商业概念确定资源需求及其潜在的供应者。企业必须参与获取必要资源的交易过程,是整合看中的资源,推动商业概念转换成可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阶段,创业家拥有的不再是一个商业概念,而是一种现实产品或服务。 创造产品或服务是创业家应对在机会识别过程中感知到的市场需求的一个办法。Bhave (1994)把产品和服务描述为用来连接供应方(创业企业)和需求方(消费者)边界的一座桥梁。不管在机会开发过程的任何时刻,如果有越来越明显的迹象表明创业者不能有效组织供应方(适当的资源组织)或弥补需求差异( 市场营销 ),那么商业概念很有可能被修改甚至放弃。这可能导致最终将创意转让给其他人。由以上分析,机会开发过程模型如图3所示。 创业结果 从机会定位和追求中获得的经验促成了创业者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创造、整合新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未来创业机会的培育。换言之,经验推动了未来创业,即使 创业计划 失败仍旧会增进知识或推动生产方法的改进,创业家可以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意外的失败可能构成将创意转换成商业机会的知识平台,不管是对当事的创业家还是其他企业家来说都是如此,一个创业家的过失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另一个创业家的机会。 根据Venkataraman(1997)有关创业关注于个人财富的发现和挖掘的观点,创业家寻求个人财富以补偿他们的努力,然而这一过程可能创造出额外财富。在满足个人欲望的同时,创业家也通过创造财富、新市场和新工作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然而,个人财富创造并不总是对社会有利。Baumol (1990) 提到了组织犯罪或寻租现象,并将其称为社会非生产性创业。多数创业文献侧重于创业的经济效益,即关注于利润或者考虑财务和就业来分析企业成长。关于创业的非经济收入的研究甚少,有代表性的是Gimeno、Folta、Cooper和Woo (1997)的著作,其中除了经济效益,还把精神收益(个人满足和创业享受)作为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预警器。有些研究把失败视为执行不利的结果。例如,Singh(2001)认为,可盈利的创业机会开发失败并不一定是错误前提或过于乐观而导致的,而更有可能是机会被错误地行使造成的。 参考文献: 1.陈震红,刘国新,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新趋势.国外社会科学, 能.企业创新――孵化的理论与组织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看了“如何在论文中添加页码”的人还看:1. 论文中如何添加页码 2. 论文如何添加页码 3. 毕业论文如何添加页码 4. 论文中如何插入页码 5. 论文中如何设置页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