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小学数学论文答辩问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4-07-02 07:24:10

小学数学论文答辩问题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01 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 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数是由数字组成的。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 A、《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 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 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现求差后求积,即:(105-78)×15 03 A、 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016÷4 7035÷5 4543÷8 90180÷9 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04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B、根据下面的文字题,从下面各式中选出正确算式,并将其余的算式正确的叙述出来。 252与173的和乘以8,再除以2,商是多少? (1)(252+173)×(8÷2) (2)(2)(252+173×8)÷2 (3)(3)(252+173)×8÷2 (4)(4)252+173×8÷2(5)(3)式正确 (1) 式:252与173的和乘以8除以2的商,积是多少? (2) 式:252加上173乘以8的积,再除以2,商是多少? (3)式:252加上173乘以8除以2,和是多少? 05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上有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B、举例说明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 整除一定是除尽,而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如:8÷4=2 说8能被4整除 2÷ 因为是小数,不是自然数,只能说2能被除尽,或能除尽2,不能说整除。 07 A、《标准》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些什么?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B、“整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在小数后面添写0就行了。”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整数改写成小数,必须先在小数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添写0,如果不点小数点,只在整数后面添写0,就把原来的数扩大了10倍、百倍??数值就改变了。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08 A、请谈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B、在研究近似数时,为什么2和不一样?在研究近似数时,一定要注意精确到那一位。2是精确到个位,是精确到十分位;比2精确。从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来考虑,2和不一样。近似数2是由不小于,小于之间的数精确到个位得到的;而近似数是由不小于,小于之间的数精确到十分位得到的;近似数的取值范围比近似数2的取值范围小,所以近似数比2更精确。 09 A、《数学课程标准》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那几个学段?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B、写出关于小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1)按整数部分来分类:小数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 (2)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来分类: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不循环小数 10 A、《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请说出这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B、教学“分数意义”时为什么要强调“平均”二字? 分数是从测量和等分中得到的,而且只有把物体分成相等的份数,才能得到确定的数。所以在教学“分数意义”时,要强调“平均” 分。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如果忽落了“平均”二字,也就是说学生只看到了“分”的一面,而忽落了怎样分的一面,这样表示的数可能就不是分数了。而强调“平均分”是把分数限定在“等分”这一范围中进行的,这样表示的分数才叫做分数。所以教学时,要强调“平均”二字。 11 A、请说出《标准》中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B、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分数与除法有以下关系:m÷n=m/n(m、n都是整数且 n≠0)分数与除法比较,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等于除号,分数值相等于除得的商。分数与除法的区别是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2 A、请说出《标准》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标准》中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B、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1)质数是一个数,如2是质数,7是质数。 (2)质因数虽然也指一个数,但它针对一个合数而言的。例如:7是28的质因数。 (3)互质数不是指一个数,而是指公约数只有一的两数,例如:5和7是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 13 A、《标准》将学习内容分为那四个学习领域? 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B、举例说明为什么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或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或9整除? 下面以8235为例来说明。 8235=8000+200+30+5 =8×1000+2×100+3×10+5 =8×(999+1)+2×(99+1)+3×(9+1)+5 =8×999+8+2×99+2+3×9+3+5 =8×999+2×99+3×9+(8+2+3+5) 因为最后一步的前一部分(8×999+2×99+3×9)一定能被3(或9)整除;且与8235无关。所以说,一个数8235各位上数的和8+2+3+5,如果能被3或9整除那么这个数8235就能被3或9整除;如果不能被3或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不能被3(或9)整除。 14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你人为数感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B、在分数和比的性质中强调0除外,为什么没有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中提出0除外? 因为在分数和比的性质中提到的是分子与分母和前项与后项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特别强调0除外,就是因为0也是数;而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中提到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倍数不能是0,因此不必提出0除外。 15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你认为符号感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B、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分数的计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新单位;它随着分母的变化而变化。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也不同;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是相同的。分数的分子时表示分数的个数,而不表示每一分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相加,即要把几个分数单位与另几个分数单位和并在一起就是分子相加;显然分数单位没有变,即分母不变。例如:2/7+3/7=(2+3)/7 即2个1/7加上3个1/7,等于5个1/7。16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你认为应用意识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B、体积、容积、容量有什么异同? (1)定义不同。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量是器皿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 测量方法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外面来量,计算容器的容积,容量要从容器的里面来量。如果计算容器构成物体得体积,里外两面都要量。 17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你认为推理能力在课程内容中主要应表现在那些地方? 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 B、侧面积与表面积有什么区别? 侧面积 表面积表面积就是指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实际上是指物体与空气接触面的大小,侧面积是指物体侧面面积的大小。 18 A、谈谈你对《标准》知识技能目标中“灵活运用”一词的理解?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B、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求比值是求出前项是后项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值;化简比是指化成最简整数比,方法是用比的性质,结果得到一个比。 19 A、谈谈你对《标准》过程性目标中“体验”一词的理解?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B、下面这样求最小公倍数是否正确?为什么?2 60 18 24 3 30 9 1210 3 4 ∴60、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3×3×10×4=720 不正确。因为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三个数两两互质为止;而题中仅除到三个得数互质就停止了,这时其中的10和4两个得数还有公约数2,所以题中求的不是最小公倍数。 20 A、请简单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总 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B、学生作业中出现“1/3+3/4=4/7”教师应如何处理? 学生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对异分母加减法没有真正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3和3/4的分数单位不同,教学时,可以画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3分数单位和3/4的分数单位是不同的。因而不能直接相加减,首先要统一分数单位,统一分数单位的方法是通分;通分之后也只是把分子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而分母不变(即按分母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1 A、请简单说说你对“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答: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B、 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写10以内的数时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常会出现如下错误:①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 ;②写数字的笔画不到位,拐弯处不圆滑;③笔画错误,如把8写成;④笔顺错误,如写8时,笔顺写成 ;⑤数字各部分的比例掌握的不好。 为了使学生正确的书写数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①使学生认识到:0、1、2、3、6、7、8、9这些数字都是一笔写成的,4、5两个数字有两笔写成。②1、4、7是由直线条组成,3、0、6、8由直线条和曲线条组成。其次,科学的教授写数字的一般步骤:看示范书写讲笔顺,描虚线,独立书写。还可以利用口诀说明数字的形状,5像小称勾,8像麻花,6像小口哨,9像气球带飘绳?? 22 A、请简单说说你对“情感与态度”这一课程目标的理解。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 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B、在一年级讲数的组成时,为什么不能说0和几组成几?在一年级讲数的组成时,是指一个数里含有多少个自然 单位。因为0不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且不含有计数单位,所以讲数的组成时都不包括0。 23 A、统计与概率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B、比和比分有什么区别? 比是两个数相除,当然是除数不能为0的。因此,比的后项也是不能为0的。比是指两个数的比(倍比)。 比分是指一场比赛的结果,反映胜负的得分情况。得分的后项可以是0,也可以不是0。 24 A、你如何认识《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B、怎样教学“小数的意义”? 答: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 通过讲解小数的产生是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② 从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来讲解。 ③从对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掌握中进一步理解小数 的意义。这里要向学生讲清: ①整数和小数的基本单位都是“1”。不论表示整数还是表示 小数个位必须表示出来。 ②各个数位的位置及小数点的作用。③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25 A、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要求是多方面的。请简单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有哪些? 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 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 B、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学生常把12误写成21,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你怎样处理? 在教学时,要着中强调数位的意义。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书上的方格图做成教具,通过左右两边放的方格数量来说明。另外,还要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来进一步巩固数位的初步认识。 26 A、 教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请谈谈“促进者” 这种角色的特点。(1)积极的旁观。(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B、怎样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关键是熟记数位,所以教学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这一关键。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必须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熟记各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位置。在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和写数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7 A、《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的学段应该达到的( )水平,同时,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 )和( ),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基本水平;顺序;形式。B、怎样教学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迅速的进行计算。以43÷5为例,学生在试商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商7余8,也有的商9。造成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反复强调并讲清“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另外,要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试商的能力。 28 A、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观察演示法 5、实验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复习法 9、指导小学生自学法B、0表示没有吗?到了小学高年级关于0的教学,可以讲到什么程度? 0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之外,还有许多重要作用: ①表示数位。写数时如果空位,必须用0占位; ②表示起点。如直尺的刻度是从0开始的; ③表示界限。如数轴上0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④表示精确度。如3和,这两个数大小相等,精确度却不同。 ⑤用于编号。如车牌号00487,这个车牌号为487,并表明最大号为五位数。 29 A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1、从教学内容出发。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3、从教室的教学特点和经验出发。B、教学时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好单位“1”?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① 通过实例说明单位“1”是可分的任何事物,它不仅可以表 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物体。 ②单位“1”中的数量可以使任意的。 ③结合教材中的集合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分数表示的部分与单位“1”的关系,说明单位“1”和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看把谁看作单位“1”。 ④让学生进行找单位“1”的练习。 30 A、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那几个环节: 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即:一、备课;二、 上课;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四、课外辅导;五、成绩的考核与评定。B、红星村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20米,30天修完,结果提前6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一名学生是这样例方程解答的: 解:设实际平均每天修X米,根据题意得: X=20×30÷(30-6) X=600÷24 X=25 你如何评价? 用方程解题。从思维角度说,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但是,如果仅将“X=”放在一个算术式子的一边,使其成为形式上的方程,实质上还是用算术解法,这样不但没有发挥方程解题的优势,而且还会使本来较繁的算术解法,再添一些麻烦。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其它解法,不能简单的一说了事。

ir parents-in-law, a

新课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新教材,新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的内容不再仅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内容看,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灵活运用的知识多了,教材的弹性大了。新教材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全面,各种知识穿插与融合。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懂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教材基本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反而提高了。另外,新教材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上午还要给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观察、发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二,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教师除了指导组织外,还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需要,倾听学生意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发表意见。新的教学方式的发展却受到种种原因的阻难。教材改变了,考试的制度却没有改,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材授课,必然影响到考试分数的高低。现阶段很多学校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换句话来说,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的工作就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敢放手去改变教学方式的原因之一。教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也给课堂教学的交流增加了一定的影响也给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管理课堂数学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这样,既不利于教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是难以保障。

小学教资面试答辩问题及答案有以下这些:

1、你个人的基本信息:比如说,你是哪里毕业的?你是什么专业的?有没有过从教经验?等等类似于个人情况的基本信息。

此类问题,如实作答即可,带2句自己对教师的热爱和执着来向考官表明自己的意向。其实考官如果问我们是否有从教经验,也是一个好的信号,有可能是在我们整个试讲的过程中看出来,我们有过教师的经验,这时候大方的承认反而会更好,而且通过的概率也会比较高。

2、你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你认为这篇文章详细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如果对所问的问题并不知晓,那就虚心表明自己在这一块知识的欠缺,最后表明今后会加强自我的提高。当然了,如果小伙伴准备的比较充分的话,相对来说就能够精准的作答,其实也更容易引起考官的好感。记得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精准,不要拓展太多,也不要赘述,也不要回答一些与提问无关的内容。

3、你的课程设计:比如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在这个知识点上你为什么这么设计?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时要熟悉自己的教案,当考官问到课程设计类的题目可以从教案中很快提取,回答的思路:教学设计是什么+设计的依据。所以小伙伴们在写简爱的时候一定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在脑海中预演一遍,或者是复盘一遍,这样真正考官提问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然的话没思考容易出现一脸懵,反而会影响我们整个答辩的效果。

4、你的教学实施:比如,你是如何导入的?你如何组织小组活动?你的教学过程中哪里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

所以回答的思路即:回顾教学环节+重现教学过程+反思解释。一般来说,这类的提问会比较少,因为需要回答的内容比较多。考官有时候因为时长的关系不会问的这么细致。但是小伙伴们在写简案的时候还是要把一些思路记忆的更加深刻一些,这样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数学解析几何论文答辩问题

不能紧张,一定要口齿清晰!!!

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磁场 已知对于x的所有实数值,二次函数f(x)=x2-4ax+2a+12(a∈R)的值都是非负的,求关于x的方程 =|a-1|+2的根的取值范围. ●案例探究 〔例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和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满足a>b>c,a+b+c=0,(a,b,c∈R). (1)求证:两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求线段AB在x轴上的射影A1B1的长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函数中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运用能力.属于★★★★★题目. 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熟练应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及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错解分析:由于此题表面上重在“形”,因而本题难点就是一些考生可能走入误区,老是想在“形”上找解问题的突破口,而忽略了“数”. 技巧与方法:利用方程思想巧妙转化. (1)证明:由 消去y得ax2+2bx+c=0 Δ=4b2-4ac=4(-a-c)2-4ac=4(a2+ac+c2)=4〔(a+ c2〕 ∵a+b+c=0,a>b>c,∴a>0,c<0 ∴ c2>0,∴Δ>0,即两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 (2)解: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和x2,则x1+x2=- ,x1x2= . |A1B1|2=(x1-x2)2=(x1+x2)2-4x1x2 ∵a>b>c,a+b+c=0,a>0,c<0 ∴a>-a-c>c,解得 ∈(-2,- ) ∵ 的对称轴方程是 . ∈(-2,- )时,为减函数 ∴|A1B1|2∈(3,12),故|A1B1|∈( ). 〔例2〕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的范围. (2)若方程两根均在区间(0,1)内,求m的范围.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熟知方程的根对于二次函数性质所具有的意义. 错解分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对方程的根进行限制时,条件不严谨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技巧与方法:设出二次方程对应的函数,可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然后用函数性质加以限制. 解:(1)条件说明抛物线f(x)=x2+2mx+2m+1与x轴的交点分别在区间(-1,0)和(1,2)内,画出示意图,得 ∴ . (2)据抛物线与x轴交点落在区间(0,1)内,列不等式组 (这里0<-m<1是因为对称轴x=-m应在区间(0,1)内通过) ●锦囊妙计 1.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y=ax2+bx+c;y=a(x-x1)(x-x2);y=a(x-x0)2+n. (2)当a>0,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M,最小值m,令x0= (p+q). 若- 0时,f(α) |β+ |; (3)当a>0时,二次不等式f(x)>0在〔p,q〕恒成立 或 (4)f(x)>0恒成立 ●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 1.(★★★★)若不等式(a-2)x2+2(a-2)x-4<0对一切x∈R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 -2,2 C.(-2,2 D.(-∞,-2) 2.(★★★★)设二次函数f(x)=x2-x+a(a>0),若f(m)<0,则f(m-1)的值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正数、负数和零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3.(★★★★★)已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若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二次函数f(x)的二次项系数为正,且对任意实数x恒有f(2+x)=f(2-x),若f(1-2x2)0且a≠1) (1)令t=ax,求y=f(x)的表达式; (2)若x∈(0,2 时,y有最小值8,求a和x的值. 6.(★★★★)如果二次函数y=mx2+(m-3)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的右侧,试求m的取值范围. 7.(★★★★★)二次函数f(x)=px2+qx+r中实数p、q、r满足 =0,其中m>0,求证: (1)pf( )<0; (2)方程f(x)=0在(0,1)内恒有解. 8.(★★★★)一个小服装厂生产某种风衣,月销售量x(件)与售价P(元/件)之间的关系为P=160-2x,生产x件的成本R=500+30x元. (1)该厂的月产量多大时,月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300元? (2)当月产量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由条件知Δ≤0,即(-4a)2-4(2a+12)≤0,∴- ≤a≤2 (1)当- ≤a<1时,原方程化为:x=-a2+a+6,∵-a2+a+6=-(a- )2+ . ∴a=- 时,xmin= ,a= 时,xmax= . ∴ ≤x≤ . (2)当1≤a≤2时,x=a2+3a+2=(a+ )2- ∴当a=1时,xmin=6,当a=2时,xmax=12,∴6≤x≤12. 综上所述, ≤x≤12. 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当a-2=0即a=2时,不等式为-4<0,恒成立.∴a=2,当a-2≠0时,则a满足 ,解得-2<a<2,所以a的范围是-2<a≤2. 答案:C 2.解析:∵f(x)=x2-x+a的对称轴为x= ,且f(1)>0,则f(0)>0,而f(m)<0,∴m∈(0,1), ∴m-1<0,∴f(m-1)>0. 答案:A 二、3.解析:只需f(1)=-2p2-3p+9>0或f(-1)=-2p2+p+1>0即-3<p< 或- <p<1.∴p∈(-3, ). 答案:(-3, ) 4.解析:由f(2+x)=f(2-x)知x=2为对称轴,由于距对称轴较近的点的纵坐标较小, ∴|1-2x2-2|<|1+2x-x2-2|,∴-2<x<0. 答案:-2<x<0 三、5.解:(1)由loga 得logat-3=logty-3logta 由t=ax知x=logat,代入上式得x-3= ,� ∴logay=x2-3x+3,即y=a (x≠0). (2)令u=x2-3x+3=(x- )2+ (x≠0),则y=au ①若0<a<1,要使y=au有最小值8, 则u=(x- )2+ 在(0,2 上应有最大值,但u在(0,2 上不存在最大值. ②若a>1,要使y=au有最小值8,则u=(x- )2+ ,x∈(0,2 应有最小值 ∴当x= 时,umin= ,ymin= 由 =8得a=16.∴所求a=16,x= . 6.解:∵f(0)=1>0 (1)当m<0时,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分别在y轴两侧,符合题意. (2)当m>0时,则 解得0<m≤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m|m≤1且m≠0}. 7.证明:(1) ,由于f(x)是二次函数,故p≠0,又m>0,所以,pf( )<0. (2)由题意,得f(0)=r,f(1)=p+q+r ①当p<0时,由(1)知f( )<0 若r>0,则f(0)>0,又f( )<0,所以f(x)=0在(0, )内有解; 若r≤0,则f(1)=p+q+r=p+(m+1)=(- )+r= >0, 又f( )<0,所以f(x)=0在( ,1)内有解. ②当p<0时同理可证. 8.解:(1)设该厂的月获利为y,依题意得� y=(160-2x)x-(500+30x)=-2x2+130x-500 由y≥1300知-2x2+130x-500≥1300 ∴x2-65x+900≤0,∴(x-20)(x-45)≤0,解得20≤x≤45 ∴当月产量在20~45件之间时,月获利不少于1300元. (2)由(1)知y=-2x2+130x-500=-2(x- )2+ ∵x为正整数,∴x=32或33时,y取得最大值为1612元, ∴当月产量为32件或33件时,可获得最大利润1612元.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01 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 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数是由数字组成的。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 A、《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 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 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现求差后求积,即:(105-78)×15 03 A、 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016÷4 7035÷5 4543÷8 90180÷9 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04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B、根据下面的文字题,从下面各式中选出正确算式,并将其余的算式正确的叙述出来。 252与173的和乘以8,再除以2,商是多少? (1)(252+173)×(8÷2) (2)(2)(252+173×8)÷2 (3)(3)(252+173)×8÷2 (4)(4)252+173×8÷2(5)(3)式正确 (1) 式:252与173的和乘以8除以2的商,积是多少? (2) 式:252加上173乘以8的积,再除以2,商是多少? (3)式:252加上173乘以8除以2,和是多少? 05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上有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B、举例说明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 整除一定是除尽,而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如:8÷4=2 说8能被4整除 2÷ 因为是小数,不是自然数,只能说2能被除尽,或能除尽2,不能说整除。 07 A、《标准》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些什么?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B、“整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在小数后面添写0就行了。”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整数改写成小数,必须先在小数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添写0,如果不点小数点,只在整数后面添写0,就把原来的数扩大了10倍、百倍??数值就改变了。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08 A、请谈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B、在研究近似数时,为什么2和不一样?在研究近似数时,一定要注意精确到那一位。2是精确到个位,是精确到十分位;比2精确。从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来考虑,2和不一样。近似数2是由不小于,小于之间的数精确到个位得到的;而近似数是由不小于,小于之间的数精确到十分位得到的;近似数的取值范围比近似数2的取值范围小,所以近似数比2更精确。 09 A、《数学课程标准》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那几个学段?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B、写出关于小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1)按整数部分来分类:小数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 (2)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来分类: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不循环小数 10 A、《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请说出这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B、教学“分数意义”时为什么要强调“平均”二字? 分数是从测量和等分中得到的,而且只有把物体分成相等的份数,才能得到确定的数。所以在教学“分数意义”时,要强调“平均” 分。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如果忽落了“平均”二字,也就是说学生只看到了“分”的一面,而忽落了怎样分的一面,这样表示的数可能就不是分数了。而强调“平均分”是把分数限定在“等分”这一范围中进行的,这样表示的分数才叫做分数。所以教学时,要强调“平均”二字。 11 A、请说出《标准》中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B、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分数与除法有以下关系:m÷n=m/n(m、n都是整数且 n≠0)分数与除法比较,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等于除号,分数值相等于除得的商。分数与除法的区别是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2 A、请说出《标准》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标准》中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B、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1)质数是一个数,如2是质数,7是质数。 (2)质因数虽然也指一个数,但它针对一个合数而言的。例如:7是28的质因数。 (3)互质数不是指一个数,而是指公约数只有一的两数,例如:5和7是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 13 A、《标准》将学习内容分为那四个学习领域? 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B、举例说明为什么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或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或9整除? 下面以8235为例来说明。 8235=8000+200+30+5 =8×1000+2×100+3×10+5 =8×(999+1)+2×(99+1)+3×(9+1)+5 =8×999+8+2×99+2+3×9+3+5 =8×999+2×99+3×9+(8+2+3+5) 因为最后一步的前一部分(8×999+2×99+3×9)一定能被3(或9)整除;且与8235无关。所以说,一个数8235各位上数的和8+2+3+5,如果能被3或9整除那么这个数8235就能被3或9整除;如果不能被3或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不能被3(或9)整除。 14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你人为数感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B、在分数和比的性质中强调0除外,为什么没有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中提出0除外? 因为在分数和比的性质中提到的是分子与分母和前项与后项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特别强调0除外,就是因为0也是数;而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中提到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倍数不能是0,因此不必提出0除外。 15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你认为符号感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B、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分数的计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新单位;它随着分母的变化而变化。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也不同;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是相同的。分数的分子时表示分数的个数,而不表示每一分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相加,即要把几个分数单位与另几个分数单位和并在一起就是分子相加;显然分数单位没有变,即分母不变。例如:2/7+3/7=(2+3)/7 即2个1/7加上3个1/7,等于5个1/7。16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你认为应用意识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B、体积、容积、容量有什么异同? (1)定义不同。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量是器皿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 测量方法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外面来量,计算容器的容积,容量要从容器的里面来量。如果计算容器构成物体得体积,里外两面都要量。 17 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你认为推理能力在课程内容中主要应表现在那些地方? 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 B、侧面积与表面积有什么区别? 侧面积 表面积表面积就是指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实际上是指物体与空气接触面的大小,侧面积是指物体侧面面积的大小。 18 A、谈谈你对《标准》知识技能目标中“灵活运用”一词的理解?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B、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求比值是求出前项是后项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值;化简比是指化成最简整数比,方法是用比的性质,结果得到一个比。 19 A、谈谈你对《标准》过程性目标中“体验”一词的理解?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B、下面这样求最小公倍数是否正确?为什么?2 60 18 24 3 30 9 1210 3 4 ∴60、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3×3×10×4=720 不正确。因为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三个数两两互质为止;而题中仅除到三个得数互质就停止了,这时其中的10和4两个得数还有公约数2,所以题中求的不是最小公倍数。 20 A、请简单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总 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B、学生作业中出现“1/3+3/4=4/7”教师应如何处理? 学生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对异分母加减法没有真正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3和3/4的分数单位不同,教学时,可以画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3分数单位和3/4的分数单位是不同的。因而不能直接相加减,首先要统一分数单位,统一分数单位的方法是通分;通分之后也只是把分子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而分母不变(即按分母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1 A、请简单说说你对“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答: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B、 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写10以内的数时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常会出现如下错误:①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 ;②写数字的笔画不到位,拐弯处不圆滑;③笔画错误,如把8写成;④笔顺错误,如写8时,笔顺写成 ;⑤数字各部分的比例掌握的不好。 为了使学生正确的书写数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①使学生认识到:0、1、2、3、6、7、8、9这些数字都是一笔写成的,4、5两个数字有两笔写成。②1、4、7是由直线条组成,3、0、6、8由直线条和曲线条组成。其次,科学的教授写数字的一般步骤:看示范书写讲笔顺,描虚线,独立书写。还可以利用口诀说明数字的形状,5像小称勾,8像麻花,6像小口哨,9像气球带飘绳?? 22 A、请简单说说你对“情感与态度”这一课程目标的理解。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 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B、在一年级讲数的组成时,为什么不能说0和几组成几?在一年级讲数的组成时,是指一个数里含有多少个自然 单位。因为0不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且不含有计数单位,所以讲数的组成时都不包括0。 23 A、统计与概率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B、比和比分有什么区别? 比是两个数相除,当然是除数不能为0的。因此,比的后项也是不能为0的。比是指两个数的比(倍比)。 比分是指一场比赛的结果,反映胜负的得分情况。得分的后项可以是0,也可以不是0。 24 A、你如何认识《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B、怎样教学“小数的意义”? 答: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 通过讲解小数的产生是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② 从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来讲解。 ③从对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掌握中进一步理解小数 的意义。这里要向学生讲清: ①整数和小数的基本单位都是“1”。不论表示整数还是表示 小数个位必须表示出来。 ②各个数位的位置及小数点的作用。③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25 A、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要求是多方面的。请简单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有哪些? 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 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 B、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学生常把12误写成21,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你怎样处理? 在教学时,要着中强调数位的意义。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书上的方格图做成教具,通过左右两边放的方格数量来说明。另外,还要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来进一步巩固数位的初步认识。 26 A、 教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请谈谈“促进者” 这种角色的特点。(1)积极的旁观。(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B、怎样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关键是熟记数位,所以教学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这一关键。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必须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熟记各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位置。在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和写数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7 A、《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的学段应该达到的( )水平,同时,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 )和( ),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基本水平;顺序;形式。B、怎样教学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迅速的进行计算。以43÷5为例,学生在试商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商7余8,也有的商9。造成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反复强调并讲清“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另外,要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试商的能力。 28 A、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观察演示法 5、实验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复习法 9、指导小学生自学法B、0表示没有吗?到了小学高年级关于0的教学,可以讲到什么程度? 0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之外,还有许多重要作用: ①表示数位。写数时如果空位,必须用0占位; ②表示起点。如直尺的刻度是从0开始的; ③表示界限。如数轴上0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④表示精确度。如3和,这两个数大小相等,精确度却不同。 ⑤用于编号。如车牌号00487,这个车牌号为487,并表明最大号为五位数。 29 A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1、从教学内容出发。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3、从教室的教学特点和经验出发。B、教学时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好单位“1”?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① 通过实例说明单位“1”是可分的任何事物,它不仅可以表 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物体。 ②单位“1”中的数量可以使任意的。 ③结合教材中的集合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分数表示的部分与单位“1”的关系,说明单位“1”和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看把谁看作单位“1”。 ④让学生进行找单位“1”的练习。 30 A、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那几个环节: 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即:一、备课;二、 上课;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四、课外辅导;五、成绩的考核与评定。B、红星村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20米,30天修完,结果提前6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一名学生是这样例方程解答的: 解:设实际平均每天修X米,根据题意得: X=20×30÷(30-6) X=600÷24 X=25 你如何评价? 用方程解题。从思维角度说,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但是,如果仅将“X=”放在一个算术式子的一边,使其成为形式上的方程,实质上还是用算术解法,这样不但没有发挥方程解题的优势,而且还会使本来较繁的算术解法,再添一些麻烦。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其它解法,不能简单的一说了事。

问你思路。注意:不会的地方就不要提,老师抓你的小辫子,问死你

水文论文答辩问题及答案解析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你选择这个论文题材的原因是什么?论文的研究背景是什么?论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本篇论文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你所研究问题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使用了什么解决方案?论文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创新?等。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论文写作两个方面来进行表述。 因为学校不同,老师不同,所以论文答辩老师一般会提的问题也会不同,以下问题和回答仅供参考: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一:你选择这个论文题材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论文写作两个方面来进行表述,保证语言清晰,逻辑合理。例如这样回答:因为平常自身比较喜欢这方面的内容、时常关注该研究领域的相关事宜,结合了当前政治新闻和发展趋势,受导师课题影响,参与相关研究课题等。这一部分容易加分但是也容易减分,为了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一部分内容表述清楚到位。 毕业答辩常见问题二:论文的研究背景是什么? 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也可以按照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来进行回答。 毕业答辩常见问题三:论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或者这么问:论文的主题是什么?这是答辩听审老师最常见的问的问题,而且答案很简单。用自己的话高度概括论文的核心,尽可能全面、准确、简洁的表达出来,不少于3句,不超过5句。 毕业答辩常见问题四:本篇论文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首先明确指出所用的研究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讲述,也就是举例说明。 毕业答辩常见问题五:你所研究问题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使用了什么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说明,如果有具体的结论或方法的学生,可以分点解释说明。 毕业答辩常见问题六:论文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创新? 这时,老师们想知道你的论文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亮点,建议同学们举例说明,分点作答,这样显得逻辑清晰、调理清楚,而且这个问题答辩老师一般都会问到,所以同学们要做好准备。 最后学术堂总结:在答辩的时候一定要迅速回应。如果是你不知道问题,你可以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出现冷场的情况,那样你的导师会很尴尬的。答辩时一定要谦虚,虽然你的论文完成得十分出色,但是这些成果暂时的、是没有获得认可结论。

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设置毕业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论文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是否用心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此外,采取答辩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毕业答辩形式以回答为主,辩论为辅,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直接交流一般老师是提问者,学生是回答者。

论文答辩—般会问的问题: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9、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10、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11、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12、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13、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云计算论文答辩问题与答案解析

一定要知书达理,知书达理不是这个女生充满了才华,而是这个女生他不会总粘着这个男生,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而是会懂得包容,懂得体谅,作为老公真正的贤内助。

老师会在你的论文里面找一些问题问问,你首先要好好的把你定的论文读熟。这样一般都会过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问题可以问我!

学术堂整理了答辩时老师经常会问的几个问题及回答方法,供大家进行参考:Q1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A:选题问题可能涉及到你的研究兴趣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之前已经认真了解过,可以大胆的告诉导师,如果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可以和老师说说你的选题来源以及之前搜集过的资料Q2你的论文价值是什么?A:论文价值问题一般考察你对于现实的关注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可以回答一些论文的现实意义:对目前研究的领域有什么帮助、提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等等Q3你的论文理论基础是什么?A:理论基础考查的是专业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时要逻辑清晰,突出知识性和专业性,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来阐述你的论文框架和论文内容,切不可用口语化语言。Q4你的文献综述是如何形成的?A: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你的研究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阐明获取资料的渠道,如知网、学术网站、图书馆等。Q5你的毕业论文进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A:一些专业在初试中可能不会重点考察研究方法问题,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研究方法却是基础,所以基础研究方法还没掌握的同学可要好好补补课了,不然没有研究方法怎么做毕业论文的研究啊。Q6简单说说你的论文研究思路A:这就是考察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了毕竟毕业论文动辄几千字,而你要将你的思路清晰地传达给面试老师,所以一定要简练 明确。这里建议按照论文框架进行说明:研究问题-目前成果-研究理由(目前的研究成 果有什么不足)-理论支撑(事实证据)-解决渠道。Q7你的这篇毕业论文优点和缺点是什么?A:这个问题无伤大雅,优点你可以大胆说,只要不过分夸张就好;缺点部分可以说“研究不太深入,但在研究生阶段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向老师展现你的研究热情和决心即可

信息化论文答辩问题与答案解析

1)辨别论文真伪,检查是否为答辩人独立撰写的问题;(2)测试答辩人掌握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问题;(3)论文中没有叙述清楚,但对于本课题来讲尤为重要的问题;(4)关于论文中出现的错误观点的问题;(5)课题有关背景和发展现状的问题;(6)课题的前景和发展问题;(7)有关论文中独特的创造性观点的问题;(8)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问题;(9)与课题相关的扩展性问题。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论文答辩问题归纳

导语:论文答辩要做得好,除了要对论文内容了解清楚外,还要做好论文答辩稿的准备。接下来我整理了论文答辩问题归纳,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解析:首先从主观入手,每篇论文都对应着相应的专业,可从当前该专业的社会大致情况来简要分析,其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来分析(实习过程中对该专业有了更深的社会认识,发现了一些问题等),最后,可以说是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后选择该课题(这一点很重要,至于原因,请您自己揣测!)

二、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这一问题一般在开题中就有提及,正文中也有相关小节说明,只需要对其加以总结提炼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逻辑清楚,条理分明,不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东拼西凑会给考核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全文基本结构、框架是怎么设计的?

该问题的回答并非是让您将论文大纲讲述一遍,而是对整个文章的一个综合说明,比如: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开头从总体上论述XXXX的特点等大背景,之后“提出XXXXX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XXXXX对策,最后是总结陈述,各部分相互间存在逻辑联系,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该结构是最为常见的结构,您需要依照自身文章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

四、全文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该问题的回答与论文大纲相结合,比如:全文的逻辑关系是,首先交代大背景——对XXX现状加以论述说明——提出XXX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

五、在研究该课题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不同的见解?自己是如何逐步认识这些见解的?又是进行处理的?

该问题切忌回答“并未发现不同见解”!

首先必须要肯定,对于该课题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此处需要对各类不用见解加以总结阐述,分列成条,比如传统观念认为XXXXXXX,现代观念认为XXXXX),其次,阐明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不同见解的(记住,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某一种见解,各个不同见解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管对错,只要不离谱即可),最后,处理不同见解,一是在论文写作中是怎么处理的(你是用什么“见解”,也就是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的),二是自己在平常学习研究中如何处理(依旧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见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课题研究中有那些问题是没有涉及的,但却是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

任何一篇文章,无论字数多少,不可能将所有涉及到的问题全部研究清楚,所以,需要您选择一到两个和该课题联系紧密的问题,并对其做精简的概述(概述,不是长篇大论,一定要精简)

七、还有什么问题是你自己还未研究透,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的?

该问题需要您结合自己文章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但注意和问题六分开),该问题是论文已经提到或已经进行了相关说明,但不够深入!(这是考核老师想知道您是否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八、在写作过程中,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该问题必须要与问题一严格区分,需要结合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现状、意义、目的展开叙述。

九、该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是什么?

创新点一般来说有两种,第一种:该课题之前从未有人研究过;第二种:该课题的研究切入点、视角独特(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创新点都是第二种,结合自己论文实际情况,有逻辑,有条理的说明即可)

十、该课题研究存在哪些不足?

该问题的回答可结合问题七展开,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XXXXX;

第二,XXXXX(如果实在不知道,那么可以结合其它专业来说,比如您是财会专业,那么肯定要涉及到专业统计学知识,您可以说“由于对统计学专业知识学习欠缺,在研究过程中XXX部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等,因为任何论文的写作,都必须要涉及到其它专业的知识点,独木不成舟!)

特别说明:

部分人会担心老师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你这文献从哪儿来的?你为什么选择XXX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这个图是怎么画的?诸如此类问题,请您自己想回答对策,恕我无能为力!

考核老师要问的,是针对全文,立足于全文,有的会针对部分章节发问,比如“解决对策措施”,可能会深入询问,此时就需要您的临场发挥和临场反应了,没有统一套路可言。

请您谨记:

无论面对如何刁钻的问题,请不要回答“我不知道”这类话,即便是错的,也必须要阐明自己的观念!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

(一)良好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包括:引言、连接、启下三个作用。良好的开场白应做到: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好好准备……”),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二)报告的中心内容

报告的中心内容包括:论文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科研实验的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在答辩报告中要围绕以上中心内容,层次分明。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讲稿一般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加深印象。幻灯片制作具体注意事项见本章上节。

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必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2.仪容整洁,行动自然,姿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3.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4.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三)答辩委员会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一般包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

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做到背熟讲稿,准备多媒体,调整心态,做提问准备,进行预答辩。在随后的汇报中突出重点、抓住兴趣、留下伏笔。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研究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这样提问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

到了提问环节,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论文答辩的时间是在你的论文通过学校论文检测的一个月后进行的,一般是在每年的五月份左右,具体的时间是要看你所学的专业和你的论文的字数来决定的,如果是你所学的专业比较热门的话,答辩的人数就比较多,答辩时间也会相应的延长;如果是你所学的专业比较冷门的话,答辩的人数就比较少,答辩的时间也会相应的缩短;如果是你的字数比较多,答辩时间就会相应的延长;如果你的字数比较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