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学习音乐美学相关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5:57:01

学习音乐美学相关的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美意识活动,其审美意识就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将矛盾双方作为一种内在的和谐,即中华文化传统“和”的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审美品格,“和”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将古代不同时期对音乐思想“和”的阐释作一梳理和简要述介。“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同之辩”的论争。《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说明了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这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和实生物”规律的体验和理解。春秋时期晏婴是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他对音乐有精辟的见解,曾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将音乐各种特征的“相成”“相济”都归属到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之中。晏婴在谈音乐诸要素之间的谐和时,并没有忽视音声与人心的谐和关系。“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只有“和”的音乐才能使君子听了产生心平气和的感情。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倡导礼乐思想,对音乐所看重的主要是它的社会教化作用。他们对“韶”一类的雅乐推崇备至,认为“中和”的音乐是最能移风易俗具有教化作用的,讲究借中和的音乐修身养性。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的社会属性与情感属性。只有具有“中和”情感特征的才是“和乐”,这就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魏晋时期阮籍在其论乐专著《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自然的本质属性,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去适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生活中继承乐教思想,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为乐者,莫不仪焉”。嵇康在《琴赋》中以平和之声为琴音乐美的特征,在琴声具“自然之和”的基础上描写琴音的美妙。他讲的“礼乐之情”是以“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角度讲“平和之乐”对人心的作用。唐代白居易对琴乐审美问题上有较多论述,他视恬淡、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和”为其审美标准。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中以政不和故人心不和,人心不和故音不和的角度强调“乐之和”在于“正——心——音”之音的关系是否和谐。从音乐与人心的关系认为只有能够协调民心,“顺气正声、为群情之影响”的音乐才是“和”乐的,才是美的音乐。哲学家朱熹在《紫阳琴铭》中对琴乐审美明确提出“养群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体现了他对琴乐中和美的认识,即“中和”美的实现有赖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人心之正性。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中国美学思想史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之一。《溪山琴况》提出二十四况,其中“和”是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溪山琴况》开首即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表明了“和”作为琴乐审美范畴,在《琴况》中具有其他诸况不能替代的地位。“和”在《琴况》中具有多义的内涵,如“和”况以琴乐陶冶人之性情,琴乐的实施目的在于使人心“和”,这具有社会伦理学的意义。“和”在《琴况》中与音乐审美理想有关,强调“和”的存在并不只是于技艺,要获得“和”之美存在的真谛要“不以情性中和相遇”。“和”是《溪山琴况》的主要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清代王夫之以“和”作为乐的审美规范和准则。他首先强调“律为和”,重视“律为和”的作用,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和”是我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优秀传统,至今这种美学传统仍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但“和”又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今日的“和”已不是儒家仅用于“雅颂之乐”的中庸之和,而是与多种非“和”品质相互融合的优美、平和、细腻的美学品格。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音乐美学是一门以音乐艺术高度出发的,专研其自身规律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主要依托音乐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分析总结音乐美学理论。与此同时,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扩展了音乐艺术的实践道路,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实践、指导意义

音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音乐是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基础。音乐美学的研究需要在哲学基础上,通过使用社会学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以此表达出音乐艺术实践的特殊规律。音乐艺术实践展示了作品的风格及历史背景,也展示了演出者的光鲜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表演技巧及独有的演绎风格,且从中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角度及层次,具有独特性及创造性。因此音乐艺术实践具体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激情,同时也表现出音乐美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音乐美学意义及其与音乐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

美学是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主要专研美感、美的创造及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从音乐的艺术高度出发,专研其自身规律以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只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个部门,其主要专研音乐的本质、现实及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的特殊形式及内容、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性质、人类的感知、想象、感情及理智等心理活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音乐美学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采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专研音乐艺术,以研究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特殊性为出发点,目的是分析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及本质。音乐美学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且极其复杂的学科,通过充分使用人类社会及自然科学中已取得的巨大成果综合研究音乐艺术自身规律。从以上概述可看出,音乐艺术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音乐美学,在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才可从中发掘音乐艺术自身本质及规律。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奠基石,只有在掌握音乐美学知识基础上,才可从艺术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及吸收,自由的表现及发挥,才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上升到更高境界。

音乐艺术实践要求演出者不仅要传达音乐表象,并且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体现音乐的文化、审美和意境等。例如,演出者将音乐美学看做是一部电影的剧本,无论采取什么表现方式及方法,其所传达的讯息都直接决定了观众的接受态度和表演的水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乐曲,不同的表演者演奏同一首乐曲,可味道和感觉却相差甚远,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首乐曲的理解受个体的文化底蕴、个性特征、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影响。因此,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是在音乐美学的基础之上得以建立、发展的。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研究,可以体现音乐艺术的本质和音乐美学的精髓。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是在熟悉音乐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才能够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创作和自如发挥,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让音乐艺术实践达到最佳状态。

二、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研究

音乐美学是较为精深的一门学科,是学习音乐及发挥演出才能的基础,且音乐美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将对乐曲的理解、对音乐的审美、自己心灵所表达的思想等在进行音乐艺术表演时表现出来,学习音乐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其本质表现出来,会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及实践的成败造成影响,其是区别成功及普通音乐家的重要因素,每个音乐家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是有区别的,因此,才能得以造就不同人才。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及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可准确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由于音乐美学是综合类的一门科学,因此可准确到位的把握音乐整体。因此,音乐美学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正确的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的理论,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美学的研究对于音乐艺术表演同时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展现,又是音乐内涵的体现,它可以向观众传递表演的动作美、表演者的思想,在表演中相互交流和共鸣。研究音乐美学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心理学角度、哲学角度、音乐作品的美学特性角度及广义社会学角度等。心理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如何感受音乐?在进行欣赏、创造及演出音乐时的心理是什么?如何欣赏音乐?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前提及基础,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哲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音乐的本质及内容是什么?

音乐及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与认识音乐艺术具有重要联系,这是对音乐美学进行研究而首要需探讨的问题。广义社会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的阶级性因素,持续性及继承性存在,社会功能,价值标准等一系列诸多问题。音乐作品美学特性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艺术作品的结构内在特性、构成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音乐美学,但音乐美学应该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科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音乐作品本身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这几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若只对其中一方面进行肯定,其他方面进行贬低或否定,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价值的,只用在充分考虑几个方面并进行综合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具有价值。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一种技术的表现,对于音乐内涵的体现是其目的,对于艺术精髓的传达是其本质。对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思想、对音乐艺术的感受、演出者的音乐审美等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对演出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直接表现了音乐艺术实践的内涵及精神,直接反映了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实践的`好坏,而表演者也正是因为此才会有极大差别。使用音乐美学研究方法来专研音乐艺术实践是一种有效、正确的途径。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本质的学科,是最直接及可行的表达方法。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音乐艺术实践研究。音乐美学直接影响着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而且还需要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精确地传达艺术精髓是艺术实践的本质。但如果只着重于演出者的表演技术,而忽视音乐作品内在含义,就无法表达出创造者的感情及意图,演出也只会是空泛及表面的,得不到人们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实践的核心价值是音乐美学,其可直接作用音乐艺术实践,并决定着音乐艺术演出的成败。

三、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专业的音乐艺术人来说,音乐艺术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论是音乐艺术的创作还是音乐艺术实践等,均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音乐美学的影响最大,占据重要地位,对音乐艺术实践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美学维持音乐艺术实践的历史文化与新时代之间的协调

大部分演出者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与新时代的思想结合,并将新时代信息运用与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新时代讯息及风格可在音乐艺术中得以体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紧跟新时代步伐,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结合应用新时代讯息,因音乐美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其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把握是比较安全的,音乐美学促进了音乐艺术实践新时代及历史文化相协调。

(二)确保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为原创

创造音乐作品时应重视作品的原创性及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背景下创作作品,才能够感动人而引人深思,只有在真实的背景及环境下,音乐作品才会包含创造者的思想理念及真实情感。而且音乐艺术实践过程中,应遵循原创的原则,创造者作品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创作者真实的感受和思想理念,才可将音乐灵魂在音乐艺术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将音乐的个性美及灵魂美得以体现。

(三)音乐美学原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进行音乐演出时应与原作品进行统一,而且在进行音乐创造时也不能违背音乐作品的真实性及本质。在表述对音乐美和对作品的理解时,需要注重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再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重原版作品的真实性和本质,为研究音乐艺术提出了更加困难的要求,需要进行不断专研,而又不能将其变为没有生气的影像。说明需要具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显现了个人对美的理解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2)在历史背景下,音乐的演出风格应与当代精神相符合。音乐艺术演出进行时,既要注意创造作品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也要注意结合当代精神特点,从当代角度分析及观察历史背景,将完美音乐作品进行再现。

(3)将音乐表演及技巧相结合。如若忽略音乐作品的本质,单纯的炫耀技术,只会使得音乐艺术作品更加空洞,如若没有清湛的技巧,则缺少了将音乐作品完美表达的表演手段和基础条件。

(4)将音乐现代审美及美学观念在音乐艺术实践中进行应用。音乐艺术演出者站在舞台上,采用动作美将音乐得以释放,采用表演将音乐作品释放出光芒,为音乐艺术实践扩展新视野,并且肯定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得以体现。只有将以上几点理解并做到,才能使演出技巧、音乐美感及音乐演出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

结语: 进行音乐美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作用是什么,以上问题反映了音乐作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往对于音乐艺术的研究着重于音乐的表现力,而忽略了研究作品本身,即对于创造过程及背景的研究,只有详细研究这些内容,才能对音乐艺术本质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音乐美学内容的研究,包括音乐的演出风格、演出过程,欣赏音乐时的方式、心理。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表演的基础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美学的水平,并将自身素养提高,同时在音乐美学的帮助及理解作品的情况下,在演出时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出来。音乐艺术实践与音乐美学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79.

[2]倪璐.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4(19):144.

[3]李新苗.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意义作用[J].成功(教育版),2013(22):122.

[4]畅言.浅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要点[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8):95.

[5]梁元.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J].大学教育,2013(13):59-61.

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关系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音乐美学是一门以音乐艺术高度出发的,专研其自身规律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主要依托音乐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分析总结音乐美学理论。与此同时,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扩展了音乐艺术的实践道路,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实践、指导意义

音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音乐是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基础。音乐美学的研究需要在哲学基础上,通过使用社会学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以此表达出音乐艺术实践的特殊规律。音乐艺术实践展示了作品的风格及历史背景,也展示了演出者的光鲜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表演技巧及独有的演绎风格,且从中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角度及层次,具有独特性及创造性。因此音乐艺术实践具体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激情,同时也表现出音乐美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音乐美学意义及其与音乐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

美学是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主要专研美感、美的创造及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从音乐的艺术高度出发,专研其自身规律以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只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个部门,其主要专研音乐的本质、现实及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的特殊形式及内容、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性质、人类的感知、想象、感情及理智等心理活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音乐美学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采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专研音乐艺术,以研究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特殊性为出发点,目的是分析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及本质。音乐美学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且极其复杂的学科,通过充分使用人类社会及自然科学中已取得的巨大成果综合研究音乐艺术自身规律。从以上概述可看出,音乐艺术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音乐美学,在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才可从中发掘音乐艺术自身本质及规律。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奠基石,只有在掌握音乐美学知识基础上,才可从艺术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及吸收,自由的表现及发挥,才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上升到更高境界。

音乐艺术实践要求演出者不仅要传达音乐表象,并且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体现音乐的文化、审美和意境等。例如,演出者将音乐美学看做是一部电影的剧本,无论采取什么表现方式及方法,其所传达的讯息都直接决定了观众的接受态度和表演的水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乐曲,不同的表演者演奏同一首乐曲,可味道和感觉却相差甚远,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首乐曲的理解受个体的文化底蕴、个性特征、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影响。因此,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是在音乐美学的基础之上得以建立、发展的。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研究,可以体现音乐艺术的本质和音乐美学的精髓。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是在熟悉音乐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才能够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创作和自如发挥,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让音乐艺术实践达到最佳状态。

二、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研究

音乐美学是较为精深的一门学科,是学习音乐及发挥演出才能的基础,且音乐美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将对乐曲的理解、对音乐的审美、自己心灵所表达的思想等在进行音乐艺术表演时表现出来,学习音乐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其本质表现出来,会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及实践的成败造成影响,其是区别成功及普通音乐家的重要因素,每个音乐家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是有区别的,因此,才能得以造就不同人才。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及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可准确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由于音乐美学是综合类的一门科学,因此可准确到位的把握音乐整体。因此,音乐美学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正确的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的理论,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美学的研究对于音乐艺术表演同时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展现,又是音乐内涵的体现,它可以向观众传递表演的动作美、表演者的思想,在表演中相互交流和共鸣。研究音乐美学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心理学角度、哲学角度、音乐作品的美学特性角度及广义社会学角度等。心理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如何感受音乐?在进行欣赏、创造及演出音乐时的心理是什么?如何欣赏音乐?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前提及基础,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哲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音乐的本质及内容是什么?

音乐及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与认识音乐艺术具有重要联系,这是对音乐美学进行研究而首要需探讨的问题。广义社会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的阶级性因素,持续性及继承性存在,社会功能,价值标准等一系列诸多问题。音乐作品美学特性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艺术作品的结构内在特性、构成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音乐美学,但音乐美学应该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科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音乐作品本身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这几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若只对其中一方面进行肯定,其他方面进行贬低或否定,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价值的,只用在充分考虑几个方面并进行综合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具有价值。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一种技术的表现,对于音乐内涵的体现是其目的,对于艺术精髓的传达是其本质。对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思想、对音乐艺术的感受、演出者的音乐审美等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对演出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直接表现了音乐艺术实践的内涵及精神,直接反映了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实践的`好坏,而表演者也正是因为此才会有极大差别。使用音乐美学研究方法来专研音乐艺术实践是一种有效、正确的途径。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本质的学科,是最直接及可行的表达方法。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音乐艺术实践研究。音乐美学直接影响着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而且还需要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精确地传达艺术精髓是艺术实践的本质。但如果只着重于演出者的表演技术,而忽视音乐作品内在含义,就无法表达出创造者的感情及意图,演出也只会是空泛及表面的,得不到人们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实践的核心价值是音乐美学,其可直接作用音乐艺术实践,并决定着音乐艺术演出的成败。

三、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专业的音乐艺术人来说,音乐艺术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论是音乐艺术的创作还是音乐艺术实践等,均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音乐美学的影响最大,占据重要地位,对音乐艺术实践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美学维持音乐艺术实践的历史文化与新时代之间的协调

大部分演出者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与新时代的思想结合,并将新时代信息运用与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新时代讯息及风格可在音乐艺术中得以体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紧跟新时代步伐,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结合应用新时代讯息,因音乐美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其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把握是比较安全的,音乐美学促进了音乐艺术实践新时代及历史文化相协调。

(二)确保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为原创

创造音乐作品时应重视作品的原创性及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背景下创作作品,才能够感动人而引人深思,只有在真实的背景及环境下,音乐作品才会包含创造者的思想理念及真实情感。而且音乐艺术实践过程中,应遵循原创的原则,创造者作品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创作者真实的感受和思想理念,才可将音乐灵魂在音乐艺术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将音乐的个性美及灵魂美得以体现。

(三)音乐美学原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进行音乐演出时应与原作品进行统一,而且在进行音乐创造时也不能违背音乐作品的真实性及本质。在表述对音乐美和对作品的理解时,需要注重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再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重原版作品的真实性和本质,为研究音乐艺术提出了更加困难的要求,需要进行不断专研,而又不能将其变为没有生气的影像。说明需要具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显现了个人对美的理解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2)在历史背景下,音乐的演出风格应与当代精神相符合。音乐艺术演出进行时,既要注意创造作品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也要注意结合当代精神特点,从当代角度分析及观察历史背景,将完美音乐作品进行再现。

(3)将音乐表演及技巧相结合。如若忽略音乐作品的本质,单纯的炫耀技术,只会使得音乐艺术作品更加空洞,如若没有清湛的技巧,则缺少了将音乐作品完美表达的表演手段和基础条件。

(4)将音乐现代审美及美学观念在音乐艺术实践中进行应用。音乐艺术演出者站在舞台上,采用动作美将音乐得以释放,采用表演将音乐作品释放出光芒,为音乐艺术实践扩展新视野,并且肯定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得以体现。只有将以上几点理解并做到,才能使演出技巧、音乐美感及音乐演出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

结语: 进行音乐美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作用是什么,以上问题反映了音乐作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往对于音乐艺术的研究着重于音乐的表现力,而忽略了研究作品本身,即对于创造过程及背景的研究,只有详细研究这些内容,才能对音乐艺术本质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音乐美学内容的研究,包括音乐的演出风格、演出过程,欣赏音乐时的方式、心理。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表演的基础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美学的水平,并将自身素养提高,同时在音乐美学的帮助及理解作品的情况下,在演出时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出来。音乐艺术实践与音乐美学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79.

[2]倪璐.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4(19):144.

[3]李新苗.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意义作用[J].成功(教育版),2013(22):122.

[4]畅言.浅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要点[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8):95.

[5]梁元.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J].大学教育,2013(13):59-61.

浅谈音乐作品情感表现与倾“听”中的音乐美学

论文关键词:音乐 情感 审美

论文摘要: 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永恒美的特质,有时我们可以凭直觉感受到,有时需要一个学习、理解,逐渐深入,领悟的过程。如何去表现音乐作品,领悟作品中的情感,使之更生动真切,这就需要对其尽可能的理解准确,感受得深,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与倾“听”是分不开的。 音乐是文化形式中最纯粹的精神文化形式和精神活动方式,同时又是最直接的情感活动形式。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人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 躁 、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一、作品的情感 音乐的情感表现,是把我们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弹奏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简言之,就是内心感受在乐音上的显现。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具体是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手段来实现的。而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方式、形式、方法等方面的总的特征。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讲究形势美,它美化生活,从理想的高度观察生活,给生活以永恒,感官上易于听辩强弱;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遵循美学的原则,对称、平衡,具有唯美主义特点;浪漫主义更像是一种年轻,充满对未来欲望的表现;表现主义强调艺术表现人的情感,体现情感论音乐美学的观点。 个性也可称为人格,反映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它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受到的文化环境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习惯,展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例如,现在多数年轻人难以接受传统戏曲音乐,老人一般也都不能接受前卫的摇滚音乐,认识这样的音乐过于嘈杂喧闹,毫无音乐美感,因此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审美力也会千差万别。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不断增大的'人们越来越需要音乐,这种贴近于情感的艺术来调节,而对于那些充斥着不协调的、冷冰冰的、机械的现代“纯音乐”,除了好奇和惊讶之外,便不会再有更多的兴趣。在我个人看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应该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它抓住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它有丰富的内涵并与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角度来讲,在音乐中,人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表演者无论是从演奏技术上还是音乐美学思想上都有有所研究,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情感。 二、作品的倾听 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音乐是一种抽象的声音表现,要掌握其特点只有依靠听觉的记忆。如果我们没有把所选择的乐曲仔细消化吸收,很容易就会变成走马观花,只知其貌而感觉不到内涵。对一首作品要有深刻的了解和印象,主要的就是多次的反复聆听。一般来说,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已经能够逐渐了解到音乐作品中的细腻变化。比如《夕阳箫鼓》,这首中国经典的钢琴曲,旋律委婉质朴,节奏多变,虽为钢琴曲,但依然能够听出弦乐器特有的音调。我们注意到了旋律线的起伏,感受到了节奏的转变,随后注意到音色的转化,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夕阳映江、晚风轻抚、江楼钟鼓的画面,这就是真正进入了音乐。 好的音乐作品是人对生活感受的抽象反映,具有强有力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冲击力,让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激荡,当它能够满足听众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期待感,刺激着听众的感官期待下次的继续聆听。好听即为美,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美为和谐,不仅是作品表现的自然,身心也要融入到其中,是听还是看,一切皆为自然流露,达到一种赏心悦目。音乐使听者的心灵得到提升,给人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共鸣。它比一般的语言更为深刻,比文字更为动人,音乐翩然而来,令人无法抗拒的感觉,不自觉的融入其中。日常语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限度的;而音乐语言则是抽象的、感性的,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且难以捉摸。音乐的语言,不是任何单纯的“说”就可以表达的情绪语言,它是思想上无法用具体语言表述的。 平时还要注意多收集不同风格的各类作品,多听,多分析,多比较,来加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提高自我的情感审美能力。把乐曲中体会到的美和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体验融合起来。比如,当我们从一首乐曲中体会到一种欢乐的美感时,很自然地,也会联想起我们自己曾经有过的欢乐情绪。当我们在弹奏中把这两种欢乐合而为一时,那就既表现了乐曲的,也表达了自己的欢乐。对作品多加揣摩,主动参与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力求真实再现作品风格。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听众可以在欣赏作品的第一时间里感受到作者的情思,乐曲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抒发的意境和思想,使整部作品犹如作者自身命运和心灵的写照,让人为之动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不仅要合二为一,还要注意必须忠实地反映原作者的创作意图,除了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外,还必须结合扎实的钢琴弹奏技术,才能真正有效的表现好音乐。 音乐情感表现是目的,弹奏技术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具备了乐曲的内涵和个人的体验,才能生动感人,令人信服。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听众可以在欣赏作品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思,乐曲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抒发的意境和思想,使整部作品犹如作者自身命运和心灵的写照,让人为之动容。音乐改变的不是人的心态,而是在音乐中提升人使其状态与理性,更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2]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德)黑格尔,美学导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6. [4](德)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7.

音乐美学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音乐美学是一门以音乐艺术高度出发的,专研其自身规律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主要依托音乐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分析总结音乐美学理论。与此同时,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扩展了音乐艺术的实践道路,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实践、指导意义

音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音乐是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基础。音乐美学的研究需要在哲学基础上,通过使用社会学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以此表达出音乐艺术实践的特殊规律。音乐艺术实践展示了作品的风格及历史背景,也展示了演出者的光鲜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表演技巧及独有的演绎风格,且从中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角度及层次,具有独特性及创造性。因此音乐艺术实践具体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激情,同时也表现出音乐美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音乐美学意义及其与音乐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

美学是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主要专研美感、美的创造及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从音乐的艺术高度出发,专研其自身规律以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只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个部门,其主要专研音乐的本质、现实及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的特殊形式及内容、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性质、人类的感知、想象、感情及理智等心理活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音乐美学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采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专研音乐艺术,以研究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特殊性为出发点,目的是分析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及本质。音乐美学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且极其复杂的学科,通过充分使用人类社会及自然科学中已取得的巨大成果综合研究音乐艺术自身规律。从以上概述可看出,音乐艺术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音乐美学,在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才可从中发掘音乐艺术自身本质及规律。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奠基石,只有在掌握音乐美学知识基础上,才可从艺术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及吸收,自由的表现及发挥,才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上升到更高境界。

音乐艺术实践要求演出者不仅要传达音乐表象,并且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体现音乐的文化、审美和意境等。例如,演出者将音乐美学看做是一部电影的剧本,无论采取什么表现方式及方法,其所传达的讯息都直接决定了观众的接受态度和表演的水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乐曲,不同的表演者演奏同一首乐曲,可味道和感觉却相差甚远,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首乐曲的理解受个体的文化底蕴、个性特征、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影响。因此,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是在音乐美学的基础之上得以建立、发展的。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研究,可以体现音乐艺术的本质和音乐美学的精髓。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是在熟悉音乐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才能够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创作和自如发挥,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让音乐艺术实践达到最佳状态。

二、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研究

音乐美学是较为精深的一门学科,是学习音乐及发挥演出才能的基础,且音乐美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将对乐曲的理解、对音乐的审美、自己心灵所表达的思想等在进行音乐艺术表演时表现出来,学习音乐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其本质表现出来,会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及实践的成败造成影响,其是区别成功及普通音乐家的重要因素,每个音乐家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是有区别的,因此,才能得以造就不同人才。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及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可准确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由于音乐美学是综合类的一门科学,因此可准确到位的把握音乐整体。因此,音乐美学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正确的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的理论,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美学的研究对于音乐艺术表演同时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展现,又是音乐内涵的体现,它可以向观众传递表演的动作美、表演者的思想,在表演中相互交流和共鸣。研究音乐美学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心理学角度、哲学角度、音乐作品的美学特性角度及广义社会学角度等。心理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如何感受音乐?在进行欣赏、创造及演出音乐时的心理是什么?如何欣赏音乐?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前提及基础,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哲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音乐的本质及内容是什么?

音乐及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与认识音乐艺术具有重要联系,这是对音乐美学进行研究而首要需探讨的问题。广义社会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的阶级性因素,持续性及继承性存在,社会功能,价值标准等一系列诸多问题。音乐作品美学特性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艺术作品的结构内在特性、构成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音乐美学,但音乐美学应该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科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音乐作品本身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这几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若只对其中一方面进行肯定,其他方面进行贬低或否定,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价值的,只用在充分考虑几个方面并进行综合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具有价值。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一种技术的表现,对于音乐内涵的体现是其目的,对于艺术精髓的传达是其本质。对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思想、对音乐艺术的感受、演出者的音乐审美等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对演出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直接表现了音乐艺术实践的内涵及精神,直接反映了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实践的`好坏,而表演者也正是因为此才会有极大差别。使用音乐美学研究方法来专研音乐艺术实践是一种有效、正确的途径。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本质的学科,是最直接及可行的表达方法。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音乐艺术实践研究。音乐美学直接影响着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而且还需要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精确地传达艺术精髓是艺术实践的本质。但如果只着重于演出者的表演技术,而忽视音乐作品内在含义,就无法表达出创造者的感情及意图,演出也只会是空泛及表面的,得不到人们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实践的核心价值是音乐美学,其可直接作用音乐艺术实践,并决定着音乐艺术演出的成败。

三、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专业的音乐艺术人来说,音乐艺术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论是音乐艺术的创作还是音乐艺术实践等,均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音乐美学的影响最大,占据重要地位,对音乐艺术实践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美学维持音乐艺术实践的历史文化与新时代之间的协调

大部分演出者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与新时代的思想结合,并将新时代信息运用与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新时代讯息及风格可在音乐艺术中得以体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紧跟新时代步伐,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结合应用新时代讯息,因音乐美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其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把握是比较安全的,音乐美学促进了音乐艺术实践新时代及历史文化相协调。

(二)确保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为原创

创造音乐作品时应重视作品的原创性及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背景下创作作品,才能够感动人而引人深思,只有在真实的背景及环境下,音乐作品才会包含创造者的思想理念及真实情感。而且音乐艺术实践过程中,应遵循原创的原则,创造者作品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创作者真实的感受和思想理念,才可将音乐灵魂在音乐艺术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将音乐的个性美及灵魂美得以体现。

(三)音乐美学原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进行音乐演出时应与原作品进行统一,而且在进行音乐创造时也不能违背音乐作品的真实性及本质。在表述对音乐美和对作品的理解时,需要注重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再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重原版作品的真实性和本质,为研究音乐艺术提出了更加困难的要求,需要进行不断专研,而又不能将其变为没有生气的影像。说明需要具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显现了个人对美的理解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2)在历史背景下,音乐的演出风格应与当代精神相符合。音乐艺术演出进行时,既要注意创造作品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也要注意结合当代精神特点,从当代角度分析及观察历史背景,将完美音乐作品进行再现。

(3)将音乐表演及技巧相结合。如若忽略音乐作品的本质,单纯的炫耀技术,只会使得音乐艺术作品更加空洞,如若没有清湛的技巧,则缺少了将音乐作品完美表达的表演手段和基础条件。

(4)将音乐现代审美及美学观念在音乐艺术实践中进行应用。音乐艺术演出者站在舞台上,采用动作美将音乐得以释放,采用表演将音乐作品释放出光芒,为音乐艺术实践扩展新视野,并且肯定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得以体现。只有将以上几点理解并做到,才能使演出技巧、音乐美感及音乐演出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

结语: 进行音乐美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作用是什么,以上问题反映了音乐作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往对于音乐艺术的研究着重于音乐的表现力,而忽略了研究作品本身,即对于创造过程及背景的研究,只有详细研究这些内容,才能对音乐艺术本质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音乐美学内容的研究,包括音乐的演出风格、演出过程,欣赏音乐时的方式、心理。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表演的基础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美学的水平,并将自身素养提高,同时在音乐美学的帮助及理解作品的情况下,在演出时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出来。音乐艺术实践与音乐美学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79.

[2]倪璐.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4(19):144.

[3]李新苗.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意义作用[J].成功(教育版),2013(22):122.

[4]畅言.浅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要点[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8):95.

[5]梁元.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J].大学教育,2013(13):59-61.

音乐声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声乐艺术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普遍的综合表演性的音乐种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声乐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摘要:对于音乐而言,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之间的交叉产物,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渗透在各个环节,如作品处理、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阐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音乐美学;作用

前言

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音乐美学的概述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2.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往往对表演者的审美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鉴赏,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感触去演绎作品,可以说声乐表演是表演者内在感触和外在感知有效结合的审美活动,这就需要利用音乐美学来提升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性。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会形成审美对象,对于表演者,也就是声乐表演的主体,其表演有演唱、外在形式两种情况,表演者的表演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基础,而观众的视觉、听觉、意识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时,需要从表演主体和观众两方面进行。

声乐表演中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对于声乐表演,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过程,其表述的内容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承担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任务,是声乐作品首次创作(作曲家创作作品)和作品三度创作(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的连接桥梁,表演者不仅需要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还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是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实现的,声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个人审美情感的外在体现,因此,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与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在声乐表演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同的表演者,即便演唱同一首歌,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有一定差异,导致其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最终造成演唱效果不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只是将没有灵魂的音符书写在乐谱上,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并赋予作品生命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很喜欢真人演唱表演,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欣赏表演者个体的创作性表演,这里面渗透着表演者的智慧、情感,这是非真人表演无法代替的。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爱音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表演经过不同表演者的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且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优秀的表演,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让作品的情感、内涵更加形象,因此,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

声乐表演中观众的审美意识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风格,不同时期演绎出来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手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会在作品一次创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风格及情感,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表演者的审美并不能代表观众的审美,表演者必须结合所处时代进行作品演绎,这也就是音乐美学中的“尊重作品历史背景,用当代人的眼光进行表演”。只有用当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实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

对于不同民族的观众,其音乐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当前声乐表演中,作品的旋律、节奏、音阶、曲风、结构等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拉丁民族的音乐,其风格注重热情,并且带有一定的轻浮气息,这种风格有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拉丁民族来说,这是最优美的音乐;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其风格典雅含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嘻哈音乐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演绎满足观众审美要求的作品,这样才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预期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表演者会在对作品进行处理时,注入自己的真是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唤醒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而言,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必须将注重自身的情感体现,对作品进行再次发现、再次创作,挖掘作品每一个情感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利用优秀的情感表现能力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很多时候表演者的情感投入过于虚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情感的真实投入。

4.总结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将艺术和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情感、理智完美结合的艺术美,通音乐美学,能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层次的修饰,提高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价值,因此,表演中必须充分重视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结合优秀的表演技巧、真实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给观众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郭海龙.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13,(09):125-126.

[2]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31-132.

[3]程昕.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实践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3,(08):112-113.

[4]马丽萍.樊玲玲浅析声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的关系[J].青年与社会:下,2013,(11):86-87.

[5]邱晶晶.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4,(09):81-83.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声乐硕士论文

关于美学和音乐的论文题目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声乐系论文题目: 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 19.论声音造型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学术论文等文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论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类

2、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类

3、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

4、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6、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7、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8、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9、 《……》教学案例的启示

10、 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11、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2、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13、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14、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15、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16、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17、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18、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19、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20、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1.中国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类

2.中国现代花鸟画或山水画、人物画艺术类

3.中国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比较或花鸟、人物

4.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新与继承或山水、花鸟

5.论唐代中国画的变革类

6.对南齐“谢赫六法”的新释

7.中国人文画论         8.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

9.诗境与画境

10.中国画论新鲜

11.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12.中国画的意境美类

13.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类

14.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研究类

15.论中国画的寒荒境界类

16.论中国画的线类

17.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类

18.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19.中国画色彩问题研究类

20.中国画的提款与题跋类

1.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 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

4. 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5. 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6. 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

7. 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

8. 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

9.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0. 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

11. 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12. 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13. 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

14.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5. 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16.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17.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18. 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29. 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

20. 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音乐美学方面的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音乐美学是一门以音乐艺术高度出发的,专研其自身规律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主要依托音乐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分析总结音乐美学理论。与此同时,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扩展了音乐艺术的实践道路,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实践、指导意义

音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音乐是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基础。音乐美学的研究需要在哲学基础上,通过使用社会学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以此表达出音乐艺术实践的特殊规律。音乐艺术实践展示了作品的风格及历史背景,也展示了演出者的光鲜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表演技巧及独有的演绎风格,且从中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角度及层次,具有独特性及创造性。因此音乐艺术实践具体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激情,同时也表现出音乐美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音乐美学意义及其与音乐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

美学是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主要专研美感、美的创造及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从音乐的艺术高度出发,专研其自身规律以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只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个部门,其主要专研音乐的本质、现实及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的特殊形式及内容、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性质、人类的感知、想象、感情及理智等心理活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音乐美学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采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专研音乐艺术,以研究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特殊性为出发点,目的是分析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及本质。音乐美学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且极其复杂的学科,通过充分使用人类社会及自然科学中已取得的巨大成果综合研究音乐艺术自身规律。从以上概述可看出,音乐艺术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音乐美学,在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才可从中发掘音乐艺术自身本质及规律。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奠基石,只有在掌握音乐美学知识基础上,才可从艺术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及吸收,自由的表现及发挥,才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上升到更高境界。

音乐艺术实践要求演出者不仅要传达音乐表象,并且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体现音乐的文化、审美和意境等。例如,演出者将音乐美学看做是一部电影的剧本,无论采取什么表现方式及方法,其所传达的讯息都直接决定了观众的接受态度和表演的水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乐曲,不同的表演者演奏同一首乐曲,可味道和感觉却相差甚远,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首乐曲的理解受个体的文化底蕴、个性特征、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影响。因此,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是在音乐美学的基础之上得以建立、发展的。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研究,可以体现音乐艺术的本质和音乐美学的精髓。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是在熟悉音乐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才能够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创作和自如发挥,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让音乐艺术实践达到最佳状态。

二、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研究

音乐美学是较为精深的一门学科,是学习音乐及发挥演出才能的基础,且音乐美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将对乐曲的理解、对音乐的审美、自己心灵所表达的思想等在进行音乐艺术表演时表现出来,学习音乐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其本质表现出来,会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及实践的成败造成影响,其是区别成功及普通音乐家的重要因素,每个音乐家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是有区别的,因此,才能得以造就不同人才。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及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可准确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由于音乐美学是综合类的一门科学,因此可准确到位的把握音乐整体。因此,音乐美学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正确的指导音乐艺术实践的理论,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美学的研究对于音乐艺术表演同时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展现,又是音乐内涵的体现,它可以向观众传递表演的动作美、表演者的思想,在表演中相互交流和共鸣。研究音乐美学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心理学角度、哲学角度、音乐作品的美学特性角度及广义社会学角度等。心理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如何感受音乐?在进行欣赏、创造及演出音乐时的心理是什么?如何欣赏音乐?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前提及基础,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哲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含以下问题:音乐的本质及内容是什么?

音乐及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与认识音乐艺术具有重要联系,这是对音乐美学进行研究而首要需探讨的问题。广义社会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的阶级性因素,持续性及继承性存在,社会功能,价值标准等一系列诸多问题。音乐作品美学特性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问题:音乐艺术作品的结构内在特性、构成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音乐美学,但音乐美学应该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科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音乐作品本身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这几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若只对其中一方面进行肯定,其他方面进行贬低或否定,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价值的,只用在充分考虑几个方面并进行综合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具有价值。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一种技术的表现,对于音乐内涵的体现是其目的,对于艺术精髓的传达是其本质。对音乐艺术所传达的思想、对音乐艺术的感受、演出者的音乐审美等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对演出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直接表现了音乐艺术实践的内涵及精神,直接反映了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实践的`好坏,而表演者也正是因为此才会有极大差别。使用音乐美学研究方法来专研音乐艺术实践是一种有效、正确的途径。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本质的学科,是最直接及可行的表达方法。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音乐艺术实践研究。音乐美学直接影响着音乐艺术实践,音乐艺术实践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而且还需要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精确地传达艺术精髓是艺术实践的本质。但如果只着重于演出者的表演技术,而忽视音乐作品内在含义,就无法表达出创造者的感情及意图,演出也只会是空泛及表面的,得不到人们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实践的核心价值是音乐美学,其可直接作用音乐艺术实践,并决定着音乐艺术演出的成败。

三、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专业的音乐艺术人来说,音乐艺术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论是音乐艺术的创作还是音乐艺术实践等,均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音乐美学的影响最大,占据重要地位,对音乐艺术实践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美学维持音乐艺术实践的历史文化与新时代之间的协调

大部分演出者可将音乐艺术实践与新时代的思想结合,并将新时代信息运用与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新时代讯息及风格可在音乐艺术中得以体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紧跟新时代步伐,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结合应用新时代讯息,因音乐美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其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把握是比较安全的,音乐美学促进了音乐艺术实践新时代及历史文化相协调。

(二)确保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为原创

创造音乐作品时应重视作品的原创性及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背景下创作作品,才能够感动人而引人深思,只有在真实的背景及环境下,音乐作品才会包含创造者的思想理念及真实情感。而且音乐艺术实践过程中,应遵循原创的原则,创造者作品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创作者真实的感受和思想理念,才可将音乐灵魂在音乐艺术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将音乐的个性美及灵魂美得以体现。

(三)音乐美学原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进行音乐演出时应与原作品进行统一,而且在进行音乐创造时也不能违背音乐作品的真实性及本质。在表述对音乐美和对作品的理解时,需要注重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再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重原版作品的真实性和本质,为研究音乐艺术提出了更加困难的要求,需要进行不断专研,而又不能将其变为没有生气的影像。说明需要具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显现了个人对美的理解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2)在历史背景下,音乐的演出风格应与当代精神相符合。音乐艺术演出进行时,既要注意创造作品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也要注意结合当代精神特点,从当代角度分析及观察历史背景,将完美音乐作品进行再现。

(3)将音乐表演及技巧相结合。如若忽略音乐作品的本质,单纯的炫耀技术,只会使得音乐艺术作品更加空洞,如若没有清湛的技巧,则缺少了将音乐作品完美表达的表演手段和基础条件。

(4)将音乐现代审美及美学观念在音乐艺术实践中进行应用。音乐艺术演出者站在舞台上,采用动作美将音乐得以释放,采用表演将音乐作品释放出光芒,为音乐艺术实践扩展新视野,并且肯定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得以体现。只有将以上几点理解并做到,才能使演出技巧、音乐美感及音乐演出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

结语: 进行音乐美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作用是什么,以上问题反映了音乐作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往对于音乐艺术的研究着重于音乐的表现力,而忽略了研究作品本身,即对于创造过程及背景的研究,只有详细研究这些内容,才能对音乐艺术本质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音乐美学内容的研究,包括音乐的演出风格、演出过程,欣赏音乐时的方式、心理。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表演的基础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美学的水平,并将自身素养提高,同时在音乐美学的帮助及理解作品的情况下,在演出时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出来。音乐艺术实践与音乐美学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79.

[2]倪璐.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4(19):144.

[3]李新苗.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意义作用[J].成功(教育版),2013(22):122.

[4]畅言.浅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要点[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8):95.

[5]梁元.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J].大学教育,2013(13):59-61.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美意识活动,其审美意识就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将矛盾双方作为一种内在的和谐,即中华文化传统“和”的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审美品格,“和”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将古代不同时期对音乐思想“和”的阐释作一梳理和简要述介。“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同之辩”的论争。《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说明了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这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和实生物”规律的体验和理解。春秋时期晏婴是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他对音乐有精辟的见解,曾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将音乐各种特征的“相成”“相济”都归属到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之中。晏婴在谈音乐诸要素之间的谐和时,并没有忽视音声与人心的谐和关系。“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只有“和”的音乐才能使君子听了产生心平气和的感情。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倡导礼乐思想,对音乐所看重的主要是它的社会教化作用。他们对“韶”一类的雅乐推崇备至,认为“中和”的音乐是最能移风易俗具有教化作用的,讲究借中和的音乐修身养性。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的社会属性与情感属性。只有具有“中和”情感特征的才是“和乐”,这就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魏晋时期阮籍在其论乐专著《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自然的本质属性,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去适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生活中继承乐教思想,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为乐者,莫不仪焉”。嵇康在《琴赋》中以平和之声为琴音乐美的特征,在琴声具“自然之和”的基础上描写琴音的美妙。他讲的“礼乐之情”是以“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角度讲“平和之乐”对人心的作用。唐代白居易对琴乐审美问题上有较多论述,他视恬淡、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和”为其审美标准。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中以政不和故人心不和,人心不和故音不和的角度强调“乐之和”在于“正——心——音”之音的关系是否和谐。从音乐与人心的关系认为只有能够协调民心,“顺气正声、为群情之影响”的音乐才是“和”乐的,才是美的音乐。哲学家朱熹在《紫阳琴铭》中对琴乐审美明确提出“养群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体现了他对琴乐中和美的认识,即“中和”美的实现有赖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人心之正性。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中国美学思想史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之一。《溪山琴况》提出二十四况,其中“和”是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溪山琴况》开首即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表明了“和”作为琴乐审美范畴,在《琴况》中具有其他诸况不能替代的地位。“和”在《琴况》中具有多义的内涵,如“和”况以琴乐陶冶人之性情,琴乐的实施目的在于使人心“和”,这具有社会伦理学的意义。“和”在《琴况》中与音乐审美理想有关,强调“和”的存在并不只是于技艺,要获得“和”之美存在的真谛要“不以情性中和相遇”。“和”是《溪山琴况》的主要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清代王夫之以“和”作为乐的审美规范和准则。他首先强调“律为和”,重视“律为和”的作用,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和”是我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优秀传统,至今这种美学传统仍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但“和”又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今日的“和”已不是儒家仅用于“雅颂之乐”的中庸之和,而是与多种非“和”品质相互融合的优美、平和、细腻的美学品格。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二、如何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3、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三、课内外相结合。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