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离异家庭论文答辩稿

发布时间:2024-07-03 23:57:36

离异家庭论文答辩稿

如何写好论文答辩陈述词呢?一、熟悉论文参加论文答辩,首先必须对自己所着的论文有深刻、全面、准确的理解;其次,还要对论文内容有横向把握,即理解从论文主题伸出的概念;此外,近期发生的、和论文有关的新闻时事、学术热点等最好多了解一下。二、想好“台词”在答辩前要事先规划好自己的论文陈述都说什么。一般来说应该涵盖这些方面:1、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2、写作目的是什么,为解决什么问题;3、全文的基本框架、结构、行文逻辑是什么;4、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5、论文在选题、观点、方法等方面有什么创新之处;6、论文有什么不足之处(但注意不要把论文的硬伤说出来)。 注意陈述一定要概括、将重点有所总结,而不是记流水账一样地说“第一章写了……第二章写了……”,因为这些内容老师完全通过翻阅纸质档论文了解。三、做好PPT1、内容:每页不超过10行字或一幅画,只列要点,避免放大段文字;2、配色:力求文字清晰、简洁易看,字体颜色要和背景形成鲜明反差,避免过多颜色、过于花哨繁复配色;3、图表:可以适当地在PPT中穿插使用一些能说明论点的图表,不仅能吸引观众注意,还能更形象地表达你的观点。四、练习控制时间一般答辩现场都对学生的陈述时间有限制。在正式答辩前一定要多计时演练几遍自己的陈述,学会控制掌握时间。这样到时显得你对答辩内容的掌握和控制较熟练,给答辩老师一个准备充分的好印象;否则,很可能会刚讲了一半时间就到了,造成尴尬达到结果。五、拿上必备材料1、论文纸质版:自己手上必须有一份,可以不加封面,但页码一定要与送交答辩的论文一致,方便老师提问时自己查找相应页面; 2、纸和笔:有些答辩老师提问较多,或者每个老师分别提问、学生最后一起回答,有纸笔方便在老师提问时记下题目,或在准备回答时简单做思路笔记。六、注意演讲技巧1、控制语速:很多学生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一致答辩老师听不清楚,影响答辩效果。因此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2、目光移动:无论是否脱稿,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要时常望一下答辩老师和其他同学,这样可以避免观众分神;3、体态相辅:答辩过程中一成不变地站着或低头,很容易使答辩变得单调;而适当地运用体态,尤其是手势语言,会显得更为自信、有力。七、调整心态1、保持自信:面对几位学术水平显然高于你的答辩老师,不要过于紧张,要相信只要准备充分,一般老师是不会为难你的;2、心态谦虚:如果老师指出了你论文中明确的错误,最好就大方承认,不要试图再反复辩驳了;或者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论文中已经写出来了,也不要说“我论文中某某页已经写了答案”,只要再复述一遍答案就好。

得具体情况具体具体分析,针对起诉书内容进行答辩。

这个女人已经出轨,有错在先了?你应该将其净身出户。才是正确的选择。没有商量的余地。会得到支持的。

本人于顺利通过线上答辩,以下是我的答辩陈述稿模板,分享给大家。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我是……,我的论文题目是……,本篇论文是在xxx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某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与答辩。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一、选题目的与意义(在你的开题报告里有,可以截取一些。)二、论文内容与框架本论文立足于………………………………,致力于分析……………,并揭示了………………………,探讨了………………的问题。(参考你的论文摘要)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概述了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包括几部分(把各个部分的内容简要阐述一下就可以了)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内容。三、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的精髓就在这里,但是大部分论文还是没什么创新点的(大家看看自己的论文就知道了,反正我是没有创新的,中规中矩^_^)所以这一块就把你认为的创新点写上去就可以了,当老师质疑时,你可以说自己的创新还不够,回去会跟指导老师讨论,完善。(避重就轻)四、结束语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离异论文答辩

首先就是要签订离婚协议书,而且两个人都应该签字,之后要进行财产公证和分割,如果两个人的财产纠纷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找律师,可以直接去法院办理。

作者丨琪实不傻

编辑丨笨拙的老狼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位单亲妈妈,家中男孩17岁今年刚升高中,父母离异后跟着妈妈生活,初二因为厌学情绪严重中途休学,后来又重读初二。

自从9月秋季高一开学报到以来,孩子的厌学情绪经常反复,不愿意主动适应新学校带来的压力,经常请假,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经常躲在在家玩手机。

妈妈从几年前就开始学习各种家庭教育文章、智慧父母课程,对于『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才能帮到厌学的孩子』这个说法开始很坚信,但是具体做什么?该怎么做?一直无法领略到方法、要领,妈妈时常为此困扰不已。

这位妈妈跟随教练学习后,不断尝试运用好奇对话试图解决孩子厌学问题,屡次沟通受阻后,才后知后觉:原来要做到接纳孩子必须先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必须内观自我、忏悔过往!

10月16日晚11点45分至10月17日清晨7点15分,从深夜到凌晨的近8个小时时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以往的我也是如此,但是此时我渡过人生第一个如此没有睡意的不眠之夜。

我主动找到教练,要求协助开启自我觉醒,教练在反复确认我身体状况可以承受的情况下,邀请秀珍做为支持者,邀请志娟做为观察者,我们在线上微信群内开启了这段痛并快乐着的”真实忏悔之旅“。

刚开始,教练让我说说自己的现状与遇到的困惑,于是,我把我精心准备的开场白说了一遍。

我的开场白:我学习的这些天,不断的察觉自己身体的疼痛和不舒服,察觉自己的情绪—焦虑、担心、害怕,但当我回想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几个失去亲人的时刻—初中爷爷去世、大学奶奶去世、三年前母亲去世,我发现我从来没有过撕心裂肺的痛,甚至乎感觉不到失去亲人是痛的,我不知我是怎么了?

我停顿了下,继续说着我的开场白最后部分:我想通过今天晚上让我看到我自己,想感受一下撕心裂肺的痛!当我说完这些,许久群里没有任何回应。

教练又让我说说家人(父亲、母亲、两个姐姐)对自己的评价,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内心咯噔了一下,我竟然发现自己不知道家人对我的评价,我半响都说不出来什么。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更好地去回答这个问题,我绞尽脑汁,尽量在头脑中搜寻过往的回忆,过了近十分钟后,我像论文答辩一般才娓娓道来:

父亲在我小时候甚至我长大后的很多场合都会说我小时候很笨,没有二姐聪明,全然没有肯定过我初中时常常考全校第一名的努力与付出;

大姐很漂亮,东北女孩子的那种大眼睛的漂亮,大姐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和小舅年纪差不多,姥姥与姥爷都很宠着她,所以大姐一直很霸道,小时候因为 游戏 输了当着她同学的面打过我一巴掌;

二姐也很漂亮,白皮肤圆脸,有江南女孩子的那种灵动,二姐很受爸爸喜爱,姥姥家里的人也很喜欢二姐。

说完这些话,我顿时察觉自己的内心竟然是空洞的,是没有底气的。突然教练问了一句:“谢谢你的坦诚,那么你从刚才的叙述中,你发现了什么?”

我仔细琢磨回想自己说的话,竟然都是自己对家人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都是以我的评判标准设定的负面评价,我好像没有记住家人对我好的一面或者一些温馨的场合。

我回想教练时常称呼我为“小琪琪”,我最初有些得意,我很喜欢别人叫我“琪琪”,这样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到此刻我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是想当一个被宠爱的孩子,看起来虽然我外在40来岁,但是内在却是个拒绝长大的孩子,我突然为曾经喜欢这个称呼感到羞愧不已。

教练让我再说说母亲,我说到:由于我是第三胎,前面两个都是女孩,爸爸妈妈内心很期待第三胎是个男孩,所以我出生后他们总是叫我“老儿子”。对于“老儿子”这个叫法,我小时候有些抗拒,但从没有明确与母亲提出来。

其实母亲小时候总是带我去串门,几乎去哪里都带着我,可是我去哪里听到的都是阿姨们对大姐漂亮的夸奖、对二姐聪明的羡慕。

我又说到:母亲对我其实也挺好的,有一次我脚踝长了个肉瘤,做个小手术,手术后母亲从医院把我背回家。大学一年级放暑假,母亲带我去菜市场,看见我很想吃鱼,就花10块钱买了鱼回家,那时的10块钱对家里来说一笔很大的钱了。

我似乎头脑中知道母亲对我的好,可是母亲三年前去世的时候,我竟然感受不到痛!

大约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反复叙述,我的言不由衷、自相矛盾的让大家觉得此刻的我很假、很冷漠、很自私,当我听到这些评价后,我顿时抓狂不已,不停地狡辩,最后我脾气上来了直接吼道:“我说的都是我内心所想的,你们还要怎么样?”

包括教练在内的,大家的感受依然都是指向我刚才说的仅是我认为、允许可以说的,我一直在掩盖真相!我顿时懵圈了,我深呼吸几次后,冷静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是这样的,我不禁反问自己:“琪琪,我这是怎么了?”

在教练再次问到:“你此刻真的想通过自我改变成长来帮到孩子吗?听起来你依然在无意识的掩饰,你自认为努力学习的各种家庭教育知识,好像对于你的孩子,现在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会让孩子一次次形成这样的认知—妈妈总是很虚伪,妈妈总是在套路我,看起来妈妈还是不信任我!”

我听后顿时觉得很沮丧,教练又追问到:“你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叙述中,我更多地听到的是你对你母亲的抱怨与嫌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现在都难以忘怀,如果你不真实地说出来,我们真的帮不了你!”

这个追问真的是灵魂拷问,我顿时愕然了,我怎么会是嫌弃我母亲呢?我犹豫了很久,才肯说出尘封心中已久的一段曾经对母亲的嫌弃。

小时候母亲是中学的宿舍管理员,总是带着我回去上班,晚上有时我困了母亲就让我枕着她的腿睡觉。躺在母亲腿上的时候,就会闻一股难闻的药味,虽然那时只有几岁,但很清楚地知道那些药是母亲擦在私密处的。

一直以来,我认为虽然母亲常常带我出去,但我心中对母亲是嫌弃的,我好像不那么爱母亲。这些事我对任何人从未提起,但在我心里烙印下了深深的印记,我现在连想起来都觉得羞耻!何况让我说出口!

当我诉述这段过往时,我全身发抖,声音微弱且颤栗,等我断断续续说完时,我顿时觉得自己仿佛胸口一块重石被掀开,我不由自主的轻声哭泣起来……

母亲至今过世三年了,我这才感觉到痛彻心扉,轻声哭了一会后,教练对我说:“琪琪,请允许自己说出——妈妈,我爱你!此刻让自己与母亲和解吧!”

我沉默了大概一分钟,我当时真的感觉说不出口。

教练接着说:“琪琪呀,你总是希望你儿子看到作为妈妈的你十几年来的辛苦、不容易,但你难道忘记了你母亲也是如此含辛茹苦把你抚养大的吗?”

这一句话犹如一道闪电,直接劈开我的诸多不愿意、犹豫!顿时我失声大声痛哭起来,仿佛积攒了多年泪水奔涌而出!

此刻我总是记不起来的童年画面犹如放开闸门的洪水宣泄而出:母亲在家里那么艰难的经济条件下尽量让我们姐妹三个吃上我们喜欢吃的东西;

高中三年我们姐妹三人都住宿,母亲在家几乎没有买过新鲜的蔬菜,都是差不多天黑了去买些坏了的、掉下来的菜叶子草草糊口;

过节父亲单位发的肉和鱼,母亲总是小心腌好收起来,自己却舍不得吃,就是为了可以给我们带回学校吃一个月;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母亲煮得一手好菜,即使是腌咸菜,母亲也要腌很多种,尽了她最大力量让家里的伙食丰富一些;

母亲在家里本来不大的院子里种了好几种果树,所以一年四季我们姐妹三个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

所有的这些温馨回忆我竟然都选择性忘记了,我仅仅是因为我觉得羞于启口的,妈妈生我而落下的妇科病痛而嫌弃她!

我突然发现真实的自己:我一直是个不懂感恩、亲情冷漠、自以为是、虚伪的女人!曾经的前夫说的对,教练说的对!在我的痛哭中,我撕心裂肺的地一遍又一遍对着天空大声喊叫:“妈妈,我爱你!我真的爱你!我现在好想你!”

当我口中喊出“妈妈,我爱你”这句话之后,我似乎进入一种催眠状态,我当时听不到教练说的话、听不到秀珍说的话、听不到志娟说的话,我如梦如痴,我抱着枕头,如梦呓一般自言自语着……

我仿佛眼前看到了妈妈年轻时灿烂的笑,妈妈笑起来是多么好看呀!妈妈也是从一个青葱的美丽少女一路走来的呀!

我同时也看到了少年懵懂的我望着妈妈开心的笑,我少年时不是记忆中黑黑瘦瘦的姑娘呀,虽然黑一些,我是多么 健康 呀!

那一刻,我仿佛脱下十几年的坚硬的外壳,全身通透无比,心中有一股暧流在流淌,双脚像是第一次踏在地上一样感觉到真实的踏实,像是第一次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感受妈妈的体温,感受那种无私的母爱!

我终于开始真正的忏悔检讨自己:这么多年来,我忘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忘了自己女人的身份,我怎么能真正去接纳自己是一个妈妈的身份呢?

一个不肯说自己爱妈妈或者原谅妈妈的女人,是不能明白妈妈这两个字背后的包容和怜悯的,我过往一直以为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都是空洞和虚伪的,我还曾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我错了!错得太离谱了!

我要重新整理自己的内在:我的焦虑、我的担忧、我的害怕,其实这些都是我对孩子不负责任、逃避的借口,让别人包括自己不好意思再责怪!

我终于明白:内心柔软后的真正接纳,不是指向孩子,而是对自己!真正的接纳不再是心软、不再是讨好、不再是迁就、不再是妥协、不再是小心翼翼、不再是家中毫无规矩,而是有着自己界限的坚定,并在自我界限之内的包容与怜悯!

终于经过这一次无眠之夜的真实忏悔,我自己的生命已经踏入了真实、有爱、付出的崭新的旅程!

琪琪是位70后妈妈,她与其他大部分70后父母一样,非常认真、努力想当好妈妈这个角色,但是她不自知地掉进家庭教育的误区中:

70后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言行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应对,在孩子面前无论怎么说、怎么做,自认为都是真心为了孩子好,其实都是被头脑中固有意识主宰的评判标准控制着。

我们70后父母往往都是忽略了自我心智整合,头脑意识与内心情绪、身体感觉时常未能联结,【每天活得很踏实,但是从来不真实】就是70后这代人的真实写照,用一句话说就是:苦死不说出,弱死不认账!

但是我们以这样生命状态去与自己的叛逆期孩子相处,往往对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特别是对于厌学的孩子,反而适得其反!

琪琪头脑认知中是想做个认真、负责任、有爱的妈妈,但是她却与内在自我脱节了,从未真正贴近自己、理解自己,当她对自己儿子的劝说、忍让、妥协次次没有效果,她自己其实是很失望的,内心是有生气、难过的,但是她不能承认这部分。

一旦承认这部分,她可能会陷入更无助、更批判自我的状态,所以头脑绕过感受,也就绕过了真实的自我,于是自然用生存法则应对:超理智——我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才能帮到厌学的儿子!

她的内在声音就成了:我真的不想这样与儿子相处!一味地讨好、妥协、忍让式的无条件接纳,快让我崩溃了,我很难受!

她的理智说:我要努力学习适合自己儿子的接纳方法或沟通技巧,我要坚持住!我一定要帮孩子彻底走出厌学,主动地复学!

她理智隐藏的内心戏:我就是没法让儿子听我的话,现在与儿子无法讲规矩,我是个糟糕的妈妈,不成功的妈妈,我不接纳这些。

但她真正的声音呢?那个被掩盖的声音,无法承认与觉知的声音,最真实贴近自己的声音:我想要好好努力,靠自己帮助儿子重回校园,我想得到儿子的尊重,但是我担心自己做不到或者不知道怎么办才是正确的,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跟我学习的家长都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家庭,看似非常风光,但是却往往活得很虚伪,还打死不承认,都是我一点点指导把他们的外在盔甲剥离下来,然后才活出真实的自我!

其实父母的观念改变是为了他内心深处的自我成长,唯有父母内在自我,内在情绪都能真实的呈现出来了,才有可能帮到孩子!

但是我所看到的,很多父母头脑中接受的所谓无条件接纳孩子,只会让父母活得更加虚伪,因为这世界没有正常人能够做到,并且往往让大人开始惧怕与讨好叛逆的孩子,长期以往只会让家庭秩序慢慢混乱!

家庭秩序混乱后,也就是古语所说:长幼无序,那这样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只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与归属感!

真正的接纳其实都是先指向接纳内在自我的,如果你发觉自己已经没那么多焦虑、担忧、害怕后,才有可能焦点向外,尝试去接纳孩子的现状!

所以一旦我谈到真实的接纳,我与很多家长常提醒的就是『没有立场,就有下场!』,父母唯有忏悔反省后,活出真实,活出源头后才能接纳自己,这样才能既帮到自己,也能帮到厌学的孩子!

解决孩子厌学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父母必须勇敢真实地面对自己,看清楚孩子问题背后的真相(感受就是真相,你对这一切的感受如何?),诚实地承认和纠正过错,创造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温暖的家庭氛围,从心灵层面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这个时候只要写好起诉书,然后将离婚起诉状递交给法院,这个时候等待法院审核就可以了。不需要找律师。如果在离婚的时候没有纷争没有争议,这个时候是可以自己去法院办理的。

1、听到你的名字我的心还是会颤一下

2、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年少就对你笑脸相待。

3、在缺少爱情观里的我,对任何事,都感觉不到快乐。

4、我想做你的太阳可你已经有了整片星空

5、希望你下辈子别改名字,让我可以更容易找到你

6、[ 别拿我去比较,我不是非你身边环绕,也不是非要你的怀抱]

7、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次奋不顾身的停留!

8、为了你我失去了原本的幽默开始学会沉默 -

9、舍不得忘记,不甘心放弃。。。。那谁,我想忘了ni

10、总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温暖让我脆弱不堪

11、我只是想要一个自己,一个一直陪我走下去的自己.

12、想念变成怀念XIN动变成心碎;

13、人都是思变的动物,天仙美眷也留不住完整一世的爱!

15、是我入戏太深,结局却只有我一个人。

当听到你在打给我的电话里那高兴得都变了调的声音时,你知道我是多么的为你欣慰、又为我自己难过吗?

首先,恭贺你的毕业论文答辩顺利通过了。至于,你说因为你的家境贫寒不想再继续的读研了,我想大可不必!

时间,就像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还未等裁判员手中的枪响只眨眼的功夫就跑出了很远。屈指算来,我和你在网络上由相识、相知到网恋已经整整三年了!

记得,有一天,我打开电脑看见我qq空间的留言板上有一条你留给我的羞怯的留言:雅竹老师,我叫晓涵,是某某大学的大二学生,爱好诗歌、散文、在某某文学杂志社上拜读到您的大作,十分喜爱雅竹老师的文风和文笔,不知道您能否收下我这个喜爱您作品的学生?时,心里突然感到一阵震撼和莫名的感动,于是,我就礼节性的给你做了回复。也就是从那天之后,你渐渐的走进了我平静如湖的、离异单身女人的生活之中。

在前年情人节那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的改写了你、我的命运。你突然在和我网聊了一年之后的情人节那天想要我的照片,当时的我并没有去想很多,只是随口的告诉了你我在空间相册里的密码(不过,那上面的照片都是我六年前的照片了),你看过后惊喜万分!竟莫名其妙的为我写了一封题为:致雅竹的第一封情书!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二十三岁的大男孩对未来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马上告诉你我已经是一个四十三岁的女人、而且,还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随她的爸爸移居在国外,可是,我又不忍失去了你、失去了每日你给我的那么多的笑声和故事,还有一个单身女人对你的深深的依恋

无奈之下,我还是提笔为你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婉言的拒绝了你并一再暗示我可以做你的大姐姐和知己,还真诚的叮嘱你要好好的去完成你的学业,别辜负了在乡下对你望子成龙的父母对你的殷殷期盼。发完后,自己如释重负,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晚上,又到了我们约定上线聊天的时间,在犹豫着和你联系还是不再联系之间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打开了电脑。看着你闪动着的在熟悉不过的头像,我顿时热泪如注。你为我发来一条长长的消息,其中一句:雅竹,今生,无论你是贫、是富,是年轻还是年老,我非你不娶!如果你不想让晓寒的生命就这样随风而逝,就请你让我好好的爱你好吗?读着这深情款款的文字,我终于迷失了自己!

晓寒,当有一天你提出要和我视频聊天的时候,你知道我是多么的惶恐和为难吗?为了你,我破天荒地走进了一家高级美容院、又花费了几百元做了皮肤美容护理。好在自己平时也很注重保养、而且、天生丽质、皮肤也很细嫩、光滑。后来,又去了一家很华丽的发廊重新设置了一个新潮的发型,这样一来,人整个看上去充满了朝气和艳丽。

现在回忆起我和你第一次视频时的情景还让记忆犹新呢。那天,我穿的是一套淡粉色的睡衣,看见你发过来的视频请求后,我点击了确定,然后,把我的摄像头改变了让你看不到我的方向。视频中的你比我想象中还要帅气,国字型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剑眉,大眼睛。嘴角,稍微有一点点的上翘。尤其在你笑的时候,那一对若隐若现的小虎牙真是让我充满了对你的怜惜。这时,你亟不可待的又发过来一条信息:雅竹,求你了!让我看看你好吗?哪怕是一眼也好!于是,我重新调整了摄像头的方位让你看到了我。

初看到我时,你愣了很久,我的心也为之一紧,是你看出来我比你大很多了吧?只见你又发过来一行文字:雅竹,你真美!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娇容!记得,当时,我充满了对你的感激和感动。晓寒,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那么美啊?可是,又有哪个女人不愿听这么悦耳的好听话呢?又有谁不为这句话去开心和动容?

晓涵,在今天这个值得我们出去举杯狂饮的日子里我真的不想去扫你的兴致,可是,我还得告诉你这个坏消息:就在最近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的身体一直低烧,不适,上周去了一家权威医院做了身体的全面检查。今天,去医院取回来的化验报告单上赫然的标写着:肝区有一肿物,怀疑是ca。真的不想告诉你这些,在这最值得你开心的一天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生病,我也想找一个机会把我真实的情况告诉你。你没有错!错在一个四十三岁的女人不该去爱上你,还对你有梦!不该去接受你圣洁的爱,更不该去荒度你美好的青春的时光。你常常赞美我有一副百灵鸟一样动听的嗓音,晓寒啊,我的妈妈就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歌唱演员,也许,是我这个女儿继承了妈妈的遗传基因吧?我一次次的去暗示你,我们之间只有友谊,不会产生爱情!可你却在银屏的那端天真的对我说:雅竹,等我毕业了,会为你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我就热热闹闹的娶你!每当这时,我真不忍去伤你对我那颗真挚而又透明的心,不忍伤了我们彼此的梦。

有很多次你要求我对你说:我爱你!可每一次我都是难以启齿,都是事出有因。今天,让我鼓足勇气用我最后的生命对你说一句:晓寒,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如果人生真的有来世,我还做雅竹去做你的知心爱人

昨天,我为你的建设银行卡上注入了一笔十万元的资金,这小小的一点钱远远的补偿不了我对你的欺瞒和深深地伤害,远远补偿不了你为我虚度的这几年的青春的光阴。不敢奢求你能原谅我亵渎了你对我冰清玉洁的感情,你对我的这份爱,我会用一辈子的愧疚来拷问自己的良知和不安的灵魂。这区区的十万元钱留做你以后考研的学费吧,希望你看完我的这封为你写的字字蘸泪的信后,恳请你忘记了我忘掉那个给了你希望和梦又毁了你希望和梦的那个叫雅竹的坏女人!也请你把我的qq号拉入到你的黑名单中吧,还请把我的名字放在你记忆的仓库里封存,请不要在恨我了!在恨一个即将玉殒香消的可怜的女人!

请不要问我即将去哪里?在我家乡那高大挺拔的山峰后面,有一片大大的、摇曳的竹林,那里才是我的根!那里,才有我的芳魂!

一个让你错爱了的女人:雅竹于流泪的七月留笔。

假若此生未曾相见,未曾相识,未曾相知与相爱,你我此时又会在哪,又会怎样?假若此生曾相见,曾相识,曾相知与相爱,你我此时又该怎么称呼,又该怎样面对?

感谢苍天,让我遇见你,认识你,爱上你;怨恨苍天,让我失去你,离开你,忘记你。

太过爱你,把你放在心灵最深处,那里只有你,不曾对别人开启;太过爱你,把你印刻在记忆最深处,那里只有你,不曾对别人提起。-

太过爱你,把你的一切埋在心里,像一个坟墓,记录下你的存在;太过爱你,把你的好拼命从记忆里抹去,却还是在夜里望着窗外想起,找回了记忆,伤透了自己。

此生若你不回心,我不转意,就这样用沉默湮没了联系,拉远了距离,你我是否会在某一天想起彼此,轻唤对方的名字?-

此生若你不回心,我转意,我又可以望着你的背影等多久,为你徘徊多久,又能否再鼓起勇气说要成为你的唯一?

此生若你回心,我不转意,含蓄的你,还能否在我的身后多走几步路,或是打个招呼,向我挥一挥手对我说:我们在一起吧!好吗?

此生若你回心,我转意,就这样两个人默默的喜欢着,我们会不会在某一天,向彼此深爱的对方说一句:我爱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若有来世,还可不可以爱你?纵然巧手难续离断弦,来世难续前世缘。

若有来世,能否再相见?茫茫人海,翘首相望,极目所见,是否有来世的你?

若有来世,能否再相识?在人海中认出曾经的彼此,轻轻点头,记下彼此的名字。

若有来世,能否再相知?像最好的朋友,诉说我们柔软的内心。

若有来世,能否再相爱?手中的红线尽头那被缠绕的无名指,是否属于最爱的你?在手牵手的那一刻,找回前世的记忆。

若有来世,还可不可以爱你?

像前世那个痴心的我一样,把你放在心灵的最深处、把你印刻在记忆的最深处,前世的伤痛不再提起,此生依旧深爱你。

此生不过几十年,愿只爱你一个人,倘若此生终无缘,来世依旧深爱你。

(番外话)

我很少为自己的文章写类似于留言之类的一段话,这些话和上文没有太大关系,不想看的可以关闭网页了。

我知道,我这个年龄还不该把爱情挂在嘴边,也知道我这样的人不该有爱情。或许是曾经的自己太年轻,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我承认,我还是放不下她,像个痴情的傻子。把她的QQ号和手机号全删了,没有了联系,也许时间久了就忘了。这是我强迫自己忘记的最大限度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喜欢的人终究不是我。

之所以说我不该有爱情,是因为我没有谈恋爱的资本,就算在爱,就算用自己的生命去爱一个人,老天爷也不会被你感动凭空赐你们一个幸福的生活。

说得现实些,我养不起她。这些现在说可能有些早,可是,你们愿意挣着微薄的工资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和自己过苦日子吗?如果你愿意,你就是混蛋。而我,不想当这样一个混蛋。所以,我保留爱她的这份心,不奢求将来和她在一起。:she。

1、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2、当你真正饥饿的时候就会知道,爱情廉价的还不如一块面包。

3、淡了,真的淡了,连朋友都淡了。

4、太强调悲伤的人,永远不会注意躲在角落里的幸福。

5、天知道我在背后 哭的遍体鳞伤。

6、分手后,不要回想甜蜜往事,因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7、你不在乎我,我自己在乎我自己

8、说好不管爱多难,多苦,也要撑到那一天,可如今呢。

9、我和他。不像其他情侣一样。 天天打情骂俏。 我们每天只会和对方说一句话:宝贝我爱你。 我不介意这样

10、说是朋友,其实就是陌生人。

11、忘”字本来就是“亡”和“心”的共同体,那是要死了一颗心才可以?

12、没有你的明天,我还会有什么期待。

13、有时候还沉浸在幸福中、分离却悄悄的到来……

14、习惯了晚睡,只是为了等一个劝我早点睡然后跟我说晚安的人。

15、但是他不晓得 遍体鳞伤的我一天也没再爱过。

16、“我等你” 这是很多个男生得不到女生时候会说的话,其实,他们等的不是你,而是,下一个女生的出现

17、我没事,只是有点难过。

18、我们经过那么多考验,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19、我失恋了,你怎么可以把我弄丢了。

20、我是你的风筝,线在你手上,可陪伴我的只有风。

21、我相信这个世界永远那么美。

22、我用我所有的果果,换你的一颜欢笑。

23、无处安放,我们遥远的青春。

24、下辈子不再为人,下辈子不再遇见。

25、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26、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对于他的意义。

27、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光第四声。且行且曼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28、迷失了自己一次,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更好认清前方的路。

29、那些画家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在油画里可以让漫长的时光中有无数次忧伤而安静的凝望。

30、你连叹息都可以美得像是在微笑。这样要我怎么画出悲伤的你。

31、在爱情没开始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会那样地爱一个人; 在爱情没结束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那样的爱也会消失;在爱情被忘却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那样刻骨铭心的爱也会只留淡淡痕迹。

离异家庭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具有自卑感。

这类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谈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这些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要改变环境,但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顺利发展。

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从而上课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叫到他们,他们由于怕回答错了,其他同学笑话自己,而不敢大声回答。

2、感到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3、做事我行我素。

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久而久之,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心理特点。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不遵守校规班纪,学习成绩较差。

4、对任何事都感到怀疑。

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把继父母的关心当作是坏事,认为他们在害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公益活动。学习上拖拖拉拉、无上进心,学习成绩中游偏下。

5、严重的逆反行为。

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这种类型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

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可以从单亲和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两方面入手,然后结合起来。第1篇: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成都市为例。2013年3—7月期间,先后与成都市教育局和部分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实地到了四川省军区幼儿园、金苹果幼稚园、华阳幼儿园调研,后又到了西宁和呼和浩特考察。现将研究的发现与对策建议总结如下:第2篇:内蒙古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整个80年代,幼教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呈现出高峰。第三篇,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第四篇,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与社会工作介入。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3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策略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会表现出悲哀和无助感。这与学校、家庭和同龄人都有关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际行动、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状况;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这一社会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形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夫妻双方的离婚、配偶的死亡等。本文所指单亲家庭子女也包括因夫妻两地分居而长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心理特点 一个家庭以单亲的家庭形式存在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有。然而,从真正意义上对单亲家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却源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因离婚而最终造成的单亲家庭大量涌现,其比重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单身父母在生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乃至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开始关注。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半年里,常常有强烈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发生。并且,有近5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哭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还有些孩子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或攻击的心理。而将近34%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容易患上抑郁症。总的来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第一,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地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以此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第二,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情趣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放任懒散心理。表现为:由于个别家长补偿式的极端娇惯,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自学能力差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精神涣散,无视管制,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一直以来便被众人视为比较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在学校,当一个学生是以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出现时,某些教师常常以不良的心态对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或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手段。为此,教师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再次升级,而最终促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而言,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是缺乏父母对其学习状态的监督,他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学校中,由于我国教育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所要顾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而无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一步造成其学习状况的恶性循环。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责任。尤其是离异家庭,在离婚的时候父母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影响而没有理性地处理好子女的相关问题。比如,对自己的子女置之不理,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女当作婚姻不幸的出气筒,从而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使子女产生深深的抛弃感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同龄人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乃至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加之,学生班级职务以及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同人群的“分层”。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无心向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不端正。因此,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这些学生明显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显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内容。 (一)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在父母离婚的“战争”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非常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也要非常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努力。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最后,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实际上,父母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奖惩才不会失当。 (二)学校的实际行动 首先,学校可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并根据相关的测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状态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对学生有效监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可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并借助这些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众多同龄人的面前展现自我的价值提供机会。同时,对于部分有能力组织活动的单亲家庭孩子,班主任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感。 (三)同龄人的团结友爱 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在班级中容易出现不受同龄孩子欢迎的情况。为此,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显现得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殊状况进行特殊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加强班级、宿舍的综合性的建设,鼓励孩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和攻击,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乃至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 (四)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子女而言,在其遭遇家庭的破裂时,由于父母的关心甚少,他们往往在生活上会遭遇到各种困难。为此,相关的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单亲家庭子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等。 其次,应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爱护单亲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媒体、文艺作品等方式来呼吁全社会来为他们提供需求,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开展一些相关的咨询活动,并要求相关的司法部门加强对离婚者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抚养和监督的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具特殊性。在学校中,他们也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此,家长要担当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关心、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会要呵护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关注他们,担当起教师“传道授业”的重任,让单亲家庭孩子也能像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徐建平.对单亲家庭女子教育的建议[J].现代家教,1998(9). [4]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4 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的自卑、敏感、行为举止怪异、暴力倾向,有的孝顺懂事,心智成熟,独立自强,这种种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亲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单亲孩子的优点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单亲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 【关键词】单亲 性格 问题 优点 建议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七年逐渐上升,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婚姻的破碎,家庭的解体,或许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那么做为一个单亲父母,当你的婚姻不得已画上句号时,如何将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每个单亲家庭、单亲父母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性格和脾气方面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我所带领的三年级一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的有6人,寄养或领养的有3人。这几个孩子,有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自卑、敏感 每当暑假过后回到校园,孩子们总是热衷于谈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旅游了,买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每每这时,含含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时而露出艳羡的目光,或是时而低头不语,发愣出神。我知道,这孩子又想爸爸了。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在超市打工,所挣不多,自己带着孩子在这边租房子住,生活很是拮据,很少看到含含穿新衣服。每次听到“爸爸”这个字眼,她便眉头一紧,露出淡淡的哀伤,有一次,在班里独自落泪。同学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她都插不上嘴,慢慢地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聊天了,她总是略显孤僻。 二、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老师,菲菲亲左晨亮了!”又是菲菲,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她的家庭很特殊。妈妈和爸爸离异,她被干爸干妈收养。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干爸干妈对她呵护疼爱有加。进入小学后,她又被亲生母亲接了回去。离开了干爸,又接触了这么多同龄的男孩,这些男孩们活泼、友善、优秀,令她很是喜欢,并且喜欢用拥抱和亲吻表达这种喜欢。先是缺少父爱,后来的干爸对她特别疼爱,这样的经历促使她产生了对异性感兴趣的倾向。 三、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 麟麟,这个小男孩,急性子,下课和放学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爱说脏话,嘴里总是说屎啊、尿啊的;爱打架,总是容易和别的孩子打起来,每次都是别人受伤。每次他闯祸之后,我除了生气,更多的是难过,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小时候目睹了太多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与打架。从他的日常表现来看,我认为很多打架伤人他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和小朋友们推推挤挤的过程中,不自觉得就伤了别人,闯下了祸,甚至在和他最好的伙伴一起玩时,他一推,另一个男孩就撞破了额头,缝了好几针。每次看到自己闯的祸,他都不禁流下来眼泪。 四、行为怪异,想吸引更多目光 菲菲有个外号,叫作“小喇叭”,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她都会发挥她那特有的高音嗓门,在全班广而告之。她在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上一年级时,菲菲有次拿了自己的压岁钱包来到学校,里面有很多张一百或五十面值的人民币,她将这些钱分给了小伙伴,想交更多的朋友。她总是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有性格,更是因为缺少亲生母亲和父亲关爱的她,想通过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获取关注。 以上种种,仅仅是家庭特殊的孩子性格不好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孩子都有问题。我认为,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必定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很优秀的。 一、孝顺、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姨姥姥、姨姥爷做好吃的东西,买新衣服,孝顺他们。”这是张雨同学的一篇 日记 里提到的。张雨并不是单亲孩子,但是父母却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丢给了姨姥姥和姨姥爷照顾。“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啊,就得特别小心,出了什么差错,不好交代啊!”这对憨厚的中年夫妻总是这样跟我讲。张雨的父母虽然不负责任,但所幸的是,他的姨姥姥、姨姥爷对他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是却十分懂事,每每谈到姨姥姥和姨姥爷,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神采。 二、生活自理能力强 “我们思渝啊,特别乖巧懂事。每天早早就自己起床梳洗了,很爱美,自己挑衣服、扎辫子,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才出门。我工作比较忙,每次她放学回家,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帮我收拾屋子,我回到家,还跟我讲学校里的事,逗我开心。”这位母亲,脸上泛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她的孩子的确特别优秀,让人省心。 这些孩子的性格里,不管是有问题的方面,还是好的方面,都和家长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异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正面的能量,让孩子尽可能健康地成长。我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离异的家长要自信自强、不要心生怨怼,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不要将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因为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就过分溺爱。 4.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 单亲家长既要挣钱养家,还有抚养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可只顾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端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单亲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灵,正如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美丽可爱,但也脆弱,一不小心,就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单亲家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晶莹但却脆弱的露珠。 猜你喜欢: 1. 浅谈家庭教育学相关论文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3.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4.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心得 5.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离异家庭的参考论文文献有哪些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3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策略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会表现出悲哀和无助感。这与学校、家庭和同龄人都有关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际行动、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状况;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这一社会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形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夫妻双方的离婚、配偶的死亡等。本文所指单亲家庭子女也包括因夫妻两地分居而长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心理特点 一个家庭以单亲的家庭形式存在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有。然而,从真正意义上对单亲家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却源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因离婚而最终造成的单亲家庭大量涌现,其比重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单身父母在生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乃至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开始关注。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半年里,常常有强烈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发生。并且,有近5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哭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还有些孩子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或攻击的心理。而将近34%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容易患上抑郁症。总的来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第一,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地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以此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第二,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情趣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放任懒散心理。表现为:由于个别家长补偿式的极端娇惯,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自学能力差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精神涣散,无视管制,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一直以来便被众人视为比较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在学校,当一个学生是以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出现时,某些教师常常以不良的心态对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或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手段。为此,教师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再次升级,而最终促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而言,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是缺乏父母对其学习状态的监督,他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学校中,由于我国教育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所要顾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而无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一步造成其学习状况的恶性循环。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责任。尤其是离异家庭,在离婚的时候父母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影响而没有理性地处理好子女的相关问题。比如,对自己的子女置之不理,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女当作婚姻不幸的出气筒,从而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使子女产生深深的抛弃感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同龄人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乃至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加之,学生班级职务以及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同人群的“分层”。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无心向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不端正。因此,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这些学生明显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显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内容。 (一)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在父母离婚的“战争”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非常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也要非常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努力。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最后,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实际上,父母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奖惩才不会失当。 (二)学校的实际行动 首先,学校可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并根据相关的测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状态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对学生有效监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可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并借助这些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众多同龄人的面前展现自我的价值提供机会。同时,对于部分有能力组织活动的单亲家庭孩子,班主任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感。 (三)同龄人的团结友爱 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在班级中容易出现不受同龄孩子欢迎的情况。为此,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显现得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殊状况进行特殊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加强班级、宿舍的综合性的建设,鼓励孩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和攻击,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乃至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 (四)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子女而言,在其遭遇家庭的破裂时,由于父母的关心甚少,他们往往在生活上会遭遇到各种困难。为此,相关的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单亲家庭子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等。 其次,应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爱护单亲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媒体、文艺作品等方式来呼吁全社会来为他们提供需求,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开展一些相关的咨询活动,并要求相关的司法部门加强对离婚者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抚养和监督的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具特殊性。在学校中,他们也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此,家长要担当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关心、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会要呵护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关注他们,担当起教师“传道授业”的重任,让单亲家庭孩子也能像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徐建平.对单亲家庭女子教育的建议[J].现代家教,1998(9). [4]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4 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的自卑、敏感、行为举止怪异、暴力倾向,有的孝顺懂事,心智成熟,独立自强,这种种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亲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单亲孩子的优点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单亲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 【关键词】单亲 性格 问题 优点 建议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七年逐渐上升,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婚姻的破碎,家庭的解体,或许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那么做为一个单亲父母,当你的婚姻不得已画上句号时,如何将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每个单亲家庭、单亲父母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性格和脾气方面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我所带领的三年级一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的有6人,寄养或领养的有3人。这几个孩子,有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自卑、敏感 每当暑假过后回到校园,孩子们总是热衷于谈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旅游了,买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每每这时,含含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时而露出艳羡的目光,或是时而低头不语,发愣出神。我知道,这孩子又想爸爸了。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在超市打工,所挣不多,自己带着孩子在这边租房子住,生活很是拮据,很少看到含含穿新衣服。每次听到“爸爸”这个字眼,她便眉头一紧,露出淡淡的哀伤,有一次,在班里独自落泪。同学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她都插不上嘴,慢慢地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聊天了,她总是略显孤僻。 二、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老师,菲菲亲左晨亮了!”又是菲菲,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她的家庭很特殊。妈妈和爸爸离异,她被干爸干妈收养。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干爸干妈对她呵护疼爱有加。进入小学后,她又被亲生母亲接了回去。离开了干爸,又接触了这么多同龄的男孩,这些男孩们活泼、友善、优秀,令她很是喜欢,并且喜欢用拥抱和亲吻表达这种喜欢。先是缺少父爱,后来的干爸对她特别疼爱,这样的经历促使她产生了对异性感兴趣的倾向。 三、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 麟麟,这个小男孩,急性子,下课和放学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爱说脏话,嘴里总是说屎啊、尿啊的;爱打架,总是容易和别的孩子打起来,每次都是别人受伤。每次他闯祸之后,我除了生气,更多的是难过,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小时候目睹了太多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与打架。从他的日常表现来看,我认为很多打架伤人他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和小朋友们推推挤挤的过程中,不自觉得就伤了别人,闯下了祸,甚至在和他最好的伙伴一起玩时,他一推,另一个男孩就撞破了额头,缝了好几针。每次看到自己闯的祸,他都不禁流下来眼泪。 四、行为怪异,想吸引更多目光 菲菲有个外号,叫作“小喇叭”,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她都会发挥她那特有的高音嗓门,在全班广而告之。她在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上一年级时,菲菲有次拿了自己的压岁钱包来到学校,里面有很多张一百或五十面值的人民币,她将这些钱分给了小伙伴,想交更多的朋友。她总是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有性格,更是因为缺少亲生母亲和父亲关爱的她,想通过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获取关注。 以上种种,仅仅是家庭特殊的孩子性格不好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孩子都有问题。我认为,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必定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很优秀的。 一、孝顺、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姨姥姥、姨姥爷做好吃的东西,买新衣服,孝顺他们。”这是张雨同学的一篇 日记 里提到的。张雨并不是单亲孩子,但是父母却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丢给了姨姥姥和姨姥爷照顾。“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啊,就得特别小心,出了什么差错,不好交代啊!”这对憨厚的中年夫妻总是这样跟我讲。张雨的父母虽然不负责任,但所幸的是,他的姨姥姥、姨姥爷对他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是却十分懂事,每每谈到姨姥姥和姨姥爷,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神采。 二、生活自理能力强 “我们思渝啊,特别乖巧懂事。每天早早就自己起床梳洗了,很爱美,自己挑衣服、扎辫子,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才出门。我工作比较忙,每次她放学回家,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帮我收拾屋子,我回到家,还跟我讲学校里的事,逗我开心。”这位母亲,脸上泛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她的孩子的确特别优秀,让人省心。 这些孩子的性格里,不管是有问题的方面,还是好的方面,都和家长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异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正面的能量,让孩子尽可能健康地成长。我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离异的家长要自信自强、不要心生怨怼,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不要将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因为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就过分溺爱。 4.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 单亲家长既要挣钱养家,还有抚养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可只顾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端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单亲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灵,正如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美丽可爱,但也脆弱,一不小心,就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单亲家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晶莹但却脆弱的露珠。 猜你喜欢: 1. 浅谈家庭教育学相关论文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3.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4.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心得 5.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试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儿童性格 性格形成

摘要:提及孩子成才问题,人们会立即想到学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到会说会跑,无不与父母息息相关。幼儿时期,孩子连父母的说话、走路姿势都在模仿,当孩子长大一些,则受父母的思想、行为、处世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宁,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会离异,这样就会形成单亲家庭,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

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自闭和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

2.自我评价偏低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焦虑和抑郁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或抑郁、焦虑情绪或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的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

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却异常渴望被他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

三、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在教育态度与方式上稍有放纵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经了解,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从童年时起,姐姐就担当起保护、照顾妹妹的责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顾和保护,就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应。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能力的高低和对子女的态度。父母若有较强的鉴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为子女所接受,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时不会管教,那么出了问题便会束手无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气氛肯定会很紧张。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心理发展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 . [5]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99,(02).

[6] 邢胜巧,田红英.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引导策略.

[7] 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07).

[8] 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02)

[9] 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10] 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离异家庭幼儿行为论文研究背景

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界定: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1、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本课题的提出,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何在课题研究和常规教育相结合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我园全体教师关注和探索的永恒课题,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育实践与课题研究中,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3、促进幼儿家庭素质提高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重要,而幼儿作为家庭中的个体,家长良好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而幼儿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也可以反过来教育家长,使他们顿悟和反思。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自身素质超越其家庭素质,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家长,促进其家庭教养素质的提高,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4、对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幼儿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催着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我们的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也要不断的提升,我们愿意通过不断地努力,在课题研究中走出一条具有本土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使我园真正成为幼儿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四、理论依据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策。让更多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重点:结合幼儿园实际以及幼儿年龄特征,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1、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导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2、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玩具用品等。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以自我服务为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洗漱,进餐等,利用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掌握简单劳动的方法和技能。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研究思路和过程:1、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5、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开展各种理论学习的分享活动、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6、优化园内环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作好孩子们的榜样,开设“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举办“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小雷锋”等活动,让幼儿培养和巩固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7、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8、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9、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0、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延伸课题活动,使《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不断深化,力求成为我园的又一办学特色。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 学前儿童 教育

【论文摘 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霸道,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现在因为社会因素很多家庭是离异的。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下面为大家分享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离婚这一事件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儿童本身,但是通过各种随之而来的感受、认知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离婚,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心的时期,而父母往往困扰于自己的感情巨变而无法集中精力照顾子女,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从而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其次,多数情况下,离婚给家庭结构带来的破坏会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有些父母会对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而愧疚,会溺爱孩子,从而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偏激,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的离异家庭家长反应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后遗症。

(二)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小学生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更加依赖学校的生活。同学们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接纳程度是影响其适应的重要因素。如果同伴因其家庭破碎而歧视他疏远他,这样会使其父母离异对他们心里的伤害更加难以平复。

(三)社会因素

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拥有特殊的心理特征,目前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对离异家庭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远大于对普通小学生的影响。目前的社会氛围容易给离异家庭的儿童贴标签,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解决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以家庭教育为主体,细心呵护孩子受伤的心灵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要调整好情绪,引导子女对家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自身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不要将夫妻之间的怨恨发泄到孩子头上,多和孩子交流思想,尽最大努力减少离婚对他们的伤害。

1、关注孩子,继续给予孩子爱的关怀 。

父母亲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情感支持,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论孩子与谁生活在一起,父母双方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和一体感,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以及严重的被抛弃感,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要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父母无尽的关爱中长大。

2、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父母离异的阴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但是父母应该积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这些挫折之中锻炼自己,而变得更加自强、自立,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多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交往,孩子同样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以学校教育为辅助,竭力弥补情感上的缺失和性格发展的不足

为了能够更好的尽快的使离异家庭的儿童从阴影中走出来,最大限度的消除父母离异对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老师应该: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担负起沟通孩子和父母情感的桥梁的作用,应该为离异家庭的儿童提供特殊的帮助,加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鼓励表扬他们。

其二,小伙伴的理解和接纳也是消除孩子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老师应积极营造班级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让同学们和离异家庭学生友好相处、鼓励、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氛围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家庭。

最后,还可以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给予专业的心理个别疏导与咨询,可以有效地缓解其心理压力,给予其心理支持。

(三)以社会关爱为依托,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

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有些社会上的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就极易发展成心理障碍。所以全社会应该倡导正确的对离婚的认识和舆论引导,摈弃对离婚现象以及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歧视认识。

我想通过学校、社会、家长以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和疏导,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系统,纠正孩子们头脑中的思想偏差,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人爱的关怀,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的成长,我们的孩子将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离异家庭中幼儿性格的缺陷

父母离异形成单亲家庭会对幼儿性格产生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而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出现的种种不良的情绪会使其形成有缺陷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卑

自卑是由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的,不适当的自我否定态度[2]。有这种态度的幼儿通常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因此,总表现出消极情绪,如总是不安、胆怯、害羞、失望、失落等。而且人们经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再加上他们不会像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得到爸爸妈妈完整的爱 ,因此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忧郁、自卑、冷漠,甚至厌恶与别人接触或交往。同时, 自卑感又经常伴随着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极其敏感,具有极大的反抗性, 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语言和行为,他们就会马上反抗。他们经常表现出较强的猜疑、嫉妒、带有主观色彩的偏见等心理。正是有几种心理困扰, 所以很容易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很难与其他幼儿、老师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孤僻

父母离异的家庭, 使子女失去了学习的榜样,打破了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平衡。离异家庭的子女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他们如果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会对女性存有偏见,与母亲一起生活则容易对男性产生偏见。当男孩由母亲来抚养时,可能会带有更多的女性性格;同样的, 当女孩跟着爸爸生活时, 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假小子”。另一方面, 离异家庭的子女只有对父亲或母亲单方面的模仿,因此对自我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对他们形成完整人格将产生不良影响,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孤僻的性格使他们对自我形象不能形成正确认识,既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的评价别人。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很少与别人交流,很少交到朋友,他们内心害怕被轻视和排斥,当自己内心的恐惧感超越他们对别人的亲近感时,他们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人的冷漠或者说是一种自我保护。

(三)怯懦

离异家庭的孩子感情脆弱、意志薄弱,容易形成怯懦的性格[2]。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害怕,其基本特征就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没有反抗意识,遇到困难容易惊慌失措,不知所措,经不起挫折和打击。

怯懦的性格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它来源于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多数来自于父母,很多父母离异后,对孩子寄予更多的希望,把一切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孩子在这种压力下,总是害怕让父亲或者母亲失望,既怕受训又怕受罚。生活总是提心吊胆,严重时会失去生活的勇气。研究表明,退缩儿童与正常幼儿的行为有著极为明显的差异[2]。退缩幼儿经常表现出孤僻、敏感、胆怯等情绪。其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是造成孩子退缩的主要原因。因为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家庭没有能力或者精力照顾孩子,而且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会让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因此,离异家庭孩子性格容易表现出怯懦和退缩。

三、对离异家庭幼儿性格缺陷的`干预

犹太经济学家阿瑟、伯恩斯[3]说过:孩子最坏的行为,始于他幼儿时期的痴性,人主要的教育权就掌握在父母手中,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由此可见,父母在幼儿的教育中占有很重的比例,或者说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对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促成其健康的性格的形成。

(一)创造愉快的家庭氛围

首先离异家庭的家长们应该勇敢的面对和接受现实,用自己对孩子无与伦比的责任心,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以便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离异家庭的父母需要及时从婚姻失败的影响中走出来, 适应一个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 根据孩子因为父母一方缺失而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的趋势, 分析和调整相应的策略,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离异家长要注意自己对孩子性格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做运动,或练习书法,喜欢音乐的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会,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摆脱父母离异的阴影,渐渐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同时,离异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一种角色,缺乏了孩子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家长应带孩子参加家庭或朋友聚会,注意调动亲戚、周围朋友中的性别资源,带给孩子有利的影响。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独立性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让他们参加能使其全面健康的发展的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摆脱父母离婚的阴影。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并在他做选择的时候提供意见和支持, 让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独立的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社区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相处, 逐渐走出自闭自卑的心态, 同样也能抑制自尊心的过度膨胀。在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独立性。

(四)加强家校联系, 用爱心抚慰幼儿的心灵创伤

老师应从幼儿进入幼儿园第一个学期起就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档案, 了解各班幼儿的情况, 并通过交谈、家访等多种方法掌握其家庭状况,用“一对一”的方式从生活、学习各方面帮助离异家庭的幼儿。尤其是精神上的鼓励, 用爱心、耐心抚慰幼儿的心灵创伤。教师要对帮扶幼儿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跟踪了解、详细记录, 并做好保密工作, 还要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幼儿在家里的状况, 以便进行教育方式的调整。

四、结语

总之,在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只有从离异家庭的家长、学校、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出发,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使离异家庭子女得以健康成长。同时离异家庭幼儿是脆弱的,他们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关注支持,让他们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合理预防、宣泄、调控不良情绪,做到真正健康、全面地发展,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女孩天生比较敏感一些,单亲家庭的女孩由于爱的缺失,会更加敏感一些。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

1、 女孩缺乏安全感。

原本对女孩子来说,最真实的安全感来自于家庭中父母的双臂和宽阔的胸怀。父亲和母亲在对孩子的影响上有天然的不同,是不可代替的,单亲家庭女孩不管缺失了哪一方的爱都会少了一种爱的保护,因此她们会更加缺乏安全感。

2、更加坚强。

单亲家庭的女孩一般都会比较坚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不容易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由于是单亲家庭,他们从很小就懂得替家长分担,懂得承担责任。特别是跟妈妈长大的女孩子,没有了爸爸的陪伴,她会不自觉的扮演一部分男人的角色,有一种保护妈妈的使命感在。因此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女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男孩子性格,骨子里比较坚强。

3、亲人是至亲的 。

单亲家庭的女孩更了解亲情的珍贵,他们更懂得珍惜。在她们看来,家才是她真正的避风港。她们很怕失去她的家人,也不会离开她的家人。在家人面前很容易退缩。

4、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尊心强。

单亲女孩非常善良,凡事都要让着别人,这给她带来了好人缘。他们由于在单亲家庭长大,所以从小自尊心和保护意识都很强。她们真正信赖的朋友很少,因为怕受到伤害,戒备心很深。她表面的乐观、开朗,其实是深深的孤独和封闭,只有很少的朋友才能走入她的内心。

5、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女孩的心理没有成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心理疾病。

6、容易导致妒忌心理的滋生。

单亲家庭的女孩,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女孩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她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单亲家庭的女孩更加需要爱护,了解她们的心理之后,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走近她们。了解她们的心理也有助于单亲家庭家长对孩子更好的教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