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议论文新奇素材

发布时间:2024-07-05 10:10:34

议论文新奇素材

感谢有你

朋友就像一根火柴,光亮虽然微弱,却照亮了你迷茫的道路,朋友是救生圈,在你挣扎呛水的时候套在你身上,朋友让彼此的心不再寂寞,朋友好比冬日里的阳光,无论何时看到都会暖洋洋,亮光光。

我有个知心的朋友,我们情同姐妹,一见面就会说说心里话,一、二、三年级时我俩成绩平平的,像天平一样,两头的砝码不分上下,四、五年级时,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与文体提高了,我竟然落在了她后面。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她,她安慰我说,暑假帮我复习,让我能顺利地给这新老师的“小礼物”。

在这漫长的暑假里,她教会了我很好的知识。

有一天,她生病了,我却一无所知,兴高采烈的走进她家,她脸色苍白,额头敷着热毛巾,正躺在沙发上休息,她对我说:“我们温习功课吧。”我很不情愿的点头,她总是笑笑说:“我没事。”我也笑着答应。

人曾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确实,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凉爽的春风拂过我们的脸庞,温暖的春日使我们脱下厚厚的大衣.小草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看看绚丽多彩的世界;花儿争先恐后地绽放,向世人展现自己的美丽.而大树,经历几个春秋,似乎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不断地吐出新叶,满树的嫩绿.

可是那天,走在校道上的我,竟看到了一片落叶.它缓缓落下,显得那么沧凉.这片落叶,给生机勃勃的春天增添了,一丝悲凉.

我走过去,捡起那片落叶.我惊奇的发现,它并不是去年未落的老叶,它是一片新芽.他还很小,颜色是那么的鲜嫩,可在这片嫩绿树叶的前端,却显出了一丝的枯黄.

它为什么会落下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深思.我想,它的下落不因为他人,而因为它自己.难道能带来生机的春风没有吹到它吗?难道视树叶为儿女的大树没有给它足够的养分吗?难道春天温暖的阳光,故意撇下它吗?不,不是的.是他不懂得好好吸收大树给它的养分;是他不懂得好好利用春风和温暖的阳光;是它不懂得在这一年中最好的时间里,努力生长.所以,它落下了.

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没有靠自己努力,是无法站稳脚跟的,而学习也是一样,优胜劣汰.大家在同一个班中学习,听同一个老师讲课,为何成绩会有不同呢?就像文言文《学奕》中所说,使大家智力不同吗?不是的.那,是老师照顾好的同学吗?也不是,老师花在差生身上的时间,往往比好生多得多.可是,成绩为什么上不去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自己不努力.是他们自己,向那片落叶荒废了春天的美好时光一样,荒废了自己的少年这段学习的最佳的时光.有句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好好利用少年这段时光学习知识,才不会遗憾终生;反之,如果荒废了自己这段青春年华,只能像那片落叶一样,在大家茁壮成长的时候,在一旁黯然神伤,只能自食其果.

“卓凡——”同学的一声叫唤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手上还是那片落叶,我心想:虽然我成绩不错,但不能骄傲自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继续努力,不成为祖国大花园中又一片孤独飘零的落叶…

亲情

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风轻轻地吹红了花,春雨也静静地润绿了叶,朝气蓬勃的我们正像那红花绿叶一样鲜活一样有生命力,而又有谁曾想到过是谁做了那春风春雨默默地滋润着我们呢?

当我们早上匆匆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时,是谁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当我们背上书包地走出家门时,是谁的身影徘徊在窗前张望?当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农时,是谁早已为我们烧好了洗澡水?当我们为了学习而挑灯苦读到深夜时,又是谁悄悄地在桌角放上一杯牛奶?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这么多这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呢?是妈妈。

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在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表达臫时,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呀呀学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妈妈义无返顾地用那博大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在要摆脱她的庇护时,妈妈不无担心地默默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妈妈用明亮的眸子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妈妈明知道自己帮不了什么忙却还是陪着我们一起忧伤……妈妈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太多,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这是一种多么广博多么无私的爱啊!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竭力渲染沣母爱的伟大,它赐予了我们多少不能忘却的东西,我们从那里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广博,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可是我们又曾为妈妈做过什么呢?难道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妈妈无偿的爱吗?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让妈妈开心,让妈妈骄傲吗?

美丽的五月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芬芳的气息,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五月永恒的主题便是母亲节,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妈妈不要华丽昂贵的首饰,不要价值不菲的礼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也许就在昨天,一枝初叶蓓蕾的康乃馨,一块干净整洁的桌布,一张纯洁无邪的笑靥,便让妈妈倍感欣慰。因为——孩子长大了,懂得如何疼妈妈了。这就是在告诉妈妈:妈妈,我爱你!

昨天便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那美丽的母亲节,然面对于每一个爱着妈妈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母亲节,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我长大了

1. 我告别了充满童趣的小学,踏入了充满希望的中学。虽然,课程加了许多,作业的包袱重了几分,但是,我时常在反思:“我,真的长大了吗?”

我长大了,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变得更加客观,全面;我常常反思,常常尝试,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弄清某个事物的原理。 我长大了,告别依赖,走向独立。我不会再让父母为我叠被子,收拾房屋,整理书包。当别人要给予我帮助时,我往往会自信的说:“I can do it !”我会在父母不在时独自料理生活,会在父母忙时帮着做家务,陪父母聊聊天,解闷。我会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出美好的每一天! 我长大了,告别骄傲,学会谦虚。记得上小学时,一次考试,我意外考得很好,我十分自满,骄傲极了,可是在又一个单元考试中,我却马失前蹄,“大意失荆州”。妈妈常说我骄傲,可我总改不了。但是,这学期期中考试,我考了年级11,我再不骄傲,而是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在期末考试时,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我尝到了谦虚的“甜头”。 我长大了,告别懒惰,走向勤奋。小学经常睡懒觉的我,进了初中可“苦”坏了,早上7:25就得到校。一开始我还天天抱怨:晚上写作业写那么晚,早上还得早起,更痛苦的是星期六还要上课,星期日还要上奥数。可后来我发现天天早起也不是坏事,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我开始停止抱怨。不得不说,我勤奋了。

……

也许,这就叫做成长,成长的旅途是一段一段的……

如果说童真是无瑕的美,那么长大就更是一道亮丽的美。我学着享受其中,酸、甜、苦、辣,同样萦绕着长大的我。

2.

我长大了

像一棵树,春在土壤中探头,夏在风雨中成长,秋在金风中成熟,冬在寒风中磨砺。春去秋来,在这岁月的长河中,一棵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最终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树。我,也是如此。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身体内骨骼咯吱作响的拔节声,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血液流淌的清越声,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思维与视野正在打开与爆破的“啪、啪”声,我长大了。

好久不见而偶遇的人会称赞道:个子长高了、懂事了。身边的亲人,会发现我的字体张扬了,写出特点了,好看了。是的,从一个整天只知道嘻嘻哈哈的小女孩,出落成一个大姑娘,总会有一些变化。

不再有什么说什么,知道往心里装一些事儿了。独立性强了,很自负地认为可以独当一面,不接受哪怕是合理而应有的帮助。

在父母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亲热自然,而多了几分别扭。无论是否合时宜,都会把自己的观点阐明,哪怕知道会有不该有的结果。不再像以前和父母斗嘴,因为坚持那句古词“叛逆是幼稚的表现”。而现在,更多的是离开,冷淡。

打开了总是退缩的门,也许现在做得还是不够积极,可已经知道,年轻不后悔,“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有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劲,我想我会成长得更快,更健康。

是的,我,变了很多。

在这个花季总有一些异样的事像关门一样在等你,就像人生,而经历,就是成长,在坎坷中汲取的财富,是长大的你应该拥有的。

让我们举杯,来欢庆成长,这漫长而又短暂、色彩纷繁而迷人的成长!我们会在成长中,带着最自我的变化,最自我的一面,一路走下去!

3. 我长大了

原来的无忧无虑到现在每天的疲惫不堪.想到现在的功课多而繁重,争强好胜的自己也无时无刻的在制定着学习的计划,谁不想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呢?“怎么样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个问题变成了我的心事,时时刻刻困扰着我.

我长大了,增添了什么,却也丢失了些什么,增添了些好胜的心理和几分成熟,却也丢失了那份稚气和顽皮.在新的环境下,我学会了坚强.

其实,我多么不愿意长大,因为长的了就没有了小时候的无忧无虑而换成了繁重的功课.但是,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我学会了面对自我,挑战自我.

我要坚强。”我常常对自己这样说,我要战胜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自己未来的梦,永攀高峰!

面对新的学校,我遥望天空,对自己人身新的加油站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明天我将用知识贮满船仓,明天将快乐起航!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是谁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是谁用花开的歌声唤醒沉睡的我们?是谁用扇动的翅膀告诉我们翱翔的真谛?又是谁引领我们向前,捧给了我们未来的钥匙?那,便是老师!

当血红的太阳照在山脊上,一阵凉风习习吹来,掠过山坡上高高的干草丛。在薄暮中,远远望去,成片的干草丛透露着凶相,如同怪物出没的森林,黑沉沉的河流,张着血盆大口的田野。漫漫的黑夜就像是扇久久关闭的大门发出缓慢开启时的咯吱声,就像是只生锈后无法忠实地踏准分分秒秒的摆钟挣扎着滴答作响,时时敲打在我们的心上,内心充满着骇人的恐惧……

此时,您张开您那温暖的手掌握紧我们因恐惧而颤抖不已的双手。您挥手亮起一轮皓月,用那微弱又不失柔和的月光照耀着我们。是您驱赶了笼罩着我们的黑暗;是您燃尽了那份无言的孤独与无知;是您再次装点了我们单调的世界;是您化作无比温暖柔和的光,在这漫漫的黑夜中陪伴着我们,与我们一同期待那春日美妙的旋律!

当您再次拿起那支无比沉重的粉笔,在黑夜中描绘出黎明,在薄暮中迎来希望。我们在您的引领下踏出那早已遥远的“黑夜”,步入耀眼的光明……

1、妹妹寻找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四叶草,然后借此机会描写妹妹的可爱与纯真,然后知道了幸福很简单的道理;2、母亲帮我照顾我非常喜欢的君子兰,通过对母亲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反映出母亲很爱我;3、我非常喜欢一把梳子,但在父亲向我借这把梳子的时候我却拒绝了,觉得很后悔,引发了一系列对父爱母爱的感慨;4、上课有一道题不会,老师帮我辅导,然后描写老师的慈祥。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一、六大特点1、稳定性 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2、互渗性 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

3、创新性 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解 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4、审美性 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 ,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5、赋比性 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6、独立性 独立自主地创作,不追求华丽的词汇,而讲究真正自我的表现手法。

二、二十大写作手法1、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2、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3、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5、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6、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7、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

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

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9.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中不可缺少又不必详叙的内容。

它与详叙相结合,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以及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的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11、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 *** 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 *** 彩。

12、先叙后议法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

我的动物朋友

我家养了一只狗,叫大黄,我特别喜欢它。大黄可爱极了!它肥嘟嘟的,除了鼻子和嘴巴是黑色的,它的毛金黄金黄的,好像披了一件金色的大衣。它圆圆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耳朵,那耳朵整天竖着,很有警惕性。毛茸茸的脸上,有一双像玻璃球的眼珠镶嵌在眼眶里。它有一张长长的嘴巴,只要一张开,你准能开到它那又尖又多的牙齿,好像很凶。它那又短又粗的尾巴,总是向上卷起,好像要展示自己的威风。大黄不仅可爱,而且还贪吃呢!那次,我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的面包。这时,大黄跑到我跟前,两只眼睛直盯着面包,尾巴不停地摇摆着,好像在说:“主人,好香呀,能给我一点吗?”这贪吃鬼,真是来得及时。于是,我便撕了一块,塞进它的大嘴巴里。它立马吃了,还发出了“吧吧”的声音。还没等我又吃上一口,大黄又摇起了尾巴,舌头舔了舔我的手,头还伸到我身旁。嘿,这条狗真是贪吃到了极点,哼,我就让你流口水。我又撕下一块面包,故意站起来,把面包放到我的下巴处。这下大黄可急了,叫了起来,还时不时地抬起前脚,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包。看着它着急的样子,我便坐了下来,把面包塞进它的嘴里。一眨眼,面包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大黄吃饱了,转身朝它的窝走去。我叫了它几下,它理都不理我。我生气极了:这忘恩负义的狗,吃了东西就拍拍 *** 走人。

大黄是我的开心果,是我家的“保安”,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它。

好奇心新颖议论文素材

1、从古至今,人类一项项的著作,一次次的进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好奇心,万有吸引力定律,浮力定律,电灯、电话的发明这些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由于人们的好奇心和一一问世。 2、记得那一年,我们班的大勇同学带我们来到一座深山,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群四年级的小学生,艰难前行着,除了大勇所有人的心情都糟糕透了,最后这家伙把我们带到一个山洞旁,我们惊呆了,一个洞?一个只有40cm左右宽的洞,大勇说:“说不定这个洞里会有海盗留下的宝藏哩!也有可能是藏宝图呢?” 3、我们都很不解,因为他的这番话实在太过于假啦,于是没有帮忙,看着他那洞边伸手掏了半天,却什么都没有。于是,我们不欢而散了。 4、我还有一位同学,小张,他热爱发明,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他的发明终究是失败的,想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但它发明的翅膀,让他出了意外住院半个月,他的家人也因为这件事而责怪了他很久,他也答应了家人不再乱搞飞机,在这之后,他一直没有过什么过激的行为,但我发现他一直在看关于飞机行器这方面的书籍,我暗自感叹:“真是好奇心害死猫啊!” 5、我认为人保持太多好奇心也不是什么好事啊!但过了几年后,我发现我的观点错了......这一年,我三六年级,学校举行我是“发明家”大赛,小张同学研制的太阳能飞机模型让我们眼前一亮,这种玩具与普通玩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电路板采用的是太阳能技术,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在太阳下还可以无限飞行。 6、这项发明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且获得了5万块奖金,并且国家正准备将这种技术移植到航天飞机上。 7、好奇心,有时候并不会害死猫。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好奇心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是当年武则天立下的那块无字碑。数千年来,多少人对我的存在感到质疑,其实,说实在的,我对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好奇。主人留给我的只是一具空空的躯体和一颗好奇心。

我好奇我的主人。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肩膀却担起天下人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繁华。溺女,谁能体会你的不舍与无奈?弑子,谁能感受你的心痛与欲哭无泪?摄夫,谁能理解你心中恨铁不成钢的痛楚?宠张,谁能分担你独处深宫的寂寥?垂帘,昭示着你——她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称帝,昭示着你不可一世的霸气;改元,一个“?”字,将你推上了生命的最高点。我好奇我的主人,为什么你的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无奈,痛楚,辛酸……

我好奇我的身世。主人深知自己正遭受着千万人的唾骂,好一句“狐媚偏能惑主”,好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好一个武则天,生前要一鸣惊人,身后也要再鸣惊人。自古碑者,或歌功颂德,或说罪道过;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数语;或意境平浅,或深刻隽永。唯有我,一个字也没有。主人立下我,是怕承受更多人的唾骂,所以给自己留下一个书写罪状的平台,还是你觉得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都承载不了你的辉煌?

我好奇历史上著名的女者。褒姒,有冷艳,有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壮举;妲己,有妖娆,有商纣王为她建造的“酒池肉林”;玉环,有华贵,有唐玄宗为红颜而置大唐江山于不顾的真心;昭君,有美貌,有万古垂青的芳名……而我的主人,为什么我的主人只有万世的骂名?只有我?

主人,感谢你在缔造我的同时,赐予了我一颗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因为是它,让我了解了你的过去,你的背后,你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只有婉儿姐姐和我能理解吧……我不在乎你站得有多高,亦不会在乎世人对你世俗的评价,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探索女人武则天,以“无字碑”的视角来打量,来考察,既有对武则天一生大事件的勾勒、体会和透视,又有历史的大视野,以“碑”说话之后,又将目光投向时光的坐标。文章以“好奇”为由,命意所在,端在“理解”,故能深入幽微,叩动心弦,捕捉到历史的心跳与喘息。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

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翻过一页,“今天××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

“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高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

……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老师,她用真诚磨炼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光彩熠熠的珍珠。

我用好奇心换得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可是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应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可是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那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我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境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我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仅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拆解“好奇心”好;奇;心!写法相当别致。那里边蕴含着一种认真求索、严谨向学的精神。但作者并不刻板、迂执,而是相当灵活,相当深刻,也相当智慧地将三个概念解说的饶有意趣,从而不流于浅薄俗套。这些解说,笔断而意不断,“好奇心”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整体。所以,得出的“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好奇心“可是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的结论,相当精警,升华了“好奇心”的内涵。这一篇,是今年高考议论文的代表作。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的童年。

事情要追溯到一个夏天,那时候的我,还小着呢,年纪在班上最小的我却总有一种好奇心。比如说:玩具是由什么零件组成,风扇为什么可以转动,星星月亮到底长什么样……所以我经常因为好奇心而不小心把东西弄坏了,被家长责骂。别看我这样,其实我也成功过呢!

那一天,我还是如往常一样和同学们准备上课。"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很多东西进了教室。她高兴地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想玩吗?""想!"大家异口同声。"那我给大家做个小实验好不好?"她又问。"好"。只见老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做成小纸船,又在上面涂抹了些什么,就把它放到一个铁架台上。她说:"今天我将给大家做一个叫纸船烧水的实验。"又见她把旁边准备好的水倒入船中,又点蜡烛开始烧水。

看到这里我们都惊呆了。不是火点着纸就会燃烧的吗?为什么纸船不会被烧坏呀?我无比渴望纸船会被烧毁,然而竟没能如愿。几分钟后,老师欣喜若狂的指向纸船:"你们看!水烧开了。"听此,我飞快地跑上前去,定眼一看。果真,水烧开了。小水泡还在中间翻滚着,我还是不相信就说:"老师,你肯定是用了什么东西来我!"她低头笑道:"明天我有空。"回到家里,我决定开始自己做一次,折船,倒水,点蜡烛,"哎,不对呀!我记得还有什么来着?",我心里好像落空了什么似的,不管它。又继续实验,结果船就那么毁了。水流了出来,不过,这也阻挡不了我的好奇心。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为的就是找老师一问究竟。结果老师好似知道我会来,早在办公室门口等我了。问:"你是想问昨天实验为什么纸船没有烧坏吧?"我点点头,她悄悄的在我耳旁说,"其实是我在纸船上涂的油哈哈",我愣住了。"为什么?"只听他说了一大堆,但意思差不多是能隔绝燃烧吧,等中午回家,我又重新来一次,居然成功了!这下可满足了我这小小的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然而,如果你放着不用,就会让生活变得无味,或是错过了一些好的机会,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去发现,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你总会有一点点收获的。

请带上你的好奇心,同我一起去发现吧!

当第一条泥盆纪总鳍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上世界所诱惑时,它便挣扎着从泥水中爬上岸。这就是好奇。

当第一只森林古猿也过腻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而对陆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便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这也是好奇。

是的,是好奇心让地球有了高级生命,让世界有了更高等的生物。 当第一个北京人从地上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颤颤的把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感觉,便有了再吃一口的念头,从而使他的部落走出生食的境地。这是因为好奇。

当古人看到石块砸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时,猛然有了钻燧取火的念头,便产生了“人火”,从此他们告别了靠“天火”生活的束缚。这也是因为有了好奇心。

是的,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看到多彩。

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时,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

当有两个人看到天空的鸟儿能自由自在的飞翔,便也想如鸟儿一样飞在空中,他们便开始致力于鸟儿的研究。终于,有了飞上天的工具。这是因为好奇。

是的,都是因为有好奇心,才使人类更快进步,有了更高的文明。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太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那圆圆的月亮,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有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样?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十倍的努力去研究。终于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空中建立“家乡”。这些都是因为好奇心。

当人们面对0-9这十个数字组成的世界是如此纷繁复杂、绚丽多彩时,便有人去幻想它们的妙处,也有人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这个猜想,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也是因为好奇。

是的,好奇心是兴趣的姊妹,它消除了人类的无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妙。

好奇心来去无踪,好奇心没抓没挠。它刁钻古怪,逗你紧跟猛跑。每当你认为抓住它时,才发现还是跟它绕绕,你眼前又现出更大玄邈。好奇心一本正经,好奇心滑稽可笑。好奇心有时很没劲,但也有时很火爆。好奇心很刺激,好奇心很深奥。好奇心很古老,好奇心很新潮。好奇心千变万化,让你捉摸不定。但有一点不变,好奇心永远很好奇,

6岁。

一个小女孩从来到世界上开始,完成了她的第一番启蒙教育。她刚学会说话写字不久。睁大眼睛,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蓝色的天空,象棉花糖一样的白云,形形色色的人,各种下形状的树木。一切对于她都是神秘新鲜的。她愿意花一个下午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因为她热切地想知道它们到底会搬到哪个神秘的国度。蜘蛛虽然令她害怕,可是她又好奇它们怎样悬空结出密密麻麻的网。看到父亲买会的地球仪,她天真地问他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那时,她是那样一个充满好奇的小女生,天真快乐地生活着,最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

16岁。

她带着眼镜,端起滚烫的卡布奇诺。咖啡冒出的热气使她的眼镜,看了看墙上的钟。十一点整。该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还有三张试卷没有写完。关掉台灯,先让自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闭上眼睛,她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最喜欢睁大眼睛观察世界,可是现在,她有多久没有观察生活了?那本《十万个为什么》更是早就被压在箱底。她很年轻,可是她的心却仿佛老了似的,再也没有了那份好奇心。或者说,现实不允许她拥有好奇,她必须扔掉那些会让别人觉得可笑的问题,假装自己已经“长大”,泪水落下,黑暗中谁也不用看见。拧开开关,房间又亮了起来,她又开始做题。

36岁。

她处于艰难的创业之中,工作的劳累使她喘不过气来。虽还年轻,发中却已现出微弱的白光,隐喻着她的艰辛。她整日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双休日好不容易有个空闲的下午,女儿要求去看电影。影片的名称——《好奇害死猫》,看完电影,十岁的女儿老练的发出感慨,里面的主人公真可笑,那么大年龄了,还以为自己是好奇宝宝!人嘛,还是接受现实比较重要。她看着女儿,再想起十岁的自己,最喜欢看安徒生和瓦特的故事,最佩服他们因为好奇心而成功。她突然感到止不住的心凉。

66岁。

她事业有成,却因为年轻时过度劳累而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回望自己的一生,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成功,为了赢得现在的事业,她过早地丢掉了自己的那份天真与好奇。可是她又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失败者,因为她早已没了快乐。

一个人的一生能分成多少份?她分成了四份,到老却发现她真正拥有的只有一份,其余的三份,只不过都在追忆第一份的快乐。只因为她一直缺失了一项最宝贵的财富——好奇心。

好奇,是一种天性,是一种自然,是真情实感的火花。

在生命之初,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世界是未知的,是陌生的,一切都是那样新奇。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被凡尘世俗侵扰,心湖翻滚激荡,思绪杂乱。在追名逐利中,渐渐失去最初的好奇,渐渐习惯于机械的生活,内心世界也变得空虚而苍老。

其实,好奇心不是孩子们的专利。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渴望,就会有收获,就会从中得到乐趣。

凝视花开,看花瓣缓缓舒张开来,楚楚动人。每开放一点,就露出一个胜利的笑靥。待完全开放,柔嫩的花瓣几乎吹弹即破,却又仿佛傲气十足地在宣扬着澎湃的美。怀着对花开的好奇,欣赏一幅被赋予了魔法的画在轻轻微笑,心也变得温柔多情,枯竭的心河得到滋润。

远望流星,奔驰是流星的形影,璀璨是流星的华装,燃烧是流星的性格。流星,匆匆逝去,义无反顾,生命短暂而辉煌,给宇宙增添了一道凄美的风景。没有依恋,没有彷徨,没有哀伤,他彻底地牺牲自己,换取灿烂的一瞬,演绎青春的绝唱。怀着对流星的好奇,惊诧于那夺目的一瞬,思索生命的价值,空虚的心灵得以充实。

仰望蓝天,看它的可爱、洁净、梦幻与浪漫。忧伤的时候,看它的博大,看它的宽广,看它怀中的乌云,看它面前的黑烟。知道它不以乌云为袍,不以黑烟为纱,总会等到烟消云散。看得心开了,不轻言悲。兴奋的时候,看它的澄净,看它的无限,看它眼前掠过的飞鸿,看它掌中亘古的日月。理解它不以明日为荣,不以圆月为耀,它不用光明彰显自己。看得明了了,不轻言喜。怀着对天空的好奇,从天空的内在品质中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洗礼与升华。

迎接黎明,看它拥有的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增强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有神力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最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即将忘却的东西。怀着对黎明的好奇,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审视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的感受。迎接晨曦,是一种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它给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启示,新的发现……

……

心怀好奇,接近自然,感受生活,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是一次全新的情感历程,能让人从纷繁的事务中得到解脱,让人冲破世俗的樊篱,获得心灵的涤荡。好奇心,让人心不致在时光流逝中老去,而是在季节变换的档案中将最初的情感完好保存。

让我们心怀好奇,一起成长!

当好奇心发作,就会想方设法拨开疑云,可那时才发现,谜团包裹着的是浓浓的爱,不断地撞击着内心最深处。

楼房顶层此刻正毫无保留地沐浴在落日的夕色中,站在阳台,视线几乎可以与太阳的高度平齐,一束微醺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打过来。“砰”的一声,门关上了。屋子继而安静下来。妈妈前脚刚出门,我就后脚迈进了她的卧室,去探索着,试图找到那个谜团。

这些天来,我一直很疑惑。随着初二数学题难度的提升,而我因脚伤未痊愈而没有参加暑期补习班,于是不会做的题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妈妈却能一眼看出我做的题中的“漏洞”,然后再简洁地给我讲一遍。我的记忆中,妈妈的数学不是很好。怎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像一根羽毛,不断挠着我的心,想抓但抓不到,想躲又躲不掉。我能忍受饿肚子,但是不能忍受好奇心,所以这简直是一种煎熬啊!

不过现在,机会来了。让我看看是什么让妈妈的数学突然变好了?

卧室一如既往的静谧。由于方位背阴,显得很暗,四周是暗黄色的旧日色调,一阵风吹过,在耳边呼啸,把衣摆吹得微微鼓起来。我在卧室里转来转去,却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冥思苦想中突然听到轻微的开锁声——妈妈回来了。转身溜出房间,坐在椅子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拿着本杂志。只能先放弃这次“寻宝探险”了。

夜变深了,窗外那没有月亮的夜空,只有星星闪着淡淡的光芒。正在梦中与周公下棋下得不亦乐乎的我被微小的开门声吵醒。只见妈妈逆着光走进我的房间,从我的书桌上抽走了几本书。本还有些癔症的我立刻清醒了:

谜团就要解开了!

我骨碌一下翻下床,小心地踮着脚走到妈妈的房间门前,透过门缝,我愣住了。大约是凌晨两点多的光景,万家灯火早已熄灭,可是妈妈却开着台灯,拿着我的作业和书本仔细看着,眉头忽而紧皱,忽而舒展,还不时在纸上算着。灯光洒在她的肩上,浣了一身的朦胧,她的头发泛着一丝银光,不知是灯光还是白发,因为我已经泪眼模糊了,悄悄溜回了自己那柔软蓬松的大床上。

谜团终于解开,我的好奇心不仅得到满足,心里也暖洋洋的。也许只有母爱,才能让工作了一天的母亲在深夜挑灯苦读,只因她的孩子不经意间说过“现在数学好难啊。”

好奇心使我找到了那份试图藏起来的爱,只想让我默默感受的爱。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期望明白自我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此刻,我们经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经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能够说,没有观察与帮忙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可是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提高。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提高,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我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今年也很难得。作者立意深刻,有独立见解。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用例鲜活、到位,能有力地支持自我的中心论点。文章活泼洒脱,不干巴巴地说教。今后的高三学生,应从中得到启发。

好奇的议论文素材

好奇心议论文反面教材当第一条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地所诱惑时,它挣扎着从泥土中爬上岸,这是好奇心。当第一只古猿也过腻了在树上爬来爬去的生活,而对陆地平坦的环境感兴趣时,它试图爬下树,走出第一步,这也是好奇心。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好奇心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为什么眼睛会眨、为什么星星会闪、为什么太阳发热、为什么这为什么那,一大堆的为什么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对世界未知的探索,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说明人类因好奇而探索真理和光明的艰辛。人的好奇心有强有弱,正所谓“浅滩捉鱼鳖,深海擒蛟龙。”好奇心不能过分的强。正如鲁迅先生笔下——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驱使国民也兴致勃勃观看“杀人节目”的是好奇心、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这些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不存在。像这样,“好奇”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失去“好奇心”真正的意义。那么,没有,也罢!好奇心亦不能弱到没有。又见生活之间——与机遇擦肩而过的是弱到没有好奇心;一个苹果砸到你的头上,你摸摸脑袋,抬屁股走人,是弱到没有好奇心,若是多一点,想想除了牛顿的发现,是否还有别的?也许,你会成为第二个牛顿;……诸如此类,有颗心,却丧失了“好奇”,这样的,没有,也罢!好奇心还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找寻过去的点点滴滴,考古学家踏上了探索之旅;为了一览广寒蟾殿的景色,人类飞上了月球;为了寻找另一个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切的一切,来源于人们的好奇心,亦是好奇心是人类找寻另一种幸福感。而另一种好奇心,却把人们带入了黑暗的深渊。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快感,好奇的人们走上了吸毒这条不归路;为了寻求自己一刻的享受,好奇的学生走进了“黑网吧”这一万丈深渊;为了……新时代的我们好奇心有时会把自己带入一条绝路。要掌握我们心中这把“双刃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切需要我们好奇心去发现、去探索。但、要有度。

奇葩说议论文素材

【 #高考#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下面 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20高考作文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找找差距,继续加油。 根据要求写作。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引起热议:“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进行知识共享,你支持吗?”很多人都参与其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说,如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的东西,全人类都知道了,对我是不是不公平?还有人认为,共享知识不等于共享能力,知识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但能力、思维、审美等等还是需要自己去培养的;也有人说,知识共享会不会让人滋生懒惰,从而失去创造力?还有人认为,知识共享让我们把每个世界的门都打开,它避免了更多人因为无知而引发的危险和伤害,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让专利在知识共享的大潮中宁静生长 文|一考生 “让人类大脑一秒进行知识共享”不仅是一个假设的辩题,似乎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种期盼。李大钊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因此很多辩手满怀憧憬,想象着“一秒钟知识共享”所带来的种种美好,描绘着一个大同世界的蓝图。这没有什么不对,但这一种想法却是最单纯的愿景,因为在他们的理想之中,忽略了一个叫作“专利”的存在。 专利姓“专”,它属于个体。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霸占热搜好多天,以至于路人皆知。翟天临,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因为在读博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文章有抄袭行为,现已经被撤销博士学位,其导师也被取消博导资格。北京电影学院表示,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学术造假的方式有很多,但抄袭不仅是学术造假,也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零容忍,这是必须的。 我们都知道培根说过“知识是一切能力中的力量”,但却不知道这句话的后边是这样的一个延续:知识是一匹无私的骏马,谁能驾驭它,它就属于谁。据此,我们也应该明白,知识共享让所有人都掌握了等量的、同样的知识,那么终归是等于全都没有了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区别。“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科技落后,还是军事落后,乃至于经济落后,都要受制于人。古代,秦国因为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霸主;当代,美国因为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武器而恫吓四方。因此,所有的发展与强大都在于掌握先进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简而言之,掌握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的知识才能称其为“力量”。 纵观世界超强企业,它们都非常重视自主研发,通常都拥有极多的专利。这些专利,不会被拿去共享,反而会受到更严格的保护。网络通信已经到了5G时代,走在这一领域前沿的华为不会把这一核心技术与他人共享,而是采取更严密的措施来防止它被窃取;中国被称为水笔帝国,但日本不会因为我们是水笔帝国就把生产笔芯的核心技术与我们共享,而是借此技术获得巨额利润。 “让人类大脑一秒进行知识共享”的设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有可能,但知识共享并不是窃取专利的遮羞布,专利保护也不会因为知识共享的发展趋势而被取代或撤销。专利保护与知识共享并行不悖、同步发展,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审题立意 【详解】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审读材料,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通读材料,需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本则材料可分两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引用综艺节目《奇葩说》中一期引起热议的辩题,引出本次作文的论题:“知识共享”。第二部分,引述四种对于知识共享的典型看法。前三种是对“知识共享”的质疑和担忧,第四种是认可其重大意义。这一部是帮助考生打开思路,明确自己的论辩方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知识与人性、道德、法律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很多备考话题。知识共享这一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对作为科技时代的受惠者和推动者的广大考生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一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只是需要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四种看法提示,考生对于知识共享的利弊一定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知识共享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和必需,怎样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让知识在共享中服务和推动人类发展,是论证应把握的正确方向。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知识共享,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2)知识共享,须在知识专利前绕行; (3)知识共享,不等于能力共享。 参考结构: 让专利在知识共享的大潮中宁静生长 第一部分,引述材料,提出问题。 第一层,首先指出“让人类大脑一秒进行知识共享”似乎是很多人心中的一种期盼。然后引李大钊名言剖析产生这种期盼的原因。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他们忽略了“专利”的存在。环环相扣,开篇点题。 第二层,紧承上文,具体解读专利特性。用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作反面材料,论证专利属于个体。 第二部分,逐层展开,分析问题。分两个角度具体阐释拥有“专利”的重大意义。 第一层,先理论,后举例,论述掌握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的知识才能称其为“力量”。 第二层,举例论述企业重视自主研发、拥有专利就等于拥有了财富。 第三部分,首尾呼应,解决问题。首先回扣材料,然后明确做法,要让专利保护与知识共享并行不悖、同步发展,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

1. “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2. 李咏辞世,键盘侠可有悔意

3. 让忙碌变得充实

4.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5. 师生互动,一次规则和公平的示范课

6. 愿他们的心灵不再“留守”

7. 打动我们的是值得铭记的生活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本周,离去的不仅仅是燕子,还有我们熟悉的人:李咏意外去世,让世界惊愕,促使我们反思生命,也正视生命。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的意外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总有美好,年轻的生命能装扮世界,老骥伏枥也能发出光和热。期中考试马上要来了,同学们你们本周有进步吗?

“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一排一排的漂亮姑娘,我连看都不看一眼,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谈恋爱了”“他说天不亮就起床了,还种那个鬼‘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随着一段课堂上讲解元稹、陶渊明等古诗的视频合集在网络上流传,62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出人意料地成了“网红”。特别是其幽默生动、充满“魔性”的讲解风格,不但被学生认为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还令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有人表态“想去上学了”。

只要上网看几段戴建业老师视频,想必诸位也会认同上面的评价。虽然老先生满口的“汉普”的确使一些字句不那么容易听清楚,但从视频中的阵阵笑声不难猜测,大多数时候这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效果。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的古诗词课,除了背诵,大多数精力都在“揣测”作者的中心思想吧,也就难怪戴教授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了。这不禁还让人联想到当年央视百家讲坛上的另一位大学教授易中天。操着同样不甚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的都是古代文学的内容,却都同样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可见,哪怕是讲者和听者的交流不一定的顺畅,传统文化在今天也不是没有市场,同样可以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会心一笑。

从其学生和网友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戴建业教授的古诗讲解之所以具有“魔性”,关键是其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他说,自己讲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跟学生“真诚地聊天”。反映在语言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自然是很多对古诗词内容口语化的、段子式的讲述,而不是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这更切合新一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听者倍增亲近感。有了这种亲近感,就传达给听者一个重要的信号: 讲者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在与听者平等地交流。这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真诚”。

除了语言的幽默,更重要的“生动”在于,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尤其是很多“换作我会怎么样”的内容,讲课人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营造了一种具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也就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内容上的“真诚”。 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单单是为了会背会读会讲一些诗词故事,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古人之道和做事逻辑,将之投射到今人的一言一行上,在对比中对接古与今,从而去发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养分。 听听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上也遵从了这样的逻辑。

固然,人们不能苛求每一位老师都用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过总结这种讲课风格的“魔性”,关键在于从语言表达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激起了听者的兴趣,这代表了文化创新的魅力。戴建业教授说:“我用这样的方式讲课,是希望所有爱诗歌的人不是*大家学习,而是让人欲罢不能,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如果说创新对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兴趣,让人们关注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传承呼声越来越响亮。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戴建业“魔性讲古诗”说明,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哪怕是一堂课、一件文物,只有不断创新面向现代人的表达交流方式,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实现跨时空对话交流,才能在人们心灵的共振中打通和延续文化血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李咏辞世,键盘侠可有悔意

昨天,央视原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的一条微博瞬间击溃了网络。微博称,她们一家带着李咏赴美抗癌17个月后,“永失我爱”。消息来得太突然,很多网友无法接受。而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在治疗期间,李咏一家还被造谣移民美国,言语中不乏讽刺和谩骂。

如今,移民传闻随着李咏的溘然长逝不攻自破,在事实“反转”和结果“反差”的对比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

不知过去的17个月中,李咏一家在美国为其治疗癌症时,面对造谣中伤,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想必是嘴角的一抹苦笑,是心里的一股委屈,抑或只是一声叹息。面对莫名其妙的指责,哈文只是简单而又果断地回了一句“没有”。这或许是“不计较”,或许是“顾不上”,但并不代表这份伤害就不存在。哈文的好脾气,或许也只是一种无奈和无力罢了。

相反,网络暴力往往比硬暴力更具杀伤力。前不久,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中,面对“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的辩题,辩手陈铭爆料他在六一儿童节晒女儿照片时,被网友留言:“这个孩子丑得,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一向温文尔雅、以好脾气著称的陈铭愣是没控制住情绪。或许在那位网友看来,这只是一句吐槽,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李咏突然去世,给外界造成的反应明显是震惊的、同情的、惋惜的。我们甚至不排除当时指责、谩骂李咏移民的网友,此刻也加入了蜡烛与合掌的缅怀中。只是不知他们心中,是否有些歉意和忏悔泛起,更不知他们是否会在此后的网络言行中,是一如既往地恶语伤人,还是多一些冷静、明辨和思考。

因此, 我们也能够明显分辨网络暴力,它们和正当的、正义的网络表达区别在于:不分事实,听风是雨;不论是非,只讲情绪;不思后果,只图痛快。它们自以为躲在屏幕后面无须负责,它们自以为“人微言轻”影响不大,但众人都这么想,网络暴力便如千流汇海,恶浪滔天。

随着移动互联网愈发深入社会生活,网络暴力也正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负能量。随手一句留言,它们或许没有车祸那么触目惊心,没有自然灾害那么简单粗暴,没有凶徒那么面目可憎,但却往往伤人于无形,直入肺腑,影响深重。

李咏已逝,所谓的“移民原罪”也烟消云散,但正义不该止于*大白。一些习惯于施加网络暴力之人须要反思: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责任。当它带着锋利的刃口,在舆论场肆意飞舞的时候,那不是什么“作品”,而是在“作秀”的同时,很可能还在“作案”。

让忙碌变得充实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凌晨3点不回家》的网文引发网友共鸣。现代生活中,忙碌,的确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总干不完;忙应酬,忙补课,周末也不得闲;即便是休假游玩,也常常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或许有些夸张,但生活节奏也免不了是争分夺秒、应接不暇。

在很大程度上,忙,是奋斗,是拼搏,是马不停蹄向梦想前进。 在每一本时间管理的“攻略”上,都不会有人教你不劳而获。县委书记廖俊波,把车子、饭桌、工地当作办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马冬晗,将每天从早上6点到午夜1点的学习计划细致到分钟;乡村医生贺星龙,18年间出诊17万次,摩托里程足以绕地球10圈……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没有人可以不奋斗就到达终点,没有人可以不忙碌就收获幸福。无论是一心为民,还是献身学术,以梦为马,忙碌就能让人变得充实。

在我们栖居的城市,随时都有人在工作。当“夜班人”“熬夜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家,便利店营业员、环卫工人早已开启了新的一天。24小时“不打烊”,为城市带来了故事,也平添了不少魅力。吆喝的小贩、值班的警察、开夜车的司机……忙碌的人们激活了城市运行的机理。尽管城市也面临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问题,但忙碌意味着进步空间巨大,当勤劳努力的个人组成干劲冲天的群体,每个城市的未来都值得期待。

就国家而言,忙碌是发展活力的表征。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30年不懈治沙的“库布其模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每一步,无不是由行动者的汗水创造出来的。如今,早高峰的北京地铁4号线以1分43秒的发车效率将一批批上班族送达岗位,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日夜不停,一艘艘巨轮把货物运往五大洲,这是中国活力的生动注脚。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地区互相比照你追我赶,离不开企业奋发图强鏖战商海,更离不开个人争分夺秒增长才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方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不过,就有些人而言,之所以忙忙碌碌、片刻不息,不见得是选择了远方,也有可能是选花了眼。在现代社会,人们看似从重复劳动中被解放出来,但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手机、汽车减轻了沟通之苦,但网络社交、保养停放令人伤神;成为健身达人、追剧狂魔、手游玩家也是让人劳神的“小目标”。五颜六色的生活,是时代进步的馈赠,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忙碌的源头。稍不小心,朝着目标阔步而去的忙碌,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式的庸碌,甚至带来低效混沌的“拖延症”。所以,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忙得充实、忙得有效,让忙碌真正加快前进的步伐?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奔跑,片刻不停才不会掉队。事实上,在每个城市不舍昼夜的“接力跑”中,个体虽要以国家社会的宏大叙事作为参照,却不用独自跑完全程。即便忙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忙不应占据生活的全部。 正如反复折叠的铁丝必然会断,切莫让忙碌拖垮了身体。既要在忙碌中提高效率,把刷手机、侃大山等无谓的忙碌剔除出去;也要找到忙碌的节奏,慢一拍,喘口气,养精蓄锐,重整旗鼓,明日的赛程会更自如。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

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

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 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 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师生互动,一次规则和公平的示范课

高校校园频频传出的新闻,给人这样的印象:维护规则和纪律、维护教师尊严、师生间平等相待,这些好像很难同时做到,很难兼顾。不是某位老师言行失当,就是哪个学生举止太出格;或者是某项规定不尽合理。但是,发生在华东政法大学的一次因交作业引起的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却令人深有感触、深长思之。

有网友以“事虽小,理不轻”论之,非常恰当。这次师生互动,堪称一堂内容丰富的示范课,既是一堂“规则课”,也是一堂“公平课”、“公开课”;甚至是一堂非常出色的作文课。

许同学没有按时交作业,可能影响学期评分。她以对规则“理解不同”为由,在微信群里要求马寅翔老师接受她补交作业并“共担风险”,即视她没有违反规定,不扣分。

马老师要她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理由。许同学用了3个小时,交出一篇长文《论迟交作业之合理性》,马老师随即撰文一篇《 关于 “迟交作业案” 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复。因为许同学证明自己不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只是没有按时上交,而马老师最终认为论证有效,并认为接受其作业不会伤及对其他同学的公平。

马老师让许同学为自己晚交作业提出正当理由,还有一个用意:考察她是不是能把所学内容运用到为自己辩护上。希望通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学会把法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掌握专业。马老师对学生的负责,对教学的负责,都在不言之中。

马老师说,许同学的文章写得很长,而且从形式上来看还比较专业,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一两句话打发她,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没办法让其他同学理解我为什么又接受了她的作业。

这里,马老师告诉我们: 对一个学生的尊重,与对其他同学的尊重,是相互联系的,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 也包括对教学的负责。做到了这些,教师的尊严,自然就在其中了。

马老师说,要许同学撰文论证,是对她的考验;但是,这何尝不是对马老师自己的考验?论证的合理,逻辑的严谨,语言表达的准确,从中可以学习如何写好议论文。没有坚实的多方面的能力,不可能有这么精彩的“即兴”发挥。

这次师生间的“辩论”,是在一个有三百名学生的大群里进行的,众目睽睽,任何违背公平、曲解规则都逃不过众人眼睛。这堂课告诉人们: 公开,是公平的保证。

马寅翔这样的老师,是让很多学生折服、羡慕的“别人家的老师”,应该也是校长们最想要的教员。马老师能够这样专注于教学,相信这是一个让人安心于业务、鼓励人钻研业务的学校。马老师只是因偶然的机会而网红,其实每所高校都有很多热爱专业,对学生负责的教师,他们都希望拥有马老师那样的教学环境。

愿他们的心灵不再“留守”

关照留守儿童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父亲给我的那一个眼神”“那个拥抱和那句话,一直给我力量”“我抱着爸爸说:‘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的玩具’”…… 一个留守儿童的作文《我太爱那件礼物了》中,几句简单的话,勾勒出这一群体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让人们看到一颗颗渴望陪伴的孤独心灵。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断增加,改变也一直在发生。前些年,在四川凉山“悬崖村”,孩子们背着书包在悬崖峭壁间艰难前行的身影让人牵挂。如今,有了坚固的钢梯、新建的通信铁塔、连着网线的路由器……大凉山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变得顺畅了。不过,守护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却依然任重道远。前不久,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出炉,这已是这一*连续第四年发布。从此前的“陪伴”“守护”,到今年的主题“牵绊”,*也在不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记录和分析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联结,聚焦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心理机制,有利于探索出有效的心理帮扶路径。比如,孩子虽然最需要亲情陪伴,但研究发现短暂而粗糙的相聚、亏欠心理下的补偿,比不上平时的涓滴交流;比如,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倾向将真我一面掩藏,因此偶尔回家“看看”,可能不如平时多打电话;再比如,大人外出打工,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但父母关爱的缺失,却能造成难以抚平的伤害。应该说,近些年社会帮扶力量的进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儿童家庭或学校的物质条件,不少志愿者的倾情付出给予了孩子情感的抚慰,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填补了时间的空白。然而,这种来自社会第三方的努力,难以从根本上缓解造成亲子关系淡漠的时空分离。

有人用 “归期不定、前路不明、何去何从” 来总结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比物质匮乏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精神上的慰藉。彼此牵挂的父母与孩子,是什么成了他们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从帮助孩子到帮助家长,如何纾解两个群体的共同焦虑?可以说,将这些问号拉直,在爱与被爱之间传递力量、消除误解,更有利于帮助这群孩子免于孤独,克服迷茫消极的负面情绪,从而走出心灵的困境。

领袖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时至今日,留守儿童群体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长大的成长问题,也是如何发展的教育问题、如何谋生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纪录短片《棉花村的孩子》中,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孩,早早辍学陷入迷茫,随父母出门打工身心疲惫,再想回去读书却已没有了退路。小女孩的故事反映一系列待解的命题: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如何得到保障?学校如何在心理健康、人格养成上发挥更大作用?强求父母单方面“弃城还乡”并不现实,依赖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唯有用社会大家庭的力量搭建情感沟通的渠道,培厚亲子关系的土壤,才能让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充满阳光。

在*发布会的摄影展上,一幅作品尤其引人注目。一个孩子紧紧握住满是磨痕的座机话筒,斑驳的墙上刻的是几串难忘的电话号码。一个完整的中国视野,不仅需要看到高楼大厦,也需要看到乡村田野。关照留守儿童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打动我们的是值得铭记的生活

什么会被记住?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洗尽铅华。让人们看到真实的生活,体味各自的奋斗,这样的记录,才有更加持久的吸引力。

最近,有一类“土味视频”悄然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走红。它们大多来自于普通人的生活与奋斗:原原本本地呈现母亲如何制作咸菜,忠实记录在山里做电力维护的日常,直播出江捕鱼的辛劳与收获……这个秋天,鲜活而不做作的“土味”,让人们看到许多“原生态”的生活。

这也让我们思考,在短视频领域,流量如何成为正能量?一段时间,也有一些“三俗”的东西借“土味”之名传播,夸张妆容、雷人雷语,甚至打暴力*擦边球,似乎带上“土味”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雅,这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逾越了法律边界,也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的整治规范,改变着短视频领域泥沙俱下的局面。“土味视频”的流行,也是用户选择的结果。美貌、猎奇、搞怪或许能博得一时眼球,但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活力长久。有人下了夜班,看到地铁站外台阶上整齐排列着的咖啡罐,感悟着城市夜归人的活力;有人直播农村收秋,金黄的颜色染遍乡间小院,炖煮新粮的大柴锅热气腾腾,一粥一饭都特有滋味……正像观察者所说,“这种生命力与生活贴得那么近,他们很少抱怨,能为搬一天砖得到的一百块钱而满足,为钓到了江里的一条大鱼而雀跃,为每个生活中的小惊喜感动。”从亿万普通人分享的多彩生活中,你能清晰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情,令人感动。

生活是平凡的,但是能够坚守平凡的人,总能找到不凡的价值。 高塔上发短视频的电网工人,为何能收获无数粉丝的感佩?也许不仅是因为艰苦,更因为传递光明。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中国梦”栏目也曾刊登过一位电网工人的文章。作者是孩子眼中的“蜘蛛侠”,一边爬高一边拉线。200多米的塔相当于80多层楼,爬上去要迈过1268级台阶。工作甘苦自知,但在塔顶俯视长江,会感觉它变窄了,而自己和塔上的队友却变得高大了。

路遥说过,真正万古长青的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 去除虚火与邪火之后,来源于生活的“土味”注定会火,而且会一直火下去。任何内容生产都试图实现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记录,二是传播。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感动我们的依然是真实的东西,是生活本身。这也是为何在直播热度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愿意把流量贡献给记录者的平台,仍能保持强有力的用户黏性。

网上有一句名言,生活不仅是我们活过的日子,也是我们记住的日子。什么会被记住?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洗尽铅华。让人们看到真实的生活,体味各自的奋斗,这样的记录,才有更加持久的吸引力。

好奇心议论文素材100

好奇心是一个寻根问底的开端,是需要一遍有一遍的思考;是通过耐心的观察;是经过认真的实验而解开的一个又一个迷团。下文是有关好奇心的作文素材,供大家摘抄。

1、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高中时听说太阳的影子可以用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的名字叫日晷。他很好奇,所以问老师日晷的原理。他回家找了些废料,很快就把它们做成了。他用日晷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哥白尼长大后,提出了著名的“太阳新理论”,推翻了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错误观点。

2、罗蒙诺索夫,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出生在一个渔夫家庭。他年轻时和父亲一起去钓鱼。他对海洋中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很感兴趣,罗蒙诺索夫总是问父亲很多问题:“为什么夏天的晚上海面出现明亮的水线?”为什么冬天的夜晚天空有着绚丽的北极光为什么海水每天涨落两次?”

古往今来,人类从原始社会演变到现今的科技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过程中,体现出了人类的积极上进和争强的好胜之心。然而,“好奇心”则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好奇心”顾名思义便是是说有一种想探索或了解事物的想法。世间万物绝不能没有“好奇心”。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好奇心”,那就等于清澈亮丽的大湖里没有了湖水,也不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湖了。所以世上如果没有了“好奇心”也可等于是说这个地球不叫地球了。其实,如果把一个求知的想法看作反应物,成功看作是生成物,而“好奇心”则看作催化剂或者反应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明白“好奇心”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了。

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的科学不能没有“好奇心”。著名的生物实验“豌豆杂交”是由孟德尔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完成的,孟德尔的这次实验所得出的“分离定律”则为生物学的发展和当今基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牛顿在因为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的情况下,他的“好奇心”也驱使他去研究,最终得出了“万有引力”这个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曾是世界首富的比尔在小时候天资聪明,具有很强的勇于探索的心理,最终在研究电脑的这条路上成为了IT行业的传奇,并为IT行业的发展作出了无可代替的功绩。

显而易见,由上述的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奇心”在人类乃至全地球的生物的发展上,都具有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

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好奇心”的正确使用与否,往往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其实从一个人的生长里程来说,人的一生基本就是在成长,在不断的突破和创新。然而驱使这些事情发展的因素之一的,那便是“好奇心”了。因为,人学习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的事物,而在了解了你所想知道的事物之后,就必然会选择你心中的命运。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好奇心”的确是在影响着这个世界运作的重要配件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