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格萨尔王传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7:50:47

格萨尔王传毕业论文

一、格萨尔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等地放牧,由于叔父离间,母子漂泊,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二、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卒于公元1119年。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三、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至今在四川、云南等地,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怀念。

格萨尔王是一部藏族史诗,讲述的是妖魔为害人间,格萨尔王作为天神之子降临人间,降妖除魔,造福百姓,功成名就之后重返天界的故事。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连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戌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在很早以前,岭国出一个穷孩子,起名叫角如,这个孩子在奇异境界里诞生和长大成人.在岭国英雄云集,赛马争夺王位时,力战群雄,得胜称王,尊号为格萨尔.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名扬四海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论文开题报告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它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在我国西藏、四川、内蒙古和青海等地区,有上百位民间艺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

《格萨尔王传》蕴含着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是藏族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它原来是西藏民间流传千余年的口头文学,现在已经整理成书。 全书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同时,它也与藏传佛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部史诗产生于公元3至6世纪之间,公元7世纪初叶至9世纪得到进一步充实,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逐渐成熟。在1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传佛教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基本框架终于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而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就是藏传佛教重要派别宁玛派的僧侣们。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描绘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毅力和神奇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 这部史诗不仅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伟大著作,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superelle杂志王嘉尔

还有李现,杨洋,肖战王一博。能够上这个杂志的一般都是特别火的,而且也是长得很好看的。

《芭莎男士》8月新刊封面迎来演员许光汉,这也是他继《时装男士》7月刊之后,第二次登上内地五大男刊封面。多款秋冬新装造型加身,各种童趣道具上阵,在盛夏的蓊郁绿意与蒸腾热浪包裹中,仍可见他那份纯净的少年心气。《芭莎男士》释出一组许光汉最新时尚大片,还有哪些明星上过该杂志的封面?

1、众所周知,胡歌是《芭莎男士》的代言人,胡歌荣登《芭莎男士》刊封面。姚晨的《芭莎男士》杂志封面也出街,这是该男性杂志首次登出的女性封面。 2、杨超越也是该杂志史《芭莎男士》 上时隔三年以后的第二位封面女郎,看的出来,《芭莎男士》代言人并不一定全部需要男艺人。

3、姚晨的《芭莎男士》杂志封面也出街,这是该男性杂志首次登出的女性封面,诠释女王的文艺腔调

4、R1SE周震南登上《芭莎男士》三月刊封面。少年复古油头湿发造型,加上彩色发卡点缀,夸张的造型与光影间朦胧的神秘形成强烈对比,他大胆的视觉冲击感造型。 R1SE周震南去年6月成团出道以来,他陆续登上了《时尚先生》、《红秀》、《ELLE》、《Vogue Me》、《时尚COSMO》等时尚大刊。

5、黄轩荣登《芭莎男士》四月刊封面。油画质感的大片里,光影交织、雾气氤氲,他舒适惬意地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诗意生长,以鸽子为伴,以书画为乐。整体造型硬朗而粗犷,而他柔软又迷人。

6、蔡徐坤登《芭莎男士》封面五月刊封面,梦幻光影大片未来感十足,造型独特亮眼。长款风衣搭配西装未来感满满,航海风的外套则是多了几分绅士摩登。

还有龚俊,王一博,还有张大大以及大张伟,还有郭富城都有过,感觉这个杂志还是能够展现魅力。

一:杨洋的封面照

杨洋是一个九零后的大男孩,出生于中国上海市,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然后进入影视圈成为一名演员。 由于他是舞蹈系的,本身形象条件就不错,加上他在校期间也是品学兼优。后面参演了一系列的影视作品,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出道以来绯闻也很少,属于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最喜欢的就是他演张起灵时酷酷的样子。二:刘亦菲的封面照

刘亦菲在1987年出生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北京电影学院2002级表演系本科毕业,华语影视女演员及歌手。出道以来一直是清纯玉女的形象,人不仅漂亮演技也好,尤其是在仙剑奇侠传中的赵灵儿,长相甜美楚楚动人;在神雕侠侣中扮演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出淤泥而不染,一袭白衣飘飘动人,被人称为神仙姐姐。这两部戏中她的形象给我印象是最深刻的,从此她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女神!三:陈伟霆的封面照

陈伟霆,英文名William Chan,1985年在中国香港出生,华语影视男演员、歌手及主持人,香港圣若瑟英文学校毕业。陈伟霆一个全身散发着荷尔蒙的男人,长相英俊,唱跳俱佳,演技也是很nice的。尤其是最近翻唱一首很火的歌‘’野狼disco‘’,让很多女性为之疯狂,给人一种很有诱惑力的感觉。

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

《经济分析基础》是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数理功底要求比较高。据说当年萨缪尔森毕业论文答辩,没几个老师敢去,因为不大看得明白他的满是方程的论文。

今日解读第1到第10章。 这一部分侧重于对作者的介绍,故事性更强一些,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和观点是穿插其中的。我把它分为两条线来介绍,一条是科特勒的家庭及生活方面,一条是他的个人成长方面。 菲利普·科特勒生于193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他的父亲是俄国人,17岁移民到美国,在芝加哥安顿下来。他的母亲是乌克兰人,12岁移民到加拿大,后来也到了芝加哥。他们相遇并成婚,他母亲在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当售货员,他父亲在洗衣店和鱼店打工,最后开了自己的鱼店。 菲利普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用我们的话说,虽然他们出身工人家庭,却都酷爱读书,长大后都成为了知识分子。 二弟比他小4岁,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法学,曾在一家政策研究所工作,后来创立了科特勒咨询集团,带到中国以后,被评为中国第一大营销战略咨询公司。 三弟比他小10岁,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协会工作,毕生致力于研究博物馆和其他非营利机构,不幸的是,72岁时因白血病去世。 科特勒与太太南希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派对上认识的,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对伉俪,相识于微时,都是学生,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爱情。 南希在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读了两年后随科特勒结婚到了芝加哥,并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北大学攻读英语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她去了洛约拉大学,获得法学学位之后在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这对夫妻婚后在繁重的学习和工作期间生育了三个女儿,是美满幸福的一家。这就是关于科特勒的家庭状况。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个人成长。 科特勒从童年开始,每当他听新闻报道说谁做了一件大好事时,他就渴望也能做一件那样的事。比如,读到一篇关于宇航员的文章后,他就想当一名宇航员;当他读到有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时,他就想当个科学家和数学家等等,他为什么会不断梦想着将来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呢?这是因为他受了许多读过的书的影响。 可见,读书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坚持。 他在读高中时,开始表现出对写作的兴趣。他为校刊撰写文章,对当时的时事进行评论,他还是高中辩论俱乐部的头儿,在高中生时,他就开始思考他的未来。 身为犹太人的孩子,常常有人劝他们考虑从事三种职业: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但科特勒却对这三种职业都不感兴趣。他决定要做会计,因为在学会计时,能学到很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个职业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稳定的收入。 题外话,因为我是职业规划咨询师,出于职业病,我认为科特勒是非常早的、有做职业规划意识的成功案例。我们自己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并不需要顾忌父母、朋友的眼光,而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于是,科特勒把入学申请书投到了德保大学,这是一所在芝加哥的知名大学,它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科特勒计划拿一个会计学学位,再拿一个法学学位,因为有了这两个学位在商界会非常受尊敬。然而,一年以后,他感觉这还不够,还缺了点什么,他应该追求比会计学和法学这两个实用知识更远大的目标。 当时有一个“阅读经典”运动,向读者介绍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列出了一个包含100本最优秀经典著作的书单,让人们深入讨论人类面对的基本问题。这个运动对科特勒的影响很大,而且这个运动是在芝加哥大学开展的,所以在德保大学读了两年之后,他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系。 科特勒20岁出头就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的硕士学位,可谓是青年才俊,然后他进入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并且在保罗·萨缪尔森等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这些老师对于科特勒一生的经济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萨缪尔森教授提出的问题,让他对劳动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着新婚的南希到印度做了一年的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毕业后他寻求教授劳动经济学的教师职位,就到了罗斯福大学经济系任副教授。但是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研究领域。 福特基金会有一项计划,选择50人到哈佛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当时美国的很多商业管理中都用到数学分析来解决问题,所以来自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教授们一起参与了这个计划。 科特勒因为对当时经济学研究中,在需求和供给问题上对定价和定价结果所做的描述和分析很抽象和理论不满意,所以他有意地接触了几位教市场营销的教授。 加入营销团队对他的影响是两方面:一方面,他开始考虑把主要研究兴趣,从劳动经济学转到市场经济学上去;另一方面,他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学和营销学中,数学对改善决断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他开始考虑写一本题为《营销决策制定:建模方法》的书。 从哈佛大学回到芝加哥之后,科特勒接到了去西北大学教授市场营销学的工作,他见到了诸如理查德·克莱维特、拉尔夫·韦斯特菲尔德等营销专家,从此开始在实战中实践营销理论,而不去教经济学了。 到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就职之后,因为一位销售人员的拜访,对他的《营销决策制定:建模方法》提出建议之后,随后的两年,科特勒撰写了《营销管理:分析、计划与控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本书现已发行到第15版,是市场营销管理的主要教材。 科特勒在这本书中特别强调了,企业应以客户为核心,并理解他们的需求,研究他们的品位和喜好等。营销不仅仅包括分发优惠券、投放广告和进行减价促销,其意义在于根据4P的营销理论: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制订出一个完善的营销计划,然后实施并控制计划的执行。 在第10章里,作者讲到了营销的起源。最早的企业是把营销部和销售部分开的,销售部自然是负责销售,而营销部是开展市场调研并做好推广宣传以此来帮助销售部提升销售。最终,营销部门超越了制定营销计划的职责,其根据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营销理论来制定营销决策。 书中提到,小型的营销部和庞大的销售部之间会发生冲突,这是很正常的。 现实中,现在有一些企业是分市场部(等同于书中所讲的营销部)和销售部,单就价格而言,市场部根据竞品的价格为本司产品提出定价建议,但是对销售部来说,面对客户,价格是否成立不仅取决于竞品和市场,还取决于自身产品等各种复杂因素,而销售部为最终的业绩负责,所以两个部门是经常会产生摩擦的。 聪明的企业会把市场部和销售部合并为大的营销部,营销总监为最终指标负责,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进行定价。 以上就是前十章的内容,后面科特勒会继续讲解营销的扩展。

保罗·A.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曾经多次重印并且翻译成多种语言,现在他把新的内容加入到他在1947年的论述中。新的导言描绘了本书的起源,并分析了其贡献是如何与1947年以来的理论发展相吻合的。新的长篇数学附录审视了1947年以来政治经济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方法论之突破性的进展:线性规划和比较静态学;动态和随机的非线性规划;现代的对偶理论;新古典货币模型的可测试内容;具有期望一效用极大化理论方面新观点的概率决策,以及用优于均值一方差近似法的广义方法所作的投资组合与流动性偏好分析。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1930年考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哈佛大学深造,1936年和1941年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至今。他也是许多政府机构中的顾问,曾任全国资源计划署、战时生产局、预算局、财政部、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联邦储备委员会、兰德公司等机构的顾问。曾于1941年获哈佛大学戴维·韦尔斯博士论文奖;1947年获美国经济学协会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70年获伊利诺斯州斯威林大学荣誉奖章;1971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艾伯特·爱因斯坦奖等;1952年任经济计量学协会会长;1961在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1965—1968年任国际经济协会会长等。

萨缪尔森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经济学》(1948年初版,后与诺德豪斯合著修订版)、《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年,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稳定》(1967年,与伯恩斯合著)、《保罗·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5卷(1966—1986)等。

萨缪尔森的主要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分析、“显示性偏好”理论、“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萨缪尔森检验”方法等范畴,在提高经济理论的科学水平方面,比当代其他经济学家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新古典综合分析

萨缪尔森对西方经济学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即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二者加以结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按照该体系,既然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可以把资本主义稳定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消费者最大满足的结论仍然是正确的。

比较静态与动态对应分析

萨缪尔森在他的研究中采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萨缪尔森认为,以往的经济理论都具有两个共同之处,即建立均衡状态并研究维持稳定均衡的条件。所谓均衡状态就是经济函数处于极大值或极小值时的状态,而稳定均衡的条件是经济变量一旦离开极大值或极小值时能否回到原有均衡状态的条件。所谓比较静态分析是探求外界参数的变化对均衡位置的影响;而动态分析则寻找经济变量从一个均衡点移动到另一个均衡点所经历的途径。他认为,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可行而有意义的经济理论。据此,他借用物理学中的“对应原则”来实现二者的结合。即在一个模式失去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即可恢复“旧”静态理论的一些均衡特质。

加速原理

凯恩斯在论述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时指出,当投资增长时,国民收入的增长应该数倍于投资的增长,而倍数的大小可以用乘数来表示。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在探求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时,必须考虑乘数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萨缪尔森对乘数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乘数和加速数的各种可能的数值的配合,他得到了投资的扩大可能造成的四种不同情况:(1)国民收入逐渐扩大到预期的数值;(2)国民收入上下波动,逐渐稳定于乘数所预期的数值;(3)国民收入呈现越来越大的波动,以致无穷;(4)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最后按固定比例上升。此后,乘数与加速相结合成为较普遍被利用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在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中更是如此。

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补充和发展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宣称,国际贸易取决于各自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程度,在两国资源相对丰富程度不同的条件下,一国出口的物品应该是在较大的程度上使用该国相对丰富的资源的物品。这一定理的正确性取决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如:贸易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在有效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下,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的关系不变;生产规模改变时收益不变,而生产规模不变时收益递减;在有效的商品的价格比例下贸易国的消费结构不变。萨缪尔森证明如果上述四个假设条件成立,那么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在逻辑上成立。同时,他还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详细论述了多种因素和多种商品的价格的均等化问题。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福利检验法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在这一领域各个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的新福利经济学,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数学方式把个人间的可比效用加起来以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同时,将帕累托的最优化理论加以精密化,从商品组合的分配考虑并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予以明确表述,提出了所谓的“萨缪尔森检验”方法。按照该检验方法,要考察一种状况依据社会福利条件是否优越于另一种状况,必须是该种状况的每一种商品组合的分配与另一种状况的分配相比较时,前者至少能使一个人有利而不对任何人不利。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以来在福利经济学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萨缪尔森定理的研究论文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1930年考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哈佛大学深造,1936年和1941年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至今。他也是许多政府机构中的顾问,曾任全国资源计划署、战时生产局、预算局、财政部、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联邦储备委员会、兰德公司等机构的顾问。曾于1941年获哈佛大学戴维·韦尔斯博士论文奖;1947年获美国经济学协会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70年获伊利诺斯州斯威林大学荣誉奖章;1971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艾伯特·爱因斯坦奖等;1952年任经济计量学协会会长;1961在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1965—1968年任国际经济协会会长等。

萨缪尔森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经济学》(1948年初版,后与诺德豪斯合著修订版)、《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年,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稳定》(1967年,与伯恩斯合著)、《保罗·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5卷(1966—1986)等。

萨缪尔森的主要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分析、“显示性偏好”理论、“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萨缪尔森检验”方法等范畴,在提高经济理论的科学水平方面,比当代其他经济学家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新古典综合分析

萨缪尔森对西方经济学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即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二者加以结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按照该体系,既然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可以把资本主义稳定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消费者最大满足的结论仍然是正确的。

比较静态与动态对应分析

萨缪尔森在他的研究中采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萨缪尔森认为,以往的经济理论都具有两个共同之处,即建立均衡状态并研究维持稳定均衡的条件。所谓均衡状态就是经济函数处于极大值或极小值时的状态,而稳定均衡的条件是经济变量一旦离开极大值或极小值时能否回到原有均衡状态的条件。所谓比较静态分析是探求外界参数的变化对均衡位置的影响;而动态分析则寻找经济变量从一个均衡点移动到另一个均衡点所经历的途径。他认为,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可行而有意义的经济理论。据此,他借用物理学中的“对应原则”来实现二者的结合。即在一个模式失去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即可恢复“旧”静态理论的一些均衡特质。

加速原理

凯恩斯在论述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时指出,当投资增长时,国民收入的增长应该数倍于投资的增长,而倍数的大小可以用乘数来表示。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在探求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时,必须考虑乘数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萨缪尔森对乘数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乘数和加速数的各种可能的数值的配合,他得到了投资的扩大可能造成的四种不同情况:(1)国民收入逐渐扩大到预期的数值;(2)国民收入上下波动,逐渐稳定于乘数所预期的数值;(3)国民收入呈现越来越大的波动,以致无穷;(4)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最后按固定比例上升。此后,乘数与加速相结合成为较普遍被利用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在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中更是如此。

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补充和发展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宣称,国际贸易取决于各自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程度,在两国资源相对丰富程度不同的条件下,一国出口的物品应该是在较大的程度上使用该国相对丰富的资源的物品。这一定理的正确性取决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如:贸易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在有效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下,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的关系不变;生产规模改变时收益不变,而生产规模不变时收益递减;在有效的商品的价格比例下贸易国的消费结构不变。萨缪尔森证明如果上述四个假设条件成立,那么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在逻辑上成立。同时,他还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详细论述了多种因素和多种商品的价格的均等化问题。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福利检验法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在这一领域各个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的新福利经济学,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数学方式把个人间的可比效用加起来以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同时,将帕累托的最优化理论加以精密化,从商品组合的分配考虑并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予以明确表述,提出了所谓的“萨缪尔森检验”方法。按照该检验方法,要考察一种状况依据社会福利条件是否优越于另一种状况,必须是该种状况的每一种商品组合的分配与另一种状况的分配相比较时,前者至少能使一个人有利而不对任何人不利。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以来在福利经济学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从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研究国际贸易中国家间的收入分配关系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这方面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深化。目前,贸易自由化及其对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一、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贸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的含义是与描述自由化的特征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贸易自由化就是指完全的自由贸易。表现为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政府对贸易活动的一切干预。这是一种极端的观点。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各国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也从没有停止过。 2.贸易自由化为一国贸易体制的中性化。中性化即政府在进口和出口部门平均分配激励措施,削减贸易体制中的反出口偏向。巴格瓦蒂认为中性化是贸易自由化的核心。 3.贸易自由化表现为开放性。克鲁格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体制中存在着大量的配额和许可证之类的数量限制措施,削减数量限制是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的基本特征。由于各国政府对出口贸易一般都持自由放任态度,因而贸易自由化主要指进口自由化。 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出发,贸易自由化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逐步消除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减少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从保护贸易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的过程。 二、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模型分析 1.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他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生产效率高,从而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这样,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贸易利益。这就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贸易理论。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为倡导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H—O模型,清晰地表述了贸易与要素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中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国应当出口其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劳动要素相对丰裕的A国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Y。相应地,B国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 4.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和萨缪尔森是最早直接把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单独研究的经济学家。1941年他们以H-O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 定理)。SS定理在H-O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当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时,贸易会导致丰裕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稀缺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1948年萨缪尔森在对H-O理论进一步研究时,得出一个新的命题: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自由贸易会使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即要素均等化定理,FPE)。如果贸易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可能会使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下降,相当数量的非熟练劳动者可能会失业;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可能会上升,其生活状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后,经济学家又对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满意请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