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哈工大报编辑

发布时间:2024-07-05 06:22:46

哈工大报编辑

我知道的是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工大合并了,至于机械工程系就不了解了。但是我导师之前是哈尔滨电工学院的,现在在哈工大机电学院。

有哈尔滨大学有编辑出版专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创建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机构。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创建于2000年;我系2003年获得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2005年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与计算机学科联合申报获批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得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1953年10月李昌同志由国家主席毛泽东署名任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李昌同志39岁来到哈工大,50岁回京,11年的全部壮年心血和哈工大人一起,汇入了这个教学科研的大集体中。李昌来到哈工大后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到1957年,学校先后提拔副教授13人,年龄最大的仅37岁。1960年评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龄34岁。1957年哈工大教师队伍800余人,平均年龄仅岁。正是由于李昌校长对人才的重视,历年来哈工大对我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一大批航天事业代表人物。每一位走进哈工大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学校发展史”中,都会记住“八百壮士”献身教学事业的事迹。“八百壮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官兵。这里则指上世纪50年代李昌主持哈工大时期培养的800多人的教师队伍。1954年10月,哈工大和清华大学等并列成为国家重点大学。要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李昌提出“功夫到家”的口号,此后进一步提出教学必须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保证把学生教好。从此,“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八个字成为哈工大的校训,“八百壮士”教师队伍的座右铭,也成为哈工大人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李昌对哈工大发展的长远思路和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教育大纲,他在教育体制、教学规划、学科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教育改革带头人。 2009年9月6日,由工商导报常务副总编辑周士元先生撰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李昌传》,在北京金融街人寿大厦举行首发式。会议由哈工大校友会组织,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朱育理主持。两院院士俞大光等近十名科学界人士参加会议。传主的夫人冯兰瑞(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原国家专利局副局长明庭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杨世勤、原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参赞何龙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纪委监察部监察专员李树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长朱育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柳克俊、中国技术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原中纪委驻国家纪委纪检组组长卢时策、原香港中国通讯社社长黄振声,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哈工大校友以及李昌同志的子女亲友参加了首发式。这部历史跨度近80年的人物传记,记载了老革命家李昌先生“踏破青山不觉累”的一生,真实地还原了从1935年“一二·九”运动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的诸多历史真相。例如,在1979年,李昌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呼吁为天安门“四五”运动平反,并率先在中国科学院平反冤假错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内高层有人提出,党员创业者雇工人数超过7个,就是搞资本主义,就要开除党籍。李昌和杜润生等老同志坚决反对这个议题。最后邓小平提出了“三不政策”,既不提倡、不阻止、不宣传,“看两年再说”,才算平息这场争论。书中的这些细节,凸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 2010年10月22日上午,李昌同志向教育基金会捐赠暨李昌教育基金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副校长孙和义主持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副理事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崔国兰与李昌亲属代表、李昌之女李玉女士签订了捐赠协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校纪委书记才巨金宣读了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证书”、“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奖牌”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贡献奖”的决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校党委书记王树权向李玉女士颁发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奖牌”、“捐赠纪念证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贡献奖牌”,并宣读了学校党委常委会同意成立“李昌教育基金的意见。李昌老校长是一位革命家、教育家,为哈工大发展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哈工大在全国知名高校中的领先地位,谱写了学校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逝世前,他把毕生的积蓄和子女的资助捐献给他奉献一生的党的教育事业,将其中的10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他终生热爱的哈工大。为缅怀李昌老校长,纪念他为哈工大做出的卓越功绩,弘扬他倡导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传承哈工大精神,加快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学校决定在校建立“李昌教育基金”及设立“李昌奖”,奖励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职工及优秀学生。“李昌教育基金”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下设的专项基金,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的一部分,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深切缅怀李昌老校长,发扬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学校还决定在校博物馆内建立“李昌纪念馆”,使之成为弘扬李昌老校长革命精神,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光荣传统的教育基地;在校教育基金会网站建立“李昌教育基金”网页,出版纪念李昌老校长的刊物,组建“李昌教育思想研究会”。 2010年11月18日上午,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李昌与自然辩证法”追思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第一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自然辩证法界在京知名学者和李昌先生的同事、学生等23人,齐聚畅谈,表达了对李昌的追思之情。追思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明国主持。李昌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委原书记,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曾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四、第五、第六届理事会顾问。李昌于2010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他一生从事过青年、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外交、纪检等多门工作,但都可以归结为民主与科学两门。晚年的李昌同志更加执着、更加理性地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李昌同志一直关心、支持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和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特别关注并从事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倡导自然辩证法研究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自然辩证法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与会的学者大都有与李老接触的亲历,在追思会上,他们通过发言和交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回顾了李老的卓越贡献,深切缅怀了李老的高风亮节,特别是李老对自然辩证法事业的重视、支持和关怀。 2013年4月4日,我国传节日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扫墓节日。一大早,湘西州永顺县塔卧镇千余名街坊男女老少聚集街头,怀着无比思念之情,在等待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昌同志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葬回归故里安葬。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李昌生前好友、学生,贺龙之女贺捷生代表,李昌亲属等来到该县塔卧镇参加李昌骨灰迁葬仪式。湘西州和永顺县的领导参加迁葬仪式。上午9点30分,天空阴沉,骤然大雨纷纷。李昌长子李炎手端李昌骨灰从故居送往轿顶山,大家手持白菊,排着队伍,怀着对李昌无限崇敬的心情徒步前往轿顶山。在轿顶山陵墓地,白色的挽联和湘西州人民政府、永顺县和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花蓝使这里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墓园内遍植苍松翠柏,四周设青石护栏,护栏旁由杜鹃花、迎春花,穴前铺设献花台,墓碑上雕刻“李昌同志之墓“和李昌头像,在铭思墙上镌刻碑文和李昌同志的生平。10点正,李昌骨灰迁葬仪式开始,大家集体默哀三鞠躬,敬献花圈、花蓝和鲜花,表达对李昌的哀思与怀念,整个过程朴素庄严、肃然有序。

重庆北碚与灰色漂泊《漫游中国大学——哈工大卷》(连载十一) 发布时间:2008-11-19 15:24:30 如今的哈工大是“一校三区”,正向深空、深海、深蓝发展。其实要加上历史的话,还有个遥远、短暂但真实的校区,那就是重庆北碚校区。从松花江畔到嘉陵江畔,从冰城到雾都,“八千里路云和月”,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一次浪漫的旅程,但若是一所大学迁徙,则好比一台巨大的机器拆卸后装箱搬运,然后再重新组装。而且更痛心的是,哈工大迁移到重庆的只是部分“零件”,留下的则是一片废墟。 “文革”十年,大学成为“革命”的试验田,课堂变成会场,操场变成战场,巍峨的主楼也曾被当作“战斗壁垒”,热血青年曾在这里盲目争斗。在另一场劫难中,主楼又成为哈工大人关于故园与团聚的寄托与象征,仿佛是雨夜归航时远岸的灯塔。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为适应国防战备需要,中央开始对国防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厂进行内地迁移,进山进洞,此所谓“三线”建设。哈工大作为国防院校,地处北疆,与俄苏渊源深远,在中苏冲突中,是个特殊的敏感点。1969年12月30日,国防科委发函,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习惯上称“哈军工”,1966年4月改称哈尔滨工程学院,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迁址事宜发出指示,要求将哈工大一分为三,五系(火箭系)随哈尔滨工程学院迁往长沙组成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其他涉及国防的尖端专业以及配套的专业和实习工厂等内迁重庆,民用专业部分留在哈尔滨。 1970年春夏,可能是哈工大历史上最忙乱、最荒诞的日子。各实验室都安装了电锯以制作包装木箱,南迁人员忙着打包设备、家具与衣物。随后就是长达几个月的大规模搬迁,轰隆隆的战备物资专列一列接一列穿越秦岭蜀道,高温湿热的重庆扑面而来。1971年初,新的上级主管部门二机部下发文件,将南迁的哈工大与哈军工二系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新校址在1970年初就已选定,在北碚西南师范学院院内。 西南师范学院校址曾是解放初川东行署所在地,里面还有一家四川外语学院。为了支持哈工大战备搬迁,两所大学无条件让出教学办公用房和宿舍,其中西南师范学院迁到梁平办学,占用的是中学校舍,据说该中学又只好去占小学校舍。这一连环的鹊巢鸠占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原哈工大老家的校址也难以保全。哈工大已经划归黑龙江省地方,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而且校外单位的建筑和民居逐渐侵入,为多年后哈工大清理整顿校园环境留了很多麻烦。 西南师范学院校园建筑典雅,风景秀美,但哈工大人并未因此留下多少美丽的记忆。此时,红色风暴与武斗的硝烟令人窒息,而且哈工大的南迁有一个致命错位,即带来了主要设备,却留下了主力教师。学校根本无法招生,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贵重的设备躺在木箱中锈蚀,教室里空空荡荡。 南北两地境遇相通,心同此心,本部的广大教师们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空白和荒废。在极其不宜的气候中,他们中的多数人如马祖光、黄文虎、秦裕琨等仍然默守信念,并坚持学习,或者下到工厂,结合生产实践进行科研,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广大干部教师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意见,要求南迁部分早日回归哈工大。 终于在1973年8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文件,指示“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原军工二系仍调回长沙工学院”。漂泊的、离散的、疲乏的哈工大于是又开始了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北返”和“团聚”。又是轰隆隆的专列,漫长的蜀道秦岭,山海关与黑土地,当火车进入哈尔滨市区,看到哈工大主楼高耸的尖顶,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南迁是哈工大校史上不堪回首的一幕。骞翮远翥的时刻,却遭双重的劫难。从1966年到1972年,无论是重庆工业大学还是留守的哈工大,都没有招生。与此同时,学校资产损失惨重,人员和优势专业流失,曾经举国瞩目的哈工大元气大伤。回忆那段历史,至今老一代哈工大人仍不胜惋惜。 然而时光不容重放,历史已成命运。所幸烈火之中,凤凰涅盘;废墟之上,精神不灭。南迁北返之后,按照省革命委员会指示,黑龙江工学院和哈尔滨电工学院“各回各家”。哈工大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清理校舍,安置设备,筹集资金,调集人才,重建专业。大部分专业开始恢复招生(工农兵学员),哈工大终于起死回生。学校主管单位转为八机总局和七机部,哈工大重新走向了为国防和航天事业服务的教学与科研之路。 1996年11月,曾任哈工大校长的高铁同志赋诗,其中“五湖四海寻壮士,北疆学府再重铸”的诗句,是峥嵘岁月和英雄豪情的生动写照。哈工大终于越过了一个“灰铁时代”。(陈喜辉 ) 编辑:助理 来源:哈工大报

哈工大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54年创刊,现为月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接收校外高水平论文,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863、973、博士点基金等)论文,报道方向包括航天、机械、能源、动力、材料、电气、电子、信息与控制、计算机、土木工程、市政环境、暖通空调、道路、桥梁、交通工程、工程力学及有关交叉学科。

哈工大学报分社科版和自然科学版,社科版目前不属于四大检索,也没有进全国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版)都属于EI检索源刊。 对于增刊的问题,得看你自己单位有什么规定,如果认可,就和正常发表的文章一样待遇,如果不认可,就没什么用了,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

哈工大学报编辑部主任

序号 论文或著作名称 刊物、出版社或会议名称及检索情况 发表时间 作者名单1 压缩空气的局部增压技术 液压与气动() 李春富,王祖温,梁立军2 Study on New Low-Power Electro-Pneumatic Pressure Control Valve Pro. of the 2n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5) 王祖温,马卫东,姜国超3 气动系统的清洁化措施 液压与气动() 王祖温,马卫东4 对气动系统中结露现象的探析 液压与气动() 金英子,李军,王祖温5 一种新型气动高精度定位系统 液压气动与密封() 梁立军,李军,王祖温6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n Pneumatic System Pro. of the 4th Inter. Conf.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97) 金英子,李军,王祖温7 The Application of Bond-Graph in Pneumatic System Pro. of the 4th Inter. Conf.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97) 李军,李岩,王祖温8 Study on New Structural Pneumatic high-speed ON-OFF Valve Pro. of the 4th Inter. Conf.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97) 包钢,刘庆富,李宝,王祖温9 气动系统充放气过程中传热系数的测定及影响 哈工大学报() 1B(EI98074298318) 金英子,李军,包钢,王祖温10 气动系统中结露现象的实验研究 机床与液压() 金英子,包钢,李军,王祖温11 气动系统放气过程中外部结露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金英子,包钢,李军,王祖温12 ADAPTIVE CDMPENPENSATION OF DRY FRICTIDN IN PNEUMATIC SERVOSYSTEM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1B(EI标题) Yu Daren Bao Wen Mao Zhiwei Bao Gong Dai Yuan min13 气动充放气系统中水蒸气凝结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哈工大学报() 李军,王祖温,包钢14 气动充放气系统中微小水滴的沉积 液压气动与密封() 李军,包钢,王祖温15 PLC控制的气动模拟生产线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包钢,王大明,王祖温16 气动充放气系统的流场计算 机床与液压() 李军,李玉军,王祖温17 The vibration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new type automatic pneumatics balance valve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43 王祖温,包钢,贺伟涛18 Cushion methods of air cylinder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45 王海涛,包钢,王祖温,张美华19 The study of single-joint pneumatic system control using E/P proportional pressure valve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48 包钢,杨庆俊,王祖温20 Study on simulation software of pneumatic system based on bond graph theory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67 包钢,马建文,王祖温,胡妍21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atalogue of pneumatic components based on network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68 熊伟,包钢,王祖温22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condensation of vapor in pneumatic systems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064 李军,王祖温,包钢23 PLC在气动模拟生产线的应用 液压气动与密封() 朱春波,王大明,李哲,王祖温24 PLC控制的上下料机械手 液压气动与密封() 朱春波,王大明,梁立军,王祖温25 PLC控制的气动翻转压套机械手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王大明,包钢,王祖温26 调速阀位置对气动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熊伟,曾令申,包钢,王祖温27 空调压缩机出液管自动冲压机 机械工程师() 熊伟,王大明,包钢,王祖温28 气动人工肌肉 液压气动与密封 叶骞,王祖温,包钢29 一种高效的控制策略研究及控制器开发环境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杨庆俊,刘云,王祖温30 区域分裂的SIMPLE算法用于管路粘性流场计算 推进技术1BEI01015479040 李玉军.包钢.邵锦文.王祖温31 气动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平台 高技术通讯EI01015501262 朱春波,李玉军,包钢,王祖温32 气动系统管路流场中边界条件的处理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检索含摘要EI00115398803 李玉军,朱春波,包钢,王祖温33 气动系统中水滴的蒸发机理分析 液压气动与密封 包钢、李玉军、王祖温34 STUDY ON THE INTERNAL CONDENSATION OFWATER VAPORIN PNEUMATIC SYSTEM ICFP2001 2001 李军,王祖温,包钢35 精密减压阀震动现象的仿真研究 机床与液压 王祖温,包钢,王建宇36 气动系统中水滴的沉积机理分析 机床与液压 李军,李玉军,包钢,王祖温37 基于WWW方式的气动系统CAD 液压气动与密封 叶骞、王祖温、李军38 Study of CAD software for pneumatic driving system ICFP2001 2001 熊伟、包钢、王祖温39 The Calculation of Two-dimension viscous flow field in tube of pneumatic system ICFP2001 2001 包钢、李玉军、王祖温40 气动系统结露现象判别软件的开发研究 机床与液压 包钢,李玉军,李军,姬升飞,王祖温41 175T/H树皮—煤粉复合燃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热能动力工程EI01566811301 包钢,邓素碧,王祖温42 气压伺服系统选型研究 机床与液压 杨庆俊,包钢,王祖温43 气动系统中管路的二维粘性流场计算 热能动力工程EI01476739295 包钢,李玉军,李军,王祖温44 气动传动系统CAD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EI02347053570 熊伟,包钢,王祖温45 气动系统节能研究简介 机床与液压 李军、王祖温、包钢46 一种气源湿度控制系统 液压气动与密封 李军、包钢、王祖温47 基于因次分析的气动系统结路问题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金英子、迟缓、王祖温48 典型气动系统优化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叶骞、李军、王祖温49 一种高效的控制策略研究及控制器开发环境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杨庆俊,刘云,王祖温50 比例方向阀控制气缸动力机构建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检索含摘要EI02126893846 杨庆俊、包钢、聂伯勋、王祖温51 气动系统内部结露的机理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IAEI02397107778 李军,王祖温,包钢52 用于气动伺服系统的自适应用神经模糊控制器 机械工程学报IAEI02397107783 朱春波,包钢,聂佰勋,杨庆俊,王祖温53 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EI02106877948 朱春波、包钢、程树康、王祖温54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气压伺服系统非线性H∞控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EI02407123349 杨庆俊、王祖温、路建萍55 气动人工肌肉驱动关节特性研究 液压与气动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56 气动人工肌肉改进模型研究 液压气动与密封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57 遗传算法在气动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学报IAEI02447178232 王祖温、叶骞、李军58 机构设计中仿形摸板的应用及廊形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李哲、熊伟、王海涛、王祖温59 高速气缸缓冲的研究 液压与气动 王海涛、包钢、熊伟、王祖温、60 圆盘多供气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有限元分析 机床与液压 包钢、樊蕾、李军、王祖温61 多回路气压动力系统数值建模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03447707757 王祖温、郭晓晨、李俊、包钢62 基于开关阀的气动位置控制系统的模糊+PH控制 液压与气动 . 孟宪超、包钢、王祖温、郭晓晨63 三维非定常分区覆盖网格分支管路数值模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03097381724 . 郭晓晨、李军、王祖温64 单节流孔静压球面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IAEI04188147258 . 王祖温、郭良斌、包钢、李军65 气动肌肉结构参数的分析与设计 液压与气动 . 隋立明、王祖温、包钢66 一种由气动肌肉驱动的关节模拟研究 机床与液压 (期)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67 气动肌肉及其构成的关节模拟研究 机械设计与研究EI03057347017 (期)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68 One novel Vision System for Steel Strip MVIP Hongkongdefection,2001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ly Pressurized Spherical Gas Bearings with Single orifice ISTP’2003 Zuwen Wang,Liangbin Guo70 一种多吸盘爬壁机器人原型的研制 机械设计 . 孟宪超、王祖温、包钢71 Study on Complicated Pneumatic Pressure Transmission System Numerical Modeling ISFP’2003 Wuhan,china,2003, Xiaocheng Guo,Jun Li,Qian Ye,Zuwen Wang72 On the method of the Automatic Modeling in Hydraulic Pipe Network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I03407659596 (EI)03407659596 2003, 孙以泽、徐本洲、王祖温73 基于流场的气动换向阀流量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王祖温、郭晓晨、包钢、李军74 汽车燃油系统测漏的研制及其应用 机床与液压 詹长书、李军、杨庆俊、王祖温75 供气压力波动自适应缓冲高速气缸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EI04108052883 2003v 39 n 7 王祖温,王海涛,包钢,李哲76 气动肌肉的刚度特性分析 中国机械工程EI04148103411 2004 v15 n3 隋立明 王祖温 包钢77 Unsteady viscous flow between two parallel disks with a time-varying gap width and central fluid source (the case in which the rate of flow from source is forcibly varied with time)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Series 2: Fluids Engineering,Heat Transfer,Power,Combustion,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1990,Augv 33,n 3 Wang,Zuwen (Sophia Univ); Ishizawa,Shingo; Takahashi,Koji78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SFP'99): Preface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SFP'99),1999,p iii Wang,Zuwen79 Condensation During Discharging of Pneumatic System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2004 Jin Zuwen. Bao Gang80 气动触觉再现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喷嘴气流的有限元分析 国际会议 2004 包钢、孙中圣、李军、王祖温81 新型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动特性分析 中国机械工程 2004,2 郭良斌; 王祖温; 包钢; 李军82 气压垂直伺服定位系统的实验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4,5 王燕波; 包钢; 李军; 王祖温;83 新型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压力分布的有限元计算 摩擦学学报 2004,6 郭良斌; 王祖温; 包钢; 李军;84 气动肌肉与生物肌肉的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4,6 隋立明; 王祖温; 包钢;;85 气压比例方向阀非线性特性的校正 液压与气动 2004,6 詹长书; 杨庆俊; 李军; 王祖温86 基于QFT的开关阀控气动位置伺服系统鲁棒控制 机械工程学报 2004,7 王祖温; 孟宪超; 包钢;87 气动肌肉驱动仿人臂的设计 液压与气动 2004,9 隋立明; 王祖温; 包钢;88 Research of Simulation Techniques with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Air Bearing Table 国际会议 2005, 向东、包钢、王祖温89 气动肌肉驱动关节的输入整形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5,1 王祖温; 隋立明; 包钢;90 自重作用下气浮台伞型平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5,10 李延斌; 包钢; 王祖温;91 三自由度气浮台自动平衡系统动力学建模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05,10 李延斌; 包钢; 王祖温; 吕彦东;92 小孔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的结构参数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11 郭良斌; 王祖温; 孙昂;93 气压伺服系统高性能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机械工程学报 2005,11 王祖温; 詹长书; 杨庆俊; 李军; 包钢;94 计算机软件在气动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流体传动与控制 2005,2 王祖温; 熊伟;95 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承载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4 郭良斌; 包钢; 王祖温; 李军;96 新型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摩擦学学报 2005,4 郭良斌; 王祖温; 包钢; 李军;97 高速气缸压力反馈式缓冲阀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4 李哲; 包钢; 王祖温;98 气动系统充放气过程中气体状态多变指数的简化与确定 机械工程学报 2005,6 金英子; 朱祖超; 杨庆俊; 王祖温;99 高速气缸自适应缓冲原理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5,7 李哲; 王祖温; 包钢;100 Study on Electro-Pneumatic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FLUCOME 2005,8 Xiong Wei,Wang Haitao,Wang Zuwen101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气缸自适应缓冲系统优化设计 中国机械工程 2005,9 李哲; 王祖温; 包钢;102 A New Method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Unbalance Torque of 3-DOF Spacecraft Attitude Control Sim Ulator 国际会议 2006,1 Li Gang103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Platform of 3-DOF Spacecraft Simula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formable Bodyme Chanics 国际会议 2006,1 Li Gang104 Analytical Solution of Filling and Exhausting pracessina Pneurnatic system 机械工程学报 2006,1 金英子; 杨庆俊; 王祖温;105 静压气体轴承超声速现象的研究与发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06,1 王祖温; 孙昂;106 气动力觉再现装置研究现状 机床与液压 2006,11 孙中圣; 包钢; 王祖温;107 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的相似准则 摩擦学学报 2006,3 郭良斌; 王祖温; 刘暾;108 3自由度气浮台力学性能研究——自重作用对转动惯量矩阵及惯量主轴方向的影响 机械工程学报 2006,4 李延斌; 杨庆俊; 王祖温;109 3自由度气浮台力学性能研究——关于自重作用下不平衡力矩的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2006,4 王祖温; 李延斌; 包钢;110 3自由度气浮台力学性能研究——关于不平衡力矩的补偿 机械工程学报 2006,4 王祖温; 李延斌; 李军;111 Design of A No Vel Force Feedback Dataglove Based On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 国际会议 2006,6 孙中圣; 包钢;杨庆俊,王祖温;112 环面节流静压圆盘止推气体轴承的动特性计算 液压与气动 2006,7 郭良斌; 王祖温;113 力反馈数据手套单关节研究 液压与气动 2006,7 孙中圣; 王祖温; 包钢; 李军;114 小孔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自激振动现象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6,8 郭良斌; 王祖温;115 环面节流静压推力轴承气膜入口区流动机理的研究与计算 机床与液压 2006,8 孙昂; 王祖温; 马文琦; 弓永军;116 针阀式缓冲气缸和溢流式缓冲气缸缓冲方式的比较 机床与液压 2006,8 王海涛; 王祖温;117 基于梯形图的全气动系统快速设计方法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6,8 熊伟; 王海涛; 包钢; 王祖温;118 静压气体轴承中的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06,9 孙昂; 马文琦; 王祖温;

欧进萍: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44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进萍,1959年生,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6-1978:湘潭大学零陵分校水电系大学毕业; 1979-1983: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陈敬生教授); 1985-1987: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力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导师:王光远院士); 1987-1990: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提升教授并留校任教; 1993: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1993-2000:哈尔滨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199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1998-2000: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99-2000:哈尔滨建筑大学副校长; 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工程院院士。 学术任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工程学科组副组长; 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曾任副组长); 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国内其它多个二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国际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报》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和副主任编委。 研究方向: 1.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领域:针对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和海洋平台结构及其地震、台风、波浪、冰力和爆炸冲击等具有空间分布、随机特性和动力效应的灾害作用,开展多学科交*和高新技术融合的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研究。 2.工程力学领域:结构动力作用、振动与控制;结构损伤、可靠性与监测;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 主要论著及科研成果: [1] 欧进萍,王光远,《结构随机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欧进萍,《结构振动控制--被动耗能减振》,科学出版社,2003 [3] 欧进萍,《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科学出版社,2003 [4] 欧进萍,段忠东,肖仪清,《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 [5] 王光远,欧进萍,《模糊随机振动理论》,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2 [6] 欧进萍,吴波,邱法维,李洪泉,牛荻涛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理论与应用》,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8 [7] 欧进萍,张兴才,员彩芬,肖仪清《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安全评定与实时监测系统》,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1 [8] 欧进萍,牛世广,段忠东,肖仪清等,《固定式海洋平台结构的体系可靠度分析与安全评定系统》,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 [9] 李敏霞,欧进萍,王刚等,《变刚度结构控制系统》,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 [10] Wu Bin,欧进萍,《The Pseudo-viscous Frictional Energy Dissipator:A New Device for Mitigating Seismic Effect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2003 通讯地址:哈尔滨海河路202号 (邮政编码:150090)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 话: , 6282209 传 真: 451-6282094 E-mail : 欧进萍教授1959年4月生于湖南省宁远县。1978年于湘潭大学毕业;1983年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学部院士。44岁的欧进萍是此次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两人之一。 欧进萍教授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方面,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发展了结构抗风和抗震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设计方法。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研制出4种结构耗能减振装置和3种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结构耗能减振与智能控制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研制出5种结构局部性态长期监测智能传感器,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的试验与示范系统。 近年来,欧进萍教授主持或执笔国家“十五”有关专项科研规划和863主题论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4项,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两次分别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研究一等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培养毕业的博士21人、硕士32人,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1人。 欧进萍院士的学术和教育成就 1.学术创新成果 欧进萍院士的学术创新成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①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②结构振动控制;③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④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 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 从1980起欧进萍院士开始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基础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理论与应用方面,他提出了结构的主余地震动随机模型、地震损伤定量分析与性能设计方法,率先使结构地震损伤性能设计进入工程应用。在结构体系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方面,他建立了整体极限状态下的结构抗风、抗震等效静力可靠性分析方法,解决了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动力可靠性难题。在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方面,他建立了与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平行的模糊振动和模糊随机振动理论。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者:王光远、欧进萍);1998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1998年出版著作"结构随机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欧进萍、王光远),该书成为我国土木工程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材。 结构振动控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面向学科前沿和工程需要,他系统地发展了结构耗能减振技术,取得了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多项成果,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技术与设计方法方面,他研制开发出四种新型耗能减振阻尼器,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抗风和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地震损伤性态设计方法。在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方面,他研制开发磁流变和压电-摩擦智能阻尼控制系统以及主动质量磁驱动控制系统,创建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统一理论和方法。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是国内全面掌握磁流变液制备、测试装置、智能阻尼器和控制器设计制造,并实现产品定型化的单位。上述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部分成果已被新修订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纳,并正在主持编写《建筑结构消能减振设计与加固规程》;2003年出版著作"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科学出版社,欧进萍),该书得到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主席、秘书长和著名教授好评,并应邀翻译成英文。 欧进萍院士在结构振动控制的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智能控制三个领域中的后两个领域被公认为在我国发挥着带头和牵动作用,鉴于他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被选为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和《Journal of tructural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国际结构控制和智能健康监测学报》)中国大陆唯一编委。 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自9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2003年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五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智能结构技术亚太协作研究中心"(APNiSST,6成员之一,中国大陆唯一成员);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工作组"(IWGSHM,中国大陆唯一成员),牵头申办、并获准在中国主办"第二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会议" (SHMII-2,2005)。 在结构监测的智能传感元件方面,他研制开发出光纤光栅系列封装传感器、压电薄膜裂纹监测传感器、机敏混凝土和碳纤维筋应变传感器,上述部分传感器已经定型化,并正在产业化。 在结构健康监测智能系统方面,他建立了智能传感监测集成系统、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和结构实时安全评定方法。 上述研究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欧进萍院士在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领域被公认为在国际和国内发挥着带头和牵动作用,在许多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担任重要职务。 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 9 0年代以来,紧密结合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的迫切需要,他系统地发展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在海洋环境随机荷载及其组合方面,他提出海洋环境疲劳荷载(风速、波高和冰厚等)谱的统一模型,海冰动力作用随机过程模型和我国局部海域风和海浪联合概率分布;在海洋平台结构的安全评定方面,他提出了平台结构损伤的量化处理与演化分析方法,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可靠度评定理论与方法以及平台结构实时安全监测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的冰致振动机理与控制方面,他建立了在平台结构海冰自激振动判据,平台结构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的耦合效应及其动冰力作用的统一模型,平台结构阻尼隔震体系和主动质量磁驱动控制系统。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资助重大项目的24个专题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评为第一;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专著《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欧进萍、段忠东、肖仪青)是我国唯一一部关于海洋平台结构安全研究的专著。 2.工程应用成果 欧进萍院士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还十分重视工程实践,上述四个领域的学术创新成果均在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工程应用项目19项,其中工程总造价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项。 在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北京饭店和沈阳市政府大楼等7座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和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斜拉索振动智能控制中,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斜拉索振动智能控制是国产磁流变液阻尼器在我国实际工程中的首次应用,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半主动控制系统与方法的工程应用实例,对推动结构振动控制在我国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在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和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深圳地王大厦(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南京三桥和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以及哈尔滨松花江斜拉桥等7座桥梁工程,渤海8号和渤海JZ20-2MUQ等3座海洋平台结构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采用欧进萍院士的安全评定方法的研究成果,渤海8号平台延长服役三年,新增石油产量9万余吨,新增产值和利税亿元。上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与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提升了我国重大工程结构防灾安全水平,对我国跻身该领域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3.组织和参与国家科技规划和论证 欧进萍院士积极组织和参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规划和论证,对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其组织和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规划和论证主要有: 在专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执笔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优先资助领域-"重大工程灾害与防治"的论证报告 l 在专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执笔完成了"中国和美国新世纪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 l 主持论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重大研究方向--"重大工程的灾变行为与健康监测"; 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并获批准 l 牵头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重大研究项目--"重大工程灾变行为与智能监测"; l 作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协助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和重大专项战略目标论证报告和研究立项与指南"(总计划经费亿元)'; 作为专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智能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基地建设的立项指南 4.组织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欧进萍院士因其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结构控制和结构智能监测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声誉,起着牵头和推动作用,也使我国该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l 2003年,他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五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智能结构技术亚太协作研究中心"(APNiSST,6成员之一,中国大陆唯一成员); l 2003年,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应邀参加美国科学基金会和欧洲科学基金会组织的ESF-NSF WORKSHOP on Advancing Technological Frontiers for Feasibility of Smart Structures,并任观察员; l 2003年,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工作"(IWGSHM); l 2003年,他牵头申办、并获准在中国主办"第二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会议" (SHMII-2, 2005); l 2003年,他牵头申办、并获准在中国主办"国际结构振动学术会议"; l 2003年,在"第一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会议(日本东京)"上,他代表中国大陆作"中国大陆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与应用发展"学术报告,并代表中国大陆学者在开幕式上发言; l 2003年,他牵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并获批准; l 2002年,他参与组织"第一届中日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学术会议"(2002,上海)和"第二届中日美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学术会议"(2004,大连); l 2001年,他执笔完成了'中国和美国新世纪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 l 2003年在国内高校首次推出聘请国际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兼职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一批签约35名国际知名教授,并已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 他培养毕业了博士23人、硕士32人,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3人。其中,培养毕业的博士已有三人提升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哈工大报讯 ( 记者 丹梅) 44岁的欧进萍,是2003年当选的58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当时一些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消息,人们钦佩他的同时,更想了解这位年轻的科学家。 1959年,欧进萍出生于湖南。1987年获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任教。他虽年轻,但却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结构振动控制、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和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4个重要领域系统地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 年轻的欧进萍是个迷,这要从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说起: ——他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理论与应用、结构体系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成为我国这一学科的带头人。 ——他系统地发展了结构耗能减振技术,取得了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多项成果,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是国内全面掌握磁流变液制备、测试装置、智能阻尼器和控制器设计制造,并实现产品定型化的单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他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5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智能结构技术亚太协作研究中心”,他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工作组,在国际和国内这个领域被公认为发挥着带头和牵动作用。 ——他系统地发展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建立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维修决策理论和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奖励。他出版的专著《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和应用》是我国唯一一部关于海洋平台结构安全研究的专著。

李庆春从事的第一项科研工作是离心铸造。1953年陪同康斯坦丁诺夫专家到鞍钢铸管厂调研,其为李庆春选了《铸铁管离心铸造》的研究课题,作为研究生结业论文。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54年第2 期。之后在离心铸造方面又进行了几项研究,如大型炮管离心铸造、不锈钢环离心铸造、双金属离心铸造等,并获得多项成果奖。曾获最高奖项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年12月李庆春70岁时,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由于面临许多工作,很快又被学校返聘。从1997年起到2005年末李庆春又培养了9名博士,4名硕士,3名博士后。帮助青年教师确定了《非平衡凝固技术与高性能材料》作为其原所在课题组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成立了两个实验室:《喷射成形技术及新材料实验室》和《大块非晶、纳米和微晶材料实验室》。目前在这个方向已有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带领博士生和硕士生深入开展工作。

哈尔滨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省级。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校学报编辑部。奔跑吧,兄弟。祝你好运。

不是,含有“哈尔滨”的中文核心期刊只有三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这3个是中文核心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第三届编委会成员 主任委员: 李大勇 委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晓洋 尤波 王旭东 王宇奇 王宏起 戈宝军 刘泊 刘波 刘玉成 刘胜辉 刘献礼 孙凤莲 孙晓君 毕克新 吉泽升 乔佩利 李大勇 李伟力 李忠华 吴知丰 邵俊鹏 陈德运 范勇 范剑英 周真 张礼勇 张晓虹 张嘉振 武俊峰 郑敏利 荣盘祥 郝忠孝 修国义 郭二军 高长元 殷景华 崔云安 黄金杰 曾涛 童子权 雷清泉 谭光宇 潘状元 滕春贤 魏新劳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成员主编:刘献礼(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编辑部主任:王 萍(副编审)编辑:付长缨(编辑) 温泽宇(编辑)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沈阳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大连,改称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校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也是国家在东北地区唯一布点,以轻纺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经过50年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现代消费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共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6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848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11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472人,其中研究生947人,留学生93人。设有15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38个本科专业、19个高职专科专业。有28个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分别是东北地区该领域唯一具有一级硕士点的学科。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建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辽宁省示范专业6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轻型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所属的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服装名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教材奖1项,省精品教材奖3项,省级精品课程 22门。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是原轻工业部所属84所高校中最先获得优秀成绩的学校,也是辽宁省省属高校首批获优秀成绩的学校。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在“2007年BBC网上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管理学院学生荣获冠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学校多次获奖。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选拔中,学校有24名学生入选,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命名为第二批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基地,并获得团中央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的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在全国首届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学校以第1名的成绩获得金奖。 学校有较高学科水平。现有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纺织工程、新材料与材料改性等4个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纺织品检测中心、纺织行业产品研发中心等4个省级中心。2006年,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2007年和2008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第6,跻身于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的前列。 在2008年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11,与全国13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一起代表着我国食品学科发展水平。 在最新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大连工业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项;发表学术论文4203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68篇;获得授权的国际、国家专利283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51项,其中,学校做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酶转化法生产RH2等人参皂苷”项目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校是迄今为止全国省属高校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轻工学科金凤燮教授成为2005年和2007年增补院士有效候选人;食品学科朱蓓薇教授荣获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两名教授被评为全省仅有20名有望成为院士的辽宁省攀登学者;有3名教授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3名教授为辽宁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48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或当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个团队被确定为省级高校创新团队,有3个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国时装协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等数十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2005年起引进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的项目,陆续接受法国埃比塔克大学135名计算机硕士来校留学,得到教育部和辽宁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赞扬。2007年,与新西兰爱丁堡学院合作成立了爱丁堡国际航空服务学院,并成功开办了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 未来10年,是大连工业大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校2万余名师生员工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往开来,乘势而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优势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美丽的滨城欢迎您!奋进中的大连工业大学欢迎您! 学校亮点 ◆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轻纺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消费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 ◆2005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是原轻工业部7所直属本科院校中第一个、辽宁省省属本科院校中第一批获得优秀成绩的高校。 ◆学校2003年、2005年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受到国务院表彰,是迄今为止全国省属高校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2006年,学校被辽宁省认定为重点建设的省“轻型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等4个专业为国家直接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服装工艺技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省级高职示范专业。 ◆在2004年全国高校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第6;在2008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11,与全国13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一起代表着我国食品学科发展水平。 ◆2005年,学校成功启动中法合作培养法国留学生项目,该项目做为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一个合作项目连续实施五年。 ◆2005年,学校被中国模特艺术委员会、服装表演行业评为最具影响力TOP10高等院校之一;2007年,学校所属服装学院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 ◆在200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192个专业排行榜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的领先行列;在2008年奥运礼仪引导员选拔活动中,学校有24人最终入选,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国巴黎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先生等国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本科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在2003-2008年间学校曾先后获得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优秀单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在全国“首届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我校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奖、同时被团中央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 ◆建筑面积66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气势恢宏,是辽宁省高校中最大的单体建筑;造型典雅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施先进;标准化的体育场成功承接中国足球顶级赛事;装备先进的体育馆宽敞通透、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校园曾作为多部电影及电视剧的外景地。

问题一:有哪些优秀的科技类杂志推荐? 微型计算机・Geek 问题二:有哪些科技方面的杂志比较好? 这个还真没有科技类杂志一种是专门性杂志,比如数学学报,内容只与数学有关,另一类是综合性的,比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容倒都是比较前沿的,包括一些成果和阶段成果,主要是论述,不是介绍及发展预测。只能从中进行分析(属于情报学范畴)。 问题三:什么是科技类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 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如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及技巧我锭! 问题四:有什么科技类的杂志有推荐的 有太多的科技杂志了;《硅谷》,《科技资讯》,《科技创业月刊》《科学少年》等;具体的可以去网上杂志铺订阅;希望上述回答能有帮助 ... 问题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哪些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问题六:科技类报刊杂志有哪些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 《新知客》 《电脑爱好者》 《数码》 《科技新时代》 《中国国家天文》 《数字家庭》 《微电脑世界》 问题七:科技类核心期刊出刊快的有哪些 快的科技类核心期刊,可以7月初见刊,也有7月底的,也有8月初可以出刊的,也有明年的。很多科技类核心期刊都可以发表,看你要发什么方面的文章吧,我空间有介绍 问题八:请问,科技类的文章可以在哪些杂志期刊上发? 一般科技类的杂志都是可以的,也有很多其他的杂志设有这个栏目的,具体的就要看你的文章的内容比较符合哪个杂志的要求了,你要是投稿的话就发到这个邮箱吧,我朋友在那里发过,挺不错的,速度也挺快,通过率也挺高的。 问题九: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有哪些?介绍一下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更多科技核心期刊列表详见教育界杂志社官网,参考网址: jyjzzs/...8 ,希望能够帮到你 ! 问题十:科普杂志有哪些 很多啊看你哪方面了综合《百科知识》。航空《航空世界》 兵器《兵器大观.>>1、《少儿爱科学》 理由这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2、《科学课》 理由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小学科学课程专业刊物 3、《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理由是这本是科技教师指导小发明 4、《科技展望》――探索发现 5、《少儿科技》 6、《少年科普世界》 理由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的少儿科普杂志,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栏目 7、《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理由是精美的科普杂志,特别关注当前的科学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的天堂。 8、《未来科学家》小学版 9、《实验教学与仪器》 还不少呢,不都谢了。望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