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莫扎特安魂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14:11:15

莫扎特安魂曲论文参考文献

安魂曲,又作安魂弥撒,追思曲,慰灵曲,是一种特殊弥撒(requiemmass),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有很多音乐家都创作过,但以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安魂曲》最为著名。此此,“安魂曲”被广泛用于各种作品的名称,有《安魂曲》同名游戏、同名电影等。安魂曲简介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它是一种特殊弥撒曲——安魂弥撒曲(requiem mass),是用于罗马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只是删除了普通弥撒曲中情绪欢快的“荣耀经”和“信经”,代之以“愤怒之日”(dies irae,拉丁)、“永恒的光辉”(lux aeterna,拉丁)等曲。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早期,象拉索、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安魂曲,比如,帕莱斯特里亚在1591年创作的《死者弥撒》(Missa pro Defunctis),其实就是安魂曲。1605年,当维多利亚担任马德里德斯卡尔扎雷亚修道院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的时候,他创作了一部原先被命名为《悼亡仪式》(Officium defunctorum)的安魂曲,虽然形式上与现在的安魂曲相比有些出入,但庄严的音乐却令人肃然起敬,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安魂曲作品。许茨、巴赫、海顿等因为并非天主教徒,因此鲜有创作安魂曲。在19世纪初最出名的安魂曲就要算是莫扎特的那部了,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就是一部著名的安魂曲。近现代的安魂曲不论在题材内容、文字形式还是戏剧性手法方面,常常超越宗教的范围,并由大型管弦乐队伴奏,例如布里顿所作的《战争安魂曲》(1961)。

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伯特于1825年开始写作《第九交响曲》,并在1828年3月完稿。他原本希望此曲能由维也纳的“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演出,但是该协会认为作品太长也太难。同一年稍晚,舒伯特去世后,此曲手稿留给舒伯特的兄长费尔迪南(Ferdinand),直到1839年才在舒曼的安排协助下,由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团首演此作品。 虽然发表稍迟,然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乐曲之一,不仅对舒曼本人有强烈影响,亦对勃拉姆斯略起作用,并以其设计构思之广——如舒曼所说是“像天堂一般长”——大胆地为布鲁克纳与马勒指出了一条明路。在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中,率先使用的许多风格与形式上的处理方式,都再度出现于此曲中。但是两首交响曲最关键的创作观念并不相同;在第九中,舒伯特克制了延长旋律的冲动,而改以简洁有力、可塑性极高的主题,作为各乐章里的基调。 全曲四个乐章的管弦乐独特色彩,精致得令人惊叹。如同《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将温暖、灿烂的木管及铜管色彩铺陈于弦乐之上,使此曲固守在浪漫派的音域中。此外,他运用这些乐器的独奏能力也同样重要——双法国号温柔地齐奏出乐曲开端高贵的鼓号曲;双簧管亦是抒情地和着弦乐的伴奏,像远处的一支小号,吹奏出行板乐章的第一主题。 该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节奏活力充沛,以及两组特殊的基本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接八分音符,以及叁连音——在乐曲的进行中逐渐加强。这两种节奏,加上由法国号最先吹出的一个持续的四音符装饰音,变成终乐章的构成要素,正因为节奏素材的力道十足,庞大漫长的终乐章才能够像炮弹一般推进。 舒伯特晚期作品中的诗意与想象,在此曲达到巅峰,行板乐章里至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再现部来临时,舒伯特以长号、木管及弦乐(均为最弱音)奏出圣咏般的模式,两支法国号轻柔地反复吹奏着高音G。法国号音符间的音程中,弦乐释放出沉静而缓慢变化的和声——首先是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接着是中提琴和小提琴,渐渐增强,最后弦乐与法国号一起奏出乐章本调a小调。这个片段充分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天赋——后来更不只一次地回响在舒曼与勃拉姆斯的音乐中。 (选自《古典CD鉴赏》Ted Libbey/著;陈素宜/译) 朱里尼在舒伯特这首“像天堂一般宽广”的交响曲中,前三个乐章对速度的掌控恰到好处,特别是中间的行板、谐谑曲乐章,平衡感极佳;第四乐章则让人感觉速度稍快…或许是指挥家欲使终乐章比开头乐章的重复部更能得到应有的份量吧。全曲来说,温文尔雅但又不缺乏活力之版本。 专辑曲目: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Symphony in C major,”The Great”, 01 - I. Andant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 II. Andante con moto 03 - III. Scherzo. Allegro vivace 04 - IV. Allegro vivace 下载: 专辑介绍: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享年35岁。 《安魂曲》,莫扎特完成的部分主要是《进台咏》与《求主垂怜》,这两个段落不仅完成了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也已经是完整详细的配器谱。第三部分《继叙咏》(Sequenz)除了最后一段《落泪之日》(Lacrimosa)之外都完成了旋律谱,在配器方面莫扎特亦有较为具体的指示,《落泪之日》部分莫扎特只写了八小节,绪斯迈尔续写了整个《继叙咏》,而这个部分的管弦乐配器则是由艾伯勒完成的。第四部分《奉献经》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从这里直到整部《安魂曲》结束都是由绪斯迈尔谱写完的,但《安魂曲》最后两部分《羔羊经》和《领主咏》(Communio)绪斯迈尔并没有重新谱曲,而是分别采用了现成的《弥撒曲》(KV220)与开头部分《垂怜经》里的赋格,这恐怕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莫扎特完成部分与后人续写部分的详细分析: Requiem in D minor,K626 1 Introitus(垂怜经):Requiem(进台咏)---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2 Kyrie(求主垂怜)---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3 Sequenz(继叙咏)Dies irae(震怒之日)---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4 Tuba mirum(号角声起)---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5 Rex tremendae(你是可怕威严的君王)---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6 Recordare(至慈耶稣求你垂怜)---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7 Confutatis(恶人群魔径受审判)---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8 Lacrimosa(落泪之日)---莫扎特写了八小节,永远停下了他的笔,成为了他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9 Offertorium(奉献经)omine Deus(主耶稣)---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由随斯迈尔写完剩余的。 10 Hostias(牺牲)---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由随斯迈尔写完剩余的。 11 Sanctus(圣哉经)---完全由随斯迈尔写成,优美、动人,可能莫扎特生前曾经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12 Benedictus(降福经)---完全由随斯迈尔写成,优美、动人,可能莫扎特生前曾经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13 Agnus Dei(羔羊经)---采用K220《弥撒曲》:可能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14 CommuniLux aeterna(领主咏)---采用开头部分《垂怜经》中的赋格:可能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下载:

长期以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死因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如今一位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得出惊人结论:莫扎特是在食用了受到污染的猪排食物中毒而死的。 才华横溢的莫扎特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逝世,享年36岁。当年莫扎特患病后,维也纳最好的两名医生对他进行了救治。他们试图通过放血和冷敷的方式使莫扎特退烧,但疗效并不理想。莫扎特英年早逝后,这两名医生并未对他的尸体进行解剖,这无疑为查明莫扎特的死因增添了难度。尽管其中一位医生注意到莫扎特四肢肿胀,并据此得出了莫扎特死于汗热病的结论,但后人认为这种观点不足以服众。 事隔两百多年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专家简·赫希曼在最新一期美国《内科学文献》杂志上撰文指出,莫扎特很有可能死于旋毛虫病,这种病是吃了生的或没有煮熟的含有蠕虫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的症状是四肢肿胀、发烧,并且身体发痒。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里,严重的旋毛虫病可以致命,而生前莫扎特也抱怨过说身上很痒。 赫希曼是根据1791年10月7日莫扎特写给妻子的一封信推断出莫扎特的死因的。莫扎特在信中写道:“猜猜我闻到了什么味?猪排味!多么好闻的味道啊,我要去吃,并祝你身体健康!”写完这个便条45天后,莫扎特就撒手人寰。旋毛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0天,从时间上而言,也与旋毛虫病吻合。 赫希曼说,如果莫扎特确实因染上旋毛虫病而死,那么他就在无意中自己揭露了他的死因之谜。 除论述自己的观点外,赫希曼在文章中还批驳了砷中毒、意外死亡等其它几种有关莫扎特死因说法的不科学性。其中,一度被广泛流传的有关莫扎特是被他的竞争对手、宫廷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所害也属无稽之谈。这种版本称,萨列里出于妒忌,设计毒死了才华在他之上的莫扎特。而萨列里生前曾对他的学生说,有关他毒死了莫扎特的说法是“愚蠢的”。 莫扎特被安葬后,按照当时的风俗,他的坟墓又被掘开。另一具尸体占据了莫扎特的墓室,而莫扎特的遗骨则分散四处。赫希曼指出,鉴于这种状况,任何有关莫扎特死因的说法都查无实据。

莫扎特完成部分与后人续写部分的详细分析Requiem in D minor,K626 1 Introitus(垂怜经):Requiem(进台咏)---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2 Kyrie(求主垂怜)---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3 Sequenz(继叙咏)Dies irae(震怒之日)---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4 Tuba mirum(号角声起)---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5 Rex tremendae(你是可怕威严的君王)---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6 Recordare(至慈耶稣求你垂怜)---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7 Confutatis(恶人群魔径受审判)---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配器方面。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8 Lacrimosa(落泪之日)---莫扎特写了八小节,永远停下了他的笔,成为了他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随斯迈尔续写完剩余的。 9 Offertorium(奉献经)omine Deus(主耶稣)---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由随斯迈尔写完剩余的。 10 Hostias(牺牲)---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由随斯迈尔写完剩余的。 11 Sanctus(圣哉经)---完全由随斯迈尔写成,优美、动人,可能莫扎特生前曾经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12 Benedictus(降福经)---完全由随斯迈尔写成,优美、动人,可能莫扎特生前曾经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13 Agnus Dei(羔羊经)---采用K220《弥撒曲》:可能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14 Communio:Lux aeterna(领主咏)---采用开头部分《垂怜经》中的赋格:可能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莫扎特奏鸣曲论文答辩

已发送~~请查收~~你不是只要第一乐章么?就第一乐章而言是全的~~难道你对了音频觉得有问题?

最佳答案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是意大利歌剧风格渗入音乐的各个领域后结出的非凡成果,特点:自然、流畅、优雅、柔美、细腻、直率。音色特征:明亮、灵巧、典雅。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和乐观的情操。他的音乐主要是取悦公众和易于理解,很容易显现出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 了解钢琴曲的风格,对于正确弹奏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作为琴童家长不需要你非常专业,但需要你广泛了解钢琴基础知识,有个琴童家长的经验值得推广,他写了本书《学钢琴最怕走弯路》,看了能启发你去了解更多学钢琴的知识。

考试还是作业??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由于处在欧洲民主革命中心地带,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正像他所说的:“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的艺术形式。莫扎特的歌剧是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送葬天,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由于没有亲人,人们放下他的棺柩走了,把他孤零零的丢在荒野里,这是让世人心痛的时刻,但他的作品成为永恒。我觉得不必要为他凄苦的一身而悲哀,如如没有苦难,他也成不了永恒的巨星,我们应该感谢苦难,感谢困境。所以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真的不值一提,苦难使我们学会了思考,使我们更一步走向完美,所以我们再次感谢苦难感谢困境!

莫扎特奏鸣曲论文开题报告

莫扎特的作品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些特点。这首作品是莫扎特晚期1788年写成的,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鸣曲,也是初学钢琴者必弹的,人人熟知的名曲。这首乐曲明朗可爱,技巧简易。此曲共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的主题甚至被用作轻音乐的主题。[3]第一乐章采用快板的速度,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开头的主部主题颇为明朗,副部主题则单纯而快活,两者对比非常明确,展开部是用分解和弦与音阶乐句写成的。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如下:(乐谱略)呈示部:第1—28小节主 部:第1—12小节,乐段结构。开始的4小节在C大调上给人轻盈、透明的感觉。第5—8小节是4小节的音阶插句结构形式。从第9小节开始,音乐进行到主调C大调的属调G大调上来,在第12小节以主和弦结束。主部主题给人一种明朗开阔、优美雅致的感觉,体现了莫扎特简易而娴熟的创作技巧。连接部:第13小节,在低音部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G大调,好象是向副部过渡的引子,以便副部主题顺利进入。副 部:第14—26小节,从第14小节开始,副部主题在G大调上进行,音调恰好是主部主题的反方向进行,只是缩紧了节奏,可以看到莫扎特材料运用的简练。第18—21小节是用琶音写成的,也是一种插句结构形式,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的和声进行很有个性。第22—23小节在a小调上出现副部的后半部分,从第24小节又转到G大调上来,运用的材料是副部开头的动机。第26小节在G大调上以全终止结束在主和弦上。整个副部的材料是主部的变化运用,具有单纯快活的特点,形成与主部的鲜明对比。结束部:第26—28小节,用G大调的重复音型结构在不同音区上以D7—T的形式结束。展开部:第29—41小节。顺着呈示部的结束部,以相同音型结构转到结束部G大调的同名小调g小调上,然后是一系列的音阶乐句和分解和弦的运用。第31小节前半是g小调主和弦上的音阶进行,后半转到d小调的音阶进行,低音部与高音部交替呼应。第33、34两小节在d小调上采用同音型结构不同音区的D7—t的进行。第35小节在d小调上出现高低声部的音阶乐句,第36小节又转到a旋律小调的高低声部音阶乐句。从第37—40小节,用a小调和d小调通过高低声部的交替音阶乐句形成一呼一应的结构形式。第41小节在d小调的平行调F大调上出现了确定调性的D7,为再现部的出现做了准备。整个展开部在调式调性和材料上,都形成了与呈示部强烈的对比,音阶乐句的起伏呼应形式使音乐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再现部:第42—73小节。主 部:第42—57小节,这里与呈示部不一样的是体现在调性上,它在呈示部主调C大调的下属调F大调上再现主题,体现了莫扎特天才的展示,并扩充了4个小节,让左手在低音部进行低音式的流动,以便回归到主调C大调的属调G大调上来。连接部:第58小节,明显的变化是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主调C大调上来,材料与和声进行与呈示部相同。副 部:第59—71小节,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主调C大调上,和声进行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仍显特色。副部主题后半稍有变化,在第68小节用了一个减七和弦。第69小节变成了音阶的形式,这种音阶转换形式的运用体现了莫扎特音乐创作手法的独特性。最后仍以主和弦结束。结束部:第71—73小节。写法基本与呈示部相同,只是调性从G大调回归主调C大调,并完全终止。这首乐曲旋律流畅,结构清晰,听来令人振奋。可以看出,莫扎特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和对纯真音乐的理想。莫扎特不是那种开朗活泼的人,也不是乐观主义者,但又非忧郁型的人,也非悲观主义者。但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单调乏味的平野,也没有深奥莫测的绝地,他既不容许自己便宜行事,也不放任自己失去节律。他只是在一定的局限之内表现一切事物的真相。这就是他的音乐美妙、悦耳、动人之所在。莫扎特的音乐不同于巴赫的福音音乐,也有别于贝多芬的英雄史诗性音乐。他的音乐并不宣讲学说,更不表现自我。他不是想说什么,他只是歌唱,只是传出声音。因此,他并不强加给听众什么,也不要求他们作出决断或表现态度,而是让他们感到自由。这反映了他自由的现实精神,也正以此开创自己的道路。在莫扎特的音乐中,精神和形式达到了完全统一,他也许能够说出不可用话语而只能以音响言说的东西。

1. 带有歌剧色彩的创作理念酷爱歌剧音乐的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时常运用歌剧的写作手法, 我国著名的钢琴家傅聪在其所著“ 怎样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二文中指出:“ 莫扎特非常成功地用音乐表现他所洞察的人的各种心理, 并且表现得非常深刻。并能从某些乐句中自 然分辩出这是哪一个角色在演唱。 莫扎特对每一个乐句都赋予了内在的心理分析 , 使之准确地表现其所要表现的情绪”。 如在他的作品K 283G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 我们能感受到其歌剧化的旋律: 钢琴右手部分所奏出的带有附点的旋律与另一个下行小二度的旋律音调, 如同歌剧中的人物对白, 一问一答相互呼应, 并从旋律的走向上展现了人物在对白时语调上的变化。这段旋律可称为典型的莫扎特式对话。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另一种常用手法— “ 宣叙调” 。宣叙调也称“ 朗诵调” 。是指以语言为基础的吟唱性质的曲调, 节奏自由, 伴奏亦较简单。在近代西洋歌剧、 清唱剧等大型声乐曲中, 常于咏叹调之前, 起引子作用。在该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 出现了类似“ 宣叙调” 的旋律:左手四分音符的双单伴奏, 简单平稳, 跟歌剧中“ 宣叙调” 的伴奏音乐手法相似, 右手较为随意的旋律音调如同歌剧中人物独白, 而休止符的频繁使用, 进一步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另在该曲第一乐章的31小节至34小节;43小节至49小节;63小节至70小节中, 我们可听到一群角色之间的热闹对话与合唱: 这都是反映了莫扎特的奏鸣曲都象一出戏, 是他的歌剧特点在器乐上的抽象表现。从上可见,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主题形象生动、 形式多样、 音乐语言大多来自歌剧, 根据他“ 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 的美学原则, 注重用“ 音乐” 去刻画创造角色, 使得旋律的歌唱性、 可唱性他人难以比拟, 在“ 音乐” 的角色、 “ 角色” 的音乐相得益彰之余, 其钢琴作品也显现出特有的对称、 和谐与均衡。2.音阶与琶音技巧的运用钢琴家傅聪指出:“ 在莫扎特音乐里有很多音阶与琶音走句, 里面充满了诗意, 很有音乐, 要象语言表达那样有意思” , “ 音阶上下行都要有漂浮的感觉, 温柔一点, 像很美很美的诗, 好像到仙境里去了, 很悠闲, 不要给人感觉是在弹钢琴” 。在莫扎特许多奏鸣曲的快板乐章, 我们都能听到他充满了诗意的音阶。如在教学中接触较多的作品K 545第一乐章的72小节中共有44小节出现了音阶与琶音的跑动。也就是说本乐章一半以上的旋律都在进行着音阶和琶音的“ 技巧训练” , 在奏鸣曲的写作中有如此多的音阶跑动是很少见的。该乐曲的主题部分开始就以生动舒展, 优雅流畅的旋律, 把人带人了充满诗情的意境。从第五小节开始莫扎特采用摸进手法谱写的音阶旋律: 犹似涂涂泉水, 晶莹透亮, 均匀清晰的音粒, 如同珠玉之声。乐曲的1 3小节从副题部分开始, 音乐转入主题的属关系调G大调上, 右手部分带有诙谐幽默的旋律, 音调活泼有趣, 其连音奏法和跳音奏法的对比, 左、 右手交替的琶音运用, 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孩童们天真烂漫, 尽情嬉耍的生动场景。这充分显示了莫扎特的天赋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这样的写作方式, 不但没有使人感到冗长繁杂, 反而由于音阶与琶音的合理运用, 使整首乐曲更加明亮动人。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其音乐如行云流水, 阳光和煦清新宜人。 其中33一 50小节是一个由音阶跑动组成的独立单三段体结构:A(8) +B( 8) +A( 8)这个完全由连续不断十六分音符音调组成的音阶跑动, 它好象是军笛吹奏华丽、 明快的笛声,为这首进行曲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和欢乐的气氛。在此要顺便提及的是, 我们在研究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中对音阶与琶音的运用时, 不可忽略莫扎特对钢琴技巧的运用。莫扎特短促的一生, 正是键盘乐器兴起和更新换代的时期。当时古钢琴和维也纳钢琴(即近代钢琴)相互并存。而莫扎特更钟情维也纳钢琴。维也纳钢琴琴键浅、 音单薄、 透明、 连音不易弹,莫扎特充分运用维也纳钢琴擅长演奏快速流畅旋律的特点, 在其绝大多数钢琴作品中出现的音阶与琶音跑动, 通过维也纳钢琴来演奏, 使音乐效果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概括起来, 莫扎特音乐里很多音阶与琶音走句, 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微风拂柳, 是那样轻盈飘逸, 如春风细语, 里面充满了诗意。在演奏时, 应当用“ 敏感的触键, 清晰的音粒, 透明的音色, 生动的节奏, 悠扬的气息, 优美的歌唱” (赵晓生)去表现, 这就是典型的莫扎特音乐。3.装饰音的独到处理巴赫的儿子C,P,E 巴赫写道:“ 没有人能怀疑装饰音的必要性。它使音符互相连接, 富有生气, 促使音乐更悦耳动听, 并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没有装饰音、 最好的旋律也变得空洞无物、 毫不动人, 最清晰的内容亦变得模糊不清。但也必须避免过分地使用装饰音。正如辣椒粉也会毁坏一盘好菜” 。在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中, 即兴装饰曾是演奏者发挥他们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到1 8世纪中期以后, 作曲家们越来越清楚地记下每一个装饰音, 很少有谱外的自由发挥。莫扎特的装饰音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在其作品中以颤音、 回音、 倚音最为常见。莫扎特在他众多的器乐作品中, 颤音的运用较为普遍甚至成为他器乐作品的一个标志。他偏好将颤音用在乐曲或乐段的终止处, 也是乐曲的高潮处。通常颤音处在不稳定的属和弦上, 对终止式起强调作用。莫扎特作品中的颤音必须奏得均匀, 原则上在一个四分音符内奏八个32分音符。而不是象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颤音那样奏得尽可能的快。如:作品K 545第一乐章的25小节;K 331第三乐章的24小节;K 333第一乐章的58小节等等。同时在颤音的演奏方法上, 通常由主要音符的上方二度音开始, 这种演奏手法是自巴洛克时期延续下来的。直到贝多芬的中期作品颤音由上开始还是由下开始才被明确注明。

谈谈莫扎特声乐艺术作品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谈谈莫扎特声乐艺术作品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紫罗兰》中表现了诗情画意的情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成为了当时艺术歌曲题材中的典范,为后来的的舒伯特、勃拉姆等人的音乐艺术创作奠定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基础。

【摘要】 莫扎特是十八世纪欧洲古典音乐的大师,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三十六首艺术类的歌曲,并在其音乐中融和了德奥艺术歌曲风格和浪漫主义情结。赋予了音乐更多超凡脱俗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首个开创德奥歌曲创作的作曲家。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声乐艺术作品的分析研究莫扎特音乐中“声”和“情”的融合。

【关键词】莫扎特;声乐艺术作品;“声”与“情”;融合

莫扎特的作品在众多的音乐大家中并不算多,但是这些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旋律普遍比较优美,且具有严谨的结构,其中很多经典歌曲在艺术歌曲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地位和价值。在这些作品中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简单质朴的音乐语汇,创作手法十分的细腻。在音乐中实现了对感情的融合。摸扎特的作品在不同的作品中利用音符和节奏的变化表现了音乐的不同情感,下面笔者就不同音乐风格中蕴含的情感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温和的情感情感和意大利音乐艺术的融合

在莫扎特《亲切的平静》中主要通过意大利文写成具有可可风格的精致、典雅的特征,歌词只有四句,内容主要主要表达了对人内心的和平和爱的赞美。在作品中莫扎特将其进行多次反复,其中的情感十分真挚,使人充分感受到和谐之美,同时具有均衡的美感。借助小广板的速度,整部作品的旋律十分流畅、优美,情感十分真挚,给人一种对和谐、光明和美好生活印象。这首歌由于自身古典和气派和优雅从容的风格,经常被女性歌者所喜爱,在音乐会上经常会选择这首曲子。

二、音乐中的咏叹

在摸扎特的《见异思迁的鸟》和《我走进树林》,是其在22岁时为当时的歌唱家奥古斯塔创作创作的,此时他正在Manheim逗留,以上两首音乐均有着当时十分流行的巴黎咏叹调风味。前者主要是通谱歌,歌曲中的旋律和织体比较简单,像宣述调,钢琴在伴奏中大量运用倚音,音乐风格十分活泼优雅。后面一首《我走进树林》中充满了戏剧性,音乐的节奏变化十分快,这个歌曲在莫扎特的创作中特别像充满着悲剧色彩的咏叹调。

最需要提的是莫扎特的《当露易泽焚烧她的负心情人的情书时》,虽然有着很长的歌名,但它在莫扎特所创作的歌曲中是特别的。该曲是莫扎特在1787年于维也纳创作的,整部曲子是在短短的二十个小结中完成的,其中充分展示了戏剧性和悲剧气氛,乐曲讲述的是一位露易泽的女孩烧毁了她不忠的爱人寄来所有信件的故事。歌声中宣泄女孩内心的痛苦,有时也会有优美的咏叹。在钢琴的伴奏中感情表达十分丰富,音乐形式变化多种多样,感情强而有力,充分表现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伏。在激荡的音乐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逐渐化为灰烬的信件和熊熊燃烧的火焰。这首曲子展示了莫扎特的抒情和戏剧才华,作曲家本身不幸人生好像就浓缩在了着短短的一首歌曲中一样。

三、音乐中的诗情画意

《紫罗兰》中表现了诗情画意的情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诗和音乐的完美融合。很多音乐学者都认为这首歌在德国的歌曲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首歌中钢琴伴奏是音乐史上,首次脱离了歌唱的旋律,保持了独立性角色,似乎是作家在缓缓的叙述着心声。这首曲子主要来自《爱尔文和艾尔米蕾》诗篇,其中主要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作者所向往的谦仰和纯真的爱情。莫扎特在创作中并没有进行传统的分节歌处理方式,而是逐段写成了一首含蓄并优雅的通谱歌,在描述中蕴含着深情,描述了对紫罗兰的美好向往,并哀叹其不幸的遭遇。整部音乐像是在哭泣一般,形象逼真,成为了当时艺术歌曲题材中的典范,为后来的的舒伯特、勃拉姆等人的音乐艺术创作奠定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基础。

四、天真的童趣和音乐

1791年莫扎特在即将辞世前创作了三首充满童趣、天真优美的儿歌《初春》、《渴望春天》和《游戏》,有的人猜测这是莫扎特专门为自己的孩子所作的。歌曲中都使用了分节歌形式,结构简短,旋律和节奏很质朴,但是音乐的语言听起来十分美好生动、优美,充满了天真和童趣。明快欢乐的歌曲,令人难以想象此时的莫扎特正处于贫病交加、生活悲惨的处境。他特曾经说过:即便是我的舌头已经品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是我仍旧会保持着乐观的创作心态。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的三篇创作中为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纯净、光明、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世界,使得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息和希望。

五、音乐中的风趣幽默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还利用音乐表达了风趣幽默的情感,例如《警告》和《老妇人》。这些不仅是为男低音写的交响乐伴奏,同时也是未完成的喜剧歌剧的插曲。其中将糖果比作少女,警告天下的父亲要像珍藏糖果一样将自己的女儿保护起来。音乐内容显示十分幽默。映射了当时社会风尚的败坏,在音型中具有鲜明的的民间特色,朴实自然,平易流畅,显示了莫扎特风趣幽默的一面。在《老妇人》作品中,描写的是一位妇人对年轻人进行了品评,在表情一栏中莫扎特特别标注了要“带有一定的鼻音”,这对歌者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要求。凸显了作家细致的观察力和对人物的特点的准确把握。在声乐旋律中使用了一字一音和局部的颤音,形象的的模仿了老妇人说话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六、小结

本文在结合莫扎特具体作品的基础上介绍了不同音乐中的利用的音来表现的情,两者之间实现了很好的融合,达到了良好的音乐效果,创造了莫扎特独特的艺术品位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玮涵.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特征及声乐语言探微——以作品《亲切的平静》为例[J].金田,2014,04期(04).

[2]张天慧,李巧伟.莫扎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人间,2015,(13):100-100.

[3]李翔.莫扎特歌剧、艺术作品用于声乐教学之探究——以《鞭打我吧》《阿里路亚》为例[J].大家,2011,(02):7-9.

拓展: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第2位大师。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0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着称于世。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创作于1778年。1772年莫扎特结束旅行演出后,回到家乡萨尔斯堡任当地大主教宫廷乐长,为了摆脱大主教专横、粗暴、野蛮的压制,希望到别的宫廷谋求职位,于1778年随母亲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可是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神童”,如今在巴黎上层社会却受到冷遇,谋求职位落空了,母亲在巴黎又去世了,尽管遭到这种种不幸,但他仍写下了5首优秀巴黎钢琴奏鸣曲,这些乐曲情感内容深刻,大都乐观、明朗,带有一种启蒙时期特有的自信和乐观,然而乐曲中却不时流露出悲哀的阴影笼罩着。这5首钢琴奏鸣曲也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完全成熟。

《A大调 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而上述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特征,也充分体现在这首奏鸣曲中。《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由“主题和6个变奏曲目组成的变奏套曲”。

主题: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近似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旋律朴实,明朗富有歌唱性。在性格更为内在而抒情,音乐的安详情绪接近了莫扎特的精神,而表现出温暖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主题优美的行板,6/8节拍,A大调,附点的节奏,音乐时值基本上一拍一音,旋律有意简化,同音反复也为后面变奏留有余地。在主题的4个乐句中,前半段为8小节,后半段为10小节:每句前半旋律流畅抒情,每句后半音响加厚是和弦式陈述。

而每乐句开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特性节奏开始。主题的呈示部分与再现部分是歌唱性,中间部分主要是舞蹈性。整个主题是歌唱性与舞蹈性相互渗透各有侧重。从总的来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能同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抗衡,尤其不能同悲枪,月光,热情比肩。但是在今天世界成千上万架钢琴,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永远是放在一起的,肯定还要继续到下个世纪,只要人还是人,保有基本的人性……”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曲子总是互补的,就像大阳和月亮、树林和飞鸟、天空和大海、永远是互补的那样。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哪里摆着钢琴,哪里就一定有两位作家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放在琴上,这叫做不朽。

演奏他的作品必须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音乐风格。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旋律性极强。

莫扎特的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应清晰突出,不能草草了事,每一个音符都必须弹得透而不燥,实而不硬,富有一定的韵味。

2.要弹出晶莹透亮的音乐。

在指触上要以non Legato为主,用指尖触键,快速而不生硬,奏出均匀清晰的音粒。

3.注重乐句的处理,强弱的对比。 莫扎特的作品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作品中很少出现f -PPP的强烈变化,但乐句与乐句之间却经常出现前后照应,强弱对比。有如对话一般,一问一答,错落有致。有时,短短的两个乐句,要弹好都并不容易。

首先,每个乐句本身必须要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次,句与句之间,必须形成强弱对比。如第一乐句可以演奏得稍微弱一点儿,像是在提出间题。

第二乐句,可以演奏得较第一乐句稍强,以达到回答问题的效果。当然,还有其它的处理方法,但都必须有所变化,形成前后力度和强弱的对比。

4.重视谱面上的所有标记。

弹奏莫扎特的作品不允许演奏者有太多的自由处理,而应较严格的按照谱面上的所有标记及提示进行演奏。如跳音、连音、休止等。这样,才能较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图。

5.正确地使用右踏板。

一直以来,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是否应该使用右踏板,始终有着争议。我认为应当使用,但要少而精炼,决不能因为使用了右踏板而使织体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变得含糊不清。应尽量让人察觉不到,只是为了音色使一个难以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地使用。恩格尔曾写过“哲学和美学文献中的莫扎特”,里面大量列举了欧洲哲学家和文学家,是怎样崇拜莫扎特的,其中说:“两百年过去了,作为欧洲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莫扎特音乐不仅活着,而且还成为欧洲时代最强音之一。

谁能想象要是没有了莫扎特音乐,欧洲精神会成什么样子呢?世界难免会觉得单调和寂寞。”正如德国作家司汤达所说:“被莫扎特音乐迷住的人,将无法从其他音乐家的作品中得到满足。”

总之,要演奏和欣赏莫扎特的作品,须在正确理解,恰当地把握之后,才能使它们的美充分显现出来。莫扎特是个天生的音乐家,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是来自天堂的音乐。物质生活的痛苦,全然不能影响其精神。尽管生活极端悲惨,他的作品却全无半点阴暗的气味。都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充满了生命力。如果说贝多芬是通过音乐表现其复杂的精神生活,是人生的艺术的话,那么莫扎特则是音乐通过了莫扎特表现其美是艺术的艺术。

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很多地方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做表演。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是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节奏清晰明快,旋律悦耳动听,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终生都非常喜爱他的音乐。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起被称作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拓展:声乐艺术演唱风格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世界各族人民经过时间的积淀、历史的洗礼,在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文明艺术创造的结晶。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跨越性的贡献。

一、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概述

声乐艺术,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获得美妙的声音运用技巧,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歌声来表达音乐艺术作品中传递的思想感情。演唱风格描述的是音乐作品体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从音乐创作的视角来看,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关于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分类,社会上比较普遍的分法是: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二、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特征

(一)通俗唱法的特征

通俗唱法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也是音乐艺术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体现了声乐的流派、艺术发展状态,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它简洁易懂、方便学习、便于表演的娱乐方式,深受大众的喜爱。它的传播速度快、演奏氛围轻松和谐、演奏方式广泛以及较为直接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等特点,使得它迅速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青睐者。

(二)美声唱法的特征

美声唱法即美妙地歌唱。在一个多世纪前,这种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演唱风格传入中国。它旋律优美、音色嘹亮、发音自如,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步伐。

(三)民族唱法的特征

民族唱法由我国民歌发展而来,是一种极具民族烙印和群众基础的中国传统演唱形式。它是中国人民在大自然中辛勤劳作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它广阔、雄壮、细腻、深邃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精、气、神。

三、对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思考

(一)对待这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态度

对于这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测去评价它们的好坏与否。造诣高深的通俗作品,在唱法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们能准确地借用歌曲抒发心中的情感,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扬弃的精神去看待这三种演唱风格,撷取其的精华,丢弃其糟粕。

(二)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由于社会的进步,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越来越多元化。声乐艺术不会仅仅囿于一种演唱风格,创作者们将会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才华,让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更加具有艺术的高度。只有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加入新鲜的演唱方式,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妙、空灵、多元化的声乐艺术。

(三)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声乐艺术演唱风格展现出新的趋势

由于时代的发展,区域间、民族间文化艺术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多,同一个世界、同一种音符的音乐大同思想,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思维和眼界将得到极大的开阔,声乐艺术将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朝气。如今,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都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声乐艺术并不能拘泥于唱法,甚至可以忽略唱法,只要是科学地、自然地、优美地、舒畅地表达真实情感,都极有可能成为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新趋势。

(四)跨界演唱风格独具魅力

跨界演唱风格拥有极强的融合性,将上述三种演唱风格以及原生态演唱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极具艺术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风格并不是为了演唱方法而存在,而是强调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丰富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市场的发展空间,值得读者深究。

四、总结

总之,任何一种声乐作品、演唱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我们应该怀着包容、尊重、敬仰的态度去看待它们,主动担当起传承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拓展:声乐艺术的美学构建

一、声乐的审美概述

(一)旋律美是音乐作品的灵魂。

对歌曲创作而言,也毫不例外。作为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综合形式,音乐是其语言体系建构的核心。声乐美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曲调的整体构成,又包括旋律、节奏及和声等。其中,旋律音调是基础,声乐的普及与推广也主要依靠旋律音调的琅琅上口和情感风格的易感明快。音调美首先应该与歌词所提供的情感或情绪特征相适应,或是热情欢快,或是庄严雄伟,或是哀婉伤感,或是悲痛欲绝等等,都要在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情感的基调这一总的趋势。

(二)歌曲的分类。

歌曲有多种形式,从旋律、和声及节奏在歌曲创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一角度也可尝试对歌曲进行划分。譬如传统歌曲旋律特别强调“人声性”,其情感内涵是建立在古典之雅致基础上的;多声部作品就特别讲究和声的编织与协调,具有“原生性”和“学院性”倾向;至于节奏,在非洲等原生住民的音乐中或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声乐演唱的音质美,是声腔美的造型基础。

音质本身既是声音质感的外在标准,也是歌唱发声效果的显现,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基础上的。而对技术与方法的欣赏,也是声乐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音崇拜,在歌剧上曾经一度泛滥就是很好的注脚。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包装或明星效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建立在歌手独特的声腔基础之上的。这类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四)声乐声腔的字音美,字音美也是声腔美的重要构成。就中国声乐艺术而言,依字行腔的声音造型方法,就包含了全部字音美的方法与技术总和。即使是西方声乐艺术,对字音美的追求也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必须去努力的。以尼科莱盖达为例,“盖达不仅曲目广泛,他的发音准确也是非常引人注目总的说来,优美的嗓音、清晰的发音、无可挑剔的技巧是盖达的特点。”清晰的吐字构成了歌唱家们完美声线的基础,譬如吉利、斯基帕、比约林等盖达崇拜的歌唱家都显示了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字音美是“字正腔圆”整体艺术效果的基础。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掌握与处理字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语气、语势,往往也构成歌唱家润腔的依据。

二、多元化的歌唱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后续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要想形成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就必须以多元化的演唱理念作为前提。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和习惯。演唱者一方面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丰富的实践达到这个标准和习惯;另一方面则要认识到这个习惯和标准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能突破的。每位演唱者都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尝试和探索,也只有大胆的创新,才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反之,如果仅是一味的模仿,即便是模仿得再像,也会始终处于别人的阴影之下,没有个人风格,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演唱技术方面,之前的众多演唱者都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有机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演唱者则完全可以进行更多唱法的融合,只要是科学的、优秀的,就都可以为我所用。只有树立起一种开放的、探索的演唱观,才能为走出单一化误区、形成多元化演唱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从两个方面概括了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表明构成美的因素的具体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融合关系。我们认为声乐的审美特征,一方面蕴涵在歌唱之中,“声乐性”的多寡强弱是其标尺,声与情是其核心;另一方面是由声乐的客观因素体现的,词与曲的格调韵味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最佳答案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是意大利歌剧风格渗入音乐的各个领域后结出的非凡成果,特点:自然、流畅、优雅、柔美、细腻、直率。音色特征:明亮、灵巧、典雅。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和乐观的情操。他的音乐主要是取悦公众和易于理解,很容易显现出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 了解钢琴曲的风格,对于正确弹奏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作为琴童家长不需要你非常专业,但需要你广泛了解钢琴基础知识,有个琴童家长的经验值得推广,他写了本书《学钢琴最怕走弯路》,看了能启发你去了解更多学钢琴的知识。

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论文题目

谈谈莫扎特声乐艺术作品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谈谈莫扎特声乐艺术作品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紫罗兰》中表现了诗情画意的情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成为了当时艺术歌曲题材中的典范,为后来的的舒伯特、勃拉姆等人的音乐艺术创作奠定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基础。

【摘要】 莫扎特是十八世纪欧洲古典音乐的大师,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三十六首艺术类的歌曲,并在其音乐中融和了德奥艺术歌曲风格和浪漫主义情结。赋予了音乐更多超凡脱俗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首个开创德奥歌曲创作的作曲家。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声乐艺术作品的分析研究莫扎特音乐中“声”和“情”的融合。

【关键词】莫扎特;声乐艺术作品;“声”与“情”;融合

莫扎特的作品在众多的音乐大家中并不算多,但是这些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旋律普遍比较优美,且具有严谨的结构,其中很多经典歌曲在艺术歌曲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地位和价值。在这些作品中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简单质朴的音乐语汇,创作手法十分的细腻。在音乐中实现了对感情的融合。摸扎特的作品在不同的作品中利用音符和节奏的变化表现了音乐的不同情感,下面笔者就不同音乐风格中蕴含的情感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温和的情感情感和意大利音乐艺术的融合

在莫扎特《亲切的平静》中主要通过意大利文写成具有可可风格的精致、典雅的特征,歌词只有四句,内容主要主要表达了对人内心的和平和爱的赞美。在作品中莫扎特将其进行多次反复,其中的情感十分真挚,使人充分感受到和谐之美,同时具有均衡的美感。借助小广板的速度,整部作品的旋律十分流畅、优美,情感十分真挚,给人一种对和谐、光明和美好生活印象。这首歌由于自身古典和气派和优雅从容的风格,经常被女性歌者所喜爱,在音乐会上经常会选择这首曲子。

二、音乐中的咏叹

在摸扎特的《见异思迁的鸟》和《我走进树林》,是其在22岁时为当时的歌唱家奥古斯塔创作创作的,此时他正在Manheim逗留,以上两首音乐均有着当时十分流行的巴黎咏叹调风味。前者主要是通谱歌,歌曲中的旋律和织体比较简单,像宣述调,钢琴在伴奏中大量运用倚音,音乐风格十分活泼优雅。后面一首《我走进树林》中充满了戏剧性,音乐的节奏变化十分快,这个歌曲在莫扎特的创作中特别像充满着悲剧色彩的咏叹调。

最需要提的是莫扎特的《当露易泽焚烧她的负心情人的情书时》,虽然有着很长的歌名,但它在莫扎特所创作的歌曲中是特别的。该曲是莫扎特在1787年于维也纳创作的,整部曲子是在短短的二十个小结中完成的,其中充分展示了戏剧性和悲剧气氛,乐曲讲述的是一位露易泽的女孩烧毁了她不忠的爱人寄来所有信件的故事。歌声中宣泄女孩内心的痛苦,有时也会有优美的咏叹。在钢琴的伴奏中感情表达十分丰富,音乐形式变化多种多样,感情强而有力,充分表现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伏。在激荡的音乐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逐渐化为灰烬的信件和熊熊燃烧的火焰。这首曲子展示了莫扎特的抒情和戏剧才华,作曲家本身不幸人生好像就浓缩在了着短短的一首歌曲中一样。

三、音乐中的诗情画意

《紫罗兰》中表现了诗情画意的情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诗和音乐的完美融合。很多音乐学者都认为这首歌在德国的歌曲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首歌中钢琴伴奏是音乐史上,首次脱离了歌唱的旋律,保持了独立性角色,似乎是作家在缓缓的叙述着心声。这首曲子主要来自《爱尔文和艾尔米蕾》诗篇,其中主要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作者所向往的谦仰和纯真的爱情。莫扎特在创作中并没有进行传统的分节歌处理方式,而是逐段写成了一首含蓄并优雅的通谱歌,在描述中蕴含着深情,描述了对紫罗兰的美好向往,并哀叹其不幸的遭遇。整部音乐像是在哭泣一般,形象逼真,成为了当时艺术歌曲题材中的典范,为后来的的舒伯特、勃拉姆等人的音乐艺术创作奠定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基础。

四、天真的童趣和音乐

1791年莫扎特在即将辞世前创作了三首充满童趣、天真优美的儿歌《初春》、《渴望春天》和《游戏》,有的人猜测这是莫扎特专门为自己的孩子所作的。歌曲中都使用了分节歌形式,结构简短,旋律和节奏很质朴,但是音乐的语言听起来十分美好生动、优美,充满了天真和童趣。明快欢乐的歌曲,令人难以想象此时的莫扎特正处于贫病交加、生活悲惨的处境。他特曾经说过:即便是我的舌头已经品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是我仍旧会保持着乐观的创作心态。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的三篇创作中为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纯净、光明、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世界,使得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息和希望。

五、音乐中的风趣幽默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还利用音乐表达了风趣幽默的情感,例如《警告》和《老妇人》。这些不仅是为男低音写的交响乐伴奏,同时也是未完成的喜剧歌剧的插曲。其中将糖果比作少女,警告天下的父亲要像珍藏糖果一样将自己的女儿保护起来。音乐内容显示十分幽默。映射了当时社会风尚的败坏,在音型中具有鲜明的的民间特色,朴实自然,平易流畅,显示了莫扎特风趣幽默的一面。在《老妇人》作品中,描写的是一位妇人对年轻人进行了品评,在表情一栏中莫扎特特别标注了要“带有一定的鼻音”,这对歌者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要求。凸显了作家细致的观察力和对人物的特点的准确把握。在声乐旋律中使用了一字一音和局部的颤音,形象的的模仿了老妇人说话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六、小结

本文在结合莫扎特具体作品的基础上介绍了不同音乐中的利用的音来表现的情,两者之间实现了很好的融合,达到了良好的音乐效果,创造了莫扎特独特的艺术品位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玮涵.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特征及声乐语言探微——以作品《亲切的平静》为例[J].金田,2014,04期(04).

[2]张天慧,李巧伟.莫扎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人间,2015,(13):100-100.

[3]李翔.莫扎特歌剧、艺术作品用于声乐教学之探究——以《鞭打我吧》《阿里路亚》为例[J].大家,2011,(02):7-9.

拓展: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第2位大师。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0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着称于世。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创作于1778年。1772年莫扎特结束旅行演出后,回到家乡萨尔斯堡任当地大主教宫廷乐长,为了摆脱大主教专横、粗暴、野蛮的压制,希望到别的宫廷谋求职位,于1778年随母亲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可是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神童”,如今在巴黎上层社会却受到冷遇,谋求职位落空了,母亲在巴黎又去世了,尽管遭到这种种不幸,但他仍写下了5首优秀巴黎钢琴奏鸣曲,这些乐曲情感内容深刻,大都乐观、明朗,带有一种启蒙时期特有的自信和乐观,然而乐曲中却不时流露出悲哀的阴影笼罩着。这5首钢琴奏鸣曲也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完全成熟。

《A大调 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而上述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特征,也充分体现在这首奏鸣曲中。《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由“主题和6个变奏曲目组成的变奏套曲”。

主题: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近似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旋律朴实,明朗富有歌唱性。在性格更为内在而抒情,音乐的安详情绪接近了莫扎特的精神,而表现出温暖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主题优美的行板,6/8节拍,A大调,附点的节奏,音乐时值基本上一拍一音,旋律有意简化,同音反复也为后面变奏留有余地。在主题的4个乐句中,前半段为8小节,后半段为10小节:每句前半旋律流畅抒情,每句后半音响加厚是和弦式陈述。

而每乐句开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特性节奏开始。主题的呈示部分与再现部分是歌唱性,中间部分主要是舞蹈性。整个主题是歌唱性与舞蹈性相互渗透各有侧重。从总的来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能同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抗衡,尤其不能同悲枪,月光,热情比肩。但是在今天世界成千上万架钢琴,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永远是放在一起的,肯定还要继续到下个世纪,只要人还是人,保有基本的人性……”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曲子总是互补的,就像大阳和月亮、树林和飞鸟、天空和大海、永远是互补的那样。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哪里摆着钢琴,哪里就一定有两位作家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放在琴上,这叫做不朽。

演奏他的作品必须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音乐风格。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旋律性极强。

莫扎特的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应清晰突出,不能草草了事,每一个音符都必须弹得透而不燥,实而不硬,富有一定的韵味。

2.要弹出晶莹透亮的音乐。

在指触上要以non Legato为主,用指尖触键,快速而不生硬,奏出均匀清晰的音粒。

3.注重乐句的处理,强弱的对比。 莫扎特的作品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作品中很少出现f -PPP的强烈变化,但乐句与乐句之间却经常出现前后照应,强弱对比。有如对话一般,一问一答,错落有致。有时,短短的两个乐句,要弹好都并不容易。

首先,每个乐句本身必须要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次,句与句之间,必须形成强弱对比。如第一乐句可以演奏得稍微弱一点儿,像是在提出间题。

第二乐句,可以演奏得较第一乐句稍强,以达到回答问题的效果。当然,还有其它的处理方法,但都必须有所变化,形成前后力度和强弱的对比。

4.重视谱面上的所有标记。

弹奏莫扎特的作品不允许演奏者有太多的自由处理,而应较严格的按照谱面上的所有标记及提示进行演奏。如跳音、连音、休止等。这样,才能较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图。

5.正确地使用右踏板。

一直以来,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是否应该使用右踏板,始终有着争议。我认为应当使用,但要少而精炼,决不能因为使用了右踏板而使织体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变得含糊不清。应尽量让人察觉不到,只是为了音色使一个难以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地使用。恩格尔曾写过“哲学和美学文献中的莫扎特”,里面大量列举了欧洲哲学家和文学家,是怎样崇拜莫扎特的,其中说:“两百年过去了,作为欧洲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莫扎特音乐不仅活着,而且还成为欧洲时代最强音之一。

谁能想象要是没有了莫扎特音乐,欧洲精神会成什么样子呢?世界难免会觉得单调和寂寞。”正如德国作家司汤达所说:“被莫扎特音乐迷住的人,将无法从其他音乐家的作品中得到满足。”

总之,要演奏和欣赏莫扎特的作品,须在正确理解,恰当地把握之后,才能使它们的美充分显现出来。莫扎特是个天生的音乐家,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是来自天堂的音乐。物质生活的痛苦,全然不能影响其精神。尽管生活极端悲惨,他的作品却全无半点阴暗的气味。都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充满了生命力。如果说贝多芬是通过音乐表现其复杂的精神生活,是人生的艺术的话,那么莫扎特则是音乐通过了莫扎特表现其美是艺术的艺术。

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很多地方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做表演。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是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节奏清晰明快,旋律悦耳动听,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终生都非常喜爱他的音乐。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起被称作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拓展:声乐艺术演唱风格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世界各族人民经过时间的积淀、历史的洗礼,在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文明艺术创造的结晶。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跨越性的贡献。

一、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概述

声乐艺术,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获得美妙的声音运用技巧,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歌声来表达音乐艺术作品中传递的思想感情。演唱风格描述的是音乐作品体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从音乐创作的视角来看,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关于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分类,社会上比较普遍的分法是: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二、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特征

(一)通俗唱法的特征

通俗唱法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也是音乐艺术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体现了声乐的流派、艺术发展状态,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它简洁易懂、方便学习、便于表演的娱乐方式,深受大众的喜爱。它的传播速度快、演奏氛围轻松和谐、演奏方式广泛以及较为直接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等特点,使得它迅速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青睐者。

(二)美声唱法的特征

美声唱法即美妙地歌唱。在一个多世纪前,这种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演唱风格传入中国。它旋律优美、音色嘹亮、发音自如,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步伐。

(三)民族唱法的特征

民族唱法由我国民歌发展而来,是一种极具民族烙印和群众基础的中国传统演唱形式。它是中国人民在大自然中辛勤劳作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它广阔、雄壮、细腻、深邃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精、气、神。

三、对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思考

(一)对待这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态度

对于这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测去评价它们的好坏与否。造诣高深的通俗作品,在唱法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们能准确地借用歌曲抒发心中的情感,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扬弃的精神去看待这三种演唱风格,撷取其的精华,丢弃其糟粕。

(二)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由于社会的进步,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越来越多元化。声乐艺术不会仅仅囿于一种演唱风格,创作者们将会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才华,让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更加具有艺术的高度。只有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加入新鲜的演唱方式,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妙、空灵、多元化的声乐艺术。

(三)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声乐艺术演唱风格展现出新的趋势

由于时代的发展,区域间、民族间文化艺术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多,同一个世界、同一种音符的音乐大同思想,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思维和眼界将得到极大的开阔,声乐艺术将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朝气。如今,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都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声乐艺术并不能拘泥于唱法,甚至可以忽略唱法,只要是科学地、自然地、优美地、舒畅地表达真实情感,都极有可能成为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新趋势。

(四)跨界演唱风格独具魅力

跨界演唱风格拥有极强的融合性,将上述三种演唱风格以及原生态演唱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极具艺术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风格并不是为了演唱方法而存在,而是强调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丰富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市场的发展空间,值得读者深究。

四、总结

总之,任何一种声乐作品、演唱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我们应该怀着包容、尊重、敬仰的态度去看待它们,主动担当起传承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拓展:声乐艺术的美学构建

一、声乐的审美概述

(一)旋律美是音乐作品的灵魂。

对歌曲创作而言,也毫不例外。作为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综合形式,音乐是其语言体系建构的核心。声乐美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曲调的整体构成,又包括旋律、节奏及和声等。其中,旋律音调是基础,声乐的普及与推广也主要依靠旋律音调的琅琅上口和情感风格的易感明快。音调美首先应该与歌词所提供的情感或情绪特征相适应,或是热情欢快,或是庄严雄伟,或是哀婉伤感,或是悲痛欲绝等等,都要在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情感的基调这一总的趋势。

(二)歌曲的分类。

歌曲有多种形式,从旋律、和声及节奏在歌曲创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一角度也可尝试对歌曲进行划分。譬如传统歌曲旋律特别强调“人声性”,其情感内涵是建立在古典之雅致基础上的;多声部作品就特别讲究和声的编织与协调,具有“原生性”和“学院性”倾向;至于节奏,在非洲等原生住民的音乐中或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声乐演唱的音质美,是声腔美的造型基础。

音质本身既是声音质感的外在标准,也是歌唱发声效果的显现,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基础上的。而对技术与方法的欣赏,也是声乐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音崇拜,在歌剧上曾经一度泛滥就是很好的注脚。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包装或明星效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建立在歌手独特的声腔基础之上的。这类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四)声乐声腔的字音美,字音美也是声腔美的重要构成。就中国声乐艺术而言,依字行腔的声音造型方法,就包含了全部字音美的方法与技术总和。即使是西方声乐艺术,对字音美的追求也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必须去努力的。以尼科莱盖达为例,“盖达不仅曲目广泛,他的发音准确也是非常引人注目总的说来,优美的嗓音、清晰的发音、无可挑剔的技巧是盖达的特点。”清晰的吐字构成了歌唱家们完美声线的基础,譬如吉利、斯基帕、比约林等盖达崇拜的歌唱家都显示了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字音美是“字正腔圆”整体艺术效果的基础。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掌握与处理字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语气、语势,往往也构成歌唱家润腔的依据。

二、多元化的歌唱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后续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要想形成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就必须以多元化的演唱理念作为前提。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和习惯。演唱者一方面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丰富的实践达到这个标准和习惯;另一方面则要认识到这个习惯和标准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能突破的。每位演唱者都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尝试和探索,也只有大胆的创新,才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反之,如果仅是一味的模仿,即便是模仿得再像,也会始终处于别人的阴影之下,没有个人风格,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演唱技术方面,之前的众多演唱者都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有机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演唱者则完全可以进行更多唱法的融合,只要是科学的、优秀的,就都可以为我所用。只有树立起一种开放的、探索的演唱观,才能为走出单一化误区、形成多元化演唱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从两个方面概括了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表明构成美的因素的具体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融合关系。我们认为声乐的审美特征,一方面蕴涵在歌唱之中,“声乐性”的多寡强弱是其标尺,声与情是其核心;另一方面是由声乐的客观因素体现的,词与曲的格调韵味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1、D大调小步舞曲 这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79 -1780年所作的《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中的第三乐章,旋律舒展典雅、雍容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常在各种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2、小星星变奏曲 《小星星变奏曲》是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3、d小调幻想曲 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创作于1782年,是他的晚期作品,也是莫扎特三首幻想曲中最重要的一首,莫扎特开始运用了钢琴的琶音,和声的变化,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意境,随后从沉思中进入主题。 4、A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土耳其进行曲,而它的第一乐章也同样非常经典。旋律温柔典雅,又有些调皮,很能代表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5、e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这首作品是莫扎特为数不多的小调作品中的一首。在这甜蜜与忧郁,欢快和悲伤的交织融合的旋律中,莫扎特更加直接地表现了他强烈而复杂的感情。 6、C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这首作品是莫扎特晚期1788年写成的,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鸣曲,特别是第一乐章,初学钢琴者必弹,人人熟知。而第二乐章旋律优美、清新,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完美的风格和对纯真音乐的理想。 7、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 第一乐章 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旋律时而是短促、流畅的快速跳音进行,时而是与乐队形成对话的长线条的优美乐句,在富有古典气息的乐队音响效果之下,长笛精湛的华彩段为乐曲增添了许多特色。 8、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是莫扎特唯一的一首双钢琴作品,被视作非常特殊的经典之作。整首曲子两架钢琴彼此摹仿、齐奏、诙谐地对答、以及各自呈示的回旋主题。 9、C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C大调也是一个非常明朗、明快、活泼的调性。这首C大调奏鸣曲中不仅表现了明朗和活泼,还有一些典雅和秀丽。第一乐章是小快板,主题十分欢快。 10、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乐章 莫扎特一生共写有十三首小夜曲,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也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通常被称作《弦乐小夜曲》。其中,第二乐章为浪漫曲,旋律在抒情的慢乐章中情绪变得更加温柔。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3岁弹琴,5岁作曲,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为钢琴而作的《G大调小步舞曲》,D小调,K626,是他的最后作品(作于1791年)这部作品系受匿名资助人的委托,而作(F.冯.瓦尔泽格伯爵),当时他想冒充这部作品的作者。这部作品莫扎特并没有完成,成为了他自己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对妻子说:“我想为自己写一首安魂曲。”不料很快应验,瓦尔茨格伯爵来请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作。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d小调选自莫扎特的三首幻想曲之二,这首《幻想曲》从结构、和弦、织体上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本曲由于它的半音阶、不协和和弦的采用,以及它不可捉摸的和声转调及其解决来刻画出情感的撞击,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曲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上表现出两种情绪:即悲伤、忧郁和乐观、明朗的情绪,音乐对比强烈。

莫扎特论文题目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由于处在欧洲民主革命中心地带,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正像他所说的:“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的艺术形式。莫扎特的歌剧是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送葬天,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由于没有亲人,人们放下他的棺柩走了,把他孤零零的丢在荒野里,这是让世人心痛的时刻,但他的作品成为永恒。我觉得不必要为他凄苦的一身而悲哀,如如没有苦难,他也成不了永恒的巨星,我们应该感谢苦难,感谢困境。所以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真的不值一提,苦难使我们学会了思考,使我们更一步走向完美,所以我们再次感谢苦难感谢困境!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如何发给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