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莫扎特论文范文集2万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05:06:01

关于莫扎特论文范文集2万字

论文摘要: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创作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在他不足36岁的生命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创作了22部。本文以其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费加罗的婚礼》。

论文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序曲;重唱;咏叹调

《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diFigaro)创作于1785—1786年间,是欧洲音乐天才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是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四幕歌剧。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而艰辛的,但也是勤奋而多产的,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歌剧就有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在这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近年来最被中国大众所熟悉、喜爱的。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社会思想以及很多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也有人把它称为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部歌剧,以便能欣赏精彩的音乐和绝妙的唱法。

一、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很多地方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做表演。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是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节奏清晰明快,旋律悦耳动听,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终生都非常喜爱他的音乐。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起被称作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诞生背景

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一触即发,启蒙运动所宣扬的“自由、和平、民主”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生活在这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时期的莫扎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大主教的资产阶级意识迅速成长,他对“大主教恨得发狂”,却把普通下层人民比喻成“最真实的朋友”。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刻薄与侮辱,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为了尊严他毅然辞职离开,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此后,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始了一个音乐家的贫苦、艰辛却拥有尊严和自由的艺术生涯。

《费加罗的婚礼》是18世纪法国文学家博马舍所创作的喜剧,是他的“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部喜剧针对当时的封建贵族阶级进行了揭露和讽刺。由于当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所以虽然这部喜剧因为在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首演获得了整个欧洲的好评,但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1785年的春夏期间,莫扎特准备根据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他请来当时的宫廷诗人罗伦佐·达·庞特(LorenzodaPonte)为自己的新歌剧填写歌词。莫扎特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谱写曲子,在二度创作中,他沿袭了原著对封建贵族的奢侈、荒淫、愚蠢的讽刺、批判精神,颂扬了与贵族老爷斗智斗勇的,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市民阶层的机智、勇敢、正直的品质,充分表现了莫扎特当时同封建阶级斗争必胜的进步思想和乐观主义精神。1786年,经多方努力这部歌剧终于可以首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欣赏要点

(一)序曲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十七世纪中叶,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在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之际,得知伯爵送给他们婚房是想要霸占苏珊娜,二人决心设计和伯爵斗一斗。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因此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命名为《狂欢的一日》,似乎是这个曾用名给了莫扎特灵感,他采用奏鸣曲式创作了一首急速而妙趣横生的序曲,这部序曲短小活泼,节奏明快,虽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着极深的联系,生动地再现了歌剧紧张而又极富喜剧性的情节。这段音乐完整而独立,常被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该序曲采用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写成,只包含呈示部和再现部。呈示部的主部呈现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小提琴以轻声快速的音型带出,然后加入木管力度渐强,接下来全乐队刚劲有力的演奏表现出主人公与贵族斗争的勇往直前,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主题由木管与圆号主奏,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活泼跳跃的连接部后,是用属调写成的有两个主题的副部,刻画了费加罗勇于争取爱情的性格。结束部用优美细腻的抒情旋律勾勒出了歌剧中女主人公苏珊娜的形象。莫扎特用短小的连接部代替展开部,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呈示部所有的主题都在主调上重复。最后全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体现了费加罗智斗伯爵获得婚姻自由的欢乐情绪。这首序曲以幽默、活泼的快节奏烘托出了歌剧的喜剧气氛,序曲一完,幕布拉开,费加罗和他的未婚妻苏珊娜在婚礼前的种种趣事就此开始。

(二)重唱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曲折的喜歌剧。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广泛地运用了各种重唱形式刻画人物,讲述剧情。例如第一幕中苏姗娜回到房间,遇见了以借据为要挟一心想要嫁给费加罗的马尔切琳娜,情敌见面分外眼红,于是马尔切琳娜和苏珊娜展开了一场舌战。二人由一开始的假装礼让,到不顾面子互相讽刺谩骂,最终马尔切琳娜说不过苏珊娜,在苏姗娜胜利的笑声中气哼哼地走了出去。莫扎特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二重唱形式,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第三阶级小人物的形象。广泛地运用重唱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以女主人公苏珊娜为例,她在整部歌剧中的咏叹调只有2首,而重唱唱段却有12首。由此可见,重唱在这部歌剧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咏叹调

咏叹调是西洋歌剧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是歌剧艺术中最常用、最有魅力的声乐体裁,一般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它的作用就像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部歌剧里的咏叹调与重唱相比,更突出了抒情性,主要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剧中主人公费加罗的三段咏叹调堪称是声乐演唱的精妙绝伦之作,是男中音声乐曲目中最经典的声乐唱段之一。例如,莫扎特为主人公费加罗量身定做的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就生动地表达了费加罗当时的心情,塑造了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第一幕中当苏珊娜告诉费加罗,伯爵送给他们婚房是对苏珊娜另有企图的时候,无比愤怒的费加罗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伯爵,捍卫自己的爱情。他唱出了该剧第一个节奏轻快而明朗的咏叹调:“亲爱的伯爵如果你想跳舞,就由我来为你伴奏,如果你来我的学校我会教你如何嬉戏,我花样很多,我可以揭发他的阴谋,至于掩饰则更加容易,一面冷嘲热讽,一面暗中进行,同时公然表态……”。这个节奏欢快的咏叹调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同时也预示着一场闹剧即将开始。

莫扎特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是歌剧中的巅峰之作,200多年来,该剧是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它因极富喜剧性和抒情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论是序曲,重唱,还是咏叹调都是那么让人沉醉,每一个音符都刻着一个伟大的名字——莫扎特。多少年来,人们对莫扎特创作的音乐的谈论从未停止过,剧院里《费加罗的婚礼》的精彩上演也从未消失过。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莫扎特,也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由于处在欧洲民主革命中心地带,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正像他所说的:“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的艺术形式。莫扎特的歌剧是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送葬天,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由于没有亲人,人们放下他的棺柩走了,把他孤零零的丢在荒野里,这是让世人心痛的时刻,但他的作品成为永恒。我觉得不必要为他凄苦的一身而悲哀,如如没有苦难,他也成不了永恒的巨星,我们应该感谢苦难,感谢困境。所以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真的不值一提,苦难使我们学会了思考,使我们更一步走向完美,所以我们再次感谢苦难感谢困境!

关于莫扎特论文的题目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论文摘要: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创作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在他不足36岁的生命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创作了22部。本文以其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费加罗的婚礼》。

论文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序曲;重唱;咏叹调

《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diFigaro)创作于1785—1786年间,是欧洲音乐天才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是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四幕歌剧。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而艰辛的,但也是勤奋而多产的,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歌剧就有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在这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近年来最被中国大众所熟悉、喜爱的。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社会思想以及很多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也有人把它称为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部歌剧,以便能欣赏精彩的音乐和绝妙的唱法。

一、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很多地方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做表演。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是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节奏清晰明快,旋律悦耳动听,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终生都非常喜爱他的音乐。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起被称作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诞生背景

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一触即发,启蒙运动所宣扬的“自由、和平、民主”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生活在这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时期的莫扎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大主教的资产阶级意识迅速成长,他对“大主教恨得发狂”,却把普通下层人民比喻成“最真实的朋友”。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刻薄与侮辱,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为了尊严他毅然辞职离开,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此后,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始了一个音乐家的贫苦、艰辛却拥有尊严和自由的艺术生涯。

《费加罗的婚礼》是18世纪法国文学家博马舍所创作的喜剧,是他的“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部喜剧针对当时的封建贵族阶级进行了揭露和讽刺。由于当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所以虽然这部喜剧因为在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首演获得了整个欧洲的好评,但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1785年的春夏期间,莫扎特准备根据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他请来当时的宫廷诗人罗伦佐·达·庞特(LorenzodaPonte)为自己的新歌剧填写歌词。莫扎特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谱写曲子,在二度创作中,他沿袭了原著对封建贵族的奢侈、荒淫、愚蠢的讽刺、批判精神,颂扬了与贵族老爷斗智斗勇的,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市民阶层的机智、勇敢、正直的品质,充分表现了莫扎特当时同封建阶级斗争必胜的进步思想和乐观主义精神。1786年,经多方努力这部歌剧终于可以首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欣赏要点

(一)序曲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十七世纪中叶,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在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之际,得知伯爵送给他们婚房是想要霸占苏珊娜,二人决心设计和伯爵斗一斗。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因此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命名为《狂欢的一日》,似乎是这个曾用名给了莫扎特灵感,他采用奏鸣曲式创作了一首急速而妙趣横生的序曲,这部序曲短小活泼,节奏明快,虽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着极深的联系,生动地再现了歌剧紧张而又极富喜剧性的情节。这段音乐完整而独立,常被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该序曲采用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写成,只包含呈示部和再现部。呈示部的主部呈现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小提琴以轻声快速的音型带出,然后加入木管力度渐强,接下来全乐队刚劲有力的演奏表现出主人公与贵族斗争的勇往直前,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主题由木管与圆号主奏,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活泼跳跃的连接部后,是用属调写成的有两个主题的副部,刻画了费加罗勇于争取爱情的性格。结束部用优美细腻的抒情旋律勾勒出了歌剧中女主人公苏珊娜的形象。莫扎特用短小的连接部代替展开部,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呈示部所有的主题都在主调上重复。最后全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体现了费加罗智斗伯爵获得婚姻自由的欢乐情绪。这首序曲以幽默、活泼的快节奏烘托出了歌剧的喜剧气氛,序曲一完,幕布拉开,费加罗和他的未婚妻苏珊娜在婚礼前的种种趣事就此开始。

(二)重唱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曲折的喜歌剧。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广泛地运用了各种重唱形式刻画人物,讲述剧情。例如第一幕中苏姗娜回到房间,遇见了以借据为要挟一心想要嫁给费加罗的马尔切琳娜,情敌见面分外眼红,于是马尔切琳娜和苏珊娜展开了一场舌战。二人由一开始的假装礼让,到不顾面子互相讽刺谩骂,最终马尔切琳娜说不过苏珊娜,在苏姗娜胜利的笑声中气哼哼地走了出去。莫扎特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二重唱形式,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第三阶级小人物的形象。广泛地运用重唱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以女主人公苏珊娜为例,她在整部歌剧中的咏叹调只有2首,而重唱唱段却有12首。由此可见,重唱在这部歌剧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咏叹调

咏叹调是西洋歌剧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是歌剧艺术中最常用、最有魅力的声乐体裁,一般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它的作用就像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部歌剧里的咏叹调与重唱相比,更突出了抒情性,主要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剧中主人公费加罗的三段咏叹调堪称是声乐演唱的精妙绝伦之作,是男中音声乐曲目中最经典的声乐唱段之一。例如,莫扎特为主人公费加罗量身定做的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就生动地表达了费加罗当时的心情,塑造了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第一幕中当苏珊娜告诉费加罗,伯爵送给他们婚房是对苏珊娜另有企图的时候,无比愤怒的费加罗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伯爵,捍卫自己的爱情。他唱出了该剧第一个节奏轻快而明朗的咏叹调:“亲爱的伯爵如果你想跳舞,就由我来为你伴奏,如果你来我的学校我会教你如何嬉戏,我花样很多,我可以揭发他的阴谋,至于掩饰则更加容易,一面冷嘲热讽,一面暗中进行,同时公然表态……”。这个节奏欢快的咏叹调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同时也预示着一场闹剧即将开始。

莫扎特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是歌剧中的巅峰之作,200多年来,该剧是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它因极富喜剧性和抒情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论是序曲,重唱,还是咏叹调都是那么让人沉醉,每一个音符都刻着一个伟大的名字——莫扎特。多少年来,人们对莫扎特创作的音乐的谈论从未停止过,剧院里《费加罗的婚礼》的精彩上演也从未消失过。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莫扎特,也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费加罗的婚礼》。

如何发给你?

莫扎特论文题目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由于处在欧洲民主革命中心地带,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正像他所说的:“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的艺术形式。莫扎特的歌剧是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送葬天,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由于没有亲人,人们放下他的棺柩走了,把他孤零零的丢在荒野里,这是让世人心痛的时刻,但他的作品成为永恒。我觉得不必要为他凄苦的一身而悲哀,如如没有苦难,他也成不了永恒的巨星,我们应该感谢苦难,感谢困境。所以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真的不值一提,苦难使我们学会了思考,使我们更一步走向完美,所以我们再次感谢苦难感谢困境!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如何发给你?

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莫扎特

三篇,稍微空开了点音乐家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市中心。一七六二年,年仅六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七八一年,莫扎特和主教决裂,只身来到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部作品,其中有四十一部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脍炙人口的歌剧和众多的小夜曲、室内乐曲、教堂乐曲、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在维也纳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一面是辉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一七九一年,莫扎特猝然病死,生前还留下了一部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他的尸体被掩埋在圣马克斯墓地的一个不知名的墓穴之中。充满神密的传奇,使这位天才艺术家的故事更加吸引人。除了幼年莫扎特居住的萨尔茨堡粮食胡同如今被完好保存之外,维也纳人还把他创作《费加罗婚礼》的故居称之为费加罗楼房,为前来造访的崇拜者展现一幕幕一代乐圣莫扎特的生活。造访音乐家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童年和青年生活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因此萨尔茨堡保留了莫扎特的出生地和故居,并且为莫扎特修建了莫扎特雕像,萨尔茨堡的音乐学阂彩且哉馕灰衾执笫Φ拿�泼��摹G胂昙���谋さ慕樯堋D��厍ň游�材芍�螅�苍�啻胃�还�≈贰F渲凶钗���氖欠鸭勇蘼シ俊T谡庾�湫偷奈�材衫鲜?楼房里,莫扎特和他的妻儿渡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一七八四年至一七八七年)。在这里,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他曾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在这里他被授予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地址:Mozart-Gedenkst te, Figaro-Haus, Domgasse 5, 1010 Wien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呈 6-8, 1110 Wien。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於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於观光的地方。 地址:Burggarten, 1010 Wien=========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音乐家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市中心。一七六二年,年仅六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七八一年,莫扎特和主教决裂,只身来到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部作品,其中有四十一部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脍炙人口的歌剧和众多的小夜曲、室内乐曲、教堂乐曲、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在维也纳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一面是辉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一七九一年,莫扎特猝然病死,生前还留下了一部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他的尸体被掩埋在圣马克斯墓地的一个不知名的墓穴之中。充满神密的传奇,使这位天才艺术家的故事更加吸引人。除了幼年莫扎特居住的萨尔茨堡粮食胡同如今被完好保存之外,维也纳人还把他创作《费加罗婚礼》的故居称之为费加罗楼房,为前来造访的崇拜者展现一幕幕一代乐圣莫扎特的生活。造访音乐家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童年和青年生活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因此萨尔茨堡保留了莫扎特的出生地和故居,并且为莫扎特修建了莫扎特雕像,萨尔茨堡的音乐学阂彩且哉馕灰衾执笫Φ拿�泼��摹G胂昙���谋さ慕樯堋D��厍ň游�材芍�螅�苍�啻胃�还�≈贰F渲凶钗���氖欠鸭勇蘼シ俊T谡庾�湫偷奈�材衫鲜?楼房里,莫扎特和他的妻儿渡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一七八四年至一七八七年)。在这里,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他曾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在这里他被授予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地址:Mozart-Gedenkst te, Figaro-Haus, Domgasse 5, 1010 Wien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呈 6-8, 1110 Wien。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於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於观光的地方。 地址:Burggarten, 1010 Wien=========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音乐欣赏-----欣赏部分: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结束了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我受益匪浅。由于老师的悉心教导,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我明白了很多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艺术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音乐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人类传达感情的工具;音乐是一些用旋律和曲调驯服的噪音;音乐是数学与魔术的结合等等。 它仿佛是咒语,是密码;又仿佛是精华,是美酒;吸引无数人沉醉其中。所以,每当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并且停下来认真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欣赏。这里,我了解到了音乐的三个层次,那就是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音乐层次。 这里,我就将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结合这三个层次来粗浅分析。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它是作为流行乐曲的前奏部分出现的,当时我就只是觉得这首曲子很悦耳,很动听。原来这里我们就处在感官层次。因为我对这首进行曲产生了共鸣,我觉得他悦耳,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在欣赏了。只是声音的魅力,就可以把人带入一个不动脑筋而又引人入胜的境地。再次听的时候就完整地听了。也是在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之后,听的时候就带入了这般沉重的感情来进入他营造的那种境界了。这算是表达层次了吧。这种情况下,音乐家们喜欢说:这里只有纯音乐的含义。”g小调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在妻子患病,没钱买药,孩子饿得没有面包,朋友也对他置之不理的窘迫悲愤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交响曲,用象征悲伤和痛苦的g小调表现出来,是莫扎特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了。在首乐章刚出来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用中提琴和小提琴营造的这种悲切,层层不断,一波接一拨的音符,表现出一种愁苦压抑,急于发泄又找不到出口的感觉。用不安的节奏轻轻地敲击着。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另一个乐章呼之欲出了。感觉好像总处于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压抑之中。也许为这部交响曲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吧。然后有一个全面乐段的重复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很快有了一个微小的停顿。转入了一段安静的旋律,那精雕细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原本乐观开朗的性格。但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持续多久,感觉音乐有了一片不和谐的骤变。音乐变得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息到处撞击,仿佛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又迎来了一个缓解的小间歇,有一点明朗,抒情,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温暖的家庭。断续的节奏和一些微小的休止也为这部交响曲投下了一片阴影。情绪转为热烈激昂,却丝毫没有小步舞曲的那种温文尔雅。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攀升,直到最高点才迸发出音乐最痛彻伤感的泪花。这一串明亮的音符就像最耀眼的光线突然让我心境开朗,自然是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可能也象征着莫扎特那种开朗的天性吧。而后却又一串感觉隐含痛苦挣扎得到音符,尽管此时较为柔婉的旋律,却掩不过音乐中淡淡的哀愁。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见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泪水,却又坚强纯真地微笑着。又一串激奋有力的音符,仿佛看到他在片刻的平稳中获得了片刻的安慰。柔和中突然有了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这种性质更加凸显了他的坚定,直到最后。这汹涌的音潮像是莫扎特迈着急速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了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结尾处辉煌而振奋。仿佛在告诉我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艰难,勇敢前进吧!终有一天会迎来幸福和喜悦。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他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它的含义与内容只能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科普兰认为:“音乐除了能发出悦耳之声和特定的表现力之外,还存在于音符本身和对音符的把握之中。”音乐的曲调,也就是音乐的主旋律,仅仅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还包括节拍、节奏、音色、调性、和声、力度、织体等等。这些就是表达音乐内容的最基本的“语言”。这也就是音乐层次了吧,可是对于没有专业乐理知识的我们来说,要了解这一点也还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也感谢老师的教导。参考文著《莫扎特》结合了科普兰关于音乐的分析。

大学音乐鉴赏2000字论文篇一 《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大学音乐鉴赏2000字论文篇二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 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 名言 ,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 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大学音乐鉴赏2000字论文篇三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 传统 文化 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 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看了大学音乐鉴赏2000字论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音乐鉴赏2000字论文 2.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4.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5.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2) 6.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

关于莫扎特长笛协奏曲的毕业论文

莫扎特共作有两首长笛协奏曲。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K313,作于1778,为欧洲著名的长笛演奏家约翰·巴普蒂斯特·温德林而作,此曲以旋律优美而著称。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K314,实际上由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改编而成。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为当时萨尔兹堡的宫廷演奏家朱色佩·费伦蒂斯而作,作于,改编曲大约作于,这首协奏曲仅比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高一个音,为长笛演奏,添加了音型化的变奏。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为法国驻伦敦大使同时也是长笛高手的基尼和他善于弹竖琴的女儿而作。北爱尔兰长笛大师Galway的演绎轻盈流畅,乐句之间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快乐。罗伯勒斯的竖琴相当欢快圆润。马里纳棒下的圣马丁室内乐团的演绎则在端庄,明晰,清新的形式美中展现出了美好的情感。

水陆观音第七十五期11月21日星期二,晚9点30分1,周晟(吉他噪音)+佳西(鼓)2,史阳(噪音DJ)周晟1970年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汉族。寻找无数次梦中呼唤我的声音。转眼在北京已近十年。先后组建碎石乐队、废墟乐队、判决乐队、卡西莫多乐队等。分别演奏吉他、贝司、键盘、主音吉他。2001年开始电子乐创作。2005年创建浮游神非音工作室。作品风格及内容:非主流民谣、环境噪音、电子舞曲等。史阳首都经贸大学学生。DJOK成员。噪音爱好者。曾参加艺术北京2006艺术博览会年轻艺术区开幕表演。水陆观音第七十六期11月28日星期二,晚9点30分1,周晟(环境噪音)+718(古筝)周晟1970年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汉族。寻找无数次梦中呼唤我的声音。转眼在北京已近十年。先后组建碎石乐队、废墟乐队、判决乐队、卡西莫多乐队等。分别演奏吉他、贝司、键盘、主音吉他。2001年开始电子乐创作。2005年创建浮游神非音工作室。作品风格及内容:非主流民谣、环境噪音、电子舞曲等。718(孙雷)1982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汉族,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成器设计师,乐器制造者,笔记本现场表演音乐家。水陆观音:一个有关声音、音乐、艺梁祝化蝶的故事术和环境的系列交流活动。每周二晚上,免费入场,室内演出,室外赋闲。北京第一个向实验/即兴音乐家、艺术家开放的交流平台。包容来自不同背景的表演者,鼓励自由即兴和实验探索,力图促成更多的合作,激发表演者和观众的想象力,并混淆他们之间的区别。它延续观音唱片的宗旨——追求精神性的实验音乐和影像,追求表演和环境的沟通统一,探讨、促进新音乐的生态环境。除了常规演出之外,还提供workshop、影像放映和艺术讲座。观:可观看的影像、建筑、环境、表情;音:被感知的声音、音乐、语言、信息。由观音唱片/SubJam主办“1+壹家”主办:D-22(北大东门向东300米路南)目录分类星期四晚9:30未定前海观音目录分类地址: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商场南一百米,邮局西侧,东岸jazzcafe。电话:84032131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由于处在欧洲民主革命中心地带,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正像他所说的:“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的艺术形式。莫扎特的歌剧是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送葬天,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由于没有亲人,人们放下他的棺柩走了,把他孤零零的丢在荒野里,这是让世人心痛的时刻,但他的作品成为永恒。我觉得不必要为他凄苦的一身而悲哀,如如没有苦难,他也成不了永恒的巨星,我们应该感谢苦难,感谢困境。所以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真的不值一提,苦难使我们学会了思考,使我们更一步走向完美,所以我们再次感谢苦难感谢困境!

先给你一些做参考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1号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的,这次干脆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筹措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所急需的款项。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亲已远游至曼海姆,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宫廷对这位二十一岁的天才并不太感兴趣。最后,一位业余长笛家德.让--一个在曼海姆的荷兰人--前来约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易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 长笛作为独奏乐器,莫扎特并不喜欢,所以尽管手头拮据,还是迟迟不写。荷兰人于1778年2月底离去时,订货还远没完工,莫扎特的收费只好减半。但是,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乐器,但一动笔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先期望的业余水平,并且成为此后二百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艺术享受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G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在长笛独奏前,我们听到乐队呈示几个主要主题,第一个是最重要的。显然,这就是莫扎特在选用"庄严"来说明速度时心目中的主题。整首协奏曲虽然轻盈优美,开始主题却有某种程度的洛可可的庄严宏伟。独奏长笛接下去演奏时,不满足于单纯按照惯例换个调来呼应那些乐队主题,而且按照典型的莫扎特的路子,穿过关系调e小调领域,用一个似怨似慕、似泣似诉的短句来丰富这一乐章。这一短句迄今犹为长笛专有的主题瑰宝。 呈示部一个跳跃的小小的终止音型结束,这个音型毫无显眼夺目之处,直到莫扎特的想象力扑了过去,把它改变成一长段展开部(01段03分40秒),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几个基本主题的再现由独奏与乐队共同演奏,直到华彩段,这时莫扎特听任独奏者自由炫技。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柔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如歌的慢板乐章为全曲之冠,有浪漫派的惆怅之感,带有加弱音器的弦乐的夜曲色彩。一个肃穆的空八度动机式音型引入主旋律,先由单簧管唱出,然后是长笛在呢喃的小提琴上独奏。 对比的第二主题(02段03分35秒)是一个具有思慕之情的上行旋律,令人联想起格鲁克的巴黎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极乐世界一场中著名的长笛独奏。这一乐章充分发展了交响奏鸣曲式,结束前有一段自由的华彩。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3/4拍子,回旋曲 这个精美的洛可可风味的末乐章采用法国回旋曲式,基本主题第一次都出现在独奏乐器上,这一主题回复三次,每次都略事装饰。各插段都是以晶光璀璨的炫技开始,然后在音乐内容上越来越丰富,中间一个插段按法国习惯主要采用小调,最后一个插段结束在自由华彩上。接着,转入回旋曲基本主题的最后一次回复,最后几个小节似乎在温柔地抚爱。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2号 这首可爱的乐曲似乎特别适合长笛,中间乐章颇有诗意,第三乐章充满火花。然而,最近学者发现这首协奏曲原先是为双簧管写的。莫扎特创作此曲时二十一岁,是为意大利双簧管演奏家裘塞皮.费连迪写的,此人从1777年4月起为萨尔茨堡大主教服务。我们不知道莫扎特写完总谱的确切时间,但显然是在这一年秋天前往巴黎以前。 莫扎特把这首双簧管协奏曲带在身边。去巴黎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是曼海姆,著名的曼海姆乐队是当年技艺最为精湛、影响深远的乐队。队员中有不少著名大师,其中有些还是有影响的作曲家。曼海姆乐队的首席双簧管弗里德里希.拉姆几度演出了莫扎特的协奏曲,屡获热烈喝彩。 莫扎特在曼海姆乐队队员中还有一位朋友--长笛家温德林。通过温德林,他从一个荷兰的业余长笛演奏家德.让那里得到了一笔报酬优厚的订货。他交出两部协奏曲和三首长笛四重奏,到手九十六个盾。两部协奏曲中,第一部是新创作,第二部从他为费连迪写的双簧管协奏曲改编而成,原来是C大调,长笛吹奏时移至D大调。 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开朗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个乐章在当时听起来一定特别别致,轮廓分明的小音型、烂漫的节奏、洋溢着古典主义风格的意大利席歌剧轻松活泼的气息。切分的正主题在开始几小节由乐队奏出,立即继以歌唱性较强的对比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独奏长笛的进入十分辉煌,是一个急剧上升的音阶和一个长久持续的高音,乐队在其下面再次宣布乐章的正主题。长笛继续吹奏辉煌的经过句,转入旋律优美的第二主题(04段01分33秒)。 在莫扎特的后期作品中变得如此重要的,中间的"展开段",这里不过是连接乐章前后两半的一个灵巧的过渡。基本主题素材的再现十分正规,用一个华彩段和华丽的乐队全奏完美地收尾。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行板,G大调,3/4拍子 慢乐章充分发挥了长笛的歌唱能力,特别是在乐队的副旋律上持续吹奏长音。莫扎特小心地使用他所熟悉的倚音,给这支歌增添了几分富有诗意的哀愁。 第三乐章: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曲式 末乐章是一首步态轻盈的回旋曲。它所根据的主题,莫扎特歌剧的爱好者一定会认出,是《后宫诱逃》中最明媚的灵感的源泉。那就是歌剧中勃隆德的热情洋溢的歌《何等幸福,何等快乐》。她在这首歌中盼望她所热恋的佩德里洛来救她出宫。这个选句由长笛的仙乐般的音色吹出后,立即由乐队接下去。 独奏长笛吹奏的第一个插段,好象是最初的选句的再现,但很快就用琶音和音阶向其他方面岔开去。乐队间断地加入,但在长笛尚未到达高潮性的华彩段之前,乐队早以成为它的快乐而听话的奴仆,乖乖地退居幕后,这主要是为了同迷人的独奏声部的感情相呼应而插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