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数字疗法商业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6:27:53

数字疗法商业模式研究论文

4月28日,零氪宣布旗下子公司众曦医疗 科技 的数字疗法产品TH-002已获批医疗器械二类注册证,成为国内肿瘤领域的首个获证数字疗法,并已在多个省市开启物价准入申请流程。 据目前统计,国内超70家企业涉足数字疗法,精神类、行为和认知障碍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有恩启、微脉、新景 科技 等20多家企业布局;包含糖尿病在内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紊乱疾病次之,有妙 健康 、微糖等10余家企业布局;最冷门的是肿瘤疾病领域,仅有包括零氪、海心智惠在内的3家企业布局。国内已经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数字疗法产品(以医疗器械软件形式获批)超19款。 据易凯资本2021年11月发布的一份研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59个数字疗法项目发生交易127起,参投机构180家,累计融资额近43亿元。《中国数字疗法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数字疗法当前还面临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缺乏临床试验政策法规指引、缺乏分层分类监管、商业模式尚处于雏形等现实挑战,距离成熟市场建立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数字疗法”这一概念最早在2015年提出,Sepah等首次在论文中明确这一概念。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是数字疗法领域最大的行业联盟——国际数字疗法联盟DTA(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对数字疗法的定义,即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是一种基于软件程序的疗法,为患者提供循证治疗干预以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 数字疗法根据其技术原理以及在疾病干预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预防、治疗、管理三大类。数字疗法的产品形式以软件为基础,可为独立软件,也可与通用计算设备、其他医疗器械、药物的一种或多种产品联合使用。 其主要特点有二,首先是基于软件程序,而不仅仅是线上的,如在线问诊就不能列为数字疗法,因为其无需软件也可使用。其次,必须按照循证医学来处理,即必须有医生来控制方向,结合医学的循证原理来指导并干预病人的具体行为。 2017年,美国FDA批准了用于治疗物质使用障碍(SUD)的处方数字疗法的治疗方案用于临床。自此,数字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 健康 解决方案,开始走进大众视野。2020年11月,术康APP正式通过NMPA批准,成为国内首款“数字药品”。目前,已经取得疗效验证的数字疗法类型主要包含 游戏 互动、可穿戴设备、AR/VR体验类和应用程序操作类等。 其中,数字疗法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精神心理领域。例如,已获批的数字疗法reSET和reSET-O能够治疗药物依赖,Deprexis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EndeavorRx作为首款有临床随机试验数据支持、并正式获批用于医疗处方的电子 游戏 ,可以通过视频 游戏 体验,结合药物,显著提升ADHD儿童的注意力。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 Research发布的报告《Digital Therapeutics Global Market Report 2021: COVID-19 Implications and Growth》显示,全球数字治疗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亿美元增长到2021 年的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将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医疗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医院随访机制的缺乏,也令患者面临不少挑战。 在此前举行的第22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由零氪 科技 和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孙大强教授联手研究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比较Ⅰ 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不同随访方式5年生存率,发现对于主动积极参与随访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显著高于被动随访患者的。 然而,据陈凯申介绍,在国内肿瘤治疗环境下,患者主动参与随访提升生存获益的积极作用往往被大部分研发企业所忽视,鲜有产品利用数字疗法针对中国肿瘤患者进行干预和管理。 因此,数字疗法在肿瘤领域的运用不仅需要在院内由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开展诊断、治疗领域的创新,还需要在院外关怀患者,改善患者康复体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善医疗支付方式等。 肿瘤是数字疗法首先获批临床的领域之一,《2021年中国数字疗法洞察报告》表明,数字疗法切入肿瘤治疗的价值在于,通过体外研究技术与AI大数据结合,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 数字疗法一方面可以改善肿瘤患者在精准治疗背景下,对用药规范的认知,另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看病难、就医远的问题,提高院外随访、复查复诊的粘性,从而提升其生存获益。 陈凯申表示,肿瘤领域的数字疗法器械证件的获批,对于填补国内数字疗法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空白是积极的信号。通过算法和知识图谱,数字疗法可以对于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级、分层的预判,从而给患者提出干预性的建议。如今,国内数字疗法肿瘤治疗领域尚在起步阶段,并未形成全面的竞争态势,应用场景相对狭窄,需要更加成熟的技术和临床数据支撑。同时,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既往症状和过往治疗情况,进行分级评估,当触发到需要医生去干预的情况,医生便可以很快地根据患者既往治疗给出预警,对于患者去进行帮助和管理。 在过去几年,中国数字医疗领域的创新主要还处于起步阶段,以“连接”功能为主。2021年被行业誉为“中国数字疗法的元年”,数字疗法开始真正进入医疗领域,对疾病进行辅助干预。 《2021年中国数字疗法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数字疗法将重塑慢病管理生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病高发率挑战加剧,以及民众对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数字疗法行业将成为慢病管理市场付费的重要引领者和主导者,对重塑慢病管理生态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传统的药物在起效时,不可避免地会伴随不良反应。数字疗法虽然不会因为化学成分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但也不意味着它是零风险的。例如,如果使用者未能正确使用,或是因为设备本身的硬件或软件问题,数字疗法的干预可能不起效,或是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疗法,有效性和风险性还需要更多检验结果。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智能医学部总经理郑文韬此前也表示,2022年是数字疗法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将是其向下生根、向上萌发、向周边繁衍的重要时期。当前医疗 健康 服务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如元宇宙、医疗信息化、移动医疗、医学人工智能、医共体平台等多头并进、四处开花,数字疗法并非可以贯通全医疗 健康 服务生态的体系,需要融入整体的生态体系中有序推进,相互赋能,协同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现在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疗法可以做到对患者进行一个聚类分成,或者是个体化的画像分析,然后再去建立个体化的标准路径,也是在此基础上,最后必须将数字疗法落实到严格的循证医学中,证明它有效,而这也是数字疗法的出路。”杨刚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疗法要走向这个方向,还需要走很久。 尽管目前行业标准路径还在 探索 中,但丝毫不影响这个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中国医疗大 健康 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增量空间广阔,正处于向世界级医疗高地看齐的过程中。得益于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政策对医疗体系的引导,中国医疗大 健康 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且在过去8年中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目前已经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而据沙利文咨询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医疗电子商务的总市场规模为187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2025年超过5580亿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医疗和商业模式都将面临一次新的跳跃,中国市场正值数字医疗新纪元到来的前夜。 也是看重了这一市场的前景,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涉猎其中,围绕后疫情时代数字医疗前沿领域的三大主题进行战略布局,一是数字疗法。就认知行为疗法和软件赋能方式等高效创新的数字化治疗手段;二是疾病早筛及预防。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线上患者教育,在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有效早筛和防治、提高患者治愈率和 健康 水平;三是互联生态下的用户体验。跨国巨头与本土合作,实现在互联网时代将用户体验纳入其数字化生态,从而实现服务升级。 目前,国内包括商汤 科技 、尚医信息(术康App)、好睡眠365、微脉、柯基、萤火虫等在内的初创公司和企业,都在聚焦数字疗法的探讨,这也使得在一个医疗创新价值链上接力互补的生态圈正在形成。 商汤 科技 AI药物研究总监张捷认为,中国数字医疗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商汤智慧医疗坚信,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数字创新将深刻影响药物研究、以及医生和患者做出综合 健康 决策的各个环节。 “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可以在医疗方面实现O2O线上线下整体融合给患者提供很好的疾病旅程的国家,这种线上线下的合作,提供服务的模式,在很多快消品领域,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了,比如说在化妆品领域,但是在医疗行业却不尽然。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的深入,更多医疗需求的产生,以及人们需要更好地预防疾病,治未病意识的提升,光靠实体的资源是不够,需要建立更好的生态系统。”贺恩霆博士说。普华永道《2021年中期中国医疗 健康 服务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医疗 健康 服务并购投资总额累计超2800亿元。其中2016年和2019年至今呈现行业并购投资高峰。2021年上半年,并购交易主要由财务投资人贡献,交易金额占总交易金额的72%,财务投资人交易集中在数字医疗领域,包括AI辅助诊疗、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与 健康 管理等。 另据MarketsandMarkets预计,全球数字疗法市场规模从2021年34亿美元5年后增长到131亿美元,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不过,当前在中国,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数字疗法商业落地还处于早期市场培育阶段。 实际上,以患者为中心的 健康 生态系统正在世界各地涌现,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麦肯锡《亚洲医疗保健的未来: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的报告认为,亚洲正在为数字 健康 生态系统铺平道路,潜在的生态系统有关方可以通过采取大胆的战略行动来创造价值。此类生态系统旨在通过整合三个关键“组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环境中无缝地提供正确的护理:一是跨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网络,二是利用行为、 社会 和 健康 等相关数据分析患者需求,并选择合适的 健康 服务提供者的智能系统;三是使数据、见解能够在 健康 服务提供者之间流动的技术主干。 对此,赛诺菲中国商业化负责人马静表示,从一个技术变成一个产品,面临很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监管的挑战。在全球这一视野下,对数字化疗法如何进行监管成为一大挑战,特别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个产品,面对互联网企业软件的不断的迭代,而所有的迭代都要经过缜密的验证,甚至要再确认再注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也要求监管部门思考如何界定数字化疗法的产品。 “如果将数字疗法作为医疗器械来看待,这是一个中低风险还是高风险的领域也成为诸多业内人士在争论的话题。毕竟,要想将医疗器械产品化和商品化,就要考虑到它的法规路径,需要提供相关临床验证数据,证明其安全有效性,最终才能拿到注册证,这些都是很多数字化疗法的企业或初创企业需要考虑的事。”马静说道。 “所以,从公司层面来看,我们要区别对待。就是基于这么多的不一样因素,要求我们在本土战略推动的过程中要有不同的数字化策略,考虑如何利用好中国数字化平台。”谢磊说。 眼看着从事数字疗法的企业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一些企业奉行的是快速上市,快速迭代的模式,对于临床数据和临床使用反馈有很大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免费赠送系统的方式进入医院,以求获得院内数据训练及临床医生反馈。 这也导致许多企业布局者由于系统不好卖,同质化竞争严重,最后还是回到了信息化公司那一套比拼谁的商务关系更硬,而不是系统性能的状态。在同质化的竞争模式下,数字疗法行业整体处于“试用”的状态,因此,企业如何打通商业化模式,实现落地运营也成为一大关键。 如此也使得,在中国自主创新药的新生命周期下,如何通过资本、创新与研发、临床等产业链要素的融合和链接,赋能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医疗完成落地也成为一大关键。特别是对于医疗医药大 健康 行业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此类行业门槛比较高,资本链比较长,要想在三五年内实现创新具有一定难度。 在 社会 环境、政策及资本不断发展助力的情况下,通过跨国药企的创新孵化可以进一步促进生物 科技 企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打通 科技 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把 科技 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推进 科技 创新成果的转化加速落地。 与赛诺菲不同,作为光学和光电领域的领先者,蔡司在积极拓展跨界合作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全新的数字化技术赋能创新,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数据互联的解决方案和综合生态圈,并以创新的光学技术助力 健康 医疗领域的发展。 谢磊称,目前,蔡司有建中国数字解决方案中心,针对中国一些很特殊的来建自己的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眼 健康 这块,我们有本土化,包括与阿里的合作,对于青少年眼 健康 的小程序,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也可以更好的线上线下和医院做联合,能帮助他们改善眼 健康 。”谢磊说。 在推动商业化方面,跨国企业有着较为健全的体系,也是在此阶段,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推进“全面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在此阶段,跨国企业在华打造创新中心,将目光瞄准中国最具价值的前沿 科技 ,以期实现双赢的目标。而从目前的发展路径来看,人才、资金、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三大重要因素,与跨国企业展开多方合作、共通共享也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主流趋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医疗保健类商业模式研究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经济越发开放,给我国各个行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医药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药品企业、药品中间商、消费者、零售中断、农村医药销售渠道、取消地方保护这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的改进。希望能对广大的药品销售商和制造商有一定的帮助。关键字:药品销售 渠道 改进 医药企业 一、绪论1.研究背景 我国现早已加入了WTO ,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开放药品销售服务市场,允许外国批发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允许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与中资公司合资或合作,经营药品批发、零售业务。这就意味着外国医药公司可以在我国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经营药品。这对于中国的医药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药品销售渠道,吸取他们的优点,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它们也会同国内医药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由于它们拥有先进的渠道,再加上加入WTO后的药品进口关税逐年下降,形势对于它们非常有利,而我国当前医药企业规模偏小,渠道十分落后,与外国医药企业竞争难以获得优势。因此,我国的医药业面临严峻的挑战。2.研究意义 药品是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物质,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涉及国民安全,进而影响医药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药品销售渠道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用户用药效率和合理的销售价格。因此,药品销售渠道的改进和构建是发展我国医药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医药界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虽然在理论界销售渠道理论己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药品销售渠道的理论却不多见,尤其是对药品销售渠道的理论系统的研究。而本文从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现状、中美销售渠道对比分析、药品销售渠道改进和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药品销售渠道具体的改进和构建这几个方面对药品销售渠道做了系统的研究,对当前药品销售渠道的理论是有益的补充。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推动医药企业的发展。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药品销售渠道是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新产品进入一个新市场时,选择市场卖点是关键,而掌握销售渠道是命脉,因此,医药企业往往把销售渠道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医药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是为了满足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药品只有通过流通过程,通过市场,才能供应、销售给病人,以满足医疗保健的需要,实现药品本身价值,同时,也能保证药品生产企业完成销售目标,使得再生产顺利进行。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药品销售渠道已成为沟通生产者和用户需要必不可少的纽带。而我国当前落后的药品销售渠道严重阻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当前的药品销售渠道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建立一个合理的药品销售渠道来迅速及时地供应、销售给病人药品,满足其医疗保健的需要。第二,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药品市场需求。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医疗需求都会随之增加,药品费用也相应增加;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等因素,都会增加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二、相关概念界定1.药品与医药 本文对药品的定义是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第一百零二条的药品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该定义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人们使用药品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并且按照一定的数量和方法使用,这一点区别于食品和毒品。第二,该法律定义的药品包括传统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现代药(化学药品等)。第三,该法管理的药品是人用药品。第四,该法所调整的药品只是商品药品,不作为商品的药品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对于本文所提到的医药,一般是医药品的简称。2.药品销售渠道 药品销售渠道又称为药品流通渠道,是指药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途径。药品销售渠道划分为四种类型:药品生产企业自己的销售体系;独立的销售系统;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济上由医疗机构统一管理的医疗机构药房;受企业约束的销售系统。医药销售渠道最基本的两种形式: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3.医药企业 医药企业是指医药行业的企业,可以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本文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的定义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中第一百零二条的定义,所谓药品生产企业,是指生产药品的专营企业或者兼营企业。所谓药品经营企业,是指经营药品的专营企业或者兼营企业。三、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的改进

参考一下,然后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了哦,祝你成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当前,政府正在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综观多年有关卫生改革的讨论,对于其中共识的部分,在改革方案中比较容易确定,而医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决定医改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 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 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 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如通过预付包干,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通过补偿政策的制定,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统一卫生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由政府强力协调各方,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同时,政府要紧抓改革的主导权,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第一章 绪论 7-15 中国品牌的历史回顾 8-9 中国品牌的现状 9-13 国内品牌发展现状 9-10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面临的难题 10-13 国际品牌发展状况 13 国内外品牌发展的差距 13-15 第二章 品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 15-21 品牌国际化的基本含义 15-16 品牌国际化的基本模式 16-18 品牌国际化程度的度量 18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必要性分析 18-21 第三章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 21-31 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实行的品牌战略 21-27 自创国际知名品牌战略 21-22 贴牌战略 22-23 本土化品牌战略 23-26 复合型品牌战略 26-27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变迁路径 27-29 变迁路径之一 27-28 变迁路径之二 28 变迁路径之三 28-29 企业收购国外品牌的模式 29-30 对收购品牌的处理方式: 全球统一品牌还是多品牌 30-31 第四章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策略分析 31-56 政府在企业品牌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31-32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32-56 借助国际会展进行品牌国际化推广 32-35 以科技创新支撑品牌国际化 35-36 通过互联网进行品牌国际化推广 36-40 以体育营销促进品牌国际化 40-48 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48-51 其它策略 这个是大纲,全文与本人联系

商业银行数字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以银行网点为例。传统网点的智慧化变革已成为新形势下银行创新业务服务模式与产品、优化客户体验、提质增效的一大阵地。如何在网点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价值,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新趋势,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在传统银行网点向智慧网点的转型过程中,边缘计算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必将爆发巨大的创新潜力,催生新型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目前,银行业主要存在效率低、压力大、价值低等难题。效率低。合规、安防等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人工方式存在效率低,漏检高,人力成本大等问题。 压力大。网点数量多,摄像头等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大;数据直接上云,造成网络带宽压力大,云中心处理压力大。价值低。音视频这类的非结构化数据没有充分利用,价值低。围绕网点智慧化转型,能够实现“两增一降”,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高效、智能、安全的支撑。比如,在相关实践落地中,基于边缘智能平台,为银行视频智能分析的落地提供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Atlas系列、Nvidia系列等多种类型的边缘节点接入,提供算力下沉、海康、大华等多种协议摄像头接入、部分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数据就近处理,其他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数据云上处理等能力。此外,为银行研发了多个视频合规检测模型,模型运行在谐云边缘智能平台上为银行提供智能视频合规检测服务。目前已经在行内小规模网点落地了疑似无客户办理业务和签退锁屏两个场景。疑似无客户办理业务场景正确率高达90+%;签退锁屏场景,正确率为98%;在人力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场景的视频合规检测覆盖率从原来的10%提高至100%,人力成本减少50%以上。

目前,银行业务不断朝着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智能运营已成为银行业当下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网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企业,新网银行探索数字化,以数字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实现了银行服务全线上数字化运营,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金融服务。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假期延长,“全民隔离”、“零接触服务”下,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的优势失色,线上渠道在金融机构与客户交互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数字化经营成为了金融业的大势所趋。作为一名进入银行工作近四年的普通青年员工来说,我历经了从柜员到客户经理,从对私业务到对公业务的岗位转变,现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数字化经营谈几点感想:        一、流量为王,借渠引流         近年来,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发展突飞猛进,就界面和功能完整度来说,已经不输互联网公司。但打开各手机银行APP,去掉logo之后,主界面“越长越像”,且大多数银行月活指标堪忧。据统计,银行中APP月活用户过亿只有两家,工行 “三融一活”(融e行、融e联、融e购及工银e生活)和招行“手机银行”“掌上生活”。同样是月活指标,2019年微信11亿、支付宝10亿、QQ 亿…各家银行手机APP相似的界面、趋同的功能背后,是逐渐一致的客户经营认知,是线下经营思维的简单延续。         记得刚入行站大堂时,总是有客户问到“别家银行的短信都是免费的,你们为什么还要收费?别家银行微信都有微信账户变动提醒,你们为什么没有?”,每当遇到这种问题,我们的回答总是“微信是第三方软件,为了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我们暂不支持微信提醒。”而现在,我们不仅支持微信账户变动提醒,晋社区、龙支付等业务的都借助微信渠道发展了起来。从古至今,流量是生意的不二法门,为了提高我们手机银行的月活用户,让手机银行“活”起来、“火”起来,在保护好金融核心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借助现有流量平台可以发展的业务还有很多。应加强外部能力对客户服务的补充完善作用,加大与多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合作,构建生态圈,不断丰富获客渠道。例如:仍有很多客户借助网点渠道购买我行理财、基金等产品,且购买成功之后往往对所购买产品没有更多的关注与追踪,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微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客户精准推送理财产品信息、免费向客户发送其所持有产品的净值、盈亏变动信息,方便客户及时进入手机银行作出买入、赎回等决策,锁定投资收益,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增加手机银行使用频率与活跃度。         二、价值驱动,让利客户         在数字化经营模式下,过去那种高投入、回收不可预计的贴广告传统营销手法已经不再适用。数字化经营最硬核的武器是“裂变式营销”或“场景式营销”。裂变就是基于用户的口碑传播,是成本最可控、最有效、说服力最高的营销手段;裂变就是将用于营销的费用,让利用户,以换取口碑传播;裂变就是参与有奖、分享有奖。当然,要想裂变成功还得深挖客户需求,以客户价值驱动为中心。         我们去年的ETC攻坚战、今年的三晋通推广都采用了裂变式营销方式,晋社区秒杀活动、CCB寻宝记、信用卡每日签等活动都通过做任务-得积分-兑礼品的模式赢得了一定的口碑,同时提高了客户活跃度。除了积分商城之外,我们还有善融商务、悦生活等场景,这些平台优惠力度也很大,但知名度、使用率却不高,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内外部大数据分析,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向客户精准推送商品信息,以提高各平台的使用率;我们可以打通积分运用渠道,综合积分不只能用于积分商城,也可用于善融商城、龙支付、悦生活等平台的积分抵扣,形成业务闭环发展。         三、数据共享,协同作战         数字化经营不是简单的将线下打法搬到线上,更不是简单的数据通报,而应该沿着我们希望达成的业务目标反向去找数据,沿着客户价值链条去真正挖掘、正确使用这些数据,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去匹配、创新产品方案。目前,我们仍然存在大数据割裂、数据标准和口径不统一、各职能部门相对孤立等问题,各系统之间未能完全打通,以至于无法形成一个360°客户视角,不能全面了解客户需求。         就拿对公存款来说,要想了解存款业务发展情况并分析问题找原因,单单依靠存款余额这一指标是极为片面的,还需要了解账户开立、有效客户、信贷客户、上下游资金运动规律等等一系列数据情况。而目前这些数据分散于不同系统中,想要了解账户新增情况需要向结算部要数据,想要了解小微贷款客户情况需要向普惠部要数据,想要了解同业情况需要向计财部要数据…在数据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时滞。我们为了适应金融科技发展也开发出了不少数字化营销工具,但这些工具没有真正能够实现端对端的有效利用。就拿对公雷达系统来说,功能很全面,但很多功能权限未能开放至直面客户的基层网点使用,更多地是被管理人员作为分析工具使用,以至于无法及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捕捉识别出机会点。此外,在现有组织架构下,大多数银行各职能部门还是相对孤立的,当市场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时,很难快速在各部门间达成一致,做出敏捷反应。而且每一个环节流程复杂,都需要反复审核,无法做到快速迭代和决策,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         我们商业银行拥有巨大的客户信息数据,但对数据的应用分析和再输入不足,下一步,我们应该广泛创新、更新数字化营销工具,有效帮助一线客户经理实现客户触达、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与效率。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而疫情更是加速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数字化在改变银行业务模式的同时,更是构建起了数字金融新生态。“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其中一个重点议题。专家认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行业的共同目标,而近两年疫情的影响更是加速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当前,包括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都在推动银行等金融企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今年伊始,银保监会和央行相继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两份文件为包括金融业下一步数字化转型划定了方向和路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以及确保数据安全,与此同时,科技和业务层面的融合必须要更进一步,真正以技术赋能业务。

商业模式构建方法研究论文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以及外在的变量从而获得市场上的优势。在现代的管理学中,商业模式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兴趣,并且对其展开研究。而商业模式概念的最初起源,是由上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发展而来。当对很多获得成功的企业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其商业模式是使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处。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解,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经济的角度,商业模式是探究企业如何获得持续性的盈利。比如说有些企业是通过直销盈利,但是也有企业通过广告盈利等。二是从运营的角度,也就是商业模式如何为企业进行内部的架构从而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三是从全面战略角度,其中包括了消费者的定位,消费者的选择以及进入市场的渠道等。一般来说,企业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从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研究商业模式的论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本文将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变迁的轨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探讨当前中国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义:

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家、学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寻找商业模式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降低创新的不确定因素,走正确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将是本文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将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

必要性: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商业模式却不能保证企业永远盈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耳熟能详的国际大企业纷纷倒闭或濒临破产,中国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大量企业开始裁员收编,众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面对危机,成熟的大型企业开始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局势,稳固已由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也跃跃欲试,企图找到一套新的商业模式,维持生存,并希望通过这次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飞跃。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必要理论依据。

理论意义: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同时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国内外学者也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理论依,供广大学者研究考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商业模式这个名词在90年代才开始为人所熟知,现有文献中,很多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含义、结构体系、理论解释和模式创新机制等方面虽有所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站的视角不同,因而对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畴缺乏统一的认识,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

很多学者和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什么是商业模式?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老企业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自己的商业模式,新生企业如何创造出新的模式以避开激烈的竞争,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也很少。

很多学者对特定领域、行业、典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展开探讨,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但对于商业模式的共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概括,这不免使得当前的研究局限在局部和表面。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商业模式的含义及特点是要说明商业模式是什么或什么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它揭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意义,企业主明白了这些,就知道自己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好是坏,是落后还是先进,是否需要创新。

2.将通过对比不同时代典型的商业模式和同一时代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各自成效,分析商业模式的发展轨迹、多样性及不可轻易复制性。商业模式没有对错之分,我们需要在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的前提,运用创新思维,适时构建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且不可照抄别的企业的商业模式。

3.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将进一步地说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及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对几种商业模式路径分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4.创新就会有风险,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不确定很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生死相关的联系。我将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不确定性因素有那些,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陈苏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7月号上6-7页。

[2]魏炜、朱武祥,什么是商业模式,创富志73-83页。

[3]刘艳巧,探析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企业活力。

[4]张鸿电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24期99-100页。

[5]韩庆祥营销制胜的商业模式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8第10期/上20-24页。

[6]王光丽对PPG商业模式的思考山东纺织经济2008年第5期60-61页。

[7]鲁培康模式创新是营销战略之本销售与市场/营销版6页

[8]王冉中国将会出现引领全球的商业模式经济管理文摘2008第18期40页

[9]阳佳耘基于商业模式的小企业战略创新企业活力经营谋略2008第9期/上06-07页。

[10]杨昆视频服务亟待创新商业模式观点20088/中国电信11页

[11]符星华新媒体产业呈现三种商业模式中国新通信52-53页

[12]汪旭晖中外大型零售企业中国市场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外企业25-30页

[13]钱志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管理论坛-江苏科技信息30-33页

[14]杨敏丽手机广告基本商业营销模式探析《当代经济》2008年第6期(下)64-65页

[15]王廉,商业模式是第一生产力,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

[17]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8]杨洵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一个分析框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13卷第2期2-4页

[19]陈键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走出自主创新之路——朗科的专利运营模式深交所2008年8月26-30页

[20]吴俊、陈静电信增值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生产力研究》页

[21]田溯宁投身中国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解读前30年预测后30年》63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