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2024-06-30 03:07:2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经查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在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内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西南民族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2843CN: 51-1672/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7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在维护网络正常运行方面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之作用,已成为当代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众多安全措施中,防火墙首当其中。以网络安全为中心,考虑网络的各个层面,整体把握网络在应用中的安全性。在构造防火墙的过程中,阐述进行设计防火墙的大部分概念和重要理论依据。介绍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协议以及防火墙常用的IP消息类型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及其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介绍数据输出包、数据输入包的概念及其基于防火墙中的思想。 从防火墙设计的逻辑关系来看,文中总体把握包过滤防火墙的思想,深入细致地介绍了网络会话的细节,基于输入包和输出包的过滤思想,如何有选择性地开放Internet公共服务三方面重要的内容,并提供相关实例。文章在介绍相关安全防御的同时对于常见的黑客攻击原理也做了说明,包括TCP SYN湮没攻击、Ping湮没攻击、UDP湮没攻击等。 在防火墙实现上,本文是基于Redhat Linux操作系统,主要用内核中ipchains构造不同网络拓朴结构的防火墙。文中对防火墙工具ipchains及其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描述,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包过滤流程。从对防火墙机器的具体设置说起,介绍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并利用防火墙设计工具ipchains针对其各自设计,阐述防火墙设计的两种安全策略:默认禁止一切和默认接受一切,并对其进行相互的比较,给出相关的脚本语言。文中针对单系统、堡垒防火墙屏蔽子网、带DMZ(非军事化区)防御带三种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加以说明,阐述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和DMZ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相应网络拓扑结构。同时给出基于DNS服务的相关脚本。 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型网络而设计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包过滤防火墙,旨在保护其网络安全并节俭网络费用,为此实现NAT共享IP,屏蔽保护子网共享防火墙外网真实IP,达到伪装保护且节俭网络费用之功效,从而减轻网络负担;构造DMZ,将保护子网与网络服务器分离,有效地解决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与子网安全保护这一对矛盾,从而规划有效的防火墙设计适应更加复杂的安全策略。 本论文设计的包过滤防火墙体系兼结构简单、针对性强、投入费用少等特点,同时 为中小型企业构建和维护防火墙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试问你是大学生不,这是大学生防火墙论文的。我去年用的

1] 王铁方, 李涛. 蜜网与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的无缝结合的研究与实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1) [2] 高晓蓉. 基于Linux的防火墙[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 2003,(04) [3] 李赫男, 张娟, 余童兰. 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分析[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01) [4] 钟建伟. 基于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安全策略[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 2004,(04) [5] 林子杰. 基于Linux的防火墙系统[J]. 电脑学习 , 2001,(02) [6] 赵萍, 殷肖川, 刘旭辉.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分析[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2002,(05) [7] 谈文蓉, 刘明志, 谈进. 联动防御机制的设计与实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06) [8] 王永群. 试论防火墙技术[J]. 微机发展 , 2001,(03) [9] 丁志芳, 徐孟春, 王清贤, 曾韵. 评说防火墙和入侵检测[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2002,(04) [10] 张少中, 聂铁志, 唐毅谦, 王中鹏. 一种Linux防火墙系统的设计[J]. 辽宁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0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08“广西民族大学代码是10608,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民大”,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于中国“绿城”南宁市。”望采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有2个,一个社科版一个理工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就是普通期刊,啥核心也不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版

西北民族大学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城关校区)还有兰州市榆中新校区,两校区有直通学校大巴很方便。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本部在兰州市,新校区在榆中。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兰州。该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西北民族大学建有2个校区、1所附属医院,设有23个教学单位、3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学校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代码是1074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扎根西北大地办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6万余人。学校目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招生,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544人,其中本科生2425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95人。

学校历史

1949年9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有关指示精神,在西北重镇兰州创办了“藏民问题研究班”。同年11月,藏民问题研究班扩大为藏民学校,校址暂借兰州市西三十里西果园兰州农业专科学校旧址。

1950年1月,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简称“革大三部”)。8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报请政务院批准,在“革大三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西北民族学院。

1951年3月,学校根据原政务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的规定,本科设立语文系、政治系,语文系设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三个专业,政 治系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班。设短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和予科。学校由临时校址迁到兰州市区第二新村。

1961年停办法律系;1962年停办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停办铁道系;1965年停办艺术科。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和停办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从1961年以后急骤减少,到文革前只有1000多人。

1970年4月,甘肃省革委会通过了撤销西北民族学院的决定。600余名教职工分配到各地,校产、设备,图书被瓜分殆尽。

1972年10月,国务院指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恢复西北民族学院,次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西北民族学院。.

1975年,甘肃师范大学外语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并入学院。

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9月,学校举行了更名暨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庆典大会。

2016年7月,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共建西北民族大学,同年被列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914人,其中专任教师126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6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89人,具有博士学位333人,硕士学位717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456人;人才队伍中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9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6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0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19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标兵2人;甘肃省教学团队8个,领军人才8人,优秀专家6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555”创新工程人才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6人,教学名师1人,“园丁奖”8人,青年教师成才奖4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单位,其中,设有20个二级学院,2个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培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医学部,有7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甘肃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4个学科入选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甘肃省优势学科1个,甘肃省特色学科(A类)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蒙古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族语言文化与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甘肃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历史学、阿拉伯语、口腔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物理学、民族学等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甘肃省优势学科:民族学

甘肃省特色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甘肃省重点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研究基地,4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 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1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民委创新团队,2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2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2项、子课题9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7项,省部级项目69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75项。学校编辑出版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学术资源

截至2017年底,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096099册,当年新增126582册,纸质文献中,清代以前的珍贵文献7万册,电子图书 2142388册,数据库47个。学校设有西北民族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88件,展馆总面积585平方米。

学术期刊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

《西北民族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被评为首届甘肃省十佳期刊、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十佳学报、首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十佳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优秀学报。

合作交流

2011年起,四川大学对口支援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学校与四川大学正式签订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俄语专业学生,先后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吉隆坡建设大学和伊斯兰科技大学3所学校签署协议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8年,学校共接收来自韩国、加纳、尼日利亚、墨西哥、利比里亚、喀麦隆、巴基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也门、香港及台湾共计13个国家及地区的24名来华留学生。

2020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推动了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向现代化高水平医院迈进的步伐。

云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迪庆专项的意思是招生计划主要是针对迪庆当地的考生。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学校简介

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

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不是,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本刊主要刊登农业类、生物学类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新成就等。《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前身是《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9年,到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经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是2019年不是北大核心期刊。2000-2014是核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12月,2007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要刊登农业科学、生命科学、数理科学与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学术文章。现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11)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学校概况: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校园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