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胰腺癌二线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3:02:01

胰腺癌二线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国际胰腺疾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Surgery, ISGPS)起步于2005年成立的一个关于术后胰瘘的国际工作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Fistula, ISGPF),最初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关于术后胰瘘客观的国际性的共识,以便对不同的外科研究进行比较。研究组由全球各地的知名胰腺疾病专家组成,基本上都来自国际著名的、大手术量的中心,他们的临床经验都以经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的形式有案可稽。正因如此,该小组制定并最终发表出来的共识和相应定义和分类标准具备极强的指导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每份共识的出台都经历了细致严谨地讨论和审核,确保了质量,因此一面世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不久以后,ISGPF更名为ISGPS。后续在外科领域知名期刊《Surgery》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胰腺外科领域备受关注的共识或指南性质的文章,涉及:胰瘘,胰腺切除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胰腺吻合报告标准,术前病理结果的获取,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扩大的胰腺切除手术,标准的淋巴结清扫,乳糜漏,胰腺吻合方法,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结果报告的标准,远端胰腺切除术后断面处理等议题。我们把这些信息做了总结,分享给读者。仔细研读这些文章,回顾这些共识意见的产生过程,可以深入体会到共识制定过程的严谨和不易。链接: 2005术后胰瘘原文 2016术后胰瘘更新 在ISGPS的定义推出之前,各个外科中心采用的定义标准不同,在不同的报告中,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发病率数据差异极大。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ISGPS回顾既往文献,发现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POPF定义,即便高度专业于胰腺外科的作者也无法提供一个简单、可靠的定义。当话题涉及到研究间比较时,谁也无法说服谁。2005年,为了便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ISGPF将胰瘘定义为:一般意义的胰瘘指的是胰腺导管上皮和另一个充满胰腺来源的富含淀粉酶液体的上皮表面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POPF代表的是胰腺吻合处愈合/闭合失败,或与吻合口不直接相关的胰实质瘘(如起源于粗糙的胰腺表面的瘘),即从胰腺导管系统、胰腺实质或胰腺周围到某个空腔的瘘,而这个空腔并不一定有上皮覆盖(如经外科引流管引出)。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级。A级POPF:最常见,称作“一过性瘘”,没有临床意义。在处理上很少需要变动,在正常临床路径上很少需要改变。B级POPF:需要改变处理策略或调整临床路径,常会推迟出院,或者需要出院后再入院治疗。C级POPF:需要改变处理策略或调整临床路径,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恶化,合并脓毒症和器官功能障碍,可能需要再度探查,延长住院时间。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证据,促使ISGPS在2016年对POPF定义做了更新,不再把A级瘘认为是真正的瘘,将之改称为生化漏(biochemical leak);B级指需要改变临床治疗策略,带管超过3周或者需经内镜或经皮途径调整管道位置;C级则指需要再次手术或者继发一个或多个脏器衰竭甚至致死的情况。链接: 胰腺切除术后出血 ISGPS推荐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 PPH)定义建立在三个指标基础之上:发病时间,部位,出血严重程度。(1)发病时间或早(术后24小时内)或晚(术后24小时以后);(2)位置可以在腔内(如胰腺表面、吻合处、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处或胆道出血)或腔外(如动静脉血管、手术区、外部缝合或钉合处或假性动脉瘤);(3)出血严重程度可轻可重。将早期和晚期出血清晰客观地区分开来,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比较引起PPH的原因,比如术中不恰当的止血;凝血功能异常;胰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胰瘘,或吻合口瘘;或是切术和重建时的技术因素。早期和晚期PPH应该被看作是胰腺手术后两种不同的出血疾病群。轻度出血表现为少量或中等量的失血(血红蛋白浓度下降<3g/dl)并且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损害,不需要侵入性的干预(再次手术或是血管介入),保守治疗有效。重度出血是指大量的血液流失(血红蛋白浓度下降≥3g/dl),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如心动过速、低血压或少尿;治疗上需要输血(>3个单位的红细胞)和/或需要侵入性的治疗措施。链接: 胃排空延迟 胰腺术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可以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DGE:术后第4-7天仍需胃肠减压或术后3天患者因恶心呕吐需要再次插入胃管,并且患者术后7天仍不能耐受固体饮食,但在术后14天之前可以恢复固体饮食;B级DGE:术后7天需重新放置胃管且术后8-14天仍需要保留鼻胃管,或术后14天仍无法耐受正常饮食,但在术后21天前可恢复固体饮食;C级DGE:术后14天仍无法拔除胃管或需要再次放置,或患者在术后21天前仍无法耐受正常饮食。A级DGE对正常胰腺术后病程进展的影响很小,只需细微调整,不会显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B级DGE可能需应用胃动力药物和营养支持,常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C级DGE患者则需要对临床治疗作出重大调整,如需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对可能伴发的并发症的治疗,如胰瘘和腹腔脓肿。链接: 标准化的胰腺吻合记录 胰腺切除术后吻合有多种方式,没有哪一种方法具有绝对的优势。既往由于采集记录的信息不全,常导致不同研究间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建立一个用于记录和报告胰肠吻合的标准化分类体系,可以使未来关于某种胰肠吻合类型的出版物能够更加客观,并进行有效比较。ISGPS归纳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整合了胰腺残余组织相关因素,比如胰管直径、残端游离长度与腺体质地;以及胰肠吻合相关因素,比如使用胰空肠/胰胃吻合、胰管-粘膜吻合、胰腺残端套入(插入)空肠或胃;以及跨越吻合口的支架(内支架或外支架)使用等。除此之外,记录中还应提及辅助治疗措施的使用(比如预防性应用奥曲肽),表面使用或胰管内注射蛋白胶封闭,网膜包裹吻合口;使用的缝线材料(如普理灵、普迪斯、丝线等)和缝线规格;以及缝合技术(连续或间断缝合)。利用这个标准,可以鼓励对特定临床情况下使用特定吻合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继而形成针对特定胰腺残余组织情况的最佳实践指南。链接: 术前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提示具备可切除性的胰头部占位,在没有取得组织病理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手术或接受其他治疗一直存有争议。争议的原因在于5%-13%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疾病,在不必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下承担了手术带来的风险。如能在术前取得确定的病理结果,有助于避免无谓的手术。但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内镜活检,术前获取确定性病理结果的难度较大。考虑到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时间窗窄,观察等待可能导致错失手术时机,ISGPS总结各国专家的意见形成共识,强烈推荐对于怀疑恶性的胰头部实性占位患者,可以在没有病理证据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但对于交界可切除性肿瘤如要采取新辅助治疗,则必须取得病理依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实际价值也有较大的争议。在某些情况下,即便做了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也不一定能改变外科医生的切除决策。而且虽然冰冻检查阴性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胰腺切除,但假阴性率为7-26%,导致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增加手术难度和患者的痛苦。另外,在最终证实良性但已接受胰腺切除手术的病例中,30-43%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随着认识深入,这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诊断率逐渐提高。对于高度怀疑AIP者,强烈建议在检测血清IgG4的基础上活检,如活检无恶性肿瘤相关特征,建议接受短期类固醇激素治疗。链接: 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 53%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存在远处转移,仅15%-20%的患者可能适宜做根治性切除,高达25%的患者为局部进展性疾病,肿瘤可能因侵犯周围主要血管而无法切除。针对此类患者,需建立一个标准,用于在术前判断其是否属于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BRPC)。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肿瘤与血管关系的最主要手段,ISGPS建议术前以CT扫描为基础评估可切除性,静脉、动脉受累需要区别对待。目前BRPC被定义为:①无远处转移;②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受累及、扭曲、狭窄、闭塞时,远近段血管条件良好,允许切除后重建;③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短节段受累,或累及肝动脉,但未累及腹腔干;④肠系膜上动脉(SMA)受累周径≤180°。SMV/PV轴是胰头颈部肿瘤最常累及的血管,不同的侵犯程度导致治疗方法有所区别。ISGPS建议:针对孤立静脉受累的BRPC,没有证据建议患者应接受新辅助治疗。术中评估,如果肿瘤有可能做到R0切除,那么即便面临更多的风险,也可以行静脉切除,以期获得最大受益。如果实施静脉切除,建议要详细记录具体类型为:I型,静脉壁部分切除,直接缝合;II型,静脉壁部分切除,补片修补;III型,静脉节段切除,一期吻合;IV型,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植入、至少两处血管吻合。这些记录将有助于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影像学检查提示因动脉受累被诊断为BRPC的患者,建议接受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肿瘤与动脉血管的关系。如探查确认动脉受累,强烈建议应将接受姑息治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此外,针对动脉受累的情况,并没有I级证据推荐新辅助治疗。因此,此类患者只建议在前瞻性临床研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如已接受了新辅助治疗,病情没有出现进展(远处转移)且患者体力状态评分合格,建议手术探查尝试切除。同理,非根治性切除手术也只适用于在开展临床研究的背景下进行。是否属于根治性手术,切缘的判定,要依赖病理检查结果确认,ISGPS强烈建议采纳英国皇家病理医师学院(RCPath)的病理检查程序和R1定义。报告肿瘤切缘应该包括:前、后、中央或SMV沟、SMA、胰腺断面、胆管、肠管共七处,这其中后切缘与SMV/PV轴、SMA切缘的意义最为显著。链接: 扩大的胰腺切除术 与交界可切除性肿瘤不同,局部进展性肿瘤侵犯相邻的器官,可能导致“不可切除”的预判。为了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有时需要做切除额外器官的“扩大的胰腺切除术”。ISGPS对“扩大的胰腺切除术”概念专门做了梳理,界定了标准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远端胰腺切除、全胰切除术的切除范围,以及相对应的扩大的胰腺切除术的定义。扩大的胰腺切除术在原标准手术范围的基础上,需要联合一个或多个脏器、血管、系膜结构的切除,具体切除的器官以及范围根据原发肿瘤的位置略有区别,由于临床数据有限,尚无法基于额外切除的具体器官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预后评价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因为胰腺切缘阳性而需要向左或向右扩大胰腺切除范围不是扩大的胰腺切除术。扩大的胰腺切除术概念的确定,使得“可切除性”胰腺癌的概念范围有所扩大,当肉眼观察切缘阴性以及不存在远处转移,剩余或重建的内脏血管能够为保留的器官提供充足血供时,局部进展性肿瘤就可以被认为是“可切除的”。另外,也有很多此类患者接受潜在降期治疗(新辅助治疗,比如化疗或放化疗)后再接受扩大的胰腺切除术,虽然初步结果看起来很鼓舞人心,但评估这种方法对长期存活影响的数据还不够充分,有赖进一步研究,以专科为主导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是发展的方向。链接: 扩大淋巴结清扫 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是生存的重要预测指标。但胰腺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并非越大越好,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风险和生存受益存有争议,且争议较大,ISGPS的专家们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内容未达成共识。ISGPS已形成的共识是:日本的胰腺学会关于淋巴结分组的命名法被广泛接受。与标准淋巴结清扫术相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实际生存受益有限,ISGPS不推荐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胰头部肿瘤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应力争切除第5,6,8a,12b1,12b2,12c,13a,13b,14a,14b,17a和17b组淋巴结。ISGPS专家们对8p组淋巴结争议极大,未达成共识,故对常规切除第8p组淋巴结不做强烈推荐。同样由于争议,以及文献报道的差异,虽然有研究证实16b1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频率较高,但无法就常规切除16b1组淋巴结作强烈推荐。此外,为避免术后慢性腹泻、体重减轻等并发症,要注意只切除肠系膜上动脉右侧的淋巴结(14a,14b),而不推荐完整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不应切除腹腔干旁淋巴结。该淋巴结清扫术也适用于壶腹周围癌和有恶性潜能的囊性新生物患者。 胰体尾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行胰腺切除时标准淋巴结清扫应包括位于脾门部的第10组,沿脾动脉的第11组和沿胰体尾部下缘的第18组。第9组只有在肿瘤局限于胰体部时才建议切除。此外,淋巴结清扫对获得足够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期十分重要。ISGPS强调至少应切除12-15枚淋巴结以保证病理学N分期的准确性。阳性淋巴结与总淋巴结比例(阳性比,LNR)被认为是存活率低的重要预测因子。LNR越大,预后越差。LNR>是存活率的负面独立预测因子。病理医生在检查标本时,应明确该患者是否接受过术前新辅助化疗。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化放疗之后,病理医生能检出的淋巴结数量减少。此时,可以接受淋巴结数<15枚的情况。术中发现标准淋巴结清扫平面以外有可疑淋巴结,应该将之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对切除平面以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相对健康的接受胰腺切除手术,无法手术的接受姑息治疗,两种方式均是可以接受的治疗方式。链接: 乳糜漏的定义和分类 摘译 乳糜漏(chyle leak,CL)是腹部手术后公认的潜在严重并发症。ISGPS提出的乳糜漏定义为:术后3天或3天以后,引流管或引流部位或伤口引流出乳白色液体,其中甘油三酯含量≥110㎎/dL()。ISGPS认为不管报道的引流量多少,CL都是有临床意义的,因此该定义没有整合纳入引流量数值。CL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处理方法、住院时间分为3级。A级是指无临床相关症状的乳糜漏,不会延长住院时间,只需限制经口饮食,无需其他特殊治疗措施;B级需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限制性鼻饲营养和/或完全肠外营养,介入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或长期保留术中放置的引流管,或药物治疗(如奥曲肽)控制乳糜漏。B级常与住院时间延长直接相关。患者可能会原位带管出院或因乳糜漏再次住院;C级需要接受更多的有创治疗如介入影像引导下淋巴管栓塞/硬化、ICU治疗、手术探查和腹腔静脉分流,或由乳糜漏直接导致死亡。需要再次住院接受前述有创治疗的CL患者要由B级更改为C级。链接: 胰腺吻合的方法 摘译 “临床肝胆病杂志”微信公众号刊登链接 过去20年来胰腺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找PD术后理想的胰腺吻合(pancreatic anastomosis,PA)重建方法。直到目前都没有形成某一种PA方法效果最优的统一认识,由PA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仍然很高。各医学中心完成PA的方法,以及在胰管支架、生长抑素类似物、引流以及其他假定可能降低CR-POPF发生的辅助措施的使用方面存在巨大的地区间差异。ISGPS关于PD术后PA的立场声明是:不管是胰胃吻合还是胰肠吻合,CR-POPF的发生率没有实质性差异。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外科医师,持续采用某一种标准化的技术是减少CR-POPF发生率的可能的解决方案。不常规推荐内支架或外支架,但对高危胰腺,可考虑使用外支架。只应在高危患者中考虑常规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对于可以忽略/低POPF风险的患者,可以不放置预防性腹腔引流;对于中/高风险的患者,如果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活性小于5000U/L,可在术后第3天早期拔除引流管。不推荐特殊缝合材料,组织密封剂以及生物补片。胰瘘风险评分是CR-POPF的预测工具,可以帮助选择性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和胰周引流。胰腺外科领域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的RCT专门评估特定的术中情境。链接: 胰腺手术的营养支持与治疗 摘译 营养不良是手术相关并发症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估应常规进行。除体重减轻量和体重指数外,还应在术前评估肌肉减少症和肌肉减少性肥胖,它们是近远期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因子。现有资料表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某种特定类型的胃肠重建技术,在营养方面,并未显示出具有任何确切的优势。术后早期恢复口服进食是安全的,在加速康复治疗原则下应予以鼓励,但是如果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者经口进食耐受性差,应立即补充人工营养。目前,对于存在不严重的术后胰瘘(即所谓的生化瘘)但临床症状稳定的患者,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禁食有益,但是,对存在临床相关性胰瘘的患者给予经口饮食时,需要特别关注。当需要人工营养支持时,只要有可能,都应尽量选择肠内营养而不是肠外营养。手术后,无论胰腺切除类型和术后重建方式,都应仔细监测是否存在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虽然粪便弹性蛋白酶-1是用来监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最简便易用的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以及局部晚期疾病的患者都应常规接受胰酶替代治疗,且术后持续至少6个月,原因是未经治疗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紊乱。链接: 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结果的报告 为了规范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后结果报告的框架,ISGPS制定了本标准。共包括4个方面的核心信息:术前的临床基线;病变腺体的形态学;新的,标准化的手术专门术语;最小化的结果数据集。4项内容集合到一起,反应报告结果的综合框架。采用这个标准,有助于进行各个中心间的比较研究,帮助改善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具体的相关信息如下。临床基线信息包括:病因,症状持续时间,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使用时间,有无糖尿病,有无外分泌功能不全,前期干预措施(放射,内镜或外科),术前生活质量(EQ-5D-5L或者类似评分),术前工作情况。形态学信息包括:最大胰管直径,胰头前后径,胰腺腺体钙化,胰管结石,胰管狭窄,门静脉通畅状态,合并胆道狭窄,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手术术语信息包括:纵向胰腺空肠吻合,纵向胰腺空肠吻合合并胰头部分切除,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伴胰颈横断,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不伴胰颈横断,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切除+ -胰岛自体移植,远端胰腺切除+ -脾切除。结果数据包括:采用Dindo-Demartines-Clavien分级的住院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术后糖尿病,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90天内再手术率,手术病死率(住院时,90天内,12个月内),术后生活质量(EQ-5D-5L或者类似评分),术后工作情况。链接: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腺残端的处理 在回顾总结了一系列采用ISGPS制定的POPF定义的文献资料后,其中包括16项随机试验,ISGPS制定了(关于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腺残端处理的)一组共识,包括14个方面的信息。达成强烈共识的是:不管是采用手工缝合或者闭合器闭合的方法处理胰体尾切除术后胰腺残端,POPF发生率没有差别;闭合器闭合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胰体尾切除;不管采用能量组织闭合器械或者化学闭合器械或者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不影响POPF发生率;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或者机器人手术,POPF发生率没有差别;POPF发生率与一个或者多个患者本身有临床意义的风险因素有关联。在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支架,残端关闭,残端吻合,和腹腔引流这些方面,仅达成较弱的,或者有条件的共识。达成强烈共识的上述几个方面的信息对改进临床实践以及(有关事项的)优先级设定有意义。而对8个较弱的共识,有待新的改进,以及大型多中心研究来决定未来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虽说专家共识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低于随机对照研究,但在胰腺外科要开展真正的随机对照研究十分困难,而且,即便已经成功开展的研究,有时因为采用定义标准的不同,结果也缺乏可比性。从这个角度来看,ISGPS的系列共识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有些定义或共识其实非常简单,但它的意义在于为世界各中心的研究数据相互比较提供了一系列参考标准,以此为准开展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得到提升,有助于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生。国内有病例数的优势,参考ISGPS共识开展研究,能够产生强有力的循诊医学证据,有利于我国的胰腺外科专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对胰腺外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读者也需要客观地看,ISGPS系列共识指南也有局限,在实际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别国的经验有时并不能照搬,而是需要适应我国国情。令人鼓舞的是,以苗毅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胰腺专家的身影出现在上述共识的制定以及文章的撰写发表过程中,有理由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胰腺外科事业的规范化发展,未来可期!注:以下是关于ISGPS共识的相关介绍文章。

胰腺癌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放疗等领域也有很大的进展,一些新药如护命素和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使得这种肿瘤的治愈率、总生存率明显改提高,生活质量也大有改善。

目前研究表明,胰腺癌术后辅助性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一般使用吉西他滨,副作用较少。最好在术后1月左右,不要超过3月。如能进行化疗尽量进行。如用口服,可选用希罗达,或新近出来的替吉奥。如果不化疗,也可选用生物治疗,对身体影响较小。天津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唐勇副主任医师

1.《肿瘤冷冻治疗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MordenCryosurgeryforCancer》;9(12):与抗肿瘤治疗2003年第8卷第8期中国处方药5.肝癌经皮消融治疗2003年第8卷第4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6.光动力疗法及其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003,Vol8,.化学栓塞一冷消融一酒精注射序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2003年第8卷第3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8.经皮冷消融联合酒精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2003年9月第23卷第9期中华消化杂志9.经皮埋置125碘籽治疗不能切除性胰腺癌2003年第8卷第4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0.改善胰腺癌预后的探索2004年3月第4卷第1期胰腺病学11.光动力和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联合治疗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2004年第10卷第20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2.化学栓塞—经皮冷消融序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2004年第9卷第3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3.进展型消化道癌的化疗中国处方药14.不宜手术的中晚期肝癌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2005年9月第37卷第9期新中医15.冷冻化学消融治疗肝脏巨大结节样增生一例2005年7月第25卷第7期中华消化杂志粒子永久种植近距离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应用与观察2006年1月第35卷第1期新技术17.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颈部巨大恶性畸胎瘤1例2006年第20卷第2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8.光动力联合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治疗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2006年第20卷第1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化学栓塞_冷消融_酒精注射序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性肝细胞癌51例2006年第20卷第2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经皮冷消融治疗局部进展型非小细胞肺癌2006年第20卷第2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1.经皮埋置125碘籽治疗进展型胰腺癌效果观察2006年第20卷第1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2.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梗阻性肺癌_附34例报告.2006年4月第15卷第2期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3.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508例临床分析2006年第20卷第1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粒子永久置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进展期膀胱癌2007年第21卷第3期交通医学25.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舌癌—附20例报告2007年10月第65卷第5期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6.健脾康复丸治疗大肠癌50例临床研究2007年10月第16卷10期中国中医急症;9;;14(10):;14(9):1430-1436WorldJGastroenterol30.肝癌的冷冻治疗2008年1月28日;16(3):229-235世界华人消化杂志31.肝癌的冷冻治疗2008年5月第17卷第5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32.冷消融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的肺癌2008年12月第11卷第6期中国肺癌杂志33.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体会2008年9月第29卷第9期广东医学;15(29):3664-3669WorldJGastroenterol35.肝癌患者冷消融后部分生化指标和前炎症因子的变化2009年2月第18卷第2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36.光动力疗法联合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癌性腔道梗阻-附26例报告2009年4月第18卷第2期中国激光医学杂志37.综合治疗巨大心包恶性间皮瘤一例报告2009年12月第16卷第24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281-286Cryobiology39.创建科学发展型惠民性民营医院2010年6月第10卷第6期现代医院40.复大医院建设发展要义2010年1月第10卷第1期现代医院41.复大医院医疗服务差异化战略2010年1月第10卷第1期现代医院42.肝转移瘤冷冻治疗后冷休克3例报告2010年2月第16卷第5期当代医学43.厚德立院惠民济世—着力营造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力2010年12月第10卷第12期现代医院44.建精益化控费机制创和谐性多赢格局2010年8月第14卷第8期民营医院45.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2010年3月第17卷第2期中国中医药科技46.经皮肺冷冻并发心脏骤停1例报告2010年12月第10卷第12期中国微创外科杂志47.经皮冷冻治疗644例肺癌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处理2010年8月第13卷第8期中国肺癌杂志48.经皮冷冻猪肺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2010年7月第13卷第7期中国肺癌杂志49.冷冻治疗320例肝癌的并发症分析及处理2010年10月第17卷第6期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50.冷冻治疗后冷休克3例报告2010年第15卷第2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51.全方位建惠民性医院多方面让群众得实惠2010年9月第14卷第9期民营医院52.文化引领与德俱成—复大医院院长徐克成办院理念解读2010年1月第10卷第1期现代医院53.依托领先冷冻技术优势推进肿瘤治疗领域创新2010年1月第10卷第1期现代医院引导靶向经皮冷冻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2011年2月第4卷第1期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55.建立实效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2011年1月第15卷第1期中国医院56.晚期胰腺癌经皮冷消融联合125碘粒子近距离治疗后长期生存一例报告2011年3月第18卷第5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57.不同国籍肿瘤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分析2011年12月第11卷第12期现代医院58.超声联合CT引导下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85例2011年10月第5卷第5期中华普通外科文献(电子版)59.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胰腺癌患者CD44v6基因的表达2011年11月第32卷第18期国际检验医学杂志60.建立适应不同国籍肿瘤患者差异化需求的护理服务模式2011年12月第11卷第12期现代医院61.建立住院肿瘤患者全程无缝隙对接护理服务机制2011年12月第11卷第12期现代医院62.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血清CA242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2011年11月第32卷第19期国际检验医学杂志63.冷冻消融治疗对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24):(2012)34:(2012)52:β1inPancreaticCancerPatientsusingaTriplexReal-TimeRT-PCRAssay(2012)167:(2012);18(47):;4(5):;4(4):408-419JThoracDis75.不同循环冷冻消融术对西藏小型猪肺部冷冻消融效果的比较2012年10月第5卷第5期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76.冷冻加手术协同治疗一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手术后复发病例报告2012,20(02):0398-0399MordernOncology77.猪胰头部冷冻炎症反应观察2012年8月第12卷第4期中华胰腺病杂志78.不同氩气输出功率的氩氦刀冷冻程序对猪胰头部及周边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2012年8月第18卷第8期中华肝胆外科型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与Men1基因变异2012,9(1):68—72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2012年9月第18卷第17期医学综述81.冷冻联合125碘粒子植入治疗对IV期胰腺癌患者组织CEACAM6表达的影响2012年12月第12卷第6期中华胰腺病杂志与Cryo-Hit肿瘤冷冻治疗系统比较研究2012年第28卷第7期实用医学杂志83.氩氦刀冷冻治疗分泌胰岛素性多发性内分泌瘤1型1例2012年8月;20(2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84.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012年2月第20卷第2期现代肿瘤医学85.胰头部氩氦刀冷冻手术动物实验的护理2012年5月第26卷第5期chinesenursingresearch86.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2012年1月第12卷第1期现代医院87.异氟烷联用速眠新Ⅱ对西藏小型猪麻醉效果的观察2012(4)动物保健品(2013)(2013)(3);42;(6);19(22):(2013)17-22cryobiology97.经皮冷冻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后血压急剧上升1例报告2013年第53卷第7期山东医药98.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介入化疗乳腺癌致周围神经毒性一例2013年2月第34卷第3期广东医学99.左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粒子刀治疗后并发放射性食管溃疡1例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广东医学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Percutaneous Cryoablaton in Combination with Ethanol Injection for Unresectable Heaptocellular Carcinoma”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9(5):940-949]];”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经皮冷消融合并酒精注射联合治疗”[(中华消化杂志 2003;23(6));参与编著国内乃至全世界第一本专著《氩氦刀靶向肿瘤治疗技术》(A Pioneer Bioscience Pub Co,2003)。在丰富的临床经验支撑下,担任《肿瘤冷冻治疗学》(2007,上海科技教育)主编之一。

芒硝治疗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 无法入睡抑郁症困扰癫痫病治疗不再是神话!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治好疤痕疙瘩成为梦中的她 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诱发,个别也有发病原因不明者。常是急性胰腺炎反复或持续慢性发作导致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一、诊断要点 长期的消化不良,消瘦,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两胁、肩胛等处放射,常因饮酒、饱食或劳累而诱发。血、尿淀粉酶增高,大便中有脂肪球。上述症状排除了其它消化道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有选择性地拍胰腺X线片、B超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可协助确诊。 二、辨证论治 1.肠胃积热 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木香6g,银花30g,玄胡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 2.肝胆湿热 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使其失于疏泄条达。临床症见胃脘、两胁疼痛,厌食油腻,发热,恶心,身重倦怠或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肝泄胆、清热利湿。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茵陈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黄芩12g,胡黄连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黄(后下)10g,金钱草30g,苡仁30g,苍术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虚食滞 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肠胃受伤,食积停滞,气机失畅。临床症见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脉弱。治宜健脾化积,调畅气机。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焦白术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实10g,银花3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20g,陈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内结 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临床症见脘腹疼痛加剧,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胁下痞块,X线片或B超发现胰腺有钙化或囊肿形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香附10g,元胡15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5g,五灵脂10g,柴胡10g,苡仁30g,黄芩10g,丹参30g。 三、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52岁,2000年4月23日初诊。素体肥胖,5年前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因反复发作于1999年6月17日行胆囊切除术,恢复正常后出院,半年后因劳累而渐觉脘腹作胀,中脘时有刺痛并引及左胁,进食油腻更甚,大便溏臭。2000年4月9日因上腹部疼痛加剧、恶心呕吐而住院。血清淀粉酶为229μ(西氏法),CT示胰头周围约4~5cm处影象模糊,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经西医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精神萎糜,面目虚浮,脘腹隐隐锥刺样疼痛,时轻时重,饮食难咽,脐上压痛明显,可触及质地中等之包块,舌苔白腻,边有明显齿印,两侧瘀斑显现,舌下瘀筋毕现,脉虚而涩,诊为正虚血瘀。目前急在扶正,先予扶脾和胃法。处方: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20g,姜半夏9g,干姜3g,佛手12g,炒麦芽15g。上方服6剂后胃纳渐开,脾运日强,脘胁刺痛稍减,舌苔白腻前部薄,舌边瘀斑仍在,脉濡,沉取则涩。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气合用血府逐瘀汤,服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随症施治月余,诸症悉平。 例2.陈某,男,35岁。2001年6月19日因暴饮暴食,于当晚约11时因急性腹痛急诊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救治后,28日要求中医会诊。该患者面色萎黄,脘胁如刀割针刺样疼痛,进少量半流质食物亦腹胀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溏臭。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而有齿印,脉沉细。B超示胰头周围较模糊,诊为慢性胆囊炎兼有泥沙样结石。此乃暴食酗酒,湿热郁结于肝胆脾胃,升降失常。治以疏肝利胆缓下法。处方:茵陈30g,炒山栀12g,制大黄6g,黄芩12g,金钱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上方服至第5剂后,泻下黑绿色泥水样大便,此后数天症状迅速消失。复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已不明显,胰头影像渐见清晰。后继用缓下、疏肝、健脾、养胃诸法辨证施治,2周后收效出院。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酗酒过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四、体会 本病病机常为虚实兼杂,但有所侧重。偏实者,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胆、和胃缓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则在柔肝健脾益胃法;偏虚者,脾馁肝横,气血瘀滞,治宜扶脾柔肝、益气祛瘀,收效在健脾柔肝、益气祛瘀法。现代研究也认为中药对于胰腺炎的治疗,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大黄、黄连、黄芩、白芍能抑制胰酶活性;大黄、银花、连翘、黄芩、黄连、蒲公英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大黄、丹皮、赤芍、延胡索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大黄还具有明显的抑制疼痛作用,柴胡、木香、延胡索具有利胰作用。

芒硝外敷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眼部炎症

中医临床多予内服汤药或外用药液熏洗为治,采用芒硝配伍中药散剂制作药袋外敷治疗,效果更佳。

用法:药袋盖住眼部,令其闭目静养,半小时1次,每日敷5~6次,1日换1个药袋。

2、治疗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危重疾病。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创伤大、预后感染率高等因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中医临床上用芒硝外敷腹部和生大黄灌肠与泡饮等方法,效果很好。

用法:将芒硝袋外敷于腹部,盖住全腹。芒硝袋外面用一次性尿垫包好,并给患者垫上橡胶垫,防止芒硝溶解后潮湿衣被。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芒硝通常外敷1~2小时后受热溶解,约6~8小时结成板块状。一旦结块,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损伤皮肤。因此需要及时更换芒硝及布袋,一般4小时左右更换,主要视其受潮湿程度而定。

芒硝受热变湿、吸热,患者腹部会有潮湿感,甚至有水珠渗出,要注意保持皮肤及衣物被服的干燥。如果外敷部位皮肤有红肿、起泡或破溃等现象,应及时取下外敷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芒硝药袋外敷治眼部炎症

人民网-胰腺炎,芒硝敷腹很不错

骨髓癌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原发性的骨癌比方说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通常在诊断明确以后进行术前的化疗,化疗过以后进行手术,手术以后再根据化疗手术前化疗的情况维持原来的化疗方案,或者是调整化疗方案然后继续进行化疗。对于软骨来源的肿瘤通常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不进行化疗。对于转移性的骨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孤立性的转移通常作为原发性的骨肿瘤来进行处理。多发性的转移,根据病人的症状病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目前MM的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化疗、新药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虽然新的靶向治疗明显提高了MM的疗效,但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仍在3~5年,普遍存在复发难治现象,MM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因此,进一步研究影响MM细胞生长的相关机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策略,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最近,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研究显示糖尿病与MM亦存在相关性。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胰岛素(insulin, 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水平升高,而I/IGF介导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包括MM细胞增殖及耐药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Metformin, Me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双胍类降糖药,作为胰岛素增敏剂,Met能够通过减少肝糖原异生,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细胞吸收葡萄糖发挥降糖作用,有效降低血液胰岛素水平。因此,二甲双胍有可能通过影响I/IGF通路抑制MM细胞增殖。同时,在细胞能量代谢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是能量调控信号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的激动剂,激活AMPK负向调控下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rapamycin,mTOR)通路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又一机制。但AMPK在肿瘤中是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尚存在争议,其受上游肝激酶B1/丝苏氨酸激酶11(live kinase B1/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11,LKB1/STKl1)的调控,LKB1/STK141的表达缺失或基因突变所致功能缺失都会影响二甲双胍对AMPK的激活。有关LKB1/AMPK在骨髓瘤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本课题拟探讨二甲双胍对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初步探讨AMPK在骨髓瘤中的作用角色。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骨髓瘤细胞株及原代MM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的影响,并寻找其与现有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二甲双胍对PI3K/AKT/mTOR通路及AMPK/mTOR双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二甲双胍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具体分子机制。进一步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SCID鼠)构建MM移植瘤小鼠模型,在体内验证二甲双胍及联合用药抗骨髓瘤作用效果。同时,构建敲除AMPK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M细胞,探讨AMPK对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揭示AMPK在MM中的角色。方法: 1.利用MTT法测定二甲双胍对骨髓瘤细胞株细胞及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作用后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法检测二甲双胍与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的联合作用,采用Chou-Talalay法判断联合效果,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1为协同作用,=1为叠加作用,1为拮抗作用。 blot及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检测二甲双胍单药及联合用药时凋亡相关蛋白、周期相关蛋白的改变。 blot检测IGF-IR/PI3K/AKT/mTOR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加用IGF-I(100ng/ml)及PI3K抑制剂LY294002(10μgM或5μM)验证. 5.皮下注射细胞(1×107)构建多发性骨髓瘤移植瘤小鼠模型,在体内验证二甲双胍单药及联合用药效果及对生存的影响。 6.构建敲除/AMPK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M细胞,观察其对MM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观察其疗效改变;利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肝激酶B1/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1基因(lkbl/stkll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初步了解LKB1/AMPK在骨髓瘤中的角色。 结果: 检测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MM细胞增殖,并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48小时的IC50为到;流式检测发现二甲双胍能够诱导MM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诱导凋亡在细胞最明显。10mM二甲双胍处理MM细胞株48h后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对照组与二甲双胍处理组G1期的比例分别:RPMI8226,±±(p=); ±±(p=); ±±(p=). 检测发现二甲双胍与地塞米松存在联合作用(CI1),而与硼替佐米无联合作用(CI1),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验证二甲双胍联合地塞米松或硼替佐米的联合作用,发现二甲双胍与地塞米松在RPMI8226细胞中主要通过周期阻滞于G1期发挥联合作用,而在中,主要通过诱导凋亡发挥联合作用。 3. 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二甲双胍能够显著激活促凋亡相关蛋白PARP-1, caspase3, caspase9, Bak及G1期阻滞相关蛋白P21,抑制抗凋亡蛋白Mcl-1, HIAP-1, survivin及促G1期进展相关蛋白cyclin D1, CDK4, CDK6;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IGF-IP及其下游P13K的表达,抑制AKT、mTOR的磷酸化,从而抑制下游4E-BP1及p70S6K的激活;加用重组人IGF-I (100ng/ml)可以减弱二甲双胍对MM细胞的抑制作用,伴随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重新激活,加用P13K抑制剂LY294002(RPMI822610μM, μM)则出现相反的结果。 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多株MM细胞株细胞表达AMPK,且呈磷酸化激活状态(pAMPK),加用二甲双胍能够下调pAMPK的表达。 5.皮下注射细胞建立MM移植瘤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PBS)。结果发现二甲双胍联合地塞米松较单药组更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21天后四组瘤体大小分别为4381±1617mm3,1816±359mm3,1371±472mm3和699±268mm3(p=);但二甲双胍单药组小鼠在生存时间上明显优于联合用药组及地塞米松组,四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和63天(p=) 6.构建siAMPK的慢病毒转染MM细胞株RPMI8226及,干扰AMPK后,细胞增殖减慢,表现为G1期阻滞,但不影响细胞凋亡。进一步对敲除AMPK后的MM细胞株加用二甲双胍干预,结果发现,敲除AMPK后,二甲双胍抑制MM细胞增殖、诱导G1期阻滞及诱导MM细胞株凋亡的效果更明显。 细胞株(RPMI8226及)存在lkbl/stk11基因突变导致的353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组氨酸。 结论: 1.二甲双胍能够抑制MM细胞增殖,诱导MM细胞发生凋亡,并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2.二甲双胍与地塞米松存在联合作用,与硼替佐米无联合作用。 3.二甲双胍抑制MM细胞增殖通过IGF-IR/PI3K/AKT/mTOR信号通路,加用IGF-I能够逆转二甲双胍的抗骨髓瘤作用。 4.二甲双胍能够减轻MM移植瘤小鼠的肿瘤负荷,与地塞米松联合效果更明显,但在生存方面,单药二甲双胍组生存时间最长,二甲双胍联合地塞米松用药组不具有生存优势。 细胞株细胞表达AMPK及磷酸化AMPK(pAMPK),二甲双胍处理后,抑制了MM细胞株细胞AMPK的磷酸化。 6.敲除AMPK能抑制MM细胞株增殖,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但不影响细胞凋亡;AMPK缺失的情况下,二甲双胍对MM的生长抑制效果更明显。 7. lkbl/stk11基因在MM细胞株(RPMI8226及)中存在突变,并导致353位氨基酸发生改变,而在中无该位点突变,该突变是否影响二甲双胍激活AMPK仍需进一步研究。

肝癌的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氩氦刀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及立体定向放疗(SABR)已经被列入美国NCCN2013年版第二版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肝癌指南,越来越多的医院及相关科室医生都在临床采用这些肿瘤治疗技术治疗各类肿瘤患者。相比而言,射频消融应用比较普及因为设备简单,县级医院都有少部分在开展;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需要新型直线加速器及相应治疗软件系统以及国家的大型放疗设备准入制度,只是在一些地区级别以上医院得到使用。而开展最少的肿瘤微创消融技术就是冷冻消融-氩氦刀了,应用相对偏晚,治疗技术水平要求高及设备使用远复杂于射频消融是主要原因。因为需要比较昂贵的主控平台,超高压氩气及氦气,医生操作难度大:比如说消融3-5公分肿瘤射频只是需要一根针而氩氦刀可能需要3-5根针,尤其对于人体重要位置如心脏大血管,气管,胆道胆囊等,准确植入一根治疗探针都有难度何况需要放置达到治疗目的的氩氦刀多针组合。

1氩氦刀靶向消融已成为实体肿瘤消融的重要手段肿瘤手术切除已成为目前临床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目前70%以上的肿瘤病人入院确诊时常由于肿瘤负荷较大,病人的身体状况或心肺等功能不能承受大的创伤性(开胸、开腹)手术,失去了根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而,以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为目的的微创局部消融治疗手段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局部消融治疗可以为失去常规手术根治性治疗机会的实体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氩氦刀靶向治疗系统对病人的创伤小、恢复快、局部消融多数不会对脏器的主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在B超、腹腔镜、胸腔镜的引导下开展微创外科手术治疗,也可以在B超、CT、MR、X线模拟定位机及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靶向消融治疗对于3cm~10cm的实体肿瘤多数可以根治性靶向冷冻,即通过超低温冷冻将影像学显示的实体肿瘤完全摧毁,冷冻冰球边界大于肿瘤影像学边界1cm~。对于局部无全身广泛转移的原发性肿瘤患者,较为局限的脏器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常规手术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时,根治性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将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由于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不需要剥除冷冻后的肿瘤组织,手术操作简便,病人术后并发症少,多数不影响其它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美国Groves教授报道应用氩氦刀治疗250例中晚期肝癌,并与早期常规手术切除肝癌组对照,随访5年,两组治疗病人在生存期、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美国氩氦刀靶向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东方肝胆医院钱国军博士报道治疗3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武汉军区总医院宋华志教授报道1 006例实体肿瘤消融治疗;石家庄安永辉主任报道氩氦刀靶向治疗256例非小细胞肺癌,并与早期常规手术切除治疗组比较;海军总医院冯华松教授报道氩氦刀治疗肺癌570例,牛立志士报道美国氩氦刀治疗1 816例实体肿瘤;局部消融率达到71%~95%。临床治疗结果证实根治性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开拓了肿瘤微创治疗临床研究的新方向2[,10~12]。美国氩氦刀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对于主要瘤体冷冻后的残余病灶及影像学难以显示的亚临床病灶,氩氦刀治疗后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尤为重要。局部肿瘤组织消融后,对残余病灶局部药物注射(如低浓度乙酸、低浓度氢氧化钠、高渗盐水、酒精、化疗药物等),可以加强氩氦刀治疗效果。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后联合放疗和化疗可以减少放化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减少放化疗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放化疗的毒副收稿日期:2006-04-12;修回日期:2006-06-09作用,提高治疗效果[12~15]。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是一种物理疗法。氩氦刀冷冻治疗是新一代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对肿瘤定位精准,通过超低冷冻将肿瘤细胞冻死,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属于物理性治疗,对身体没有副作用。主要应用于全身各种实体肿瘤,包括肝癌、肺癌及用于癌症止痛等,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

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吴伯文 徐爱民 潘泽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12月第23卷第12期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对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手术切除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肝癌总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其中小肝癌达%。但由于多数肝癌的发现均较晚或早期即有肝内播散;肝癌病人多伴较重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年龄或其他疾病的限制等,使临床肝癌有手术切除条件的不足25%,并且肝癌术后复发率也很高,对于上述这些失去手术机会或已无根治性切除条件的病人,目前临床采用以介入为主的多种非手术治疗的综合疗法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疗效,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手段。介入疗法是这些非手术疗法中疗效最显著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肝癌介入疗法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用的局部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性介入疗法和超声介入疗法,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介入疗法综合介绍如下。1、肝癌的放射性介入疗法放射性介入疗法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主要方法是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这一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采用,疗效肯定,成为不能根治切除的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肝癌的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系统,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达全身的100—400倍,增强抗肿瘤效应,而全身毒性作用明显减少;栓塞剂可阻断肿瘤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坏死,进而纤维化、缩小,有助于二期切除肿瘤;肿瘤局部坏死液化也有助于缓解肿瘤性疼痛;有研究表明,TACE也有助于刺激机体免疫效应,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有以下几点。(1)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无肝功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2)肿瘤占全肝<70%;(3)术前应用可使肝肿瘤缩小后二期切除;(4)控制肿瘤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5)肝癌切除后预防性治疗。禁忌证:(1)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及谷草或谷丙转氨酶>正常2倍,中等量腹水;(2)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有出血倾向,WBC≤×109,血小板≤50×109;(3)门静脉癌栓广泛(左、右支)或主干阻塞(但可做TAI);(4)显著的门静脉高压或近期内有上消化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肝肿瘤占全肝70%以上(若肝功能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6)肝内或肝外广泛转移;(7)全身状况差或其他器官如心、脑、肺、肾等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常用的肝动脉灌注药物有5-FU,顺铂、卡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等选其中2、3种联合应用。常用栓塞药物有碘油、明胶海绵,各种材料(包括药物,放射同位素)的微球等。放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TACE术后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肝区剧痛,食欲不振,发热等,偶有胆囊炎甚至胆囊坏疽,腹膜炎;胃粘膜糜烂,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及肝或肾功能衰竭等,应严加防范。放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存在争议的问题经过多年大量病例的治疗实践,国内外文献公认TACE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9)报道TACE14000余例次,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7%,17-22%,6-13%。经TACE治疗后肿瘤缩小并获得二期切除约占TACE总例数的-%,二期切除者5年生存率与小肝癌切除者相近。有少数病例经多次TACE和综合疗法治疗后肿瘤缩小、消失,有的至今已生存10-20年以上,达到了治愈的疗效。 TACE疗法目前还存在许多缺点和难点影响其疗效。(1)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治疗问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可达-%,对这类病人如放弃治疗,其生存期仅有3-6个月,因此目前对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病例行TACE是国内外文献中的一致共识。对于门静脉主干有癌栓是否宜做TACE治疗,目前有不同意见,国内相当多的作者持否定意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10000余例TACE治疗的观察、研究,门静脉主干癌栓一般并不会使门静脉血供完全阻断,即使完全阻断,周围也已形成许多迂曲的小静脉进肝,这些侧支循环在TACE术后仍可维持肝血供。Ralls发现即使同一病人,门静脉的向肝血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当肝动脉血流被阻断时,门静脉离肝血流会变为向肝血流以满足肝脏供血的需要;此外肝脏还可从门静脉血中提取高比率的氧以提高对门静脉循环的更有效利用,这些都说明肝脏具有防范缺血坏死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肝功能良好的门静脉癌栓病人,一般能够安全渡过TACE术后的危险。也有人提出经门静脉穿刺注射IL-2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可提高病人的疗效。(2)对于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术前是否行TACE,目前存在不同意见。多数作者认为,可一期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不作术前TACE,特别是直径<5cm的单个肿瘤。对较大肿瘤(>10cm)无包膜,边界不清,又贴近肝内大血管;周边有子灶或多结节的肝癌,这样的肿瘤难以做到根治性切除,相反,经手术刺激后极易在短期内复发并且较术前增长扩散的更快,也会促发肝外转移,对此类肿瘤宜术前行TACE,若肿瘤明显缩小,周边子灶坏死,肿瘤周边形成炎性包膜,使边界变得清楚,可再行二期切除,其5年生存率达,疗效近似于小肝癌切除,远较一期姑息性切除为好。若经TACE治疗后,肿瘤并未缩小,仍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条件,我们认为继续做综合性地非手术治疗仍比勉强行姑息手术切除的生存期要长。(3)肝癌切除术后有选择性的行预防性TACE是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手段。术后行TACE其主要作用是经DSA证实有无术后残存微小癌灶并可进一步杀灭。有报道对高危复发病例(肿瘤无包膜,有卫星结节,未达到根治切除标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或p53表达强阳性)术后辅加TACE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提示,术后TACE组和单纯根治性切除组相比,前组肝内复发率从%降至%,4年生存率从%提高到%,提高了疗效。(4)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近年有学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认为,TACE确有杀灭肿瘤,提高中晚期肝癌疗效的一面,但有相当多的病例也显示了该疗法的局限性,甚至表现出疗效更差的一面。研究表明经TACE治疗后,虽有73%的肝癌病人50%以上的肿瘤组织出现坏死,但仅有5%是完全坏死,而残存的癌细胞会具有或产生更强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如有的病例TACE后短期内,病人肝内出现多处或弥漫性播散灶,有的出现肺内多发转移灶等。此外肝癌结节周围区域及包膜为门静脉供血,TACE后,肿瘤周边或包膜下常有存活的癌细胞,加之周围侧支血供很快建立,残留癌组织很快增殖;肝癌病人多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TACE术后,绝大多数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有的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多次TACE治疗后,会导致肝萎缩和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进而更加剧了病情的恶化。也有报道认为TACE不能阻止经门静脉癌栓导致的肝内转移并使药物栓塞不完全甚至促进肝内播散转移等;此外,肿瘤大小,肿瘤的血供以及肝功能状况等均是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 如何进一步提高TACE的疗效鉴于上述影响TACE疗效的诸多因素,目前临床除改进操作方法外,多采用以TACE为主的综合疗法以提高疗效。如采用微导丝精细超选插入荷瘤肝段乃至肝亚段或末梢的肿瘤供养动脉,使肿瘤在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下,大剂量栓塞剂最大程度栓塞血管,可使肿瘤完全坏死;若存在肿瘤血管的动脉-门静脉瘘,栓塞剂又可进入门静脉支内,使荷瘤动脉、门静脉支的供血被阻断,导致肿瘤完全坏死,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肝组织;此外重视对寄生血管的处理等都是提高TACE疗效的措施。近年国内有报道TACE经肝动脉置管注入放射性同位素,在化疗栓塞基础上加内照射治疗肝癌,3、5年生存率提高到74%和56%。自Kan等提出肝癌存在双重供血后,临床研究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化疗的报道增多。有报道肝动脉及门静脉双化疗加瘤内注射碘油、乙醇治疗肝癌,治疗后2年生存率可从21%提高至%。也有研究采用球囊导管暂时阻断瘤段肝静脉,同时行超选择性TACE,其疗效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但这一新技术开展时间短,病例少,尚难评价。此外,大剂量碘油栓塞法,高温碘油热栓塞或加入中药(华蟾素、喜树硷等)TACE疗法,或TACE后结合放疗、无水乙醇注射、微波固化或射频消融等联合疗法,同时结合免疫,中药等进行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对肝癌的疗效。2、肝癌的超声介入疗法由于各种原因,如肝功能异常,其他严重疾病影响,肿瘤部位、大小等因素,暂不能采用手术治疗的肝癌,可在B超引导下,对肝癌行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微波固化、射频消融、氩氦刀局部冷冻等,近年该疗法国内外开展较多,进展很快。 经皮穿刺瘤内药物注射注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高热蒸馏水或盐水等,其中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癌,方法简便、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好等受到临床重视,应用最普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总结2000例肝癌病人,31000次PEI治疗,肿瘤坏死缩小率可达%,肿瘤直径<3cm的2、3、5年生存率达85%、80%和55%,疗效不亚于手术根治性切除。>5cm者2、3年生存率也达到%和15%,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作者认为如能联合TACE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15-50%的醋酸瘤内注射,较PEI有更强的组织渗透力,浸润范围更大,对瘤组织破坏比PEI大1倍以上,其注射药量及次数比PEI减少。Dodd等研究报道,醋酸治疗小肝癌,3、5年生存率可达79%和49%,完全可取代手术切除。近年,高温蒸馏水(PHDI)或盐水瘤内注射疗法国内外也始有报道,疗效与PEI相仿,但其副反应极少,安全性高。有报道经PHDI治疗,肿瘤坏死率达%(56/69),认为对直径≤6cm的肝癌疗效优于PEI。然而,由于注射量大,瘤内压力高,能否引起肿瘤扩散等并发症及疗效如何,尚待大宗病例观察。 射频消融(RF)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疗效较肯定。Rossi等报道39例癌结节直径<4cm的小肝癌和11例转移性肝癌经射频治疗后,前者中位生存期44个月,在平均约个月的随访中,局部复发率<10%。该组原发性肝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8%、40%。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1)报道100例肝癌经RF治疗,63例<5cm的肝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瘤体完全凝固坏死率达%,其中59例生存1年以上(仍随访中)。认为RF对小肝癌治疗可达到与手术根治切除同样的疗效。国内另一组报道也认为RF对直径≤3cm的肝癌,其组织坏死率可达90-100%,疗效好,延长生存期。此疗法适用于肝功能差、年老或不宜手术治疗;或肿瘤位于肝中央,肝门区;或手术困难的复发性肝癌(<5cm,尤其是<3cm)的病例;无手术指征的大肝癌也可试用,配合TACE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虽然+,疗法有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等优点,但也应注意穿刺出血、脓肿形成、邻近脏器损伤、穿孔等并发症,对有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肿块巨大,与胆道关系密切的肿瘤应视为禁忌。 微波固化(MCT)治疗通过微波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加温至50℃以上,致瘤组织凝固坏死。此疗法国内外已经应用多年,取得显著疗效。SATO报道应用MCT治疗19例不能切除的肝癌(直径5-9cm),31个病灶中,28例完全消融获得根治,2例长期存活,10例无瘤生存10-64个月,3例带瘤生存17-22个月,疗效满意。国内一组报道27例直径<3cm的44个肝癌结节,经MCT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率%,1、2、3年生存率为%、%和%,显示MCT对肿瘤的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因肝硬化重,肝功能异常,或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风险大或要切除大块肝组织的小肝癌,MCT无疑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好的方法。也有报道此疗法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出血,周围脏器特别是胆道等损伤等并发症,应注意适应证选择和细致的操作。 氩氦刀靶向冷冻损毁术冷冻技术治疗肝癌,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获得一定疗效。氩氦刀冷冻损毁术是近年临床开展的冷冻治疗新技术,氩氦刀通过4或8个能单独或组合应用的热绝缘超导刀,插入肝肿瘤组织内,由于超导刀为中空,当输出高压氩气,藉氩气在刀尖急速膨胀作用,使刀尖区域在1min内降温至-140℃,肿瘤组织呈冰球状,冷冻15-20min,肿瘤低温坏死。理想的治疗是,B超下可见冰球超过肿瘤范围1cm以上。冷冻结束后开启氦气加温系统,使刀尖温度回升,病变区在数分钟内解冻并升至20-45℃,化冻过程冰球膨胀爆裂,对瘤组织也能造成严重损伤,然后再重复以上循环。这一疗法适应证是:(1)病人一般状况好,无其它重要疾病;(2)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Child A或B;(3)3个以内肿瘤,肿瘤直径<5cm;(4)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行手术或其它疗法疗效差的病人。对于较大肿瘤可以逐次试用多根超导刀,或术中多点穿刺治疗,术后与TACE等治疗结合仍能获得好的疗效。开腹行氩氦刀治疗时,因在直视下操作,可采用5-8cm大直径超导刀,多点穿刺,对半肝以内较大肿瘤也可采用此疗法。国外作者报道转移性肝癌行冷冻治疗较多,国外作者报道123例肝转移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44%,5年无瘤生存率为30%,10年生存率19%,疗效显著。对于>5cm的大肝癌,配合TACE治疗仍有相当的治愈率,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作者研究,病人术后CD3+、CA4+、CD8+及NK细胞等多种免疫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提示该治疗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效应。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氩氦刀治疗31例肝癌(原发21例,转移10例),肝癌直径≤5cm,治疗后AFP转阴率达80%,CT、MRI复查示肿瘤完全坏死率为%。由于该疗法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国内逐渐开展这一新技术。并发症有针道或肝包膜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邻近器官损伤,血红蛋白尿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等。对较大肿瘤的治疗,术中需输液加温或铺电热毯加温,防止冷休克;术后行碱化尿液、利尿等保护肾脏等治疗。 如何上传文件??

肝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论文

肝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癌症,以下是我整理的肝癌治疗方法以及形成原因,欢迎参考阅读!

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放射治疗肝癌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肝癌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生物治疗肝癌

临床治疗肝癌的疗法包含哪几种?生物治肝癌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2、肝癌吃什么

肝癌患者要求营养要全面,烹调要合理饮食要求新鲜,易消化,营养丰富,保证患者的热能及营养要求。例如,补充蛋蛋、鲜鱼、精瘦肉、酸牛奶、黄豆浆等;补充维生素可选用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脂肪,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还可选用辅助治疗食物,如甲鱼、蘑菇等。各种食品的加工要注意方法,肝癌患者多有消化不良,厌食等伴随症状。

3、肝癌做什么检查

、CT检查: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腹部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与其他良性肝脏占位相鉴别,同时明确肝癌的分期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影像分析软件还可以对肝脏内各管道进行重建,可以精确到各肝段血管的走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模拟手术切除平面,测算预切除肿瘤的体积和剩余肝体积,极大的提高手术安全性。

、MRI:肝脏特异性MRI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同时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有较大帮助,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肝脏超声检查:最常用的是肝脏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肝癌有何病因

1、慢性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较为密切,被医学界称为肝癌的“催化剂”,其中以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为重中之重,有数据显示此病患者中有少数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且澳抗(HbsAg)阳性者占半数以上,所以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被视为促癌因素之一,此为导致肝癌的病因。

2、长期食用腌制、煎炸、熏烤的食物也可诱发肝癌:腌制食品中都含有的亚硝胺,煎炸、熏烤食物中含有的3,4—苯并芘,都可诱发癌症,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食用腌肉、烤肉、烤肠、咸鱼、咸菜等腌制、煎炸、熏烤食物。

3、肝硬化:医学观察发现肝癌患者中大多数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所以肝硬化也被视为促癌因素,因此肝硬化患者应做好定期复查工作,以防止肝癌的发生。

肝癌有何表现

1、会出现发热

肝癌患者易出现癌热,常为间歇热,无畏寒或寒战,持续时间很长,偶见持续高热而无明显毒血症症状。肝癌热对消炎痛、萘普生等退热药及皮质激素退热敏感,但停药后发热又起,易误诊为结核、伤寒类感染及结缔组织病等,从而延误正确诊断。癌热发生的原理,可能由于肝癌组织本身或浸润的白细胞所产生的致热原或肿瘤坏死因子所致。但反过来说,诊断也必须排除感染。

2、会出现腹泻

一些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以腹泻为主,容易误诊为慢性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出现腹泻亦可为肝癌的首发症状,有人统计3254例肝癌病人中,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占5。8%。

3、会出现骨痛

为肝癌骨转移所致,可单发或多发,常累及椎骨、肋骨、四肢长骨等部位,值得注意的是,骨痛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病人的首发症状,常误诊为其他骨与关节疾病,肝癌骨痛发生率为3%~12%,但尸检发现骨转移发生率可达20%。

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是很高的,大部分是由于肝炎等引起,大部分多见于农村,因农村的医疗情况落后,很多人没有注射过疫苗,再加上有些农村的水质不好,人们长期饮用就容易造成肝病。那急性肝癌是怎么引起的呢?急性肝癌是怎么引起的1.水源污染:饮用水质搜索的严重污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放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2.黄曲霉毒素(AFT):以黄曲霉素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3.基因突变:近年来,还有人认为,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场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肝癌怎么治疗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肝癌发病隐秘,当患者出现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消瘦这几个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肝癌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在早期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的生存率越高。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做左半肝的切除,严重的肝硬化则不能进行肝叶切除。如果癌肿不能手术切除,其他的治疗,如碘油栓塞-亚砷酸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都属于姑息治疗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能够缓解病情,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肝癌的治疗效果一般以肝癌治疗前后的体积变化来判断,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完全缓解,可见肿瘤消失,并持续一个月以上。部分缓解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直径缩小50%以上,并持续一个月以上。病情稳定指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并持续一个月以上。病情进展及恶化指肿瘤的两个最大相互直径乘积增大超过25%,也有以甲胎蛋白的含量变化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术后AFP降至正常作为手术根治的依据。

天使妈妈告诉你:这年代什么都不怕就是怕癌症和恶性肿瘤!因为人民常常听到这种病心理压力就加重,就产生恐惧的心态;就是好人也会弄出病来,所以癌病都是吓死的!患者要有坚强的生存毅力,要有快乐的生活态度,那么癌他几十年也不成问题!患者有坚强的生存毅力就可以战胜癌魔,从阎王哪里抢回生命!肿瘤和癌症实际就是一个马蜂窝!不碰倒好!一碰不得了!会加速恶化的!化疗本来是个好办法,但是在杀死癌细胞的基础上同时也杀死了免疫细胞!促使你的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癌细胞就死灰复燃!但是得了癌病就不要怕!坚强和乐观结合我爷爷传下来的《神威抗癌排毒散》就会出现奇迹!延长寿命8--10年不成问题!确定是癌症,带癌生存的也有不少!一位叫彭正斋的患者在我爷爷在的时候就是肝癌!当时是我爷爷给他开的抗癌药物,后来我爷爷西去了,就是我的爸爸给他看病抗癌!最终2006年10月份死了!死前去医院诊断过,癌症病灶没有扩散!证明他死的不是癌症病!在我爷爷接待他治疗时是58岁,死的时候是85岁!是癌症患者中最高的寿星!创造出癌症康复最新的希望!在这里我要劝你治病心情最重要!祝你开心快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