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与宋立新微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19:05:41

与宋立新微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从这篇文章,结合你校的情况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摘要:新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广大教师更广阔的课程开发的天地。

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即地理校本课程。

本文主要是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 课本资源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分为三个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是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完善和补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开发相关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基于这样的条件下,我校地理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自身的条件设计了以下的课程:

表一 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课程名称适用年级总课时课程类型

神秘的宇宙高一级第一学期16选修

东莞市工业区位研究高一级第二学期8选修

本镇城乡规划高一级第二学期8选修

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考高二级第一学期16选修

二、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建议

(一)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够让学生“玩玩”就算。

应该明确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1、制定目标

每个课程的开设都应该有一具体的目标。

而地理课程的开设应该满足四个目标:

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任何有关地理的学习都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出发,让学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持续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地理课程是每星期两节课,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源于对家乡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责任心。

因此我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时特别注重赋予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围绕家乡的建设,让学生出谋划策。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

中学生处于一个“能力发育”时期,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么打击而不感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行动能力就被扼杀了,总是“敢想不敢做”,从而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慢慢变弱。

通过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通过学习“东莞产业转型”,让每个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让大家行动起来,把自己的观点通过书信的形式告诉市长。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高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东莞人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行动能力。

又例如“神秘的宇宙”,通过对有关科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有关宇宙的更多东西,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观测星座等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的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而作为一门课程,总不能学了就算,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

校本课程也是一门课程,是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的课程,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与该课程有关的一些原理,即并能口头阐述相关内容。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跟我们平时的课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通过考试来表现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评价学习和表现成果。

而只有老师明确了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学生才会有学习目标,才能更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内容。

如学习了东莞市产业转型后,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且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

(二)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1、立足课本资源,让课程更贴近所学内容

目前学生的知识来源离不开书本,但是书本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不足够的,因为课本的知识不可能将一个问题讲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应用于实践中。

也正因为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课本,而又有别于课本知识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例如城乡规划,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地域类型的分布等。

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补充一些城乡规划的原则和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到该过程后再开展调查本镇城乡规划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规划。

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运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2、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

任何的知识只有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才是有用的知识。

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却不会运用,不会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这个问题的出现。

如:很多同学都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但对于我们身边的工业分布却说不出其布局的优劣。

因此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城乡规划的进一步学习,可以了解更工业布局的原理,引导他们思考身边工业布局的优劣以及改进措施等。

3、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很多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时候都会遇到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激发了很多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顺应学生的要求的。

可是很多学校却苦于没有望远镜而认为开设这课程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认为开设天文课程就必须要有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观察太阳黑子。

也因为这样,天文的其他有趣部分(如星座、星云以及千奇百态的恒星等等)被忽略了。

但实际上在整个课程中真正用到望远镜的几率并不多,使用的次数一般不会超过3次。

无疑,如果有天文望远镜的话,对开设这样的课程来说固然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天文的范畴很广,不一定非天文望远镜不可,我们也可以立足于本校的一些资源,对学生讲述一些有关天文的其他部分。

例如我校开设的天文课程主要是介绍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比如说太阳系及其行星、美丽的星云、银河系、神州系列、中国的探月计划等等。

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月球和知道望远镜的原理,我们可以借助某老师自己拥有的望远镜或者组织学生到东莞科技馆去参观学习,以此解决望远镜资源缺乏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同样可以了解到望远镜的构造和作用,也能够了解到望远镜使用的知识。

(三)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时事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时事热点还是一个高考命题的热点。

因此作为学生群体,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

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近几年来东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也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值得所有东莞人思考的问题。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东莞的产业发展历史、知道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以及东莞目前产业的情况、并且引起同学的思考——东莞的出路应该如何?最后,可以通过“给市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提出我们对东莞产业转型的建议。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能为家乡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四)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多少则从另一方面反映该课程的成功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是决定其选课的重要原因。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对于浩瀚宇宙,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我们课本的知识我远远不足够的,因此符合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条件。

那么这样的课程老师应该设计那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宇宙的那些部分有兴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重点地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

三、地理校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现实性问题 我们设计的课程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学生动手或者是实践的。

如天文课程,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夜空中的星座,需要实地观测。

但是由于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镇区,光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一般是要在没有云的夜晚才能看到几个比较明亮的星座,而外出观测则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因此是否能实施观测还需要很多现实的条件配合。

(二)资料收集问题 在地理校本课程中,有很多是需要资料调查和收集的,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些资料需要官方提供,不容易得到,所以资料是否能收集得完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三)时间问题 校本课程跟一般的课程不同,课程的课时不多,而在特定时间里是否能完成教学内容成了一个问题;另外由于有些内容是观测实践和资料收集,所以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的一些见解,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课程的内容上还须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附表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神秘的宇宙东莞工业区位研究本镇城乡规划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考

适用年级高一级高一级高一级高二级

总课时168816

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关宇宙的相关信息;

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测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1、了解东莞工业的发展历史、工业布局形成的因素、及其区位选择的原因等;

2、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操。

1、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调本镇的城乡规划现状;

2、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本镇城乡规划的优劣,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以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1、让学生了解产业转型的原因和规律,并调查东莞目前的产业情况、存在问题等;

2、通过调查资料分析东莞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1、宇宙中的天体;2、太阳系的成员;3、四季星空和旋转星图;4、秋季或冬季星空观测。

5、中国航空航天的历史(神州系列和中国的探月计划等)。

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理以及原则;2、工业布局实例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3、分析东莞市工业的类型及布局的特点;4、分析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并形成论文。

1、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2、城乡规划案例分析;3、参观镇的规划办并收集相关资料;4、分析整理资料,形成论文。

1、产业转型的形成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2、产业转型的发展史以及产业转型成功的地区介绍;3、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查以及资料收集;4、东莞目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5、讨论:东莞市的产业出路;6、形成学习性论文。

评价方式观测感想论文总结“给规划办的建议”论文“写给市长的一封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吴刚平,《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谭振华,《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7-8月版;

4、常国维,《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2007年7月版;

5、宋立新,《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地理360社区网;

6、张甲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7、东莞市地理教研网;

8、中国期刊网。

从这篇文章,结合你校的情况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摘要:新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广大教师更广阔的课程开发的天地。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即地理校本课程。本文主要是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 课本资源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分为三个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是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完善和补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开发相关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基于这样的条件下,我校地理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自身的条件设计了以下的课程: 表一 地理校本课程地理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总课时 课程类型 神秘的宇宙 高一级第一学期 16 选修 东莞市工业区位研究 高一级第二学期 8 选修 本镇城乡规划 高一级第二学期 8 选修 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考 高二级第一学期 16 选修 二、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建议 (一)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够让学生“玩玩”就算。应该明确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1、制定目标 每个课程的开设都应该有一具体的目标。而地理课程的开设应该满足四个目标: 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任何有关地理的学习都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出发,让学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持续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地理课程是每星期两节课,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源于对家乡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责任心。因此我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时特别注重赋予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围绕家乡的建设,让学生出谋划策。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中学生处于一个“能力发育”时期,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么打击而不感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行动能力就被扼杀了,总是“敢想不敢做”,从而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慢慢变弱。通过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通过学习“东莞产业转型”,让每个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让大家行动起来,把自己的观点通过书信的形式告诉市长。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高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东莞人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行动能力。又例如“神秘的宇宙”,通过对有关科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有关宇宙的更多东西,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观测星座等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的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作为一门课程,总不能学了就算,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校本课程也是一门课程,是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的课程,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与该课程有关的一些原理,即并能口头阐述相关内容。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校本课程跟我们平时的课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通过考试来表现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评价学习和表现成果。而只有老师明确了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学生才会有学习目标,才能更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内容。如学习了东莞市产业转型后,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且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 (二)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1、立足课本资源,让课程更贴近所学内容 目前学生的知识来源离不开书本,但是书本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不足够的,因为课本的知识不可能将一个问题讲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应用于实践中。也正因为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课本,而又有别于课本知识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城乡规划,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地域类型的分布等。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补充一些城乡规划的原则和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到该过程后再开展调查本镇城乡规划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规划。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运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2、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 任何的知识只有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才是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却不会运用,不会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这个问题的出现。 如:很多同学都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但对于我们身边的工业分布却说不出其布局的优劣。因此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城乡规划的进一步学习,可以了解更工业布局的原理,引导他们思考身边工业布局的优劣以及改进措施等。 3、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很多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时候都会遇到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激发了很多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顺应学生的要求的。可是很多学校却苦于没有望远镜而认为开设这课程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认为开设天文课程就必须要有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观察太阳黑子。也因为这样,天文的其他有趣部分(如星座、星云以及千奇百态的恒星等等)被忽略了。但实际上在整个课程中真正用到望远镜的几率并不多,使用的次数一般不会超过3次。 无疑,如果有天文望远镜的话,对开设这样的课程来说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天文的范畴很广,不一定非天文望远镜不可,我们也可以立足于本校的一些资源,对学生讲述一些有关天文的其他部分。例如我校开设的天文课程主要是介绍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比如说太阳系及其行星、美丽的星云、银河系、神州系列、中国的探月计划等等。 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月球和知道望远镜的原理,我们可以借助某老师自己拥有的望远镜或者组织学生到东莞科技馆去参观学习,以此解决望远镜资源缺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同样可以了解到望远镜的构造和作用,也能够了解到望远镜使用的知识。 (三)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时事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时事热点还是一个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作为学生群体,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近几年来东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也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值得所有东莞人思考的问题。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东莞的产业发展历史、知道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以及东莞目前产业的情况、并且引起同学的思考——东莞的出路应该如何?最后,可以通过“给市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提出我们对东莞产业转型的建议。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能为家乡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四)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多少则从另一方面反映该课程的成功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是决定其选课的重要原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对于浩瀚宇宙,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我们课本的知识我远远不足够的,因此符合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条件。那么这样的课程老师应该设计那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宇宙的那些部分有兴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重点地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 三、地理校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现实性问题 我们设计的课程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学生动手或者是实践的。如天文课程,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夜空中的星座,需要实地观测。但是由于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镇区,光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一般是要在没有云的夜晚才能看到几个比较明亮的星座,而外出观测则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因此是否能实施观测还需要很多现实的条件配合。 (二)资料收集问题 在地理校本课程中,有很多是需要资料调查和收集的,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些资料需要官方提供,不容易得到,所以资料是否能收集得完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三)时间问题 校本课程跟一般的课程不同,课程的课时不多,而在特定时间里是否能完成教学内容成了一个问题;另外由于有些内容是观测实践和资料收集,所以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的一些见解,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课程的内容上还须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附表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神秘的宇宙 东莞工业区位研究 本镇城乡规划 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考适用年级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二级总课时 16 8 8 16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宇宙的相关信息;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测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1、了解东莞工业的发展历史、工业布局形成的因素、及其区位选择的原因等;2、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3、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操。 1、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调本镇的城乡规划现状;2、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本镇城乡规划的优劣,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以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1、让学生了解产业转型的原因和规律,并调查东莞目前的产业情况、存在问题等;2、通过调查资料分析东莞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 1、宇宙中的天体;2、太阳系的成员;3、四季星空和旋转星图;4、秋季或冬季星空观测。5、中国航空航天的历史(神州系列和中国的探月计划等)。 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理以及原则;2、工业布局实例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3、分析东莞市工业的类型及布局的特点;4、分析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并形成论文。 1、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2、城乡规划案例分析;3、参观镇的规划办并收集相关资料;4、分析整理资料,形成论文。 1、产业转型的形成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2、产业转型的发展史以及产业转型成功的地区介绍;3、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查以及资料收集;4、东莞目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5、讨论:东莞市的产业出路;6、形成学习性论文。评价方式 观测感想 论文总结 “给规划办的建议” 论文“写给市长的一封信”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吴刚平,《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谭振华,《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7-8月版; 4、常国维,《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2007年7月版; 5、宋立新,《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地理360社区网; 6、张甲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7、东莞市地理教研网; 8、中国期刊网。

与宋宁刚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诗人中,雷默有一首新绝句叫《立夏》。立夏 雷默四月彗星一样划过我的睡眠是夜的皱褶芍药接过牡丹的衣钵布谷鸟的歌声是针灸的针2013本诗被收入《新世纪诗典》等多个选本。覃贤茂(作家、诗人、学者,出版《易经说什么》等多部著作):四月彗星一样划过”,节令惊心,诗人感时,但划过的为什么是彗星而不是流星?睡眠如梦境亦如涅槃,而觉悟穿透,体物辨理,细致精妙,深入幽微,因此出现“夜的皱褶”意象翻空出奇而又如此妥贴。“芍药”和“牡丹”应景切时,各擅其美。“衣钵”一词化于佛典,暗示禅机和文脉指尽薪传。尾句“布谷鸟的歌声”呼应四月,倏然切入针锋一般克制的刺痛而升华顿悟,寂然中遂通天地和万物的一体。“针灸的针”,针砭我们俗世什么的病症?绝句一般的四句句句关联和呼应,丝丝入扣,无数的言外之意,悟者自悟,证者自证。宋宁刚(诗人,诗评家,西安审计大学副教授):雷默长于短制。和他的其他诗作一样,《立夏》这首新作格外的简洁、客观。全诗仅两节四句,读来不免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仿佛还有下文的错觉。然而,没有了,于是回过头来再读……一遍遍,才读出了些味道来。题目道出了时节。立夏。“四月像彗星一样划过”。之后,“立夏”日接踵而来。四月作为时间,总不免抽象,即使它和其他月份一样,是我们每个人以自己的生命去经历和走过的。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自然首先是在时间之中,然而也不乏另一种可能:我们置身时间之中,却忽略了时间,尤其是忽略了对我们的意义——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做了什么,以便算得上自己的时光没有虚度。身在其中却不自觉,这大概是人们更真实的常态。于是,当时间过去,人们带一种惊讶,甚至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的情态回望或者感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四月像彗星一样划过”,敞开了它在语词背后的意涵。四月的时光匆匆而逝,这种惊觉来自“立夏”的提醒——就像人们在某些其他时节作出的类似惊呼。当五一或者端午临近,人们会惊呼一年已近半;当元旦和春节的临近,人们会惊呼一年又过去了。由于当代生活的匆忙和紧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一年将逝的惊呼据说已经提前到了“十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人们对生活的奔忙、对时间匆匆而逝的某种焦虑。“四月像彗星一样划过”。已然逝去的时光在人的不自觉中有一种没有现前的错觉,只在某一提醒下的惊呼,才忽然感到时光仿佛于瞬间逝去。“像彗星一样划过”,不仅为这瞬间所感觉到的逝去提供了形象的比喻(望着彗星划过,人们也会“惊呼”、“惊觉”),也为这逝去的时间找到了恰切的空间喻体,抽象的逝去的时间因此得到了可把握的空间的转换。“我的睡眠是黑夜的褶皱”——对时光消逝的突然的感知,来自于睡眠的醒来。可以想见,诗人从梦中醒来,想到刚刚来临的这个白天是“立夏日”,于是想起自己的睡眠,那安于枕上的睡眠,不过是黑夜的褶皱。这时的“我”是微末的,也是从黑夜的褶皱中醒来而清醒的,更是因为对时光流逝的自觉而获得尊严的。“我的睡眠是黑夜的褶皱”,正如“我”的醒是着世界忙碌的褶皱。诗人想起之前看到(或者在起床后看到)的自然——芍药花开,布谷鸟鸣叫……于是有了——“芍药接过牡丹的衣钵”——从时序上,芍药开于牡丹之后,接着牡丹的落而开。这种前后的相接相续当然可以说比喻性地说是衣钵的传承,但这种接续在什么意义上才不仅仅是个聪明的比喻?在什么意义上,芍药才真正“接过了”牡丹的“衣钵”?大概在于它的清人耳目、养人心性上。无论谁,哪怕为生计、为物质上更多的占有而忙碌、辛苦的人,当他停下身心的操劳,瞥一眼时节的转移,自然界的生长和变化,大概都会程度不同地为之感动。而更为细心的人,不仅看到了自然的更替,而且看到了“衣钵”的相续,生命有更迭,而给人以沁人心脾之感的自然的慰藉不灭。因此,这里的“芍药”和“牡丹”只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它们还意味着——或者说在它们身后,是无数的其他花草树木,进而是整个自然界在春夏之交的葳蕤繁茂,是它们的多彩和旺盛的生命力带给人的无限的愉悦和希望,对生命的赞美与自觉的意识。可以想象,在某个静谧之处,山林、公园或任何一个宁静的有花草树木生长其间的地方,被“立夏”提醒了时光之匆忙逝去的诗人,在惊觉中心门大开而有所悟,宁静地开着的花草触动了他,布谷鸟的歌声则更深地打动了他——“布谷鸟的歌声是针灸的针”。从其表现方式上,歌声是针,和四月是彗星一样,化无形于有形,于具体。重点在于,歌声何以是针,尤其是“针灸的针”?初读之时,我们甚至会觉得将歌声比作“针”有些生硬,而后细想,方才觉得这个比喻意味无穷。歌声是针,其恰切和神妙之处在于,将嘹亮、清脆的歌声带给人的脆生生的、切入肌肤的痛感——痛快之感表达得无比彻底。更重要的是,这“针”不是一般的针,而是“针灸的针”。这是个极为具象、又极具象征意味的中国意象。它表达着一种独有的文化和生命经验,它意味着一种传统,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在此文化传统之下诞生的中医传统。从表意上说,“针灸的针”首先意味着一种疗救。歌声作为一种自然的天籁之音,同时又作为“针灸之针”,它疗救什么呢?疗救奔忙中早已“生病”,而只在某个时候才会突然警醒的身心——心的病往往在于迟滞和麻木,身的病则在或显或隐的“痛”。而它们惊觉正在于对麻木和病痛的“痛感”的感知。的确,歌声作为“针灸之针”所疗救不自觉的不仅是心,也是身。所谓心病身医,身病心医,所谓物随心转,这也是独有的中国智慧和经验。“针灸之针”作为疗救,与它所代表的文化一样,其特点在于道法自然,在于人道契于天道,在于心不颠倒。就此而言,布谷鸟的歌声作为“针灸的针”,其效用可谓大矣。秉承着自己一贯简约的风格,诗人以从“立夏”之日的到来而惊觉“四月彗星一样划过”,进而想到自己的睡眠,再到被身外的自然所打动——看见自然芍药继牡丹之后的盛开,听到布谷鸟的“针灸的针”一样的歌声,完成一次内心的自我清洗和“疗救”,四句短短的诗构成了其不易察觉的深处的完整。而这种方式也应和了诗的本质:以约制博(博杂/驳杂),以简御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雷默所有的创作都在朝此方向努力,朝诗的本质的方向努力。林荣(诗人,诗评家)很喜欢雷默的这首《立夏》,它让我想起了音乐,想起了音乐中两个音符间的停顿,想起了那音符间的停顿与外在空间幽悠的交融。诗人在这短短四行里用到的意象:彗星、睡眠、夜,皱褶、芍药、牡丹、衣钵、布谷鸟、针灸、针,如果说这些意象被比作音符,那么每个音符之间的连接和停顿真的非常富有韵味,它们之间的连接是一幅诗意图画,以一曲优美的 乐音,它们之间的停顿,赋予外在空间的交融真的有些只可意会不宽容言传的味道。除了享受和体味那些意象带来的诗意和美感外,我想我可能更喜欢这些音符间的停顿所带来的空旷与悠远:或许这停顿的意味比旋律本身更重要!

与立杰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与立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正确引用

导语: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一部分,而如何在论文中正确的引用参考文献成为学生们非常苦恼的事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欢迎阅读!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是学术论文参考的范文和深度的体现,是反映论文的真实性的科学依据,是对期刊论文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正确的引用方式能大大降低论文的重复了。本文介绍硕士毕业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引用参考文献。

首先说明下参考文献引用的三种作假手法

1、“假引用”就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引用。最常见的假引用有三种:

一是“友情引用”。引用文献和本文没有多大关系,作者和引用文献的作者相互抬举目的是提高彼此的学术 “知名度”,如作者或是引用者的师长,或是引用者的好友,或是引用者的圈内人。

二是“装门面引用”。引用者罗列一大堆外文文献,引用“权威”的文献,以便给自己装门面,实际上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有研读它们,或者它们根本与引用者所论毫不沾边。

三是滥用自引用。必要的和适度的自引用是正当的,能够从中看出引用

者研究的连贯性以及在学术上有无进展和提高。但是,滥用自引用,没有必要,反而会降低论文质量

2、该引用的偏偏不引用

所谓“不引用”,正好与假引用形成对照:假引用是不该引用的偏偏要引用,

不引用是指该引用的偏偏不引用。论文研究受惠于别人的材料和思想却刻意回避它们,在列举的参考文献中难觅其踪影。属于剽窃抄袭行为,这就是论文查重的对象。

3、“伪引用”

有意做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引用,这种做法大多出现在“伪注”中。

如:本来自己没有接触外文原始文献,直接从中译本或别人的译文中抄录了老外的.言论,可是不如实地标注 中译本或间接的出处,却堂而皇之把外文原始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地列出。这也是论文查重的对象。

参考文献正确的引用方式如下:

1、不要抄袭

在国内若适当的抄了,称为引用,注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抄的多了,这也是抄袭,这时需要进行论文查重。

所以,引用另一篇文章的方法是:

(1)对于观点,需要重新总结,用自己的话,适合自己文章的语言,重新在文章中描述一遍,并注释。

(2)对于数字,需要准确的使用(数据的环境,条件等等),标明来源并注释。

(3)对于一些经典的话,需要引用原文的,需要在文章将原文用用双引号括起来,表明是原文引用。并注明出处。我个人认为这是正确的。文章应该有自己观点和立场,每一篇论文的观点和立场应该有所不同。所以直接照抄其他论文中的原文,实际上是对论文的一种马虎的态度,并没有深刻考虑被引论文的立场和自己论文的上下文。

2、 引用来源

(1)专业论文应该尽量引用专业来源,而不要引用非专业来源。专业来源的优先级大概如下:

学科较著名的开创性的论文、 有影响力的期刊的论文、有影响力的会议的论文、学术著作、一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协议的版本、法律的版本、手册的版本、经典教科书、一般指导性书籍、大众期刊、报纸、商业期刊、网站、 个人博客等

其实,从教科书开始,就不要在学术性的文章中出现了。当然这个先后次序 对不同的专业会有区别,但是基本一致。有人认为为何应用教科书不好。如果想到学术论文应该是研究学术前沿的东西,教科书往往是已经公认,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成果,引用教科书已经没有重要意义了。

(2)查找引用源应该查找一级出处。

何为一级出处?其实就是根源,最开始发表这一观点的论文。该论文可能被其他论文引用,则引用论文为二级论文。 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引用一级出处。原因很简单,只有一级出处才是次观 最真实的表现,其他的二级出处可能掺杂其他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只有找到了一级出处才说明作者对该问题做了较深刻的研究。

(3)引用来源的选择

有时,都是一级出处但是仍然可以选择。比如同时有书,论文,网站,数据库,综述等等。我的观点是这样,论文一定要引论文,论文往往是最原始的。有研究性论文就不要使用综述,综述往往是二级出处。有论文就不用书,除非书中有很大的改动。有论文和书,网站和数据库就不要考虑。

3、 引文出处的排列顺序

按出现顺序排序:在文章中先出现的引用先列出处。现在一般的中文杂志都应该是按照此标准。 但是,其实国内学生的做法往往没有顺序,经常论文中上来就是一个非[1]的注释。看看注释列表也没有什么顺序。这样只能说是还没有了解论文的基本写作原则。更不利于后期的论文查重。

4、出处的写法

一般的杂志都会给出自己的排版方法和顺序,出处是为了方便读者能够找到原文,所以一切以此原则出发。比如篇论文在一个没有出版物的学术会议上发表,那么最好标注上电子版本的地址,同理适用于内部研究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库,手册也应该标注上版本,年代,网址方便查找。书籍应当注明页码。

5、如何准备

一定要在写论文之前就开始考虑参考文献的问题,不要论文写完了,为了做做样子再加参考文献。我看见太多这样的例子了,结果都是一眼就能看出参考文献有问题。特别是论文查重时,就会一片红呀,切记。

在写论文之前,把会被使用到的参考文献先准备出来,甚至按顺序写上,有利于构思论文结构,同时参考文献自然不是后来拼凑上的。然后写论文的时候产能在需要引用的时候合适的找到出处引用上。还是一样,要严谨,不要偷懒。

关于注释的几点补充:

从理论上来说,除非是常识外,都需要加注释,并说明信息来源。注释本身分为两种,一种是引用性,指向你所说的这句话本身来源的文献,也就是说,这句话不是你的想法,而是别人的想法,即便你是转述,同样是需要出注说明。如果同样一句话有多个人曾经说过,而你都看到了,你可以选择罗列多个你看到的想法的文献出处,也可以选择就写一个和你的想法最接近的那个文献的出处。第二种情况是说明性,就是说,你在文章里的表述可能不全面,

可能会引起误导,或者为了文章结构或者整体的原因而需要把不直接相关的内容去掉,但那样又可能造成表意不明确,此时可以在注释的部分为这些问题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种注释,也就是针对文献的注释,是存在比较多争议的,怎么引用,引用什么,理论上都有自己的规范,以下是本人到现在为止的经验。通常这类引用被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引用,就是你看到某个作者的某段话放在你的段落里很完美,那可以用引号引在段落中或者专门出一段的方式来引用,这样的引用也可能出现在数据和图表中,一定要反复确认与原文是否一致,不能有任何误差;

第二种是概括性引用,就是原作者原来可能用了一段来说一个问题,但你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了,而这句话正是你的文章里所需要的,此时你仍然要说明这句话最初的来源,也就是原作者的那段文献;

第三种是观点拓展与总结(conclusion),也就是原作者的某句话启发了你的 想法,或者让你总结出了新的想法,理论上也是要标注出处的。

另外,文章最后的文献索引/参考文献,包括了所有可能启发你想法,或者与这个专题有些关联,但并不直接被你引用的文献的清单,这也是保护知识产权以及确保信息和结论可靠的重要手段。

当然,三种引用的情况具体怎么把握都看每个作者自己的需要。但一旦开始引用了就必须全面并且准确的使用,不能误解或者偏狭的理解作者的原意,或者使之牵强的成为自己的观点。

与立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24节气人们各要做什么事?24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立春后是什么节气 立春之后是雨水。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小寒)大(大寒)寒。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时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初六和二十一,下半年是初八和二十三。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立春节气 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传统上为春季第一个节气,标志春季开始。 目录• 概念• 节庆• 食俗• 谚语概念编辑本段回目录【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传统上为春季第一个节气,标志春季开始。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15°至330°的一段时间,约天,每年2月4日(或5日)开始,至2月19日(或20日)结束。 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16°19′S移至 11°32′S。狭义上,指立春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15°的时刻,即2月4日(或5日)。 古代分立春为三候:东风解冻,蛰出站振,鱼陡负冰。《月令七十二峰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各同”。 立春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化冻,草木萌发。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由冬至春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节庆编辑本段回目录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一)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二)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三)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 【中国的春节按照阴历的计算方法,是表示春天的第一天吗?和24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 春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2月3——5日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