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小月儿高琵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3:26:46

小月儿高琵琶毕业论文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自己写吧,这是锻炼你,好好学习,不要投机取巧

《琵琶行》是我国古代描写音乐的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中正面描写琵琶声的片段精彩绝伦,用了一系列绝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声,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白居易将激越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柔和的小弦声比作情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让人感到仿佛是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到了玉盘中。珍珠和玉盘的比喻极美,清越的声音又与琵琶声十分贴切。乐曲流畅顺滑的时候琵琶声就像鸟语声般婉转,到了阻遏不畅的地方,又像是在结冰的水面下流动十分艰难。泉水凝结得越来越多,乐声就越来越阻塞,知道音乐声骤停,这时没有声音却有十分滋味,似乎比有声音时还要动人。突然琵琶声迸发,就像银屏突然破裂,水流了出来,也像铁骑奔赴战场。这段描写让人看到了想象力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通过比喻,让听觉上的音乐通过文字和想象力送达读者的心中。

通过描写琵琶姑娘一生的不幸,结合诗人本人在仕途上的打击,他唱出了“我们相遇时为什么会相遇?”。社会的动荡,世界的冷淡,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他们自己失望的情感,所有这些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痛苦情感,一起倾注在这首诗中。它的艺术成功还在于运用优美、独特、音乐化的语言,用视觉形象表达听觉感受;凄凉秋风的自然风光和离别的心情使作品更加动人。

草原小姐妹琵琶毕业论文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是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来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表。人们称他为琵琶大师,国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文名: 刘德海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37年08月13日职业:著名琵琶演奏家毕业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主要成就: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代表作品:<<十面埋伏>>、《 草原小姐妹》等人物详解刘德海,祖籍 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号出生在 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刘德海酷爱民族音乐,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并表现了突出的音乐才能。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 林石城为师,得到了林先生的真传。1957年考入了 中央音乐学院,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以后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 孙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 杨大钧先生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1960年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内容和技术技巧上,对传统乐曲有了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职业生涯1970年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1973年和 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 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之后与美国 波士顿交响乐团、 西柏林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使琵琶艺术走向国际音乐舞台。1983年起任 中国音乐 学院教授、副院长,为当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刘德海的演奏技术娴熟、自如,表演深刻、细腻又洒脱,富于激情。近年来不断探索琵琶指发的创新,积极开拓琵琶乐曲创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改编《 浏阳河》、《倒垂帘》、《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曲目,参与创作《狼牙山五壮士》、《草原小姐妹》,创作了《天鹅》、《老童》等技巧出新的乐曲,发表有论文多篇。

主题一是短调,主题二是长调。在这个琵琶曲中的第一主题: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短调"色彩的旋律,第二主题:表现"小姐妹”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家,热爱草原,热爱祖国。 “长调”色彩的旋律。《草原小姐妹》 指导思想: 以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表演课程,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表演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音乐表演教学论文 》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急需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就给 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因此,探索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密切联系实际,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文章 对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 渠道 、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 经验 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 总结 ,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 社会实践 ,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 方法 ,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3.积累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他们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并采用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成长,这是技术能力的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灵活多样,积极有效。它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完美结合体。多元化教学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迅速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有 文化 ,更要有能力。

《 音乐表演中创造性分析论文 》

内容摘要:音乐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是众多的音乐教师和演奏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及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创造性原创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一、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它的形成应该由三个环节组成——作曲家的创作、演奏(唱)家的表演、听众的欣赏,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三个部分完整的情况下,一首作品才能完整地被人们感知,获得审美上的一种享受。作曲家的创作,毋庸置疑是作品的本源,没有这个环节的完成就根本谈不上后两个环节的存在。而演奏(唱)家的表演处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于能否正确表达音乐思想,能否使作品与听众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否为听者带来美感……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科普兰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了解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对聆听者来说是重要的话,对演绎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演绎者是音乐的中间人。聆听者更多地听到的是演绎者对作曲家的想法,而不是作曲家。”①所以,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原作品更为重要,因此科普兰还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作完曲之后,可怜的作曲家必须把它交给演绎艺术家,任其摆布——而我们又必须记住,后者是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的人。”②英国著名的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一书中也说道:“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③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奏(唱)者作为“执行者”势必将音乐打上自己的“烙印”。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仅是原样地再现,而是通过演奏(唱)者富于创造性、独特的表演,使音乐作品焕发新的光彩。从表演艺术美学的历史来看,表演美学主要有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新古典主义音乐表演、原样主义音乐表演、当代音乐表演的综合倾向这几个流派,而钢琴表演也被包含其中。在这几种表演美学的观点中,演奏者对于同一首作品都有着不同的创造性表现,这样表现出的音乐就被打上了自己的或者不同流派的“烙印”。

二、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表演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执行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必然要被蒙上表演者的个性与创造性。但是,这种个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并不是没有“度”的随意表现,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演奏的音乐就会“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钢琴表演中至少要注意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能为作曲家和听众之间做好“桥梁”。

1.创造性与原作风格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年代,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这些作品自一出现就带有了当时历史时代的风格与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于乐谱上,这就是原作的真实性。在音乐表演中首先应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就是创造性与原作风格的关系。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将这种风格真实、完美地加以再现。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体会作曲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努力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思想,以便能够真切地表现作品的历史风格。著名的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埃涅斯库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在演奏巴赫的一部奏鸣曲时,不置身于18世纪,那么我恐怕就不能很好地把作品表达出来了。”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盛行的原样主义音乐表演不仅仅要求要严格按照原版乐谱演奏,而且还努力“还原”原来的演奏乐器、方法等等,努力恢复作品的原貌,这也是一种对作品风格的再现。当然,这样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并不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毕竟是历史中的一个分支。

在表演中,除了要对原作风格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在保持原作风格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还应该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毕竟,表演者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能完全等同,他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时代的立场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创造。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具有时代精神和美感,所以,表演者应该在自我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表演既能体现作曲家的原作风格,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还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2.创造性与个人风格

音乐演奏是由演奏的执行者——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必然体现自己长期形成的演奏风格。比如,在听美籍俄国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和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阿格里希对同一首作品的诠释,应该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霍洛维茨更注重于技巧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个性。而阿格里希对音乐的表现更加“自我”,她综合了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表演美学观念,使她的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相对来说,霍洛维茨的表演要稍微严谨一些。这些个人的风格就来自于演奏者长期的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并且与自身的文化修养、阅历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达尼埃利·玖尔克说:“表现个性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务。他应当致力于全身心地浸透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如诉的音响将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听众。”⑤在音乐表演中也特别要求表演者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正是由于不同个性的存在,才使得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而表演者也将个性作为自己表演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演者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演中能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充分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切莫将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表演成一种风格,或者说这个也似乎有点像,那个似乎也有点感觉,这也是在表演中应该忌讳的。

3.创造性与情感表现

音乐如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通过音符、节奏、织体等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音乐以其乐音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以隐讳的手法(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表现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从乐曲中抽掉感情内容,乐曲就会沦为毫无意义的零碎的音响。⑥而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不仅仅需要把谱面上应有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应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作曲家的个性、创作时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阅历等)进行创造性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完全进入该作品的情绪、内容,才能比较充分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本意。匈牙利伊施特万·加提写道:“如果我们想正确地演奏某一首乐曲,那么就应该在我们自身首先唤醒支配那首乐曲的热情。如果我们不适于产生这种热情,我们就不应演奏这首乐曲。”⑦比如在巴赫的赋格曲和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表达的是深刻寓意和哲理性的思想,只有演奏者自己真切体会和融入其中才能使听众产生同样的感受,使听众似乎回到了那个时代。因此,表演者永远都不要做转述者,只有在我们内心唤醒对乐曲中的某一华彩乐段、某一颤音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演奏它们,那么听众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真正富有天才的演奏家绝不会满足于那种自我陶醉的音响美,他更多的是在发音中追求一种内容上的深度和真谛,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层次。就如同现今存在的一种现象:掌握了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却并不是很多。浪漫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⑧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钢琴表演中需要“我”的情感表现,那么“我”就可以没有限制地随意发挥。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情感表现的极端。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以作品原有的情感表现为基础,糅和自我的、有节制的感情表达,这样的表演才能做到“感人至深”,使自己的艺术追求逐渐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结语

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释义学认为,音乐表演不仅仅要追寻音乐的历史视界,即对音乐的历史意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解释者必须有自己的视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表演就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应该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音乐体验。因此,音乐就随着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创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态,而这些也恰恰构成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了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创造性在音乐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注释:

①②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③闫妍.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6月.

④引自《音乐译文》,1959年第4辑.

⑤⑥⑦(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⑧引自《音乐的哲学与演奏者的创造》,《国外音乐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第14辑.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

[2](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

[4]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有关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

2. 音乐表演研究毕业论文

3. 音乐表演声乐毕业论文

4.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琵琶春雨

可以写十面埋伏,或是天鹅等等,主要是看你对哪部作品比较熟

最早对于琵琶的记载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而这只是人们对琵琶名字的由来做出的一个记录,琵琶本身到底是怎么演变而成的,或者说琵琶的前生又是什么?它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才发展到现今人们使用的乐器呢?根据参考文献琵琶在古时候被分为直项琵琶与曲项琵琶。首先来看直项琵琶(秦琵琶)它是土生土长的由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园体、直项、四弦,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传说琵琶产生于乌孙公主下嫁时,汉武帝为了联络乌孙共同抗击匈奴于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昆弥,念其途中思念之苦,令知音的工人参照了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乐,制成了直项琵琶。可见只能说秦琵琶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乐器。而秦琵琶之后却发展为阮咸(晋朝时因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于弹奏被改称为“阮咸”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阮)。那如今的琵琶到底是由什么演变而成的呢?我们只能从曲项琵琶的历史演变或者前身中研究。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横抱用拨子弹奏。这种琵琶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叫“乌德”,(根据一位古代伊斯兰科学家Al-Farabi研究,乌德琴是由创世纪中的传说人物,亚当的第六代孙Lamech所创,传说中Lamech悲伤的将其儿子的尸体吊在树上,而第一个乌德琴的创造就是来自其儿子的骨骼形状。)汉朝的武将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公元前126)逐渐打开了一条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西域诸国的多元化得以进入中原,它对我国南北朝至隋唐的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历来都是各个国家交流的方式,因为它不需要语言的交流就可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所以它被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同样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使着中西方的音乐交流,因此经过长时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乌德琴经龟兹(新疆库车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传入中原成为曲项琵琶。而传入西方逐渐演变成吉它、曼多林、琉特琴等乐器。传入日本演变成当今的五弦琵琶、乐琵琶、荒神琵琶、盲僧琵琶。第一个高潮时期:隋唐时期。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琵琶在唐朝时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代表人物:苏祗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是当时的宫廷音乐家)、康昆仑、曹善才等。代表作品:《霓裳曲》、《六公》、《明妃曲》、《杨柳枝》从一些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琵琶的发展程度如: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滕秋鹘”,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演奏者运拨斜挑时如闪电般的快利,声振如春雷,其艺术效果令人叫绝!第二个高潮时期:明清时期。在宫廷音乐中其主要作用的琵琶开始走向民间;成为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变横式弹拨为竖式弹拨,进一步丰富了演奏手法和表现力;艺术风格出现了“文曲”、“武曲”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富有的江浙一带,优秀的琵琶名家、世家辈出,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昌盛局面。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像唐代涌现出那么多盖世绝伦的诗篇,然而琵琶艺术却扎扎实实在广大演奏者的手中传承并发扬光大。代表人物:张雄、李近楼、陈牧夫、王君锡、鞠士林等。流派:崇明派、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汪派等。代表作品:《华秋萍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琵琶新谱》等。比如《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第三个高潮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康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也逐渐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追求。无论是从乐器的制作。人才的培养、到琵琶本身的艺术表现力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琵琶专家、学术研究者、表演家也在不断推动着琵琶的发展与创新。代表人物:刘德海、林石城、曹安、杨大钧等。代表作品:《彝族舞曲》、《狼牙山武状元》、《春雨》、《渭水情》等。琵琶,这个富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优秀民族乐器,从古至今,充分体现出我们华夏民族对文化艺术的至高追求和卓越贡献,是华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也是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的宝贵文化产物之一,让我们从中继续探寻它经久不衰的原因,启迪着我们探寻它海纳百川的精髓奥秘,也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去找寻事物发展的真相。

王丽华 琵琶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素有单个民族乐器表现力之“王”的美称,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技法,宽广的音域,清脆明亮的音色成为乐器中的精品。完美的琵琶演奏,并非只应注重手指技巧的操练和音乐感情的演绎,更需掌握琵琶演奏再创造的艺术。为此,本人结合自己30多年的琵琶演奏感受和艺术学习,对如何提高琵琶演奏的技艺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掌握力度 力度是表达乐曲气氛的重要因素,它可用所用的力量和产生这一力量时发力速度的比值来表示。在琵琶演奏中弹指所用力量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发出,才能产生它的实际效益(即力度)。在演奏中每一弹弦动作刚开始时还没有充分地发力,只有当指甲将要触弦前的一瞬间,力量才被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前发力效果不佳),这一发力的瞬间时值称为发力速度。发力速度有快慢之分,变化多样的发力速度是琵琶演奏中的基本功的组成部分。发力速度的概念和感觉只有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才能被认识、运用,使它得到理想的发挥。琵琶在演奏中常用轮指、滚奏、摇指、双飞等技法,在弹奏时要控制指力,大指过重,无名指、小指太弱都会破坏音乐的线条;演奏者要具备旋律的歌唱意识,均匀地弹奏出音乐的线条,给人以连贯和流畅的感觉。如《彝族舞曲》轮指段,用中速偏慢的轮指表现悠扬抒情的旋律,如果颗粒过于清楚,就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 一般来说,较慢的乐曲用较慢的发力速度弹弦,可获得柔和饱满的音质。活泼的乐段,用较快的发力速度弹弦可奏出流畅的音乐效果。快速而激动的旋律,用急促的发力速度弹弦能产生刚强有力的音质以增强乐曲的气氛。演奏各类乐曲要有各种不同的发力速度以满足乐曲内容的需要。这些不同的发力速度从大脑发出指令到手指的动作反应必须十分敏锐,否则就得不到应有的弹奏效果。如在石林县(原路南县)四十周年县庆表演《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第三部分“火热的民族”“美伊花”段中的音乐录制时,为了表现石林人心目中这朵绚丽多彩的希望之花、表现阿诗玛故乡的辉煌与灿烂、体现石林人火热的心,我在琵琶演奏中,充分运用弹、挑接长滚、长轮的演奏指法,热烈表现了千朵万朵鲜艳的美伊花怒放。 另外,在琵琶演奏中的噪音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多么高明的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噪音的存在,只是他(她)们演奏时的噪音较小,被乐音所掩盖,而使我们耳朵不易察觉罢了。为此,在琵琶演奏中,为了降低噪音,左手按音要结实,按音部位要准确。右手拨弦时要减小指甲与弦的撞击次数,入弦深度一定要浅,接触面要小,击弦要快,即一触即发。同时,快速弹挑和轮指时的触点要离覆手近一些,因为近覆手弦的振幅小,能量小,发出的噪音也小。在拨弦时用力不要过度,不要超过弦的本身负担的能量。 二、控制气息 在琵琶演奏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机的整体。演奏者要学会从复杂的演奏运动中,抓住主要的用力部位,控制好气息,不断练习、不断调整,力求达到最佳的演奏状态,以促进琵琶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会看到,有的人演奏琵琶轻松自如,表现乐曲淋漓尽致,能引起欣赏者极大的共鸣,而有些演奏者,演奏吃力,给人感觉生硬不灵活,不能引起听众共鸣。显而易见,前者掌握了放松的要领,心理、肌理、气息张弛有度,而后者就用了多余的、超额的力量,影响了演奏的正常发挥。 在琵琶演奏中,气息的节律须随情而变,情动而气动;情急而气促;情缓而气畅;情刚而气壮;情柔而气和;情悲而气断;情气相济,情气贯通,是演奏者的精神世界、内在修养、感情提炼、通过演奏而表达的一种精神领域的产物。拿《春雨》这首琵琶独奏曲来说,它是以江南评弹风格的旋律音调为基础,进行变化发展而谱成的,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春雨降大地,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图画。乐曲的引子部分由泛音构成,安静而晶莹剔透,仿佛预示着生命的萌动。演奏时,要气沉丹田,徐徐呼出,表现出一种舒展的情调,仿佛让人看到江南春雨滋润翠绿的田野、村庄那种优美的画面,其旋律具有评弹的特点,每句以轮音开始,以泛音结束,音乐流畅优美、清澈透明。这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句式结构,每小节为一句,演奏时要注意气口,适时换气,并且要把句子的语气演奏出来。 琵琶演奏的情感体现需要与外在表现相统一。在表演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运用技法来延长余音,就可以形成韵味,以发音后余音所产生的细微变化,使单一的声音产生色彩的变换。如《塞上曲》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琵琶曲,乐曲抒发哀婉凄楚的情感,表现了王昭君怀念故国的心情。乐曲第一句中的“7”运用了不同速度和音高的拉弦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配合推、拉、吟、揉、打、带等多种左手技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惆怅,音色富于变化,音乐形象生动感人。演奏琵琶时一定要控制好余音,表现出琵琶的“韵”,追求琵琶音乐的和谐,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 而且,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也会对气息有不同的要求。琵琶作为表演艺术,一定要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备。如琵琶独奏曲《天鹅》,描写天鹅自由飞翔的情趣和姿态,表现出天鹅自由洒脱的高洁气质,旋律安详、平稳。在演奏这首乐曲时需要保持平和静谧的气息,音乐的表达与演奏的状态要自然和谐,气息顺畅,收放自如。而演奏《霸王卸甲》时则需要表现出浓重的英雄悲剧色彩,演奏气息要夸张一些,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音乐要有棱角,动作要干净利落。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演奏的状态也要符合音乐内容的需要来调整和变化,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达到演奏的表里如一;只有音乐内涵与外在表现达到完美统一,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展开想象 琵琶乐曲往往表现着丰富的内涵和场景,需要借助想象力去感受和体验,比如《十面埋伏》中的大气,《霸王卸甲》中的悲壮,《塞上曲》的柔韧,《天鹅》的高雅,《童年》的欢悦,《天池》的田园风光,《大浪淘沙》中的凄凉等。正是琵琶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能把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意境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它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琵琶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对演奏美学的要求与其它乐器也有所区别。琵琶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乐器,它的演奏几乎不借助于非音乐手段,主要依靠演员自身的二度创作来完成演奏。而完美的琵琶演奏关键在于传神,演奏者要把握作品风格的神韵,而不是肤浅地完成乐谱,必须用心来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用真情实感来表现音乐,这样的音乐才是有生命力的。 琵琶演奏是一种寓个人情感于演奏之中的技巧性表演,其终极目的就是要使演奏者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合二为一,并有所创新与发展。例如乐曲《诉》是一首速度慢、温柔含蓄的文曲,是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琵琶行》的描述。演奏者要用心去体会和想象“自言本是京城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做商人妇”等身世和情境,充分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心体验。在演奏中,对于整个乐曲慢板部分,弹挑时指甲入弦依着情绪偏下锋,触弦面积大,与弦约成平面,手腕动作夸张,发出厚、重、沉、散的声音,以低暗的音色处理,展现神韵。正是演奏者借助直觉、想象、联想等,才能使自身情感与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完美融合,最终进行形象的演奏。 同时,琵琶演奏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的音乐行为。演奏中,为了保证音乐的连贯与变换及乐曲情感表达的需要,作为主要动作肢体的左、右手在琵琶弦、品上的空间位置不断的变动。为了保证手指动作位置变动的准确性,除了通过平日多练习,形成动作的自动化和肌体运动的记忆痕迹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想象,保证演奏时能在大脑中“看到”琴面,“看到”手在琴面上的位置及位置移动,培养良好的空间感受和动觉感受。这时,如果演奏者两眼紧紧盯住琴面,反而会成为演奏的累赘,影响动作和情感的连贯表达。另外在劳累休息时,演奏者还可以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在大脑中通过意念来想象演奏中具体的指法与动作,延续演奏中的空间和动觉感受。例如协奏曲《祝福》中的快板部分,有一段大跳技巧的运用,演奏中,左手需要在Ⅰ至Ⅳ把位之间进行大幅度地跳动。为了保证手指位置变动的准确性,除了平日的大量练习外,就更需要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想象,培养良好的空间和动觉感受。 总之,要提高琵琶演奏的技艺,让音乐自然流露,表现音乐本色,演奏者必须具备坚实的技术功底与丰富高超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中要掌握力度、控制好气息、并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想象,才能达到音韵的协调控制与演奏的形神兼备,更好地表现出琵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曲不是很好写,春雨可以,从情感跟技巧两部分出发

琵琶论文范文

音乐表演课程,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表演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音乐表演教学论文 》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急需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就给 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因此,探索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密切联系实际,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文章 对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 渠道 、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 经验 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 总结 ,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 社会实践 ,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 方法 ,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3.积累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他们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并采用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成长,这是技术能力的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灵活多样,积极有效。它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完美结合体。多元化教学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迅速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有 文化 ,更要有能力。

《 音乐表演中创造性分析论文 》

内容摘要:音乐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是众多的音乐教师和演奏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及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创造性原创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一、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它的形成应该由三个环节组成——作曲家的创作、演奏(唱)家的表演、听众的欣赏,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三个部分完整的情况下,一首作品才能完整地被人们感知,获得审美上的一种享受。作曲家的创作,毋庸置疑是作品的本源,没有这个环节的完成就根本谈不上后两个环节的存在。而演奏(唱)家的表演处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于能否正确表达音乐思想,能否使作品与听众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否为听者带来美感……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科普兰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了解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对聆听者来说是重要的话,对演绎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演绎者是音乐的中间人。聆听者更多地听到的是演绎者对作曲家的想法,而不是作曲家。”①所以,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原作品更为重要,因此科普兰还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作完曲之后,可怜的作曲家必须把它交给演绎艺术家,任其摆布——而我们又必须记住,后者是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的人。”②英国著名的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一书中也说道:“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③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奏(唱)者作为“执行者”势必将音乐打上自己的“烙印”。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仅是原样地再现,而是通过演奏(唱)者富于创造性、独特的表演,使音乐作品焕发新的光彩。从表演艺术美学的历史来看,表演美学主要有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新古典主义音乐表演、原样主义音乐表演、当代音乐表演的综合倾向这几个流派,而钢琴表演也被包含其中。在这几种表演美学的观点中,演奏者对于同一首作品都有着不同的创造性表现,这样表现出的音乐就被打上了自己的或者不同流派的“烙印”。

二、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表演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执行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必然要被蒙上表演者的个性与创造性。但是,这种个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并不是没有“度”的随意表现,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演奏的音乐就会“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钢琴表演中至少要注意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能为作曲家和听众之间做好“桥梁”。

1.创造性与原作风格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年代,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这些作品自一出现就带有了当时历史时代的风格与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于乐谱上,这就是原作的真实性。在音乐表演中首先应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就是创造性与原作风格的关系。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将这种风格真实、完美地加以再现。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体会作曲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努力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思想,以便能够真切地表现作品的历史风格。著名的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埃涅斯库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在演奏巴赫的一部奏鸣曲时,不置身于18世纪,那么我恐怕就不能很好地把作品表达出来了。”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盛行的原样主义音乐表演不仅仅要求要严格按照原版乐谱演奏,而且还努力“还原”原来的演奏乐器、方法等等,努力恢复作品的原貌,这也是一种对作品风格的再现。当然,这样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并不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毕竟是历史中的一个分支。

在表演中,除了要对原作风格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在保持原作风格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还应该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毕竟,表演者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能完全等同,他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时代的立场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创造。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具有时代精神和美感,所以,表演者应该在自我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表演既能体现作曲家的原作风格,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还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2.创造性与个人风格

音乐演奏是由演奏的执行者——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必然体现自己长期形成的演奏风格。比如,在听美籍俄国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和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阿格里希对同一首作品的诠释,应该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霍洛维茨更注重于技巧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个性。而阿格里希对音乐的表现更加“自我”,她综合了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表演美学观念,使她的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相对来说,霍洛维茨的表演要稍微严谨一些。这些个人的风格就来自于演奏者长期的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并且与自身的文化修养、阅历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达尼埃利·玖尔克说:“表现个性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务。他应当致力于全身心地浸透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如诉的音响将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听众。”⑤在音乐表演中也特别要求表演者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正是由于不同个性的存在,才使得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而表演者也将个性作为自己表演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演者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演中能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充分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切莫将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表演成一种风格,或者说这个也似乎有点像,那个似乎也有点感觉,这也是在表演中应该忌讳的。

3.创造性与情感表现

音乐如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通过音符、节奏、织体等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音乐以其乐音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以隐讳的手法(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表现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从乐曲中抽掉感情内容,乐曲就会沦为毫无意义的零碎的音响。⑥而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不仅仅需要把谱面上应有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应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作曲家的个性、创作时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阅历等)进行创造性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完全进入该作品的情绪、内容,才能比较充分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本意。匈牙利伊施特万·加提写道:“如果我们想正确地演奏某一首乐曲,那么就应该在我们自身首先唤醒支配那首乐曲的热情。如果我们不适于产生这种热情,我们就不应演奏这首乐曲。”⑦比如在巴赫的赋格曲和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表达的是深刻寓意和哲理性的思想,只有演奏者自己真切体会和融入其中才能使听众产生同样的感受,使听众似乎回到了那个时代。因此,表演者永远都不要做转述者,只有在我们内心唤醒对乐曲中的某一华彩乐段、某一颤音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演奏它们,那么听众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真正富有天才的演奏家绝不会满足于那种自我陶醉的音响美,他更多的是在发音中追求一种内容上的深度和真谛,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层次。就如同现今存在的一种现象:掌握了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却并不是很多。浪漫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⑧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钢琴表演中需要“我”的情感表现,那么“我”就可以没有限制地随意发挥。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情感表现的极端。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以作品原有的情感表现为基础,糅和自我的、有节制的感情表达,这样的表演才能做到“感人至深”,使自己的艺术追求逐渐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结语

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释义学认为,音乐表演不仅仅要追寻音乐的历史视界,即对音乐的历史意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解释者必须有自己的视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表演就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应该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音乐体验。因此,音乐就随着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创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态,而这些也恰恰构成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了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创造性在音乐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注释:

①②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③闫妍.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6月.

④引自《音乐译文》,1959年第4辑.

⑤⑥⑦(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⑧引自《音乐的哲学与演奏者的创造》,《国外音乐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第14辑.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

[2](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

[4]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有关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

2. 音乐表演研究毕业论文

3. 音乐表演声乐毕业论文

4.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自己写吧,这是锻炼你,好好学习,不要投机取巧

琵琶论文答辩

写基础技法的不容易有新意,虽然材料多,但是答辩的时候有困难.起源什么的根本不用考虑,一般这样的命题是不会被通过的可以写那种从一个具体的乐曲然后写作者风格,流派的那种比如我以前写过一个<天鹅>的~不过最好选择自己熟悉弹奏过的乐曲,这样说起来也比较有话~或是写那种两个乐曲之间的比较,比如都是文曲,或都是武曲的两首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比也是可以写的~不过资料可能比较难收集~

1.论琵琶之文.武曲2.论琵琶之起源3.近代琵琶的发展与流派

声音一会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接着又像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凝结不动声音暂时停歇了下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作者笔锋一转,把读者的思绪从高亢凝重中带入到优雅暗昧中来。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黄莺,未见其形,只闻其华丽婉转的间间关关之声于花间;泉流,未睹其迹,却听得哀怨凄凉的幽咽之声透过寒气彻骨的冰层发出艰涩沉闷的低吼。此处形象两两交错迭出,乐音则在意象的交错与滑移中奏出细腻而丰富的变化,传达出心灵深处的欲望与呼告。

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中的“水下滩”,因版本异文而产生四种不同的理解与训释:①“水下滩”,②“冰下难”,③“冰下滩”(“滩”指气力尽),④“冰下滩”(“滩”指流动或水奔)。本文认为“水下滩”本自平常,无须深求,自从段玉裁将“幽咽泉流”与“水下滩”捏合一块,且以“属对”刻板要求,从此治丝益棼。本文考证“水下滩”就是“似水从滩上流下的声响”,释作“冰下难”?勉强亦通,而释作“冰下滩”无论释“滩”为“气力尽”还是“水奔”、“流动”,都不符合唐诗原意,不能成立。?关键词?水下滩?冰下难?冰下滩?《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其中“水下滩”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异文:?①作“水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②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③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④作“水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再看各家的解说(为了说明问题,引用从详):(一)首先对通行本“水下滩”发难的是清代的段玉裁,他在《与阮芸台书》中从属对的角度认为当作“冰下难”:??近读唐诗,校得三事,为先生陈之,有承讹千年而莫之省者……白乐天“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泉流水下滩”不成语,且何以与上句属对?昔年曾谓当作“泉流冰下难”,故下文接以“冰泉冷涩”。“难”与“滑”对,“难”者“滑”之反也。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涩滑二境,可谓工绝……凡古书不知何人始缪写流传,遂使千秋不见真面目,至为可惧。唐诗如此,何况乎经史之大哉??(二)陈寅恪先生(1978)赞同段玉裁说,并且“更申证其义”:?一与本集互证。白氏长庆集陆肆筝云:??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正与琵琶引此句章法文字意义均同也。??二与与此诗有关之微之诗互证。元氏长庆集贰陆琵琶歌中词句与乐天此诗同者多矣。如“霓裳羽衣偏宛转”,“六幺散序多笼捻”,“断弦砉騞层冰裂”诸句,皆是其例。惟其中:??冰泉呜咽流莺涩。(可参元氏长庆集壹柒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七绝?“莺涩馀声絮堕风”之句。)??一句实为乐天“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二句演变扩充之所从来。取元诗以校白句,段氏之说,其正确可以无疑。然则读乐天琵琶引,不可不并读微之琵琶歌,其故不仅在两诗意旨之因革,可藉以窥见。且其字句之校勘,亦可取决一是也。??又微之诗作“流莺涩”,而乐天诗作“间关莺语花底滑”者,盖白公既扩一而成二句,若仍作涩,未免两句同说一端,殊嫌重复。白诗以滑与难反对为文,自较元作更精进矣。??又元氏长庆集贰陆何满子歌(原注云:张湖南座为有熊作。)略云:?我来湖外拜君侯,正值灰飞仲春琯。缠绵叠破最殷勤,整顿衣裳颇闲散。冰含远溜咽还通,莺泥晚花啼渐嬾。??又同集壹捌卢头陀诗序云:??元和九年,张中丞领潭之岁,予拜张公于潭。??旧唐书壹伍宪宗记下云:??〔元和八年冬十月己巳〕以苏州刺史张正甫为湖南观察使。?据此,微之何满子歌作于元和九年春,而乐天琵琶引作于元和十一年秋,是乐天必已见及微之此诗。然则其扩琵琶歌“冰泉呜咽流莺涩”之一句为琵琶引“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之二句,盖亦受微之诗影响。而乐天筝诗之“冰泉咽复通”乃作于大和七年。在其后,不必论矣。??复次,元氏长庆集贰肆新题乐府五弦弹云:??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白氏长庆集贰秦中吟五弦云:?大声麤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同集叁新乐府五弦弹云:??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李公垂悲善才“寒泉注射陇水开”句,可与此参证。)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铁击珊瑚一两曲,冰写玉盘千万声。杀声入耳肤血惨。寒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座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寅恪案:元白新乐府此两篇皆作于元和四年,(见新乐府章。)白氏秦中吟亦是乐天于任谏官即左拾遗时所作,(见白氏长庆集壹伤唐衢二首之贰。)俱在乐天作琵琶引以前,亦可供乐天琵琶引中摹写琵琶音调一节之参考者也。??(三)钱钟书先生支持“冰下难”说,且证明从元代开始误为“水下滩”。据周祖撰先生(1999)回忆:??清华中文研究所毕业考试的办法是比较特殊的。它规定在论文答辩之前还得先通过学科考试……1952年6月,我参加学科考试,本校外系请的是钱锺书和历史系周一良先生,外校本系请的是北大俞平伯和游国恩先生。……在这次答辩考试中,钱先生问我的问题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幽咽流泉冰下难”,一本作“水下滩”,哪种本子是正确的?有什么根据?这个问题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曾作了详细的考订,我就按其所言作了回答。钱先生说:“很好。但我还要问你,这一版本上的错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瞠目不知所对。钱先生随后列举了不少宋人诗和词中的有关句子,证明宋代流行的本子都作“冰下难”,没有错。到了元人散曲中,开始出现了“水下滩”这样的字眼。可见这一版本上的错误始于元代。??(四)宋红先生(1983)从日本为“冰下难”找到了版本根据:?日本龙门文库所藏清原宣贤笔录《琵琶行》(简称龙本)作:?幽咽?泉流?冰下难??エツタル?ノハ?コホリ?シタ?ナャム??清原宣贤(1475—1550)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的著名学者。……龙本《琵琶行》是他五十五岁至六十九岁之间(1529—1543)——相当于我国明代嘉靖八年至二十二年间的手抄本。龙本“冰下难”比段玉裁的推断早出二百多年。……龙本不是清原宣贤的臆改,而是有版本依据的。??首先,白氏文集在白居易生前即传入日本。白居易七十四岁时,即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四、五月间,日本留学僧惠萼上人在苏州南禅院抄写了白乐天奉纳本。……成书于平安朝时代(794—1192)的世界第一部长篇宫廷小说《源氏物语》和与之同时的著名笔记文学《枕草子》都曾涉及此诗。从白氏文集传入日本之早看来,龙本的祖本完全有可能是早于我国现有最早的南宋绍兴刻本《白氏长庆集》的某一本子。??其次,在龙本之前确有“冰下难”的版本流行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平安朝时代的歌谣集《新撰朗咏集》(大约成书于1070—1140年间)曾将白居易诗抽句改写成日本歌谣,其中“幽咽泉流”一句即作“冰下难”。《新撰朗咏集》成书可能略早于南宋刻本《白氏长庆集》,且与南宋本“水下难”有别。据此可推断,在南宋本之前即有“冰下难”版本在日本流行。《太平记》卷四(据日本学者考证,《太平记》前九回在1280—1356年间即已写成)在形容琵琶音色之妙时亦套用了“莺语”、“泉流”的句子,其中“泉流”句作“冰底难”,应是从“冰下难”演化而来的。由此可知:龙本之前《琵琶行》即有“冰下难”版本流传于日本。这种本子很可能就是龙本的祖本。??(五)蒋礼鸿先生(1982)则不同意段玉裁的观点,认为应作“冰下滩”,“滩”指流动:?我以为段说实在不完全正确,这一句应该依日本那波本作“幽咽泉流冰下滩”。滩字应作流动解。“花底”和“冰下”都是处所词,处所词必然要和动词联系在一起,这两句里可以作动词的只有滑和滩字。《广韵》去声二十八翰:滩,水奔;奴案切,又他丹切。水奔就是水流。泉水在冰下流,泉声被冰所隔,所以幽咽,莺语也因在繁花之中,所以声音也是曲折传达出来的。??(六)郭在贻先生(1985)也不同意段玉裁说,认为应作“冰下滩”,“滩”指气力尽:?首先,水字必是冰字之误,因为“泉流水下”的说法是不通的,泉也是水,不能说水流于水下。从诗的结构来看,上句说“莺语花底”,下句说“泉流冰下”,对应得异常工整。其次再看滩字,段玉裁说“‘泉流冰下滩’不成语(冰当为水——引者注),且何以与上句属对?”这是因为他不知道滩字是唐代的一个俗语词,有其特殊的含义,而按照滩字的一般义训去理解,当然是讲不通了。今按:此滩字乃是气力尽的意思,其本字当为痑,又写作瘅。《广韵》上平声二十五寒韵:“痑,力极。”桂馥《札朴》卷九《乡里旧闻·杂言》:“力极曰痑”,注云:“音摊。”《太平广记》册五,卷二一二“资圣寺”条:“棱伽効之力所瘅。”力所瘅即力尽之意。《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鬼神类,万千般,变化如来气力滩。”气力滩即气力尽。皮日休《上真观》诗:“襹褷风声癣,跁跒地力痑”,则是用本字。字书又有勯字,训为气力尽,当是痑的或体。??“幽咽泉流冰下滩”这句诗中的滩字跟敦煌变文中的那个滩字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的气力尽。泉流冰下,鸣声幽咽,仿佛有气无力的样子,这不是很可以讲得通吗?上句的滑字,状莺语花底之流丽婉转;下句的滩字,写泉流冰下之涩滞濡缓,对仗既工整,文理亦畅达。但是如果不知道滩字有气力尽的意思,这句诗便不好讲,无怪乎段玉裁要说“‘泉流冰下滩’不成语”了(冰当为水——引者注)。至于《全唐诗》在滩字下注云:“一本作难”,这要么是因形近而讹,要么是因后人不懂得滩字的特殊义训而妄改,是不足为据的。??(七)蒋礼鸿先生(1997)此后赞同郭在贻先生的意见:?破魔变文:“鬼神类,万千般,变化如来气力滩。任你前头多变化,如来不动一毛端。”(页349)“气力滩”就是气力尽。……案: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俱舍论第一卷音义引《尔雅》释天“涒滩”的李巡注道:“滩,单,尽也。”“单”通作“殚”,“殚”也是尽。《说文》“滩”是“汉鸟”的俗体,“汉鸟,水濡而干也。”又引《诗》“汉鸟其干矣”。水干就是水尽,水尽叫做滩,力尽也叫做滩。?徐复说:以上只推究语源,未说本字。“气力尽”另有专字作“瘅”,《说文》疒部:“瘅,劳病也。”又作“痑”,《广韵》上平声二十五寒:“痑,力极,他干切。”与“滩”同音。“力极”就是“倦极”,都是说的“气力尽”。……郭在贻说:皮日休上真观诗:“襹褷风声癣,跁跒地力痑。”“痑”即“滩”之本字。则是用本字。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水(当作“冰”)下滩。”“滩”字承幽咽,当亦气力尽之意,段玉裁改为“难”字,失考。礼鸿案: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痑,音滩,马病也。今《诗》作啴。”综徐、郭两君之说,“气力滩”的滩字本字当作“瘅”、“痑”、“勯”,是为力尽;“幽咽泉流冰下滩”的滩字即《说文》的“汉鸟”字,是为水尽。两者义类相同而字源非一。琵琶行的“水下滩”,日本那波道圆本作“冰下滩”。欧阳修李留后家闻筝诗:“緜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可证冰字为是。??(八)景凯旋先生(1999)虽然赞同“冰下滩”,但释“滩”为水急:?案段氏谓水下滩不成语,且与上句不属对,此言良是。但若作“泉流冰下难”,一是与下文“冰泉冷涩”同说一端,语义重复;二是从诗歌的语言看,“滑”字形容精妙,而“难”字却非一描写性的词,显得笨拙空泛,并不高明。??案此义与上文“滑”字词性属对,但与下文“冰泉冷涩弦凝绝”的语义仍嫌重复,且据段玉裁《说文》注,水尽乃滩字古义,而白居易此诗多用俗语,如“呕哑嘲哳难为听”即是,这都是人们所熟知的,所以此解仍不免失之牵强。??以上二说都认为“水”当作“冰”,从属对的角度看,这是对的。欧阳修《李留后家闻筝》诗:“緜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亦可证冰字为是。问题在于,此句末字作“难”亦或“滩”字解作水尽,于诗歌意蕴的阐释上都终觉犹有未达。??其实,“滩”字在隋唐时期除了指水滩(他干切)外,还有另外一个用义,即指水急。《广韵·翰韵》:“滩,水奔。”《集韵·换韵》:“滩,水奔流貌。”这大概是隋唐的一个俗语,如吴融《书怀》:“滩响忽高何处雨,松阴自转远山晴。”即是一例。由此可知,《琵琶行》这句诗确实应作“幽咽泉流冰下滩”,意谓水在冰下呜咽而疾流 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