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喝酒致癌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4:50:10

喝酒致癌机制研究论文

【北纳生物】尽管长期大量酗酒引起的肝脏、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已为大家熟知,但在酒文化盛行并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仍有相当数量的爱酒人士频频“干杯”。然而,2018年新年伊始,一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上的最新学术论文在网络上刷屏,人们对于喝酒致癌的担心、质疑和争议不断,引起广泛的热议并引爆网络。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酒精(乙醇)确实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口腔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等,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因此,长期大量饮酒,乙醛在体内过量蓄积,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发表在《自然》上的最新学术论文是来自剑桥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破坏造血干细胞DNA结构,诱导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应该说,这是一项很好的研究,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酒精与癌症发生的机制,解释酒精与癌症发生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无论饮用的是白酒、啤酒或葡萄酒,进入体内的乙醇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代谢为乙醛,而乙醛则通过乙醛脱氢酶进一步代谢为乙酸和水,排除体外。乙醛可导致饮酒者出现面红、头晕、恶心和心跳加速等反应。

此研究中发现,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缺陷的老鼠,摄入酒精后导致的细胞基因突变更为显著。这一结果,对中国人群的警示意义更大。由于在中国人群中有约50%人群的乙醛脱氢酶缺陷或活性不足,因此,对这部分人群而言,一旦饮酒后,乙醛将无法及时代谢为乙酸,导致乙醛更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基于该研究,即使是大量饮酒后造血干细胞出现基因突变,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可能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由于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涉及遗传、免疫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简单地将细胞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生直接画等号,过度解读这项研究,是不合适的。

尽管在研究中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导细胞基因突变的事实,但酒精暴露到什么程度,达到多少的饮酒量,才能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目前尚不清楚。此外,适量饮酒是否会导致基因突变?有无不导致基因突变的安全饮酒量?长期饮酒、短期大量饮酒等不同饮酒模式,对诱导基因突变的影响是如何?这些问题,尚有待更多的研究阐明。此外,此研究是在动物上开展的研究,是否能完全解释酒精对人体的作用,也并不清楚。

因此,我们应客观看待这项研究。既不要谈酒色变,将喝酒和癌症发生,形成简单的必然联系;也不要无视这项研究的潜在意义和价值。我们提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不喝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减少酒精暴露,对喝酒脸红的疑似乙醛脱氢酶缺陷或活性不足的人群尤应注意避免酒精的接触,以最大程度降低酒精可能导致的癌症发生风险。

健康,喝酒,致癌,白酒,血压。酒精是一级致癌物?有高血压的人可以喝酒吗,专家直言赶紧放下酒杯。

喝酒有可能会致癌。

最近,有关于喝酒不仅伤身,还可致多种癌症的文章纷纷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一时间,喝酒与健康的关系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文章显示著名科学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科学家证实酒精可以诱发基因损伤,增加癌症患病风险的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喝酒在引发癌症方面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酒精在我们体内是怎样代谢的?

很早之前,我们就认识了乙醇、乙醛、乙酸这亲密的“三兄弟”:“老大”乙醇就是大名鼎鼎的酒精;“老二”乙醛是乙醇进一步氧化的产物;“老三”乙酸在乙醛基础上进一步氧化生成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醋。

乙醇的代谢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乙醇在乙醇脱氢酶(ADH)的帮助下转化为乙醛;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帮助下转化成为乙酸。

最终代谢产物乙酸是一种无害的物质,可以跟我们吃下去的米饭或者葡萄糖一样,参与三羧酸循环,释放出热量,于是我们就会有喝酒身体发热或出汗的体验。

酒精真能增加癌症的风险?

但是,乙醇能不能顺利转化为乙酸,是非常关键的。整个代谢过程中,从乙醛转化为乙酸中处于决定作用的是乙醛脱氢酶(ALDH),然而乙醛脱氢酶有很多的“双胞胎”,而位于细胞线粒体上的ALDH2效率最高、最能干,因此ALDH2的活性基本上决定了乙醇是否可以顺利的代谢。

当ALDH2效率下降或者根本无效的情况下,乙醛就无法代谢成为无害的乙酸,体内乙醛将大量蓄积,就会导致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这也是研究所称酒精易致癌的原因所在。

"红脸族"一定要小心

ALDH2效率下降或者根本无效,意味着蛋白质失去了活性,医学上称ALDH2*2突变体。日本科学家将饮用180ml啤酒出现脸红的人判定为ALDH2*2突变个体,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红脸族”。

ALDH2*2突变个体人群尤其要小心,由于与生俱来的基因决定,ALDH2基因与常人存在一些很小的差别。

差别在于:个体ALDH2基因座位的第12个外显子发生一个核苷酸的细微突变时,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了赖氨酸,生成的蛋白质就失去了活性。

ALDH2*2突变人群罹患癌症几率也有差别

乙醇的摄入不一定会增加所有癌症的患病率,而是与癌症的种类有关。“红脸族”在饮用酒精类饮料之后,与一般人群相比,在癌症发生的几率上也有差别。

研究显示,在喝酒引发头颈癌、食管癌的发生风险方面,“红脸族”和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而在喝酒引发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红脸族”的患病风险则比一般人群低。

癌症种类

一般人群对于乙醇致癌的易感性

ALDH2*2突变对于乙醇致癌的易感性

头颈癌

高风险

高风险

食管癌

高风险

高风险

肝癌

高风险

相关性低

结直肠癌

中等风险

相关性低

乳腺癌

中等风险

相关性低

为什么“红脸族”对于某些癌症易感性比例低?

“红脸族”个体由于ALDH2*2基因突变,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常常表现为脸红、心悸、头疼、情绪不满等症状,此时个体就不愿再摄入酒精,以避免酒精中毒或更大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多“红脸族”的出现其实保护了个体不易因喝酒患上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疾病,是基因赋予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你还不戒酒,那只能这么办

1、“特殊人群”谨慎喝酒。酒精过敏的人群,不建议喝酒;“红脸族”,也即乙醛脱氢酶基因突变的人群,谨慎喝酒。

2、优先选择粮食发酵酿造的酒类,不要选择勾兑白酒,或者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红酒。

3、挑选合适的喝酒时间。在对斑马鱼的研究中发现,乙醇的毒性呈现昼夜的规律,毒性在晚上时较弱,所以晚上小酌一杯可能比白天喝酒对身体伤害更小。

4、不要空腹喝酒。在喝酒之前可以吃些食物以减缓酒精的吸收,多喝水促进乙醇排泄。

5、 适量饮酒不要勉强。小量饮酒对放松神经和心血管有积极的影响,但大剂量饮酒有害是毋庸置疑的, 适量饮酒不要勉强,身体患病期间严禁饮酒。

没有听说有资料证明喝酒致癌,不过里面的酒精终究不是好东西,饭吃多了都伤胃,何况是酒,没事你可以喝水啊,多解渴。

紫外线辐射致癌机制研究论文

一项研究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健康研究学院。该学院称,太阳光中最危险的是紫外线B(UVB)。UVB的波长相对较短,是皮肤被晒黑的主要原因。如果长期地暴露在UVB下,UVB将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并最终引发黑素瘤,基部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细胞癌。UVB主要影响皮肤的表层。离赤道越近或者海拔越高,UVB的强度越大。此外,在夏季,UVB强度也相对要高一些。与UVB相比,紫外线A(UVA)对人的损害要小一些。UVA的波长相对较长。它主要对皮肤的结缔组织损害较大。UVA可以引发皮肤过早老化,同时也会引发皮肤癌。研究人员称UVA经常在美容院中使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皮肤变黑一些。但是,研究人员称,UVA可以引发白内障,并对视网膜造成损害。虽然研究人员依然认为UVB会更有可能让皮肤晒黑,但是UBA也是给人造成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也会引发皮肤癌的恶性发展。许多防晒油可以阻止UVB,但是对于UVA来讲,效果不是太好。而UVA也可以引发皮肤癌,着实让人担心。研究人员称,65%的黑素瘤、90%的基部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是紫外线(UV)的照射引发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可以阻止所有紫外线的新一代的防晒油。

紫外线本身即可降低表皮郎格罕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通过Ts细胞诱导,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免疫力降低从而导致皮肤癌,但这几率是很低的

人们知道,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除有杀菌作用外,还具有调整和改善神经、内分泌、消化、循环、呼吸、血液、免疫系统以及促进维生素D生成的功能。但是,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过量的紫外线引起光化学反应,可使人体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对人体的皮肤、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及我国一些城市,已开始发布紫外线指数预报,以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日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呼吁从事户外活动的人们要避免长时间在日光下曝晒,到海滨和山区度假的尤其要注意保护皮肤。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的影响最为明显。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与其波长有关。波长越短,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小,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弱;波长越长,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大,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强。由于受光化学反应的作用,能级较高的光子流能引起细胞内的核蛋白和一些酶的变性。因此,被紫外线照射后,需经过6—8小时的潜伏期后才发生细胞的改变并出现症状,包括皮肤干痛、表皮皱缩,甚至起泡脱落。因紫外线对组织的穿透力很弱,皮肤下的深层组织较少受伤。但严重的紫外线,可引起人体疲乏、低热、嗜睡等全身反应。有些人的皮肤由于对紫外线过敏,光照后发生日光性皮炎(又称晒伤),暴露区皮肤瘙痒、刺痛、皮肤脱屑,还可能溃破结痂。实际观测表明,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地区(紫外线通常为平原地区的3—4倍),裸露皮肤在中午前后紫外线照射下,持续20—40分钟,皮肤有灼痛感且脱皮;持续40—80分钟,皮肤会起丘疹状水泡并导致各种病变。长期、多次的曝晒,可造成皮肤和粘膜的日光性角化症(光照性角化症),表现在暴露部位(如额部、颊部、鼻尖、唇、眼睑、结膜)出现单个和多个平顶形角化层增厚。据医学分析,这是一种癌前期变化。研究表明,紫外线能引起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由于机体内在的缺陷,使细胞不能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从而发生对变异DNA的复制,若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排斥,清除这种变异的细胞,即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有缺陷,这种变异DNA的细胞将发生增殖,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紫外线是皮肤的一个重要致癌因素。1980年以来,美国诊断为黑色素和非黑色素皮肤癌以及白内障的人数明显增加,类似的情况在其它许多国家也有出现。据美国癌症学会估算,美国1995年诊断为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达80万例,黑色素皮肤癌约为3.4万人。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1973年以来,黑色素皮肤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4%。据估算,1995年有9300人患皮肤癌死亡,其中7200人为恶性黑色素皮肤癌,2000人为其它皮肤癌。眼睛是对紫外线最为敏感的部位。研究表明,波长为230毫微米的紫外线可全部为角膜上皮吸收,波长为280毫微米的紫外线对角膜损伤力最大。波长为290—400毫微米的近紫外线能对晶状体造成损伤,是老年性白内障的致病因素之一。在紫外线较强的地区,上述影响十分明显。如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投射角大于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长,而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云雾尘粒少,大气和地面对紫外线吸收少,都增加了紫外线的辐射量,因此,这些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相对较高;在阳光照耀的海面上或沙漠中长期了望观察的士兵、海员,常有暗适应能力下降的现象出现;在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的工作人员,因受经雪地表面强烈反射的紫外线的光射损伤,易患雪盲症;人们在雪地、沙漠或海面上暴露时间过长,因受紫外线影响强,易患日光性眼炎。1994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召开了紫外线指数专家会议。会议制定了紫外线指数的指导性标准,规定了世界气象组织紫外线指数标准单位。根据美国气象局的紫外线指数值,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听取皮肤病、眼科专家及有关组织咨询意见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紫外线指数值、不同的公众皮肤类型及相应的“皮肤晒红分钟数”,确定了5种曝晒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建议,比如使用护肤素、防护衣帽,戴太阳镜,尤其是在每天10时至16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晒等。

高原强紫外线对人有什么影响 人在高原所受的日光紫外线辐射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如果在缺少保护的情况下,受强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灼伤和光照性皮炎,产生脱皮、水泡等症状,眼角膜上皮受紫外线伤害可产生雪盲。另外,过量的紫外线照射还可造成血糖降低、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细胞抵抗力下降等。如果长期在高原生活工作,即使不在野外过量照射也常见皮肤颜色加深,返回平原一段时间后,将自然恢复。

小学生喝茶抗癌研究论文

他们要在人们面前演讲才可以证明自己,要说明这个研究的要点。

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确实非常多,但我们每天喝茶的用量却很少,是不能抗癌的。

我觉得这两个孩子非常的有想法,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们自我创新,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大奖新闻可以得知,喝茶确实能存在一定的抗癌功能,但不代表可以治疗所有的癌症。

随着小学生抗癌的新闻出现后,很多人都会好奇喝茶真的能抗癌吗?甚至可以治疗癌症吗?其实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物确实可以对癌症治疗一定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是针对于普通的癌症而已。

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大奖新闻推出后,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茶多酚提取物是可以对肿瘤有帮助的。

从研究发现,经常喝茶的小老鼠体内的肿瘤确实有明显的缩小,甚至比直接注射生理盐水要好;也就说明长期喝茶确实会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当然这个抗癌还是会有条件的限制的,它是提取了某种提取物而不是直接喝茶。这意味着真正能抗癌的只是某种元素,日常生活中一天一杯茶是难以达到抗癌的作用的。

而且,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事情,就是这个实验里面的小老鼠肿瘤其实并不严重。

人体的肿瘤是有很多的分类,除了有良性和恶性的区分外,甚至还有各种的部分区分;有些肿瘤出现后是可以直接切除而没有后患,而有些肿瘤出现后就很快导致死亡。而作为有抗癌能力的茶叶,其实对于恶性肿瘤等防御的效果是不如我们所想的理想的,毕竟它的发展已经胜过了提取物的控制;喝茶确实能抗癌,但是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癌症,只能说对简单的癌症有作用。

由此可见,喝茶还是未能完全对抗所有的癌症。

宫颈癌发病机制研究论文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倪平。

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0]吴妙君,林丹凤,周利琼,张君平,文艳。

舒适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04):101-10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杨柳凤。

舒适护理对于牙周龈下刮治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7):146-147.

[2]窦中娜。

舒适护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7,(06):928-930.

[3]余健。

舒适护理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238-240.

[4]左海琴。

舒适护理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087-1088.

[5]魏虹。

浅析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8):255-256.

[6]张玉萍。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03):467-468.

[7]何敏仪,骆燕香。

慢性咳嗽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8):100-101.

[8]刘燕,隗春燕,姜永光。

冠脉支架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5):447-449.

[9]齐乐。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7):223-224.

[10]胡林爱。

协同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7,(03):230-232.

[11]陈艳。

萧式双C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面颅骨多发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1-53.

[12]蒋艳。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48-49.

[13]黄纪媛,侯晓燕,诸运青。

健康教育结合舒适护理对阑尾炎手术病人疼痛、负性情绪及身体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06):650-653.

[14]王文川。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6):210.

[15]孟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06):132-134.

研究癌症论文致歉

1.使用适当的语气和形式。致谢页是正式的论文或者学位论文后边的必备元素,要在满是学术气息的文章最后加上一段个人化的文字,是挺困难的。如果在你《跨时代的癌症研究》后边附上“有一次他带了些饼干到实验室给我,要是再加点坚果就好了”,这样就做得太过了,显得很奇怪。致谢页要专业、简洁,同时又要让一路帮过你的人感到特殊。[1]

用更具体的语言,概括你想感谢的每一个人也是可以接受的:“我想要感谢张教授的专家意见和鼓励,他帮助了我完成不少困难的工作,同时也要感谢马博士在实验室的鼎力相助。”

有些人感觉只强调某些人的帮助看起来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写致谢时按照名字首字母排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从最重要的人开始。一般来说,感谢信中最重要的人是你的论文导师,或者主要负责审查你项目的教授,接下来是论文委员会和其他监督委员会里与你的论文直接相关的其他老师。

一般来说,以小组为单位来考虑比较好,你也可以针对特定的小组用一句话来感谢:“我想要感谢王博士、李博士和张教授对我论文写作的大力支持。”

3.从最重要的人开始。一般来说,感谢信中最重要的人是你的论文导师,或者主要负责审查你项目的教授,接下来是论文委员会和其他监督委员会里与你的论文直接相关的其他老师。

一般来说,以小组为单位来考虑比较好,你也可以针对特定的小组用一句话来感谢:“我想要感谢王博士、李博士和张教授对我论文写作的大力支持。”

4.对你可能收到的资金支持表示感谢。如果你的项目接收了任何一家基金会或者研究机构的资金支持,例如拨款、资助、奖学金,感谢该基金会或者组织是十分必要的,要列出他们的名称,以及你们之间的个人联系。

如果你的大学奖学金是由任何助学金或奖学金组织提供的,在这部分提到它们的名字是恰当的:“本项目的完成离不开xx基金会、xx奖学金和xx机构的支持。”

5.把更多个人感谢和给予情感支持的人放在最后。很多人喜欢特别感谢他们的父母,以及朋友、合作者或其他给予他们情感支持的人。但是感谢小学篮球队的人可是没有必要的,除非这段经历对于你的学位有特殊的帮助。

记住你的友情和恋情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所以最好不要把那些特别感伤的浪漫恋情放在致谢里,这样你就不至于在恋情结束之后还得反复面对它了。

一般而言,致谢里最好避免过于个人的内容或者笑话。如果你想要提到别的学生,可以这么说“感谢丽丽和小萍与我在实验室结下的友谊”,而不是“感谢丽丽和小萍在我喝醉的时候,把幻灯片泡在果冻里拿我开心。”

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这个小学生参赛的论文进行了调查。认为作者是一个小学生,其参赛的研究报告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所以,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那么这孩子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啊,是《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看着高深吧?让我背我都背不下来。一个小学生,研究这个,显然是不适合。而他的爸爸就是这个课题的研究员。现在已经出面道歉了。明显的是作假。

我们通过详细的分析这件事的经过马上就明白了。首先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而且是留美博士。而这个孩子也是在他们留美期间生的孩子。按照美国的法律,孩子在美国出生,就可以入美国籍。

而将来孩子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如果得到过这种科研方面的奖,就可以加20分。看来主要的目的在这里。参赛是为了将来加分。参赛的内容,就是孩子的父母所研究的课题。论文信手拈来。显然人家是有目的的参赛,而且是有备而来,目的很明确。

孩子的父亲是研究人员,也是大学老师。可据说,这个老师的人品本就不是很好。有过冒用学生名字出论文的污点,也有投机取巧的很多类似事件。这就不难解释了,一个小孩子得个科技奖,为什么闹的满城风雨呢?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父亲也没有想到。

心里说,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孩子弄个奖励,将来加个分就完了呗。怎么还让很多人知道了呢?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这种亏心的事情,还那么明显,得罪的学生啊,同事啊,人家怎么就不能在网上发酵一下呢?毕竟这欺瞒的有些过分啊。于是,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一经发酵,很快就有了处理结果。

当事人的父亲道歉,评奖组找出来问题所在。简单的一评估就知道,这个孩子的水平根本就写不出这么高深的论文。所以,孩子的奖有问题,孩子的父亲有问题。可我们吃瓜群众就想问问,当初的评委和现在评估的专家是一群人吗?他们当初就完全没有怀疑这个孩子的水平?如果现在的处理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当初的那些专家应不应该负一些责任呢?

显然,当初的评委肯定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既然是要处理这件事,就应该对当初的评委有一个应有的调查。最起码他们跟这个孩子的父亲肯定是有一定的关系。不然,吃瓜群众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他们那么大的专家要不是装傻肯定不会这么弱智。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生、博士生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父母为了孩子的荣誉玩过火了,把一些高大上的名头加在孩子身上自然会遭到社会的质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