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民族研究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4-07-04 01:01:35

民族研究编辑部

1986年7月获得西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2000年8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担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2001年晋升为编审;2009年7月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被聘请为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边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域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等。

各兄弟社团:

你们好,我们是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时值2015年5月,为本社年度风采展示月,经本社研究讨论后,决定组织起点文学社第三届风采展,并诚挚邀请北京各高校兄弟文学社团。本次风采展为起点文学社社团风采年度展示活动,希望得到各高校文学社团更深入了解,同时本社真心希望自此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文学社团交流合作。

起点文学社一直很珍惜和各个兄弟社团的情谊。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交流经验,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至此,起点文学社全体成员特向各兄弟社团发出邀请,诚挚邀请各兄弟文学社团代表参加本次起点文学社风采展。

此次活动,以文艺表演、幻灯片展示、及部门风采展示为主要形式,其中包括:朗诵、歌曲、现场互动等多种节目,并配发精美礼品。欢迎大家的到来!

(邮件中有邀请函回执,请贵社阅读后填写发回,谢谢合作)

主 办 方: 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

时间安排:

风采展时间: 2015年05月29日下午14:50—16:30;

注 意:由于本校距离市区较远,本社特决定组织人员与各社团代表在地铁二号线积水滩站集合,在本社社员带领下,统一乘车,前往本校。

集合时间: 2015年5月29日—12:40

具体地点: 地铁二号线 积水滩站 西北口

对此造成的不便,本社深表歉意,望众兄弟社团见谅

活动地点: 北京人文大学第一阶梯教室。

联系人员: 任志伟  陈复昂

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

2015年05月27日

文学邀请函 [篇2]

女士/先生:

“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自2004年来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学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等媒体多次予以重点报道。2015年《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在总结以往十届论坛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全球语境与本土话语: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十年精选集》,为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学术影响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更好地发展,展望未来研究的选题、方法与路向,经协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大连民族学院将于2015年7月19-21日共同主办第十一届论坛,主题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鉴于您为民族文学研究做出的富有价值的贡献,特邀请您参加此次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会议议题:

1)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民族文学研究

2)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动态、趋势与理论总结

3)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

4)多民族文学论坛的学术反思

二、会议安排

报到时间及地点:2015年7月 19日,大连民族学院民族宾馆。

2015年7月20-21日在民族宾馆举行正式会议。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与会者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住宿费现在最低优惠价为标间包房327元/天。

按国家规定,会议不安排文化考察活动。承办方介绍旅行社,有意者考察者可自主联系。

离会时间:2015年7月22日。

交通路线:会议不安排接站,机场离酒店30公里,打车约60元,有机场到开发区的机场中巴专线,票价25元;火车站离酒店公里,打的约60元,火车站到开发区的轻轨票价4元。

三、会务联系方式: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周翔

电话:, #url#

刘大先

电话: 电子邮箱: #url#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100732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苏珊

电话: #url#

李晓峰

电话:(手机) 邮箱: #url#

地址:大连市开发区大连民族学院文学院

如蒙决定参与,务请尽快将回执寄至#url#, 回执截止日期为6月1日。

与会论文电子版发至 #url# 抄送#url#

请在邮件主题注明“第十一届论坛”字样,论文全文截止日期为6月30日,会议主办方将根据论文提交情况寄发正式邀请函。敬候您的回复。谢谢。

(回执见下)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2015年4月14日

文学邀请函 [篇3]

您好!我们定于2015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 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赵研秘书长

文学邀请函 [篇4]

亲爱的同学:

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的一年正欣欣然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首先向您致以新年的问候,真诚地祝福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年快乐!

诚挚邀请您莅临

______学院2015新年联欢晚会

日期:(周日)

时间:18:30

地点:______校区____________广场

文学邀请函 [篇5]

各位大侠:

由中国泗河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华夏文坛》,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发表各地作者作品、推荐文坛新人,为各位大侠施展功夫提供了一块高质量的场地。为广交天下高手,《华夏文坛》编辑部与烟台世纪光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创刊笔会,特邀请各位文友及勇士侠客携友相聚,共同沐浴新世纪文学春天的阳光!

一、会议主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社会

2.市场经济下文学现状与前景

二、会议内容

1.由著名学者、作家、编辑吴开晋、耿建华、袁忠岳、李心田、吕家乡等人就文化及文学的诸多问题进行研讨,认真审阅、修改作者交出的作品,并于会后编辑与会作者作品专栏,在《华夏文坛》上发表。

2.出版过著作的作者可将著作带到会上进行代表签字赠书,有待出版的书稿可带之会上审定后可列入《华夏文坛》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在两个月内,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

3.举办文学沙龙晚会,邀请实力派文学书画朋友与代表一起探讨文学问题。

4.组织大家参观游览

三、会议时间

2015年5月27日全天报道,5月29日离会,会期三天。

四、与会事宜:会晤费共计380元(用于住宿、用餐、授课、改稿、评审、合影、旅游、材料等)

五、报名电话:、、

联系人:刘先生、马女士

《华夏文坛》编辑部

烟台世纪光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年5月12日

您好概念背景 英文ethnic group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国内民族学界引入并使用,起初译为“ 民族群体”,后逐步采纳台湾学者的译法,即“族群”。我国的民族学研究长期受前苏 联影响,对西方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借鉴较少,缺乏对外理论交流,因而不仅研究方法 单一,而且理论陈旧。客观上讲,族群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引入,对中国民族学界 产生了强烈反响,为中国民族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学界对此的关注也与日俱 增。 英文ethnic group一词,表示具有语言、种族、文化和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关于 族群的定义,数量繁多,表述各异。马戎(1996)曾不完全地查阅英文文献,发现至少有 20多种不同的关于族群的定义;郝时远(2002a)也列出了20种关于族群的定义。这里简 要介绍几种影响较大的定义。 ——马克斯·韦伯的定义:“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 的共同记忆,而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 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蒋立松,2002)。 ——挪威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在其著名的《族群与边界》一书的序言中谈到, 族群这个名称在人类学著作中一般理解为用以指这样一个群体:(1)生物上具有极强的 自我延续性;(2)分享基本的文化价值,以实现文化形式上的统一;(3)形成交流和互动 的领域;(4)具有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成员资格,以形成一种与其他具有同一秩序的 类型不同的类型(弗雷德里克·巴斯著,高崇译,1999)。 ——哈佛大学的N·格拉泽和D·P·莫尼汉归纳了一些学者的讨论,并将族群定义为: 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 是这一群体具有的宗教的、语言的、习俗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共有的体质的、 民族的、地理的起源(Nathan Glazer & Daniel )。 ——科威特的穆哈默德·哈达德关于族群的定义是:指社会上具有独特的因素,因文 化和血统而形成不同意识的群体。可以说,它是因体质或文化上的特点而与社会上其他 群体区别开来的人们共同体。他认为,可识别性(identifiability)、权力差别(differential power)及群体意识(group awareness)是族群的三个基本特点(穆哈默德 ·哈达德,1992)。 国内学者在对族群的研究中也对这一概念作出了自己的界定。孙九霞(1998)认为:族 群是在较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由于客观上具有共同的渊源和文化,因此主观上自我认 同并被其他群体所区分的一群人。其中共同的渊源是指世系、血统、体质的相似;共同 的文化是指相似的语言、宗教、习俗等。并主张在较广的范围内使用族群定义,既可以 等同于民族一词,也可指民族的下位集团“民系”,还可以在超出民族的外延上使用。 徐杰舜(2002)对族群的概括是:所谓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 种社会实体。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 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纳日碧力戈(2000)认为,族群兼具“种族”、“语言 ”、“文化”含义,本质上是家族结构的象征性扩展,它继承了家族象征体系的核心部 分,以默认或者隐喻的方式在族群乃至国家的层面上演练原本属于家族范围的象征仪式 ,并且通过构造各种有象征意义的设施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族群进行了诸多界定,然而其定义核心基本倾向于文化( 包括主观心理)要素。也即是说,族群这一概念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 与族群一样,民族(nation)一词实际上也是个舶来品,非汉语所固有,约在19世纪末2 0世纪初从日语中借来,此后被不断认识和接受。然而民族是什么?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 问题,却始终没有在理论上得到解决。 实际上,汉语中的“民族”概念与西方的“民族”概念不尽相同。在汉语中“民族” 这一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往往包含着多重含义:(1)广义的民族概念,含义相当于“ 人类共同体”,接近于英文中的“people”;(2)与国家概念紧密相连的民族,“国族 ”一词可以准确地表达这层含义,如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等,相当于英文的“nation ”;(3)狭义的民族,即作为国族组成部分的民族,如中国的56个民族,部分学者主张 用“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表达;(4)小民族或不发达民族,“部落”可能更加确 切。 对此,费孝通(1989)曾指出: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称现在在中国疆域内具有 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 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这里,费孝通先生提到的民族单位就是“族群”(ethnic group),而中华民族就是“民族”(nation)。费孝通(1980)谈到了中文“民族 ”和西文“民族”的区别,认为:我们所用的“民族”一词历来不仅适用于发展水平不 同的民族集团,而且适用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集团。这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名词。这 一点和欧洲各国的传统是不同的。 我国民族学界对民族的定义及使用实际上一直是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理论基础,然 而围绕这一定义的各种争议也一直不断。关于如何界定民族这一概念的争论,从国内情 况看,实际上沿用了三种标准:1.“四个共同”论,即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准绳,这 种观念在中国甚为风行。事实上,在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已有一批论著对斯大林的观 点进行修正,认为斯大林的观点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目前,我国学者也开始对此进行 反省。2.西方民族观。这种观点在整个世界民族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占有绝对优势,具 有十分普遍的学术影响。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潮流,为西方民族 观扩大影响提供了机遇,影响日甚。3.当代中国学者的民族观。在我国国际政治研究领 域,一批现代学者通过对西方民族观及四个共同论的反思,联系国际现实,逐步建立起 新的民族观,其核心是从文化角度去理解民族(张龙林,1999)。为此,学界在20世纪下 半叶曾进行了5次讨论: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问题随着汉民族形成的讨论而 被提出;第二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讨论的核心是“民族”概念的译法;第三次是 在20世纪70年代,参与者不多,主要是就“民族”概念的含义进行商榷;第四次是在20 世纪80年代中期,由《民族研究》编辑部发起,讨论“民族”概念问题,涉及对中、苏 民族研究实践的回顾与反思;第五次是在1998年底,由中国社科院民研所等发起,讨论 “民族”概念及在我国的应用问题。然而,近十年一次的讨论还始终没有理清“民族” 的概念问题,可见问题之复杂(黄振南,2000)。 马戎(2000)在谈及这段历史时认为,当时讨论的核心是围绕如何理解斯大林提出的“ 民族”定义及相关的民族理论,许多观点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是“经典著作”的条文, 而不是立足于对中国几千年来民族群体的形成和民族关系的演变的实际过程的客观分析 。他提出:世界上各种人群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体质、语言、宗教、 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等等),我们在研究时可以将这些差异看作是一个多维度的“ 连续统”,每个维度从一端的没有差异到另一段的巨大差异,是一个长期的过渡进化过 程,中间存在着无数的过渡阶段,中间的若干“量变”逐渐积累而出现“质变”。当我 们用族群或民族概念去定义时,实际上是在这条“连续统”上去寻求分界、寻求质变点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划分族群或民族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同时由于客观事物也在 不断地变化过程中,因而我们划定的分界点往往与客观实际不太吻合,甚至存在一定的 距离。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同样如此 ,都要受到当时具体社会历史背景的限制,也包含着一些主观意愿因素(政治的、经济 的等)在里面。因此,我们今天所谈到的民族概念实际上十分复杂,包含了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含义及人为因素在内,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同时,世界各地 出现、使用的“民族”、“族群”概念,因其发展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因而内涵必然有所差异,我们研究时更重要的是研究、理解其内涵,在交流时不致出 现太大歧义,而不必孜孜以求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定义。对于经典理论的观 点,尤其是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马戎认为应该承认其所确定的四条标准对于理解现 代中国的民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关键是不能将这些标准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庞中英(1996)认为族群(ethnic group)具有中文意义上的“人种”的因素,但它所表 达的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别而形成的人类集团,这种 集团还不能说是民族(nation),它可能尚未形成民族,也可能正在上升为民族,也可能 永远也不能变成民族的人们。而民族一词在西方有着复杂的含义,一种解释是指以出生 共同体为特征的人类集团,即在特定地理区域的人类集团;另一种解释是拥有相同的祖 先的部落或人群集团。民族的形成有两条不同路径,一种是与血缘文化相关的人群集合 ,即属于一个在血统与文化上的人群分享着同样的团结感,因而组成一个民族;另一种 与血缘无关,但与政治和政治认同有关的不同族群和语言集团的人民由于分享着同样的 团结感而组成一个民族。政治上,这样两种不同的民族形成路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 欧洲,东西欧的民族概念差异就是这种民族形成路径差异的结果。东欧的民族概念是基 于用种族、语言、传统或宗教来界定的人们共同体;而西欧的民族概念是基于国家、领 土、公民身份和政治原则来界定的宪政意义上的民族。族群并不等同于民族,但当一个 族群取得了国家地位即拥有了自己的政治组织形式,那么此时族群即转化为民族,即族 群民族(ethnic nation),而此时这种族群民族必然要根据族群的标准来思考问题和制 定政策,所有这一切思想和行动即构成了民族主义。族群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必然特别强 调民族构成的一系列客观的共同性,特别是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关键作用的 血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实际上就是属于族群或族群民族,反映了中东 欧民族形成的客观实际。而立宪意义上的民族强调一块国土上的所有人口为一个民族, 以宪法为基础的立宪民主制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是民族之所以为民族的关键,这样我们 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不同的族群、种族和文化宗教背景的人们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存 在着一个美利坚民族。中文中的“民族”则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确实包含了“人民 ”和“族类”两种性质不同的含义,是由“民”和“族”两个东西化合而成,反映了中 国的历史和现实,但这样也导致了人们在探讨民族、民族主义等问题时不能有一个基本 一致的民族概念。 潘蛟(2003)对民族、族群等概念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西方对民族(nation)一词的用法并不十分严格,原意有种族、出身、血统等含义在内 ,16世纪早期该词在英国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开始被用来指称“人民”(people)。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具有了“民族”、“国家 ”的双重政治含义。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真正地定义民族,这个时期也正是那些过 去在欧洲不曾被看作是“民族”的人群(如芬兰人、斯洛伐克人等)诉求自己的民族一国 家的活跃期,此时的问题是哪些人可以成为民族,进而可以成为自决的单位,建立自己 的主权国家。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 是产生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民族在这一定义中被历史阶段化、领土化,并进而客观化 了,同时这种客观化是与民族原则的“可操作化”相连带的。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不仅是 一种学理,更是一种技术,一种有关民族自决,进而关及无产阶级革命的权力技术。同 时,有关民族定义的讨论,不仅是认知上的求真,而且是就变化中的权力关系作出的某 种应对。 关于民族定义方面的文献还有许多,这里不再赘述。但总体上看,“民族”一词不仅 包含着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更蕴含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二、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前面我们对“民族”与“族群”概念及其相关背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及梳理。总体上 看,这两个概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都是指一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断然割裂两者的联 系是不妥的;然而,两者在内涵上还是差别较大,“民族”往往强调的是政治性,“族 群”侧重的是文化性。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同样存在着差别,族群相对于民族而 言,其适用范围可能更广一些。 纳日碧力戈(1995)论述了家族、族群对于民族形成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国外三种有 代表性的关于民族概念的学派观点(“原生说”、“现代说”、“神话——符号结构说 ”),认为:在符号意义上讲,他们是一脉相乘的,但绝不能就此认为民族就是家族、 族群的延续(“原生说”),因为他们所共有只是一些符号结构关系和符号,而并不一定 是具体的内容;同时,也不能将家族、族群、民族三者断然割裂开来,认为民族是现代 化的产物,与家族、族群毫无关系(“现代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是在家族 符号结构和家族符号资本基础上形成的超族群政治——文化体”的论断。另外,在其《 现代背景下的族群构建》一书中,纳日碧力戈提出:“族群”是情感——文化共同体, “民族”是情感——政治共同体。 马戎(2002)认为,“民族”与“族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在西方话语体系中, “民族”往往与“民族——国家”紧密结合,与近代出现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 ”政治运动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而“族群”则指多族群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历 史和文化传统的群体,可视为“亚文化群体”中的一类。 徐杰舜(2002)也对两个概念的差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族群”更多地强 调其文化性,其根本在于文化上的自我认同,对此几乎所有学者都没有分歧;而“民族 ”则强调的是政治性,民族与从形成到发展都与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周星(1 993)还提出了“民族的政治属性”这一命题。 张海洋(1995)认为,族群概念适用于民族的文化定义,民族概念适用于族群的政治含 义。 在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民 族”概念暨相关理论问题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族群”(ethnic group)一 词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涵盖了“民族”、“族群”、“族体”、“民系”等,既是文化 群体,又是社会群体。 孙九霞(1998)也主张在较广的范围内使用族群定义,既可以等同于民族一词,也可指 民族的下位集团“民系”,还可以在超出民族的外延上使用。 三、族群概念的中国化及相关学术争论 简言之,将西方学术用语中“ethnic group”这一概念翻译为“族群”,并广泛应用 于我国的各种社会群体研究,这个过程就是族群概念的中国化(蒋立松,2002)。应该看 到,这种过程渐成热潮是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群体流动频繁、各种社会群体不断整合的时期,需要用新的概 念加以界定;另一方面,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选择, 我国不仅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色彩鲜明,而且各民族内部也支系繁多,文化上各有特点 。凡此种种,客观上都需要一个恰当的概念术语加以描述,而“族群”这一概念恰恰提 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工具。 另外,如前所述,“民族”这一概念在引入我国之后,对其的定义和使用上的界定就 一直不甚明确,在汉语中“民族”一词往往具有多种含义,有时候表达具有政治、领土 、民族——国家含义的“民族”(nation),有时候反映的则是仅具有文化意义上的群体 ,具体情况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鉴于不同的人在使用时往往表达不同的内涵,这 就给从事民族问题研究带来了不便。同时,英文中表达民族一类含义的词汇较多,如ethnos、ethnic group、nation、nationality、people等等,但这些词汇含义有所不 同,而汉语中却只有民族一词与之对应,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外交流的歧义,为 此学界还曾多次就民族一词的翻译问题展开过讨论。关于民族一词的英文译法一直没有 确定的答案。最初我国使用的是nationality,但其现在含义是指国籍,已失去了民族 的含义,为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英文名称也已转为ethnic affairs而不是nationality affairs,但目前学界显然对此也是褒贬不一;另外,nation在西方的含 义往往指“民族—国家”,表达国家概念,或由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中的人们共同体, 显然也无法确切表达我国的56个民族,部分学者还主张将nation翻译为“国族”,这样 可更加确切地表达其原义;此外,英文中的people也常被用来指民族,但其含义更多地 指人民。鉴于以上原因,部分学者主张用汉语拼音minzu来解决翻译问题,但也招致了 不少反对意见。另外,问题还不仅如此,关于英文中诸如ethnic group、nation种种词 汇的中译问题同样也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困惑和争议(石弈龙,1999;周旭芳,1999;阮 西湖,1998、1999;翟胜德,1999;王联,1999)。 鉴于上述原因,“族群”概念凭借其内涵相对确定、淡化政治色彩和相对宽广的适应 性等特点,在其引入之始即得到了学界的热烈响应,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 甚至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 由此也引起了学界对此的广泛争议,可以讲几乎伴随着“族群”概念的引入,学界有 关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学界争论的焦点较多,如英文“ethnic group”的翻译问题,“ 族群”概念的适用范围以及在学术对话中用“族群”来指称我国的少数民族是否合适等 等。在此,我们将目前学界的主要观点作一简单的归纳: 第一类观点:否定论——反对使用“族群”概念或认为ethnic group指的就是“民族 ”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阮西湖先生为代表。阮西湖(1998)认为:作为单词,group有“群 ”的意思,但也有“族”的涵义,在国外人类学文献中,ethnic group一词就是指“民 族”。“族群”这一术语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共同体”的演进的各个阶段的 表述,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献中也只有“民族”这一术语,未见“ 族群”的提法。另外,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各国人类学者,在使用“ethnic group”这一术语时,其涵义都是指“民族”而不是“族群”,因此使用“族群”一词 也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对当代社会人类群体的划分,同时也有悖于世界各 国人类学者所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原意。 朱伦(1996、1997、1999)认为汉语中的民族与英文中的ethnic group并非是对等的概 念,不能将其对等起来,“族群”更多的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概念。事实上,将ethnic group译为“族群”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实中使用“族群”这一概念是不恰 当的,因为该词在西方近代民族学研究中是有歧视性含义的,主要是指那些落后的异教 徒、异种人民;同时,他认为各民族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其正当权利之一,现实 中使用“族群”替代“民族”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强调文化性、忽略政治色彩,为民族— —这种人们共同体在当今国家政治舞台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制造了障碍;另外,他还认 为那种从出于避免民族问题政治化角度出发的主张使用“族群”而不是“民族”的观点 提出了批评,认为当今世界“多族群国家”的实践并不成功,反而造成了许多国家现实 中的民族矛盾。现实实践告诉我们,以“族群”概念替代“民族”概念,以“多族群国 家”论来解释“多民族国家”,并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 ”的“准标准”来建设“多民族国家”,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一种不成功的理论和不成 功的实践。 作为政府方面的代表,在2001年中南民族学院举办的“族群理论与族际交流”国际学 术研讨会上,国家民委的黄凤详认为ethnic group应译为民族,而非族群。同时提出, 族群概念宽泛,学界进行研究是可以的,但是这种研究必须符合我国的实际。故而在中 国只能提民族或民族内部各支系,用“族群”指称国内民族,不利于民族团结,容易在 现实中引起混乱。中南民族学院的杨朴羽持类似观点,认为涉及到现实问题时,则应在 概念的界定上再作研究(王实,2001)。 第二类观点:折衷论——承认“族群”概念的特定学术价值,但反对“泛族群化”, 反对“拿来主义” 这类持折衷观点的学者为数众多,虽然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大多还是 肯定“族群”及其相关理论的价值,认为在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运用“族群”概念并吸 取国外学者关于“族群”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是必要的,对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一 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对现实研究中“族群”概念、理论的泛化则表示忧虑,持一些不同 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民族”与“族群”二者并非是完全等价的概念, 在中文语境中的“民族”概念有其特定的政治和政策含义在其中,中国的“民族”是经 过政府识别后确定的,因此用“族群”来指称中国的56个民族是不妥的;2.“族群”与 “民族”各有其特定不同的涵义,对于“民族”概念而言,文化不是其唯一的基准指标 ,两个概念实际上是居于不同的层次,故而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和兼用;3.在引进西方的 学术术语和理论时,要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梳理,同时 国际学术对话也应是双向交流,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4.学术研究并不能完全 脱离社会实际,我国的民族问题研究在现实中采用何种概念、术语的背后,是复杂的社 会群体利益,往往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建构、民族的权力关系等。 下面我们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简单介绍。 郝时远(2002a,2002b,2002c)提出,中国民族学界在引进“族群”概念及应用实践中 ,存在着对这一概念理解片面和应用泛化的现象,同时对现实中存在的用“族群”概念 替代中文话语中“民族”概念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对人文社会学科而言,学术术语或 概念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体现着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度、不同社会甚至不同的 人对它的理解和诠释,而我们在引进ethnic group这一概念并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本土的 实践中,对于其在西方国家中含义演变及应用实践的社会背景方面的分析一直比较缺乏 。这种“缺失”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中简单地“拿来主义”倾向,而且还造成了应用于 本土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术语演变的社会背景,才能够正确、全 面地认识其理论意义和准确把握其应用实践,从而才不至于造成概念歧义和话语混乱。 同时提出,适合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未必都具有普世主义和全球化的意义,因而任何 引进和借鉴都不能脱离他国的实际和本国的实际。另外,在2001年召开的《中国世界民 族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上,就“民族”与“族群”概念问题,郝时 远提出,在西方,“族群”主要是指移民群体、土著人群体的,所以不能用来指称我国 的56个“民族”;此外,他还认为当今“族群”这一概念的使用有泛化的趋势,突出了 其社会学意义,淡化了民族性;同时提出,中国与世界进行学术对话应是一种双向交流 ,不能仅仅是接受国外的话语体系,也应该让国外了解和理解中国的话语系统。

民族艺术编辑部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 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21种)J艺术(除J2绘画/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 艺术百家 、2 艺术评论 、3 民族艺术J2 绘画/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1 美术研究 、2 装饰 、3 美术观察 、4 美术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6 新美术 、7 世界美术8 美术学报 、9 中国书法 、10 美苑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中国电视 、6 电影新作 、7 电影文学 、8 当代电视

《包装与设计》 ¥25 (最早、最权威的设计专业期刊之一,内容以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主,每期均有大量国内外精彩设计作品的创意分析、重大设计活动的相关报道和参赛信息等内容。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包装和设计文化的发展,促进设计文化、经营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的融合,介绍国内和国际的包装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包装技术的信息,成为联系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的桥梁,同时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园地。)《艺术与设计》 ¥25 (以艺术的角度报道国内和国际设计和流行趋势,介绍艺术大师的最新作品和创作经历,同时包容各种流行设计门类,如互动媒体、影像、展示、产品等广泛领域的前沿视觉文化。)《Design产品设计》¥25 (《Design产品设计》坚持服务于中国产品设计界,以设计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设计艺术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国第一本面向具有设计品位与设计追求的专业杂志。她的读者有着良好文化和艺术熏陶背景,并对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他们对世界上各种富有创意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追求创新与品质。)《Design 360˚》 ¥25 (《Design 360˚》杂志以国际视角,收集世界各地最新设计资讯,展示主流设计风潮,发掘新锐设计力量,涉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数码设计等多个设计艺术领域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设计观念、设计公司、设计师、成功的设计案例、国际设计界动态以及国际设计院校为主,旨在搭建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舞台,向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设计师、设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CG数码艺术》 ¥20(《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的始终目标是关注和推动国内数字创作领域的发展。对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肩的数目庞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爱好者的中国,《数码艺术》Computer Arts国际中文版杂志具有的读者基础。)另外还有《画廊>>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当代的艺术.纯艺类的不含设计.每两月一期.中国知网上的美术杂志也很丰富: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1、《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

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注释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于1957年创刊,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

美术研究以严肃的高品味学术形象,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侧重反映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史论、艺术思潮。近年来更加强了对当代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视觉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探索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规律的专业刊物。

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邮编:100734。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4、《电视研究》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理论刊物,已成为全国电视界有影响的专业理论刊物,担负着电视从业人员、电视理论界及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电视新理念,记录电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电视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且其一直秉承自己的理念:前沿思索,创新电视,服务一线,著书立说。电视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特稿,电视专论,新闻广角,主诗人天地,作品评析 多棱镜,地方台专页,纪录片之旅,各抒已见,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电视与法,新技术瞭望。

5、《中国编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编辑》杂志出版社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编辑领域专用刊物,解读法规,研究趋势,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经核实《中国编辑》在其主办方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中国编辑》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邮编:1001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 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21种)J艺术(除J2绘画/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艺术百家 、2 艺术评论 、3 民族艺术 J2 绘画/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美术研究 、2 装饰 、3 美术观察 、4 美术 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6 新美术 、7 世界美术 8 美术学报 、9 中国书法 、10 美苑 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5 中国电视 、6 电影新作 、7 电影文学 、8 当代电视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2014-2015)艺术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音乐舞蹈类(5种)1音乐研究、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4中国音乐学、5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艺术综合类(3种):1文艺研究、2民族艺术、3艺术百家影视戏曲类(7种):1电影艺术、2当代电影、3世界电影、4中国电视、5戏剧 、6戏剧艺术、7戏曲艺术设计艺术类(2种):1装饰、2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美术艺术类(4种):1美术研究、2新美术、3美术观察、4中国书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不含艺术的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即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艺术学专业核心期刊(14种)1音乐研究 、2当代电影、3电影艺术、4中国音乐、5中央音乐学院学报7人民音乐、 8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9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0艺术百家、12美术研究、1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4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内蒙古民族大学编辑部

你是报班还是自学?

一、学校概况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于2000年6月按照自治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学校直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是自治区政府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769人,专任教师1048人,其中正教授126人,副教授3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8人,硕士学位教师559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9624人,研究生596人,留学生334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15700人。五十多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4万多人。学校设政法与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蒙古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蒙医药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护理学院、传媒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25个教学单位;设图书馆、分析测试中心、学报编辑部、网络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蒙医药研究中心6个教辅单位;设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牙克石林业总医院)2个附属单位。学校有世界史研究所、科尔沁文化研究所、计算物理研究所、蒙医药研究所等18个校级研究所。现有本科专业59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7个,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10个学科门类;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学位推广领域;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有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重点培育实验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各1个;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1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其中有3门自治区优秀精品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9项;有自治区教学名师4名。另外,学校还设有77个基础实验室,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社会科学汉文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二级检索站,藏书万册,中外文报刊种类3000余种,建有光盘、网络数据库,拥有大型电子阅览室。学校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连通三个校区及教工住宅的校园网络。学校已与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6所国内高校和日本酪农学院大学、日本作新学院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卫生科技大学和韩国又松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等8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合作办学。二、招生专业及计划专业及专业方向 学制 层次 招生计划 授课语种 备注 音乐学(声乐) 4年 本科 13 汉语授课 师范类 音乐学(器乐) 4年 本科 8 汉语授课 师范类 音乐学(键盘) 4年 本科 8 汉语授课 师范类 音乐学(声乐) 4年 本科 13 蒙语授课 师范类 音乐学(器乐、键盘) 4年 本科 5 蒙语授课 师范类 音乐表演(声乐) 4年 本科 8 汉语授课音乐表演(器乐) 4年 本科 7 汉语授课音乐表演(键盘及作曲) 4年 本科 8 汉语授课音乐表演 4年 本科 20 汉语授课 中外合作办学 音乐表演(声乐) 4年 本科 5 蒙语授课音乐表演(器乐、键盘、作曲) 4年 本科 5 蒙语授课美术学 4年 本科 45 汉语授课 师范类 美术学 4年 本科 20 蒙语授课 师范类 艺术设计 4年 本科 15 汉语授课艺术设计 4年 本科 20 蒙语授课艺术设计 4年 本科 30 汉语授课 中外合作办学三、招生对象及条件1.符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报名条件的内蒙古自治区考生。2.报考音乐学专业的考生要求无语言障碍、发音障碍及听力障碍。3.报考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要求无语言障碍、发音障碍及听力障碍,五官端庄,无残疾,男性身高不低于米,女性身高不低于米。4.报考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要求无色盲、色弱。四、报名办法(内蒙古自治区考生)1.音乐类考生报名时,必须持有当地市、县(旗)考试中心发放的《艺术术科加试准考证》和本人二代《身份证》,在专业课考试前,到内蒙古民族大学设立的考点报名。报名时须交一寸免冠照片三张,额定的报名费及考务费。考生凭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发放的《艺术类术科考试准考证》和我校发放的《专业课考试准考证》在指定地点参加专业课考试。严禁替考,一经发现,取消当年高考资格。①音乐类专业由我校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及合格成绩分数线。文化课考试考生须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②报考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专业考试成绩按声乐、器乐、键盘方向分别划定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考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选择填报专业志愿,两专业不能兼报。③报考音乐表演(作曲)专业,专业课单独考试,与其它专业方向不能兼报。④音乐类专业考试合格成绩按招生计划的1:4确定。2.美术类考生须参加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考。①美术类专业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及合格成绩分数线。②报考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须达到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划定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最低分数线,考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和文化课成绩选择填报专业,两专业可兼报。3.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已达到专业成绩合格线的考生方能填报我校相关专业志愿。五、考试科目及要求1.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器乐、键盘)专业:①声乐、器乐、键盘(钢琴、手风琴)任选一门(带伴奏)。②器乐、键盘类考生演奏:指定一升一降至三升三降大小调音阶琶音。③视唱、模唱。④听音(练耳笔试)。⑤乐理(笔试)。⑥考生可加试第二专业,酌情加分。2.音乐表演(作曲)专业:①钢琴。②乐理和声(笔试)。③作曲创作(笔试)。④视唱、模唱。⑤听音(练耳笔试)。六、专业考试及报名时间、地点专业名称 考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考试地点 音乐学音乐表演 呼市 1月9 —10 日 1月11 —14 日 内蒙古师范大学 通辽市 1月15 —16 日 1月17—20日 内蒙古民族大学七、专业成绩构成1.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器乐、键盘)专业:总分300分。其中专业180分,视唱、模唱30分,听音60分、乐理30分。2.音乐表演(作曲)专业:总分300分。其中创作60分,乐理与和声60分,钢琴60分,视唱、模唱60分,听音60分。3.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参加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考,考试科目包括色彩、素描、速写三项,每项分值以考试中心规定为准。八、录取办法思想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专业考试成绩和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考生所报志愿,按综合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数=专业考试成绩×60%+文化课考试成绩×40%);报考音乐表演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考生,达到我校或其它院校的音乐类专业考试成绩合格线,按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九、政审、体检按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和标准与全国高校招生统一执行。十、复查为确保考生质量,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认真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的考生,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生源所在地。十一、联系方式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大街536号邮编:028043

你可以上内蒙古招生网看或者去民大官网上看

民族日报编辑

—— 中共康乐县景古乡党委秘书;—— 中共康乐县委宣传部干事;—— 民族日报社编辑、记者;—— 中共临夏州委秘书处秘书;—— 中共临夏州委秘书处副科长(期间:1993年5月至2001年12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兰州大学新闻专业学习并毕业);—— 中共临夏州委督查室副主任(正科级,期间: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并毕业);—— 中共临夏州委秘书处副处长;—— 中共临夏州委副秘书长、秘书处副处长(期间: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省委组织部工作);—— 中共临夏州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秘书处副处长(期间: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工作);—— 中共永靖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中共永靖县委副书记,县长;—— 中共永靖县委书记、县长;——至今 中共永靖县委书记。

20世纪30年代初期,春风得意的穆时英,浑身上下弥漫着十里洋场上的浮华气息。他独自一人住在北四川路上的虹口公寓,稿费收入丰厚,让他生活非常富裕。年纪轻轻却已经名利双收的穆时英很快就日益堕落起来:咖啡馆、跳舞厅、电影院、高尔夫球场……是当时的穆时英经常涉足的。就连穆时英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在小说里发出“一个都市人”的哀叹:“脱离了爵士舞、狐步舞、混合酒、秋季流行色、八汽缸的跑车、埃及烟……我便成了没有灵魂的人。”从此以后,穆时英几乎再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面世。而随着1935年施蜇存、杜衡退出《现代》编辑部,新感觉派分崩离析,穆时英的作品也渐渐无处发表,卖文谋生变得十分困难,以前的那点财产也几乎被他挥霍殆尽。抗日战争爆发后,穆时英赴香港,应大鹏影片公司之邀执导电影《夜明珠》。影片叙述了一个舞女遇上了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可是这段情爱却不为社会所容,最后舞女含恨而终的故事。这期间,穆时英本人也迷上了一个大他六岁的舞女,并最终娶了她。然而,香港并未给穆时英带来太多幸运。不会讲广东话的他找工作十分困难,生活也处处不便。他和他的舞女妻子一起住在九龙的一条僻静的街上,一幢两层楼的房子里。房子里十分简陋,连床都没有。白天,穆时英到处找人、谋职,晚上,疲惫的他就静静地站在窗前,眺望香港岛上的万家灯火,听海上传来的汽笛声。期间,穆时英曾托人在《星岛日报》的副刊上寻了一个编辑职位,但不知何故,干了没多久就不干了。1939年,穆时英应他的朋友刘呐鸥相邀,携妻子回到上海,这个时候,刘呐鸥已经是汪伪政府的宣传干将。穆时英在为汪伪政府工作时,日本人给他配备卡迪拉克高级防弹轿车。穆时英回到上海后,主办汪精卫伪政权的《中华日报》副刊《文艺周刊》和《华风》,并主编《国民新闻》。1940年,日伪政府下的上海风雨飘摇,正是国民党政府的特工人员与汪伪特务机关之间的“特工战”愈演愈烈之时,设在租界里的日伪系统报社也成了国民党特工人员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6月20日,《国民新闻》社就收到一封恐吓信,租界巡警房获报后便派人员在报社周围实行了警戒。这个时候的穆时英,正准备接管伪政权下的一份报纸并出任“国民新闻社”社长一职。1940年6月28日傍晚,穆时英破例没有乘坐日本人为他配备的凯迪拉克高级防弹轿车,往日形影不离的两名保镖也未随其左右。他只身一人招呼了一辆人力车上路。其时,天色昏暗,当车途经福建路的丰泰洋货号门口时,突有两条黑影从街边迅速冲出,拦住去路,未等穆时英反应过来,对方立刻出枪,向其射击,几声枪响过后,穆时英从人力车上一头倒在血泊中。穆时英只活了短短的28岁,事后证实,此次暗杀为军统所为。在他被暗杀后的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汉奸”而罪有应得,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却有人在香港撰文为穆时英辩诬,说他是中统特工而被军统误杀。从此,关于穆时英的身份和死因人们议论纷纷却又各执一词,成为一宗迷案。 在现代文学史上,关于穆时英在伪上海时期的活动扑朔迷离,死因说法各异。穆时英死前一年内的活动主要是投靠汪伪政府,效力于伪政府的新闻宣传。但是,具体到当时穆时英担任何家报纸的总编,则说法各异。施蛰存先生回忆说他当过《中华日报》的总编并因此而被杀。但是,研究者考察当时的上海新闻史料发现,《中华日报》是汪伪在上海的机关报,1939年7月9日复刊。当时准备由林柏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一书,则收入了郭秀峰自己的回忆。他回忆说,《中华日报》正式复刊后,“先后由刘石克、刘静哉、殷再纬任总编辑”。回忆并没有提到穆时英。那么,穆时英作了什么报的总编呢?有学者认为,当时,穆时英从香港回到上海后投靠了汪伪政府,具体的投靠对象就是胡兰成。根据郭秀峰的回忆,当时的汪精卫亲信林柏生当上了伪政府的新闻宣传部长后,“在上海积极扩大宣传,设立小型报《民族日报》,社长穆时英……”1940年2月21日,汪伪的国民党中宣部下令停办《民族日报》。利用该报的机器设备于1940年3月22日改出一张的小型报《国民新闻》。同时,《国民新闻》的全班人马甚至设备都来自穆时英任社长的《民族日报》社。开始,《国民新闻》社社长是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暂时由黄敬斋代理社长,但由于总主笔胡兰成的推荐,穆时英很快当上了总编辑,不久,又取代了黄敬斋,正式任社长。也有学者认为穆时英任过《文汇报》社长一职。但是,根据《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一书的记载,《文汇报》是英国人克明出面注册、由严宝礼经营的。具体由徐铸成、柯灵等进步人士主持,是一份进步抗日的报纸。它“创刊于1938年1月上海‘孤岛’时期,1939年5月被日伪逼迫停刊,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在上海复刊。”而穆时英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就到了香港,这个时候,《文汇报》还没有创刊,等到他1939年返沪后,《文汇报》已经停刊了,所以,在1938年1月至1939年5月间,穆时英不可能当《文汇报》社的社长。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种说法认为,1939年5月,《文汇报》被汪伪政权停刊后,汪伪政权想夺取该报的阵地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因此派人收买克明,想把《文汇报》改造成他们的报纸,穆时英当时就是筹备中的伪《文汇报》社社长。由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上海特工站》一书,对这一内幕做了披露。该书记载:1939年5月初,汪精卫一伙群集上海,筹组伪政府。上海的《中美日报》、《大美晚报》、《文汇报》、《申报》、《新闻报》等,无不对汪破口大骂,尽情抨击。在这十里洋场内,“汉奸傀儡”臭不可闻,“弄堂政府”传为笑柄。这使李士群恰如骨鲠在喉,必须一吐为快。一天,李士群、丁默邨等开会,商讨对策。他们认为应该来个双管齐下:一是立即自己办报;一是打掉那些报纸,使它从此说不出话来。关于办报人选,他们选中了人称“鬼才”、颇有名气的穆时英和刘呐鸥,他们认为这两个人既和中统勾勾搭搭,又和他们暗通关节。当时,《文汇报》的负责人徐铸成等人知道汪伪政府的阴谋后,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联合英方,成功地粉碎了汪伪政府的企图。汪伪政府想迅速接管《文汇报》的阴谋失败后,在进行《中华日报》的复刊和《国民新闻》创刊的同时,也仍然由穆时英在筹备《文汇报》,但尚未出版,他就被暗杀身亡。所以,所谓穆时英任《文汇报》社社长一事,仅仅是筹备时期的社长,而非正式的社长。关于穆时英其人的研究,至今最大的分歧还是他被刺杀的原因。从史料上可知,穆时英先后曾经担任汪伪政府控制的《民族日报》社社长、《国民新闻》总编、《国民新闻》社社长和伪《文汇报》的筹备社长。从这些情况来看,他被冠以“汉奸”的罪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而其被惩罚的命运似乎也在劫难逃。实际上,他被杀的确是重庆国民党军统所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新闻研究资料》记载,在29日“汪精卫就穆时英被刺一事打电话给《中华日报》编辑部,表示要坚决歼灭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人员”。 1973年香港10月份的《掌故》月刊上发表了嵇康裔的文章《邻笛山阳——悼念一位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先生》,却让穆时英的身份和死因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该文章说,穆时英真正的身份其实“是国民党中央党方的工作同志”,他是被军统误杀的。作者自称是穆时英在中统的上司,穆时英返沪任职于汪伪报界是他亲手安排的。如果嵇康裔的回忆属实的话,那么,穆时英真正的身份应该是重庆方面卧底的军统特工。汪伪政府完全有可能不知道穆时英的真实身份而误认为穆时英是自己人,正因为如此,汪精卫才打电话给《中华日报》,扬言要报复暗藏在上海的重庆国民党特务。认为穆时英是被军统误杀的人还以当时的新闻界反应为旁证。自从1940年6月29日《申报》报道穆时英被刺杀后,接下来的几天内,上海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亲重庆方面的报纸对此事却没有任何报道。而刘呐鸥被刺杀后报界的反应却很热闹,这显然是极端反常的。惟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国民党自己的特务机关协调出了问题,发生了自己人暗杀自己人的丑闻,而避免家丑外扬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沉默。另外,穆时英被刺杀那天坐的是人力黄包车,并没有乘坐日本人为他配备的凯迪拉克高级防弹轿车,往日形影不离的两名保镖也未随其左右,这在暗杀频繁的伪上海时期是非常奇怪的。而比较合理的推测就是他之所以敢只身一人乘坐黄包车,也许他正自恃是中统特工,国民党方面不会袭击他,但未想到还是被军统误杀了。认为穆时英可能是中统特工的另外一个证据来自他的身世、早期经历和作品。和在日本长大的刘呐鸥不同,穆时英并非一直都是游戏于舞场和赌场的纨绔子弟。他的父亲曾经是位很富有的实业家,后因经营股票而破产,家道中落,这让他很早就体会到了上流社会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的温暖,从而在他的心灵里播下良知的种子。他早期的文学创作也证明了这一点。小说《咱们的世界》、《偷面包的面包师》等都反映了他对穷苦大众的悲悯和对上流社会的愤恨,带有浓厚的左翼文学色彩。因此,有些人认为,与刘呐鸥相比,穆时英不太可能真心情愿地走上汉奸的不归路。相反,他鼓吹“和平文学”,靠近汪伪政府和日本人,不过是为他日后成功地打入汪伪政府、为国民党服务取得资本。1940年,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穆时英被杀以后,关于他的卷宗和一大堆发生在战时的偷窃、绑架、谋杀、失踪、车祸、欺诈等案件材料和大事记、物资供应清单等一起被堆放在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杂乱的档案架上,随着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今天,由于证据的不足,关于穆时英的身份和死因尽管众说纷纭,真相却恐怕只能是一个迷。

《深渊上的黎明》是墨西哥著名小说家曼西西杜尔(1895~1956)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55年。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墨西哥石油工人实行罢工,要求改善经济条件,增加工资,这使华尔街老板大为震惊。美国石油托拉斯“坦比哥石油公司”的经理格林先生接到他的主子库尔先生从纽约打来的电话,指示他对工人的要求绝不能让步,否则将成为拉丁美洲各国工人利用的危险先例。格林先生随即采取步骤:一面指使他的女秘书珍妮去和《民族报》记者、她的情夫哥伦比亚人佩德罗商谈,要他利用报纸加强反政府的宣传活动;一面同英国石油公司的凯姆贝尔和美孚石油公司的密勒先生会商。这些石油公司老板经过一番争吵之后,决定暗中散布舆论,攻击墨西哥政府,首先是它的总统。《民族报》的总编辑拉米罗先生在报上看到了他的门生佩德罗写的攻击总统的文章,凭着他的洞察力和对佩德罗的了解,他立即就知道,佩德罗的背后是有人鼓动的,鼓动者就是珍妮和格林。他把佩德罗叫来询问,佩德罗毫不隐瞒地和盘托出,证明他的猜测一点不错。拉米罗是《民族报》的灵魂和头脑,格林先生不直接找他,却在他背后活动,他感到十分恼火。石油工人奥苏纳原是一个农民,因饥荒逃出家乡,投入石油工人的行列,不久就成为熟练工人和工人领袖。他很了解外国石油公司掠夺墨西哥石油资源的种种罪行;他积极领导石油工人对石油公司进行斗争。总统也是工人出身,他了解人民,懂得人民的苦衷,他很欣赏和尊重奥苏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彼此之间很快取得了解。他们决定团结一致,为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权利而斗争。格林先生和佩德罗很了解总统在石油资源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为了对付总统,他们策划了罪恶的阴谋,准备策动阿拉米里奥将军发动叛乱,谋杀或废黜总统。阿拉米里奥在外国石油公司老板们的鼓动和贿赂下,疯狂地进行着叛乱的准备工作。他野心勃勃,渴望权势,一心要推翻总统,以便取而代之。他召集军官们开会,鼓吹他的主张:使用暴力镇压工人运动;他要求军官们做好准备,“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关键性的斗争。与此同时,各石油公司的老板格林先生、柏特森先生、密勒先生和雷伊先生同总统进行了谈判。总统严正指出,目前冲突的原因不是工人的要求过分苛刻,而仅仅是因为石油公司推行的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剥削政策;外国公司必须服从墨西哥政府和人民的仲裁。公司老板们则竭力辩解,甚至进行攻击和恐吓。但是总统并不畏惧,毫不退缩,针锋相对地回敬了公司老板们的挑衅和进攻。总统原是一个印刷所的工人,后来参加了革命军,他勇敢善战,不断得到晋升,起初升为上校,后来当了将军,最后被选为总统。前来请求总统治疗眼病的印刷所女主人桑切斯太太十分了解总统的成长过程,她既为总统的成功和胜利感到欣喜,也为他眼下面临的危险形势感到担心。但是总统的威武不屈的性格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知道,任何力量也休想摧毁他!外国石油公司的老板拒绝接受工人的合理要求和墨西哥政府的严正判决,决心抵抗到底;并且顽固支持阿拉米里奥将军发动叛变,推翻墨西哥政府。但是工人领袖奥苏纳和总统相信人民,相信万名工人,相信他们的斗争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一定胜利。就在这时,成千上万的工人群众连夜集会,默默听取他们的领袖奥苏纳的讲话。他号召墨西哥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为保卫国家主权和石油工业的国有化而斗争。但是要提高警惕,绝不能上敌人的圈套。工人们信服地听着,不时发出赞同的喝彩声。在工人群众的呼吁和形势的要求下,总统召开部长会议,商议对策。同时,千万工人群众聚集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严肃地等待着政府的决定。总统坚决主张,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必须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但是他也知道,“那里有国有化,哪里就招来华尔街的大炮!”而且阿拉米里奥将军又在准备投降,情况是危险的。然而总统终于下了决心,断然采取国有化的措施,并向集会的公众宣布了这项震撼人心的命令。群众骤然沸腾起来,呐喊声、鼓声和脚步声融合为一个强大的声音,像澎湃奔腾的江河,滚滚向前,势不可挡!黎明的光辉一下照亮了生活的深渊;从深渊的底部,像海上的微波,发出一个巨大的声音:时代的命运将要掌握在人民手中。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灵芝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作为菌物药原料的使用和研究已经有悠久的 历史 。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就有白娘子盗取仙草灵芝救活许仙的故事。

在民间灵芝多被赋予了“长寿福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有关灵芝药用价值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我国2020版《药典》中记载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美国草药药典与治疗纲要》中也收录了灵芝药材。

灵芝中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具有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肿瘤、抗病毒、保肝护肝、抗氧化等多重作用。

迄今为止,已从20 余种灵芝中分离鉴定了600 多种活性物质,可大致分为:三萜类、类萜类、多糖类、甾体类、生物碱类等。

随着灵芝在 养生 保健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作用逐步被证实,灵芝被广泛用于各类保健食品和药用产品,比如用于癌症治疗的辅助剂。市场上灵芝相关的产品日益增多,对灵芝药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灵芝有哪些种类?什么灵芝才是药用灵芝?灵芝的品质如何鉴定?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品有何区别?

一. 灵芝的分类

我国药用灵芝 历史 悠久、分布广泛,但由于生产环境差异和长期的相互引种杂交等因素,灵芝的分类较为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灵芝多达200多种。

这么多种灵芝,如何分类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分类的。在中医药典籍中,主要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按照灵芝的颜色分为“六芝”,即赤芝、紫芝、黄芝、白芝、黑芝、青芝。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六芝”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察,如坚冰也。”

《本草纲目》对“六芝”的性味、功能有详细的描述,六芝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与疗效。比如赤芝主治胸中结,益心气;白芝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魄。

在现代,《中国真菌志》灵芝科记载的灵芝有98种,《中国灵芝图鉴》中记录中国灵芝有103种。这么多灵芝,都有药用价值吗?

二. 哪些灵芝才是药用灵芝?

我国灵芝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到目前只有14种被人们所利用。其中,2020版《中国药典》中灵芝仅收载了赤芝、紫芝,是我国法定的中药材。另外,松杉灵芝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由于野生灵芝的资源非常有限,我国灵芝栽培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赤芝是人工栽培最多的品种。在我国灵芝的主要产区,分别为闽浙产区、东北长白山产区、大别山产区和山东鲁西产区。四大产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三. 灵芝的品质如何鉴别?

(1) 看外观

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 cm , 厚1~2 cm 。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

赤芝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 cm,直径1~ 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

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 cm。

人工栽培品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 cm, 厚 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抱子。

(2) 看成分

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被认为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可作为衡量灵芝品质的标准。2020版《中国药典》中以灵芝多糖、三萜及甾醇含量的高低作为评价灵芝质量的标准。日本等国则以灵芝酸含量高低来控制灵芝的质量。

2020年,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发表了一项关于四种不同品种灵芝的质量研究。该研究比较了灵芝药材道地产区的松杉灵芝、密纹灵芝与人工栽培的赤芝、紫芝。

该研究中,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最高,其它品种的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密纹灵芝、赤芝、紫芝。

并且四个品种灵芝的灵芝酸成分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灵芝鉴别的有效方法。

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的学者对不同产地灵芝中的多糖、总三萜、麦角固醇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灵芝,以上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栽培地的气候、培养基等环境密切有关。

关于灵芝的知识,您了解了吗?

参考资料:[1] 灵芝家族知多少,生命世界,2022. [2] 四种不同品种灵芝的质量研究,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3] 中国药典2020版第一部. [4] 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中三种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山东化工,2021.

湖北民族大学是很好的学校。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6项。

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有专任教师104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6人,其中教授135人。有国家级、省级专家50余人。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3项,出版学术专著120部,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200余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