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东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1 16:58:32

中东论文题目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来给你就行原创的没问题的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中东地区论文题目

一、最新一带一路论文选题参考1、“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2、“一带一路”战略3、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4、“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5、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6、“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7、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9、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10、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11、“十三五”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与机制设计12、“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13、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英文)14、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15、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16、“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17、“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1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19、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20、“一带一路”要应对三大挑战二、一带一路论文题目大全1、“一带一路”若干问题2、“一带一路”战略的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3、“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4、“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5、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对的外交风险6、“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7、“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8、“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9、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10、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11、“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12、“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13、“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构14、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天津为例15、“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16、"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17、“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视野、操作重点与影响展望18、地方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19、绸缪一带一路风险20、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三、热门一带一路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2、“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3、海陆统筹共进,构建“一带一路”4、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共生系统研究5、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6、“一带一路”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实践意义7、“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8、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9、“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10、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11、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亚欧大陆桥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12、东西部省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协同路径研究13、“网上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14、“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阿关系发展增添活力15、“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16、“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17、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合作18、“一带一路”: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19、“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20、“一带一路”与理念和实践创新四、关于一带一路毕业论文题目1、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2、“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3、“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4、“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5、“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6、“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7、“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9、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10、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1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12、深化经贸合作 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13、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14、“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英文)15、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16、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17、“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18、论“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19、“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20、“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五、比较好写的一带一路论文题目1、“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2、“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3、直面“一带一路”的六大风险4、“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6、“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7、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性8、中药和一带一路9、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10、“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贸易与合作展望11、“一带一路”建设应运用PPP12、“一带一路”是欧亚非的共同发展战略13、共建“一带一路”:内涵、意义与智库使命14、“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基础及策略15、“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研究16、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17、“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与转型18、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19、“一带一路”前瞻——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20、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以中东问题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和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鉴于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积淀和发展,许多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历史久远,几乎无法得以解决。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只有158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已经超出了普通的领土范畴。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派别之间也矛盾重重。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教旨与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比如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其中穆斯林又分为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黎巴嫩全国只有万平方公里面积、400多万人口,在1975-1990年内战时期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伊斯兰教需要改革,但堪当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难以出现。伊斯兰教自诞生至今并未接受过深层次的宗教改革,伊斯兰教呼唤具备崇高威信和能力的改革领袖人物,推动伊斯兰社会的宗教和社会改革,使之最终融入现 代社会发展洪流,并最终具备自我发育和自我发展能力。但要出现类似超越于国家和民族之上、具备远见卓识的伊斯兰宗教权威人士决非易事。既然伊斯兰内部暂时无法出现这样的改革领袖,靠外部强加和推动改革并非好的选择。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短期无解巴勒斯坦问题充满复杂性。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人们对和平望眼欲穿,但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举步艰难。巴以和平进程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远未解决。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巴方的极端组织和以方的右翼或极右翼势力总能找到理由或方法使之流产或夭折,最后不了了之。美国政府严重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也都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在该问题上的超脱和严重偏袒是导致极端势力袭击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中东国家需要独立自主和发展自强受到政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各类矛盾交织等因素影响,在全球化大潮和大国干预面前,中东国家自身的力量有限。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的政权延续方式在许多地区国家存在。经济发展方面,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缺乏激励发展的内生机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于依赖能源支撑,缺乏发展后劲。同时,不少国家的社会问题严重,腐败成风,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以上是导致2010年底以来中东政局急剧动荡的重大诱因。

1、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2、浅析中东问题现状3、中国的外部困难和新领导集体面对的挑战4、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5、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6、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7、美印军事合作及其制约因素

高中物理论文题目山东卷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就是高中物理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 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

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

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

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

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以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题。

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

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

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理含义。

另一方面,向学生呈现物理规律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

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数学语言,即公式。

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理解时,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

“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数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应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

如,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

四、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属基准条件。

如果系统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其动量是不守恒的,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内远大于F外(或F合),该系统的动量可看作是守恒的,其条件属近似条件;其二,选定直角坐标系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和y轴进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的各个外力(含分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轴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其条件属分动量守恒条件。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低速运动问题,而且能解决高速运动问题;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

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五、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物理规律来源于物理现象,反过来应用于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运用,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规律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逐步训练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最后指出,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3

2.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3.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

【摘要】 高考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国家目前选拔人才的途径。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 高考组织复习能力

为使高考复习能落到实处,使复习的过程更科学、复习的效率更高、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概念,定义都知道,但一用就错,试卷上表现主要是选择题得分率低。这些都是基础较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而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也都明确反映出重视基本概念、规律考查的特点。

对此,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加以严格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

2.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度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景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对论证表述则重在考查能否准确地、简明地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以此鉴别考生表述能力的高低。要克服学生思维推理过程不能严格合乎逻辑,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能关系三条常用解题线索相互脱节,不能有机整合,使解题思路僵化、方法呆板、正确率低。

3.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尽量回避繁杂的机械运算,而在考察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过一定数目的练习,掌握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另外,要重视估算题的训练,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近似估算法,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数量级。同时,提倡学生平时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因为在平时练习中,很多同学习惯于使用计算器,连非常简单的加减法都非用计算器不可,这样使得他们数学运算能力很差。

4.加强实验复习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一是要正确对待实验教材,实验复习时不应该机械地记忆教材中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果等等,而应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二是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有意地改变实验条件、设置问题,激励学生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三是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出发,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到实验教材提供的做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拘泥成规的,可以对课本中的实验做一些合理的变通,或补充一些模仿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为使复习备考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认真钻研《高考大纲》、《教学大纲》及《课本》,充分提高“二纲一本”在高考中的作用,研究“二纲”,特别是去分析每年高考大纲之间的.细微的不同的地方,显得更加的重要,同时,也要建议学生常去翻物理课本,不可只顾按资料进行复习,却脱离了高考大纲的现象的发生。

2.高三教学应以人为本因为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听课的机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点人性化,与学生之间多点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服务意识,不可高高之上,使教与学发生脱节。

3.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糊里糊涂作10道题,不如清清楚楚作1道题”。也就是说,在上课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去作而不那样去作,为什么这样作是对的而那样作是错的,也就是时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理”字,处处要讲“理”,在这一方面我的体会是我自己讲“理”的时候多,而让学生去讲“理”的时候少,以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来讲讲“理”。

4.要让学生不可走入题海中,必要的题目是要做的,但一定要精选题目,讲前一定要求学生先做,作后再讲,讲后再留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

5.克服以教代学的现象,教得再好,没有学生的学(理解、消化、吸收),也是徒劳的,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应该定位为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补漏,建立知识网络,二是应有服务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6.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效率的高低不是以你今天讲了多少个知识点,讲了多少道题为标准的,面是以你上课前定下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为标准的,说通俗一点,就是以这节课学生能过教师指导,真正学到的知识是多少为标准的。

7.狠抓基础内容及重点内容,高考的追求就是区分度,一套成功的试题是通过区分度来实现的,并不是由难度来实现的,而中等题目才是真正实现区分度的手段,因为易题都会,分不出好差,过难的题几乎没有几个人会,基本上也不会区分出好差,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只有重视了基础,才能有效地完成中档难度的题,要防止学生钻牛角,老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8.抓中等生要想在明年的高考中有突破,眼睛不能只盯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学生身上,要在尖子生吃饱吃好的情况下,重点兼顾中等生或有弱门课的学生,要想法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而提高他们成绩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动起来,这样才是最为有效的,另外要多关心他们,多提问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法,如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各班的实际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一道题目有好多的方法去做。没有固定的方法与题目

告诉你 物理需要多思少做,一道题目有好多的方法去做。没有固定的方法与题目。小朋友好好努力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物理学 毕业 论文的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优秀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1、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二氧化碳深含水层隔离的二相渗流模拟与岩石物理学研究

3、二十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

5、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6、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

7、碎屑岩地震岩石物理学特征研究

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

9、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10、本质直观视域下的量子引力学困境

11、复杂金融系统的相互作用结构与大波动动力学研究

12、大小细胞视觉通路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双眼竞争中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

13、经济物理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统计与建模

14、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差异教学研究

15、基于PD控制的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的研究

16、多目标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解集分布性研究

17、利用物理学史 教育 资源优化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

18、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

19、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

20、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21、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

22、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

23、新课程下 高一物理 学困生转化策略

24、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25、基于书目记录的《中图法》物理学类目调整 方法

26、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7、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8、从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看物理学的进展

29、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实证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30、食管癌调强放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评估价值

31、近代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提升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33、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关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35、高一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成因及转化策略

36、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DIY 》的开发与实践

37、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38、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39、利用物理学史促进高中生理解科学本质的实践研究

40、物理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 中学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表达方式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素质培养之设想

3、 中学物理学习中互动作用的深入研究

4、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 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 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 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 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 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 引导式 反思 :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 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 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 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 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 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 以藏族 文化 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 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 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 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1、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电学实验问题分析

2、 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3、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研究

4、 大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5、 教学新范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6、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7、 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8、 统计物理教学中引入Jarzynski等式的必要性

9、 物理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10、 让“陶花”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绽放——浅议过程性评价和物理教学实践

11、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12、 “蜂窝视频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13、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4、 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 措施 与对策

15、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关于链段概念的讲解

16、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策略

17、 基于翻转式课堂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18、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9、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结晶”概念的讲解

20、 引导式反思: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1、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演示实验创新

22、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 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欧姆定律学习为例

24、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25、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26、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27、 高中物理教学使用 思维导图 的几个误区

28、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29、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0、 MATLAB的可视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在“半导体器件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反思

32、 新工科背景下“类像思维”在半导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3、 核心素养下的高校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34、 材料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35、 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而努力

36、 材料学专业固体物理教学中的抽象与形象思维转化

37、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10年核心期刊论文分析

38、 高考3+3新模式下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性校本研究:热学部分

39、 浅析STS教育在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0、 智慧教育理念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41、 混合教学模式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2、 物理学思维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3、 多媒体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4、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探索——由新高考选考物理遇冷说开去

45、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激励策略

46、 “物理教学论实验”课程的“课例化”教学模式研究

47、 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48、 利用虚拟实验改进物理教学

49、 基于建筑学学生思维特点的实践性建筑物理教学初探

50、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优秀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物理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4000字

★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 物理学毕业论文

★ 有关物理学毕业论文

★ 物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物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 物理学理论研究论文

中东问题论文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ht tp://wen m/vi ew/547723de5 ml

我是机制七班韩旭 就个名可能会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