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东问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19:37:12

中东问题论文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ht tp://wen m/vi ew/547723de5 ml

我是机制七班韩旭 就个名可能会火

中东问题毕业论文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椒江区审计局课题组内容摘要: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出口形势严峻;宏观经济波动剧烈,企业经营难以适从;灵活用工受限制,劳动成本大幅上升;四大银行偏好“龙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建企业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企业则要树立信心,炼好“内功”。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影响 对策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不断加剧。我区作为浙江省东南沿海的“制造业重点区”,受2008年10月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据统计部门资料反映,2009年2月全区482家规模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低于上年同期40%的企业有68家,占,其中:已停产企业10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访谈等多种方式,向我区规模以上企业发放调查问卷58份,其中工业27家、非工业5家调查企业填报了2007年至2009年2月期间有关生产经营数据。 二、对问题的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及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的各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明显不足。问卷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存在多种突出困难,其中占首位是订单减少。58家企业中签订内贸订单的企业39家,2009年1-2月与上年同期相比订单增加的3家占,持平的17家占43%,减少的19家占49%;签订外贸订单的企业36家,订单增加的2家占,持平的14家占39%,减少的20家占。32家调查企业统计显示, 2008年外贸订单总额211674万元,为2007年的93%,同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份开始同比下降了30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2月份有所回升,但同比仍下降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缝纫设备行业影响最大,2008年同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目前还在继续下降,2009年2月比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出口额明显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区及台州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外贸出口交货值亿元,比2007年减少亿元,减幅为。区外经贸局数据反映,2008年度我区(不含开发区)出口额亿美元,月平均额为9158万美元,比上年增13%,但增速减低,尤其是2008年10月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第四季度各月出口额明显低于年平均数,其中10月份出口8175万美元,11月份6570万美元,12月份6964万美元,2009年1月份9453万美元,2月份3544万美元。影响较大的是缝纫机等专用设备及节日灯等,2008年缝制设备同比下降22%,节日灯下降24%。调查企业数据反映,2008年产品出口额305478万元,比2007年的287994万元增加17484万元,但2008年第四季度出口5750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74335万元减少16835万元,减幅为。库存剧增。32家调查企业2007年底、2008年底期末存货分别为107021万元、155551万元,2008年底比2007年底增48530万元,增长率为。 (二)宏观经济波动剧烈,企业经营难以适从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区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不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因此,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相应的宏观调控双重影响下,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显得难以适从。 一是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受国际市场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2008年上半年,石油产品、煤炭、钢铁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但下半年尤其是进入8月份以来,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超出了企业正常经营下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范围,导致企业库存原料大幅贬值和产品价格、销售收入下降。 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幅度大且波动剧烈。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升值均在6%以上,尤其3至9月的升值均在9%以上;人民币对欧元虽然在2008年7月前处于贬值,但波动幅度大,从6月的贬值个百分点到10月的升值个百分点,四个月波动近25个百分点;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从2008年11月起都在3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普遍感到出口利润空间减少,致使出口萎缩。 三是出口退税率大幅下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大幅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大部分商品的退税率下调了4个百分点以上,如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9%,降幅达30%以上,而这些出口商品目前仍属中低档劳动密集型,科技附加值较低,很多企业通过打价格战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最终导致企业销量不断增加,利润却不断下降,大幅降低出品商品退税率后企业难以消化利润压力,也失去了竞争优势。2008年10月起,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多个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规定并实施,目前我区主要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已与2007年7月1日前相当,但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仍需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显现出来。 四是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10月份以前国家紧缩银根,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在2007年的基础上经四次上调至,一年期贷款利率在2007年连续六次上调基准利率后的年基础上高位运行。中小企业受金融机构紧缩银根的影响首当其冲,融资难且成本高的问题突出。 (三)灵活用工受到限制,劳动成本大幅上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政府在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措施的同时,要求中小企业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尽量保开工、稳就业、少减员。企业在目前生产经营萎缩、资金回笼困难、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市场萎缩用工减少与少减员稳就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调查中了解到,按照2008年1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用工成本已处于高位运行,特别是一些连续生产的企业日常用工排班受到制约,节假日在岗工人薪酬支出是原来的数倍。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不少中小企业只得采取“养工人、压库存、垫资金”,勉强经营渡难关,有些经营者感到企业已经难以支撑下去。 企业用工减幅不大。统计数据反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底劳动用工人数为80964人,比2007年底减少856人,减幅为。调查企业数据反映,2009年2月底劳动就业人数14827人,比2008年底的15317人减少490人,减幅为;比2007年底的16448人减少1621人,减幅为。 用工成本不断上升。32家调查企业在免缴一个月社会保险费后,2008年、2008年第四季度的人均劳动用工成本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其中工资津补贴比上年同期增加、,社会保险费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较好的保障,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据了解,实行《劳动合同法》后,缴纳五项社保及加班费等使用工成本大约增加了20-30%,对企业冲击较大,尤其是我区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企业,受用工成本影响更大,大幅度提高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难以承受。 (四)四大银行偏好“龙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适度从宽的金融政策,贷款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不多、财务透明度不够、资信程度不高等自身因素,以及银行机构控制风险的考虑,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偏小企业的贷款仍然较少。 32家调查企业2008年底融资余额195327万元,其中:四大国有银行贷款149612万元,占,国有银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国有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几家“龙头”大企业,6家亿元以上企业贷款余额为125631万元,占,每家平均在20900万元以上,其余16家企业从国有银行仅取得贷款23981万元,每家平均为1499万元,另有10家企业在国有银行无贷款。从上述两类企业吸纳社会劳动就业人员、实现利润、上交税收等社会贡献方面看,也与取得的贷款不相对称,6家企业的劳动就业人数仅占调查企业的,利润总额占,税收占。座谈时部分中小企业反映:银行往往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有时甚至雨中收伞,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五)产业层次普遍不高,企业转型困难重重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制造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层次普遍不高。根据统计数据反映,按行业划分,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等四大行业占规模上工业企业比例2007年为,2008年为,2009年2月为,这些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2008年底,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29家,市级23家(按不重复口径计算),合计63家,占规模上工业企业的14%,占中小工业企业的。 企业从业人员高学历、高职称比例低。据经贸部门报表反映,2008年乡镇企业职工总人数为15931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1384人占7%,中专及技校学历25979人占16%,其余121953人占77%均为无专业学历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者更为稀少,全部职工中取得高、中、初级职称者合计只占,其余的均无职称。低素质的劳动力和经营者结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主动应对能力低下,转型升级困难。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应加强扶持政策,中小企业也应自主创新,积极应对危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 (一)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区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努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资金的支持重点和扶持方式应从传统的支持具体企业和项目为主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整合现有的科技、技改、贴息等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担保机构奖励和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推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加大出口扶持力度,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涉外部门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指导和各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努力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工业用地出让时要给中小企业的发展留些空间,对零用地技改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租用闲置厂房、仓库和场地,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四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收费行为,清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文件,特别是要修订对中小企业有歧视性的注册登记费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管理,杜绝以罚代管的简单管理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二)政府应创建企业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重视创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中小企业引进项目和技术,分行业建立研发基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及时搜集国际国内的市场信息,编制主要贸易国家的风险预警报告和行业发展的趋势预测报告,引导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营决策。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开展上岗、在岗提高和专业技术职称等不同类型的培训,杜绝为了应付完成考核指标的无效培训。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银监部门组建三位合一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借助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化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提供企业贷款资信依据,发挥信用信息效能。五是完善和加强行业协会平台,建立一支真正有权威性、公信力、严格约束力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规则、杜绝恶性竞争、协调内部矛盾、沟通各方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三)政府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在发挥国有银行融资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促进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重视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担保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民营担保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担保市场。筹建再担保机构,努力控制担保风险。财政每年可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担保风险补偿金,促进和引导担保市场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金融机构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小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流程,增加贷款品种。对企业的贷款审查要考虑中小企业成长性和财务核算的不完善性,准确全面评估中小企业资信。五是银监部门要牵头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解决贷款困难,避免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而不顾实际地抽贷。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无真实商品交易的承兑汇票和应付规模考核的期末放贷等现象的发生,使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企业要树立信心,炼好“内功”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区中小企业造成较大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同时也有企业自身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企业应炼好“内功”,渡过难关,实现新的发展。一是重视技改投入、加快自主创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创建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也应加强厂校、产研联合,搞好借脑开发,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市场调研,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实现两个市场互补发展。建立和完善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根据国家产业规划,确定本企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好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思考企业定位、企业战略。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一线工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坚持诚信经营,加强信用建设,强化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节能降耗增效活动,使企业发展有强大的后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简称”埃及“。位于北非东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也是一个非洲的强国,是非洲大陆第三大经济体。[1]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埃及境内拥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例如国际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埃及经济的多元化程度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埃及也被认为是一个中等强国,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尤其有广泛的影响力。

一、最新一带一路论文选题参考1、“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2、“一带一路”战略3、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4、“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5、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6、“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7、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9、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10、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11、“十三五”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与机制设计12、“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13、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英文)14、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15、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16、“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17、“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1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19、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20、“一带一路”要应对三大挑战二、一带一路论文题目大全1、“一带一路”若干问题2、“一带一路”战略的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3、“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4、“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5、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对的外交风险6、“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7、“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8、“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9、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10、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11、“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12、“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13、“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构14、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天津为例15、“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16、"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17、“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视野、操作重点与影响展望18、地方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19、绸缪一带一路风险20、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三、热门一带一路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2、“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3、海陆统筹共进,构建“一带一路”4、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共生系统研究5、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6、“一带一路”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实践意义7、“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8、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9、“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10、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11、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亚欧大陆桥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12、东西部省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协同路径研究13、“网上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14、“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阿关系发展增添活力15、“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16、“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17、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合作18、“一带一路”: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19、“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20、“一带一路”与理念和实践创新四、关于一带一路毕业论文题目1、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2、“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3、“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4、“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5、“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6、“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7、“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9、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10、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1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12、深化经贸合作 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13、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14、“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英文)15、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16、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17、“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18、论“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19、“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20、“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五、比较好写的一带一路论文题目1、“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2、“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3、直面“一带一路”的六大风险4、“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6、“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7、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性8、中药和一带一路9、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10、“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贸易与合作展望11、“一带一路”建设应运用PPP12、“一带一路”是欧亚非的共同发展战略13、共建“一带一路”:内涵、意义与智库使命14、“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基础及策略15、“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研究16、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17、“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与转型18、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19、“一带一路”前瞻——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20、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

中东难民问题论文

lS伊斯兰国,属于恐怖组织,美欧在叙利亚境内打击,导致难民增多。难民中有百分之八十来自叙利亚

中东问题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 从内在看,那里是世界上民族混居的地区之一,凡是出乱子的大都是这类地方。狭隘的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的争夺、生存环境的恶劣、宗教信仰的差异等,都是中东混乱的内因。 从外部看,那里是连接三个大洲的交通要道,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的所在地,因此,从十九世纪开始,西方殖民国家就在这里进行了长时间的争夺。1947年,英国抛出了号召犹太人回老家的一项政策,但在当时,英国政府对中东地区,即现在的以色列根本没有宗主权。 二战结束后,大量犹太人的涌入,给在当地生活了几百年的阿拉伯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冷战开始后,大国利用当地的民族矛盾大做文章,先后六次中东战争,最终使中东到现在依旧没有宁日。 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中东问题缘由:巴以的问题早期历史(完全不带有个人色彩、通俗点的说):最早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定居,后来犹太人出埃及后把迦南人杀了大部分,剩下的赶了出去。再后来历史轮回,犹太人让罗马人赶走了,再后来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定居,一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欧洲放高利贷活着,最后混不下去,想回巴勒斯坦,就让英国人把巴勒斯坦划给他建立国家,还说以前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生活过,就让巴勒斯坦人离开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当然不肯,就和以色列打仗,以色列有美国帮助(美国的犹太人多,美国总统需要犹太人选民拉选票),于是好几次打败巴勒斯坦,把原住民巴勒斯坦人赶出了家园,就像罗马人把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一样。具体的历史就是这样。巴以冲突缘由:1948年,美国操纵联合国进行巴勒斯坦的决议,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案存在重大缺陷,违背了国际法原则,违背了《联合国宪章》规定。可以说不具备合法性。因为它直接忽视了巴勒斯坦原住民对土地的民族自决权,而是把土地交给了一群犹太人移民。分割巴勒斯坦的那个决议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是对巴勒斯坦不平等的分割。决议前的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2/3强,却只得到43%的土地;而犹太人人口仅占1/3,在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起草时犹仅拥有当地6%的土地,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却土地肥沃,淡水资源充足。并且从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到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巴勒斯坦人是巴勒斯坦的主体民族,当时的犹太人都是来自欧洲的移民。 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源就是那个决议,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就好比说,英国人结束对香港的统治后不是交给中国而是让越南人建立国家一样荒谬。犹太人早在千年前就和巴勒斯坦没联系了,说自己祖宗在巴勒斯坦生活过就要夺取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是很荒谬的。在战争中,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被扩张的以色列国驱逐出境成为难民 他们被剥削了返回故土的权力 只能居住在约旦,叙利亚等邻国的帐营里 难民问题也是巴以冲突的主要体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共都(国际上普遍承认以色列首都是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又是三教圣地,宗教问题不可避讳,当然以色列国占用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这会导致不断的冲突。国际社会对犹太人的保护也是造成以色列人飞扬跋扈和巴勒斯坦人冲突的原因。

战乱,贫穷,失败国家。

中东问题的研究论文

考试之后就有答案了啊。。。。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和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鉴于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积淀和发展,许多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历史久远,几乎无法得以解决。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只有158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已经超出了普通的领土范畴。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派别之间也矛盾重重。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教旨与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比如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其中穆斯林又分为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黎巴嫩全国只有万平方公里面积、400多万人口,在1975-1990年内战时期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伊斯兰教需要改革,但堪当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难以出现。伊斯兰教自诞生至今并未接受过深层次的宗教改革,伊斯兰教呼唤具备崇高威信和能力的改革领袖人物,推动伊斯兰社会的宗教和社会改革,使之最终融入现 代社会发展洪流,并最终具备自我发育和自我发展能力。但要出现类似超越于国家和民族之上、具备远见卓识的伊斯兰宗教权威人士决非易事。既然伊斯兰内部暂时无法出现这样的改革领袖,靠外部强加和推动改革并非好的选择。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短期无解巴勒斯坦问题充满复杂性。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人们对和平望眼欲穿,但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举步艰难。巴以和平进程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远未解决。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巴方的极端组织和以方的右翼或极右翼势力总能找到理由或方法使之流产或夭折,最后不了了之。美国政府严重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也都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在该问题上的超脱和严重偏袒是导致极端势力袭击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中东国家需要独立自主和发展自强受到政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各类矛盾交织等因素影响,在全球化大潮和大国干预面前,中东国家自身的力量有限。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的政权延续方式在许多地区国家存在。经济发展方面,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缺乏激励发展的内生机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于依赖能源支撑,缺乏发展后劲。同时,不少国家的社会问题严重,腐败成风,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以上是导致2010年底以来中东政局急剧动荡的重大诱因。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中东局势及影响:在1990 年代,埃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国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开始了经济改革,企图改变纳赛尔建立的比较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平心而论,这些改革对埃及的经济还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高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从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胀,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时间,还是在5%左右。经济增长也有了5-7%的水准。但是在小穆巴拉克这些金融家们主导下的改革,靠的一个是扔掉政府本来的包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补贴,一类是能源,一类是食品。这个就导致了政府自身系统的不稳定。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要依赖的是外来资金,导致了埃及的对外债务高企。在2008年之前,这两个因素,都由于整个国际环境,而没有成为燃眉之急。因为海外的资金太充足,简直是用不完。又因为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横扫全世界,也让埃及的很多穷人,得到了温饱。但是一旦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变动,埃及的国内通胀马上就变成了导火索。稀土业十二五前景光明机构资金回流 50亿元争夺4行业 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融资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机器人受益 “通信高铁”迎利好 4类公司有戏 [微博]徐晓宇:如何把握年报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实的意图 [和讯知道]怎样炒股才能稳赚不亏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16日说,两艘伊朗军舰将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伊朗媒体报道说,这两艘军舰将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利伯曼没有谈论以色列如何获得这一信息,不过,他称伊朗这一举动为“挑衅”。与此同时,在中东其他国家,抗议和示威活动仍在发酵。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亚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16日,巴林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进入第三天。另据外媒报道,在也门的冲突已造成人员伤亡。伦敦原油突破104美元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等产油区的局势不稳,对油市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且这样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加。以苏伊士运河为例,该运河目前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一旦苏伊士运河出现运转不畅等情况,将大大增加原油运输成本,推高油价。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巴林等国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油出产国,但其邻近沙特等产油大国,一旦这些国家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能排除对周边产油国带来不利影响。受到中东局势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周三大幅走高,其中,伦敦油价再度创出反弹新高。17日伦敦盘中,4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在104美元上方徘徊。前一天伦敦收盘,该合约大涨美元,报美元,为自2008年9月底以来的收盘新高。近期一直折价较大的纽约WTI原油期货周三也上涨,至美元的两周高点。不过,17日晚些时候,油价出现回落。此前有当地媒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方已收到通知,原定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该运河的计划已被取消。金价连续四天上涨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的还有黄金。国际金价16日连续第三天上涨,达到1375美元。周四盘中,金价继续上涨,一度达到1380美元。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也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因为担心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美股16日午盘一度急速出现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数据推动下才重新走高。而在中东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乱的埃及金融市场本周继续关停。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采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政权,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计划”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计划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亿(1991),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农产品有棉花、阿拉伯树胶、栓皮、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产骆驼。纵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其相似度西亚地区差不多.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们有时候把它和西亚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开罗.它因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称沙漠之星.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动乱,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假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最后,中东北非的动乱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二、美国手握主动权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动乱,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计划,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采。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续动乱,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但是利比亚因动乱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动乱,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假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作者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一、 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第三,埃及政权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二、 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97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978-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之间。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三、 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三是石油具有资源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以中东问题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和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鉴于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积淀和发展,许多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历史久远,几乎无法得以解决。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只有158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已经超出了普通的领土范畴。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派别之间也矛盾重重。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教旨与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比如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其中穆斯林又分为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黎巴嫩全国只有万平方公里面积、400多万人口,在1975-1990年内战时期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伊斯兰教需要改革,但堪当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难以出现。伊斯兰教自诞生至今并未接受过深层次的宗教改革,伊斯兰教呼唤具备崇高威信和能力的改革领袖人物,推动伊斯兰社会的宗教和社会改革,使之最终融入现 代社会发展洪流,并最终具备自我发育和自我发展能力。但要出现类似超越于国家和民族之上、具备远见卓识的伊斯兰宗教权威人士决非易事。既然伊斯兰内部暂时无法出现这样的改革领袖,靠外部强加和推动改革并非好的选择。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短期无解巴勒斯坦问题充满复杂性。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人们对和平望眼欲穿,但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举步艰难。巴以和平进程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远未解决。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巴方的极端组织和以方的右翼或极右翼势力总能找到理由或方法使之流产或夭折,最后不了了之。美国政府严重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也都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在该问题上的超脱和严重偏袒是导致极端势力袭击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中东国家需要独立自主和发展自强受到政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各类矛盾交织等因素影响,在全球化大潮和大国干预面前,中东国家自身的力量有限。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的政权延续方式在许多地区国家存在。经济发展方面,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缺乏激励发展的内生机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于依赖能源支撑,缺乏发展后劲。同时,不少国家的社会问题严重,腐败成风,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以上是导致2010年底以来中东政局急剧动荡的重大诱因。

1、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2、浅析中东问题现状3、中国的外部困难和新领导集体面对的挑战4、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5、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6、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7、美印军事合作及其制约因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